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初中历史课件推荐

发布时间:2024-07-14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撰写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都要做的事。一份好的教案是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什么样的教案课件才是好课件呢?本篇文章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挑选的一篇优秀的“初中历史课件”文章,继续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参考资料!

初中历史课件【篇1】

——情境再现,夯实基础(6分钟)

首先进入在第一展厅里。通过观看视频,我带领学生一起感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排山倒海的冲击。并在播放结束后回答问题,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再针对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一 是“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视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共同探讨得出: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回顾英、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比较得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加深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认 识。

二 是“攻占巴士底狱”。我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设问:“巴黎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从而得出攻占巴士底狱的原因是:巴 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说明人民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 唯物史观。

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革命的序幕,然后我将带领学生进入第二展厅,亲身体验更加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展厅:《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分析史料,突出重点。(12分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渔。

因此,这一展厅我设计了“我是小小史学家”和“图说历史”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相关史实。

第 一板块:“我是小小史学家”。我精选《人权宣言》中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学生结合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教材内容,再进行合 作探究,并开展“比比看,谁的研究成果最优秀”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小小史学家”。掌握《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它所 倡导的“自由、平等”主要保障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阶级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以合作学习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 围,以相互交流的形式激发出思想的火花。

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史料分析的基本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第 二板块:“图说历史”。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 特色——插图和辅栏,设计“图说历史”环节。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共和国诞生等基础知识,理解法国革命在不断深入发展,得出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 产阶级革命。

最后,教师设问:“雅各宾派政权被颠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落下了帷幕,法国形势急剧动荡,历史将给谁机会?”我带领学生进入第三展厅,体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起和衰亡。

初中历史课件【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二、说学情

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提问的这个环节,使得新课与旧知识很好的衔接,便于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根据学案预习,并且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内容。

三、前后贯通,课堂小结

通过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不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不同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和平相处,理性、宽容和智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最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遏制和对抗没有出路,和平、合作才能共赢!

四、学以致用,当堂检测 【见学案】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初中历史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开元之治”的含义。

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3.了解唐朝的衰亡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

农业工具的改进

●教学方法

经济等方面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图文结合法。

3.直观教学法。根据本课内容,准备一些教学模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4.讲述法。

5.讲解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电脑

2.农具模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杜甫的《忆昔》是一首名诗,其中有几句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诗中描写出唐朝开元时期的繁荣富庶景象,天下太平,远行走路,也很安全。开元盛世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的社会又繁盛到何等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贞观之治”的内容,讲到了唐朝的第一个治世,紧接着我们又了解到了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我们对于她的统治给予的评价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也就是说她的统治在唐朝所占的地位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贞观之治”我们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开元盛世”的取得和表现。

初中历史课件【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上承第南北朝时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为以后讲述南方经济在南宋时期全面超过北方做好了铺垫。本课介绍了西晋的短暂统一,少数民族的内迁、淝水之战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始终围绕着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这一历史线索,在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巨大历史灾难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进步因素。由此可见,本课在上下章节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

依据:A、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有关要求

B、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

知识与能力:

(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以及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水利、手工业等较快发展的史实。

(3)知道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我历史上罕见的,它促进了民族融合,使我国人口布局日趋合理,也开始改变了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经济格局,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国家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习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如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4)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位建设者,西部开发应注意什么?还一定具备什么条件?请你为故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历史,关注身边的历史,懂得学习历史以更好的为现实服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

(2)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除战乱因素外,还因为北方长期以来过度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使得人们向往资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因此进行知识迁移时,要让学生具备“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的环境意识。

3、本课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本课难点:阐明江南地区开发的因素

5、关键点:人口南迁,淝水之战成为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既抓住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二、教材处理

知识点的心理因素分析:

对于刚刚从小学毕业跨入中学的初一同学们来说,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更有很多奇思妙想,既需要及时鼓励,也需要正确引导。而且学习习惯处于转型时期,认知也基本上处于感性认知阶段,需要不断的予以启发、提示。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及简单的评价。就本课而言,理解西晋的兴亡和淝水之战并不困难,难就难在理解西晋灭亡的后果和淝水之战的影响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因此我大胆地调整了教材顺序,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研究问题的兴趣,并连续设问,这样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之后,把他们的好奇心引到现实中来,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如何开发西部、建设家乡?”这样学习历史的目的就达到了。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教学中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等思维方式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

