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北大随笔读后感范例

发布时间:2024-07-18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以下“北大随笔读后感范例”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1

《在北大听的24堂历史课》笔记整理(上)

历史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来没有好好汲取过历史教训。

历史尽管残酷,但历史必须正视。只有正视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才能演绎好接下来的历史!

(1)生存: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

1.残酷是历史的常态,忍耐是人生的必需

有的人自杀了,就是因为觉得爱情没有了。其实没有必要,爱情的寿命只有大半年,何必如此较真?功名利禄也是这样的,有固然好,没有你也可以生存。——王博(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忍耐是人生的必需。不忍耐,一切皆无可能。

2.有一种智慧叫做“装”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作伪的水平都堪称大师,不过有的人动机不纯,如王莽、完颜亮;有的人则纯属自保,如王羲之、唐伯虎。——梅桑榆(着名作家,现居北京,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3.别跟现实死磕人生不过进退而已。

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不退,很多时候就意味着死磕,意味着失去退的机会。这样的人,即使能胜,也是惨胜。对讲究智慧的中国人来说,这不是明智的表现。中国人讲究笑到最后才是笑。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不仅仅要能担当,有勇气,必要的时候,也要能弯下他的小蛮腰。——魏根深(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哈佛大学教授)

2.知识就是财富

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刘俊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3.学习——思考——实践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可能认为,是具有某一专业的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但美国人会认为,是善于思索,能独创新知。——牛大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

人类是一种自我折磨的动物,别让世俗的眼光控制你的人生!

2.抱怨别人不如成就自我

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中国现代作家及文学评论家,毕业于北京大学)

3.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

如果我没法儿教书了,蹬个三轮车我就上街卖菜去。——杨奎松(北京大学教授,主攻中国现代史)

2.做事宜方,做人宜圆

做人就是要外圆内方。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要老练,圆通,善用技巧。——罗梅君(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人活在世上,无非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3.福祸相依,顺其自然

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季羡林(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2.假话少说,真话巧说

中国人历来讲究语言的艺术,尽管有“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古训,但还是极大地发展了辩论的艺术。但“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如果不会说话,尽量少开口。——叶文心(北京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美国伯克利大学教授)

3.极高明而道中庸

以孔子做人、以老子处世、以鬼子办事。——蒋梦麟(近代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2.谁能借你一双慧眼?

我觉得学者对所有的问题,不宜采用实用的、利益的,而是应该不由自主地采用理论的、思考的,揭露它背后人性的秘密、社会的秘密,会去思考人是什么东西,社会是什么东西,天地宇宙到底是怎么回事……——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五视观人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2.大智若愚,慧极必伤

聪明有时候是夸赞,有时候是暗讽;糊涂有时候批评,有时候是自嘲,有时候是境界。——胡适(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3.聪明——智慧——道

我们常说自己是“知识分子”,什么叫“知识分子”?学历高就是知识分子吗?每一个称谓的背后,都暗含着一种责任。——蔡礼旭(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创始人,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2.不争方能争天下

学过企业管理的人都知道“蓝海战略”。这个词最早是由欧美专家提出的,但最先提出其核心理念的不是外国人,而是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道学圣人老子。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里已经写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表述的就是这个意思。——崔国文(知名学者,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3.蜗牛角上争何事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争得再多,却带不走分毫。人一百多斤的躯体,也享用不了太多的东西。很多时候,人们争抢、不爽、大打出手,为的根本不是那点儿东西,而是看不透、心不平。——于丹(着名文化学者,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2.错一步便是歧途

到了山顶才发现,错误的路和正确的路就差那么几步的距离。——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系教授,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3.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着名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2

刚好陪同家人到定王台书市购书,看到一家书店文化型书颇多,估摸着有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当时有两位先生正在购书,他们和书店老板在聊点什么,三个人看上去文化味蛮浓,听到他们一张口便引用大家语言或是书面语言味十足,很有点像文化人。我走进去边扫视着书架上的书,边问是否有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书店老板应诺有,但随后就听到一位先生传来“余秋雨的书不要看”,书店老板也是慎重其事的说“余秋雨的书不要看”。我也不想问其究竟,一则他们表面上显得很文化,其实也不知道他们懂多少,二则我看书自信能够不被书所囿,站在圈子外来看书。

于是买了书就走开了。后来与一位博士同事聊到看书的事,说我正在看余秋雨先生的《从北大到台大》,他也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我不由得想问一下为什么,他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只是表示不看比看好。

不过,读完全文,我还是觉得有收获。首先,我丰富了很多知识,学到了一些以前不懂的东西。二是书中有许多漂亮的句子,值得学习。书中是秋雨先生与一些高校的学生讨论对话,这些学生都比较年青,个个都非常的优秀,我比他们大很多,但自知比他们相差甚远,一是在相关文学知识方面,他们懂得很多,提到的一些知识他们都掌握得很详细。

例如孔子的游历之路、司马迁的考察之路、屈原被贬的一些具体情况。二是思维反应快,逻辑严密,分析合理。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分析,可以结合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事物。第三,他们的语言能力很强。他们基本上都会演讲,而且语言优美。

秋雨先生的确是一位文化大师。他高度概括了一些闪光问题,如文化在一句话。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是非常透彻的,比如中医和龙的问题。当然,其中也有些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具体问题

