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发布时间:2024-10-25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的经典篇目写于1926年,文章主要回忆了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自己的深深怀念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历程,表达了不忘恩师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

学情分析:

1、由于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学生缺少对本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2、对本文关键性的语句深层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体会不深

3、一时难体会文中所写的几类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所描写的几类人的对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画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以及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重点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忆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个老师是谁,想想原因

2)学生预习课文,并了解作者对寿境吾先生和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自学生字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肯定会遇到过很受你敬佩的老师,是谁呢?你为什么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简介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2、简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为敬佩的老师,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显示:在我所认为的教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便是藤野先生

2、简介文章写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写作年代

B、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三、走进作品,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A、读准

杀戮华裔溺爱深恶痛绝深谙诘责匿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出言不逊杳无音讯驿站绯红瞥见畸形

B、读顺

标致掌故精通时事的人模胡落第爱国青年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注意总结作者在各个地点分别写了什么事情

B、请列出本文的结构图

明确: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怀念的顺序来写的

C、 小结思想内容

明确:四个典型事例两条线索两种真挚感情一次思想转变

四、作业

假若《藤野先生》刚在报社发表时,限于篇幅,报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缩写成800字记叙文,请你帮作者进行缩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精读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有关片段,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缩写成800字的记叙文朗读、总结出缩写后的主要内容屏幕显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伟大”

1、引出“伟大”——具体了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2、初感“伟大”——从一个普通学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先生形象

1)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缩写练习都知道,有关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内容是必须要留下来的

2)思考:那请大家在阅读这些内容(及6——23段),能否结合具体词句谈谈:初次见面时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先生?在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两年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3)互动: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提醒: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

4) 小结:(板书)

见面:学者形象

交往:

典型事例角度思想品质伟大先生

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助人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体贴入微,尊重学生

了解女人裹脚治学治学严谨,求实精神

5)从这些片段中,哪些词句直接表现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明确:A、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B、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三、总结写人手法

思考:大家通过这节课学习可否知道,直接描写某人,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直接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屏示: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选取,对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一定代表性

细节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传达人物心理

四、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直接写人的一些方法,写一写你心中最为敬佩的老师,5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及原因,品味作者爱国主义的强烈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教师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二、深品“伟大”——从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角度感受藤野先生伟大人格魅力

1、结合生活体验

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认识文中之“我”

过渡:那么文中当时的“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思考:当时的“我”为什么要出国呢?说说“我”当时最需要些什么?

屏示一:故事发生在1902——1906期间,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虎视鲸吞,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水深火热,祖国和民族,命悬一线国之出路,民之前途在哪里在哪里呀?(北京图片:日俄战争)

屏示二: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屏示三: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鲁迅《琐记》

屏示四: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自序》)

屏示五:

结论: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饱受歧视,怀着救国救民的梦

3、深品先生“伟大”

过渡:那么文中的“我”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呢?

①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只不过“也”字,有照应上一篇的意思,表明作者的失望和焦虑并没有因为到了东京而改变这句仅仅八个字,先声夺人,一下子道尽了鲁迅内心的极大愤慨、失望、厌恶等复杂而沉重的感情)

②“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这岂不就是在极度失望之后再碰碰运气的侥幸和无奈吗?自己读读第4段,你感觉去仙台的路上,鲁迅的心情怎样?(“日暮里”,让人想到“日暮途穷”或“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水户”,是他的浙江老乡客死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会让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渺茫的前途从这两个地名来看,他很颓唐、很失落,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味道)

③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鲁迅最需要的是学问和振兴祖国的良方,不收学费、操心食宿都不是他需要的,所以他才把这些关心幽默地统归为——“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可见鲁迅对这种优待的态度是——感谢但并不感动)

④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的鲁迅,真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下,藤野先生雪中送炭般地闯入了鲁迅的生活——这又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暗示我们:第一,他的境遇很糟,需要帮助;第二,他到底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而这时,是藤野先生给了鲁迅最及时、最急需的帮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去朗读第37段(齐读)

