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加法交换律教案热门6篇

发布时间:2024-09-10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您提出的要求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加法交换律教案”,或许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吧?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

(2)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A、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B、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

C、男生跳绳和女生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D、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

(2)还可怎么列式?板书:17+28=45(人)

(3)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在哪里?

(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师: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都是求的跳绳的总人数。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法连接这两道算式?(等号)板书:28+17=17+28

这是一个等式,读一读。

(4)你能照样子说出一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指名学生回答说,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

(5)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6)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们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字等等表示,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写?(学生写,教师了解学生写的情况)。

(8)观察板演的等式,问:等式中的符号代表什么,如:○+□=□+○,教师就提问:□和○都代表什么,○+□=□+○表示什么呢?(代表任意的数)

小结:同学们想出来的方法可真多!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2、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第1排的两题填好。

96+35=35+□204+□=57+204

指名回答,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46+59=46+5990+10=5+95

[没有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号两边的加数不同。]

(3)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加法找出了一条规律(加法交换律),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加法的另一条规律

三、探索加法结合律

1、同学们根据例题这幅图再算一算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会列式吗?

(1)指名回答,板书:28+17+23

第一步先求什么?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可给28+17添上括号,表示参加跳绳的总人数:(28+17)+23,再求什么?结果是多少?

(2)还是这个式子28+17+23(板书)如果要先算参加活动的女生人数应该怎么办?教师添上括号:28+(17+23),添上括号后表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结果是多少?

(3)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它写成怎样的等式?

板书:(28+17)+23=28+(17+23)

(5)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教师当场板书)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3、归纳加法结合律:

(1)观察这三个等式,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你能用字母a、b、c代表这三个加数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独立写一写)板书:(a+b)+c=a+(b+c)

a、b、c代表什么?(a+b)+c表示什么?a+(b+c)表示什么?

(3)小结: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4、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想想做做2后两排。

(45+36)+64=45+(□+□)

560+(140+70)=(560+□)+□

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知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还知道了三个数连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下面的等式各运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8)+48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女生代表加法交换律,男生代表加法结合律)

2、想想做做4

38+76+24(88+45)+12

38+(76+24)45+(88+12)

请每个同学选一组题独立完成。

反馈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道题的得数相同?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28页例1,P30页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教材P2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根据例1情境图中信息列出算式。

2、用你喜欢的方法尝试计算

3、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教师板书出学生的算式及答案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5、对比上面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

(三)自学检测

1、填空

387+425=( )+ 387 525+( )=137+ 525

300+600=( )+( ) ( )+65=( )+35

甲数+乙数=( )+( ) 偶数+( )=奇数+( )

2、连线

56+68 50+B

B+50 68+56

二、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

(3)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优点?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三、达标训练

1、填空题。

(1)360+482=( )+ 360 128+275=125+( )

(2)( )+ 78 =78 +149 133+( )=125+133

2、连线。

38+175 47+B

B+47 175+38

3、简便计算下面各题。

89+91+11 268+147+32

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

四、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1)450+320=( )+ 450 65+95=95+( )

(2)( )+ 100 =100+150 250+( )=125+( )

2、下面的哪些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

(1)84 + C = B + 84

(2)10 + 20 + 30 + 40 =10 + (20 + 30) + 40

3、简便计算。

81+78+19 679+132+121

(二)堂清反馈:

作业布置

教材P30页习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96(千米) 56+40 =96(千米)

a+b = b+a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3)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说明。

教材分析中的思考

一、编排顺序对比引发的思考:

人教版: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苏教版: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北师版: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青岛版: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思考一:先学习交换律还是结合律?

前三版教材都是先学习交换律,从易到难?为什么青岛版教材要先学习结合律,是不是先学习难的结合律,积累活动经验,简单的交换律就直接放手验证?

思考二:先学习加法运算律,再学习乘法运算律;还是先学习加乘交换律、再学习加乘结合律?

