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精华

发布时间:2024-08-29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一篇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精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背诵这个词语。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学习《村晚》

简介作者。

解题:

村晚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史诗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色的。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行。

池塘和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相同,都包括了池子和池边的意思。

看插图,看看那一部分是和诗句的意思相对的?

两个满字说明了水草丰美的样子。

学习第二行。

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衔字?

寒漪这词语怎么讲?用浸表示什么意思?

齐读。

指名读三、四行。

牧童是指什么人?

归去表示回到哪儿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对照画面读诗,体会意境。

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指名四人背诵。

指名说说《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习第二首诗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解题:

早晨从净慈寺初来送别好友林子方。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毕竟是什么意思?

与与四时是什么意思?

毕竟六月中西湖,风光与四时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叫无穷碧?

什么叫别样红?

指导背诵。

完成练习与测试。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2

课前谈话:还记得王老师吗?给王老师打打招呼(学生有叫亲爱的王老师,尊敬的王老师等)

师:能不能叫王叔叔?

生:王叔叔(笑)

上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古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结合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

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谁来朗诵这两首古诗。(大屏幕同时呈现两首古诗)

一生读第一首,老师指导朗读熏;另一名同学读另一首。

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思考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齐读古诗。

生:这两首诗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南宋。

师:你们对宋王朝有哪些了解简单地说。

生:(介绍南宋的历史)南宋王朝并没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训。

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师:是的,那是个非常复杂的时代。(老师介绍历史背景)。

师:谁来说说第二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

生:

师:对这首诗的大意你能说说吗?

生:(有点紧张)

师:别紧张,自己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说

生:(用自己的话,基本讲清楚了)

师:沦陷区的百姓被称为

生:遗民(老师板书)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以后,你觉得遗民应该怎样理解?是遗留在沦陷区的人民吗?

生答:是遗弃的人民)

师:诗句中的胡尘仅仅是灰尘吗?

(播放音乐,展示诗句引导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兵一连串的马蹄声,践踏在人们的身上。

师:你看到哪些人倒在马蹄之下?

生:老人

生:妇女

生:孩子

师:他们留的是怎样的泪啊?

生:流泪

师:那滴滴的泪是什么泪?

生答。(痛苦,愤怒,绝望,期盼)(师板书:清凉)

师:北方的壮丽山川陷落了西湖边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异族的欺压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权贵们在歌与酒之间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复中原的部队,望眼欲穿南宋的统治者们终日寻欢作乐,早已将失地与那儿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云外。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读了这首诗,你现在有什么样的感想?

生:我的心里有同情,同时感觉宋朝政府真是腐败无能。(师板书:凄凉)

师:是啊,他们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却是他们的盼啊,盼啊!读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呐,一年过去了,读!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十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65年过去了+

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早已被抛弃了,被那些终日沉醉在湖光山色、莺歌燕舞中的游人们抛弃了。

课件出示《示儿》,教师引读,学生再读。

师:诗人到死都没有看到中原的统一,他的心情怎样?

生:我感到诗人非常失望。

师:内心的心凉之感是一种悲凉之感。(板书悲凉)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读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生:山外青山楼外楼

师:那令人心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呢?

生再读。

师:那让人悲凉的南宋王朝在干什么?

生再读。

师: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生:为什么说杭州把比作汴州?

师:对于汴州,你们想了解吗?

生:想。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梁曾经是北宋的都城,是当时历史上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这幅全长5米多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都城的繁华与富裕:风景如画、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富足安宁但是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从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被俘成为阶下囚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萧条,人民流离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沦陷了,可是那些达官贵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过上了暖风袭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楼外楼的今天,仿佛就是汴州繁华似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杭州的明天?。)

师: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生:

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字?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花天酒地,一个个大腹便便的

师:通过这个醉字,你还能听到什么?

生:

师:当你看到这些,听到这些,你有何感受?

生:我感觉总有一天

师:请你朗读一下。

生朗诵。(掌声)

师:当这两首诗同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受到宋朝政府腐败无能。

生:我感到了一种鲜明的对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权贵们吃喝玩乐,我觉得他们太对不起为他们流干眼泪的百姓了。(掌声)

生:

师:而西湖旁边的这些权贵们却还在花天酒地之中。读

生读:

师范读,一生再读。

有没有注意第二个句子西湖歌舞几时休是个什么句子?

