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境界观后感系列13篇

发布时间:2024-10-06

以作文的方式来记录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习惯,写作的目的,是让我们有地方挥洒感情,写作文时可以突破传统写作模式,大胆挑战创意写作。对如何写作文感到棘手?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境界观后感系列13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境界观后感 篇1

引言: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写了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治学“三境界”的经典励志语录,人们至今深受影响。有幸拜读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万玮校长所著《教师的五重境界》,同样启迪深刻。

万玮校长在书中提出了教师的五个领域: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状态、教学生活和自学。他认为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感染和教化。

经典语论分享:

p10: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老师说什么有时候并不重要,他是怎样想的、他是怎样做的,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露出的内心情感,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并决定了他的教育到底是正数,还是零和负数。

p52:无论孩子做什么,无论与我们的价值观有多么严重的冲突,我们都应该首先学会接受。孩子们是无辜的。任何对孩子的看法都是他们生活经验的产物,根源往往在于我们的教育者自己。

即使孩子的情况很糟糕,一旦我们发自内心接受,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顺利沟通的条件已经具备。

p102: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p150:理性、理念、理想是人生的三个关键词:青春充满激情,最需要理性;中年不缺乏经验,最需要理念;老年过于保守,可重温理想。人生一世,总是要大步向前,勇攀高峰,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者满腹牢骚。

p164:学习的过程就像造房子一样,不是我拿到什么材料都能够马上使用,我需要把它同化,同化成已有材料的形状,然后把它砌进我的建筑。也就是说,我原有房子的基础越扎实,所拥有的基础材料越多样,我能吸收进来的外部材料就越多,我的学习能力就越强。

p218:当我们认识到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充满艰辛、曲折和失误的时候,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我们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宽容。

读书感悟交流:

静待花开

教育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耐心等待花朵盛开。

有时候,为了一节课而用心准备,过渡语也精心衔接、学生活动巧妙安排等等,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学生却根本不买账,这对学生来说效果等于零。所以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这应该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听课不在状态,给予肢体语言的暗示,甚至停下课来讲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下更得个别谈话、沟通,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慢慢地改变、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同时也在不断地积累方法,坚决放弃往外推拖,努力去牵引,自己教也变得有耐心了,与此同时学生学也变得积极起来了。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但是需要每一天一点改变:改变自我状态,改变对人生的认识,不断丰盈自己,不断卓越成长。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睿智、博爱的万玮老师,感谢《教师的五重境界》这一本书,它将激励我们用爱去滋润教育的世界,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境界观后感 篇2

每年寒假,我都会为自己准备一本书来读一读,这次我读的是名班主任工作专家万玮最新教育随笔集《教师的五重境界》。虽然万玮先生是一名数学老师,但带给我的反思却是一样的,让我在未来的语文教育道路上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在书中,作者总结了为师从教的五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系统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实现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教师的第一重境界算是达到了,那我就说说作为教师的第二重境界吧。作为我们学校的一线教师,每个班有80名学生。我们一整天下课一定很难哭。

除了每天的正常教学以外,单单是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作文就已经耗费了工作以外的大把时间,更别说再对一部分差生进行课外辅导了。如何做一名不累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跟书中提到的一样,我想应该是我的二重境界太低,没有学会如何来教方法吧。

具体到我自己的语文教学,我提炼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给我。第一,学会“造师”。正如我上面提到的,课程太多,孩子很多,他们每天都很忙。

如果我们能很快培养出几个有效率的助手就好了。孩子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请老师解决,不仅可以减轻我的负担,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课桌合作的优势开展教学。

充分利用同桌合作的优势,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第三,养成每天自学的好习惯。对于小学语文学习来说,学生们进行的预习学习不太自觉地,通常鼓励孩子们在自己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一部分工具来进行预习等等。

逐步提高孩子们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听和读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总结能力也要加强练习。第四,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作为一线教师,因此课后要通过一些家庭作业留言、及时鼓励、独立谈心等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第五,有方法,无期待。这也是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受。既然我们是在教孩子方法,就应该尊重孩子独特的思维和探索方法,而不是那种割断孩子翅膀、抱怨自己不会飞的人。

教学道路总是这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上下探索。万玮老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进入四级。我想用我的一生去探索我热爱的教育世界。愿意面对我的每一个孩子,能给人希望,表现良好

境界观后感 篇3

人师的境界读后感 (一)

作为一名刚刚入职一年的教师,特别是承担了班主任工作,急切的需要现实的案列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当我翻开《人师的境界》这本书时,被书中的名师所吸引。

这是一个生动的名师案例。选取五个全国名师教育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解读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艺术。以一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智慧和艺术。同时,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和名师的区别在**?

