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杜甫传读后感必备

发布时间:2024-08-01

哪怕我们只阅读了一篇小故事,在这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与体会,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禁写下作品的读后感,记录这一刻的美好。今天编辑给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杜甫传读后感”的好文,此文观看后您可能会拥有全新的视野!

杜甫传读后感 篇1

欺负读人物列传,总觉得书写得单调,不能引发读者名不虚传的爱好。但我得否定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触,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端,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间的原因便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前史进程。

读杜甫的终身,是读一个巨人的列传,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前史,亦是一场文明之旅。杜甫终身崎岖不平不定,开元时,他简直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勃勃,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困守长安达十年之久,这是他终身中最尴尬回忆的年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端,长安沦亡。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横冲直撞,受尽了非人的摧残。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协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简直是含辛茹苦,才逃到凤翔。但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解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他前往四川依靠节度使严武,旅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寒酸的草堂里,从前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顾问,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时间沉沦于基层,有普通人的忠厚仁慈,也有以全国为己任的远大志向。他亲自体会了安史之乱之时大众的生灵涂炭,官吏的凶横,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闻名描绘民间疾苦的著作,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悲叹和对国家的名不虚传成见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以为杜甫能够深深感动我的便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好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全国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轰动的是“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全国人的安靖美好,他甘心以一己之身担起一切的磨难。他这样广博的胸襟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力莫非不值得咱们尊重,不值得咱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严厉的,他也有幽默的一面。绝句漫兴九首中关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征。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长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能,也当是会“白产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六合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稍微清凉的气候里,心仍旧有一股热流涌动

杜甫传读后感 篇2

自信——读《杜甫传》有感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杜甫《登楼》

公元712年正月,春天的绿色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他就是杜甫。说到杜甫,爱国诗无疑成为他最好的代名词。

可是才华横溢的背后却埋藏着许多辛酸的故事 。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作者笔下陈述的杜甫是我万分敬佩。他的文学才华是其中之一,但我最钦佩的是他的自信。杜甫的仕业很坎坷,但他从不因为失败的打击而否定自己的才华。

他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坚持对国家的期待和对梦想的追求。如果说“诗仙”李白的作品能让人沉浸于诗歌浪漫的美境,那么“诗圣”杜甫的笔墨却是让我们体味到诗的“自信”——将自己的心寄予诗中的美丽。当看到杜甫是那么努力地追求梦想,是那么地坚信自己能行,我的心就会不停地问自己:

你自信吗?我的回答是犹豫的。因为自认为充满信心的我在读到杜甫的那种信心后怯懦了,与之相比,我的自信似乎太过随便,以至于忘了自信的根本动力——梦的追求。

我想这种理解正是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诗人教给我的。

杜甫虽然自信满满,却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贫穷的生活和他家人的去世也使杜甫有机会体验社会。他发现了统治的黑暗,他期待着光明的觉醒。

于是,他创作了一首首爱国诗歌,用诗反对黑暗;用诗体恤民情;用诗报效国家。

一个爱国的诗人不足为奇,但杜甫确实值得传颂,是他面对痛苦有着挫而不妥的顽强意志和坚强不屈的生活态度成就了他,是他的自信成就了他。

《杜甫传》给我的启发很大,它使我更加地热爱我的祖国,同时也热爱着我自己。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它都有他的美。杜甫是最好的标榜。

或许贝多芬,爱迪生都会让我们感动,但我在杜甫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光辉,一种爱国诗人都拥有却又有着微妙诧异的“自信”。

我读了本好书,确实如此。

杜甫传读后感 篇3

从诗人到圣人p>

看完冯志先生写的《杜甫传》后,我才渐渐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杜甫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的的真正的杜甫