现在,“伟大”这个词有着落了吗?我们可能觉得已经够了,但鲁迅先生并没有止笔

⑤再看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

全班讨论,教师点拨:

“中国是弱国,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在反复诵读中感悟: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内心深受震撼,二十年后鲁迅先生仍然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

三、升华“伟大”——从一个在寂寞中坚持战斗的作家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给予的无穷力量

1.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7段)

2.如果说,我们最初提到“伟大”,是模糊的,在解读了两人的交往之后,“伟大”一词开始变得清晰,那么,在弄懂了他们交往的背景之后,“伟大”这个词就是立体的,动人的它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曾经怎样的鲁迅,在一个怎样的境遇之下,遇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所以鲁迅真诚地说——(再读第37段)

3.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单为周先生一人……”(屏显)

最后,让我们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屏显并齐读)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四、作业

将上节课所写的作文,在适当的地方加进一些特定的背景,扩充为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全程板书:藤野先生

鲁迅

“我”:藤野先生:

普通学生伟大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

救国青年伟大人格(毫无民族偏见)

爱国作者无穷力量(感激鼓励怀念)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

二、感知心声

1、介绍作者—黄蓓佳

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300字以内)

三、解读心声

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

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

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

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3、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对“心声”的理解。

如: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明确:

“心声”的含义:

①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②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③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说一说,感悟心声

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2、这篇文章触及了当前教育中的某些现象,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看法?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入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3

一、导入

“19年前,父亲搀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那天恰是我二十一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

“二十一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

20出头正是人生“最狂妄的年纪”,本该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但他却要面对突然瘫痪的现实,对未来恐惧远大于渺茫的希望,他就是当代作家、散文家史铁生。

说他不幸但他又是幸运的,他有一位爱他如命的母亲默默的为他付出着。今天的课文《秋天的怀念》,让我们通过这篇课文,深切的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二、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明确题目的含义。

2、品读细节描写,深入理解母子间深沉炽热的情感。

3、主题阅读,体会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三、课堂活动

(一)速读课文,感知全篇

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①北归的大雁;②北海的花都开了;③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④她出去了,就在也没回来;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3.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想情怀,体会了母亲深沉的爱,了解了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

(二)品读课文,体味动人细节

1、文章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

请将文章体现母子间深沉炽热情感的细节勾画出来,然后轻声读一读。细心体会,品味其中的情韵,并及时在书页旁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2、建议你这样做批注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运用了人物的动作及语言描写。

一个动词“抓住”,写出了母亲是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的,害怕“我”禁受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正是母亲用她深沉的母爱感化“我”心灵的举措,体现母子连心的血脉情。

3、好批注先批注到这,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打动自己的文章细节,试着给大家诵读一下,并说说它为什么打动了你。

4、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1.母亲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母亲是位慈爱的母亲;

2.她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是极为细心的母亲;

3.她自己身患癌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4.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仅仅活着,而是要活的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这又是母亲睿智的一面。

从全文的细节叙述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5.那么,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又是什么呢?

(三)组篇阅读,主题探究

1.速读:《我与地坛》(节选)《合欢树》。小组讨论,分享细节,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痛悔、理解、怀念、写小说回报母亲等。

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其实就是对母亲、对生活、对命运的态度的“理解”——为所爱的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出一切爱,也为所爱的人更坚定地生活下去。对作者而言,就是更坚强地面对、对待生活给予的苦难。

2.再次回顾本文主题,题目《秋天的怀念》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3.角色诵读,升华情感。

作者史铁生用平静内敛的叙述风格写出了母子深沉炽烈的感情,思考了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换一种风格,以诵读的方式,呼喊出史铁生心中对母亲的痛悔、理解与思念。

大家按照ppt上诵读角色的分配进行诵读:

(男生)直到现在,我才想到,

(师)妈,儿子曾经给您出了一道怎样的难题!