北师版先学习交换律,因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之间本质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同理结合律也如此。

二、探究流程对比引发的思考:

北师版:呈现一组算式,观察算式—仿写算式—解释规律—表示规律—应用规律

苏教、人教、青岛:具体问题情境引出实例---举例验证—归纳概括—应用规律

思考三:先抽象再具体、还是先具体再抽象?

我想,先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便于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更好地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为了将这一点做得比较充分,我觉得在让学生举例验证时,可以举一个到两个这样带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做更进一步的补充。

学情分析中的思考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思考四:学习运算律的意义是什么呢?

学习运算律的目标是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但学完运算律进行应用,尤其是进行简便运算时,却是学生最易出错、老师也最头疼的时候。学生往往看到怎样计算怎样简便的要求,就胡乱往一起凑。这个难题不仅仅是这一单元,它会持续到后面的整个简便运算中。这时运算律的学习非但没有帮助更好地运算,反而成了一个累赘。那我们学习运算律的意义是什么呢?看来,解决好运算顺序与运算律间的关系,就是运算律教学的一个难点。

思考五:怎样处理运算顺序与运算律之间的关系?

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则,运算如果不遵循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运算律虽然改变了运算顺序,但运算结果并没有改变,使一些运算变得简便合理,这就是算式的等值变形。两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给学生关于“运算”的一个整体认识。最终的学习目标,是既可以遵循运算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运算,也可以根据运算律寻找更加合理简便的运算途径。

这样说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以便于更好地应用运算律,就是运算律教学的重点。

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思考六:本课教学蕴含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材安排了“引出一个实例——对类似实例的探究---在众多案例中概括--用符号表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那么在教学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回顾整理这样的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把这样的经验积极运用到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

带着上述这六个问题的思考,我进行了教学设计,下面做以简单介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从学生生活出发,由学校建设新校绿化,需要购进树苗和花苗为题。

让学生观察信息,自由提出数学问题,交流。此时重点抓住其中两个数学问题:1.一共购进多少树苗?2.一共购进多少花苗?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给运算律的学习提供了现象背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结合律学习:

(1)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

学生会出现以上两种不同算法,让学生交流说明是怎么算的?说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对比以上两种方法,你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明确:一个是先算……,另一个是先算……。但不管先算哪个,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即:(56+72)+28=56+(72+28)。

(这里出示线段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列式方法不同,因为解决的

同一个问题,所以得到的结果相同。根据等式,结合题目,引导学生找到等式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加法结合律。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2

同样的'独立完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交流同上,节奏稍快。(这里出示线段图)

1.

2.

3.

4.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两种列式方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发现规律积累素材。同时根据等式,结合题目,再次引导学生找到等式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加法结合律。)

(3)观察、猜测,举例验证

根据上面的探究,得到这样两个等式:

(56+72)+28=56+(72+28)

(80+88)+112=80+(88+112)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两道算式的两边,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

说一说左右两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这里,其实就是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联系,所以这个环节的引导交流非常重要)

引导学生总结出:

相同点:都是三个数相加;和相等。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此时,老师用猜测的口吻说:那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会是这样的呢?这会不会是一个规律呢?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此时学生有的猜测行,有的猜测不行。出现争论,老师适时地引导:只争论没有信服力,讲究科学,就要用事实说话。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让学生举例验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几个,问学生还有吗?能写完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所有的算式都表达出来?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符号、字母或文字表示。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这里可以用条形图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给学生以直观感知)

(4)举例解释,进一步理解意义。

你还能找到生活中的事例,解决问题的算式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吗?

(意图:丰富加法结合律的现实背景,感受它们的客观存在,进一步确认所发现的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既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因为前一个单元正好学习的字母表示数,所以肯定有孩子想到。此时难点突破,老师适时点拨,你看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数、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等式。在这个由具体算式逐步符号化的过程中,使用字母表示数这个单元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延伸。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的演示加法结合律,这就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对加法意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5)练习:

(69+172)+28○69+(172+68)

155+(145+207)○(155+145)+207

(45+36)+64=45+(□+□)

560+(140+70)=(560+□)+□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沟通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联系)

(6)小结学法,迁移指导

刚才在研究加法结合律时,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现规律的?(完善板书: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在下面的数学问题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进一步学习。想不想尝试?