或许,杜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打着自己的算盘,想着自己的利益,长安十年里,尽管他真真切切地羡慕李白的潇洒生活,但是杜甫依旧不肯放弃谋取一官半职的想法;尽管杜甫明白官场的黑暗,甚至亲身经历过中书令李林甫的阴谋,但在所进之赋中仍旧无比夸赞那些势利的权贵们。对于汝阳王李琎和驸马郑潜,杜甫一方面在赠给他们的诗中说他们对待自己“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难”,私下里却说自己“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看到这,我不禁觉得“虚伪” 、“趋炎附势”这些词用在此时的杜甫身上也毫不为过,杜甫似乎与小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但是,杜甫终究是杜甫。《杜甫传》向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后来的杜甫,接近晚年的他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这时杜甫已完全融入百姓之中,他已将自己的生命与百姓紧紧相连,这一刻的杜甫,绝不再是虚伪的渴望谋求一官半职的杜甫,也不再是盲目侍奉皇帝、安于享乐的杜甫,这一刻的杜甫,才是我们一直敬仰的伟大的诗圣杜甫!

从平凡甚至庸俗的诗人到伟大的圣人,杜甫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转变。经过这次改造,原因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经历,这是杜甫一生中遇到的无数挫折和磨难。对,这个回答自然是正确的。在长安十年的仕途,让杜甫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官场黑暗,而四处游荡的痛苦经历,让杜甫深深体会到,人民深陷其中。

但是仅仅靠此就能造就我们的一代诗圣?试问,像杜甫这样没有好事业的人是不是很少?像杜甫这样被迫流亡的人少吗?

难道像杜甫这样目睹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人很少?但是,诗圣又有几个?不也仅仅只有杜甫一个。

经历固然会对杜甫的转变起一定作用,但是我想,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他的经历,而是他自身,而是一颗他一直深深埋在自己内心的种子,一颗叫做“同情百姓”的种子!

假如杜甫没有在内心埋下这颗“关心百姓”的种子,那么无论他经历多么多的人生坎坷,目睹多么多的百姓不幸,也只会变得更加麻木,对自己的人生更加麻木,对百姓的遭遇更加麻木。但是从刚来到长安开始,杜甫除了与别人一样惊叹长安耀眼的事物外,还比别人多一样东西,那便是对百姓痛苦的同情,也就是那颗种子。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当官,或是流浪、逃命,杜甫始终带着这颗同情百姓的种子,尽管有时虚伪,尽管有时趋炎附势,尽管有时自身难保,但那颗种子却一直在他的心中,并悄悄地生根、发芽、生长。

而杜甫自己的经历,无论是因为被统治者搁置而难以付出,还是因为流放和见证了人民的苦难,都成为了那颗种子的自养。最后,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把那颗种子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杜甫也成了一位忧国忧民、歌颂人民疾苦的诗人!

从平凡甚至虚伪的人到最后让人敬仰的圣,看似天大的转变,或许,从杜甫在心中埋下“同情百姓”的那颗种子起,便已成为一个必然!

杜甫传读后感 篇4

过去,读传记总觉得单调乏味,不能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但我得否认读完《杜甫传》有这样的感受,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

读杜甫的一生,就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读一段令人心碎的历史,也是一次文化之旅。杜甫一生漂泊不定,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后来,他被困了十年,这是他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光。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俘虏。因为他拒绝为叛军工作,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一个雨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越狱了。他几近历尽千辛万苦才逃到凤翔。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朋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公元78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他对自己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暂且不说杜诗之精粹,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具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道出了多少人的希冀,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苦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杜甫并不完全是认真的。他有幽默的一面。

绝句漫兴九首中对于惜春之情,反用恼春、怨春的口气道来,别有特色。更难的可贵的是,杜甫善于发现贤才,我想其若是知晓自己仍能为国效力,也当是会“白发生黑丝”的吧!

杜甫,如此的古圣人之心,无愧于独立天地之间的诗圣之称。读完《杜甫传》,深深地感动,在因雨而显得略微清冷的天气里,心依旧有一股暖流涌动……

杜甫传读后感 篇5

大时代里“小人物”的无奈——读《杜甫传》有感

摘要: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熠颗璀璨的明星。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精神为后人所称道。但在大时代,他是一个小人物,甚至他的名字也不令人印象深刻。

他有报国壮志,却难以施展;他心系黎民,却遭受误解;他曾有过官职,却生活困顿。他在拼搏事业的路上有许多无奈。这些无奈源自于什么呢?

