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传统文化教案收藏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10-13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收藏十一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传统文化教案 篇1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与理念

贯彻新课程要求,尊重、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开设良好师生互动的课堂。在教学资料的选取,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政治原来政治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它就是在讲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乐学、易学,爱上政治课。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1、《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题内容。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别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双重作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本框题地位:我们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而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善于继承吸取传统中精华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让我们看的得更远。所以如果我们不理解继承,不理解继承的意义,那也不能准备把握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这一框是学好下一框和下一课的铺垫,本框对整单元甚至整个文化生活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三、学情分析

1、在“韩流”、“日潮”等外来文化的强烈攻势下,不少学生盲目崇尚外来文化,追捧外来文化,甚少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了解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通过本框的学习,从直观的赏析入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思辩中进一步明确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观点。

2、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接触了解了不少的传统文化,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这为教师引导他们通过分析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体验,感受中形成、归纳知识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入手,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强感性认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形成观点,掌握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并且能学以致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体现新课改学生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的双重作用;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引导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传统文化教案 篇2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目标要求:

1、把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两个概念区别和联系。

2、学会辨证地认识思考问题。

3、学会正确对待文化

课时设置:1教时

第1教时

第一课时

一、  识记字音字形词语:

媲pì美     箝qián制     自戕qiāng      攻讦jié      污垢gòu

一蹴cù 而就      威慑shè       蜕tuì 除

攻讦: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

媲美:美好的程度不相上下;比美。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式而产生。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错杂纷繁。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余风遗响:遗留下来的风气影响等。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的完成。

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刮垢磨光:比喻教育人、培养人才。本文指破坏传统文物的本来面目。

二、  了解作者:

庞朴,1928年生于江苏淮安,汉族。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发展文化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庞朴卷》《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帛书五行篇研究》等。

三、  背景介绍: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分析。

四、课文探讨

1、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定义

是不死的民族魂,产生于民族手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实质是民族精神

内容:   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

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发生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

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事过境迁,后人

应辩证的.批判吸收。

特征   时代性、民族性                           缓慢性、惰性、民族性、共同性、主导性、兼容性、选择性,聚合性、变化性

性质    实                                       虚

形成    历史上产生过的带有过去时代烙印创

成于民族祖先历代存在过的积累

文化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回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补充为传统新成份;受外部世界影响,特别不同民族的文化碰撞,也会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成份。但不管怎么变化,这一变化是缓慢的

生活在同一园地的人有同样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从而形成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这种为这同一群人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大行其道,成为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加以时日,文化传统就形成了。

交流(存在 接触,交流 变化)

态度  进行分析批判:明辨其时代风貌,     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

确认其历史地位,接受或拒绝其

余风遗响

联系(共性)历史性, 民族性、惰性

2、如何理解“文化传统”的“惰性”?

一方面制约人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人的情感,左右人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的终极关怀。

另一方面,因为文化传统的指令作用,它具有了凝聚力量,是集团的象征,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巩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的两重属性?

从文中看出“惰性”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造成原地踏步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制约人的思维方式,支配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人的情感,左右人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的终极关怀。)

另一方面,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欺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

五,探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1、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明确: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相接触、交流,经过惊奇、观望、攻讦--学习、交流、消化、吸收、整合这一系列过程,就会发生变化并带来后果:虽然未必面目全非,但却让人感到陌生。

2、具体做法

(继承优良传统文化,吸收先进外来文化,发展、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六、练习

请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两组,参看图片说明,运用本文的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 (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图片未能上传,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粘贴。图片见于苏教版教材。)

(第一组: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用--灰淡的冷色调,朝向--坐南朝北,建筑形式--屋脊、抢水、漏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第二组: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第三组: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娱乐和学习方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赞颂了亲情、集团意识,提倡保护自己,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体育运动,不过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作用不大。电脑世界,为孩子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学习、游戏、休闲融为一体官有现代科技的成果。电脑的普及,体现了现代的外来文明的冲击力。)

作业

就某一文化现象写一篇短评

传统文化教案 篇3

引言: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涵盖了诗词、戏曲、书法、绘画、工艺品等方方面面。本教案旨在介绍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帮助学生了解山东的独特文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第一节:山东的历史文化概况(200字)

山东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山东就是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承接地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山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山东有着众多的历史名人和文化遗址,如曲阜的孔庙孔林,泰山的五岳之首泰山,威海的威海卫等,这些都是山东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第二节:山东传统文化的特点(300字)

