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通用九篇

发布时间:2024-10-12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1

评价目标:

1、是否理解数对的含义,初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能否用数对表示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或方格图中的点的位置。

3、能否根据指定的数对在图中找到相应物体或点的位置。

内容如下:

一、下面是五一班学生座位平面图。(图略)

1.王兵坐在第2列第5行,请你在图中用△标出王兵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2.钟卫的位置(4,3),在图中是第()列地()行,在平面图中用☆

标出钟卫的位置。

3.在平面图中分别用A、B标出(6,4)和(4,6)的位置。(6,4)和(4,6)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4.赵洪的位置是(3,2)。他前面的座位上是王丽,用数对表示是(3,1),后面的座位上是胡小平,左边的座位上是马兵,右边的座位上是李然。请用数对分别表示胡小平、马兵、李然的位置。

二、图略

1.用数对表示点A、B、C的位置。

A(

,)B(

,)C(

,)

2.在图中标出点D(8,3),并顺次连接A、B、D、A。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三、下面是小冬家所在街区平面图。

1、用数对表示小冬家、学校的位置。

小冬家:(

,)学校:(

,)

2.学校在小冬家达到()方向。小冬从家到学校,可以先向()走()格,再向()走()格;也可以先向()走()格,再向()走()格。

3.小华家的位置在(7,4),请你在图中标出。

小华从家向西走5格,再向北走2格,这时小华在什么地方?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下面是参加4100米接力赛五支运动队的入场位置。图略

1、用数对表示每支运动队第一棒运动员A1、B1、C1、D1、E1的位置。

A1(

,)B1(

,)

C1(

,)D1(

,)E1(

,)

用数对表示这五名运动员的位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表示甲运动员位置的数对是(3,y),你能用数对表示甲队参赛运动员的位置吗?

3、五个代表队第三棒运动员的位置是(x,3),你能用数对分别表示每个队第三棒运动员A3、B3、C3、D3、E3的位置吗?

五、图略

1.用数对表示图中长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2.把长方形向左平移4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1、B1、C1、D1的位置。

3.把长方形向下平移3格,你能直接用数对表示平移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2、B2、C2、D2的位置吗?

4.把长方形绕D点顺时针旋转90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用数对表示一旋转后的长方形四个顶点A3、B3、C3、D3的位置。

六、判断。

1、数对(7,8)和(8,7)表示的位置是一样的。

2、小红的位置在(1,2),那么她的同桌的位置应是(2,2)。

3、竖排叫做行,横排叫做列。

4、小刚在教室里的座位横着数是第3个,竖着数是第6个,用数对表示是(3,6)。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教材分三段:

例1、例2和例3教学圆的认识;

例4、例5教学圆的周长,例6教学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

例7、例8、例9教学圆的面积;例10教学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以画圆为主线,逐步认识圆。

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的安排,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先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再教学用圆规画圆;一种是先教学画圆,再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主要特征。第一种思路,有利于学生对圆的主要特征的接受,用圆规画圆的教学是侧重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技能;第二种思路则让学生通过画圆,形成对圆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这样更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分三个例题教学圆的认识,安排了3次画圆的活动。在例1中,借助常用的学习用具画圆,目的是初步体会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不一样,它的边是曲线,是个曲线图形。在例2中,让学生看图,尝试用圆规画圆,让学生结合操作过程,有意义的接受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教材增加了对半径和直径的几何表示。例3中,再次让学生画圆,利用自己画出的圆,并结合画圆的过程探索圆的主要特征。教材对学生的探索的方法和问题作了必要的提示:探索的方法是用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探索的问题主要是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数量、长度及关系,圆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当然,对学生其他正确的发现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圆的其他特征,教材相机在练习十七中作了科学安排。第3题给出一个大圆,让学生画出两个比它小的同心圆,初步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第4题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让学生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进一步感受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第5题则让学生比较两个圆的大小。在第6题中,教材结合数对和平移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体会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教材在你知道吗栏目里,提供了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包括自然现象中的圆、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运动现象中的圆。

