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十一篇

发布时间:2024-08-25

看电影和电视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习惯之一,观看的过程中,我们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触。 让我们将这段经历写下,以便回忆,观后感应该处理好观看与感受的关系,做到抒情和叙述相结合。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准备的“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是一份特别精心打造的惊喜,我所提供的以下信息是我经历过同样困境得出的建议!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1

法国国土面积550000平方公里,是欧洲的天然强国;文化艺术之都巴黎,让每一个热爱历史的人都忘记了回归。法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之一。在三次法国之行中,法国人浪漫、开朗、大方、热情和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和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改变了社会,而且消耗了法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动荡的局势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必要和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大国的道路变得尤为曲折。

编者拿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了比较: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是1485年,法国是1589年;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法国是通过1789年的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两国更大的变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国经历百年动荡之际,和平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同样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国政府能认真、耐心地学习其他强国的崛起之路,吸引他们的教训,强国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17-18世纪,法国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把一部经典留给了全世界。其中有: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伏尔泰的《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即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吸取教训,不断进取!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2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这里曾经孕育过伟大的启蒙思想,曾经政权跌宕起伏,曾经千疮百孔,但是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1789年7月14日,当巴黎市民袭击巴士底狱时,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被宣告死亡。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人权宣言》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自由、平等和友爱的声音从巴黎传遍整个欧洲。

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当时最民主、最平等的思想是在欧洲最强大的地方法国孕育出来的。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艺术发展到顶峰,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在欧洲的各项事业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因此,启蒙思想不断地在沙龙和咖啡馆中被宣扬、辩论和传播。

它就像冲破黑暗之光,冲破重世纪欧洲的神学枷锁,打开科学与理性之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9月22日,第一个法兰西共和国成立。与此同时,欧洲君主国担心革命的蔓延,成立了反法联盟,与法国作战。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革命行动背离了革命理想。路易十六被处死12年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这个国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帝国的皇帝。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5年,法国刚刚完成了工业化。与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发展相对滞后和缓慢。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时,法国时去了一切荣耀。

此时历史选择了戴高乐

国家发展的独立性、国家间的相互尊重与和平共处是国际事务中自由平等原则的现实途径。因此,我们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不能把思想禁锢起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永远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3

看过《大国崛起》,对于法国,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法国是一个浪漫之国,埃菲尔铁塔、香舍丽榭大街、塞纳河、凯旋门、卢浮宫等等闻名世界的景观。如果有机会去法国旅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大国崛起》让我更清晰的了解到这个法兰西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究竟凭借着什么样的力量,在风云变化的历时进程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世纪宗教改革所产生的新教教派与旧宗教进行了斗争。他们为儿童和群众奋斗的手段是教育。通过这次竞赛,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视数学、地理和历史,注重体育教学和实践的运用,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这使得法国新一代的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创办于1684年的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对确保教师的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9世纪以前,法国高等教育享有桂冠之誉,其学术水平在西欧非常高。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尽管这些计划在当时必须在未来实施,但它们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

尤其是1792年孔多塞向立法会议提出的建议,不仅为法国,也为其他国家讨论19世纪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可以看出,19世纪初在法国出现了拿破仑这样的人物,他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决非偶然。它是国民素质迅速提高后的一次**性的能量发泄。但在拿破仑时期和之后,法国的教育屈从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

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每一次周而复始的循环着,每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法国总是忘记自由的含义和战争的初衷,重复的成为一种阶级对另一种阶级的压迫,知道戴高乐将军的出现,他带领法国走向了真正的胜利,在我眼里,他能取得这种胜利是因为他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如果拿破仑是这样的枭雄,在战争的最后,他会去加冕自己为国王再次重复君主制的时代。人性的软弱,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以及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他们一再要求自己阶级的最大利益。无法把真正利益带给每一个人。

但戴高乐的无私奉献使他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也带来了法国的蓬勃发展。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国家会产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有能力向前迈进。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