(女生)当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

您不敢多问,不敢要求,只是无言的帮我准备,

(师)妈,您到底独自默默的承受了多少苦啊!

(男生)当我看到那个地坛中步履茫然又急迫的您

却又决意不喊您的时候

(女生)妈,您知道儿子现在想喊

却再也听不到您的应声的痛悔之心吗?

(师)今朝秋又来,北海菊花开得烂漫

(男生)我和妹妹已经懂得您未说完的话

(男、女)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全体)好好儿活!

四、课堂板书

(关于母亲品质的概括词均为学生课堂生成的概括词)

五、作业布置

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请你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真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愧疚之意、报答之心。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4

(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

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

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和帮助也是想让他明白,病既然生了,就该直面现实,要战胜困境,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但这位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滴的言行累积。这样伟大的母爱,却要细细地品味。那么读,是最好的诠释。也只有静静地、沉浸其中的读,才能体味出母亲为儿子呕心沥血的爱。这爱让史铁生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尽管这句话没有明白地告诉读者,可是文中的菊花分明已透视出了蕴含的内容。因此动情地咀嚼这句话,使我们被母爱及史铁生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而这堂课,我主要就是通过作者病的痛苦和后来坚强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尽管这其中价值观的建构不是一堂课所能做到的,但我希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体悟文的魂。遗憾的是我入情,学生并不入情,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朗读的味并没出来。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疏理文本的脉路

中国的历史源源流长,中国的文化也应承了历史的光荣,一直为国人所骄傲。慈母、孝子,是我们所推崇的文化辉点。母爱在这篇文章是不言而喻,时时刻刻都闪现着感动的光芒。我又是通过多少次的朗读,进行疏理,从文本到字里行间内在的意义:比如暴怒句:将疾病的本身的苦,引向对生命本质意义否定的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悲痛欲绝;再如菊花句:从对菊花的美的欣赏感悟到人生的精彩,从生命力的绽放领悟到母亲给予他动人心弦的爱。

这是我在预设时努力希望做到的,当然,如果我能有时间将史铁生的其他文章比如《合欢树》、《关于庙的回忆》中写母亲的段落穿插其中的话,学生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母亲之间,那荡气回肠的亲情。

3、从感性复活的.角度去体悟文本的情怀

感性,是学生本已有的东西。今天的文章讲述的是母亲的爱、儿子的思,那老师就应当激活,唤醒和调动这本有的感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潜意识去触摸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去领会、把握文章的脉动和心跳。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文中的人物平凡无奇,但它所给予学生的却很多很多。老师的每一次唤醒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生命的升华,每一次唤醒都让学生的感性积累跃上新的台阶。每一次读都让学生仿佛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近一步,仿佛离母亲的精神家园更近一步,读是启动学生感悟最好的途径。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的粗浅认识。愿望当然非常美好,我努力让课体现学习是师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师生的精神生命不断累积的过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和学生们都有所收获。但如果我再多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去感悟,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品味“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信本次的学习更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展现生命的熠彩。

(二)人教版数学第四册《找规律》

今天我就教材、教学设计以及边老师的七个问题,谈谈我这节课的设计意图。首先,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分析学生所处的学习背景;第二问题从规律本身的价值入手,分析到底什么是规律,那么它来到我们生活中,这样的数学知识有什么用。确定了规律的价值以后,然后再来确定教学方法,分年段实施一些知识。然最后来分析找规律本身的含义。首先是重在找字,本堂课的重点就是找到位置移动,或者是位置循环的规律。然后是“找到规律我们做什么”的问题,就是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同时,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学会数学的思考。遇到困难,遇到新知,怎样利用已有知识去解决。从这堂课的实施,结合边教授提的七个问题,我想说三点反思:

1、思考。数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的办法。

2、学生的情感需要。学生有情感需要和知识本身的需要。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如何?借一个学生的方法,综合所有学生的观点进行学习。

3、语言方面的问题,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教师如何把学生的话借过来,然后加以提升。

