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合集7篇)

发布时间:2024-06-15

完成了作品的阅读,我们整个人或许会有所改变。写读后感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与“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相关的议题是本文的核心,为了方便以后的查阅请你收藏本文!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1)

从“右岸”拾起我们丢失的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一班杜慧

一个古老民族的歌唱,一种原生态生活的重现,一次灵魂的洗涤„„这是《额尔古纳河右岸》。

整本书用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讲着她眼中的这个古老民族的,不疾不徐,可字字句句洋溢着爱的甘甜,篇篇章章烙印着心的敬仰。这本书可以说还是一本新作,也许还算不上是历史选择后留下的经典之作,但是我相信这部诉说着一个弱小民族的血泪史的故事经得起岁月的打磨和传唱,经得起代代人的阅读和思考。在我看来,时间并不是衡量经典的唯一尺度。

额尔古纳河右岸生活着一个原始的民族,他们有着中华民族共有的坚忍精神,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

民族符号——驯鹿

民族的符号就如一个民族的DNA。鄂温克人把驯鹿看做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与驯鹿同在。

驯鹿自己寻找食物、寻找水源,不需要人过多的照应;不仅如此,它们浑身是宝,皮毛、茸角、鹿筋、鹿鞭、鹿心血、鹿胎、鹿奶„„这些它们都交付给了鄂温克人,无怨无悔。而鄂温克人是用更多的尊敬和关爱来回馈驯鹿无私的赠予。

在鄂温克人的眼中,驯鹿是神赐予的:“没有它们,就没有我们。„„看不到它们的眼睛,就像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星星一样,会让人在心底发出叹息的。”

为了保护驯鹿,鄂温克人甚至附上生命的代价也绝不感到一丝丝可惜。老达西为了解救围困在狼群的中三只驯鹿仔,只靠一把猎刀和狼搏斗,被小狼咬断了腿。要知道,健全的双腿对靠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族来说,尤其是一个鄂温克男人

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断了腿就基本成了附庸,不能再为部族猎获食物。纵使

这样,达西还是不顾一切的解救驯鹿仔。

达西的行为让我想到父母。在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父母总是不自觉地把自

己当做神一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认为自己强大到可以挑战人体极限。无私,

拼尽全力,不计后果。孩子的一点点危险在他们的眼中被放大了千百倍,而自己

的安全却被缩小到连用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这种放大和缩小让父母成为最勇猛

的斗士,最高大的英雄。你敢说你没有见过真正的猛士吗?

割鹿茸的时候,驯鹿会疼得四蹄捣来捣去,骨锯上沾染了鲜血。有些鄂温克

女人不忍看到这残忍的一幕,她们见不得骨锯上的鲜血,好像那血是从她们体内

流出来的似的。

这也正像父母,看到子女受苦就像刀绞一样的心痛。十指连心,何况自己的

骨肉呢?善良的鄂温克人把驯鹿当做神一样敬畏,把驯鹿当做孩子一样宝贝。驯

鹿的痛就像是自己的痛一样,连着皮带着肉,生疼生疼的。

他们和它们在几百年的生活中建立了血肉联系,一个民族和一个物种就是如

此和谐地共生着。鄂温克和驯鹿亲吻着额尔古纳河右岸的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条河

流,把土地、河流都一并融入了血液。这一片森林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这一片水

域源源不断地清澈着: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变迁,参与着他们的每次灾难与庆生。

神灵敬仰——萨满

古老民族的神灵亦是充满着传奇的色彩。

在那一支支激情的舞蹈里,在那一曲曲激越的神歌中,我被折服。那是鄂温

克人和天神对话的方式。萨满的舞蹈可以让一个生命代替另一个生命的归去。鄂

温克人信仰、膜拜萨满,或许你会说这是种多么愚昧无知的行为。可是,在他们

的眼里萨满就是神灵的附身,萨满可以保护族人远离疾病,让他们的灵魂完整。

当我看到妮浩为了挽救生命一次又一次跳神,纵使她知道这样会让她的孩子替那

位病入膏肓的孩子走向另一个世界,她还是那样坚定着每一个舞步。她含泪说:

“我不会看着自己的孩子受罪而不管的。”其实,她嘴中的自己的孩子就是别人

的孩子,就是这样无私的一位女萨满。

我无心思虑萨满的功力是真是假,我完全沉浸在那一次次跳神中„„太过神

圣!