我想,名师之所为名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用宽容的心去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爱去感化每一名学生,并坚持到底,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

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坚强和独立。这句话对于老师而言仿佛一盏明灯,一个人至少要有九年的时间要与老师共同度过,教师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牛奶、面包和课本,更需要理解、关爱和鼓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爱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而这一切,都是提高教学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六年级期末进入复习阶段时,为了让孩子们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扎实的掌握,也为了每一个孩子能够不掉队,针对古文的特点,我在班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古文背诵擂台赛,利用**软件,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每一位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背过文章,当我们班的一位后进生(男生)被抽到时,男生叹息,女生欢呼,因为这个孩子一般都不会,所以我也打算放弃,就在这时,我看到他的嘴唇在动,于是我安抚孩子们聆听,这个孩子开始慢慢的背诵文章,所有的孩子都很诧异,虽然背诵的过程有些缓慢,但却比较准确,在这时,我看到其他孩子的眼中不仅有诧异还有鼓励,有的孩子甚至攥起拳头在为他鼓劲,当他终于背完时,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也被孩子们的友情和努力所感动。

其实,并不是后进生一直都在最后,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在积极闪光,这给了我提醒,提醒我注意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和方法。

对于学生的一些天真无邪的行为,我总是宽容他们,愉快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并保护他们宝贵的童心。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学生他们不是机器人,他们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或许因为个性,他们更能够成长为栋梁之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宽容来自于对学生的爱,这意味着教师要以一颗爱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感受和体验。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并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这样,老师就不会因一时冲动或失误,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在任何班级中,学生成绩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往往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这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甚至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教育家韩凤珍说:所有教育困难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都是自尊心很强的孩子。

教育者应该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这是切断后进生**的重要手段。

《人师的境界》一书让我更加深刻的领悟到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水平,让我有着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有了再次的升华,教会我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只要老师怀着一颗爱心,扶起孩子自信之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有爱的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棵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

《人师的境界》一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宫述娟老师的教育案例《宫老师就拜托给你们大家了》。在201x年教师节的前一天,一群已经进入高中的孩子回到母校感谢他们以前的老师。龚先生把孩子们带到自己的班上。已经上高中的学生对孩子们说,宫老师现在教:

“这辈子能做宫老师的学生是一种难言的幸福,你们刚和宫老师接触,可能还体会不到她的爱,我希望你们尽快体会到。我真的很讨厌她。我希望你能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时间,让她生气。”接着,这些大学生站在门口,向学弟学妹们深深鞠躬,说:

“宫老师就拜托给你们大家了!”

境界观后感 篇4

在我校举办的教科研活动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读了干国祥编著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这本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以扎实的教育理论为根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养料,以大量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为土壤,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进行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二是据此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让学生获得求知的快乐,三是实现课堂知识、师生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具体内容与下:

第一个境界:实实有效的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即通过“有效教学框架”表格,将课堂教学过程细化成若干步骤,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师生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它不仅能提醒学生注一一些重要的课堂要素,保证有效的教学,而且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扎实有效的效果。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课堂是真理呈现的场所,教学是知识散发魅力的时代。

在静态教材下,有着人类最大的奥秘:发现宇宙和人类,书写宇宙和人类的全过程,课堂教学是对这一发现和书写的回顾和延续。而如果没有将“问题-知识-真理”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那么教师的精彩表演是浅薄的,学生的小手林立是肤浅的,课堂用表面化的热烈,替代了紧张的脑力劳动,而紧张的脑力劳动,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正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打动学生,让学生陷入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获得知识寻求的快乐。

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生命的共鸣。它是将生命的认知功能从整个生命中分离出来,突出其重要性。生命体被视为认知体。

课堂教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师生的活力,才能真正有助于新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才有真正的课堂生活。学习可以看作是三重对话: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人(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反思、历史、成长)。

这样才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这三重境界环环相扣,缺少哪一重境界对于理想课堂来说都是缺憾那么怎样构建我们自己的理想课堂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我们不妨试试:

一、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知识的渠道将越来越多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知识的拥有者,至少是更多的直是拥有者,在学生面前具有权威的形象。但是,网络的出现让信息乃至知识的查找与拥有变得越来越简洁,甚至因为兴趣的不同、学生的众多,一位老师的知识占有量根本无法超过全班学生。

在知识面前,师生关系将更加平等,教与学将成为常态。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加强自己的学习,让学生更相信你,更依赖你,更愿意让你带他们走向知识的海洋。

二、课堂上教师要充满激情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课堂也是这样的,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山中的“仙”,水中的“龙”。

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教师用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型,任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激情教学是爱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基本表现。

三、课堂实施目标教学、讲练结合。

“有目标的教学,如百米赛跑;无目标的教学,如饭后散步”。通过制定恰当、准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认真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整体考虑了教材的编排、教参的建议,从实际出发,将课后思考题、《随堂检测》、单元过关等相关的练习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让学习目标“简”却“精”,“少”而“实”。

而且,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合理科学,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明确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时间,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方向地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首要问题。

教学环节要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教师讲解时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课堂上讲练结合最大的好处是做到了堂堂清,能够从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入手,提高课堂效率。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言机会。在互动中,师生的思想观念与教学文本不断碰撞,产生火花,不断迸发,新信息、新学习不断涌动。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才能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才能让学生达到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获得求知的快乐。

我们的教室应该是学生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充满了疑惑、困惑和挑战。我们不可能完全没有机械记忆、挫败感和羞耻感。但其核心始终是智力挑战、思维训练和用知识解决问题。课堂不仅要实现知识的再现,还要实现人的复活——师生的复活。“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理想课堂之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将永远走在探索的路上。

境界观后感 篇5

书中最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境界二字。《人间词话》的核心是讲境界,境界属于艺术的审美方面的问题。王国维强调境界与他对文学的基本认识有关。

他认为文学是纯粹的艺术,是超功利的。在王国维手定《人间词话》六十四则之第一则已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对文学境界的追求、纯艺术的追求和超功利的追求。在描述人生的三大境界时,可以看得出来是王国维自己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达致人生、生命的境界。

王国维的诗歌鉴赏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艺术成为生活的写照,艺术美是生活追求的基准。这是对他的纯艺术的、超功利的最好的概述。

“有境界”之词必须“自成高格”,惟“人格”与“文格”统一,才称得上“有境界”。因此,可以看出王国维对其人格和文学风格有很高的要求。他的严格自律也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我们对自己也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更强大,才能成为被人尊重,迈向成功的人。

有人说,我们不能确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数量,但我们可以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要好好把握人生,增加它的深度,提高它的质量,不让自己的人生充满后悔,让自己的人生一片美好,使人生是值得回忆和留恋的。如果明天不比今天好,明天有什么意义?