(三)二年级美术《想像的鲜花》

学习引领者:珠海香华实验学校曹康

本堂课我有两个困惑,但可以辐射出很多方面:

1、人在认识事物上,是从眼睛开始的。考虑到这点,在设计中,我就从人的认知发展出发。人的发展有不同的时期,儿童到底处在哪个时期?所以应该尊重儿童,尊重他的发展规律。但是儿童认识相对客观,他以自我为中心,而且他的身心发育不完全。但是,他有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想象。因为他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想象是肆无忌惮的,他可以把面前的活生生的真实,想象成自我的真实。

2、如何解放儿童。我自己问自己如何解放儿童?有一天我想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要解放儿童,首先要解放自己。要把自己从讲台上迈出来,让自己下来,融到儿童中去。也只有老师解放了,孩子才能解放。

在整堂课中,我注意扣住自然美。在儿童看来,他会想象成什么。我们成人想象的不一定是对的,儿童想像的不一定是错的,在整堂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你自己想像的那种形象就是一种美。这是一种创造的美,这是一种人类从远古一直延续到现在直至未来都要追求的美。

(四)三年级科学《找空气》

这堂课想找出亮点,挺不容易的。于是,我就结合我们学校正在做的一个课题《做中学》,用它的理念来指导我的教学。我们“做中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所谓“科学素养”就是“实事求是”。那么“实事求是”就是源于实践,源于体验,源于经历。这就要给学生一个探究的、体验的过程,同时又给他一个探究的方法。这就是这节课我所要抓的重点。

设计时我本着三点原则:以人为本、探究实验、实事求是。这三点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1、在教具上,我进行精心准备。我准备的材料很多,在这节课里都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要实事求是。学生做多少就算多少,发现多少算多少。我就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进行教学。

2、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整个课堂经历了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的四个过程。

3、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在课上,学生很高兴做一个个实验,让他们在做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以后愿意学科学,愿意研究科学。

4、用事实说话。这点贯穿了我整个教学的始终。从刚开始的假设,到最后一个小女孩最精彩的回答,我又回到了主题。

听了四堂课,我最想说的,我们的孩子真的很幸福。从课改这么几年来,我觉得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几年来,听了很多课,但今天四堂课是给我感触非常多的。在我谈感触前,希望先听听大家的感受。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

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并深刻体会。

一、教学重点:学习坚韧不拔、敢于牺牲、勇于创新等精神。

二、教学难点:对表现人物幸福与坚强的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交流你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

2.交流文中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和句子。

(二)理解单元主题的含义:敢于成为天下的先驱者

(三)导入

记得第一篇作文就是请大家写“美丽的梦”。有好多同学都描述了自己的宇航梦。今天让我们走出梦境,和宇航员、宇宙来一个亲密接触。

(四)《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这个人是谁?

(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

2.在阿姆斯特朗说的那么多话中,有一句话重复说了两遍,请大家找到并朗读。

⑴怎样理解“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说来却是跳跃的一大步”这句话。

答:对于阿姆斯特朗来说,他迈出的只是一小步,但对于首次登月的人类(他的言行代表着人类)而言,这一步却是航天史上的一大飞跃。

⑵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的介绍中,你是否对月球有了不少认识?请你结合文中内容谈谈。

⑶文中一共写了哪些人类宇航员之最?

答: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听到同类在月球上实地描述月球的环形山和岩石。

3.交流文中给你启示的句子。

(五)《悲壮的两小时》

1.朗读全文

2.从课题中你读到了什么?

(从悲壮一词中可以看出这可能是由于意外而引发的事故,从两小时一词看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很短)

主人公科马洛夫为何而悲,为何而壮呢?(导入)

默读课文3——5小节,思考:

⑴科马洛夫为何见到亲人后显得很激动?

答:因为他知道两小时后,他将随着宇宙飞船一起坠毁。

⑵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你认为他是凭什么控制住自己的?