也许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里无限接近它。

我时常思考,学***义。我想《大国崛起》里的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那些无视过去的人,只是对未来缺乏准备的过客。

无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的变化,将没有成熟的选择,甚至失去方向的风险。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4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三百多年前,它凭借着路易十四的强大王权称霸一时,两百多年前,它依靠拿破仑的军功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孕育出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三百年来,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总是能够听到它在大国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法兰西,这个弥漫着激情和理想气息的国家,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在攻打巴士底狱,巴士底狱被视为帝国权力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统治的最具象征意义的行动。这场革命被后世称作为法国大革命。绝对君主制宣告结束。

1661年,就在中国的康熙登基的前一年,法国的路易十四(1638—1715)开始临朝亲政。后人发现这两位东西方国王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幼年称帝,雄才大略,同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并借此将自己的国家带到了一个高度鼎盛的时期。

凡尔赛宫,宏伟的宫殿,是路易十四表演君主**的伟大舞台。年轻的刘易斯上台后,第一项措施是废除总理。他是唯一决定一切国家事务的人。但在君主去世72年后,革命推翻了为国家带来巨大荣耀的君主**制度。

原因是什么?为了争夺欧洲霸权,路易十四在位54年,他奋斗了31年。国库被掏空,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逐渐成为矛盾的焦点。当时,法国分为三个等级:贵族、牧师和平民。前两级的人不交税,有一定的特权。平民只有工作的权利,必需纳税。

特权阶级和第三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在路易十四时期,持续不断的战争要求税收,易十矛盾越来越激烈。路易十四统治末期,不仅是他本人,而且是整个绝对权利体系。君主**已经向君主本人一样筋疲力尽。

1774年,路易十六(1754—1793)继位,这是大清帝国正在安享乾隆年间的盛世,但路易十六却没有这么好运,先主留给他的难题要远远超过他的荣耀。为了缓解矛盾,国王试图对特权阶层征税,这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国王成为全体人民的反对者。为了解决财政危机,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会议,但是单个等级的愿望都落空了,愤怒的代表们提出制定宪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却解散议会同时调动大批军队开往巴黎,国王与民众之间最后一次协商的机会丧失了,革命以汪洋恣肆之态快速蔓延,民众不仅推翻了国王,而且以新的理想来设计自己的国家方向。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8月,来自巴黎的自由、平等和友爱之声响彻整个欧洲。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君主制随之灭亡。四个月后,路易十六在另一个地方。与此同时,欧洲君主国担心革命蔓延,结成反法同盟,向法国宣战。

路易十六被处死12年后,法国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国家,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这位皇帝是民众选举产生的。

经过十多年的革命、动乱和恐怖,人们开始向望社会安定,向往权贵的出现,向往国家混乱和危机的终结。

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拿破仑,让人们看到了恢复秩序和权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思想的希望。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后人把其称为是《拿破仑法典》。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

1811年,随着反法同盟连续四次解体,整个欧洲即将成为法国。

拿破仑自己兼任着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班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统领波兰的是他手下的元帅,奥地利和普鲁士是他的战败国,庞大的沙俄也成了卑微的小家伙,拿破仑把法国带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个辉煌的顶峰。

但是,经**冰冻的荒原开始,最后经由滑铁卢的惨败,当了11年皇帝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终结了自己短暂的辉煌。拿破仑兵败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着一切民族压迫行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国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仑的指引下觉悟到了这一点,然后在这位导师的侵略行为背叛了革命原则时转而反抗。拿破仑通过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使法国从统治欧洲的巅峰跌落。

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

1789年以后,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和两个共和国。

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诞生。当时,法国刚刚完成工业化。但法国的工业化落后与德国和美国。就在它迎头赶上之际,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到它的发展。当纳粹德国占领了整个法国时,法兰西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在法兰西面临亡国之际,历史选择了孤身一人在伦敦组织抵抗运动的戴高乐,戴高乐将他的抵抗运动命名为“自由法国”。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的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决心恢复法兰西的辉煌。