他们也信奉各种神:山神、火神、水神„„其实,这也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

他们从来不会破坏一颗树、污染一条河。在他们的眼中,这些都是神灵的赐予,

要好好的保存。

有许多人都会说落后的鄂温克族,因为他们保留着太多的原始遗俗。可就是

这样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一直坚持着信仰、尊重自然。

而今,太多太多的现代人高速的生活状态让他们失去了信仰。没有信仰才是

最可怕的,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报应的,凭什么事,

我说行就行!”没有信仰做任何事都不会有道德底限。官场贪官层出不穷,商界

诚信难寻,学术界研究成果造假不断„„信仰的丢失让社会陷入恐慌。

掠夺式开发,目的就是榨干地球的每一份资源,留下了千疮百孔的自然。我

们一直伸出手对地球说:“把你的都给我!”让我想到那句戏谑的话:你的都是我

的,我的不是你的。太多的人完全把自然做为了我们的奴隶,恣意妄为。玛雅文

明的消失扑朔离奇,可我们又怎能知道我们是不是也会如此悄无声息地与地球彻

底告别?当真正的“2012”到来,我们一定后悔我们曾对这个美丽的星球如此不

仁不义。

是鄂温克人太原始,还是我们太现代?

用一首鄂温克某个氏族祭熊的歌来结束吧。

熊祖母啊,

你倒下了,就美美地睡吧!

吃你的肉的,

是那些黑色乌鸦。

我们把你的眼睛,

虔诚地放在树间,就像摆放一盏神灯!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2)

买这本书单纯是被书名吸引了,当初以为是写蒙古族的一本小说,拿到书看了简介才知道是写鄂温克族的,然而我还是单纯的以为,鄂温克,不就是蒙古族的一支吗?现在想来自己是太单纯又肤浅,每个民族都有其存在的历史与意义,以一种优越的姿态去看待其他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只会被人耻笑,也算是提醒自己不要再做此类事。

我不知道“好书”是怎么定义的,因为有些书你从头看到尾连连暗叫乏味,却总有让你如沐春风的句子,反复品味反复斟酌,忘了书里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句子却时时不能忘;有些书你一头扎进去竟不能停,吃饭睡觉都惦记着下面的章节,一有时间就要捧起来翻看,直到终于解开谜底,终于发现隐情,合上书喝口水润润喉,除了唏嘘感叹竟也说不出个甲乙丙丁;还有些书让你怀念童年怀念青春怀念一段恋情,通读起来都是些平常小事,却在细节上如涓涓细流,一点一点渗透你感性的一面……而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竟不知该把它归于哪一类,只好写篇读后感以示对它的喜爱。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大门,打开了我对上个世纪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使鹿部落的认识,他们与冰雪为伴,与驯鹿为伴,与山川河流为伴,与神仙、眷侣为伴,与我所向往的一切为伴。我想摸摸达玛拉的羽毛裙子,看她在篝火旁跳舞;我想告诉娜杰什卡,日本鬼子不抓蓝眼睛的人了,你们快回到伊万身边吧;我想劝劝拉吉米,马伊堪是大姑娘了,她有心上人了;我想安慰尼都萨满,爱人她的心里也装着你呢;我想在手里放一捧盐,让驯鹿舔舔我的掌心;我想和大家坐在一起,喝酒吃肉,听木库莲悠扬凄美的演奏声,我想行走在那片土地,看看“我”和伊莲娜的岩画。

虽然这只是本小说,但却那么真实,我总是在字里行间寻找一些与我和我的民族相关的点点滴滴,然而作者把他们分撇的如此干净,只有金德爱上了一个蒙古族姑娘,但是依芙琳和坤得都不同意,最后逼得他在与达芙琳娜的婚礼上上吊自杀。最后渗透了他们生活的也不是蒙古族,而是汉族。我有些失落,我想在额尔古纳河右岸有那么多蒙古人,他们之间的交际竟然如此疏离吗?我有些担忧,在鄂温克族人被汉化,被迫离开山林去乡里定居的时候,我的同胞们在哪里呢?我承认自己又在以一个主人的姿态去提问,在“内蒙古自治区”这片土地上,我祈求了解更多蒙古人的历史生活,但是可爱的鄂温克人啊,他们就在那儿,生在那儿长在那儿死在那儿,额尔古纳河右岸,大兴安岭北部,世世代代为他们的故乡。