端正心态,好好奋斗吧!

境界观后感 篇6

提境界、塑自我,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安全办张占国

我从事教师职业已经快二十年了。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老师。直到暑假期间我读了《教师的五重境界》,心里的困惑才得以解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塑造自己的“形象”,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我读完本书后最大的感想。

第一,教师要具有“以生为本”的境界,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的五重境界》多次提到了教师的“责任”: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作为我们教育的目的。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体验到了教育教学改革给我们带来的生机,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例如:老师不能真正理解学生。学期末,所有学生的名字都不多。

老师的教师仍然采用我让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都在老师的身边。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二,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五重境界》提到了“开放”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他主张让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质疑,甚至让学生成为一名“教师”去讲课,这不但解放了学生,教师也变得轻松了。回想自己的课堂,现在倍感惭愧,整堂课学生参与很少、学生在被动的听、象征性的合作也不是很彻底、自己的课不愿意别人去听、检查来了盲目应付一堂课。

“生本”何在、“开放”何在、“创新”何在。但我坚信,现在我还有机会改正。我失去的不能再回来了,但我会在未来抓住它。

第三 ,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师的五重境界》的作者万玮,他曾经是一名普通教师,一名普通的班主任,一名学校管理者,他靠着自己强烈的责任心被人们熟知。同时,在他的多篇著作中对“责任”也多次阐明,他的名言: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必定培养出无数有责任心的学生,而我们的社会需要无数有责任心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领导”,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责任心强吗,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我们的工作、对于我们的家庭。我们值得深思,我们需要努力。

第四,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

如果你看一下每年的“最美教师”人物选播,一定会让你感慨万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被社会所敬仰。我认为,就学生而言,,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孩子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把教师当成是“天下知”。

《教师的五重境界》中第五个方面就是这方面的问题。而现在在一些教师的眼中,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成了“废物”、“渣滓”、“地瓜蛋”,我们何谈“爱心”,更说不上教书育人了。

第五,教师要有“不满足”的思想,教会学生要“谦虚”。

无数的成功人士和当下的人们之所以受到尊重,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不满足的心。稍有一点成绩就趾高气扬,这是阻碍我们前行的障碍。我们曾经是“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那只代表过去,而现在或将来的你不一定是优秀的,提高标准,做到更好,才是我们要做的。

格力集团老总董明珠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现在在这一行业虽然有点成绩,但我不满足,这离我的要求差远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能为什么感到骄傲和满足?因此,我们只有努力。

总之,教师的《五重境界》是我内心世界的“试金石”,通过读这本书,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我从没有学到的东西。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很难,有幸通过读书我确定了自己下一步努力地方向,我将朝着这一方向奋勇向前!

境界观后感 篇7

黄莹放假在家,我把万玮所著的《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了几遍。书中的许多故事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虽然万老师是教初中数学的,但是当中一些教数学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这个小学数学老师学习和借鉴。

比如要写数学日记,到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也可以指导他们写数学日记,比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思维的创新性等等,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培养起来,这些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

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思考是万老师用了破框思维,所谓破框思维就是打破既有的旧观念模式,换种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无处不在,生活的磨砺在我们的头脑中设置了无数的框,我们看不到那些边界,也走不出去,时间长了,以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自己看到的一隅。我们的大脑看着事物,就像照相机一样,在我们聚焦的同时,我们也有一个取景器。

我们只看到帧中的场景,而忽略外部的对象。而破框思维就是要打破这些陈旧的迂腐的观点,用积极的观点看待生活和工作,那么生活中的烦恼困扰会大大减少,所追求的成功快乐也会更易获得。

作为老师,我们遇到不同的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人,学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就像我们班的严和平一样,他很爱开玩笑,课堂上有很多小动作,干扰学生的学习,喜欢在课堂上捣乱,这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在课堂上讲话。 我在桌上睡觉。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作为一名老师,我一定会生气的。但学着用破碎的思维重新审视他,我会发现他并不是没有用的。

虽然课堂捣乱,但是该学习的知识他一点没落下。他课后能认真完成作业,喜欢工作。跳出既有的思维框之后,才会知道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学生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慢慢的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的教育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但孩子们关注的是如何独立和分离。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例子: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宁愿牺牲业余时间和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学校布置的任务必身体力行亲自落实,大到孩子国旗下发言的演讲稿,小到班级的每一处布置,总有自己做不完的事;还有就是对自己钦点的班干部不放心,监督工作也丝毫不敢怠慢……说到底,就是放不下心来。

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没少吃这样的苦头,却收效甚微。表面上看是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实际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学困生一旦离开了老师的推力或换了新老师便又回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儿童自理能力差。没有老师的警告,他们会回到原点或做得更糟。班干部自信心不够强大,解决问题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其他学生也有可能老师在的时候一个样,不在的时候另一个样子。老师认为他们在帮助孩子,但事实上他们忽视了大多数孩子的真正需要,剥夺了他们努力成长的机会。