山东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诗词:山东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的聚集地,培养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诸如孔子、孟子等名儒,还有被誉为“诗圣”的杜甫、姜夔。山东的诗词雅致,多为豪放之作,以泰山、威海等山海为素材,表达对山东美景的赞美和感慨。

2. 戏曲:山东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戏曲资源。山东的传统戏曲以梆子戏最为著名,如梆子、评剧等,饰演着山东人民的情感和生活。其中,梆子被誉为“鲁韵之源”,以其独特的音调和表演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3. 书法和绘画:山东的书法和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山东的书法注重秀丽和遒劲的笔画,山水画追求意境和写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山东的书法和绘画既具有技巧性,又融入着文人的情怀和作者的独特个性。

4. 工艺品:山东的传统工艺品丰富多样,如剪纸、泥塑、雕刻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山东的剪纸以花鸟、人物等为题材,造型精美,色彩鲜艳;山东的泥塑以山东名人、泥塑人物等为创作对象,精细传神;山东的雕刻则精致而细腻,是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第三节:了解山东传统文化的途径(300字)

要了解山东传统文化,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学习和体验:

1. 参观名胜古迹:学生可以组织前往山东的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如孔庙孔林、泰山、威海卫等,可以亲身感受山东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阅读经典著作:学生可以阅读山东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杜甫的诗歌集等,从中了解并体会山东的文学艺术成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3. 参与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山东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戏曲演出、书画展览、传统工艺品展销会等,亲自感受山东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第四节:山东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200字)

在现代社会中,山东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作品。一些山东本土的电视剧、电影、音乐作品等深受观众喜爱,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山东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得到了传承和创新。一方面,传统工艺品通过技艺的传承,仍在山东各地得以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青年艺术家将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相结合,在传统工艺品中注入创新元素,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的作品。

结语:

山东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了解山东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东的传统文化,从而传承和弘扬山东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武术的风格、作用,对中华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根据图示大胆探究马步、弓步、掌、拳等武术动作,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特点。

3.萌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之情。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武术动作。

2.教师教学资源《中国功夫》(音频、视频);武术动作图示;北京奥运会、春晚节目中有关武术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感受音乐强悍、有力的气势。

提问: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对歌曲的感受?请幼儿用动作自由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2.幼儿自主探究武术动作,感受中华武术的风格。[合同帮帮网 551336.cOm]

(1)提问: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

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武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动作变幻多端、刚劲有力,用武术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是最合适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很积极,而且兴趣较浓,和老师的互动很好,目标基本完成。但由于人数较多,在活动中的常规较乱,有个别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在以后的活动中,应在组织活动的常规养成和纪律性方面加强教育。

传统文化教案 篇5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作为学术论文,它的根本特点是持论的严密性。为了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用了揭示、比喻、正反对比等方式。语言方面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也追求文采和通俗。特别是句式的变化,整句与散句的结合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理清文章思路,能够提炼关键词句,写出内容提要。[来源:学|科|网Z|X|X|K]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学术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论说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难点:认识学术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特点。

四、 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论说文已经比较熟悉,理解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课堂的关键是让学生把握其语言特点和论证方式。

五、 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

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 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来源:Z#xx#]

二、 作者简介:

庞朴,生于年,江苏淮安人。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辨证法研究》等等。

三、解决导学案中的字词,并理清文章思路。

理清思路: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范围、特性,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第三部分:第成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一层:8—9段是对于概念的界定

第二层:10段分析文化传统得以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层:11段说明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第四层:12—13段,分析文化传统的变化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属性。全文是总分总结构,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着重探讨传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传统。 提问:课文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运 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四、文本研习:

1、作者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持什么看法?在阐述这两个问题时为什么把“文化传统”作为重点?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就 是文化遗产。有形的。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无形的。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部分中,文化传统也就是民族精神对现实的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民族趋向的关系,都比传统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这个问题。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各有什么特征?

文化传统:时代性(应运而生)、民族性(影响)。文化传统:惰性。

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便读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统。

3、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的看待传统呢?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财富和包袱”部分“财富和包袱”即传统的两重属性,财富——泽被后世,包袱——惰性力量。分析第17段服装和文物的比喻,得出结论传统是财富但财富不在于它的惰性;传统也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是时装,所以我们应辨证的 去认识传统,运用它而不被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与千里之外。

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句子、段落,加以讨论分析问题,探讨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不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一面,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能动,就会排斥外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有意义的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一起,传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

传统文化教案 篇6

一、总体要求

要高度重视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教育功能,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含的教育资源,利用十一、五一等节日和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纪念日举办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把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以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为重点内容,着力营造团结祥和、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动员和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节日活动热在基层,热在群众。