翻开书舍不得放下,合上书又忍不住打开,提起笔写不出什么,放下笔又满心思绪,只有闭上眼睛,听一听歌,看着灵魂飘出窗外,飘向那冰天雪地的寒冷之乡,我看到了,他们向我走来,玛鲁王气定神闲,鹿铃叮叮当当,林克送我一身兽皮衣,达西在训练他的奥木列,娜拉送我一匹自己染好的布,哈谢要我喝上一桦皮筒的酒,而我,我只请求妮浩为我跳神,为我洗清一身的罪孽与世俗。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3)

平等润万物无声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想,我对平等的认识,已由浅入深。平等没有种族界限。人、草、木、石和动物都有同样的生存权。平等的文明是无条件的,像无声的细雨,静静地滋润着万物。

虽然这本书讲述的是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故事和百年沧桑,但平等在他们与自然的对话中无处不在。它埋在故事的字里行间。

卷首的第一句是女主人公的心里独白:“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已过九旬的鄂温克族的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把雨和雪、跳动的火焰当作听众,故事从清晨讲到了黄昏,她回忆了一生,从女孩到暮年。那句话就像微风,亲吻着我心中平静的湖水,激荡着情感的波澜。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与雨雪交融,她们成了老熟人。

这一份跨越种族的平等,也愈鲜明了。我忽然想起了现代社会里一直提倡的“人人平等”,理念很好,只是人类中心主义太根深蒂固,当人们提到平等时想到的几乎都是人类之间的,但其实平等是无关种类界限的,不是吗?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其他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生物也在这个天地里。万物平等存在。

鄂温克人生活在中俄边境的额尔古纳河古河岸上。他们在驯鹿的陪伴下,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也在挣扎求生。他们想征服自然吗?不是。白桦林是他们的十字军东征,清澈的溪流是他们的血液,驯鹿是他们的眼睛,大自然承载着他们所有的一切,他们把一切献给大自然。

当女主人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亲眼目睹了一只灰色的驯鹿幼崽去了一个黑暗的世界,而不是她病重的妹妹莉娜。姐姐的“乌麦”找回来了,但那头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鹿却再没了生息。母鹿失去了孩子,失去了哺乳的能力。直到她妹妹出人意料地去世,母鹿才又恢复了活力。

驯鹿失,姐姐得;姐姐失,驯鹿得。人和动物,没有任何一方是无偿的付出和得到,生存权利谁都没增,谁也都没减,大家都是平等的。

火是鄂温克人的希望之一。不管他们迁移到**,他们总是带着它。它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从未改变过。故事最后,鄂温克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不断冲突,生活环境越来越差,人民决定下山定居,但没有带走火种。他们说布苏的房子着火了,不需要再着火了。

女主人公不愿安顿下来,独自一人坐在火塘前,无助而悲伤:我们的火是用镰刀和石头烧成的,但布苏的火没有阳光和月光。这样的火怎么能让人的心和研究亮起来。孙子安草儿往火塘里添了几块柴,她又想起族人烧火从来不烧鲜木,只用树木里的枯枝断木。

他们看到汉人门房前后堆着满满的劈得整整齐齐的柴时会心疼不已,好像躺在那儿的不是柴,是他们。

列夫·托尔斯泰曾道“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相互尊重。”鄂温克族在百年光阴里握紧了自然的手,和它一起去感受变化、感受疼痛。平等不再只是“人人平等”,而是“众生平等”,它们都基于对天地和谐的期望,都是对精神灵魂归属的寻求。

于是,平等,让所有的渺小成为不渺小,让所有的平凡成为不平凡。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4)

《额尔古纳河右岸》记述了一个长达百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由一个九十岁的女人自述的,故事描写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当中的一支的百年沧桑:中俄边界、与驯鹿相依为生、风葬、鹿铃、白桦树、兽皮、萨满的跳神,这个故事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这个部落经历了无数的起伏:自然灾害、瘟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

他们是不屈不挠的,他们没有输给灾难,但最终他们输给了某种需要文明转型的力量。最终,他们放弃了游牧,选择了定居,还在坚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的仅剩两人:安草儿和我,几经风雨的顽强民族终于衰落得不堪入目。

他们的住处叫希伦珠,朴素而浪漫。在顶部有一个小洞,可以看到星星。这是多么美妙的住处啊!每天晚上都有星星陪着做梦,不比那些气密的砖房强一万倍!