在闪问中,有人提出中医、龙等问题,秋雨先生重复了一句话:天下最让我生气的事,是拿着别人的眼光说自己祖祖辈辈都活错了。这句话虽然有点情绪化,但很有道理,其中包含了对事物的正确立场和观点。

其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看待事物的角度,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也要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如果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就会太自我,如果只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就会失去自我,这两者都有片面性,都没在辩证的看待事物。二是指看待事物应从事物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就中医而言,在历史上已经存在有很长的时间,而且其护佑之功不可没,不宜一遇到西医在某些方面比中医强就全盘否定中医,我们需要发扬中医的优势,改进它的不足,让中医和西医并驾齐驱,相得益彰,相互溶合,共同护佑人们的身体健康。

童年歌声

甲骨文的发现,被秋雨先生作为全部文化课程的隆重开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一个政局飘摇的年代,许多从事甲骨文研究的学者因为陷于政局而变成了一种文化祭奠,这些学者前赴后继,终于将中华文化的童年歌声展示给大家听到了。这段历史,以前我是不清楚的,通过阅读,才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还真是一部悲壮的历史,王懿荣、刘鹗、王国维、罗振玉为甲骨文的发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人生悲剧,其实与甲骨文的发现没有必然联系,与之联系的是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以及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态度。也许这一段历史对秋雨先生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不肯出任一些官方职务,也不想参与到政治里面去,其实,作为文化人,按中国文化传统的观念,“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仕大夫们都以治理好国家,福泽百姓为已任。

从中华文化历史来看,也是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不可能独自的不与其他领域相关,即使有那样的文化也是苍白无力的文化,也是没有发展和生命力的文化。究甲骨文发现者们的命运,王懿荣不想成为八国联军的俘虏而自杀,其节可敬,但其智实不敢恭维,“重柔者吉,重刚者灭”,显然是一韬略不足之人,古之善挽危局,善济百姓者大有人在,以其人之能而当国家大任,不相匹配,国家之不幸,个人之不幸。刘鹗也可以算是政治失败者,但也因身体原因流亡海外。历代文人墨客和政治家中都有许多失意的人和一些官场上的不倒翁。

这在乎他们是否读懂了官场文化。秋雨先生是反对学***权谋之术的,包括孙子兵法,他都持有反对意见,但作为一个文化人士,要立身处世,是需要研究一下政治的,处身于一个政治环境,也是需要研究一下政治权谋术的,这些学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关键是看是为了什么人去用,看是不是为了正义去用。如果一个文化人处身于一个政治环境而不去学***权谋术,不学***韬略,在政治上失意是很有必然性的。

罗振玉在他的历史观中应该说是一个有问题的人。王国维的情况书没有详细说明。

诸子百家

我过去读过几百本书,从不理解到理解,也听到过一些相关的评论。有人说,孔子的作品是合普通人看,庄子的作品是合最基本的人看,而老子的作品是合高层次或聪明的人看。其实这些也有其道理。

看到秋雨先生和学生们的讨论,我们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子是道教的代表,留下了五千多字的作品。从秋雨先生和学生们对他的讨论,认为老子的思想更多的是反映哲学思想,“人需要用一种柔软的态度来面对现实”。这一点,我有同样的感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从他的思想中汲取营养。

孙子兵法中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实际上也是借水的柔性来比方用兵的柔性变化,这种哲理思想与老子的思想如出一辙。毛泽东晚年说,《道德经》其实是一部兵书,他在反围剿过程中,提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略思想,就是对老子哲学的成功运用。在政治上,老子的思想同样很管用,一个人只管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管他人是否接受,不管是否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就会到处树敌,久而久之就会被政敌击倒,甚至遭遇政治悲剧。

在官场上,在某种地位上,上级提出的是错误的。它应该以非常委婉的语言和方式试探性地提出。等上级意识到了,事情就解决了。如果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上级不会接受,会怀恨在心。对待下级,要安排一些工作或是有一个决定,都要先与之进行沟通,得到下级认同,就可以名正言顺发布命令,事情的执行也会很到位。

下级也会感觉到你这个领导会做人。在经济上,这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我们的经济战略,我们将是不可战胜的。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管理工作中很是管用,一个管理者不陷于具体的一些事务,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管理思路,将工作任务和责任分配落实到每个人,适时进行督查,看似无所事事,但井然有序。

相反,一个管理者陷于具体的事务,老是插手这里或是那里,越俎代庖,忙中添乱,导致一团混乱。老子“柔性的对待现实,无为而治,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在许多的领域都有其积极的指导意义。当然,老子的理论假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几千年来社会的深刻变化,仍有一些地方不适合现实。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以家庭伦理为基础,崇尚君子之道,注重礼义。他的思想几千年来盛传不衰,是因为在教育上的重大作用,也可以说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对人民的教育可以使人民更加简单,对官史的教育可以使人民更加诚实、忠于职守,对皇帝的教育可以使人民更加体贴、造福人民。

但历代的统治阶级往往不重视以孔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更加注重的是法家的思想,这是因为法家的“法、术、势”在治理国家面临实际问题的时候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历代的统治阶级用孔子的思想主要是教化之用。