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除了经济实力外,受到世界赞誉的是,戴高乐在战后带领法国走上了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出在法国领土上驻军和基地。

坚持鼓励外交政策的法国已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制衡力量。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5

1789-1794年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教育方面,资产阶级执政的各派力量都拟订过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等人所拟的教育方案。这些方案虽然在当时都未来得及付诸实行,但对法国教育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会提出的方案,不仅给法国而且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讨论19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法国曾在19世纪初有拿破仑这样的人物并产生过巨大的能量决非偶然,是整个民族素质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发式发泄。但法国的教育在拿破仑期间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势力变得越来越保守,宗教势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权。直到进入20世纪后,宗教思想和教会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有所削弱,50多个从事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教会组织被解散,3000多所教会学校被封闭,1905年法国政府明确宣布废止"法卢法案"。但此时的法国已经丧失了在国民素质上的优势,尤其是与宗教冲突较大的科学被毁于一旦,终于没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6

导语: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和三个共和国。

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以下是法国平才网编撰的《大国崛起》评论,欢迎阅读参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法国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近代以来的法国是充满了野心的。而且它的野心还不仅限于欧陆。但是,历史仿佛总是偏袒它的对手。

尤其是与英国的争夺,颇让人有既生瑜而何生亮之感。仔细**从“太阳王”到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历史,希望从细节中发现上述尴尬的成因。但越读疑问越多,矛盾越多。

法国曾经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即使现今的法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就像七雄并起时的秦国,偏安一隅,虎视东方。仅在陆地上,它的敌人大多来自一个方向,这使得它更有针对性,更能集中兵力。

对于陆战来说,这样的地理条件,再加上人口、政治、经济、传统等因素,可能是欧洲独有的优势。于是路易十

四、拿破仑相继成就了法兰西的骄傲。

但是,心在世界的法国人却怎么也冲破不了英国人的海洋枷锁,也因此永远沦为配角,衬托着对手“日不落”的骄横与诡诈。难以理解,在大陆上横扫欧陆的法国为什么到了海上就像患了肌无力,完全的无作为。据说,海上陆地的地理优势已经变成了法国海军的先天缺陷:

伊比利亚半岛将法国海岸线分为两部分,因此其竞争对手只能控制直布罗陀海峡,以阻止法国大西洋和地中海舰队作出反应。对法国来说,大西洋和地中海都充满了巨大的国家利益,谁也不能放弃。不能集中兵力,这是最基本的兵家大忌。

如上所述恐怕是个原因。但估计绝对不只是这个原因,当翻阅英法战争史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在历次英法海上对抗中,就**性能而言,法国几乎没有逊色过对方,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里还优于英国——这当然得益于法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但是,**的优势并没有为法国赢来多少胜利,更悲惨的是,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海战中,法国人都会犯下些幼稚的错误从而导致彻底的失败,而这些错误甚至达到了可笑的地步,常使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扼腕。

我想,造成这种结局或许只因一个原由,就是法国不懂得海洋。没有海洋战略、海洋传统和海洋经验,用陆地思维思考海洋,必然会被汹涌的海浪吞没。所以我想我们自己,我们也是一个大陆国家,从文化到传统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大陆烙印。

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法国非常相似。我们这个世纪的耻辱是因为我们对大海的陌生。现在总有人乐于在海洋沙盘上做加法,r国现在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我国已经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以后几年还将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他们甚至雄心勃勃,只要我们建造多少艘航空母舰就能与m太平洋舰队竞争!

法国的尴尬恰恰该点醒这些人。当然,我们需要有航空母舰和更现代化的主战舰,但拥有它们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充足的翅膀。与那些传统的海洋强国相比,我们还是很幼稚的。我们甚至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海洋上,因为陆地边界太长,床上又那么多不规则的邻居。

我们必须用大陆思维来思考大国追鹿的问题,但在海洋中,这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这是我们的困局!