关键词:社会大动荡统治阶级内部昏庸潜规则强烈爱国心为仕失误无奈

杜甫(712-770),字子美,又名杜少陵、杜工部。它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三个朝代:玄宗、肃宗、代宗。他的诗歌,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状,被后世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称为“诗圣”。

他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抱负,却始终没得到重用,一生饱经忧患。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在拼搏事业的过程里,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只把诗人看成清客和帮闲,看成它的点缀,从不能容忍他充当人民的喉舌,谁的诗歌里有人民的声音,谁的生活便会受到冻馁的威胁,杜甫的悲剧也就无从避免。他的无奈已经超越了无奈的定义,成为普通人最难理解的事情。

究其事业无奈感的缘由,可能有:

一。大时代的大动荡与统治阶级内部的潜规则

杜甫20岁以后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南北游历(玄宗十九年至天宝四年,731-745年);困长安(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流放**(乾元二年肃宗至德元载至756-759);游荡在西南(760-770,肃宗上元元年至代宗大历五年)。

这四个时期,天宝十四年安史起义爆发后,整个唐朝陷入一片混乱,战乱不断,政权不稳,民不聊生。即使8年后安史之乱被平定,唐王朝也是虚有其表,藩镇割据,外族侵犯频繁,局部地区(尤其西南)兵变实属常事。社会的大动荡使得统治阶级已经无暇顾及治国人才的筛选,而是更看重可以迅速平定战乱的武将。

这一点可以从757年唐肃宗感动着杜甫的报国热忱,任命杜甫为左拾遗,而看似相当重要的职务却由“从八品”**担任,看出皇帝并不是需要什么真正的谏臣,而是把他当做身边的点缀。当时,杜甫只是个名气不大的诗人。 他的生活条件很糟糕,他的年龄使他感到不适和ha。就第一印象而言,他不可能是必要的人才。

而且杜甫在这之前有很多写实诗歌是针砭时弊的,如:《兵车行》《丽人行》等,是官僚阶层难于容忍的,统治阶级不会让一个会或可能制造对他负面影响的人身居要职。

如果时代不发动安史起义,杜甫的前途会不会更光明?答案是:也不会!

唐玄宗从开元之治晚期开始沉湎女色,荒于政事,政权由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把持长达十九年之久,而李林甫最疾恨文人,怕他们任意批评朝政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策划了无一人及第的科考,还对玄宗谎称“野无遗贤”。而这次考试35岁的杜甫也参加了,他把这次考试看成他唯一的出路并且以为一定能成功,不料是这样的结果。落榜的同时,杜甫的父亲可能在奉天县令的任上不久就去世,他的家境从此无法给他带来任何物质上的支持和任何有利前途的人脉关系。

在家道没有完全衰微时,他的壮年有十年漫游,而他漫游途中所结识的朋友多是游猎玩乐的朋友,并没有什么实际上能援引他去做一番事业的人物。甚至在这一时期相遇的李白,李邕和高适等名人在杜甫的未来中也没有扮演重要角色。受到杜甫高度赞扬的耿介人物张九龄和严挺都城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斥,不久离开北京;李白和贺知章也被邀请回国当道士;李邕在任上被李林甫势力暗杀;左派总理李适之被贬为宜春太后,被迫自杀;后来,与杜甫关系密切的房琯被贬入宜春府。

可见,当时的唐朝统治阶级腐败黑暗。

杜甫的为官经历有三次。755年,长安,即左上总理韦见素,在他的诗歌中扮演了一个角色。44岁的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县长。但当时的县尉是为恶的官职,他已然辞却改就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任务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钥匙,职位正八品下。

