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数学统计教案

发布时间:2024-09-30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数学统计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数学统计教案 篇1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复式折线统计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的,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某地区农村和城镇学生患近视情况的一份复式统计表,共设有两个红点问题。红点问题一通过让学生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进而使学生学会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让学生亲历处理数据的过程,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使学生逐渐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红点问题二在学生已基本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情况下,通过对甲乙两所高中各xxxx名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变化情况的研究,更深入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的能力,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的特点,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使学生逐渐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

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解释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四、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引水”,这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灵魂在于主体探索,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合,是每个学生多参与到学习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学”。因而,本节课我指导学生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请看某地区城镇和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给学生观察信息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提取信息,并根据自己提

取的信息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也培养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1、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师:根据这个表中的数据,你发现城镇与农村患近视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生讨论回答

师:这是用统计

表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便于我们观察呢?小组讨论交流

2、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师找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

3、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师: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方法更便于比较?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活动二:

观察比较,感受统计图不同画法对数据描述的影响。

1、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出示红点问题2)

师:这是某地区对两所高中学生视力调查情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想法?说出理由。

2、班内交流,加深认识

3、优化比较,进一步完善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自主练习,应用扩展

1、自主练习2题

2、自主练习4题

3、自主练习5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本上练习题组织统计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一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巩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提高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四)、回顾整理:

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板书如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点:明显看出两个量的变化趋势

数学统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数据整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画正字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3.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从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并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创设情景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

1.提问:这些小动物在干吗?(参加运动会)

2.他们各有几只?(不知道,没数清楚,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了。)(播放)

3.你都数出来了吗?(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

4.看来光靠数是不行的,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下。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统计方法。

2.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画正字,涂格子,写数字等)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记录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再次播放)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每划一笔(格),表示数量多少?

小结: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

板书课题:统计

5.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6.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出示统计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到这个表中吗?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展示,集体订正。

7.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根据这几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1.现在我们来做个口算热身好吗?(学生开始做口算,计时半分钟).

2.我想让一位小朋友帮我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口算,好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统计。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加油站

一张日历的表格。找出20xx年的3月份有几个星期日,星期六等。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数学统计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2.感知探索,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数学统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学科素养: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1、通过统计表,复习条形统计图中的要素,发现问题:格子不够用了怎么办?9 8 7 6 5 4 3 2 1 0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运动会中某班购买饮料情况项目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数量8 2 6 10矿泉水果汁汽水运动饮料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看了这位同学的'改法,你有什么启发吗?

小结:在统计图中,1格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还可以表示3、4、5……)评价:仅仅是改变一下每格表示的数量就解决了问题,谢谢这位同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之处!掌声!

那么这些统计图中的1格有表示多少呢?图中的直条又表示多少呢?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6、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50 90 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5 20 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 20 12 6 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7、能否根据统计表自行定制每格表示的数量?名称足球游泳跑步跳绳人数(人) 65 40 95 30

三、总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方向每格根据表格数据,合理定制。

上1右2下3左4 ……

数学统计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

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

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xx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石头

结果

小丽获胜

小强获胜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统计教案 篇6

第4节  练习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意义,进一步体验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会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递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递关系。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分成四组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好?出示口算题。

36÷4=     45÷5=    9÷1=    5×4=

7×6=      6×3=    4÷6=   45÷9=

54÷9=     72÷8=   32-8=    7×8=

8÷8=     32÷4=    8÷6=    3×4=

二、同学们的乘法口诀都学得很棒,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试一试。

□×□=18   24=□×□   8=□÷□

□×□=12   36=□×□   9=□÷□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生交流。

三、看图列式计算。(出示图)

1、从图中,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1)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检查。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朋友写得最好。

四、看谁写得多。

1、你能写出多少个得数是6的算式?

2、换一个数试试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反馈。

(3)评一评:哪个小朋友写得最好。

五、看一看,填一填。

3×3=9       4×4=16     5×5=25

2×4=( )   3×5=( )  4×6=( )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你发现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3、你能再写一组吗?