这种浪漫,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经历,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文明,但我们没有那颗纯洁的心。

他们很勇敢,男人们从集训营回来,顾不上洗去满身疲惫,就去寻找在白灾中走失的驯鹿,他们没有畏惧严寒,然而寒冷还是带走了女人的第一任丈夫健壮的拉吉达的生命。虽然他们并不是每一个都那样勇敢,但每一个都一定很勤劳,他们各司其职,把整个部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们信奉唛鲁神和萨满。萨满轻快的脚步带走了疾病和灾难,但似乎也遵循了一些自然的交换法则:萨满每次救人,都会失去另一条生命,这条生命有时是伴随着人们的驯鹿,有时是萨满身边最亲近的人。

黑夜来临,萨满披挂神衣神帽,敲起神鼓,跳起轻盈的舞,他们用自己的神力保佑自己氏族的人们和驯鹿。

迟子建的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打动人心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书中人们纯净如云彩的对爱情的理解。它不需要太多的束缚,太多的语言渲染,甚至犹豫。那时候,有两个人在追女主角的母亲。当她问她喜欢谁时,她笑着回答说她喜欢这两个。没有什么可纠结的。

在作品里,生命的消逝就是转瞬间的事,。林克被闪电夺走生命,拉吉达死于严寒,瓦罗加在与熊搏斗中死去不断有人诞生,不断有人死亡,重复着喜悦与悲伤,如喝水吃饭般简单的死亡让你恐惧,然而当你看到那些很小就死了的孩子或者驯鹿仔,被装在白口袋里,扔在向阳的山坡上,痛楚就会转化成温暖,你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样东西靠老宝。这东西是个容器,它里面会装着肉干,水之类的有时可以救命的东西。它可以用来帮助迷山的人们,即使他们不是同一个部落的人,他们也不会知道是谁把东西搬进来的。

他们需要防范的只是黑熊,这在今天是非常罕见的。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我有这很深的感触。这并不是一部史诗巨著,但书的字里行间却无处不透露着真挚的情感,书中语言也并不华丽,质朴简洁,可依旧能打动人心,一本书勾勒出一个民族的百年兴衰,一直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这部书里,我们体会了死亡与新生,但这个部落也许再也不会有了新生。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5)

第一次知道《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是在最近爆火的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主播董宇辉特别自豪地说:“我一定要死后,在我的墓上刻一句话:我把一本非常好的书卖出150万本。”所以很好奇这一本让他热血澎湃,疯狂推荐的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马上网上下单读起来。

故事是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的诉说经历开始。书中介绍了一群鄂温克族人,生活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世代与驯鹿相依为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处迁徙游猎,仿佛身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当时主播介绍的时候也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然而,美丽而神秘的大森林里,却隐藏着无处不在的危机。族人们与猛兽殊死搏斗,跟恶劣环境百般周旋,依旧无法阻止亲人的离去和民族的衰落。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死亡,一次次无可奈何的失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坚韧和人性的顽强。

整本书被分为被“清晨”“正午”和“黄昏”三个部分。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晨是一天的希望,这个时期的鄂温克族充满了生机,部落中富有色彩的人物陆续登场,有精干瘦朗爱着妻子的林克,勤劳爱美善舞的达玛拉,温厚隐忍却很孤独的尼都萨满,勇敢健壮的鲁尼以及美丽不幸的拉吉达等等,每个角色都色彩饱满让人印象深刻。这时候的色彩是清新欢快的,不断有人结婚,不断有新生命降临到这个部落。正午是一天的`顶点,也是这个部落的辉煌时期,主要人物都正值壮年,他们肆意挥霍着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为了部落的生存,和雪灾、瘟疫、战争做着艰苦的斗争。黄昏进入了一天的尾声,鄂温克族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衰落,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原始森林遭到乱砍滥伐,这个古老的游猎民族被迫下山定居。

一本书读下来,我了解到那个古老的民族,那个民族的族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他们热爱那片神秘的大森林,感受着他们为了生存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体会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和充满爱恨情仇的真挚感情,不由得为一个弱小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百年沧桑和时代变迁而深深感慨。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6)

在我国的最北端,一条名叫额尔古纳的河流,正静静地淌在鲜有人烟的山林中。河的右岸,一个神秘的民族正顽强地延续着已有千年的民族故事。他们的故事,如神话般传奇。

透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民族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正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来讲述部落的兴衰与变迁。她是那样的平静,凝视窗外的眼神显得如此遥远。滴滴答答雨声中,记忆的闸门正一点点被打开。那是鄂温克族——草原上最古老的民族。他们远离世界的喧嚣,质朴且坚韧。从出生起,便长于自然,生活于自然,即使是死后,也归于自然,可谓一生都在与自然交手。驯鹿是他们可靠的友人;树木建造的希愣柱下有他们与星空的秘密;炽热且从未熄灭的火种是他们对神的敬畏。伴着璀璨的星空度过静谧的黑夜,听着流水般的鹿铃声度过寒冬,采过沾有露水的花朵,迁徙部落只为寻找苔藓给驯鹿充饥。那黑色的夜晚下,哗哗响的树林中,低头是火塘里跳动的火焰,侧耳听的是鸟兽鱼虫的窃窃私语,抚慰心灵的是柔软亲切的泥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用一生去探索自然的奥秘,用最虔诚的心,依靠自然、敬畏生命。他们是那片土地的儿女,有着对自然最深的热爱。

