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历史教学心得9篇

发布时间:2024-08-03

历史教学心得【篇1】

自从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非常荣幸。十年来,我始终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我十年来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是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学科,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我常常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人物和文物,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和未来。

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历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常常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历史教学的多元化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我常常通过历史剧表演、历史故事讲述、历史文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不同。我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下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教学心得【篇2】

作者:张瑞娟

**:《文教资料》2017年第16期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效果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新课程改革和学校各种教学考试的背境下,笔者谈了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感知。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效果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新课改环境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有各种形式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形式各异,归根到底就是**课堂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自2005年参加工作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以来,我一直在一所基础很薄弱的学校从教,已经过去了近十二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跟学生的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回想起来发现问题挺多的,比如,学生整体基础较弱且参差不齐;历史学习中有很多东西需要背诵,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背诵;即使有踏实的学生死记硬背了,可是一做题就一塌糊涂,一考试就倍受打击;几乎每年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历史教师并担任班主任的我感到很困惑:起早贪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有人说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因此,我开始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的教学[1]。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有没有认真备课、教得认不认真,而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没有收获就不想学习,即使老使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同样,如果学生努力学习,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也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或低效。

因此,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

历史教学心得【篇3】

英语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每个人的性格、爱好、兴趣、能力等各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小学英语课程的不规范开设,这对初中英语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新教材的起点对农村学生来说有点偏高,方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更为突出。面对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要采用分层教学来逐步改变。 一、学生分层

根据对学生的个性品质、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全面了解,按照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同教学要求,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学生基本知识扎实,学习习惯较好,对英语学习兴趣浓,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B层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般,成绩通常不太稳定,有的人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对头,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指导。

C层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对英语的兴趣不大或没有,学习习惯差,在英语学习上有障碍,甚至行为较差。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课堂上,比如复习所学内容时,遇到单词、短语的背诵时便对C层学生进行提问;遇到课本中重点句子时,便对B层学生进行提问;而A层学生是对重点语法及重点句型的延伸进行考察。在作业布置上,C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性练习,比如抄写单词、短语和句型;B型学生做一些对重点语法、句型考察的题目;A层学生不仅要做B层学生做的题目,而且要对翻译、任务型阅读等有难度的题目有所突破。在早读上,C层学生对重点单词、短语全部背诵并能听写;B层学生对重点短语、句型掌握,

1

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A层学生背诵整篇课文,反复用心读,培养他们的语感。在辅导上,遇到简单的单词、短语习题时,要求C层学生完成,B层学生要求掌握单项选择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A层学生不仅要求掌握B层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而且要对经常失分的翻译、任务型阅读等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独特的英语思维模式。 三、效果

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被人为忽略地现象,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困惑

这几年,我一直采用了分层教学,效果比较显著。但本学期,由于八(一)班学生中C层学生较多、基础差,他们无视我的要求,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即使受到批评和教育,也抱有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求上进,尤其在早读和课堂上,对这些同学真的不知采取哪些措施,此问题有待思考和摸索。

2

历史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历史学科多媒体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科学分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心得体会文章

历史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心得体会

历史教学心得【篇4】

中学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从1992年毕业至今,工作已近十六个年头,在这期间,我既教授过初中各年级的历史,也教授过高中各年级的历史。不管是初中年级的历史教学,还是高中年级的历史教学,在整个攀枝花市里,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了许多的教学心得体会。

下面我要谈的是我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我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时间不是特别长,真正从事高中教学是从2000年才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在一所极为普通的学校任教,2001年才调入现在所在的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原攀煤一中),因为这是一年四川省的重点中学,深切地感受到学校光环及该学校历史学科的各位前辈(如:邓兴国老师、廖源老师、贺远盛老师„„)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硕果累累的教学业绩给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各种压力和空前的挑战。面对压力,我该怎么办?我曾经一度彷徨过,一度迷茫过。但之后,我找到了自己振救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从现在做起,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再做学生。

首先:我在一年之内就做完了90年代以来的所有高考题,并对照教材,一一地做好了相关的笔记,进行了归类整理,这样就使得我的平常教学能够有针对性,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村。

其次:虚心地向校内外的各位同仁请教,包括他们的课堂教学、备课、作业的评讲„„吸取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几次成都之行,使我大长见识。每一次的外出学习,我总是带着一种求知若渴的精神,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学。总认为别人是专家,自己是学生。相信一个道理,那就是“虚心一定会使我进步”。

再次: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历史学科休养,它包括很多方面

一是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每一年的最新高考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来的攀枝花市高考分析黄皮书„„,根据它们制订自己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是认真备课,做到备课备八问:

1、教学目的是什么?

