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顾茅庐的课件分享

发布时间:2024-08-17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治学先治教”的重要体现。讨论与“三顾茅庐的课件”有关的议题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希望您对本文感到满意!

三顾茅庐的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等。

二、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所谓“”,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三、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回,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留下书信。课文从开始写起。

四、检查预习

字词积累

拜谒纶巾鹤氅愧赧沔存恤箪食鄙贱

词语解释

【如雷贯耳】。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五、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六、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三顾茅庐的课件 篇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从语气、神情、语调等方面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够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针对目标3: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1.跳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三顾茅庐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部分生字,理解三顾茅庐、恭恭敬敬等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

3、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才若渴、虔诚的心情。初步感知诸葛亮有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刘备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感知刘备的诚心诚意。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深切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课题。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图片,说说你喜欢《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为什么喜欢他?(相机板书刘备、诸葛亮,读准字音诸葛,复姓。)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之间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顾”是什么意思?(提供选择:①转过头看;②拜访;③注意,照看。)我们除了通过查字典来了理解“顾”的意思,还可以联系课文来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有个词就表示“顾”的意思,哪个词?

茅庐指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特点。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呢?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主要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2、检查词语字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生字词:恭恭敬敬 半晌工夫 时辰

茅塞顿开 策略 辅助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景色宜人

(1)指名读词语,提醒字音。

(2)指名读语段,读通顺。

①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3)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回答)

三、略读“两顾茅庐”,初步感知“诚心诚意”。

1、刘备为什么要去三次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两次都没有见到,决定第三次去,从中可以体会到刘备的态度怎样?

出示:诚心诚意,理解,指导读。

3、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细读“三顾茅庐”,深入体会“诚心诚意”。

两次都没有见着,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这一部分课文写得很具体,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1、自学要求:划出刘备诚心诚意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

2、交流感受。

重点语段a: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它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业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1)刘备生谁的气?(张飞)生张飞什么气?(嚷着要捆诸葛亮。)

(2)读一读张飞的话,从中你能感受到张飞是个怎样的人?从那些词中感受到的?

(3)刘备还说——“这次你就不要去了”,想一想,他们桃园三结义,感情多深哪,为了请诸葛亮,刘备还不带兄弟去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对比读他们俩截然不同的态度。

3、小结: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上路前,刘备说的话,让我们感觉到了他的诚心诚意。继续交流,第三自然段通过写刘备的什么,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他的诚呢?

重点语段b: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刘备的诚意?怎么体会出来的?

①还有半里多路,为什么下马步行?(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多细心,想得多周到呀?

②轻轻敲门,很有礼貌。

③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在门口休息、轻轻走进去。

④理解“恭恭敬敬”,指名表演,指导读这个词。

⑤站在、等候,怎样等候?(恭恭敬敬、站)此时诸葛亮是睡着的,这一站一睡,衬托出什么?

⑥半晌,理解,一个时辰是多久。说明等的时间长。

补充资料:刘备当时是一方首领,统帅着千军,而且,当时刘备已经47岁了,诸葛亮那时才27岁。

(2)抓住描写刘备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

3、小结:这一段话主要写了来到隆中后,刘备的耐心等候诸葛亮的动作,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敬,一心想要邀请诸葛亮出山。

五、补充简点,转化角色体会“诚心诚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等到诸葛亮醒来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从“快步”中你能感觉到刘备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2、想象:刘备见到诸葛亮会怎么说,怎么做?