为此他写了诗《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然而,他没干多久。安禄山攻打洛阳后,长安倒下,国难官失败。757年,凤翔,46岁的他被唐肃宗任为左拾遗,职务是供奉皇帝,进谏言,举贤荐良,职位从八品上。

但他只工作了三个多月。肃宗不喜欢他,被送回家了。764年,成都,53岁的杜甫受严武的举荐任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职位从六品上,但因幕府幕僚间相互倾轧的状态使杜甫心力交瘁,次年正月便辞职卸任。从他的事业轨迹看,杜甫没有大起,也不存在大落,甚至谈不上是一条事业线。

任何时代都有潜规则。杨玉环受宠,全家得势;李林甫掌权,异己得诛,在这样动乱的时代,这样腐坏的统治阶级,这样无情的潜规则下,杜甫没有好的地位,没有优的背景,没有多的钱财,没有厉害的人脉,没有惊人的治国之才,上级不讨喜,同级不讨好,想要有所作为实属难事。史料记载,在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

杜甫写出三篇辞气壮伟的“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赏识,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他则等待分配,但没有下文。之后,他写诗给权贵,想被推荐,但没有结果。可见,杜甫未来的无奈在于外部的压迫和排斥。

2。崇儒守吏的追求与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杜甫的家世与出身是有亮点的。他是晋代著名将领杜预(222-284)的第十三个孙子。杜预的少子杜耽任晋凉州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任魏兴太守,杜逊子杜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任北周硖刺史,杜叔毗子杜杜鱼石在隋任获嘉县令,杜鱼石子杜依艺任巩县令,杜依艺子杜审言任膳部员外郎,杜审言子杜闲(就是杜甫的父亲)任奉天县令。

可见,杜甫出身于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自小耳濡目染的是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而他也极其推崇他的祖先杜预和祖父杜审言,希望可以延续先人的事业和文才,重兴家庭声势。在《进週赋表》里“奉儒守官,未坠素业”可见杜甫的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他中年时期积极谋取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结果总是让人抑郁。

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值得敬佩的,但没有结果的追求是不够明智的,是在自我施压,自我禁锢,是很无奈的。

杜甫对事业的追求是他精力之外的负担。此外,他精神上的自我禁锢还在于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出生给了他许多特权,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中度过。他的强烈爱国心让他即使穷,也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帮助,我们也应该用诗歌来呼吁受苦的人们。

他为逃役的老翁一家写《石壕吏》;为不足年龄被迫征兵的孩童作《新安吏》,自己草堂漏雨他想的是天下仕子的处境;自己有温饱问题却为孤居无食的老妇写解围信;为新婚后作死别的夫妇吟《新婚别》……他无时无刻不关心天下苍生,他没有学李白的放任潇洒,他没有学陶渊明的遗世独立,他追随着屈原式的坚守,却比屈原更坚韧。当社会处于病态时,当人民深陷水深火热时,他们想尽最大努力去营救却无计可施,他的无奈会多重?!

3、为仕期间的失误

很多无奈来自时代,来自权利层面,但他们强加给自己的,不仅是自我期待,更是行动失误。如果官方期间的错误可以重演,结果会改变吗?答案是:

不能从来!杜甫第一次当官经历和第三次幕府经历的是料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杜甫没有犯错误。但第二次为官不久,便卷入政治斗争(房琯事件)中,这件事影响他的后半生生活,和他之后寄居秦州,流亡西蜀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房琯少年时享有盛名,晚年成为“醇儒”,每每谈到国难就义形于色,但房琯工作态度不切实际,与当时的个人主义官僚派结怨,致使被贬。杜甫因为对房琯的高看和对攻击派的厌恶,不顾生死,执行拾遗职权,因为措辞激烈身陷囹圄。幸得张镐营救才获无罪。

这件事的处理是杜甫收集残over剩饭期间最大的错误。 他错失了在皇帝旁边表现出色的机会。之后的尽职尽责也难讨唐肃宗欢心。之后又有“吴郁事件”。

侍郎吴郁因为认真处理凤翔一带间谍问题得罪权贵被贬长沙,但刚受“房琯事件”打击,杜甫任凭他含冤受屈不敢多言。之后,他也自责了很长时间,精神上的枷锁也越来越重。在其位难谋其政。