悲愤屈原

秋雨先生对屈原的分析是很中肯的,说他根据自己家庭的历史及自己出生的时间,突然觉得自己有某种“天命”。我觉得血识高贵的,地位识高贵的,知识识高贵的,身体识高贵的,姿势识高贵的。他们很容易进入**,却不懂得政治生态。

理想主义的清洁使他在思想上缺乏灵活性。当他不断强调自己的尊严和清洁时,等待他一定是一场悲剧。屈原有自己的理想,但他却很自大,没有“不自大”的策略,他将遇到的必然是政治上的困境。

事实上,从屈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首先,一个人,无论你的水平有多高,都需要谦虚和谨慎。无论你多么位高权重,都要礼贤下士。无论你多么富有,都要勤俭节约。

这也是一种辩证哲学。位置越高,钥匙就越低。历史和现实中有很多当政者,当到一定位置时,得意忘形,对人颐指气使,引起别人的反感,成为众失之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第二,知识分子当政,必需向他人学习,了解政治。

知识分子当政,并不是理所当然知识分子就是当政的,也并不代表知识分子就能当好政,只是因知识分子有较好的文化基础,文化基础是当政者的一个基本要素。当好政者另一个要素则是政治智慧,政治智慧需要对历史的总结和提炼,要善于在现实案例中去观察和揣摩以灵活运用。

作为一个文人,他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来处理官场事务。政治上得不到信任,政治主张得不到采用,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也可以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转变人生努力的方向。象陶渊明那样辞官不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范蠡那样,帮助越王勾践复仇成功后,躲避政治风险,弃官从商,他们不都活得很精彩吗。

孔子一句话“50而知天命”,秋雨先生解释得很好,就是不断领会现实对自己的容忍程度,也就是自己能够在现实中的发挥程度。人不仅要了解社会,了解所生活的环境,更贵在于自知,人如果不自知,有时就会生发出很多悲剧来。屈原一直没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他的作品也一直以楚怀王作为倾诉对象,梦想楚怀王能够对他重新启用。

他绝望而终的时候还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以屈原为起点,开始了中国文人的贬官文化,历史上遭遇贬官流放的文人比比皆是,他们大都是恃才傲物,不懂政治。也正是这些才华横溢、政治幼稚的文人,他们的怀才不遇,他们的悲愤情怀,成就了许多优美篇章。

文化排序

书中秋雨先生四次分别将唐代诗人、明清两代的文化成果、明清两代的**及辛亥革命前后的文化事件进行了讨论排序。

将唐代诗人排座次,秋雨先生说是以供别人记忆时参考,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只是用各人的喜爱去排序。就我本人而言,从来没有想到将历史文化人物去排序,特别是这些唐代诗人,我都读过他们的诗,也很喜欢他们的诗,有很多他们的诗我都能朗朗上口,记忆很深,他们的风格不一样,但并于影响我对他们诗的欣赏,在我接触过的圈子也没有听到过有人将他们要排一个序的,所以这也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对明清两代文化成果的排序标准,秋雨先生是用“文化成果值得我们年轻一代重视”。有十一项,对于这些,我以前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综合过,但感觉这些成果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重要,而且都没想缺少哪一项。就说位列第十一的徐霞客吧,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

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不过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当今旅游业是一个很火爆的行业,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多人喜欢旅游,探寻名胜古迹、山山水水,有很多旅游胜地,还将徐霞客当年的探寻路径进行宣传。电视上也拍摄了《远方的家》栏目,这可能是现代版的《徐霞客游记》,很受观众的喜爱。《徐霞客游记》不仅在旅游业,在地理、探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

排列第一的王阳明心学,我倒是知之甚少,王阳明其人其事我都是在百家讲坛栏目有了一个了解,对于其作品就更没有涉猎,以后我会找机会学***的。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3

春节期间我认真读了《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学课》一书。读完后,让我的脑子豁然开朗,先前的困惑有了答案,人生的目标有了方向。通过学习,可谓使我受益匪浅,更将心得整理如下:

百年北大,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梦想过的大学殿堂,北大人作为社会精英,作为优秀人才的代表,更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功经验和智慧,即使我们没有进入北大学***会,也一样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历练中获取价值和营养,帮助我们更快的走向成功。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魅力已经积淀了100多年。而作为社会各界精英的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西,勤奋、克己、宽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

本书甄选了众多北大教授和著名北大学子的思想精髓、经验之谈,以及名人寻常而又非凡的成功经历等,提炼并归纳出了24种最适合现代中国青年人的人生哲学,形象而深刻地展现了北大哲学的精髓与魅力。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高、更远,探寻北大人的成功之路,撷取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我们必将能从中深受启发,借此学会独立思考、定位人生,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机遇,养成优秀的***等,从而拨正人生的航向,创造卓越的人生。

北大,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国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遗产逐渐塑造了她独特的人文魅力。在全国,多少莘莘学子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徜徉于“一塔湖图”之间,聆听学界大师的教诲,但仅有少数佼佼者能有幸踏足未名湖畔。