2、重难点是什么?

3、双基是什么?

4、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思想教育?

5、如何组织好教材?

6、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7、新课与旧课如何联系?

8、板书写什么?如何布置板书?(课题、标题、要点、重难点等) 三是注重历史学科的讲评课的质量,注重五讲

1、讲审题。选择题,一审题干(问),二审题枝(备选项)三审选择方向(排除缩小最后确定);材料题,一审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二审找准其与教材知识的联系点,三审明确答题要求和限制;问答题一审题目类型,二审求答项目,三审解答对象,四审限制条件,五审材料观点,六审代词含义。

2、讲思路方法。如问答题要求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细致构思,列出题纲;规范作答,策略得当。

3、讲误区(找出原因,确定纠正努力方向)

4、讲拓展,举一反三。

5、讲规范,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这里主要是问答题要具体做到:首先,答案内容构成规范,史论结合,反对堆砌史实,反对空发议论。

6、答案的组织形式要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层次分明。

7、答案的文字表述上要规范化,做到行文有序,条理清楚。

总之,从事高中教学以来,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根据不同的学生,我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备好学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关键所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做到有的放失。

时代在前进,学生在变化,我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

高自身的休养,才能在教学这块园地里有所收获。

历史教学心得【篇5】

由此不难看出,要想达到课堂有效性,必须树立一个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与教学应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评价标准。

我们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固定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做足够的工作。

首先,要明确目标,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核心,是判断历史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俗话说“教书容易育人难”。事实上,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有人认为高考的大纲和新课改的目标不能很好的协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无法量化的目标,玄之又玄,要做到三者合一谈何容易。而高考成绩是目前对学校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的最重要指标,谁也不能也不敢掉以轻心,作为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执教者更是如此。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曾举了一个例子:内地一位校长对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说:“中考、高考不改革,课程改革寸步难行!

”这位香港教授反诘道:“难道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测量,我们就可以不给予关注吗?”历史教育就其学科特色来说,本身包含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所以,如何在现实课堂中真正的把握好三维目标,落实好三维目标的实践这条慢慢长路上,我们还需要上下不断求索。用基本的知识技能作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体会中形成正确价值观,个人情感得到提升。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第二,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赋予新的生命。有些学生会说他们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为什么?对于他们来说,书本的一些知识,传统课堂的讲学方式,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兴奋点。

如果把学生认为如古董般尘封的历史变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不仅指要求特别强烈。

” 所以,尊重学生,把他们作为课堂的主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在课堂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到换位思考,多从他们角度考虑,解放思想创新设计,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和表现,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知识,独立完成一堂课。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问题,有些老师一提到课改就谈讲色变,以为讲授就是传统,花过多精力在教学过程方法花样化上,这样只能是丢掉了课堂教学的精髓原则,一堂课下来剩下只是空虚的框框,有生命的课堂教学不排斥三维目标中的任何一个。本书中的一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也对我们形成自己独特而新颖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最后,要对课堂教学给予正确评价,在不断反思中增强个人魅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所以我们讲课有一个基本就要有学生的眼神交流,这其实就是一种情感交流和表达的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交流、激励、分享与合作。

主编赵亚夫曾提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在比较多的是关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加强师生间交流、组织教学、完成学习目标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

但是,如果不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关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就值得商榷了。”所以,教师必须清晰了解自己的学科特点,我们课堂教学追求什么,才能真正的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吧。 怎样让自己不会变成那个“农夫”,怎样让那个我们的课堂变成能产“金蛋”的鹅需要我们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努力用心的去探索,有效的课堂学生和教师共同创造。

2008年12月

历史教学心得【篇6】

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之下,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些专业书籍,想通过阅读以了解什么是新课改中的中学历史教学。我读了聂幼礼、赵亚夫、李惠军等著名学者的著作,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我将我所认为的对我大有裨益的内容摘出如下,希望能与各位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吸收共同进步。

1.......这个小结被叫做“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呢?