这样的教育必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孩子也只会抓着老师这根“拐杖”行走,长此以往,还如何能飞得高远呢?如果教师依靠学生来教他们,那不是成功而是失败。与之相反,培养孩子正确独立的意识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与其抓的太紧,不如让孩子体验一下,努力提高自己!可以看出,老师的爱指向分离。

最后,父母的爱也必须指向分离,不管你多么爱你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最终都会长大,组建起自己的家庭,而孩子一旦有了自己的孩子,那么新家庭就会取代原来的家庭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生命生生不息繁衍千万年的规律。

这种与生俱来的以孩子分离为终极目标的爱是世界上最高层次的爱!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应该给他多一点独立和自由。从小养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不代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提供宽松和民主的氛围,多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父母多建议、理解,少决断。

蛹在成为飞蛾的过程中,总是经历痛苦的纠结。如果她真的爱他,就让她咬茧;不要让他咬,也不要帮他刺,蚕蛹即使有翅膀也不能飞。因为很多事情在孩子长大后都是不可替代和不可替代的,所以作为父母只能做到耐心。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包办的过多,使孩子无法独立,不能分离,成年之后,事事依赖父母,赶都赶不走,窝在家里啃老,那才是最大的悲哀。

就像漫画中描述的那样:切下孩子的翅膀,问他为什么不能飞?后悔晚矣!只希望老师和家长记住并谨慎。

境界观后感 篇8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

------题记

暑假有幸拜读了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从标题中感悟:教师的“五重”境界指什么?也尝试回看自己做教师的10个春秋岁月,是否也践行过几种境界?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既充实又开朗。许多积压已久的困惑、忧愁、思虑顷刻如烟散去,荡漾在心是一种久未体会的或淡亦浓的幸福之感。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我感悟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万玮老师把教师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状态、教学生活和自学。当我读完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回想恩师的教诲,不仅要感谢老师,他让我在教师这一个行当里,开阔了教育视野,建立了良好的开端。绕开了不必要的误区。

回顾过去,做为一名新老师,我试图专注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们喜欢学校、班级、老师。。。慢慢地爱上与学习有关的一切。

努力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逐渐培养他们对事物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我相信一个好的态度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应该重新考虑只为成就而学习的想法。我不断的去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渐渐地,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今天,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万玮老师在书中说:“学习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它们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每一个阶段衔接在一起的,每一个阶段相互促进联系,前一个阶段为下一个阶段服务的,而不是初中学习就是为了考高中,高中就是为了争取高分考大学”。这与我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

多年后,我带过的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非常的欣慰。感谢恩师的教诲,也感谢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更有信心。

二是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当老师教学生时,他们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和质量。在这点上,万老师在他的《教师的五重境界》中也提到了,那就是第五重境界:教自己。

尤其是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上,我逐渐意识到教师没有学生的优势。甚至,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

所有这些对学生的要求首先是对他们自己的要求。只有自己做时,您才可以要求学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感染和教化。教师的职业不是教书,而是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做为一个教育家,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应该是生活和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感谢博爱、睿智的万玮老师,感谢《教师的五重境界》一书,及时给我的教学及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帮我梳理了教师工作的思路。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多读书多实践多反思,用爱去滋润我教育的世界,用生命去影响生命,努力做到“为人师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机电系王燕飞

境界观后感 篇9

很庆幸在经历了一年辛苦的班主任摸索工作后读到这本让发人深省书,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万玮老师将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及心得凝聚在这本书中,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广博的人生阅历向我们阐述了他心中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

作为一个讲台新人,我目前可能还处在殚精竭虑教知识的阶段,作为一个班级管理新手,我甚至还有些手忙脚乱。所以对万老师传授的一些方法及他的一些理念深感赞同,接下来我也会谈谈自己的理解。

1、做教育的远视者

初上讲台,所有新教师们几乎都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自己所教的课程上。每天都在研究教材教法,满脑子都是怎样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活动设计准备好,我也如此。再加上班主任的繁重工作和各种新教师培训活动,我的教学常常达不到我最初的期望。

因为这个原因,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感到特别焦虑、沮丧,情绪波动,甚至导致我自己的内分泌失调,脸上长痘痘。现在想来,还是自己年轻气盛,没有能正确地把握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我的情绪基本上只是随着成绩单上的数字反馈而波动,我的快乐和愤怒只是因为那几十分钟的课堂效应而重现。

而实质上,教育并不应该被局限在几门课程的分数或是几堂课的效果,我的急功近利使自己差点成为了一个教育短视者。

如果老师不仅考虑到孩子在自己负责的阶段跑得有多好,而且更关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孩子的发展,那么他采取的策略可能会大相径庭。比如大量的阅读和发展体育。前者拓宽了知识的广度和广度,拓宽了儿童的视野,后者塑造了儿童的健康体魄,奠定了长期发展的基础。

这样的教育应当被我们予以更多的重视,因为这些才是目前看得见的能够给孩子带来长远积极价值的教育途径。

2、教学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我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备课和作预设。将每个单元的所有内容结合学生目前的只是特点作详尽的分析。每节课下课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是“我准备的内容讲完了吗?