2、加法的交换律学习:

花了这么长时间去研究加法的结合律,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的研究过程,不完全归纳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有了这样的学习的经历,学生在下面的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会有意识来应用,所以我们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采用充分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设计了一个学习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此学习单,在交流的时候,重点交流:为什么加数颠倒位置,得数还相同呢。学生可能仅从算式出发,不会表达或者理解不够深刻,此时老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的演示加法交换律,这就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两种规律学习完,引导学生回顾刚刚学习的两个规律,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学生可能发现相同点都是加法的运算。区别是一个是两个数相加,一个是3个数相加;一个是交换加数的位置,一个是加数位置不变而通过不同的结合方法改变运算顺序。

其实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我们都不陌生了,想一想我们在哪里见过他们?出示加法验算的例子,唤起孩子的已有的认知经验,加深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以上是我们团队对《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一点粗略的见解,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会应用解答实际问题.

2.进一步认识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明确0在加法中的特殊性.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这一定律进行验算.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的建立,加法交换律的概括及对它们的理解、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加法意义、加法交换律运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44+5637+23180+2042+8+10

12+00+17386+124124+235

2、导入:以前我们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加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这题怎样解答?

(因为已知北京到天津铁路长是137千米,又知道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是357千米,要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就是把137与357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提示:把137与357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加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呢?

(板书: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就叫加法)

教师明确:这就叫加法的意义.

(板书:加法的意义)

(2)练习:小强有125枚邮票,小明有75枚邮票.小强和小明一共有多少枚邮票?

说明理由:已知小强与小明的邮票张数,要求小强与小明共有多少张邮票,就是把两人的邮票数合并起来.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加法等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在137+357=494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板书:加数加数和)

3、有关0的加法.

教师提问: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呢?有关0的加法可有

哪几种情况呢?

小结:任何数和0相加都得原数.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教师谈话: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有关0的加法的特殊性.除此之外,关于加法的运算还有一些基本性质,它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2、教师提问:137+357=494(千米),表示求的是什么?

如果要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357+137=494(千米)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

教师板书:137+357=357+13

4、出示例2,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18+17○17+18

124+235○235+124

0+25○25+0

规律:

①每个等式中,每组算式中有两个加数,而且两个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

②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和相等.

教师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师强调:我们要看一些等式哪些符号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就必须看两个加数的位置变不变,它们的和变不变.当然前提是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必须相同.

5、练习:判断:下面各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9+7=7+910+1=10+1

20+8=2+262+0=0+2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指出:以上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并运用它做了练习,这一定律若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

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这一运算定律更简单清楚.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注意:a、b是拉丁字母),在这我们读作ei和bi,(教师领读几遍,提醒学生不要按汉语拼音来读)

教师板书:a+b=b+a

提醒注意:a与b可以表示0、1、2、3、中任意整数,如1+2=2+1,9+20=20+9等,所以a+b=b+a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效的位置,和不变.而像这些(指其中的等式)一个用数字表示的等式只能表示两个具体的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这一公式表示的一类所有符合条件的式子,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7、学生分组自由举例说明加法交换律.

8、学习、掌握了加法的交换律,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实际上,在以前我们早就应用它解决计算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计算中都用了加法交换律呢?(验算)

9、练习:运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766+589=589+□257+□=474+257a+15=15+□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把()数合并成()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一个数加0,还得().如12+0=().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230+370=380+22030+50+40=50+30+40

a+10=100+a230+420=430+220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填上适当的数.

48+□=72+□29+35=□+29

a+38=□+□□+55=55+42

2、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282+53+37+18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例1、一列火车从北京经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37+357=494(千米)

357+137=494(千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7+0=70+7=70+0=0

例2加法交换律:

137+357=357+137

18+17=17+18

24+235=235+24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5)

1.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x+ =133+x △+= +

129+(a+71)=a+ +

2.填一填。

(1)如果用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2)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加法运算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8+ =45+

a+( +b)=( +50)+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5.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的运算律吗?(符合的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1)从入口经猛兽馆到出口有几条不同的路线?最短的是多少米?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5.165 226 238 367 467 150 140 216

6.(1)? (2)? (3)? (4)? (5)? (6)?