教材在这单元最后,安排了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一实践与综合应用。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制作美丽的图案,在加深对圆的认识的同时,体会创造美的愉悦。

2.逐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材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周长公式。例4借助不同规格的自行车车轮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通过看图比较,体会周长是由直径决定的。这使学生在探索圆的周长过程中,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例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记录数据,计算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分工合作,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尽可能减少实验的误差。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自然地介绍圆周率,引导学生得出圆的周长公式。也可把教材第102页的你知道吗穿插在这里进行介绍,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例6已知圆的周长,求直径。选择列方程的方法有两点原因:一是列方程思路顺畅,便于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二是体会周长计算公式既能已知直径(半径)求周长,也能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对周长公式的理解更深刻。对本单元涉及的计算,如果超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三位数,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同样分两个例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例7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关,是圆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教材呈现了边长为不同长度的正方形,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借助正方形的方格估计圆的面积,计算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例8着重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教学时应注意:第一,把圆等份成16份,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不容易想到,这一步不宜让学生自己尝试;第二,要尽量展示圆平均分成32、64份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为学生想像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提供支撑,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思想。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让学生交流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联系;二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学时,注意发展学生有序思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以圆的面积计算为基础,教材安排了有关圆的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例10计算环形的面积,提示了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计算。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计算方法。环形的面积是将两个部分相减得出面积,试一试安排了将半圆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尝试将两个部分相加得出面积。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能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如107页第7题,111页第14题,等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体会统计方法的必要。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教材精心选择了我国青岛和昆明两个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统计图,提出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引导学生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中的必要。在例题的基础上,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重在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涉及到两个事物,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教材在例题中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几个问题,在练一练中出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直接让学生分析、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教材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不作过高要求,只在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完成统计图。几道练习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联想。

3.精心选择统计的素材。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解决问题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精心选择了来自生活实际的素材。比如,例题呈现的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降水量的数据,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练一练提供了我国6~12岁小学生平均身高的统计图,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与平均身高进行比较,了解自我;练习十三中呈现了我国1999~20xx年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增长情况,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呈现了水仙花球芽和根的长度变化,并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了解简单的植物知识;呈现了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的数据,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外活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及检验。

3、使学生在学生与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动检验等习惯,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12-a=4x+12=38

45-x30x=14+2845-13=x+16

2、当x=18时,是下面哪几个方程的解。

18+x=1818-x=0x+15=33

X-10=8x-18=18x+3=18+3

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这里的方程与前面所学解方程的过程比较有什么不同?

省略了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在解方程时,先在头脑中想好方程两边应同时加上或减去什么数,但书写时可以省略。同学们在解方程时可以照这种方法解。

2、完成练习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要按照上一题的方法适当省略,简化过程。

(2)集体核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完成练习一第9题。

知道每题错在哪里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应该怎样改正呢?

独立完成改错。

4、完成练习一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中交流,每人选择一题说思考方法。

(3)错误汇报。

说说错误的原因与正确方法。

5、完成练习一第11题。

根据图意怎样列方程?(x+10=50+20)

应该先算哪一步?

方程右边两个数可以相加,应该先加起来。

第2题怎样列方程?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6、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种方法来表示题中的相等关系吗?

(1本练习本+3枝铅笔=7枝铅笔)

你看出了什么?(1本练习本相当于4枝铅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用处大吗?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练习与应用第5~7题,探索与实践第8~9题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2、指导练习。

独立完成5~7题。

展示交流。

集体评讲。

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的?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步骤、格式、检验)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第8题:

(1)理解题意,指导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独立填写。

小组中交流第一个问题。

汇报自己发现。

把得到的和分别除以3,看看可以发现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a+b+c的和等于3b。)

(2)独立解答第二个问题。

你是怎么解答第二个问题的?(3X=99X=33)

(3)指导解答第三个问题。

试着连续写出5个奇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怎样求n的值呢?(5n=55n=11)

5个连续偶数的和有这样的规律吗?试试看。

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4)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

解:设中间一个数n。

9n=99

n=999

n=11

2、完成第9题:

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小组中讨论方法,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中可以先把左边的两边都去掉两个苹果,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1个梨=3个苹果)

(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

(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

(3个苹果=6个猕猴桃=1个梨)

三、评价与反思

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每次评价指标的理解。

自我反思与评价。

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阅读你知道吗

可以再查找资料,详细了解。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了哪些收获?