”因为在准备的时候花了太多的心力,总觉得如果一堂课能将自己所有的预设全部从脑海中变成口头授课,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只有一种可能-他们在课堂上不听。然而,我违背了当前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教师教什么,而是学生学什么。

当然,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快,我甚至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最正常的心理需求:轻松、快乐、博学。我只想过如何把知识更完整地传授给他们,但从没想过他们是否愿意这样收集所有的信息。

这是一种最低效的教学,我忘了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至理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本能,只要把学生放在正确的环境中,学生自然会有效地学习。教师需要做的是创造一个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我们的教学重点不应该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传授方法。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习。学生的日常学***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留给他的供他思考与学***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任何课堂的教学目的,都是给学生打开这个领域的窗户,让他们飞出去,在知识的天空独立、自由的翱翔。

因此,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引导他们发展良好的学习和思维方式,将是我下一步教学的主要任务。

3、班级管理靠“法”不靠“拼”

一年的班主任管理让我既有收获也有困惑,既有快乐也有悲愤。在万老师的书中,我看到了班级管理的本质。大多数时候,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或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实现最有效的教育。而要了解他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除了培养几个“心腹”了解班级小秘密,更重要的还是深入学生当中,谈心、观察、与科任老师沟通,达到对班级、学生和各科任教师都有一个基本准确的判断。

2.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对学生有更好的了解,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和家庭环境对其人格的影响。经常换位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高度,洞清一切。

3. 无为而治。多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级形成之初,就要制定班级规章,严格执行。然后加大对班干部的培养力度。

4. 洞察教育规律,创设教育情境。在班级管理中,当我生气甚至无力的时候,我需要提醒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目标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跟学生斗气。要解决这个问题,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最好?

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应该思考改变他们的可能性:他如何成为问题学生,他必须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回来。这种思维方式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我还需要慢慢探索。

5. 引导学生个性的正确方向。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实现自我,也就是让每个人的人格得到充分的是放和发展。

因此,我们还需要重新审查我们制定的规则,并作出合理的修改。要使课堂处于可控状态,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必须做到:守住底线。

不要限制约束太多;评价多元化,个性激励;创设舞台;营造宽松的氛围;答案开放;让学生展示自我。

4、育己方能育人

做教师其实是在教自己。我们其实是在不断地用自己的行为气质影响自己的学生。我们更要经常问自己“我有什么资格教学生怎样做人?

我凭什么让学生甘心听我的话?”只有这样才能督促我们自己,让自己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有资本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我们首先得接受自己,做到自己口中的“高标准严要求”,才有可能要求学生去做,学生也才会愿意听从我们的教诲。

所以,育己方能育人。教育应该是一种感染和熏陶,使我们用自身的优秀品质去引导学生成为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甚至超越我们的人。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养成终身学***念和习惯,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善良,更优秀更热爱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有资格教书!

才能让我们教好书,育好人!

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韩星亮王家古城小学

2016、3

境界观后感 篇10

“中国思想之发展,简括论之,也可说只三大段,原始是宏毅、刚动的思想,其次是柔静的思想,最后否定之否定,又必是宏毅、刚动的思想。”

二、关于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他说:“有许多文章对于儒家重义轻利、存天理,去人欲进行谴责、批判,认为是对于现代化的严重障碍。事实上,在当今时代,有多少人认同正义比利润更重要,欲望更合理?

中国近代社会迟滞不进,是否儒家的义利、理欲学说的影响所致呢?”。他明确告诉我们,“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明清时代**集权的君主**制度的空前加强及其对于文化学术的高压政策”。

张岱年先生在《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斗争的结果。... 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与不同的文化接触,就很容易衰落。然而虽衰,却因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

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更高文化的接触,当然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有很大的进步,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也有被征服和消灭的危险。”

这篇文章虽然写于30年代,今天读来仍然有警示作用。

三、作者认为:“人类有个特点,即需要有个精神寄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追求一个最高理想,按照最高理想做事,便心安理得。

一般人也讲天理良心,总有一个精神寄托。现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个人都有精神寄托。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就是没有一个精神寄托”。

四、关于辩证法,他说:“真正遵循辩证法又很困难。有许多所谓的辩证法大事实际上是违反辩证法的。

讲辩证法和用辩证法是两回事。讲辩证法就是要克服一点论,讲两点论,这是对的,但我总觉得也应该承认三分法”。

五、关于中国哲学的未来,他说:“我们需要学术的独立,不作西洋的附庸。在哲学,须根据本国先哲思想之精粹,及现代世界思潮之大道,从新建立起一个伟大的系统,作知识及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

六、关于直觉思维,他说:“所谓玄览,所谓见天道,都是指对于天道的直觉。这直觉是超乎一般感觉经验”;“事实上,直觉即是灵感。

直觉是超越思维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惯常思维的局限,启发崭新的理解”。

境界观后感 篇11

《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3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解题,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通过一次次的阅读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见识更广泛了。下面是收集的《教师的五重境界》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完《教师的五重境界》,“格局”一词,一直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格局是什么?作者做了这样一些诠释:格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格局是一种对自身的定位;格局是一种战略眼光;格局是我们生存的空间。

    格局跟什么有关?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格局与他的经历有关。从‘书香门第’‘将门虎子’来看,格局不可避免地有遗传的成分,而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的家庭环境也是不可选择的结果。”“学校教育则是学生格局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的格局也就是教师的格局,而学生的格局是由教师的格局决定的。”

    读到此处,不由得深思。作为教师,我拥有怎样的格局?如何改善教师自身的格局,来帮助学生提升其人生的高度?

