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分式方程教案汇集8篇

发布时间:2024-09-22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分式方程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分式方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独立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思想中的"转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探索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帮助四川受灾的人们重建家园,某中学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20xx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215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15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分别求出两次捐款的人数吗?

若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人,第二次捐款人数为 ( ) 人。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为( )。

这个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式方程。(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一).分式方程的定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以前学过的像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这类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整式方程

反馈练习

(二).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

1.回顾整式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解上面练习中的第三题)

师生共同回顾:解整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化未知x的系数为1

2.如何解分式方程呢?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集体补充步骤)

解方程:20xx∕X=2150/X+15

解: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5),得

20xx(X+15)=215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200

则200+15=215

检验:把x=200代入原方程,

因为左边=10 右边=10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x=200是原方程的解。

3.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一是去分母,二是解整式方程,三是检验

4.例题解方程:

(生独立完成,师指导)

分式方程的增根:不适合原方程的整式方程的根,叫原方程的增根.

师: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检验!

[师]怎样检验较简单呢?还需要将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吗?

[生]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使最简公分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若使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方程的根.是增根,必舍去。

三.应用升华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分式方程,明白了解分式方程的三个步骤缺一不可,我明白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

五.布置作业:

本小节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 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2.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分式方程教案(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分式》第三节第一课时——分式方程.下面我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预想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看法.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是在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分式四则运算等有关知识的基础进行学习的.它既可看成是分式有关知识在解方程中的应用;也可看成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分式方程的基础(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因此它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学习了分式方程后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路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教育,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分式方程.

②、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②、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前面学习分式的意义、分式的混合运算和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会出现增根,部分同学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和解分式方程过程中产生增根的原因及如何验根.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本节内容从实际问题出发引了出分式方程的概念,介绍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教学案”、采用了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特别注重"精讲多练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上新课时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及时的纠正,在上课做练习时,除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板演以外,自己还在下面及时的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则全班讲评,个别小问题,个别解决.

2、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参与到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说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师生在和谐的气愤之下共同回忆以下内容:

(1)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什么方程吗?

(2)你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吗?例如: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投入到方程的世界,也为学生能够自己通过知识的迁移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做一个铺垫.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引言中的问题: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依照第26页的分析,完成填空,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计意图:先通过本章引言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为探索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作准备.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方程 与以前所学的方程有何不同?什么叫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归纳出:该方程的特征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2)如何解分式方程?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学生在解刚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种转变,求出方程的解,并要求学生验根.

设计意图:怎样解分式方程,这是本节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次活动中用“转化”和“类比”的思想,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解分式方程 :

(4)思考:

①上面两个方程中,为什么第一个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它的解,而第二个不是呢?

②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也可能不是,这是为什么呢?

③如何进行检验呢?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进行验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此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串,降低难度,并且此环节的内容可以说是适度.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关于增根的过多知识点我大胆舍去,只把目标定于了解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和掌握验根的方法,再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并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统一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以及验根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4)精析例题

出示P28例题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2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①例题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严格的解题规范格式,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评价时采用生生评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5)归纳总结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补充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并强调转化思想.

4、练习巩固、深化提高

P29的练习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4名学生板演,教师强调步骤,特别是检验.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5、总结反思、纳入系统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想告诉同学们注意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获得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个体小结,小组归纳,集体补充.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以反思的形式回忆本节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②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养成“爱提问、敢质疑、富联想、善总结”的好习惯.

6、作业布置

(1)、必做题:P32第1题

(2)、选做题:P32第2题.

设计意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吃饱,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使每位学生都感到学有所获.

7、板书设计

16.3分式方程 三、创设情境 解分式方程二 例一

一、回顾旧知 四、探究新知

二、分式方程概念 解分式方程一 归纳 例二

设计意图:清晰明朗,利于两个分式方程的对比从而分析出现增根的原因.

五、效果预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着这一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将数学知识始终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注重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课堂中也尽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认识自我、找到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发现在创造的认知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分式方程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分析:

列分式方程解决应用问题比列一次方程(组)要稍微复杂一点,教学时候要引导学生抓住寻找等量关系,恰当选择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者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细心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虽然学生以前大都接触过,但是在本章的教学中仍然要注意复习、总结,并且抓住用两个已知量表示第三个量的表达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得结果的合理性。

本章教科书呈现了大量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数量关系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等思维过程,所以,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分式分式方程)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教科书设置了丰富的实际例子,这些涉及工业、农业、环保、学生实际、教学本身等方面,评价中应该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且用分式、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否获得问题的答案,并且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课前预习、课中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自我展示等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语言表达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缜密性。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小结。