北大,由新文化温养又反哺中国,至今依然坚定地屹立在文化的前沿,形成了她自己的北大精神。

蔡元培校长为北大这所百年名校定下基调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无疑在强调,北大是宽容的北大,北大人都是有着独立思想的北大人。独立的思想源于独立的思考。无论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新时期的人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继本素质,学生时代是培养这种素质的**时代。

一、成功源于独立的思考

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你永远只能在前人已经踩出的路上行走,永远体会不到新天地的广阔。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无限机会的世界。如果你想变得更好并取得预期的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我们都应该学习伟大的精神。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明白为什么独立思考如此重要,你会知道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伟大的发明家都指出,他们的成功都来自于独立深入的思考,正如数学家高斯所说的:“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做出同样的发现。”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和突破。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们只能相信书本和权威,追随老师和教授,永远也达不到更多的成就。

二、自我定位决定人生高度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应该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有足够的了解,以便准确定位自己。有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和合适的目标,你就能自信地走过人生,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准确的人生定位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你的人生取向和你最大的优势结合起来。

卡耐基说过“如果缺乏人生定位,你就不知道自己该向着什么方向前进,就好比一次没有目标的航行,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目的地”。人生取向很重要。过高的生活取向会激励自己,但也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很难实现。如果定位过低,可能会限制自身能力,阻碍自身成功,使自身潜力得不到合理开发。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如性格、个人能力和心理能力来做。我们既不能让自己的生活地位高不可攀,也不能让人们的生活安宁,使整个生活平庸。

三、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成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不断克服惰性,超越自我,才能变得更加优秀。只有养成卓越的习惯,我们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主动进取的态度,不仅能帮你成就辉煌的事业,也能帮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它能让一个人在做事时不会一味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自发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积极的人往往能够不断提高,总是向自己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他的事业总是可以不断突破和成长的。

生活是一条源远不断的河流,从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也不应该停留在某个阶段。他需要不断前进,迈上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才能真正成为人生的赢家。

机会总是稍纵即逝,在机会到来时,你应该主动地、及时地行动,勇敢地抓住机会,用力演绎自己,否则你只能在“生不逢时”的感叹中蹉跎一生。现实中,大多数人缺乏一种永远向前迈进的精神。人们总以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不敢有主动进取之心,并最终把这种不敢发展成了习惯。

四、学***种能力和态度

一个人生命中重要的不是他学到了什么,而是他是否学到了。学***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和我们的人生旅程。

不断学***才永不空虚,学***自己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的唯一途径。不断的学习带给你新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不学习意味着你会被淘汰,你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感到空虚。

文学巨匠歌德说过:“真正的学者知道怎么从已知引出未知,并且逐步接近于大师。”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记忆、存储或简单地学会某种技艺,而是教会学生一种学***力,这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将会伴随一个人的终身。

卓越的创新者,一直都是多年如一日地专注于自己领域的人,他们在不断学***时,也使得自己的学***获得了稳步的提升。

五、能容忍者方能成其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容不仅体现在做事上,也体现在做人上。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智慧和勇气的体现。成功者往往都拥有博大的胸襟,伟人通常都有包容万物的气度。

给别人一分包容,给自己十分从容。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我们应该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一种更明智的方法来对待他,更要学会宽容对方,为彼此留下进退的余地。

当我们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时,我们也可以为自己播下希望的种子。宽容不仅是一种心灵,更是智慧的体现。一个懂得宽容的人,一定是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宽容可以让你建立更具魅力的个人形象,从而更有利于你人脉的拓展,为你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坏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我们时时刻刻像探照灯一样挖掘并放大别人的坏处,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孤家寡人。相反,如果我们不再苛求完美,只记着别人的好处,而忘记他人的坏处,就能用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从而维持好的人际关系,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很多人受日常生活中的俗事所累,往往难以达到“包容所有”的境界。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我们才能慢慢悟透人生至理,从而拥有宽容的胸襟,修身养性,不仅意味着要学***处世的智慧,更要求我们应该始终抱着一颗平常心来面对生活的烦恼和不幸。

六、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验证的过程,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求索,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写就了不同的命运,做好每一次选择,你就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人生的选择就是为自己寻找定位,就是在摸索最合适和自己的人生之路,当我们做出决定之后就只能朝着自己的选择前进。我们的决定书写着我们的命运,不同的选择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人生。虽然努力会让我们进步,但却不一定为我们带来成功,因此,很多时候一次关键性的选择比十次的努力都重要得多。

人生是一个充满选择的过程,为人处事的观念左右着我们的选择,而我们的选择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如果选错了方向,即使再怎么努力,我们也无法实现人生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充分重视人生的一次选择。

人生就像一张无数单项选择题组成的试卷,尽管我们会面对很多选择,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在无数可能的方向面前,我们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出相应的选择,从而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

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享受到美好而丰富的人生。

七、行动让理想绽放光彩

成功并不需要太多条件,没有努力,不管多美好的梦想和目标也难以实现;没有行动,再多的准备也形同虚设,成功是等不来的,只有及时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才是永恒的成功之道。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世界上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瞬间成功,只有毫不犹豫的行动才能让你一步一步地接近成功,善于行动是一个人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很多人总是喜欢把如果挂在嘴边,如果我当年没有犹豫,现在早就发大财了;如果我当时没有退缩,我现在早就是名师了;如果我当时试一下,我可能早就成功了……其实这些都是可悲的事情,好的创意和想法,每个人都有过,但如果不能把想法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那再好的想法与创意也只能胎死腹中。