唐肃宗从没有真心想利用杜甫的才能,自然也不会看到杜甫的长处,杜甫的刚正不阿的人格成为迂腐,皇帝自然可以拽着失误就不放。有时候正直刚烈,认真工作,一心为上级好,但没有抓住上级的心理,你的努力都不会和你的收获成正比。

杜甫的一生,情系国家,心系百姓,但多遭误解。他在生前死后很长一段时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诗很多不被收融,唐人选诗中只有韦庄编选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在杜诗代表作大量产生时期竟没有选用;五代时的韦瀔编选的《才调集》竟没有杜甫的名字。时至今日,他的诗名已被人理解,但他挣扎的原因却让人无奈,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

参考资料:冯至·《杜甫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杜甫传读后感 篇6

从小都在背唐诗,却甚少去了解唐诗背后的人物。在学生时代,喜欢浪漫和华美或者清新的此句,也喜欢豪迈自由的不羁,很少有人会喜欢破败忧愁凄苦的场景。所以很多人会喜欢李白的洒脱,喜欢高适岑参的边塞的壮阔,但是在读完这本小传之后,才发现忧国忧民的杜甫是多么的伟大。

伟大恐怕还是有些单薄,还有淳朴,单纯和正义。当周边的好友都寻欢作乐花天酒地时,杜甫依旧钟爱妻子一人,日夜思念。虽然他通过献诗期望能得到引荐而做官,但是当他发现所在职位并不能协助国家,救难百姓时,他选择离开,哪怕变得更加清苦。重情义的他对待友谊是那么的单纯和可爱,他用诗作日夜思念他的好友,见到好友时好像他的世界都没有了阴霾,好似快乐的孩子。

自古以来,天妒英才。如此才华的人生活得却如此凄惨,穷困潦倒。不仅从文学艺术上,更是历史研究上,为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真的可以说老天辜负了他。

杜甫传读后感 篇7

假期在家读的第二本书是冯至的《杜甫传》,总地看来,感觉沉重,不似之前看的林语堂的《苏东坡传》那般快意。

东坡先生虽然屡遭贬谪,但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他总是那么豁达、乐观,即使是在黄州,他也能从容地安排好一家人的住宿,并自行耕种,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他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让我们仰视,他的豁达、乐观让人折服,在林语堂先生的书里,东坡先生似乎是个完美的存在,文采一流,门庭若市,政绩斐然。

而冯至先生笔下的杜甫在青年时期以后的生活,尽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正如冯至先生自己所说:“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依据,不违背历史。”

这本书中,杜甫的生活历程的介绍是重中之重,作者安排了十三个章节,叙述了杜甫的游历、为官、漂泊的生命历程。杜甫生于“奉儒守官”和“吾祖诗冠古”的儒官家庭,经历了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剧变。从小,他就是一个有诗歌天赋的儿童,冯至先生说他“在常常上树折取梨枣的年龄,已经由于他的诗文在洛阳显露头角了”。青年时期的他在吴越和齐越之间漫游,那时,他的父亲在兖州做司马,从他晚年回忆的诗歌可以看出,那时他的生活是裘马清狂,唱歌游猎。一直到二十八,九岁,他写出了他诗集中最早的最有名的一首《望岳》——这首诗就像一个萌芽,预示着他将会有一个远大的发展。而立之年,他结婚了,生活也需要安定下来,三十五岁西去长安,渴望求得一个官职,他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向势利的权贵们进献阿谀奉承的诗赋,然后现实却是一再失望。