习题超市:

一、解方程

X12=14425X=125345+X=345

817-X=542X-64=64156X=4

二、生活中的数学

1、小黄驴每天磨123千克面粉,小灰驴每天磨的面粉重量比小黄驴少3千克,小灰驴每天磨面粉多少千克?

2、红红家上月用自来水7.5立方米,支付水费16.5元,自来水的单价是平均每立方米多少钱?

3、妈妈买乐千克土豆和1千克牛肉一共用了25元,牛肉每千克22元,土豆每千克多少元?

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整理与练习(二)

注意:步骤、格式、检验

(根据课堂情况相应板书)

教材简析:

教材练习与应用第5题列除的方程只含有减法的运算,第6、7题列出的方程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这样就兼顾了本单元学习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情况,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像13页的第8题,分四步引导学生探索并运用规律:第一步,先写出3组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求和;第二步,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语言表达这一数学模型;第三步,直接运用发现的规律列方程解决问题;第四步,拓展规律,运用连续5个奇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评价与反思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认知等式与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世实际问题时的表现,反思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并以给☆涂色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

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应用方程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单史料,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中,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觉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量间的关系,列方程解觉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引入谈话。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方程,我们还可以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例7。

(1)出示例7的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师:根据小刚跳高成绩比小军少0.06米,你知道其中含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师:运用这个数量关系解题时,哪个量是未知的?(在小军的成绩上打)

小军的成绩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未知数x来表示,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先把未知的量设为x,同时要先写解。

示范: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师:根据上面的数量关系,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X-1.39=0.06

在小组中说说:x、1.39、0.06及方程的左边,右边各表示什么?看看列出的方程是否符合数量关系。

小组交流。

师:会解这个方程吗?说说自己的方法。

汇报方法。

X-1.39=0.06

X=1.39+0.06

X=1.45

指出:在解:设时已经设了x米,因此求出的x的值不写单位名称。

师:怎样可以知道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准备怎样检验?

说说检验的方法。

师: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生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计算的)

(2)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来说说,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试一试。

(1)读题,理解题意。

(2)哪一个条件告诉我们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什么?(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怎样列方程呢?

(如有不同的答案可以书上补充。)

(3)完成解答并汇报方法。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第1题。

题中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方程怎样列?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2)完成第2题。

知道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

指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最好根据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来列。

方程怎样列呢?

独立完成解答并检验。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5题。

(1)理解每幅图的意思。

(2)小组讨论每题的数量关系,全班交流。

(3)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7题。

(1)独立完成,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核对。

根据什么数量关系来列方程的?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你获得的新知识是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主意的?

习题超市:

一、填一填:

1、黑兔有150只,是白兔只数的2倍,求白兔有多少只?

()的只数2=()的只数

()的只数()的只数=2

()的只数2=()的只数

2、小军的体重是35千克,比爸爸轻31千克,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的体重+31千克=()的体重

()的体重-()的体重=31千克

()的体重-31千克=()的体重

二、数学乐园

在一年一度的植树活动中,一共有11名老师参加了植树活动,一名男老师一人植2棵树,两名女老师共植一棵树,问男老师和女老师各多少人?

板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解:设小军的跳高成绩是x米。

X-1.39=0.06

X=1.39+0.06

X=1.45

答:小军的跳高成绩是1.45米。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解:设这头非洲象大约重x吨。

33x=165

X=16533

X=5

答:这头非洲象大约重5吨。

教材简析:

例7和相配合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或几倍的已知条件,只要抓住这个条件分析相差数或倍数的具体含义,就能找到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首次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7有三个内容:

一是怎样寻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二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列方程解答,三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格式。这三个内容中,第一个最重要,另两个内容都能在第一个内容中得到启示。

