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相遇问题课件六篇

发布时间:2024-09-11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应对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精心整理了“相遇问题课件”的一些相关范文,分享让生活更美好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相遇问题课件 篇1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例4.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独立分析解答.

(1)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2)例4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一)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二)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三)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四)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我们今天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表演前请观众心里想好一个两位数,再请观众将自己想的两位数乘167,然后加上2500,请观众把最后得数报出来,表演者就知道观众心里想的是哪一个两位数.

将得数末两位乘3,取乘积的末两位就是观众心中所想的两位数.

相遇问题课件 篇2

(一)学会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二)通过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用简便方法解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45千米,乙车每时行55千米,5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200米,乙队每天修350米,8天正好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3.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而行。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

(1)(45+55)×5=500(千米);

(2)(200+350)×8=4400(米);

(3)(50+40)×3=270(米)。

重点讲解第3题的解题思考:

两人每分共走一个速度和,即50+40=90(米),经过3分相遇,就走了3个速度和。

1.将复习题3改为例6。

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

(2)分析思考:

①小东、小英要走多少米,两人才能相遇?

②两人每分共走多少米?

③两人几分才能走270米?

(4)学生分析解题思路:两人相遇时共走了270米,而他们每分共走50+40=90(米)。看270米中包含多少个90米,就需要几分?

2.将复习题1和2,也改编为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并解答。

(1)甲乙两辆汽车从相距50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行45千米,乙车每时行55千米,几时相遇?

(2)两个修路队合修一条4400米长的公路。甲队每天修200米,乙队每天修350米,修完这条路需要几天?

学生解答后,同桌互讲解题思路,订正。

①500÷(45+55)=5(时);②4400÷(200+350)=8(天)。

1.P60“做一做”。

600×8=4800(米), 200×8=1600(米)。

2.甲乙两组电工,要架设一条6000米的电话线。他们同时从两端架线,甲组每天架设660米,乙组每天架设540米。完成任务时,两组各架设了多少米?

3.选择下列各题的正确算式,并说明理由。

(1)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38千米的两地相向行走,甲每时行3千米,乙每时行5千米,经过几时后二人相距6千米?

正确算式是(  )。

①(38+6)÷(5+3);

②(38-6)÷(5+3);

③6-38÷(5+3)。

(2)甲乙两个内河港口相距240千米,拖船顺水每时航行10千米,逆水每时航行8千米。在甲乙两港之间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正确算式是(  )。

①240÷(10+8);

②240÷10+240÷8。

讨论:

第(2)小题是不是相遇问题?为什么?(不是相遇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物体,而不是两个物体,不可能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也不存在相遇情况,所以不是相遇问题。)

求相遇时间的相遇问题是以求路程的相遇问题为基础的,在充分复习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改编提出新的问题、画图思考和讲解题思路,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通过补充问题,选择判断等练习,学生掌握相遇问题中的一些变化,并通过讨论区别相遇问题与行程问题的不同,提高学生解答应用的能力。

例6  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相遇问题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自主练习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到物流中心忙碌的场面,现在我们看看其中的大货车和客车是怎样工作的?(课件出示情境)

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路程长多少千米?谈话:你能用前面我们学习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吗?同位合作用画线段图,摘录法,表格法进行整理。小组交流展各组的结果。

(因为由上节课的基础,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追问:你认为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画线段图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各组进行总结并相互补充)

二、综合巩固,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1、填一填:

轿车每小时行100千米,可以写作()机器每分钟织布480米,可以写作()

火车2小时行驶580千米,火车的速度可以写作()4千米/时表示()340米/秒表示()。2、填写表格:

速度12千米/时100米/分时间3秒22时2分

路程240千米2500米180千米

(重点让学生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练习打基础)

(二)拓展练习,揭示本质:

1、第83页自主练习第5题(课件显示)

谈话:要解决幸福小区离学校有多远,需要知道那些信息?要解决幸福小区离少年宫有多远?需要知道些信息?(学生自主练习,并互相汇报订正)

2、放学了,张红和王青同时从学校出发,背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家。两家相距多少米?