当然,这不是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而是学生从自己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反”者,是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教学设计;“思”者,是指教学目标和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一般所进行的所谓“教学反思”都是站在教师的立场,反思我们在上一节课上的教学要点是否完整、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等问题。然而,我们很少思考学生是否真的从上一课中学到了我们所认为的知识和能力。赵亚夫老师的观点可以说对我有启发作用。

2. …...一节45分钟的历史课,用299个字(字斟句酌)表述了几乎涵盖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所有重要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理论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谁而定的?

为什么要这样表述?我们能完成这么大的教学任务吗?从操作的角度看,这样的教学目标除了只是目标是确定的、可测的以外,能力与思想教育目标是否连抓的把手都没有?

... 我们经常给历史教学目标贴上太多的标签。……对广大的历史教师而言,开放历史课堂之时,同时也启动了个人的历史意识—学生参与其中的所感所悟—即教学目标还本务实之日。

新课改之后的中学历史教学所承载的任务更重了:知识、能力、技巧等,加之课改后的教材在体例上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这些习惯了使用旧教材的中学历史教师们的思考。

三。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对学生的行动,但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只讨论教学的激励。一堂历史课上得好不好,首先是看教师“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环节、教态、教具使用等,评价中对学生的关注不过是他们的发言次数、活动气氛而已,总之是对教师教学配合的程度。

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另一个传统的有效性指标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课程改革打破了这个规矩,教学的有效性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而言的,即使我们依然重视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设计不是为了教而是为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

赵亚夫老师把之前的教学设计的方式否定了,提出新课改之后的“设计不是为了教而是为做的技术性程序,而是为学而做的生成性过程”。这个提法有些让我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四。即使是一些对历史很感兴趣、历史知识丰富的学生,也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历史事件本身上。比如,一提起拿破仑,学生们会对拿破仑的身高、约瑟芬的轶事、滑铁卢战役的激烈场面等津津乐道,但对拿破仑到底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起着什么作用却很少考虑,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历史即为“故事”,与**并无二致。

既然这是一个事实,那么,面对这个事实,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怎么教学才能纠正这一种现象,怎么样才能承载起国家所赋予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呢?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以上摘抄来自于赵亚夫老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天晚上,我看完了《历史是什么玩意儿》第四本。第四和第三是关于世界历史的,而第一和第二是关于中国历史的。同样,这本书的作者也是邢先生。袁先生以前介绍过,所以我们这里不介绍。

《历史是什么玩意儿4》是讲从“一战”前到“二战”后的这段历史。主要讲英、法、意、苏、德、美、奥(奥匈帝国),中国和日本也露过脸,不过“出镜率”不太高。因为当时中国一团糟,没有时间管理其他国家的事务,更不用说与其他国家打架了。

现在让我来介绍一下“一战”期间各个国家的情况。一战时,德意奥联合在一块,英法苏联手对付德国等国家,最后的结局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受到了惩罚。可是德国是一个“不死小强”,你把他打趴下了,没多久他又站起来了。

所以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比“一战”要混乱得多了,主要是:日本pk美国中国,英法等欧洲国家pk德国和苏联,非洲那边也有一些小国家在斗来斗去。

最后依旧是法西斯被打趴下,然后又站了起来,不过站起来后就没有和别人继续打了,也算是浪子回头了吧!

最让我生气的一件事是,小日本不知道如何忏悔。二战后,英法等国家对法西斯进行了裁决,主要法西斯分子都在临刑前真心悔改,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唯独可恶的小日本,临时了还不知悔改,还高声喊着:“大日本帝国万岁”“天皇万岁”。

日本人仍然崇尚武士道精神,认为忠于主人是正确的。看来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盛产石油的沙特阿拉伯。在沙特阿拉伯,大学教师的月薪约为32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4万元。

在沙特阿拉伯,开车去奔驰和保马很可惜。 只有工人和保姆开这些车。沙特的国王每年都要去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度假,国王给西班牙一天500万美元,让他把小镇上的居民都移居到别的地方,并且国王一住就是三个月。看到这儿,我心里已经惊叹几百次了,心里大喊“太有钱了”几百次了!

至此,我已经把《历史是什么玩意儿1-4》看完了。我觉得这套书很好看。袁先生很幽默。如果你有机会,你一定要看看!