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大胆地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既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们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采用:

1、采用问题教学法

围绕本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很多个问题,以图说文,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读、观察相结合,通过学生思考来突破课文难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自学讨论,师生合作教学法

提倡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是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体现和反映。(优美句子网 wWw.111642.CoM)

4、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课件,提供有关历史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印象。

5、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学科间的知识是相互渗透的,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实现知识迁移,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顺应教改趋势。如淝水之战前后蕴含三个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讲出来,就是语文知识的渗透,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就要启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来考虑。

初中历史课件【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爱迪生和他的一系列发明。汽车和飞机的发明与应用等基本史实。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科学成就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树立不仅关心自我发展,还要关心社会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 难点 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的评价。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1、一分钟小游戏:

看谁说得多说得快:列举家用电器名称:

规则:

(1) 每组选一位同学为代表:每组一次只能说一种电器名称:

(2)各组轮流说:每次考虑时间不能超过1秒超时、说错、重复者淘汰。其他组继续。

2、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3、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而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正是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出示课题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新课: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人们开始使用新能源-电.电力的应用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切割磁场会产生电流

二 、 “发明大王”爱迪生

?他最伟大的发明:电灯(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著名发明有:留声机 、活动电影机 、第一架实用打字机……

?发明数量多:正式注册的有1300种

合作探究;

课本125页“动脑筋”:

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夜晚漆黑一片,许多家用电器打不开等等。

在没有电灯之前,我们的先人在夜晚采用哪些方法照明?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那时人们多使用煤油灯、煤气灯、蜡烛来照明,照明范围较小,亮度差,不利于广泛使用。

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交通工具的新动力:内燃机(卡尔·本茨)

(带动新能源:石油的开发)

德国的卡尔·本茨——汽车之父(1885年 汽车)

美国的莱特兄弟——1903年发明飞机

(体积小,效率高)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是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被称为“汽车鼻祖”。

奔驰1号三轮汽车于1886年1月29日获汽车制造专利

这一天被公认为汽车的诞生日,车速最快为15km/h

介绍汽车的演变

学生思考

课本127页“动脑筋”

老:“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老人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忽略了消极影响。)

少:“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

(小孩看到了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过于偏激。)

综合:他们说的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应该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加强科技研究,用科技成就来趋利避害,满足人类需要。

小组合作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得益于哪一种新动力的发明?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结合汽车和飞机的使用说说它们是怎样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扩大人们活动范围的?

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1(2010·广东东莞)19世纪下半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这次革命是( )

A.以蒸汽为核心的革命 B.以电力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为核心的革命 D.以太阳能为核心的革命

2(2010·广东).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的景象常常使我们怀念起被称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他是( )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3(2010·广西梧州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强调汽车尾气已成为目前各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汽车尾气主要来自(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4(2010·广东湛江)2010年中国吉利汽车集团正式收购了沃尔沃,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谁发明的?(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卡尔·本茨

5(2010·新疆建设兵团)1873年,比利时工匠格拉姆参加维也纳世博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明了电动机,关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众多技术马上被产品化并投入市场。这之后,人类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时代

6.读右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7.在20世纪初,首次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莱特兄弟

C.爱迪生 D.马可尼

8.右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与它最可能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卡尔·本茨 B.亨利·福特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

A.新航路开辟时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板书

电力的广泛应用 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了活动范围

初中历史课件【篇6】

美德一:和平友好和谐共进团结友善

链接一:从战争到和谐——华夏族的形成:(人与人和谐)

[投影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已讲过,略)]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通过长期的杀伐争夺而最终趋向联合的。结论:战争两败倨伤,和平友好团结友善才能和谐共进。我们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共建和谐社会。

美德二:尊重他人以人为本任人为贤(人与人和谐)

链接二:和谐的首领交接——尧舜禅让:

活动1.问题探究——什么是禅让?尧舜禅让是怎么回事?他的本质是什么?[方式:全班分两组,老师为裁判,各组抢答]

活动2.模拟体验——“禅让班长”

[方式:全班分两组,老师假设班长任期为一个月,现班长卸任,大家推举新班长,举行禅让,同学评判,进而思考下题]

活动3.各抒己见——思考:怎样才能做受人尊敬拥戴的成功人士?