神秘的萨满,体现的是生命与敬畏。萨满在部落里扮演着医生的角色,他们穿上承重的神衣,用“嚓啦嚓啦”的鼓声与神灵沟通。宰杀驯鹿,手持神棍,跳舞歌唱,医治疾病,起死回生。但每一次妙手回春的背后,都会伴随着另一个生命结束。书中的妮浩是用自己孩子的生命换回他人的起死回生。她的一生,悲壮且凄美。但她的故事却也像极了平凡人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拿起梦想,却难以填饱肚子,回归现实,却又不得不放下远方。救人是她作为萨满的天职,可身为母亲她又充满了无奈与悲痛。每一次义无反顾地选择医治,都是在经历人性的炼狱,都展现了她坚韧的大爱。她有着伟大的胸怀和善良,她的悲悯之心使她达到了超越残忍现实的境地。落泪于一命抵一命的牺牲奉献,感动于每场“跳神”的勇敢果断,她的身上闪烁着慈爱与宽容的光。不禁回想到疫情时期,无数披上白色战衣的勇士,义无反顾地前往生死未卜的战场,果断坚决地放下怀中熟睡的孩子,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救援。他们也有着坚韧且无私的大爱啊,那也饱含着对生命无尽的敬畏啊!

人生的末端,体现的是坚韧。在书中,无论是死亡或是疾病都不必过度抱怨,因为死亡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场仪式,是在给诗意的生活画上壮美的句号。温温柔柔的风儿会轻轻带走他们去天上,向阳的山坡上会是一个个白色的口袋,他们会庇佑众生。“轰隆轰隆”的雷声是父亲的叮嘱,小小的镜子隐藏着列娜的微笑,离去的人们会化作各样的物件继续永生。他们选择接受自然的命运,尊重自然的选择,继续坚强地带领族人生存。悲痛会化作前行的勇气,思念会化作前行的力量,这是坚韧,是坚强的鄂温克族。

代代的爱恨情仇,代代的生死轮回,代代的坎坷生存。他们经历过严寒,战胜过野兽,在瘟疫下艰难繁衍,在日军的铁蹄下勉强度日,哪怕是现在,他们也在种种现代化文明的挤压下生存。民族的未来在时代的折磨下波澜起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无声地叹息。他们不惧严寒,不畏离去,这使你感受到一个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他们也曾试图走下山,越过无尽的森林触摸世界的喧闹。但刻在骨子里的天性使他们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新生活。我不认为“彻底地放下枪的民族才是文明的民族”,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刻在骨子里,淌在血液里。那质朴,坚韧的品质一旦脱离了静谧的森林,便难以适应喧嚣的日子。天光渐渐,溪水潺潺,铜铃清脆,古老的曲调划过林间,抚慰人们的心尖。他们从出生到死亡是平淡的,也是传奇的,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他们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着对生命的渴望与敬畏。他们应当活在自然里,继续书写民族的传奇。

作者用真挚澄澈的心,温柔诗意的描写讲述了一个鲜有认知的民族。她展现的不止是鄂温克人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她对自然的尊重。通读全书,除了对生命无限的敬畏外。不禁思考,我们在向自然不断获取时是否破坏了其他民族本就安静平和的日子,我们是否破坏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是否打扰了他人传承千年的民族繁衍与生存。我想答案应当是肯定的。本不用适应这个陌生世界的他们却因为土地的减少,驯鹿难以觅食而下山。而我们又是否意识到,这片土地的主人,本就是他们。却在我们不断地打扰与干涉下,沦为了现代社会的边缘人,只能用梦,守护遥远的铜铃声,用落日下喝酒聊天的回忆填饱精神的饥饿。一根根倒下的树木,一场场看不见踪迹的大雪,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圈圈围建起来的鹿圈,埋藏的是他们回不去的家园。

“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结尾的。”书中鄂温克人的结局并不都是圆满的,但,现实中的我们,应当以真诚的心,守护这个正在衰落的民族,守护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秘密世界,守护他们最后的家园,还他们一份宁静与圆满。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7)