这道例题的相等关系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是从小刚比小军少跳0.06米得出的。分析这个已知条件,首先想到小刚跳的米数、小军跳的米数与0.06米是三个有关系的数量;接着想到小军跳的米数多,小刚跳的米数少,0.06米是他们跳的米数的差,等量关系就出来了。把文字叙述的相差关系改变成数学式子表示的相等关系,就列出了方程。

小军的跳高成绩不知道,可以设为x米,再列方程解答这句话是指着等量关系说的。在等量关系中,两个数量已知,一个数量未知,如果把未知的数量设为x米,很容易列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就能算出未知的数量。这就是为什么列方程解题的原因,学生体会这一点,也就体会了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于是,解题活动就在寻找等量关系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按照写设句列方程解方程的顺序进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由此而得出。

在交流中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列方程,是因为在分析小军跳的米数多,小刚跳的米数少,他们跳的米数相差0.06米时,学生有可能用小刚跳的米数+0.06=小军跳的米数表示等量关系。教材对此表示肯定,并不要求学生一题多解。

试一试辅助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在分析蓝鲸的体重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个条件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得出等量关系。其他解题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逐渐熟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练习中涉及的等量关系有了扩展,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单价数量=总价等,要尽量让学生独立寻找和应用等量关系列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三段安排:例1、例2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例3~例6教学等式的性质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例7教学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最后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教材先教学等式,再教学方程的意义。虽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一直接触着等式,但学生大都关注的是通过运算把结果写在等号后面,并没有明确地认识等号两边的式子和数表示相等的量,地位是均等的。教材通过天平平衡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借助直观,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这时,学生将不仅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的会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通过天平,呈现了两端质量相等与不等的四种情况,引导学生用等式和不等式分别表示两端的质量,并让学生判断这些式子哪些是等式,加深学生对等式的印象,为学生认识方程的意义后辨析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打下基础。教学时,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要让学生经历由图过渡到式子的抽象过程。先通过观察天平图,判断物体的轻重,再用式子表示两端物体的质量关系;(2)最后一个图,可以写出X+X=200,但要引导等号左边写成乘法形式,得出2X=200,这有助于学生认识方程的外延;(3)在交流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时,应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中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对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解释,能加深学生对方程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集合的角度体会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教材试一试安排了看图列方程,即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的等量关系。第一幅图继续呈现天平的情境,第二幅图是学生一年级(上册)解决过的用括线形式表示的实际问题,学生比较熟悉,但是改变列算式求答案的思维习惯为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是有难度的。这里应该突出两个部分相加和是总数这一数量关系。结合简单情境列方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例3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四幅图,第一幅图在20=20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幅图在X=50的基础上,得到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情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为了让学生联系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材在例4中用天平呈现了数量关系,让学生列方程并学习解方程。教学时,应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求出X的值。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一是从天平两端可同时去掉10克的砝码想到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二是直接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都减去10,结果仍然是等式。要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想法。教材编写时注意了三点:一是示范了解方程的书写格式,等式变换时,每个等式的等号要上下对齐;二是利用等式的意义对方程进行检验,只要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三是联系上面的过程,讲了什么是解方程。为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教材在第4页练一练第1题对学生解方程的思考过程作了引导。到了第6页的第7题,则引导学生逐步简化解方程的过程,省去了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去一个数的书写步骤,这样能提升学生解方程的能力。例5的教学中,教材在呈现天平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自己写一些等式,发现等式的新的性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例6则呈现了实际问题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自己考虑怎样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给学生留出了思考的空间。这里的问题涉及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相对熟悉的,容易想到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未知数已明确地用X表示出来,所以这一问题为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了重要的过渡。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算式解决问题,是通过已知求出未知,已知条件作为一方,问题作为一方;列方程解决问题则是把已知和未知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材主要安排的是求和、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这些是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步:(1)明确条件和问题;(2)分析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相等关系;(3)把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X和已知数之间相等关系的方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其中第(2)步是关键。当然,对于某一个问题,由于数量间相等关系的表达方式会不同,因此有时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但教学时不宜过多的发散,应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出的方程。在试一试中,教材为学生提示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像13页的第8题,分四步引导学生探索并运用规律:第一步,先写出3组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求和;第二步,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语言表达这一数学模型;第三步,直接运用发现的规律列方程解决问题;第四步,拓展规律,运用连续5个奇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5、例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