(一)情境导入。首先,我让学生回顾了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解法的不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应用几幅图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顺利引出新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危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二)新知探究。例1、某市为治理水污染。这一例题只给出了情境没有具体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分析题意及各个量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然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最后我在学生所提问题中选一问题进行解决。(实际功效是多少?)这样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多采用了学生间的交流合作、独立完成、互帮互助、上板展示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且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知识应用。对例一分析解决后选择课本上的例3作为习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应用,而且进一步检测了学生的分析、表达、书写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

(四)小结: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和在班内交流,畅所欲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回顾知识、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补充小结使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92页做一做作为学生的作业;P94问题解决的EX1—3作为学生课后习题,要求的难度适中,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认知能力,可以即使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六、说板书

我板书了几个等量关系式,让学生板书解题过程,这样有利于把握重点、掌握新知。

分式方程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

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

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这个方程可能学生会有争议,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可总结,在判断方是否为分式方程时,不能化简,以形式为准。

4、想一想

提出该如何解方程呢?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通过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回忆最简公分母的定义。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去想该如何解,然后老师加以指导,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真正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5、试一试

(1)80/(x+5) (2)1/(x-5)=10/x.x-25

方程两边同乘以 x(x+5)得: 方程两边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学生检验,对比两个方程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提醒学生检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自然引出话题。

6、议一议

分式方程为什么会产生增根?(两边都乘以了一个零因式,但这个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检验代入最简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检验吗?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须检验,因为分式方程的检验是为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检验对错,所以必须检验。

7、说一说

老师帮忙总结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可简单记作:

一化二解三检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体验解分式方程的完整过程。

分式方程教案(篇5)

第五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三)

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方程的第4小节,共三个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前两节课,学生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本节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历用分式方程来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过程,也经历了探索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同时在以前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为本节分式方程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创设,经历探索分式方程应用的过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境,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探究新知——小试牛刀——感悟升华——巩固练习——自主小结.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2.解方程 x?14?2?1 x?1x?1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分哪几步?

活动目的: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复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注意事项:注意学生解分式方程的书写规范,引导学生回忆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第二环节 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例1.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万元,第二年为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第三环节 小试牛刀 活动内容:

1例2.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 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

3年12月份的水费是 15 元,而今7月份的水费则是30 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m3 ,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 感悟升华 活动内容: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确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应注意的问题.注意事项:让学生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强调两次验根的重要性.第五环节 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

1.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 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2.某商店销售一批服装,每件售价150元,可获利25%。求这种服装的成本.3.甲、乙两人练习骑自行车,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6千米,甲骑90千米所用的时间和乙骑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骑多少千米? 活动目的: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审---设---列---解---验---答”的步骤解决问题.强调验根的必要性.

第五环节 自我小结 活动内容: 1.内容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方法归纳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想?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利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只要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同时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反思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习题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循序渐进,合理设计教学问题系列,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想“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口述、互评等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分式方程教案(篇6)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分式方程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转化思想。

学情分析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学生是主体作用

我们这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具有一定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的学习方法:1、类比学习的方法。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类比得到分式方程的解法。2、探究合作学习。学生互助下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分式方程定义,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配合,体验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分式方程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例 解方程:

(1)2x+xx+3=1;(2)15x=2×15 x+12;

(3)2(1x+1x+3)+x-2x+3=1.

解 (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

2(x+3)+x2=x2+3x,即2x-3x=-6

所以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

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x=12.

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

2x+2x+3+x-2x+3=1,即2x+2+x-2 x+3=1,

即2x+xx+3=1.

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

2(x+3)+x2=x(x+3),

即 2x+6+x2=x2+3x,

亦即2x-3x=-6.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

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

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

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

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

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答案:

方法1设这名学生骑车追上队伍需x小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15x=2×15 x+12.

方法2设步行速度为x千米/时,骑车速度为2x千米/时,依题意列方程为

喜欢《分式方程教案汇集8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分式方程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分式方程教案1000字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经过搜索和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呈上分式方程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3-10 阅读全文
  • 式与方程教案合集 幼儿教师教育网现在向你推荐式与方程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发展全面能力的有效手段。...
    2023-04-15 阅读全文
  • 式与方程教案八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你也许需要"式与方程教案八篇"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椭...
    2023-08-18 阅读全文
  • 15.3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15.3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5.3分式方程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我首先举一道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其解法,然后通过解一道分式方程,启...
    2022-03-03 阅读全文
  • 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案(汇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
    2024-09-14 阅读全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与此同时老师写好教案课件,对自己教学情况也能有所提升。经过搜索和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呈上分式方程教案,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03-10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现在向你推荐式与方程教案,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和发展全面能力的有效手段。...

2023-04-15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大部分的教案都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你也许需要"式与方程教案八篇"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椭...

2023-08-18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15.3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5.3分式方程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我首先举一道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其解法,然后通过解一道分式方程,启...

2022-03-03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

2024-09-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