迟子建先生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于懵懂中看完了这本茅盾文学奖第七届获奖作品。其实在翻完后,我甚至不知道我以什么心态看待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那就简单归于最原始的情感——对鄂温克族人跌宕经历的叹息。

在大兴安岭茫茫林海的深处,有一群鄂温克人,他们祖祖辈辈和驯鹿一起生活。作为“最后一支游猎民族”,鄂温克族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驯鹿、族人、神灵,甚至是一草一木,似乎都蕴藏着勃勃生机,吸引着我们去探寻。

在鄂温克人居住的“希楞柱”内,人们的欲望和悲欢离合交织在一起,织成了一张顽强的情网。无论是尼都萨满,还是妮浩萨满,抑或是“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的90岁的“我”,在这里孕育生命,经历生命,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死亡和一次次无可奈何的失去中,他们得以窥见生命的坚韧而又易逝。我愿意相信,一个个生命的陨落,都化作了大兴安岭夜空中的星光。“希楞柱”外,充斥的是人类无休止的欲望,这些贪婪,在深林中释放,而广袤的大地和浪漫的生态,就成了殉葬品。在砍伐声中,树木应声倒下,驯鹿们呜咽着,含泪的眼眸流转着,可无人分神来看它们。时代变了,变成了族人们看不懂的形状,他们被逼迫着来到了陌生的.城里……

“我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这是文末那位垂垂老矣的老媪说的话,她的原型是中国最后的女酋长,于2022年逝世,灵魂最终回归了自然,与山川河流长存了。

我在看完了这部悲凉凄美的小说后,真正意识到了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应该是多么可喜。命运莫测,生死无常,与其被恐惧不安消磨生命,不如珍视琐碎而又闪着微光的日常。

相关推荐

  • 额尔古纳河的读后感1000字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额尔古纳河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书籍是年轻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当阅读了作者笔下的作品,我们有了新的感悟。我们不妨写一下读后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023-10-14 阅读全文
  • 河岸读后感(汇集8篇) 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写作也是一个抓紧挖掘问题的独特过程,写一篇好作文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对如何写作文感到棘手?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河岸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风语河岸柳《风语河岸柳》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拉姆。这本书是一本儿童读物。最初只是作者讲给他绰号小老鼠的小儿子阿拉...
    2024-03-30 阅读全文
  • 赛尔号读后感汇集7篇 当下的我们都是需要懂得一点写作的,作文往往能启迪智慧,滋养灵魂。写作文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我们如何写好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赛尔号读后感汇集7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赛尔号》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本书主要写了小赛尔与雷伊,哈莫雷特两只精灵...
    2023-07-01 阅读全文
  • 李尔王读后感合集 作品这本书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相信很多读者在读了作品后心绪万千。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李尔王读后感”的相关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请将这篇文章添加到你的收藏夹随时查看!...
    2024-04-25 阅读全文
  • 达尔文读后感(集合七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以后,不禁为作者优秀的脑洞所震撼。 撰写读后感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主旨,写好读后感的要点是什么?我们为您整合了多篇关于“达尔文读后感”的文章,为便于日后查阅请您收藏此页面!...
    2024-04-17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额尔古纳河的读后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书籍是年轻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当阅读了作者笔下的作品,我们有了新的感悟。我们不妨写一下读后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023-10-14 阅读全文

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吧,写作也是一个抓紧挖掘问题的独特过程,写一篇好作文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对如何写作文感到棘手?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河岸读后感,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风语河岸柳《风语河岸柳》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拉姆。这本书是一本儿童读物。最初只是作者讲给他绰号小老鼠的小儿子阿拉...

2024-03-30 阅读全文

当下的我们都是需要懂得一点写作的,作文往往能启迪智慧,滋养灵魂。写作文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我们如何写好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赛尔号读后感汇集7篇”,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赛尔号》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本书主要写了小赛尔与雷伊,哈莫雷特两只精灵...

2023-07-01 阅读全文

作品这本书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相信很多读者在读了作品后心绪万千。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以往的经历和生活,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李尔王读后感”的相关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请将这篇文章添加到你的收藏夹随时查看!...

2024-04-25 阅读全文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的过程中,以后,不禁为作者优秀的脑洞所震撼。 撰写读后感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容与主旨,写好读后感的要点是什么?我们为您整合了多篇关于“达尔文读后感”的文章,为便于日后查阅请您收藏此页面!...

2024-04-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