二、活动内容

以中华传统节日、国家重要纪念日、少数民族节日为切入点,大力推动“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主题活动。“春节”、“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承载着中国人的家庭_和社会_观念。节日期间要突出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兴旺和祝福的主题,突出“红红火火过大年”的节日气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要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时,端午节自古以来也是民间一年一度的“卫生防疫节”,有着赛龙舟、打扫庭院、悬白艾、挂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要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主题,积极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

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要突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主题,努力营造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的节日氛围。

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要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意识,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七一、十一”主题活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歌颂劳动、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民族团结、和谐繁荣等主题活动。

三、活动方式

1、春节期间,灵川县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对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年终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2、五·四青年节期间,灵川县组织开展以“我青春,我阳光,我为经开区增光”为主题的篮球友谊赛,由工会工委牵头负责,进一步激发广大年轻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让青年干部职工得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洗礼。

3、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灵川县辖区内的学校组织开展以“青春因拼搏而精彩·理想因奋斗而飞翔”为主题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由教育局牵头负责,切实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为灵川县的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

4、七·一建党节期间,灵川县开展基层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的建党活动,由县委办牵头负责,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根基,积极创建优秀的“两新”党组织。

对灵川县的祝福和寄语。

四、活动要求

文艺美化心灵的作用,借助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把“弘扬传统文化,过好传统佳节”活动变成荟萃民风民俗,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盛典。

身边好人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弘扬尊老爱幼、扶困济弱的传统美德,展示中华民族崇德向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让人们从节日活动中汲取道德的营养。

发挥健康向上的节日文化,避免把节日过成“吃喝奢侈节”、“封建迷信节”,引导人们在节日期间移风易俗、绿色节俭、健康文明。

传统文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背诵《题画兰》和《庭竹》这两首诗。

2、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3、借助插图并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

卓尔独立的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背诵《题画兰》和《庭竹》这两首诗。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教学难点:借助插图并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习古人那种在生活中不随波逐流,坚持操守、卓尔独立的品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有谁认识、知道兰花,能不能跟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2、揭题《题兰花》。(板书诗题:题兰花)。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题兰花》。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话语说说诗的含义。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师生探索,弄懂诗意

(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题兰花》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释义诗中难解词语。

1、贞:坚定,有节操。

2、抱:持守;奉。

3、芳:花卉。诗中的群芳泛指开在尘世间的花。

4、事:动词,做。

师:现在你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试着交流。

4、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拓展活动。

1、师介绍:《庭竹》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赞美竹子的诗。

2、学生试读《庭竹》。

3、集体诵读《庭竹》。

师:现在你能试着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含义吗?学生试着解释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含义。

《庭竹》大意:经过清晨朝露的洗涤,竹节像涂了铅粉,泛出了银白的光。挺拔修长,似青玉般的竹枝在和煦的风中轻轻的摇曳着,亭亭玉立,婀娜多姿。修竹就像是一位有才德的君子,无论把它种植在哪里,都不会不适宜的。

传统文化教案 篇8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学习,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从而正确的对待传统

2.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等说理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提高议论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一些概念的把握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文化”

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内向;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是因为西方人性格外向。外向,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内向,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是内向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戳,是向外用力,一向内,一向外。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为十字架,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圈。

文化无疑是林林总总的文化现象构成的。

二.浏览课文,找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定义,特点,列出关键词。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等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有形的。

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在,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族精神。无形的。

板书关键词:

传统文化:“文化” 文化遗产 有形的。

时代性 民族性

文化传统:“传统” 民族精神 无形的

惰性 渐变性

三.提问:文章中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千里之外。

四.讨论你所了解的传统文化。

如:传统习俗:正月十五闹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团圆赏月

传统建筑:四合院、兵马俑、皇家园林、徽居

传统文艺:诗词歌赋、戏曲、皮影戏、武术、飞天、壁画、乐器、书法、刺绣、瓷器、太极,文房四宝、玉雕、青铜器

传统思想:儒家思想

问1:有没有糟粕?有没有现在还残存的?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裹足、宦官、贞节牌坊、三从四德、重男轻女、迷信……

“三纲”奠定了奴才思想的架构

等级观念造就了不平等的社会

孔子的训条扼杀了人民的创造性

问2:有没有精华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呢?学生举例,教师补充。

传统节日的淡化、端午节韩国申遗、西方别墅取代传统建筑、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补充汉服(幻灯片)

汉服的浅斟低唱

曾经,有个怪异的青年名叫嵇康,他临刑前,弹奏了一曲绝响,那宽袍博带在风中飞扬,他用了最优雅的姿态面对死亡.几千年过去,依旧有余音绕梁,只是他不知道真正断绝的不是曲谱,而是他的傲骨,乃至他身上的衣裳.