生:问句。

师:谁问谁?

师:是作者在问南宋统治者。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问他们?

生:(有些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请你指着那些统治者的鼻子,你怎么问他们?

生:(愤怒程度有所提高)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现在,就请你指着这个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么问?

生:(越来越愤怒地)西湖歌舞几时休?

(台下掌声)

师:让我们一起来问一问这个昏庸的皇帝!

生: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读了这两首诗,你有没有发现,诗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生:忧国忧民之心。

师: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野心勃勃、对江南之地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对这两首诗的作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练笔。

请五名学生学生上台。

生:你们对得住哪些老百姓吗?

生:

(学生写得很精彩,感情也很投入)

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满江红》)

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3

教学准备:

挂图,课前查阅搜集与这两首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古诗: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故诗,读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汇报。

2、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3、想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朗读,正音。

2、问: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此处通过学生的交流、创作,体会出图画的美丽,引导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用得好的词语。

具体理解含字:体会诗人望着窗外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是镶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多美啊!

4、你认为诗人在写诗时心情怎样?那些地方体会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本诗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应,黄鹂与白鹭是名词对应,诗人将它们对的非常工整。请举出诗中类似的例子。

六、总结:

诗人看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把诗写的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了诗人内心无比喜悦的心情。

七、用同法学习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字鸟名动词名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朗读、背诵并默写两手古诗。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利用注释,展开联想读懂古诗,在具体懂语言环境中初步认识古诗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和插图,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

三、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内容: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四、汇报学习情况。

1.汇报朗读和生字掌握情况。

(1)指名朗读,看看是否能读得正确、流利。

(2)鹭、含、岭这三个字的读音和字形好记吗?

(3)集体朗读。

2.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的大意。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4)你能说说三、四两行诗句的意思吗?

(5)这两行诗句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

(6)大家再认真读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在描写这些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你认为诗人杜甫在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1)学生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

(3)指导背诵。

五、感受诗的对仗工整。

1.这首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是数量对数量,黄鹂对白鹭是鸟对鸟名。诗人将它们对得多么工整啊!这首诗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对子,你能试着将它们找出来吗?

2.注意这些地方,再把古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六、总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

第二课时

一、汇报课后自学的古诗《绝句》。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诗人。

四、解题。

五、指导自学。

提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这首诗,要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这首诗。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学习要求:

1.将刚才自学的情况在小组内汇报。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并结合这些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七、汇报自学情况。

1.汇报朗读和自学生字的情况。书写生字。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讲了行船之快。指导朗读。

八、体会诗人心情。

1.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2.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

3.试想: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怎么欣喜呢?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5.背诵。

九、总结。

这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把行船写得惊心动魄,表达了诗人重新获得自由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十、布置作业。

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白鹭、西岭、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重点词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借助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1)解字词;撑艇解藏浮萍一道开

(2)懂诗句。

(3)明大意。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地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学生读读古诗,教师评价指点。

2、提出疑问,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疑问。

1、组织交流,品读感悟古诗之美。

2、教师适当指点,引导学生感悟到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淘气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愿望。

3、学生写下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交流交流评价。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板书设计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钓鱼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

2、那么怎样才让鱼上钩呢?(最好让鱼杆长一些,)

3、为什么?(不让鱼知道有人要捉它,钓鱼还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幅图,(出示)你能看出是谁在干什么吗?

(一个小孩在河边钓鱼,一个老伯伯在跟他招手,小孩在摆手)

你能看出是什么时候的事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是古代的事情,从服装上看出来的。)

那时侯有一位大诗人看到这一情景,颇有感触,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板书并齐读课题。介绍:这位大诗人就是唐代大诗人胡令能。

(二)释题。

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的?(出示小儿垂钓的画面)指名说说哪是钓鱼杆,哪是鱼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的意思。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课文。

出示诗文。

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学习前两句诗的意思。

①(用打出小儿垂钓的画面,下面是字幕:前两句诗)边读诗句边看图。

②小组讨论:

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

学垂纶是什么意思?