追问:就要它的讀後感..現成的

回答:有句话说得好,“读史使人明智。”我认为研读历史知识非常有意思,还非常有意义。读历史故事,不仅能让我从中汲取无数的经验教训,更能让我增加文化素养,积累知识沉淀的内涵。

近半年来,我常常挤出一些时间,手捧***老师的《历史是什么玩意儿》,读得津津有味。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历史书。***老师叙事大胆泼辣,诙谐幽默、百无禁忌,改变了以往历史书严肃、说教、干巴刻板的面目,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正史野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包罗万象。据闻,袁老师每天必看历史书,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他这种心静如水的治学态度,所以能写出这样通俗而丰厚的作品。

读了袁老师的书,我常常思考:自己又要怎样修炼才能像他那样沉静如水,才能以一种不浮躁的治学态度来发展我自己的教书生涯呢?

我每天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读这套书。虽然有人说该书“广度达到960万平方公里,深度却只有1厘米”,但我认为他提供了区别于官方的另一种历史叙述的可能性。袁先生的一些观点也令人震惊,这让我耳目一新。

例如“七次下西洋,600万两银子花出去,郑和整个是一个散财童子。”“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秦始皇一开始还是很勤政的,他每天早起洗脸刷牙之后看600斤奏章。

别怕,当时奏章是写在竹简上,要是看纸的,600斤能看死他。他让在寝宫里搁一个秤,每天秤约600斤,不看完不休息,累得手都翻不动竹简了,拿绸布条挂到脖子上吊着翻,太累了!”……

评说历史要公正,不能挟杂个人的情绪,但袁老师读出了自己的见解。它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和言论自由。我们身处的时代是多元的时代,需要的是包容的胸襟,以及更多的声音,需要我们亮出自己的观点。

***至少告诉我们,历史除了课本还有另一种解读的视角,告诉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思考问题,告诉我们权威也是可以被挑战的。钱学森先生仙逝前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因为我们的社会不太允许自由思想,我们的社会正在扼杀杰出的人才。

自从看了袁老师的书,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尊重孩子的话语自主权,对孩子们的一些独特的感悟给予尊重和赞扬!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是吗?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想:为什么这么多所谓的先进理论一定要优于人?难道普通人不能达到事物的价值吗?

我认为非也!我觉得做学问也要像袁老师一样,只有真正让人看得懂,读得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才是学问之价值所在。袁老师是奋斗在这条道路上的志士,我也希望自己加入

首先,这是一本不同的历史书。这本书叙事大胆泼辣,诙谐幽默、百无禁忌,改变了以往历史书严肃、说教、干巴刻板的面目,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正史野史,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人文地理,包罗万象。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几乎涵盖历代。

每一个细节都能信手拈来,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厚。据说,作者每天必看历史书,几十年如一日,因为他这种心静如水的治学态度,所以能写出这样通俗而丰厚的作品。以往一捧起历史书就会索然无味,实在不能像看**那么投入,而这本书我是带着愉悦轻松的心情。

另外,通过这本书,我还想:为什么这么多所谓的先进理论一定要优于人?难道普通人不能达到事物的价值吗?

我认为非也!我觉得做学问也要像作者一样,只有真正让人看得懂,读得通,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这才是学问之价值所在。袁老师是奋斗在这条道路上的志士,我也希望自己加入。

**《大国崛起》 反思世界史教学

2006年央视第二套推出大型政论片《大国崛起》,这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从此引发了不同视角的解读,给不同领域善于思考的人们以启迪。这个绝好的教学素材对于当历史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如获珍宝,我将这部**作为重要线索和资料补充贯穿于整个九年级世界史的教学中。

为向学生宣传此片,当年我制定的口号是:“央视二套,历史频道”。

学习《大国崛起》,学生学会了反思与感悟;“学而不思则罔”,要学好历史就必须勤于思考,并由勤于思考走向善于思考,世界历史空间广阔,发人深思的问题很多。利用《大国崛起》参与世界史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联系历史,分析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的某些事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了。例如结合世界近代史教学,学生们从《大国崛起》里就归纳和罗列出了大国崛起应具备的条件:

(1) 美国的崛起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崛起,说明了只有去探索才能走出新的道路,荷兰的启示是守信赢得声誉,更赢得发展(3)德国的崛起告诉人们维护国家统