我也曾梦回大唐,和一个叫李白的诗人云游四方,他用来下酒的是剑峰上的寒光,他的情人是空中的月亮.我曾见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长风吹开他的'发带,长袍飘逸宛如仙人模样.

千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懂得民主自由,却忘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能建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块公德牌坊,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没了自己的衣裳.

在哪里,那个礼仪之邦?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为什么我真诚的告白,你总当它是笑话一场?为什么我淌下的热泪,丝毫都打动不了你的铁石心肠?

在哪里,那个信义之乡?在哪里,我的汉家儿郎?

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我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个帝王叫商汤,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热点讨论:于丹和易中天的走红对传统是幸还是不幸?

学生发言。教师指出一点:这种现象说明国人对传统的渴求,他们缺少途径,需要我们提供。但是传统不能只登堂,还要入室,我们不能只认识朱熹的孔子或于丹的孔子。

五。总结

我们对传统应该如何“古为今用、批判继承”?

1. 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重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转化为时代精神。

2. 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3. 糟粕,一定要否定和抛弃。

教学反思: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是什么促使我们对传统的消失,如服饰的灭绝,道德的沦丧,礼仪的混沌等漠然、麻木甚至拍手称快的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思考这个问题并改变这样的现状。对传统的呼唤符合当下学生传统意识的淡薄的现状。对传统应该一分为二的看,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要唤醒他们的尊崇传统的意识。考虑到公开课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一课的时间其实是稍有些紧。所以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还太少,因为讨论交流的问题较多。如果时间充足,我想学生能有更多的思想火花。

传统文化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传统文化教案 篇10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传统”对人的影响。

3、正确对待传统,提高思辨能力,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教学难点:

辩证地看待传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而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越来越淡漠,过年摸门钉放鞭炮,上元吃汤圆放花灯扭秧歌,端午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中元盂兰盆会驱傩……这些传统过节方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韩国却把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中韩两国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它与文化传统是不是一回事?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庞朴的《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二、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思路。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

引子部分:是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正确对待传统的重大意义。提出应区别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

“传统文化”部分:阐述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范围,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文化传统”部分: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相比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财富与包袱”部分: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阐明应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

三、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完成表格。

1、什么是传统?

2、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你熟悉的传统文化有哪些吗?

3、 什么是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形成的条件是什么?文化传统具有哪些特征?你能举例说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吗?

比较对象 含义 特点 举例

传统 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传统文化 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也就是文化遗产。 时代性

民族性 民族服饰

生活习俗

古典诗文

文化传统 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或者叫共同心理状态。简单说,就是民族精神。 惰性

渐变性 和睦共处

尊老爱幼

团结奋进

四、问题探究。

1、读“传统文化”部分,说说后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细读“文化传统”部分,说说应该如何理解“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

3、研读“财富与包袱”部分,谈谈作者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富也是包袱。文章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是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才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量,才能在传统的制约与支配下,凝聚成了一个稳定而团结的集体。所以说,传统是财富。然而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妨碍进步和发展,因而传统又是包袱。作者论述这个问题,是要我们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古为今用,又要批判分析,抛弃落后的.保守的东西,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的东西,促使传统不断发展与进步。

五、结合写作背景总结文章主题。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写于1991年4月。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文化热,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过激的口号和行为作出了理性的分析。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也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时尚。针对这种种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出了分析。

文章通过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容、特点及相互关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六、拓展延伸--时事论坛。

1、汉服热

今年端午节前,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爱好“汉服”的网民们,发起了一个“穿汉服,过端午”的文化行动;5月,昆明举行“全城搜汉服”活动,并为此进行了一场“汉服选秀”;上海都市中一群崇尚汉文化的年轻人穿上传统汉服,在世纪公园体验了一回传统味十足的端午节;武汉举行汉服成人仪式,516名青年学生身着仿古服装,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进行成人宣誓;7月,吉林长春举办了全国首届汉服设计表演大赛,24名选手进入决赛……如今,汉服爱好者遍布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华夏复兴,衣冠先行”的热潮,也成为近来一大社会景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2、禁播令

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自9月1日起,全国各级电视台所有频道在每天17时-20时之间,均不得播出境外动画片和介绍境外动画片的资讯节目或展示境外动画片的栏目。各动画频道在这个时间,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或国产动画栏目。这样做意在提高国产动画荧屏占有率,肃清外来动漫渗入我国的异质文化的影响力,保护传统文化。但禁播令一出,引来批评如潮。对此,你怎么看?