    一、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

    如果教师能从学生格局出发,来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对自身的一种定位。为学生读书,就要去读教育、教学类的好书,让读书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与教学智慧。

    关于教育类的好书,有这些好书值得一读:《教师的五重境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56号教师的玄机》《读书成就名师》《做最好的老师》《六项精进》《静悄悄的革命》《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时,明确了教师服务学生的定位;读《第56号教师的玄机》,被这位外国同行的敬业精神打动;读《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从陈大伟教授的案例写作指导中,学会了对自己的日常教学中的案例做理性思考。

    在语文教学上,以下这些好书给了我智慧与力量:《解读语文》《名作细读》《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你也可以这样教写作》《蔡明讲语文》《王君讲语文》《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等。《名作细读》给我个性解读的勇气,《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给我写作教学方面的引领,余映潮老师的“80讲”给我教学细节的科学指导……读书时,我总会用铅笔在书上做批注,如果时间充裕,我就把读书心得成电子文档,发表在博客上。

    除为学生读书外,我们还应为自己读书。为自己读书,就是去读自己喜爱的、能充盈生命、让自身幸福的书。木心点评狄更斯的作品时,引用托尔斯他的话:“如果谁落在忧悒中,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木心的说法不仅仅是幽默,更有丰富的人生趣味在其中,内心活力可以借助阅读这个渠道去取得。关怀理论大师内尔诺丁斯说:“幸福生活就是事业顺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空闲时间看自己喜爱的书,以及在海滩上散步看日出与日落……”王栋生老师读书很杂,更鼓励教师的非专业阅读,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

    每读一本书,就会为自己打开一扇窗,找到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二、专注一件事,向深处漫溯

    书中有一篇《成功源于专注》,其中引用了中国最年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侯逸凡的一段话:“我好像一直以来就不是特别看重胜负,所以影响可能自然就没那么大,情绪也没有那么大的波动。我自己不太在意是不是能够打破纪录,下棋时全部心思都放在思考怎么走好下一步棋,结果没想太多。”

    侯逸凡的话道出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共同品质,那就是专注于事情本身,追求过程而看淡结果。这是心理学家曾研究过,任何智力正常的人,在任何一个领域专注做十年必定成为专家。因此,如果我们专注的内容正确,专注的时间足够长,我们在这个领域迟早会有发言权。这就是所谓的“十年磨一剑”吧!

    专注一件事,谈何容易?

    我在博客里读到这样一个例子。1997年春,在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研讨会上,余映潮老师作了一个长达两小时的发言,话题是“胡明道老师教学生动的艺术”。发言结束后,胡老师问余老师:“余映潮,你讲话的这些资料是从哪儿来的呀?”我说:“我有专门研究您的卡片呢!”并给胡老师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上面有胡老师四十多篇文章的目录及出处——这份目录,连胡老师自己都没有。

    余映潮老师能成为中语界的巍巍高山,与他对名师的研读是分不开的。他曾坚持数年,研究过中学语文界非常多的名师。在《“名师研究”法》这篇文章中,余老师这样写道:很多年前,我不仅有研究胡明道老师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于漪、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的专题目录卡片,还有对张建华、章熊、黎见明、洪镇涛、徐振维、陈钟梁、蔡澄清、陆继椿、鲁宝元等名师的研究纪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一批名师,可以说是被我“尽收眼底”,即使是上海本地的老师也没有像这样研究过他们……

    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雄奇壮丽的队伍啊;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何等才华横溢的队伍啊!这是何等专注的精神!这是何等广采博取的韧劲啊!从这一长串名单里,我明白了余映潮老师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我更读懂了“专注”的含义!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专注于阅读与写作教学,专注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专注于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专注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撑一支竹篙,向更深处漫溯!

    三、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长

    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思维方法,给我以不同的启示,促使我在思考中逐渐成长。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万玮是一位数学老师,我读到他带有数学思维方式的智慧点滴,觉得深受启发。

    《寻求最佳途径》中写道:“我大学读的是数学系,有一门课教运筹学,讲的就是如何寻找最优解。”“面对一个具体情境我首先思考,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是什么。确定了最好的结果,我接着思考,要得到这个结果有哪些,其中哪些途径是可行的,有没有最佳方法。这是很难的一步,需要经验的积累。我也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才养成这样的习惯,慢慢形成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真的很佩服这位数学老师的思维方式,多中选优的方法,如果用在教学中也许就是一课多案,两个切入角度,三个导语,或四个结束语,诸如此类,那将丰富我们的备课。这种方式,如果运用到课题中,就是头脑风暴,延伸出多种研究思路。

    其次,万玮老师在《数学日记》《积累》《作业留言》等文章中,也展示出了一点语文老师的思维特点。

    《积累》一文中,他提出要积累两类内容:“一是积累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它们往往稍纵即逝,一旦产生我就会马上就近拿一张纸记下来。如果不记下来,不用过多长时间肯定会忘光。二是积累可以用来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观点等,我非常喜欢读文摘类的报刊。采用四步积累法:保存,,分类存放,经常温习。”关于积累,我自己深有体会。工作中的感悟,我经常积累,我的论文多出自随手记下来的感悟。最近一段时间,有好多感悟,或课堂上的精彩片段手一懒,就没记下来,之后再回想,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作为课例来积累,已经不可能了。所以,还是要及时记,哪怕是一张纸,也要顺手记下来。第二类我之前做得还不够。阅读积累,美文、故事、案例,写出感想,确定用途,分类存放,经常温习。这一点,我要有意识地去积累了。