与其在等待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主动寻找机遇,创造成功的条件,而不是等待机遇,等待他人为自己安排好一切。成功迫不及待。即使它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需要伸手去拿。

八、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做人一定要讲究原则,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这样我们才能够面对**和挫折时不为所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从容而定,做到问心无愧,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坚守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做人要懂得明辨是非,时刻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从容而行。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是没有原则,而是不***循原则。他们明明知道做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为了贪图一己之私----甚至仅仅是为了方便,总会放弃原则越众而行,贪享优先于他人的便利。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败坏了社会风气,既给别人制造了麻烦,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也被视为做人的箴言,特别是在涉及到利益问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要时刻提醒自己,善恶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自我,不要唯利是图,这也是坚持做人底线的基本要求。

九、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无论美好,还是挫折,我们都要怀着感恩之心来面对。有了感恩之心,我们便懂得了关怀;有了感恩之心,我们就甘于奉献;有了感恩之心,我们便能坦然面对荣辱……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能让生活充满爱心,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4

北大人生哲学课,初见书名,觉得这本书离我远之又远。北大,人生,哲学,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严谨的气氛 。翻开书的目录,才知道,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文章名展现眼前。

每个北大人身上都具有北大的精神和特质。而这本书让广大读者接触到了那些北大学者曾经接受过的教育。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北大学习。而通过这本书,这才明白,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具有充分的实力。我原以为哲学,是需要很渊博的知识、很充足的人生经验才可以学习。但通过读这本书,我才知道,哲学不过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只要你能擦亮眼睛,认真对待、观察世界,哲学离你并不遥远。

这本书由三篇组成。上篇: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纵使人生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事,也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调整心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为自己而活。这个概念,我虽然不能理解清楚,但至少知道,做自己快乐的事,不去理会懊恼的事,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是为自己而活的一部分。书中说:“人生就像一次短暂的旅行,我们两手空空的来到人世间,又两手空空得走进了墓穴。转眼间,一切如浮云烟消云散。这个过程虽然非常短暂,但我们只要做最好的自己,那么当我们离去的时,也不会留下任何遗憾!”。

中篇:做事有技巧,成功有秘诀。这一篇不仅说是事业,也是说你要做好的每一件事。理想、选择、努力、细节,都很重要,成功的过程他归纳为以上几点。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实现的时候,应该可以称之为成功。我的理想很实际,以后的每一天,都尽量过得快乐。我们在理想的路上,不放弃,一直努力的话,总有一天,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下篇:生活如细雨,幸福如饮水。不如意事常八九,踩着困难向前走。书中有这样一段“生活就像淅淅沥沥的细雨一样,一滴一滴地下着,从不间断,每天都是如此;而幸福就好似饮水一样,冷暖自知,其实,幸福是用心去体会的。只要我们用心生活,用心感觉幸福,当我们的心里感觉到幸福时,我们就是幸福的。”我现在感觉很幸福:爸爸妈妈在身边,一家人健健康康,我还每天有学上。其实,我们每个人把幸福的标准线往下放一放,你就会很幸福。

这本书大概有72个小文章。每篇文章都以一位曾将或现在在北大任教的教师的话引出主题,再用一则小故事深化主题。我觉得以这种形式表达的思想特别能引起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书写的不像书名那样给人遥远的感觉。轻松易懂的语言,新颖特别的形式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觉。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5

要实现垦区跨越发展的百年梦想,就需要我们牢记与生俱来的责任,作为中国农业“国家队”的使命和自觉,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垦区下达的新命令,是大荒北部人民在新的历时期点上承担的新使命。我们一定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加强战略思维,在国家战略中全面准确把握现代化大农业的深刻内涵,在全省大局中精心谋划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发展路径,努力探索一条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我们要在历史巨变中树立大格局观,以宽广的胸怀和卓越的战略眼光把握县域合作共建,以有限的**功能履行无限的社会责任,为未来拓展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开放的胸怀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突破现有体制障碍,克服困难,乘势而上,为垦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坚定贡献。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6

第一次听到北大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老师给我们念了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那个男生在做无力说北大是他的梦想。那时候对于我来说北大还是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名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北大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你影子。但那并不是我的梦,我并没有这么伟大的志向。

作者给我们讲了,她从出生到辉煌的经历,我很佩服作者,她从出生开始就遭到大家的嫌弃。童年里,陪伴她的只有学习,她很卑微,却又倔强的活着,她很坚强,却又顽强的活着。

她的文章里还写的成功需要怎样的态度和习惯的力量,态度是成功的标准,对于自我生存的态度,可能是启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也可能是锁头。所以作者对于她的生活的态度是很坚强的,不轻易向命运低头,在这里我比她幸运了很多。她出生在属于男权社会的时候一出生下来整个家庭都绝望了,而我们现在即使是女孩也可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她就只有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向别人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

她还再一次用自己的事例来为我们讲诉了习惯的力量,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同样不好的习惯,也可以毁了一个人,逐渐习惯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啊。最让我难过的是作者考了99分却害怕父母的责备,而不敢回家,我们应该学习他每一次都会去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良好的习惯。