1、 和平的国际关系是发展的重要保证;(4) 英国和法国的持久之美告诉我们;只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维护社会长治久安;(5) **的崛起告诉我们什么是谦虚和谦虚。英苏两国的启示是精神的力量;(6) 日本崛起的启示是,创新和领先技术为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动力;(7) 充足一流的人力资源使国家永葆生机。这种反思是有益的,我相信,它的效果和作用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会得到体现和验证。

学习《大国崛起》使我不断反思世界史教学。

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教的好,更要“博览群书”,不断更新知识信息。

传统的以备教材、备学生为主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新课改之后应树立全新的备课观念,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及要求,结合历史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备课时应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张嘴”便是历史课堂全部的局面必须改变。因为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难以再现宏大的历史场景、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鲜活的历史人物,也很难形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使课堂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极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明确了学习世界历史的根本目的是 “以史为鉴”,培养“世界眼光”。即了解世界,借鉴世界历史,借鉴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

学习《大国崛起》促使国人共同反思。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感悟,读史催人奋进。《大国崛起》给正在崛起的中国提供学习借鉴。因为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都有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就在这里。

(1) 发展是绝对真理,不重视发展的最终结果是衰落。

(2)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立于世界的灵魂。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只能被历史抛弃。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国的崛起有赖于科学技术。

(4)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谁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谁就有成功的保证。

(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历史,不善于学习别人的历史智慧,要么集体失忆,要么集体失语,肯定没有好的前途。

《大国崛起》乃是数十位中外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人文学家、大学教授、**顾问等社会精英倾注极大精力打造的一个普世教材。它关注历史带给现实的思考,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提供借鉴。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她几乎可以满足我们初中和高中历史课堂教育教学的需要,值得我们学习和学习。

历史教学心得【篇7】

根据历史学科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必须从历史学科的历史教学的特点出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重视创新意思的培养,重视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塑造,重视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

新理论从何而来?首先于加强学习。惟有通过学习,才能到达提高认识,区分方向,洗刷陈旧的目的。在这几年中,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文件精神。其次,于勇于对自己的否认和扬弃。再次,于我们保持对所处时代的敏感。教师必须自觉置身于时代的前沿,时刻关注国家的改革与开展,关注一切领域中的新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有一种身在校园,心怀天下的胸襟。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我们的心态年轻、思维活泼、观念不断更新,也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新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绪和谐开展,教师在其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记得在上完《南京条约》这一课时,要对李鸿章在近代史上签定的卖国条约进展小结,说“由此可见,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罪人”。谁知话刚落声,就从角落里传来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李鸿章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奉献”。这时候,心里在想为何不让同学们就此问题进展讨论了。接着,我表扬了那位同学,同时也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论点“李鸿章是历史上的大罪人”,“李鸿章也有奉献,不能太苛求”让大家进展发言。经过了十几分钟的剧烈的辩论,最后再由我进展了小结。这一堂课就在这样的轻松、活泼的气氛当中完毕了。这样的课堂,极大地融洽了气氛,和谐了师生的感情,就能使学生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就能到达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反的,如果当是教师打断了学生的疑问,不仅伤害了学生求知的愿望,而且使得这节课变得很寂静,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没有方法表达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窍门。比方经常使用一些鼓励的话语,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会带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学什么,想怎么学”“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好”“你对老师这样上课满意吗,给些建议吧”等等。这些话看似很平常,但它确实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情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与积极性。另外,教师本身可以凭着自己的丰富知识,开展相应的兴趣小组,吸引学生参与到里面,而进展学习交流。在活动中,更能增加师生情感的交流,从而在课堂中发酵。当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参与。在这方面,我成立了一个集邮兴趣小组。通过学习历史来补充了解邮票上的知识,通过欣赏邮票就能更好的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我们现在有成员近30人,通过了每周固定的一次集体学习交流,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的融洽了。使我们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师生,而且还是生活上好朋友。现在的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完成这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要具备全方位,多形式的教学手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探究”和“思考”,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并确定他们所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研究中主动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近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更注重于这一方面的探究。而要让学生进展探究学习,就必须要有一片天空让他们去开发。为此,主要是通过了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比方,在初一年《姓氏的》的活动课中,这可看似简单而又无从下手的题目(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材料缺乏)。我们在班上通过按姓氏分假设干小组(防止重复,浪费资源),进展分组研究。通过指导他们怎么样去查找资料(查族谱,问长辈,网上点击,图书馆查阅等等方式),根据他们所要研究的对象进展提问题,然后去找答案,最后在班上进展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发挥了合作的团队精神,表达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其次,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我采取的做法是,逢双周,让学生对要讲的内容进展预习,然后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查找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以便在课堂中进展交流。这样做,既祢补了教师知识的“单一性”,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能力,还符合了学习历史的规律。