    另外,《预演》、《拖延症》、《破框思维》、《体验》等文章,也给我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比如:“预演”,就是“在实施一项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之前首先在脑子里预演一遍”。其实,预演也可以从打算一件德育小事、筹划一节公开课,延伸至为一段时间的工作列提纲、做计划,为课题的开展做预设。“拖延症”,差不多人人都有一点,书中对如何克服拖延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几点方法,于我是十分有益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为学生读书,为自己读书,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专注一件事,向深处漫溯,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探究中反思,反思中成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

    生命中最优美的姿态,是成就别人。教师改善自身的格局,就是为了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万玮老师从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教自己层层递进的方式,讲述了作为教师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成长如何变化。从王玮老师的书中,我觉得教师的成长实际上也存在三三原则。

    一、积累是教师成长的基石

    万玮老师认为积累的内容:第一个就是积累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领悟、灵感。第二个是积累一些可以用说理的小故事,案例数据和观点。积累故事的几个步骤:

    1、将故事保存好。

    2、判断这个故事可以在什么地方可以用,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含义,有一些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

    3、将故事分门别类的存放。

    4、经常温习。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德育的工作当中,平时的积累都是工作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上次参加班主任核心素养大赛的过程当中,就发现自己在平时看了一些故事当中,在比赛当中就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在教学当中,比如说,最近在学校的生活与哲学当中的很多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哲理来进行,说明学生在故事当中,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知识、吸收知识。

    二、思考是教师成长的敲门砖

    万玮老师的书中用于思考有很多好处是,它是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的应对日常的工作生活,使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治愈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等等。这种思考有包括教师自己的这种方式,也包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人说,改变你人生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考的能力要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引导学生的这种思考的学习习惯。笔者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的一种思考,就是课堂结束要有所反思,课堂上为什么有的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而有的课堂就无法让学生动情。实际上在备课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入这种思考,怎么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跳一跳能得到的知识,可能对他们而言印象深刻,如果不经思考,而靠填鸭式的灌输的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可能会存在考完试就忘得这样子的过程。

    三、格局才能让教师成长获得幸福感

    格局决定高度。万玮老师认为格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格局是一种对自身的定位,格局是一种战略的眼光,格局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格局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他认为要胸怀大志,弃小不争。要放弃威权,树立威信。要眼光高远,兼顾细节,要主动进取,容忍不足。

    有大格局的老师,应该来说,在生活当中,她的幸福感是比较强的,不会与纠结于一些名利当中,对于学生的一些行为,也能够站在大格局的角度进行看待。而在自己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就更能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放假在家,我读了万玮所著的《教师的五重境界》,那么教师的五重境界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它是指作者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知识,第二阶段——教方法,第三阶段——教状态,第四阶段——教人生,第五阶段——教自己。作者还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实际上这五重境界很难清晰地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细细品读,书中作者很多亲身经历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以思考,尤其是教数学的一些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最重要的是读完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思考:我们教师的境界又在何处?关于境界,成功,都源于我怎样给教师定位,就应做个什么样的教师,这样才能朝着自己决定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到达成功的彼岸,进入自己的境界。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最基础的主角乃授之知识,除此之外,重在育人。书中对“教师是谁”做出了很多解答,应对不同身份主角的人,教师的身份亦不同。然而,我认为,不管应对多少不同主角的人,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自己的学生?在学生面前就应扮演一个什么样的主角,在学生面前,我们是“师”更是“友”。只有真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才能到达最好的教育目标。如何让教师称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我有着这样的一点理解。

    一、多一份人格魅力

    《论语》有言:君子不重则不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于内心真正对;教师产生温情与敬意。所谓:亲其道,信其师。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精心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学生是受动者。苏联教育家杜勃罗百波夫说过:“有人说,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教师深厚渊博的专业知识,标准的普通话,飞扬的文采,妙语连珠的课堂语言,优美的书法字体,能给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加分,勾起学生的景仰,让学生打心底里佩服和敬重教师,产生亲近教师的渴望。在外貌上,就应打造端庄、稳重、文雅的形象,不着奇装异服,也不邋里邋遢。

    二、多一层了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务必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礼貌。”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务必细致入微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是对每个孩子更深刻了解的缘故!务必首先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单凭某些专门的手段是学不到这种本领的。只有依靠教育者高度的情感和道德修养才能做到这一点。”个性是新接班级时,我们就应像作者那样抓住一切机会,尽快记住班级学生的名字!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把他所有的荣誉、成绩都记录下来,这样便于及时而又全面地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象此刻网络时代,我们能够把自己的QQ、电子信箱都告诉学生,以期透过各种途径与个别学生交流,从而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

    三、多一点尊重

    爱学生,就要学会尊重学生。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组成部分,社会也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才变得多姿多彩,大家都渴望得到社会的普遍性认同,都需要掌声与鲜花。能够说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个性期望家长、教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就应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说话、思考、做事的权利。

    四、多一丝宽容

    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相信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允许学生有错误的表现,以宽容的心态去应对。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应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更早、更快地拨云见日、看清未来。

 

 

境界观后感 篇12

有些人追求的是轰轰烈烈的生活;有些人追求的是过一种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些人想度过不凡的一生;而我读过周国平先生的《平淡的境界》后却想追求一种平淡的生活。