她还与我们分享了她高中三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生活的列车,有时候会出轨,于是我们也会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她的一生中,却从不会缺失热情。

最后,她认为他其实是幸运的,她并没有因为北大而停顿,她对未来的人生还是充满了自信与热情。因此,让我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去拼搏自己的目标吧,用自己的热情去迎接自己的生活吧。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7

《站着上北大》这本书其实我以前都不知道他的,只是在图书馆无聊时偶然间发现的,因为本人那时想要学习了所以想着这本励志书可能会对我有用吧,就借回来了,刚开始只是偶尔看一点,不过我发现越看我越想往下看。(YJS21.COM 幼儿教师教育网)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幅非常感人的画。主人公甘相伟像一把尺子一样穿着保安服站在北大门口。甘相伟的家庭很不好,他出生五年后父亲就死了,之后他母亲的精神也到了边缘差一点崩溃。但因为两个孩子坚持了下来。

而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考一个女人又怎么能支撑呢?这时他的三爹不顾自己已经订婚,毅然决定来照顾他们。甘相伟小时候学习很好,但由于高中辍学一段时间,高考不及格,他没有上他一直梦想的北京大学,所以他在一所不好的学校学习法律。

他没有以失败为借口放弃心中的圣洁。他想着上三流的大学也要做一流的学问。工作期间,他为了梦想放弃了北大保安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在书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他刻苦努力学习的部分,但是却有其他人的,他的同事大队长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他自己的学习精神。这是一顿不用伸手就能吃到的午餐。成功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时间、汗水和努力的结果。

我们能站的多高,才能看到我们的距离、我们遇到的人以及学习环境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就是所谓的成功不能随便,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做好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8

《北大是我美丽而羞涩的梦》读后感高考,多么敏感的话题,作为人生的转折点,我们不想面对却又无法回避。。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深深的恐惧。但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原来高考只是一回事。

"对于我,态度与人的心性、经历似乎密不可分,所以我相信某些话对人生的影响力。"有多少人抱怨自己的人生有多悲惨,抱怨别人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但我们是否知道,我们的言语,甚至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能改写一个人的一生。

再被别人抱怨的时候,我们能否做到虚心接受?答案应该是很难,很难。"完美,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

“完美,完美,字面意思是完整和美丽,没有缺点。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理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所谓的完美主义,只不过比别人的行为习惯好一点,用以换取精神上的安慰,有什么用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完美这个词,只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渴望,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正如作者所言,完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是否还要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它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什么时候我不再需要他们的鼓励,我会真正坚定和自信地走自己的路?"作为一个高考状元,作者本该是大家的榜样,家人的骄傲,但从文中看来,其实作者生活的不怎么快乐,走在别人规划好的路上,每一步都踏在别人预先设好的路上,无奈而又迷茫的走向不喜欢的未来。这样的人生,真的有快乐可言吗?

相比之下,那些毫不犹豫地走上自己喜欢的道路的人的生活是美好的。哪怕是家徒四壁,餐餐白饭萝卜干,他们也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有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和目标。

我们是选择走别人设定的道路,还是选择未知而多彩的梦想?答案毫无疑问是后者。笔者是高考状元,有那么多困惑和烦恼,但我们呢?

我们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水。即使偶尔有闪光,也会被人群吞噬。也许几十年后,我们只剩下墓碑上的几句话了,什么也没有了。与其这样成为人海中一位匆匆的过客,百无聊赖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不如现在就放飞自己的梦想,踏上可以为之义无反顾的道路,活出只属于自己的精彩。

那么当数十年后,我们永远闭上双眼的时候,嘴角上应该还会有满足的笑容吧。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9

读完北大批判,让我认识到事物处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特定的环境时,总会存在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其中,上大学和大学教育便是个大问题。

北大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大学,人才济济的北大,能否发挥贡献国家、发展社会的最大能动性、高效性,便成了教育的一个大问题。北大存在的一系列值得批判的地方,其他高校也可引以为鉴。

清华特点是严格纪律,北大则是自由散漫。学校放任自己的学生自由散漫,俨然是把双刃剑。利得是天才级的并能朝着自己灵魂指引的方向发展的学生,害得是面对没有约束的环境无所事事自我放纵甘愿堕落的学生。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认真地自我反省了,我是属于这两者的哪一者,我不想不甘也不愿承认,结果往往是残忍的。我竟给自己交了这么一份不堪的答卷,我的脊背直发凉。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如何走好以后的路,我要从小步迈起,尽自己最大努力走好每一步,对得起自己的灵魂。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却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比方说,把学习成绩的失败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功课上不花时间,这固然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但明显也可感觉一种在学习上的不自信,不甘承认别人是能力上高过你。因此,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改变做事的心态和学习的精神。

其实,正视也是不很困难的,接下来就是要讲方法了。汲取知识,不是靠不断听不断看,还要不断想不断写才行,教授讲课,我们学生光听不练是不管用的。实践不是向老教授那样讲课,而是在大脑中进行复述和思考,找到逻辑层次的关系,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图加以解决。