六、涂一涂。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两个好朋友小猫天天和小狗乐乐碰到了一起,在他们面前有一天弯曲的小路,两个小朋友决定利用这条小路玩一个数学游戏。你们知道怎么玩吗?

2、明确题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小猫按2的倍数跳;小狗按3的倍数跳,把两只动物跳到的格子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3、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4、集体交流,重点分析:为什么像6、12、18……这些数上会有两种颜色

(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七、连一连。

天黑了,小蚂蚁要回家了,可是它们不知道家在哪里,你能帮帮它吗?

八、你每天在学校大约多少时?一个星期呢?

九、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1节   生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生日》。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整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难点:感受到统计活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

2、笑笑今天过生日,她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她唱个《生日歌》,好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

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

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

(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4、涂一涂。

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5、说一说。

(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三、学中做

1、提出问题。

(1)老师想在班级中设立一个图书角,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书了,你们觉得这个主意好吗?那老师想知道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图书呢?

(2)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到底听谁的好呢?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帮老师解决?

2、小组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能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看的图书,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调查结果是什么?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汇合成了全班的调查情况。形成同学们喜欢图书情况的统计图。

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哪种书的人数最多呢?

我们还可以把张统计图换成统计表的形式,大家能更加清楚地看出调查的结果。

(5)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

用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图,用数字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表。

(6)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果让你为班里去买书,你怎么买?说说你的想法。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xk  m

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

数学统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明白1格表示1个单位。

能力目标: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增强统计意识,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它的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统计作为知识在讲授而作为学生的一种体验在让学生经历,让学生感到统计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注重了统计意识的培养。学生在本节课的整个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投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还时时处处突出应用性,重视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作为和价值,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落实素质教育。

教学媒体

教学课件练习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入课堂

1.猜谜语

半天空中一座桥,太阳对面你去找,红黄蓝紫多好看,人马未过桥没了。(彩虹)

〔评析: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谜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领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有利于主动参与学习。〕

2.走入课堂

提问:

(1)你见过彩虹吗?它在什么时候出现?

雨后的天空。

(2)彩虹有几种颜色?都是什么?

七种,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3)你最喜欢彩虹的哪种颜色?

(4)最喜欢红色的请举手。

(5)最喜欢橙色的请举手。

(6)最喜欢黄色的请举手。

(7)最喜欢绿色的请举手。

(8)最喜欢青色的请举手。

(9)最喜欢蓝色的请举手。

(10)最喜欢紫色的请举手。

3.小组讨论交流。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原始数据,提供分析依据

师:中华小学二年级(2)班的全班同学,他们也非常喜欢雨后挂在天空的彩虹,喜欢各种不同的颜色,班上的同学还对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进行了调查。

出示课本51页,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调查统计表。

2.观察调查表,说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喜欢红色的人有10个,橙色的有7个,黄色的有4个,绿色的有12个,青色的有2个,蓝色的有4个,紫色的有3个。

3.涂色象形统计图。

(1)显示象形统计图,出示题目:把统计图中的数据,用相应的颜色在下图中表示出来。

(2)你理解题意吗?相应的颜色是什么含义?

比如:1个小格子表示1个人,在图中标有的红色栏里,表示的就是喜欢红色的人有多少。

(3)谁能说一说怎样涂色才对?

比如:喜欢红色的人有10人,就在红色的格子栏里涂满10个小格子。

(4)演示课件涂色的过程。

(5)学生自己动手涂一涂,独立完成。

(6)集体订正。

4.出示52页上的条形统计图。

(1)认真观察,说说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喜欢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人各有几个人?

(3)1个小格子代表什么?

(4)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多?

(5)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最少?

(6)喜欢哪两种颜色的人一样多?

(7)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评析: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探索,运用新知

1.出示52页,练一练的题目。

(1)说说你根据统计表,得到了哪些信息?