加法交换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在实际计算中应用.

2、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应用定律进行验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对加法的计算已经比较熟悉,对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也有了感性认识,所以这节课就是要明确地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加法的意义及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抽象概括定义、定律重视不够,又不习惯于用加法意义进行说理,因此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39+4783+15420+180

47+3915+83180+420

2.口答.

(1)小明栽了18棵杨树和14棵柳树,他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小敏做了25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多5朵.做黄花多少朵?

(3)赵强读一本书,已经读了46页,还有58页没读,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的计算方法,今天要在学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并且能应用它解答实际问题.(板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1.教学加法的意义.

(1)例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读题后,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学生独立解答:

137+357=494(千米)

加数加数和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千米.

提问:

①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②加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③要合并的两个数指的是什么数?合并成的一个数指的是什么数?

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北京到济南铁路的长度,就要把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37千米和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57千米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加法是求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要合并的两个数是137千米和357千米,合并成的一个数是494千米.

启发提问:加法的意义是什么?说说看.

引导学生概括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教师板书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

练习十一第1题,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各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教师强调要合并的两个数和合并成的一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数,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加法意义,并会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加法各部分名称.

提问:例1中的137和357在等式中叫什么数?(加数)它们相加得到的494叫什么数?(和)

教师板书.(写在例1算式的下面)

教师联系加法意义说明:相加的两个数也就是要合并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也就是合并的结果,叫做和.

反馈提问:你能根据加法的意义说明72+28=100这个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

(3)加法中有关0的问题.

提问:

①我们例1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

②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与加数比较会怎样?(相加的和会比原自然数大)

③0和一个自然数相加的和会怎样呢?(0和自然数相加还得原来的自然数)

引导学生讨论:

0的加法可能有哪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4)阅读课本第47页加法的意义.

2.教学加法交换律.

根据加法的意义引出加法交换律.

提问:

(1)我们刚才计算例1时,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用137+357,根据加法的意义还可以怎么算?(还可用357十137)

(2)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可以得出:相加的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也可说出这是两个相等的式子,写成137+357=357+137)

教师指出:我们不能只根据一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多参考几组不同的数目.

(3)出示18+17○17+18

350+150○150+350

相信《加法交换律教案热门6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加法交换律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10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10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一...
    2023-06-24 阅读全文
  • 加法交换律教案汇集十五篇 “加法交换律教案”是我精心打造的作品,我相信它能够让您感到满意。老师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现在是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做好教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将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
    2023-08-19 阅读全文
  • 乘法交换律教案 本文主要涉及与“乘法交换律教案”相关的内容。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上课时必备的教学材料,每天每份教案和课件都需要老师认真准备。教案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本文,您将能够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储备!...
    2023-10-14 阅读全文
  • 乘法交换律教案13篇 每位老师都知道教案课件的重要性,需要认真安排。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良好的教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乘法交换律教案》,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在浏览器中将本页收藏哦!...
    2023-06-08 阅读全文
  • 乘法交换律的教案7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必备条件,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我们想尽全力地推荐一篇“乘法交换律的教案”的文章给您,欢迎借鉴愿您在学习中取得突破!...
    2024-06-14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加法交换律教案模板10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一...

2023-06-24 阅读全文

“加法交换律教案”是我精心打造的作品,我相信它能够让您感到满意。老师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现在是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做好教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将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

2023-08-19 阅读全文

本文主要涉及与“乘法交换律教案”相关的内容。教案和课件是每位教师上课时必备的教学材料,每天每份教案和课件都需要老师认真准备。教案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本文,您将能够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储备!...

2023-10-14 阅读全文

每位老师都知道教案课件的重要性,需要认真安排。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良好的教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乘法交换律教案》,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在浏览器中将本页收藏哦!...

2023-06-08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必备条件,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我们想尽全力地推荐一篇“乘法交换律的教案”的文章给您,欢迎借鉴愿您在学习中取得突破!...

2024-06-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