周国平先生说过"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境界"平淡是真,无论是用来写作还是生活都是真理,都有他不可否定的价值。

平淡,其实是一颗平常心,而非包装下的外表。拥有一颗平淡之心你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样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字都是真实的。

在夏日的午后,我们泡上一杯茶,到树荫下,告别烦躁与嚣声。静下心来,抛开一切繁乱的情趣。与书相融,体会在大自然中与圣人交谈的欢愉。耳边虽有蝉儿的鸣叫,脚边虽有青蛙的聒噪。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时最能够平复我们的心情,忘记烦恼,忘记一切不开心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仿佛沉浸在这朦胧的醉意中消失。

当我们拥有了些经历和历练那么我们写的文章便变得平淡了。但平淡中需要有味,这便很难了。所以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有了感受再去写,不然就变成了无病呻吟或是多愁善感的,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多愁善感并自我感动,这样平淡就此失去了。我们用词时不需要那么的堆积辞藻,不要故弄玄虚,把原来的一句话修饰的很深奥,很难人寻味。那样最质朴的东西就失去了。读者所需要的是最自然的东西,能够一目了然,所以我们不需要把简单的一句话给复杂化,讲最简练的话,读者懂什么意思就好。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青春时期,很难做到平淡,当发生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走在马路上,我们都会存在幻想或期待发生些什么,能够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去解决,然后成为被他人记住的人。当我们到了中年后才会有淡泊的情怀,使人变得稳重,因为已历经了一些风雨和坎坷,得失和成败,没有了幻想,野心和欲望,逐渐的把一切都看淡漠。

平淡生活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不必为明天的烦恼而烦恼,他们满足于现状,他们不骄不躁、不悲不喜。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扬,他们就能感受到快乐。那些有上进心,为明天而奋斗的人不见得很幸福,因为他们努力的好累,没有时间去品味生活。而当目标没达到时,便会很失落。那种没有喜悦、只有压力的人生真的好吗?平淡是真,平淡是一种境界!

境界观后感 篇13

有效的教学框架是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个领域之首。掌握有效的教学框架,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生动。

新教育的三个目标不同于新课程理论的三维目标。两者是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的不同概念。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和统一性,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类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每一个目标的独特性,可以更好地实施。

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中,点击最高的词是“知识”——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强调让知识活起来,而不是变成不能移动的重物。--不幸的是,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但在本质上,他们没有精神生活。我的理解是,知识不是客观存在,不应局限于认知层面。

一个好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感动、有感动、有洞见、有揣测、有挑战、有困惑。这一切,缘于教师高度的专业自觉、深厚的专业素养及高超的专业能力。当我们反思自极的学习时,我们很少有积极的心理活动,常常机械地记忆和理解。

于是,很多的知识成为无用的货物,直至渐渐遗忘。现在许多学生被迫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然后吞咽这些知识。事实上,知识有它的魅力,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只有让对知识的追求成为探索奥秘的神奇过程,才能激励学生学习。

干老师也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课堂不仅实现了知识的复现,而且实现了人的复活——师生的复活。即理想课堂的第三境界: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活的深层共鸣。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虽不易达到,虽要经历“漫长的,甚至刻苦的渐修”,但这片绝美的风景,这至上的课堂境界,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追寻!

相关推荐

  • 世界杯作文观后感(系列6篇) 我们会喜欢在作文中分享自己的心情,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撰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地编辑了“世界杯作文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2023-01-29 阅读全文
  • 歌剧魅影观后感(系列13篇) 作品名的观后感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写观后感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将自己的感悟写深,写透,经过精细的编辑小编为您编排了“歌剧魅影观后感”,以下信息只供您作为参考!...
    2024-04-23 阅读全文
  • 建党伟业观后感系列13篇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建党伟业观后感”相关资料敬请参考,借助本文或许你会有所启发希望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观看的同时总会因一些优秀作品产生一些想法。零星的思索需要我们认真的整理成一篇观后感觉,这个时候就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了。...
    2024-03-15 阅读全文
  • 医者仁心观后感(系列13篇) 有关“医者仁心观后感”,我们精心整理了以下知识点,来探讨如何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同时,我们也会添加自己的理解。撰写观后感是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的好方法,写出观后感有助于理清作品的线索。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23-05-12 阅读全文
  • 观《微观小世界》有感系列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微观小世界》有感系列 ”,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昨天晚上我观看了微观世界...
    2023-04-06 阅读全文

我们会喜欢在作文中分享自己的心情,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要写好一篇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撰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写呢?考虑到你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特地编辑了“世界杯作文观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2023-01-29 阅读全文

作品名的观后感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呢?写观后感要联系实际,深入发挥,将自己的感悟写深,写透,经过精细的编辑小编为您编排了“歌剧魅影观后感”,以下信息只供您作为参考!...

2024-04-23 阅读全文

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建党伟业观后感”相关资料敬请参考,借助本文或许你会有所启发希望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观看的同时总会因一些优秀作品产生一些想法。零星的思索需要我们认真的整理成一篇观后感觉,这个时候就最好是写一篇观后感了。...

2024-03-15 阅读全文

有关“医者仁心观后感”,我们精心整理了以下知识点,来探讨如何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同时,我们也会添加自己的理解。撰写观后感是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的好方法,写出观后感有助于理清作品的线索。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23-05-12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中,常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微观小世界》有感系列 ”,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昨天晚上我观看了微观世界...

2023-04-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