[方式:全班分两组,老师为裁判,各组抢答发言]

[教材过渡]在中国历史上,因治水有功而通过禅让方式得到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还有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禹。

美德三:勤劳智慧敬业奉献团结协作持之以恒(人与自然和谐)

链接三:和谐的力量体现——大禹治水的成功

体验感悟活动:想象体验——大禹的想法做法

想象1。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禹父鲧因为采取法治水而失败,而禹又受命治水时,禹的实际做法是;水灾与治水成功而化害为利给我们的反思是;禹的成功给我们的精神启迪是。

(提示1、反思:人类要更好的生存就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注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应保护大自然。精神启迪: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有创新精神。我们应该注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训练。)

想象2。关于人与人的团结协作和谐奋进:当禹治水路过家门口时,他很想??而禹的实际做法是???治水反反复复,禹率领民众不畏劳苦终获成功,联想我们面对地震水灾等灾难,这给我们的精神启迪是???

(提示2、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应具有奉献精神。应团结协作和谐奋进。)

篇小结:[代过渡]最后总结升华感情联系现实:落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齐读齐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共建和谐社会!

初中历史课件【篇7】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邓朝凤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与概括秦统一六国的原因及条件(重点)

1、根本条件(社会基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

2、人心所向: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实力条件: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4、主观条件(个人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重用人才推行正确的政策(连横)

5、政治上:废分封,行郡县,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利于统一

6、诸侯争霸形成了局部性的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政治方面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b、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经济方面a、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b、统一度量衡、货币

3、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以及统一天下的时间

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秦半两钱,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社会上流行隶书

秦朝的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情景教学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秦得以统一中国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让学生明白统一是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准备:

1、教师通过各找到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对本课进行预习个途径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战国时期,七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奴隶制被废除,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因此,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统一六国。 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扫六合”的气氛,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提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统一天下)

2、新课分享 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5分钟),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秦灭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是什么? 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以及各个官职的职能是什么?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理国家监察事物 太尉:管理军事

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在全国所通用的字体,货币是什么?

在全国通用的字体是隶书,通行的货币是秦半两钱

3、快速阅读完成后同桌相互讨论,交流得出答案,再有老师抽查,最后公布答案,并让学生勾画出来。

学习探究

提问:为什么同一全国的任务由秦完成?

课后辩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作为我国的始皇帝他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其暴政,劳民伤财,横征暴敛,使劳动人民揭竿而起,反对秦朝的统治。那么秦始皇的功过与得失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学生可分为正方与反方进行辩论,增加乐趣)

五、板书设计:秦朝的统一

1、完成统一——秦王扫六合 a、条件 b、过程 c、时间 d、意义

2、巩固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的建立

a、政治措施(2)中央行政制度的建立

(3)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 b、经济措施(1)统一货币

(2)统一度量衡 c、文化措施 :统一文字

【总结与评价】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出:通过《秦朝一统》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秦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措施,也知道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现在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一直被“统一”问题困扰着,台湾这个游子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的看法,教师不做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拓展想象空间。

【知识延伸】

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的教学计划

初中历史课件【篇8】

一、背景说明:

“岳飞抗金“是旧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五章 第一节《南宋与金的对峙》中的一个子目。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岳飞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感和评价岳飞作为了重点,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对本目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首先强调指出南宋最著名的抗金英雄是岳飞,学生介绍岳飞生平,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岳飞的抗金事迹,如“郾城大捷”、“精忠报国”、“十二道金牌”、“莫须有”等,结合岳飞的抗金事迹,关注岳飞的命运,组织学生分析宋高宗杀害岳飞的原因,以及导致岳飞悲剧命运的深刻历史原因,最后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岳飞。

在七(2)班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岳飞的兴趣非常浓厚,完全超过了我在其他班级中所遇到的情况。我刚提到岳飞的名字,马上就有同学说,他死的太窝囊了,真不值!看到学生的情绪如此激动,我忽然想到岳飞作为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对于初中学生的教育意义由此切入,不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吗?于是我立刻布置了一个题目:岳飞为什么会死?我打破了教材的顺序,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我首先把岳飞命运的终结方式呈现给大家——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宋高宗和秦桧加害,并指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抗金事迹世代传颂,直到今天,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总会让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激情荡漾。其次,我又以该题目作为线索,充分利用课文,挖掘教学资源,设计了一系列层层推进的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二、过程描写(“岳飞抗金”片断):