谈话:你能根据题目的叙述画出线段图吗?这个问题是相遇问题吗?(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追问:这个题目为什么可以看成相遇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1、也是两个物体,同时出发、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两个人运动的方向不行同,也没有相遇,所以不是。

展示解决的方法:805+705或(80+70)5

谈话:实际上相背而行也是相遇问题的一种,他也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同时运动,我们最后也要求两个物体的路程之和,只是两个物体在运动时方向不同,但是每小时他们都运动了80+70这么多。

(三)发展练习,灵活运用。

1、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65千米,货船每小时行35千米。航行8小时后,两船还相距300千米。上海到武汉之间的水路全长多少千米?(请结合信息,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2、王明家距离学校660米。一天王明吧数学书落在学校,李老师帮他送书,王明和李老师分别从家和学校同时出发,相对走来,经过6分钟相遇。王明每分钟走50米,李老师每分钟走多少米?

作业设计:

1、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2、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出几道相遇问题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做一做。板书设计:相遇问题

805+705(80+70)5=400+350=1505=750(米)=750(米)教学反思:

相遇问题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并能正确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找到与求路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2、正确分析解答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求相遇时间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

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2、指名请一同学板演线段图,其它同学独立列综合等式解答。

3、订正答案

教师板书可能出现的两种方法,重点提问学生(50+40)3的解题思路,并板书: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4、小组讨论:试着改编一道求相遇时间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6:两地相距270米。小东和小英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讨论:复习题的线段图该怎样改一改。并试着画一画。

(2)启发提问:联系复习题的解法,想想这题怎样解?(尝试解答)

(3)订正思路

想法一: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几分走270米,就是几分相遇。列式

270(50+40)。

想法二:根据复习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依据乘法的因积关系可得: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三、反馈调节

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一个人骑摩托车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经过几分两人相遇?

(1)由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行间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2)订正答案,简单说明道理。

(3)质疑:对于求相遇时间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组织学生解疑)

(4)教师提问:①要求相遇时间题目中需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②例6与复习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练习

1、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增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2、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提问: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两个工程队合开一条670米的隧道,同时各从一端开凿。第一队每天开12.6米,第二队每天开14.2米。这个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①这个题和今天学习的求相遇时间问题有什么内在联系?

②要求打通时两队各开凿多少米,就要先算出什么?

(3)订正答案

4、长沙到广州的铁路长726千米。一列货车从长沙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开往广州,每小时行69千米。这列货车开出后1小时,一列客车从广州出发开往长沙,每小时行77千米。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1)审题,理解题意。

(2)用手势表述题意,试画线段图分析。

(3)由学生尝试解答。

提问:和前面的题目相比,难在哪儿?

五、课后小结

我们现在所学的相遇问题与以前学习的行程问题有什么主要联系和区别?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六、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课件 篇5