大国崛起观后感法国昨天晚上看了cctv-2《大国崛起》之法国篇,重新了解和认识了法兰西民族和他们的历史。印象最深的不是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和圣母院,而是祠堂。那是法国人专门为伟人准备的安息之地。

先贤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

类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们所熟知的“万神殿”。

与这两位前辈相比,巴黎的万神殿自然要年轻得多,但说到名声,一点也不逊色。它建于1744年,曾被称为圣热纳维尔大教堂。它最初是由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建造的。也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兰西大革命。

在那个特殊时期,世俗和宗教的权威消失了。于是圣日内维耶大教堂抛弃了上帝,摇身变为“祖国和自由的祭坛”,并更名为“先贤祠”。之后几年间,革命家米拉波、启蒙思想巨人伏尔泰与卢梭等人的灵柩,相继迁徙于此。

这些启蒙与革命的子民,宣告了巴黎pantheon作为世俗祠堂的开始。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世界著名的伟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和笛卡尔,仍然无法接近他们。即使是有幸进入房间的伟人,通常也很难找到一个宽敞的位置。

所以卢梭与伏尔泰堪称是备极哀荣。这两位思想家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卢梭棺木上镌刻的“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

“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在当时的革命时代,法国人不再尊重启蒙思想的伟大大师,所以两人的荣誉并不太奇怪。但卢梭碰巧与到伏尔泰,这真是一个历史笑话:

两个生前的对头,死后却不得不长相厮守。置身于这般的场景,想象着左翼、平等、革命与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面面相对,我仿佛触摸到了法兰西民族最深处矛盾又谐和的灵魂。

当然,在这样一个神圣的地方,科学家应该有一席之地。例如,居里夫妇和数学家拉格朗日等人:简单的墓穴,简单的介绍,就像他们朴素的品质。

祠里深处,多是二人一室、四人一室。在不远处,卢武铉和傅抱国安息了维克托雨果,这位19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文人,一位因抵抗而流亡的斗士。种种一切均像极了他的室友、恰巧也是一位作家、且曾为德雷福斯鸣冤而流亡英陆的左拉。

不知这是否就是法兰西人眼中雨果、左拉与巴尔扎克、莫泊桑的不同。可以引为佐证的是,先贤祠中还镌刻着很多寂寂无名爱国者的名字,例如一战二战捐躯的烈士。

这里还有一些“伟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墙上雕刻着许多人的姓名。它是两次世界大战为国捐躯的作家的名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共197名。我想,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烈士成千上万,为什么这里只有作家?大概法国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个体的思想者”,他们更能够象征一种对个人思想的实践吧!

虽然他们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们的精神则被后人镌刻在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东尼。德。圣,爱逊贝利的充满勇气的浪漫诗人也安葬在这里。

除去写诗,他还是第一个驾驶飞机飞越大西洋,开辟往非洲航邮的功臣。他生前不是伟人,死后却被当作伟人对待。因为先贤祠所敬奉的是一种无上崇高的纯粹的精神。

到现在先贤祠的72位伟人中,其中政治家只有11人,不到六分之一。更多的是给法兰西民族带来“平等、自由和博爱”精神和思想的人。先贤祠是真正在诠释它建立的内涵——“献给伟人们,祖国感谢他们!

”法国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它是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灵魂。了解先贤祠,才会真正触摸到法兰西的民族性,它的气质,它的根本,以及它内在的美。

倘佯许久、感触良深。这些长眠于此的伟人,没有华丽的言词、无需传奇的经历、却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而许多当时的权贵富豪、富则富矣、贵则贵矣,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无人听闻。

尊重先贤、是一个民族所应有的品质。法兰西人因这些先贤而光荣,而这些先贤又何尝不庆幸生于这片土地。这些传统、中华民族虽是早已有之,例如孔庙、岳庙,但正所谓“与时俱进”,我们可否会做得更好呢?