不妨写下自己的想法、想法,然后找人改正,这样才能有质的进步。

阅读是写作前的关键步骤,也是贯穿整个研究的主要方法。大量有效的阅读可以让你快速学习新的知识和想法,这将对你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也是我的软肋,读书我是喜欢的,读经典我也乐意,可一遍读下来存进脑子里的却微乎其微,更别提复述书的内容的。

这让我意识到,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的每一刻都应该让大脑保持快速运转,而不是懒洋洋地使用大脑。

读写之后便是想办法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反馈给别人,想象一下多种思维、多种角度、多种逻辑交织的一个简单的问题会多么地震撼你的思想、你的心灵、你的灵魂。

与同学、老师等充分、积极地参与辩论,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更加美丽的智慧火花。

在辩论中,你将学习如何倾听别人的话语,以及如何从多个角度看待分析。你不仅会从自己的潜意识出发看待问题。这也关系到另一个我们必须学会的品质——感情移入。“感情移入”这个词马上让我联想到医患沟通基础课上老师讲的“共情”,这两者其实讲的同一个意思。

这说的是,我们看待问题必须从多个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揣想当时人的想法,以便更有效的去开展未有发现的重大问题,而这种发现会大大地影响对一件事情的判断结果。最典型的是司法案件,如果一个法官善于从原告和被告的角度去剖析案件,结果无疑是更公正的;历史事件就更是如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史料,不同史学家的叙述,阅读这些史料的人能用“感情移入”的方法处在历史叙述者的心境去鉴定史料的真实性、说服力,对历史事件的判断也会更接近真相;对于医学生的我们,“感情移入”就尤为重要了,面对恶劣的医疗关系,医生能“共情”地倾听患者心声,“共情”地解答患者的疑问,“共情”地将信任与支持传递给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裨益无疑是莫大的。

这些是我读《北大批判》的感悟,我也会在将来一步步践行自己的感悟。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10

读完此书摘录如下:

1、我们在反驳对方意见时,一定要注意逻辑性。否则的话,不仅不能驳倒别人的意见,反而会被对手抓住逻辑漏洞。人们在辩论中常常依赖大量论据来质问对手,而其实,更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指出其在逻辑上的漏洞。只要对方的观点丧失了逻辑性,你的反驳就一举成功了。〔我的观点〕打蛇打七寸,辩论中抓住关键点最重要。2、“我以为你知道――误解彼此的省略推理”为什么人们经常觉得很难与其他人沟通?按照“沟通漏斗理论”,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断衰减。

假设一个人心中想的是100%的内容,他表达出来时可能已经漏掉20%的内容。而这仅为本意80%的信息进入他人之耳时,可能仅有60%能真正传递到位。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与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无法把那80%的信息全盘接收,听到不等于理解。60%的信息大约只有40%能真正被对方理解消化。当他进行反馈时,会像我们一样,表达的意思比心中所想的内容少20%,也就是说,沟通中真正能被对方理解并执行的有效信息仅有20%左右。

严密的逻辑推理会把这些“已知前提”阐述清楚,将观点与话题限定在一个明确的范围内。

双方沟通时,首先便要在“已知前提”上达成一致,才能继续有效沟通下去。没有那么多的“我以为”,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会说“我以为”呢?

3、当我们与他人发生沟通障碍时,应当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犯了“我以为你知道”的错误,先找找自己的推理省略了哪些“已知前提”,再与对方确认一下彼此对“已知前提”的理解是否一致,这样就可以避免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在对方身上,让“沟通漏斗”现象得到改善。

4这里的“丁”指的是十二天干(即甲乙丙丁)中的“丁”,而“卯”指的是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的“卯”。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概念集合。

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排在各自所属系统的第四位。所以,不少做事马虎的人,会把“丁”和“卯”当成“四”来用。而“丁是丁,卯是卯”的人,就会将这两个概念区别的泾渭分明。

天干,地支,序数明显是三码事。提起天干时,只能说“丁”,而不能用地支中的“卯”与序数中的“四”来代替。尽管三者有排位第四的共性,但那并不是他们的核心特征。而概念的主要功能是描述事物的核心特征。如果概念混乱了,不仅逻辑推理会落空,连语言表达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混乱。

其实我主要是被“丁是丁,卯是卯”这句俗语的背后故事吸引了,感叹一句古人的伟大。

6、从根本上说,逻辑学也包含了人文性质。当逻辑从思维活动中缺位时,就意味着理性远离了我们的大脑。从这个角度看,逻辑学是促进社会理性化发展的支柱性学科。

所谓社会理性化发展,就是指社会的规范化与有序化。社会整体逻辑思维能力的不够发达,会导致公众对世间万象的认知变得偏激而情绪化,这将导致社会变得容易“失范”与“无序”。

7、爱因斯坦说:“通常情况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很可能只是依靠已知的某个方法或技巧。而提出问题或某种可能性,那就证明我们已经开始从新角度去看问题,其中包含了创造性思维,这是科学进步的显著标志。”

8,认知悖论

专业词汇,可在日后查阅逻辑学相关书籍。

9、思维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判断的因子,判断是推理的因子,因此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组织,同时还是人们的思维保持正常运转的基础。逻辑学要求人们在进行思考时,首先要知晓准确概念,其次需要做出正确判断,最后才能让推理合乎逻辑。