1、我首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形容岳家军的语言,利用这些语言分析岳飞的抗金表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说明岳飞领导有方,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成为抗金斗争的主力军。

讨论解决问题,体验岳飞的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感。学生们很容易便从教材中找到了这两句话:“大家努力杀敌,等到收复失地后,再与各位痛饮庆祝胜利!”;“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问题:功指什么功?表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岳飞抗金的主要事迹,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不仅使南宋的同志得以稳定,还重创进军主力,夺回许多失地。为什么岳飞认为“十年之功“会“废于一旦”?请学生讲述十二道金牌的史实,引导学生分析,十二道金牌的含义,并思考:“宋高宗为什么连发十二道金牌,目的何在?岳飞有没有退兵,为什么会退兵,为什么在收到十二道金牌后岳飞才退兵?为了帮助学生思考,便于解决这个问题,我请学生做了一次假设:“假设你是此时的岳飞,你该怎么办?”有的学生非常干脆,说我就不退兵,看他们能怎么样?反正我手中有兵权。他的话一出,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男同学的支持,可也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反对。反对方说岳飞根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是个忠臣。经过几轮的舌枪唇战,反对方的支持者越来越多。激烈的争辩使学生认识到这是宋高宗和秦桧的阴谋,此时的岳飞已经因为战功显赫而遭到同僚的嫉妒,同时也成为宋高宗和秦桧他们谋求偏安的障碍。而一方面他痛恨宋高宗和秦桧的阴谋使得痛失抗金的大好形势,使得多年抗金的成果毁于一旦,前功尽弃;另一方面身为南宋的官员和一名忠君的爱国将领,又不得不听从皇帝的命令。岳飞在内心十分矛盾和痛苦的情况之下,不得不退兵。他的退兵,是无奈的退兵,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退兵。

3、再次,组织学生对“岳飞为什么会死,你怎么看待岳飞和岳飞的死?”的问题进行讨论?问题一提出,教室便象炸了锅一样,因岳飞遇害而情绪低沉的学生再次七嘴八舌的发表个人的看法,有的说宋高宗和秦桧太无耻,有的说岳飞的死太不值。大家对岳飞的遇害非常不满,既对宋高宗和秦桧的卑劣行径表示不耻,又为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扼腕叹息。我在这时及时介入,指出每一位历史人物的行为都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具有历史局限性。在对岳飞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放在当时大的历史背景之中去理解,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超越历史,超越当时的社会现实。岳飞抗金虽然代表了当时反抗女真贵族暴政的南北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宋高宗和秦桧只求求和偏安,岳飞已经成为他们求和道路上的强大阻力。

4、最后,师生齐读岳飞的《满江红》,再次体会岳飞尽忠报国的爱国情感。

三、说课反思: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岳飞是一面爱国主义的象征,为世代景仰;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岳飞又是一座精忠报国的丰碑,被四海传颂。尘封的往事虽然如过眼云烟般逝去,但岳飞尽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却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段历史深深吸引了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既对岳飞英勇的抗金事迹而透露出敬重、崇拜的心理,同时更为他的报国之志无法实现,最后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命运而扼腕叹息。经过重新设计和改动,从总体效果上看“岳飞抗金”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很不错的。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大胆发言,激烈争辩,使得岳飞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通过对岳飞命运的关注,深切地感受和体会岳飞的爱国情感,对岳飞这个历史人物能有比较恰当的评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授课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教学设计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变动,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体现了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主导教学内容的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设置,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兵南下,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安定,受到人民的崇敬;而宋高宗和秦桧却残害忠良,谋己私利,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岳飞的命运是时代的悲剧。尤其是“假设你是此时的岳飞,你该怎么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到了顶点,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设想,课堂上出现了第一个争论的高潮。

尽忠报国的岳飞由衷的赞赏,以及对岳飞悲剧命运的惋惜,此时,教师及时介入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和评价历史人物。

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学生的情感因岳飞的爱国感情而升华、激荡,在朗朗的颂读声中爱国的主题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浸润,徐徐升华。