大国崛起观后感法国法国,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巴黎,文化、艺术之都,让每一个喜爱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法国是我很喜欢的国家之一,三次法国之行,法国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开朗、大方、热情,颇具亲切感。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和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编者拿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了比较: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是1485年,法国是1589年;开始进行由**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法国是通过1789年的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两国更大的变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刻,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同样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国**能认真、耐心地学***强国的崛起之路,吸引他们的教训,强国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法国在17-18世纪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给世界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其中有: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伏尔泰的《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即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

小提示:“v”字代表胜利的起源

1415年,趁着法国内部争斗,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一支只有6000人,包括1000步骑兵和5000长弓手的军队向法国进攻,奋战兵力超过己方5倍的法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发挥了作用,据统计,在敌人每次冲锋期间,1名长弓手可以发射5支箭,那么5000长弓手就需大约2、5万支箭。在战役中,法国人一共冲锋了多少次已无法统计,整场战斗用了多少箭也无法统计,不过后人形容战后“满地翎羽,如大雪覆盖”。

此战法军阵亡7000-10000人,而英军**仅113人。胜利使长弓手们骄傲地举起扣弦的两根手指,比划出一个“v”字。至今,我们还能在各种场合看到这种古老相传的胜利者的姿态。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7

法国曾经号称“欧陆第一陆军强国”(即使现今的法国人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就像七雄并起时的秦国,偏安一隅,虎视东方。仅就陆地上来说,在大多数时候,它的敌人只来自一个大方向上,这使得它的针对性更强,能更好的集中兵力。对于陆战来说,这样的地理条件和人口、政治、经济、传统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在欧洲恐怕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了。于是路易十四、拿破仑相继成就了法兰西的骄傲。

但是,心在世界的法国人却怎么也冲破不了英国人的海洋枷锁,也因此永远沦为配角,衬托着对手“日不落”的骄横与诡诈。难以理解,在大陆上横扫欧陆的法国为什么到了海上就像患了肌无力,完全的无作为。据说,陆地上的地理优势到了海洋上反到成为了法国海军的先天性残疾:伊比利亚半岛将法国海岸线一分为二,使得它的对手只要扼守住直布罗陀海峡就能让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和地中海舰队不得策应。而对于法国来讲,无论是大西洋还是地中海都充满着巨大的国家利益,哪个也放弃不得。不能集中兵力,这是最基本的兵家大忌。

如上所述恐怕是个原因。但估计绝对不只是这个原因,当翻阅英法战争史的时候,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在历次英法海上对抗中,就武器性能而言,法国几乎没有逊色过对方,甚至在一些历史时期里还优于英国——这当然得益于法国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但是,武器的优势并没有为法国赢来多少胜利,更悲惨的是,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海战中,法国人都会犯下些幼稚的错误从而导致彻底的失败,而这些错误甚至达到了可笑的地步,常使热爱这个国家的人扼腕。

我想,造成这种结局或许只因一个原由,就是法国不懂得海洋。没有海洋谋略、海洋传统和海洋经验,用陆地思维去思考海洋势必被汹涌的巨浪吞没得无影无踪。于是想到了我们自己,我们同样是一个大陆国家,从文化到传统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大陆烙印。在这一点上我们和法国倒是很相近,我们的百年屈辱就起因于我们对海洋的陌生。现在总有人乐于在海洋沙盘上做加法,R国现在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我国已经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以后几年还将拥有几艘驱逐舰、几艘护卫舰、几艘潜艇。他们甚至雄心勃勃地认为只要我们造了多少多少航母就可以和M国太平洋舰队分庭抗礼了!法国的尴尬恰恰该点醒这些人。我们当然要拥有航空母舰以及更多的现代化主战舰艇,但拥有了它们并不代表我们就羽翼丰满了,与那些传统海上列强相比,我们还很幼稚。我们甚至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海洋上,因为陆地边境线实在太漫长了,卧榻之测不规矩的近邻又那么多。不得不用大陆思维思考大国逐鹿的问题,但在海洋上,这也许是一个弊病。这是我们的困局!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8