贫困交加的生活让他接触到人民的痛苦,他开始把目光投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四十岁,他写出了第一首替人民说话的诗:《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他由求仕的失败认识到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从此,他的心里装着的是天下百姓,他的诗里也都是国与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接近晚年的他生活穷困潦倒,因安史之乱,四处流亡,他看到的都是些老翁老妪、征夫怨妇的愁眉苦脸,听到的是流亡百姓的哀哭,感受到的人民无处申诉的痛苦,他把这些人民的悲剧凝结成《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六首诗是杜甫的杰作,它们反应了人民的凄苦,同时,也让我们真正认识了,这是一个那么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诗人。

是什么样的人?在自己衣食无着的时候,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为“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是杜甫!他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百姓担忧。

在当时,杜甫的一生不可避免是个悲剧,尤其因为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不能容忍他充作人民的喉舌。但是他并没有在这样的生活中沉沦,失去信念,所以是他——来自最底层人民的他,写出了这些伟大的作品,而不是别人!

英雄来自于“人民”,不仅是封建社会,现在依然如此,“战疫的白衣战士们”,为疫情吹响“预警口哨”的医生们,每天坚守的警察、社区工作人员、清洁工人……因为大家的责任坚守,才有了这社会的美好。

今天,我依然相信,英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身边那些最普通的劳动者!

杜甫传读后感 篇8

杜甫,唐代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唐朝有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

翻开《杜甫传》,随着杜甫的视角看看那由盛转衰的大唐,看看那世道的昏庸与无常,人心的诡秘莫测。他是一个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而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的原因即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的一生是苦难的的,又是漂泊不定的,但并不否认杜甫的乐观与坚强。开元时,杜甫二十多岁正年轻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年壮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求取功名渴望名利,多次应试,在长安考了十年,却又无功而返。

这时已经是盛唐之末,爆发了安史之乱,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尽艰辛,才逃到凤翔。

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的苦难并无结束,反倒是更加痛苦,这时正值唐肃宗期间,杜甫是给唐肃宗进谏的官员,杜甫因语言气势过盛惹得肃宗勃然大怒,将杜甫贬至四川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居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的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任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在四川的这段时间,他长期沉沦于下层,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民不聊生,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杜甫最为著名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三吏”、“三别”,包含着他一身的苦难与期盼。

终于,历经世上事事,在公元770年,杜甫在一叶孤独的扁舟上逝世,59岁的杜甫就这样孤独的飘离人间。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杜甫传读后感必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杜甫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杜甫课件11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杜甫课件11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岱宗夫如何,...
    2024-04-21 阅读全文
  • 最新杜甫课件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杜甫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诗歌的深...
    2023-08-04 阅读全文
  • 杜甫草堂作文 对学生来说写作是语文中不可获取的能力,通过写作文可以让自己在深度思考中不断进步。写作文的过程中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质量。高水准的作文该如何来撰写?也许以下内容“杜甫草堂作文”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出自于...
    2023-04-18 阅读全文
  • 爱迪生传读后感必备 以下是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有价值资料供您参考:“爱迪生传读后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让我深深地感叹作者的才华。为了记录我新获得的体悟和思考,不妨写篇读后感吧。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对你有所帮助,请保存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
    2023-11-12 阅读全文
  • 杜甫诗三首课件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杜甫诗三首课件”的资料,我们会逐步深入剖析该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供您参考!...
    2024-05-30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有提前准备可能会使用到资料的习惯。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杜甫课件11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岱宗夫如何,...

2024-04-21 阅读全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杜甫课件",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诗歌的深...

2023-08-04 阅读全文

对学生来说写作是语文中不可获取的能力,通过写作文可以让自己在深度思考中不断进步。写作文的过程中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质量。高水准的作文该如何来撰写?也许以下内容“杜甫草堂作文”合你胃口!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出自于...

2023-04-18 阅读全文

以下是小编为您精心挑选的有价值资料供您参考:“爱迪生传读后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让我深深地感叹作者的才华。为了记录我新获得的体悟和思考,不妨写篇读后感吧。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对你有所帮助,请保存到浏览器的收藏夹中!...

2023-11-12 阅读全文

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您整理以下最新的有关“杜甫诗三首课件”的资料,我们会逐步深入剖析该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商业机会供您参考!...

2024-05-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