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们在解答时,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 篇9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联系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方法。

例2引导学生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自主解决问题,突出一一列举时要不重复、不遗漏。

例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练习十一第1、2题配合例1的教学,第3题配合例2的教学,第4题配合例3的教学的,第5~9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有序思考是一一列举的关键。

一一列举就是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情况。如果列举过程中有重复和遗漏的现象,那么这样的列举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要使列举过程不重复、不遗漏,关键就在于思考的条理性,也就是要进行有序的思考。因此,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序的重要性。例如,教学例1时,可以先让学生用18根小棒围成长方形,并进行交流。由于此时学生关注的焦点在于怎样用18根小棒围成长方形,而不是用18根小棒能围成多少个长方形,所以交流时呈现出来的围法必然是多样而又杂乱的。由此,可以进一步启发:根据大家操作的情况,想一想,当长方形的宽是1米时,长一定是几米?当长方形的宽是2米时,长是几米?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会主动转移关注的焦点,而且能从中意会到序的重要性。其次,要让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思考的序。这里所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列表和画图。教学时,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表格和直观图,让学生在表中填一填,在图中画一画。二要鼓励学生主动地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例如,教学例2时,在帮助学生弄清最少订阅1本,最多订阅3本的含义后,就可以要求学生先尝试用列表的方法分别表示只订阅1本订阅2本和订阅3本的具体方法,再算出订阅方法的总数。组织交流后,还可以继续呈现例题中由教材呈现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所能获得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列表对于思考过程的促进作用。

2.要让学生在列举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教学例3时,引导学生从只住一个3人间想起:如果住1个3人间,还剩20人,需要10个2人间;如果住2个3人间,还剩17人,剩下的人不能全部住进2人间;如果住3个3人间,还剩14人,需要7个2人间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问:如果住4个3人间,剩下的人能正好住进2人间吗?想一想,3人间的个数只能是哪些数?练习十一的第7题,学生填表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中的数据,发现:当面积相等时,长和宽的数值越接近,长方形的周长就越小;反之,长方形的周长就越大。练习十一的第8题,学生画图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后,还可以让学生再分别说说从小宁家到下图中所标各点的走法种数,以启发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规律。

3.思考题可以分步提出要求,以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

练习十一的最后,教材安排了一道思考题,根据题意,在由9个钉组成的田字形钉子板上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一共可以围出32个。其中,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有16个;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8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钝角三角形也有8个。考虑到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教学时可以分步提出要求。例如,先示范在钉子图上画一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出多少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再示范画一个底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等腰三角形;最后示范画一个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的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钝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算出一共可以围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三角形。

幼儿园教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单元教案通用九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苏教版五年级单元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 小编用心打造了这篇独一无二的“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期待大家喜欢,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作为一个参考吧。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2024-05-05 阅读全文
  • 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经典14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7-10 阅读全文
  •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优选九篇 为了更好地为您服务我们编辑了“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相信你能找到最适合你的东西!...
    2024-08-28 阅读全文
  •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四篇 老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写教案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对于写教案课件,你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不过别担心,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特意整理了一篇关于“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参考资料,请务必仔细阅读。...
    2023-10-17 阅读全文
  • 苏教版九年级教案十二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经过阅读我们对于“苏教版九年级教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感谢您来参考并认真阅读我们的文章!...
    2023-09-02 阅读全文

小编用心打造了这篇独一无二的“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期待大家喜欢,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作为一个参考吧。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2024-05-05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五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7-10 阅读全文

为了更好地为您服务我们编辑了“苏教版九年级教案”。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教案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相信你能找到最适合你的东西!...

2024-08-28 阅读全文

老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写教案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要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对于写教案课件,你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不过别担心,根据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特意整理了一篇关于“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的参考资料,请务必仔细阅读。...

2023-10-17 阅读全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经过阅读我们对于“苏教版九年级教案”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感谢您来参考并认真阅读我们的文章!...

2023-09-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