七、课后作业。

搜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有关资料,就当今社会如何对待传统发表你的见解,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练笔。

传统文化教案 篇11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和训练对诗歌的多元解读

2 在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古典诗词的引申阅读中,体会此诗的古典美

3 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在多元解读的引导过程中,寻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体会诗歌的古典美

课    时:1

预习作业: 反复朗读诗歌,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诗中的“你”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  朗读

二  作者简介

郑愁予,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古典味)

三 多元解读

设问:一首好的诗歌总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错误》就是这样的好诗。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请你们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从对“我”与“你”关系,身份的不同理解出发,会有以下几种解读

1 “你”听到“我”的马蹄声,把“我”当成“归人”,最终发现只是一个“错误”

2 “我”爱上了江南的“你”,而“你”把心扉紧掩,在“你”的眼里“我”只是一个“过客”

3 “我”就是“你”等待的“归人”,但“我”却不能为“你”驻足,“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4 “我”就是“你”在等的“归人”,“我”回来了,但又将开始另一次的远行,短暂的离别之后“你”又将遥遥无期地等待

5 “你”是“我”在苦旅中的一个期待,一种想象,一种慰藉,就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若真若幻

根据作者在谈写作灵感时所说,他是要表达“母亲”的等待,大多数评论家也认同第一种解读方式,但是每一个读者用心的审美体验都是值得尊重的。

四 赏析和引申

1 意象鉴赏

设问:请结合诗句说说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把握诗中的意象)

明确:莲花:美丽,容颜易老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寂寞,封闭,没有生气    青石的街道向晚:冰凉,冷清  跫音不响:细节,暗示在倾听

2 引申

(1)设问:既然是“错误”,为何谓之“美丽”?

明确:“我”达达的马蹄使“你”误会,以为等候的人归来,这是一个“错误”,但毕竟让“你”尘封已久没有生气的心湖荡起了一丝涟漪,经历了失望--惊喜--失望的变化,这种感情历程本身就是美的,美丽却不完美,这就是“美丽的错误”

(2)诗歌的构思来源于古典诗歌中的“闺怨诗”  唐人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宋人柳永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就是“美丽的错误”(王昌龄《闺怨》)

诗中还有一个隐藏的角色:游子--“你”等待的那个没有归来的“归人” ,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游子诗来读(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杜甫《月夜》)

总结:从题材到意象,意境都能找到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这构成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古典美

五 布置作业:读舒婷的《双桅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在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传统文化教案收藏十一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收藏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作文可以打开学生对文学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激发我们更加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作文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希望这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能够符合您的喜好和要求,帮助您的写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3-12-10 阅读全文
  • 我国的传统文化作文收藏(6篇) 相信学生应该都看过不少的作文,为了帮助我们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呢?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那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应该如何书写你知道吗?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整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08-07 阅读全文
  • 中国传统文化满分作文收藏13篇 作文是语文教学里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模板呢?我们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作文书上的优秀作文。那您知道怎么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中国传统文化满分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1-01 阅读全文
  •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精选4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体现了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如何写优质课的教案?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方面的资料,阅读对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2024-01-03 阅读全文
  • 传统文化优秀教案7篇 在本文中,栏目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关于“传统文化优秀教案”的相关主题内容。教案课件在老师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并不能随意编写教案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包含着教学中的难点和注重点。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阅读!...
    2023-07-06 阅读全文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作文可以打开学生对文学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激发我们更加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作文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希望这篇“中国传统文化作文”能够符合您的喜好和要求,帮助您的写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23-12-10 阅读全文

相信学生应该都看过不少的作文,为了帮助我们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呢?写作文的时候要注意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那么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应该如何书写你知道吗?为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整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作文”,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08-07 阅读全文

作文是语文教学里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有没有可以参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的模板呢?我们写作文时可以借鉴作文书上的优秀作文。那您知道怎么写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吗?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中国传统文化满分作文,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1-01 阅读全文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体现了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如何写优质课的教案?以下是本站为您收集的一些“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方面的资料,阅读对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希望以下内容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2024-01-03 阅读全文

在本文中,栏目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关于“传统文化优秀教案”的相关主题内容。教案课件在老师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并不能随意编写教案课件。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包含着教学中的难点和注重点。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请大家阅读!...

2023-07-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