句式:刘备快步走进草堂,连忙 。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上路前,刘备责备张飞,来到隆中后,刘备耐心等候诸葛亮这部分内容,学习了课文抓住刘备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他的诚心诚意。见面后,他们谈了些什么,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表现在哪儿呢,人们为什么称诸葛亮是“卧龙先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根据提示练习背诵部分内容。

3、课后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进一步了解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

【教材简介】

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课文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写得简略,第三次拜访作者对刘备的言行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刻画,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

【设计理念】

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朗读与探究相结合。围绕"在三顾茅庐的过程中,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刘备相请诸葛亮诚心诚意"展开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体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着,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三顾茅庐的课件 篇4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历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的刻画,没有动情的议论,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刘备的几个动作: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然而,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读:读出动作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二读:读出“诚心”

想一想: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的,表示“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的“站”呢?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的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三读:读出形象

1.会读书的同学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许多内涵。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动作。

(1)“下马步行”:刘备心中就是这么虔诚;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不要惊忧了诸葛先生;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对,就是这样诚心诚意地等待;

(5)“快步走进”:刘备心中是这般高兴;希望自己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等得太久。

2.把这些动作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你会感到这些词句不再平平淡淡了,它们饱含着感情。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刘备诚心诚意的背后是什么?

3.“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记住刘备这些动作,就很容易把这段话背诵出来了。(师生合作背诵)

四读:读出写法

1.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的这些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文字的背后是刘备的诚心,是对诸葛亮的尊重。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细细去读,慢慢去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读是读不出的。

2.除了写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之外,其他段落还写了他的语言。当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一(生读)“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当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高兴地说——(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你们看,求贤若渴的刘备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物给写活,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这种尊重,才有了一段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三顾茅庐的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晌(xiang shang)

辰(cheng chen)

诸(zhu zu)

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 )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讨论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拜访、诚心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讨论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讨论,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觉、同桌吃饭等。

(3)重点句理解。

3、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比喻句教学,什么比做什么?体会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业

1、近义词

2、组词

3、抄写比喻句。

第三课时

一、总结、写作特点

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指名读有关的语句。

二、指导复述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2、看板书学生自由练说。

3、指名复述。

三、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1、指名读:“他们来到隆中……秀丽宜人”。

2、分析:写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顺序写的?描写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导用“来到……只见……”说话。

如:我们来到烈士陵园,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练说,同桌说,指名说。

四、教学生字新词

1、生字字形教学;

2、指导书写:茅

五、练习

1、形近字组词;

2、用“来到……只见……”说话;

3、比喻句辨别。

六、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

幼儿园教案《三顾茅庐的课件分享》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顾茅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三顾茅庐课件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反应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内容“三顾茅庐课件教案”,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2023-05-04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的课件优选10篇 经过仔细分析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编辑了“三顾茅庐的课件”。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一份好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感谢你的阅读期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这篇文章!...
    2023-09-14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故事 1、三顾茅庐的故事简述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和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
    2021-04-25 阅读全文
  • 2023三顾茅庐读后感分享14篇 我们时常会将一些心事写进作文里去表达。作文也是一种强化大脑记忆的方式。如果缺少对写作素材的积累,那么完成一篇好的作文是很困难的,一篇作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2023三顾茅庐读后感分享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
    2023-04-28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三顾茅庐观后感”的内容,如何由浅入深的撰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观众的观后感能够反映出作品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作用,写观后感时得出的感想应当是有意义的,才值得一写,以下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3-07-31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学生反应是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什么样的教学课件才是好的?以下是编辑为您准备的内容“三顾茅庐课件教案”,还请您能收藏本网页!...

2023-05-04 阅读全文

经过仔细分析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您编辑了“三顾茅庐的课件”。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一份好的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内容的必要手段。感谢你的阅读期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这篇文章!...

2023-09-14 阅读全文

1、三顾茅庐的故事简述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和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

2021-04-25 阅读全文

我们时常会将一些心事写进作文里去表达。作文也是一种强化大脑记忆的方式。如果缺少对写作素材的积累,那么完成一篇好的作文是很困难的,一篇作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2023三顾茅庐读后感分享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刘玄德三顾茅庐》...

2023-04-28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三顾茅庐观后感”的内容,如何由浅入深的撰写一篇作品名观后感呢?观众的观后感能够反映出作品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和作用,写观后感时得出的感想应当是有意义的,才值得一写,以下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2023-07-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