相遇问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相遇问题引导探索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以及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 2.能根据相遇问题的题意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说出解题步骤。 3.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中求路程的应用题。 4.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相遇问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微机及配套大屏幕、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设疑 (一)复习旧知识(投影片) 1.小华每分钟走65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65×4=260米)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谁会用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2.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由学生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 [评析:旧知的再现,针对性强,抓住与新知密切相关的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适当的铺垫。] (二)引人新课题 我们以前学习的`都是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如果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引导思疑 1.创设动态情境,准确理解题意。. 微机屏幕显示准备题:小华家距离小明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小华每分走60米,小明每分走70米。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小华、小明是怎样走的?结果会怎样? (屏幕显示小华、小明走,让学生记下出发的时间、地点、方向,记下两人相遇时的时间。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小明走过程的路程用红色表示) 学生观察后提问: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 板书:人:两个时间:同时地点:两地 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 2.观察、思考、分析、填表。 教师利用微机逐分逐分地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成下表. 根据以上微机的演示让学生填写下面他们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情况表。   走的时间 小华走的路程 小明走的路程 两人所走的路程 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填完上表后让学生讨论: ①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 ②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通过微机演示让学生感知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然后通过列表、讨论、分析每经过1分、2分、3分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 三、引思解疑 l.出示例5: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①让学生说说小强和小丽是怎样运动的?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微机屏幕显示线段图(标出运动方向、有关数据及问题)。 ③让学生根据线段图复述题意,同时想象两人同时从家里走向学校的过程。 (3)分析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问:怎样求两家的距离?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 ①求两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来。 64×4+70×4 ②求每分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再求4分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65+70)×4 4.比较两种算法。 让学生说说两种解法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的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两种解法算式不同却结果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 5.做一做(投影) ①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面对面走来,经过6分钟两人相遇(如图),求两地间的路程. 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75米 a.相遇时甲行了多少米?(  )×(  )=(  )米 b.75×6表示(  ) c.两地间的路程:(  )×(  )+(  )×(  )=(  )米 另一种解法: a.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是:(  )+(  )=(  )米 b.两地间的路程是[(  )+(  )]×(  )=(  )米 ②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4小时相遇,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2千米,求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两种方法解答) 四、拓思创新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修筑一条公路,14天修完,甲队每天修280米,乙队每天修30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0千米,求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评析: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先表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使知识内化,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后解决已知条件有变化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五、教学总结 今后同学们在解答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时,首先要弄清他们运动的时间、方向和结果,再灵活运用相遇问题的思路进行解答。    

相遇问题课件 篇6

相 遇 问 题

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

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70米/分 50米/分

一共840米

淘气家 笑笑家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为50x米。 则方程为:70x+50x=840

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

840÷(70+50)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说说怎样找 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

2、铺设一条长6300米的下水道,有甲乙两个小组从两头同时开始施工,经过60天后还剩300米。甲组每天完成54米,乙组每天完成多少米?

四、练一练

1、第1题,先观察图上的信息,让学生估计在何处相遇,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第2题,先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 的指导。

五、知识回顾,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还有那些困惑。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喜欢《相遇问题课件六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相遇问题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长相思课件(合集六篇) 您是否需要获得更多关于“长相思课件”的信息?栏目小编非常乐意帮您整理相关资料。教案课件在教师上课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位教师都需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将其收藏起来!...
    2023-11-19 阅读全文
  • 行程问题课件推荐12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认为这篇“行程问题课件”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判断!...
    2023-07-17 阅读全文
  • 植树问题课件收藏十一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收集的最新有关“植树问题课件”的范文,欢迎大家查阅参考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库!...
    2023-09-06 阅读全文
  • 大班主题遇到问题时教案 这是大班主题遇到问题时教案,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标: 1、探索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2、在与同伴协商、合作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3、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4、积极的...
    2021-07-30 阅读全文
  • 相邻数课件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已经筛选并归纳了关于“相邻数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给学生教授课程之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所以教师必须要把每个教案、课件都精心准备。教案、课件是备课的关键部分,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必须详细讲解。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夹放好喔!...
    2023-10-10 阅读全文

您是否需要获得更多关于“长相思课件”的信息?栏目小编非常乐意帮您整理相关资料。教案课件在教师上课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位教师都需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将其收藏起来!...

2023-11-19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认为这篇“行程问题课件”文章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本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如需决策请自行判断!...

2023-07-17 阅读全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 教案课件的准备,是新老师为了让课堂教学更加有趣。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收集的最新有关“植树问题课件”的范文,欢迎大家查阅参考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库!...

2023-09-06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主题遇到问题时教案,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标: 1、探索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2、在与同伴协商、合作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3、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4、积极的...

2021-07-30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已经筛选并归纳了关于“相邻数课件”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在给学生教授课程之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所以教师必须要把每个教案、课件都精心准备。教案、课件是备课的关键部分,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必须详细讲解。如果我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夹放好喔!...

2023-10-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