最后,不管我们采用哪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不能过多的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这也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到达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那么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另外,在选择和运用详细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对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

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稳固新课、课后练习中那么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展启发式提问,[为您]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展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那么用讲述法。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那么应慷慨激昂,进展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比照法、演示法等。

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展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展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展图表法演示。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乘势追问、引发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史实自查自找等方法加以解决。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心得【篇8】

xx一中xx老师和xx实验中学xx老师分别给我们呈现了《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和《明清社会之城市经济发展与局限》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下午又参加了评课研讨,听取了五校的备考经验交流,让我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一、听两节课体会

本次出课的主题围绕“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备考实效”。两位老师的课分别体现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同时关注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并且明确指向高考,深入研究高考,所以在他们的课堂上就明确体现出了这种指向性。

xx老师的课我听过两次,每次都让我印象深刻,给自己很大的启发。这次是二轮复习中的“中国古代明清时期”这一阶段特征,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好:

1、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能力的`提升。每一部分知识梳理记忆后,用题来考查掌握情况,并将高考题适当修改,降低一下知识难度,又体现高考指向,体现二轮复习的基本特点。

2、采用不同的方式落实基础知识。比如说既有知识表格填空,又有自编的知识改错。我对她的知识改错印象比较深刻,很好的落实基础,又突出了学生的易错部分。

3、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我觉得*xx老师做的特别好的地方就是她了解学生情况,“备学生”做的特别好,因为充分了解学生,所以提示学生划出关键词与句、关注答题角度、注意规范答题语言,整堂课既有难度提升又有方法指导。

4、创新课堂,微课引入。xx老师将中国古代“康乾时期”做了一段微课,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很体现老师的知识面,也扩充了课堂容量,学生短时间内形象地了解了这段历史。

5、语言干净利落,没有一句废话,体现了一位专业历史老师的学科素养之优秀。

第二位是xx实验中学的xx老师,她采取了小切口、大视角,关注高考热点的方式引入二轮复习中国明清时期的城市。大量材料的引入体现了一位历史老师阅读量、知识面的宽广。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更像一节三轮复习课,二轮课的特征并不明显,看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大,也说明老师一定要认真备学生。

二、高考备考经验交流心得

下午我们听了五校联盟中的四位老师做了高考备考主题经验交流,其中一位是我的大学同学,让我倍感惊喜。对于这次备考经验交流,我有如下体会:

1、夯实主干,抓住要点。

任何试题的考查都离不开课标与考纲的要求,所以高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主干知识与要点知识,不要过于偏与繁。

2、史料导学,史论结合。

历史学科学习离不开史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适度的选择材料,注重分析方法与答题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形成历史证据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信息的提取、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处理,得出历史结论,完成对历史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

3、高考指向,关注热点。

作为教师,多研究高考,多关注高考,以高考为指向,关注热点问题,虽然我们不能预测考题,但是我们可以研究乃至把握方向。

历史教学心得【篇9】

历史学科的期中考试中,我们高二年级文科班共169人参考,其中90分以上累计为39人,80分以上累计为93人,70分以上累计为124人,60分以上累计为139人,及格率为83.4%,优秀率为55.02%,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重建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克难奋进、努力工作的必然结果。

开学初,全校教师就汪校长提出的重建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进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推动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前进。我们对重建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进展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通过实践,收到了一些实效,形成了一些共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重建课堂教学,是不是对过去课堂教学经历的否认?我们的答案是否认的,因为极端的做法,只会造成在教育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和在教育行为上的裹足不前,不利于课堂教学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准确理解和正确把握重建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十分的重要。我们认为重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调节、整合与优化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形成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正效应。走出了认识上的误区,思想上的障碍得以去除,课堂教学的重建工作便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注意经常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缺乏,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有时候,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可能会扭曲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出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击,厌学甚至是逃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实际上,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为此,重建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要进一步弘扬师生关系中民主平等的优良传统,它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课堂教学重建工作的重要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保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是多加鼓励、多加关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平常的训练中,老师经常在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同学的作业本上,写下一些勉励性的批语,使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始终不灭。