初中历史课件【篇9】

《民族团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教学内容以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主。民族关系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定团结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这一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对此形成了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知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了很多尝试,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选择,最终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些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归纳、综合能力。同时,经过这些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学习中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历史知识,训练学生识图的能力,并激励学生即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中,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学习乐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通过结合四川当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真实材料,创设为教师做向导的情境,完成对民族区域自治由名称到地位,由含义到原因的层层深入的学习。通过对所提供学习材料的选择性阅读,组织学生探究讨论阿坝州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设计课后活动——“查找为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将本课的学习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合本地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建设事业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实的感受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从而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课后活动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认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学生在改错环节中通过纠正错误结论,自发的感悟和体验自治政策的基础、前提与核心,从而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

解决策略:通过对阿坝地区古代、近代各民族交往概况的归纳,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出应该平等对待和团结各族人民,进而得出:唯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方能实现对各民族的充分尊重与真正平等。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及五十六个民族图片。进入教室, 观看视频或聆听歌曲。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民族团结的气氛,创造出学习本课的良好情境。

引入“猜一猜”:展示教师旅游的照片,让学生猜测拍摄地点。

讲述:虽然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的旅行留下了美好印象,但也产生了很多疑问,所以邀请本地同学做向导,故地重游,解决疑问。看照片,发现它们拍摄于本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景点——九寨沟(因教师的邀请对下面的教学活动产生好奇)。首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令学生发现,本课学习可能与自己的家乡——四川省有关,并产生主人翁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新课学习一、 走进四川观民族

投影:四川省民族分布概况资料。

提问:通过材料,大家能否说出四川省民族分布的特点?

点评学生回答后讲述:四川省的民族分布特点与我国民族分布状况大体相同。

提问:谁能在课本中快速找到我国的民族分布格局?

讲述:自秦朝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便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频繁迁徙、相互融合至今已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下面让咱们走进阿坝,来进一步了解新中国的民族关系吧。阅读材料并得出如下结论: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多,一些少数民族聚居而大部分民族杂居在一起。

阅读课文第一段并回答: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通过使用地方史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阅读的能力,同时紧密联系课本,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述的知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新课学习二、 重游阿坝看自治

问题1:阿坝作为行政区划的全称是什么?这一名称体现了我国哪项制度?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这一制度在我国有怎样的地位?

点评讲述,并投影出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

提问:除了阿坝这样的自治州外,我国还建立了哪些级别的自治地方?大家齐声回答

投影: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点评并对建立自治地方的情况作简要补充,以突出其广泛性。

问题2:照片《阿坝州召开第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中体现出今天的阿坝人拥有哪些权利?

点评并总结:参政议政,当家作主,引出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问题3:阅读与阿坝州历史有关的材料,说说由古至今,阿坝地区各族人民是如何相处的?

点评并归纳出:古代相互交融,近代休戚与共,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各民族必须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点。

投影:某位同学的错误认识,

提问:屏幕上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是否正确。

投影:1954年宪法书影。

点评并总结出:自治的前提、基础、核心与目的。

过渡: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之后,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以阿坝州为例,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说出: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自治二字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并回答: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依地图回答五个自治区的建立情况。

学生就图片进行回答,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人民代表等。

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内容,发现历史为各族人民共同创的,未来需各族人民共建,必须各族平等,团结一心。

通过对错误言论的辨析,进一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内涵。通过名称作为学习的切入点,明确该制度的名称、地位。

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初中地理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

通过对图片进行提问,培养学生对各类资料的使用能力。

在讨论和发言中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当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并感受到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通过辨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热情,并藉此深入理解这一政策。

新课学习三、 整理资料见发展

活动:课前分发本课学案,内容为阿坝州民主改革、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教事业建州前后的概况。

问题1:请选择一组你感兴趣的材料,结合课本议一议阿坝自治州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哪些因素促成了阿坝州的巨变?

问题2:依据讨论结果,你能从中得出我国政府实行的又一项民族政策吗?

点评后讲述:综合大家的结论,可知:各民族共同发展为我国又一项基本国策。

问题3: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民族发展的典型事例?

点评后提问:现阶段我国为推动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西部大发展实施的战略是什么?

投影:播放视频《西部大开发 四川大跨越》。

教师强调:西部大开发的概况和意义。学生各取所需,完成设计好的学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交流。

学生分别阐述阿坝州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变及造成巨变的原因。

学生讨论后发言。

阅读课本,找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实现共同发展的例子。

观看视频,了解国家政策对家乡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用分组学习,自选材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尊重其兴趣爱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合课本与视频资料,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

课堂小结讲述:今天通过与大家的游历和资料整理,我们共同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我对阿坝地区的认识也加深了。大家是否也掌握了我国的民族政策?