女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人数和男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人数。

(2)男生做二(2)班男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3)女生做二(2)班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2.交流自己的统计表是怎么做的。

3.集体订正。

4.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写下来。

男生问题:22名男生里,喜欢踢球的人数最多,踢毽子的人数最少,投沙包男、女同学都比较喜欢。

女生问题:喜欢跳绳的人数最多,踢球的人数最少,投沙包男、女同学都比较喜欢。

5.我们班也要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能提出什么建议来?

〔评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材设计的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说: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五、走出课堂

1.对我们班喜欢的颜色做一次调查,制成统计表,试一试!

2.我们班进行一次你最喜欢的课外活动项目调查。

3.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数学统计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进行省编教材学前班下册《植物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时,幼儿对书上种子的统计图产生了兴趣。虽然统计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但对于学前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只停留在数数的阶段。引导他们找到更加有效、简单的统计方法,可以满足他们与日俱增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在自由活动时间幼儿之间互相询问:“你的种子能结出什么?”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苹果,我带来的是苹果种子,能结苹果。”“我带的是鸭梨的种子。”……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我便说:“老师爱吃什么你们知道吗?”孩子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我接着说:“让我们统计一下我们爱吃的水果好吗?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孩子们鼓着掌说:“太好了!太好了!”

活动目标

⒈引导幼儿用数、贴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统计,体验符号统计的方便。

⒉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统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⒊喜欢游戏,能够在游戏中团结、互助,进行快乐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贴图及符号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难点:能用统计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图表一张,水果图片若干,汽车图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用数数的'方法进行统计,解决游戏中的问题。

⑴利用开汽车游戏导入,引导幼儿用数数的方法统计车子的座位,填统计表。

⑵根据统计结果,摆放座位。

⑶唱歌出发。

二、(基本环节)用贴图及符号的方法进行统计。

1、用贴图的方法进行统计,体会象形统计的直观性。

⑴到达水果店,说一说水果店里都有什么水果。

⑵引导幼儿用贴图片的方法统计水果数量。

⑶提问: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⑷建议水果店老板多进一些××,少进一些××。

⑸幼儿每人挑选一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2、用符号进行统计,了解符号统计的方便。

⑴随着音乐开车,用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

⑵创设情境,用符号统计小朋友最爱吃的水果。

三、(结束环节)提问总结

⑴看到统计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⑵你想对食堂阿姨说些什么?

四、(延伸环节)把统计图送给食堂的阿姨,告诉阿姨多准备一些××水果,少准备一些××水果。

数学统计教案 篇9

教学内容:教材110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

第十单元整理和复习

数的世界(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P116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重点复习(板书课题)负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复习负数和小数

1.提问:什么叫负数?什么叫小数的含义和小数的性质?请大家举例说明。

2.完成P116第1题。

学生反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再说出一些用正、负数表示的数量。

3.完成P116第2题

请学生讲清楚思考的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导学生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5.完成P116第3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

三、复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1.提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完成P116第4题

学生反馈。说说为什么4.3和4.300是相等的。

3.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0.8070.0780.870.780.087

学生板演。

四、复习小数的改写和求小数近似值的方法

1.提问:小数改写的方法是什么?再怎样求它的近似数?

学生口答。

2.练习小数改写的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改写与求近似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完成P116第5题

反馈。

五、作业:

完成练习册数的世界

教学后记:

数学统计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数学统计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数学统计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统计》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教案《简单的统计》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教案 这是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教案,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
    2021-08-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2020-11-24 阅读全文
  •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农庄小统计员》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种子统计表1份...
    2019-12-23 阅读全文

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

2019-12-23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数学活动有用的统计教案,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

2021-08-16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

2020-11-2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会分类记录"9"以内农庄里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认识统计表。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统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农庄动物、蔬菜,填有答案的蔬菜统记表。种子统计表1份...

2019-12-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