10、逻辑思维对概念有着极为严格的界定。因为,概念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体现着事物的内在联系。概念对客观事物的阶段越准确,逻辑推理所依据的已知前提就越真实。由于客观事物的性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反映事物性质的概念,同样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随便更改其内涵与外延。

北大随笔读后感 篇11

本书是北大演讲的一部分,中英文双语,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读完该书,有些许心得,愿与大家分享。

一形式方面

整本书的演讲形式相似,基本上讲的是我国的优势和特点,中间稍有过渡,然后转移到演讲人所在国的优势和特点。

想来也合理,这毕竟是在咱们的地盘上,而大家又都是明理人,恭维的话自不必说,那是必须的。当然,无论是对我国的恭维,还是对他国的自夸,这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之上。

二内容方面

整本书的演讲稿就内容而言,可谓有大有小、面面俱到。大而突出,小而不忘,可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当然了,最终的内容都是为了转到合作上来。毕竟我们的时间有限,而人家也不是谋财害命的主,自然是为了合作互利求双赢。

三知识方面

首先是合作。合作有层次,开展要广泛。合作包括国家间的合作,国家某些地区的合作,国家基层的合作,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合作。这里谈到的合作都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其次,多篇演讲稿都谈到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如果不具备全球化视野和战略,则不能与时俱进,必将为社会所淘汰。当然,这也同时也有利于合作。

最后,许多倡导自由和民主的国家来到这里,谈论自由和民主的好处,认为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四大学方面

何为大学:就是对过去、现在、将来要负责。优秀大学的特点:脱离政治,残酷竞争最有能力的人才,自我评价和领导。

现实是,许多最有创造力、最具挑战性和最活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往往无法与他人相处融洽。一流大学必须知道这一点。

五零散知识

●软实力

●高风险才有高收益,挑战与机遇永远并存

●英国三家银行:渣打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

●反复试验和探索;具体而实用的步骤,漫长而精彩的旅程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贫困经常伴随绝望

●生命的意义:融入生活,追求梦想,生活就是给予和分享

●兼容并蓄成其大

以上是我对本书客观方面的整理。

主观方面,我认为本书的演讲稿是:大、假、窄。说它大,是因为它讲的内容很大、很广,不是一般人能认识理解和运用的;说它假,是因为这毕竟是演讲,是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是代表他们国家在我国最高学府的演讲,溢美之词自不必说。

其中,既有我们的,也有自己的。说它狭窄,是因为这本书的适用范围狭窄。由于前面的大而假,加上这本书是中英文双语的,所以这里的范围很窄。

所以我建议在读一本书之前,最好先知道它是关于什么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北大随笔读后感范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北大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有关学生读后羿射日的读后随笔范例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我们在读作者写的后羿射日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写好一篇后羿射日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学生读后羿射日的读后随笔”,相信您能...
    2022-06-23 阅读全文
  • 大学读后感范例 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了这份有价值的“大学读后感”。在追求精神满足的过程中,经常阅读一些书籍是很有必要的。读书让我们接触到许多让人感慨万千的情节,这些情节值得被分享。我们也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写下读后感,记录下读书时的所思所悟。请好好收藏这篇文章,以便今后再读!...
    2023-06-27 阅读全文
  • 北大授课读后感 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需要懂得写优秀作文,通过写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会具备很强的感染力。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样写作文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北大授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发小推荐给我的一本好书,看一遍感觉没消化就又看了一遍。整本书的节奏前慢后快...
    2024-06-05 阅读全文
  • 培根随笔读后感 作文是老师要求学生写的用以写作性的文章。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一些逻辑思维,在平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来完善自己的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呢?你也许需要"培根随笔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在随笔中,他更显于口语表达,但是却也生辟难懂,也许是隔了时代的关系吧。他多用引用...
    2023-08-24 阅读全文
  • 站着上北大读后感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整理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站着上北大读后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对待作者写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时。是时候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写入读后感里了。如果你需要的是以下建议请不妨参考一下!...
    2024-03-22 阅读全文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我们在读作者写的后羿射日时,不能马观花地读,需要仔细地领会,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写好一篇后羿射日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学生读后羿射日的读后随笔”,相信您能...

2022-06-23 阅读全文

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了这份有价值的“大学读后感”。在追求精神满足的过程中,经常阅读一些书籍是很有必要的。读书让我们接触到许多让人感慨万千的情节,这些情节值得被分享。我们也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写下读后感,记录下读书时的所思所悟。请好好收藏这篇文章,以便今后再读!...

2023-06-27 阅读全文

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需要懂得写优秀作文,通过写作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储备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会具备很强的感染力。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样写作文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北大授课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发小推荐给我的一本好书,看一遍感觉没消化就又看了一遍。整本书的节奏前慢后快...

2024-06-05 阅读全文

作文是老师要求学生写的用以写作性的文章。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一些逻辑思维,在平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来完善自己的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呢?你也许需要"培根随笔读后感"这样的内容,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在随笔中,他更显于口语表达,但是却也生辟难懂,也许是隔了时代的关系吧。他多用引用...

2023-08-24 阅读全文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整理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站着上北大读后感”。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对待作者写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时。是时候将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写入读后感里了。如果你需要的是以下建议请不妨参考一下!...

2024-03-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