在这次期中考试中,为了鼓舞士气,引导学生狠抓根底落实,狠抓课本落实,试题的命题过程中没有参考任何参考资料,而是拿着课本制作的,试题的难度值为0.747,大部分同学因为按照科任老师的布置,注重对根底知识的掌握,因而考出了水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也就进一步改善了我们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后段教学工作的开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现状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存在着无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存在着无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象,注入式、一言堂、满堂灌,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产生。久而久之,养成的尽是人云亦云的惰性,创新思维的火花泯灭得荡然无存、烟消云散。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的悲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成为重建课堂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

我们反对注入式教学,主张启发式教学;我们反对一言堂、满堂灌,主张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隋唐文化的繁荣》的教学过程为例。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这时候文化兴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不急于给出全部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此前所学秦汉文化兴旺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推导,展开课堂讨论;然后,有几位同学大胆地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集思广益,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结论,收到了比老师直接告知答案要点好得多的教学效果。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除了总结出课本上指出的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国内国际文化交流频繁;继承以前朝代文化成就等开展原因之外,还提出了一些课本中没有提到的新观点,诸如隋唐科举制度推动教育兴旺,人才辈出以及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我们被学生这种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所感动,我们为这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教学尝试而倍受鼓舞。

从平常布置的作业,到期中考试的试题,我们也经常引进具有争鸣性质的问题,十分注意对学生的独立个性的接纳和宽容,十分注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宽松的气氛里,寓学习于研究当中,寓研究于学习当中,收获着研究性学习的无穷乐趣。比方我们有道涉及到对汉武帝的评价的训练题,学生当中,有的对汉武帝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对汉武帝予以了完全的否认,有的对汉武帝进展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我们评判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对于能够较好地自圆其说的答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鼓励。现在,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有的已经对教材的科学性提出了置疑,指出了教材编写中的假设干失误,有的问题甚至是老师都未注意到。如果说学生没有一种自主创新的精神,这一切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素质的上下,是课堂教学重建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必须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

为此,我们始终在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教学研究,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成为重建课堂教学工作的积极实践者。

总之,我们认为,重建课堂教学,就是要准确理解重建课堂教学的精神实质,就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和专业素质。做好了这些,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根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意识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相关推荐

  • 历史心得体会 撰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要准备写心得体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历史心得体会”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希望它们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收藏和分享!...
    2024-02-12 阅读全文
  •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9篇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教师在新授课程内容前,一般会准备好教案,教案应该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要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教案的开头要怎么写?下面是的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2-11-30 阅读全文
  • 历史学习计划9篇 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历史学习计划,公司经常交代各类文档撰写提交的任务,在写作前,很多人会找一些类似的范文了解查看。学习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文学知识和文化传承,我们在撰写范文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4-11 阅读全文
  • 寻访历史足迹心得体会 很多城市都有历史建筑和景点,如城堡、教堂、广场、古镇等,这些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信息,寻访历史足迹可以是一种有趣且充实的体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寻访历史足迹心得体会”,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6-14 阅读全文
  • 百年历史成就心得体会 当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新的收获,我们的认知也会得到更新和提高。在这个时机,我们可以尝试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抒发出自己的内在感受。我们将在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百年历史成就心得体会”,期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为您解决一些疑惑!...
    2023-10-11 阅读全文

撰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要准备写心得体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历史心得体会”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希望它们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收藏和分享!...

2024-02-12 阅读全文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教师在新授课程内容前,一般会准备好教案,教案应该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要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教案的开头要怎么写?下面是的编辑为你精心整理的“中学历史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2-11-30 阅读全文

有请阅读我们为你编辑的历史学习计划,公司经常交代各类文档撰写提交的任务,在写作前,很多人会找一些类似的范文了解查看。学习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究文学知识和文化传承,我们在撰写范文时需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呢?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3-04-11 阅读全文

很多城市都有历史建筑和景点,如城堡、教堂、广场、古镇等,这些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历史的信息,寻访历史足迹可以是一种有趣且充实的体验,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方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寻访历史足迹心得体会”,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6-14 阅读全文

当我们在生活中获得新的收获,我们的认知也会得到更新和提高。在这个时机,我们可以尝试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将这些感悟记录下来。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抒发出自己的内在感受。我们将在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百年历史成就心得体会”,期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为您解决一些疑惑!...

2023-10-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