答:他凭借自己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科学探索的执著精神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

⑶科马洛夫为何要急促和坦然的讲述?两个词连用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表现他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而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

⑷请找出他与亲人告别时的神情,分析当时他的心情。

⑸通过你的学习与认识,你认为科马洛夫是个怎样的人?(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写)

3.小结:

科马洛夫与“联盟一号”宇宙飞船都将坠毁,生死诀别,此为悲。他以祖国的利益为重,临危不惧,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节,此为壮。

(六)布置回家作业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6

教学设计

本节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因为文章的写作是一篇文言文,所以,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进行设疑自探。教师在设疑的同时,教师同时板书于黑板的右侧,对于不完整的问题,教师随机给予补充、归纳。本节解决的重难点是诵读课文,正确疏通文意,把握主旨,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因为这篇短文是“诵读欣赏课”,所以以诵读为主,讲授为主。抓住“文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旨。

讲授本课,将采用“读——议——悟”的'教学模式。

在运用拓展环节中,学生自编习题后,教师出示“之”字在文中运用一题,以巩固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能流畅的诵读课文。

2、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咏荷诗五首》,谁能背诵一下你喜欢的一首?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读荷”部分的第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解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何为“说”?【“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题意: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2、作者简介: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3、写作背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期间,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闲暇漫步、触景生情,写下本文。

三、检查预习、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个别读。

3、学生齐读。

四、设疑自探:

1、学生设疑。

2、教师对学生设疑进行归纳

出示:

1、理解课文内容。

2、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歌颂了莲花怎样的品质?

3、读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值得学习的写作手法?

五、解疑合探:

六、质疑再探:

学习本文后,你还有哪些疑问?

七、运用拓展:

1、学生自编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指出文中的“之”学的意义和手法。

a、 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花之隐逸者也

d、菊之爱

背诵课文

八、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收获。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及课文阐明的道理。

3、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

2.品读

3.讨论点拔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2.同社会中假、丑、恶等阴暗面作斗争。

教学难点:

1、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叙述了解狼的本性与人类的智慧

2.认识狼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去争取胜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

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 ,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我们不能因为出于“夯实基础”的需要,而一味的进行字、词、句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情节引人的优势,赋予教学过程以情节性、生动性、趣味性。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大家知道关于狼的成语吗?(狼心狗肺、狼吞虎咽、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狼狈为奸)

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

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

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 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2、 其他生点评,师总结。

3、 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准字音,这个的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齐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细听,听时注意:听清节奏、体会感情。

朗读注意事项: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读后学生点评。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大家想和老师来个比赛吗?先别急,成功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读文言文最高的要求就是读出感情,为什么刚才我们同学读的时候感情读得不到位呢,就是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下面我们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待会儿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当堂将课文翻译一下。

翻译的要求——信、达、雅

要点补充:

1、“途中两狼”,按现代口语应当说,半路上碰到两只狼。

2、“缀”,这里要引申为紧跟

3、“投以骨”,把骨头扔给它。现在也说“报之以笑”(拿笑来回答别人)。

4、“并驱”,今语有“并驾齐驱”,“并”,亦齐(一起)也。

5、 “恐前后受其敌”中“敌”字名词作动词,胁迫、攻击的意思;“顾”,转头。屠户回头则见狼,当是转头看两侧。

6、“苫蔽”,由两个近义词组成的双音词,遮盖之意。

7 、“奔倚”,表现两个动作:跑过去,把背靠着。

8、“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此处用引申义。

10、“犬坐”,犬,比喻坐的姿势如犬。今语,开会时排入场叫“鱼贯而入”, “狼吞虎咽”,皆属这种用法。

11、“一狼洞其中”的“洞”字名词作动词,意为打洞。

12、“隧入”,从隧道入。

13、“意暇甚”“意将隧入”中的两个“意”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内心盘算。)

13、“盖以诱敌”,原来是想麻痹对方。

注意重点句的翻译:“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

我们对整篇文章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下面请大家放开喉咙大声地读课文,并把生字词在课文中注好音,同时注意语句的停顿。