法兰西这个民族是个浪漫的民族,他们对思想和艺术的重视胜过一切,先贤祠安葬的伟人当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其余多数是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科学家。谁有资格在先贤祠安葬时要经过全民讨论的,由此可见全体法国人民对思想和艺术的崇拜。我想这种崇拜源于他们对思想和艺术的作用的肯定,他们认为思想和艺术有某种巨大的力量,正如英国人认为蒸汽机是一种力量一样。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全民性的认识,才使得法兰西一直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他独特的声音。也许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个国家经济的力量就像一个人的体魄,而它的全民思想和意志则好比一个人的信念,如果光有强壮的体魄,而没有对自己必胜的信念,无论多强壮,它也必定会输,相反,如果具有必胜的信念,即使没有强健的体魄,它也有赢的机会。这也许就是法国为什么能在经受了德国侵略后还能保住自己的文化和恢复自己国度的原因,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更是这一点的最佳诠释,中国当时经济相当落后,但只要思想不倒,依然可以打败侵略者。

而思想本身的确也给了法兰西甚至整个世界以力量,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石性著作《社会契约论》就出自法国人卢梭之手,在整个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家占了多数,他们的思想的传播在民众中碰撞出火花,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可见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它指导行动的方向,并为行动提供动力。

与其说法兰西是以其经济力量跻身世界大国,不如说是以其思想和独立性而受到世界的肯定。在政治上,它并不像英国和日本一样唯美国马首是瞻。经济和技术上,它也不像日本一样一味引进它国的原创,然后做创新设计,而是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也许这样做对经济的增长没有日本的方式有效,但它胜在独特上,每一步都是自己走过, 这正是一条求异的艺术之路,它对世界多元化的贡献不容忽视。因此即使它经济力量上不如美国、德国,但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依然毫不逊色,因为法兰西就是法兰西,世界上唯一的一个。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9

导语:《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纪录片用短短的12集将9个世界性大国历的兴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小编收集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作文

,欢迎阅读。

第一篇: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法国,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巴黎,文化、艺术之都,让每一个喜爱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法国是我非常喜欢的国家之一。在我的三次法国之行中,法国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开朗、慷慨、热情、善良。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和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编者拿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了比较: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是1485年,法国是1589年;开始进行由**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法国是通过1789年的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两国更大的变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国经历百年动荡之时,和平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工业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同样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国**能认真、耐心地学习其他强国的崛起之路,吸引他们的教训,强国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17-18世纪,法国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把一部经典著作留给了世界。其中有:笛卡尔的名言

“我思故我在”和《方**》、《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伏尔泰的《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即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

小提示:“v”字代表胜利的起源

1415年,趁着法国内部争斗,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一支只有6000人,包括1000步骑兵和5000长弓手的军队向法国进攻,奋战兵力超过己方5倍的法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长弓手发挥了作用,据统计,在敌人每次冲锋期间,1名长弓手可以发射5支箭,那么5000长弓手就需大约2、5万支箭。在战役中,法国人一共冲锋了多少次已无法统计,整场战斗用了多少箭也无法统计,不过后人形容战后“满地翎羽,如大雪覆盖”。

此战法军阵亡7000-10000人,而英军**仅113人。胜利使长弓手们骄傲地举起扣弦的两根手指,比划出一个“v”字。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各种场合看到这位古代胜利者的姿态。

第二篇: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大国崛起》这部历史纪录片用短短的12集将9个世界性大国历的兴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或者说,是过去人类500年的一个发展历程的一个微缩。过去的500年是非常令人震惊的500年。人类从陆地发展到海洋,然后开始征服天空,然后发展到太空。诚然,一切壮举都是世界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觉得这部历史纪录片拍摄得很好,文本解读非常准确,很有耐心。不过,更让人值得称道的是,以前很多纪录片在谈到发达国家的时候都是用侵略、掠夺这样的词语,不过这次的纪录片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并给中国以深刻的启迪。我想,中国目前也处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要向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国迈进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一种广阔的心胸去承认他国的成就,并虚心的向大国学习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而不是总是高高在上。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次西行,不是为了开放**,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行和威望。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消失在海里。