活动:请大家说出在今天的学习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体现我国民族关系的词语

板书:相关词汇,突出“民族团结”学生自主发言,回忆本课所学知识,并从众多词汇中发现本课民族团结的主题,进而得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学生可在本环节中自主回忆所学的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本课主题。

拓展教师:简述青海玉树“4.14”震灾,与学生交流感受。

投影:播放图片及歌曲《我们是一家人》。

提问:在四川震灾两周年之际,请大家共同鼓舞玉树同胞,让他们感受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该环节的活动,培养民族情感,并培养其坚强的意志,相互鼓励,互帮互助的精神等。

课后延伸提问:民族团结的事业需要大家来维护,你能举出更多对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共同发展有贡献的人物吗?学生自主发言或课后查找。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

教学设计小结:

本课设计重在使用乡土材料,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情感的培养,力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习在情境中步步延伸,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初中历史课件【篇10】


研修以来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后,让我受益匪浅。精巧的课堂设计,新颖的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我认为上好历史课的一些感受。

一、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上“你的历史课”。师生关系冷漠、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历史课。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要信、可爱,学生喜欢你,也就喜欢上你的历史课。反之,师生关系僵化、抵触、紧张、对立,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学生不买你的 账,不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一切都是枉然。教师只有和蔼可亲、宽容豁达,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起来。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增加历史教学兴趣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和教材居于绝对控制和支配地位,灌输式讲授和机械记忆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如果历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学起来也会积极主动。

三、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教学积极性。教师是双边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主导者,其教学能力左右着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 教学情境富有创意,即能对学生循循善诱,也能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用一些鼓励和激励的语言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总之,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的语言,充分利用这些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进度和需要,上网下载了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资料,教学中适时的呈现出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感官刺激,使 他们能直观地感知历史事实的时间演进、地域空间的变迁、历史人物的活动、社会形态的演变。达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感性认识与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

最后,要想让学生都喜欢上历史课,教师还要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 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历史课程的理解。同时要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的成长奉献出自己。

 

初中历史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

学生: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以后。

教师指出:今天这节课要了解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又一次重大飞跃,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情况。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教师请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内容。

教师: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学生:法拉弟。

教师:谁研制出发电机?

学生:西门子。

教师:电力在什么时候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学生:19世纪70年代

教师:随后发明了哪些电器和电力交通工具?

学生:电话、电报、电灯、电车等。

教师: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教师: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

学生:美国、德国。

教师: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初中历史课件推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初中历史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初一历史课件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初一历史课件,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2023-04-17 阅读全文
  • 初中历史课件教案集锦5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许"初中历史课件教案集锦5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大家好!今天...
    2023-04-01 阅读全文
  • 历史说课课件 教师每节课都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和课件是每个教师每天必做的事情。教案是有效管理教学过程的工具,有没有可供借鉴的好教案和课件呢?请参考下面与“历史说课课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08 阅读全文
  • 高中历史教案推荐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做到位。预先准备教案和课件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方便大家,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一篇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案”,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个人经验和知识上的参考。...
    2024-02-11 阅读全文
  • 初中历史教案 欢迎来到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初中历史教案”汇总。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课件中提高教学的效果。请将这篇文章加入书签方便下次查看!...
    2024-03-01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的设计需要与教材相结合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初一历史课件,欢迎您参阅读本网页!...

2023-04-17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位任课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小朋友们能在幼儿园学到知识,所以,很多老师会准备好教案方便教学,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或许"初中历史课件教案集锦5篇"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大家好!今天...

2023-04-01 阅读全文

教师每节课都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和课件是每个教师每天必做的事情。教案是有效管理教学过程的工具,有没有可供借鉴的好教案和课件呢?请参考下面与“历史说课课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08 阅读全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地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准备工作做到位。预先准备教案和课件有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和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方便大家,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意为您整理了一篇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案”,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个人经验和知识上的参考。...

2024-02-11 阅读全文

欢迎来到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初中历史教案”汇总。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案课件中提高教学的效果。请将这篇文章加入书签方便下次查看!...

2024-03-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