出示自读要求:在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的情况下要读出轻重、读出快慢、读出抑扬。

生自由读。

个别生读,其他生点评。

注意停顿的句子:(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2)其一/犬坐/于前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创新阅读,评读故事

这篇课文用181个字写了一段波澜起伏的人与狼生死搏斗的故事,我们试着从屠夫的角度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屠户:(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在这个过程中屠户的心理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

表明屠户心理的词语:惧狼——“俱”、“投以骨”、“复投之”——表明屠户害怕及侥幸的心理;

御狼——“窘”、“恐”——表明处境危急;

——“顾”、“奔倚”、“驰”“持”——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明了他的机智;

毙狼——“暴起”、“劈”、“转视”、“断”等表明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屠户从遇狼到毙狼这个过程虽然最终时有惊无险,但也让我们着实为屠户捏了一把汗,那我们也来充当一下屠户,让那惊险的一幕再次生动地呈现出来,下面给我们各个大组的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从文中自选一段,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屠户当时的心理。

五、合作思考:

1、这篇文章中的人和狼都怎样的特点呢?

人——机智、勇敢、果断

狼——狡黠

2、文中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它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人你应该怎么办?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不要退缩,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一定能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六、读出情境,整体欣赏

请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课文。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三峡》一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

二、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公元470——527年),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四、初读课文

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ǎn)

2、辨明词义。

(1)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2)古今异义。

夏水襄陵(襄:冲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良:实在)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如果)

(4)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船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荣峻茂(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绝:消失)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清/荣/峻/茂

(5)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理清课文的层次及主要意思

第一段: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峡: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小结:本文先写山,再写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节表现三峡的美景。

5、体会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译一译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并在全班交流。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9

【素质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述的。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

【教学重点、难点】

1、文章叙事的线索。

2、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简介: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可以请几个同学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以及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过程中的几件事。

四、分析文章的结构

提问: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出各部分的意思。

五、分析刻画藤野先生,突出他的品质

提问: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技术为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明确:记述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

第二件事是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

第三件事是写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

第四件事是藤野先生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

提问: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问题。

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

3、提问: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

4、提问: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

5、提示: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二、学习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子加以评析。

三、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过洋溢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随堂练习。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10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

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

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3、在第二次看花中,你觉得母亲心情如何?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明确:母亲很着急,急切地希望陪儿子去看一次菊花。——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4、在第三次看花中,“我”和妹妹理解的母亲的意思是什么?请小组讨论。

明确: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了母亲希望我们乐观,好好儿地活下去的心意。

5、请带着感情朗读本篇课文。

(四)巩固拓展,对比阅读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非常有名,请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本文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关于母爱,世界上很多大文豪都有所描写或议论,请读一读龙应台的《目送》,说说他的理解又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母爱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说,母亲都让我们感动。诚如《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怀念那个秋天母亲想让“我”一起去北海看菊花。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你与自己的母亲有哪些故事呢?请运用本文所学的刻画人物的手法写一写你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下节课跟大家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叙事散文,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有太多的东西可以研读。但是,本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伟大无私体会还不是很深,身体残疾又跟自己相距甚远,所以,应该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还应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对残疾和母爱的深沉有个更进一步的直观的深刻的体悟。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精选12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范文(汇总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范文 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
    2024-09-06 阅读全文
  • 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设计(必备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1.诵读文章,...
    2024-10-18 阅读全文
  • 2024猫初中语文课文教案(优选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猫》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2024猫初中语文课文教案 篇1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
    2024-09-30 阅读全文
  • 初中语文课文优质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语文课文优质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
    2024-09-10 阅读全文
  • 优秀教案模板初中语文(精品十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优秀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
    2024-09-06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范文 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

2024-09-06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语文课文优秀教案设计 篇1教学目标:1.诵读文章,...

2024-10-18 阅读全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猫》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2024猫初中语文课文教案 篇1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你...

2024-09-30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语文课文优质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

2024-09-10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优秀教案模板初中语文 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 ...

2024-09-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