”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小岛国却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获得了世界。继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在对众多专家学者的采访中,我发现,大家对大国之谜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过把这些归纳起来看,有以下这么几点: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响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

他们的名字写在英国走过的强国之路上,非常显眼。其次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干预的手段。此后,“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互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再次是在于对人才的重视。

在法国思想和精神的圣地祠堂里,前门上有一块碑文:“献给伟大的,祖国感谢他们。“这里埋葬着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位是政治家。其余大部分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还有一个国家重视教育。在普鲁士,教育被视为公民和兵役的必要义务,国家必须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免费教育始于19世纪中叶。德国统一前夕,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7.5%。

当普鲁士还在向拿破仑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并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他还接受了校方的要求,即:

国家对教学和科研活动必须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不过归根结底,还是综合国力最终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单一力量的强大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最终强大。

看完《大国崛起》,各国的发展历程中的很多镜头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回放,我感到中国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时,我也感到了中国在向大国迈进的步伐,越来越响,越来越有力!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10

以前很多纪录片在谈到发达国家的时候都是用侵略、掠夺这样的词语,而《大国崛起》是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并给中国以深刻的启迪。我认为中国目前也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要向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国家迈进,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承认他国的成就,虚心学习和借鉴大国的成功经验,尽快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国家。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这里曾经孕育过伟大的启蒙思想,曾经政权跌宕起伏,曾经千疮百孔,但是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1789年7月14日,当巴黎市民袭击巴士底狱时,法国大革命爆发,君主专制被宣告死亡。

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它庄严地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永远平等,财产权不受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自由、平等和友爱的声音从巴黎传遍整个欧洲。

历史的奇异之处在于,当时最民主、最平等的思想正是在欧洲君主政体最专制的地方法国孕育出来的。路易十四时期,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艺术发展到顶峰,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影响力。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为欧洲各种事业在思想上发挥了榜样的作用,当时的专制政体和文化艺术发展之间不存在对立,两者之间是比较协调的。

当时,法国的沙龙文化逐渐兴盛起来,启蒙思想不断在沙龙、咖啡馆传布、辩论和传播。这些咖啡馆是大革命时期人们活动的场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影响了后世,包括伏尔泰和卢梭。卢梭实际上创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础。他甚至通过澄清革命意志高于传统的国王和宗教,赋予人民革命的权利。

启蒙思想是一个长期的国际发展过程。它在18世纪末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人权的自然化。因此,它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治制度和宗教生活。伏尔泰和所有启蒙思想家,如冲破黑暗的光芒,冲破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打开了科学和理性的大门。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9月22日,法国第一共和国成立。与此同时,欧洲君主国担心革命的蔓延,成立了反法联盟,与法国作战。法国发生了与欧洲的战争,战争使革命走向了极端,使当时的形势发生了转折。

革命行动背离了革命理想。路易十六被处死12年后,法国人再次选择了一位皇帝来领导这个国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帝国的皇帝。法国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仑政府,是因为他们认为拿破仑是一支能够控制社会、建设强国的力量。

后来,拿破仑代表了征服欧洲的希望。法国人民早期支所以支持拿破仑,是因为他们希望法国实现和平与繁荣,征服欧洲。更重要的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

《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拿破仑留给法国一个虚幻的荣光和再次来临的动荡。共和主义和君主制在反复革命和复辟的过程中形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僵持,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在双方的共同妥协下,1875年诞生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此时的法国也刚刚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它同别的大国比起来,它的发展滞后,比较缓慢。当它加紧追赶时,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再次影响了它的发展。纳粹德国占领法国时,法国时去了一切荣耀。

此时历史选择了戴高乐。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胜利。

然而,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这样的军事征服不可能给法国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弱小的法国,