小孩是怎样坐在河边学钓鱼的?

草映身是什么意思?

③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

④指导朗读,边读边看图,边想象诗中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出示后两句诗)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出示一位老人朝小孩走来的画面)

③他来干什么?(问路)诗中哪个词是写问路的?(借问)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同桌讨论后回答)

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出示小孩摆手的画面)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

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路人的脚步声;问话声;小孩的回答声。)

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

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

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

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师: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专心致志学钓鱼的情景,很富有儿童情趣,谁能谈一谈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后两句呢?

板书样子姿势

神态表现专心致志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专心致志

样子蓬头稚子学垂纶,

姿势侧坐莓苔草映身。

神态路人借问遥招手,

表现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6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程颢(1032~1085),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两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附板书设计: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让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要注意进行用我口说我心的训练。)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预设: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五、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附: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

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三、初读质疑。

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

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

(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2、品读三、四句

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

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

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五、精读解情

1、有感情地朗读。

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将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多么令人陶醉!诗人随之而来的触景生情,联想起历史上南朝兴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辙,怎不感慨横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9

课前导语

一、理解课题。

分别讲小儿和垂钓各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

1、配乐范读。边听边想画面。

2、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重点读准:稚子、垂纶、借问。

三、读课文,悟道理。

师:小孩正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甲:这么大声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乙: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捉不到鱼了。

生丙:我应该打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生丁:(做摆手动作)不要惊了我的鱼。

生戊:(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

师:你认为文中的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己:那个小孩做的是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告诉他,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了。

生庚:我也这样认为,他这样做,既帮助了人,又没吓跑鱼。

师:是呀,大家说的对,这个小孩聪明又有礼貌。他陶醉在垂钓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你们也原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指导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稚子垂纶

小儿垂钓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1)请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教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请学生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教师补充介绍: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教师过渡: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教师: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教师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头。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气、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②侧坐。(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

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继续交流:

⑥遥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教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指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学生表演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教师: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学生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教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教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来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1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毖Щ嵘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苯柚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庇懈星榈乩识敛⒈乘小⒛写古诗。

4崩斫馐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

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

教师:1笨渭或教学挂图;2鼻Ρ省⒁槐水。

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和与《题西林壁》题材相类似的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

1惫鄄烨Ρ试谧匀蛔刺、水中的不同形态。

2背檠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

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感知

1毖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苯岷献⑹屠斫馓饽康囊馑肌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1背鍪尽奥山风光片”,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被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狈肿楹献餮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4比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

四、诵读古诗

1狈抖凉攀,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1)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

(2)生齐读古诗(配乐)。

2倍嗨卸粒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1)自由合作读。

(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

五、领悟哲理

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1)出示“庐山风光片”,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

六、背诵

1背鍪究渭。

2鄙背诵《题西林壁》。

3笔检查背诵情况。

七、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币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备惺艹跸牡拿篮茫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

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弊远凉攀,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比醚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3苯岷献⑹屠斫馐歌题目的意思。

三、抓字眼,明诗意

1毖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

2毖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

3苯涣魈致郏弄懂诗句。

(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

(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4崩斫馐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

四、想意境,悟诗情

1背鍪竟攀配图。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2敝鹁涮寤帷

(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

(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3狈派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

1背鍪究渭。

2敝该读,师相机范读。

3毖生对读、齐读。

4北乘校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

[古诗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精华》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24《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2、难点: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仪...
    2021-10-08 阅读全文
  • 2024教案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
    2021-10-12 阅读全文
  • 最新教案21  古诗两首 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
    2021-09-27 阅读全文
  •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精选 写教案时要注重什么细节呢?老师以其优良的品德,教育着每一位孩子,作为教师必须花精力去写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课后反思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经过收集并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呈上《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3-17 阅读全文
  • 有关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3的教案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2021-10-25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2、难点:朗读、背诵课文。【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仪...

2021-10-08 阅读全文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

2021-10-12 阅读全文

21 古诗两首文本细读: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

2021-09-27 阅读全文

写教案时要注重什么细节呢?老师以其优良的品德,教育着每一位孩子,作为教师必须花精力去写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课后反思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经过收集并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呈上《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3-17 阅读全文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2021-10-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