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我想戴高乐将军对于各种政治体制是尊重的。

一个国家的制度应该适合这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和法国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和意大利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国家发展的独立性、国家间的相互尊重与和平共处是国际事务中自由平等原则的现实途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戴高乐才意识到自己心中的伟大和荣耀。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因此,我们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就不能把思想禁锢起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永远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大国崛起法国观后感 篇11

法国,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巴黎,文化、艺术之都,让每一个喜爱历史的人都流连忘返。法国是我很喜欢的国家之一,三次法国之行,法国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开朗、大方、热情,颇具亲切感。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多次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编者拿法国与隔海相望的英国作了比较: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英国是1485年,法国是1589年;开始进行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社会变革,英国是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法国是通过1789年的大革命。相对于两个100年的时间差而言,影响两国更大的变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国经历着百年动荡的时刻,以和平方式完成社会变革的老对手英国已经在进行一场工业的革命。在这一轮的国家竞争中,法国遗憾地错失了时机,不得不始终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国与日本这两个同样是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19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两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国政府能认真、耐心地学习其他强国的崛起之路,吸引他们的教训,强国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法国在17-18世纪中涌现出许多思想家,他们给世界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之作。其中有: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伏尔泰的《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等;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即三权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权利说);狄德罗编撰的《百科全书》。

相关推荐

  • 大国崛起观后感 笔者为大家精选了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大国崛起观后感”,愿大家能够读得开心!作品中哪些特别的情节让您记忆深刻呢?只有全情投入到影视作品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我们从观后感中了解到自己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观后感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收获进行整合,供大家参考,一起来分享吧!...
    2023-06-06 阅读全文
  •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作文写得好,可以节约我们很多学习时间,写作文也是个人能力素质的一种展示,日积月累,写作总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价值。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欧洲大陆以外有两个小岛,面积超过24万平方公里,面积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这个小地...
    2023-09-05 阅读全文
  • 大国崛起读后感十一篇 经历过作品之后,我内心涌出了一股无尽的感叹。这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写进自己的读后感,这是一篇关于“大国崛起读后感”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请相信,只要你有耐心读完,你就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你的解答!...
    2023-12-06 阅读全文
  • 2023大国崛起观后感 这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大国崛起观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名应该包含哪些要素?经典电影对我们的人生是很有益的,优秀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2023-05-06 阅读全文
  • 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十篇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为您选择了一篇不错的“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吝啬分享给您的朋友们看看吧。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观看的同时总会因一些优秀作品产生一些想法。我们应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所表达出来,观后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思维的拓展...
    2024-03-19 阅读全文

笔者为大家精选了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大国崛起观后感”,愿大家能够读得开心!作品中哪些特别的情节让您记忆深刻呢?只有全情投入到影视作品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我们从观后感中了解到自己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观后感的作用就是将我们的收获进行整合,供大家参考,一起来分享吧!...

2023-06-06 阅读全文

作文写得好,可以节约我们很多学习时间,写作文也是个人能力素质的一种展示,日积月累,写作总有一天会给自己带来财富价值。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欧洲大陆以外有两个小岛,面积超过24万平方公里,面积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中等省份。这个小地...

2023-09-05 阅读全文

经历过作品之后,我内心涌出了一股无尽的感叹。这时,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写进自己的读后感,这是一篇关于“大国崛起读后感”的网络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请相信,只要你有耐心读完,你就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到你的解答!...

2023-12-06 阅读全文

这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花费时间筛选出的精粹“大国崛起观后感”,一篇优秀的作品名应该包含哪些要素?经典电影对我们的人生是很有益的,优秀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深入我们的内心。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欢迎您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2023-05-06 阅读全文

经过慎重考虑我们为您选择了一篇不错的“大国崛起纪录片观后感”文章,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不要吝啬分享给您的朋友们看看吧。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在观看的同时总会因一些优秀作品产生一些想法。我们应该通过写一篇观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所表达出来,观后感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和思维的拓展...

2024-03-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