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4-05-31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汇总4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篇1)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是材料科学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课程简介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材料的构成、结构和性能;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技术;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改性;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材料失效与寿命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1. 材料的构成、结构和性能


材料的构成包括材料的基本元素、组成和配比等。学生将学习到不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并能理解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和晶面取向等方面的特征。学生将学习到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技术


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技术指的是对材料进行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改变。学生将学习到各种材料的加工方法,如塑性变形、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并了解加工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 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改性


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改性是指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性质,以满足特定需求。学生将学习到各种表面处理和改性的方法,如电镀、涂层、阳极氧化等,并了解这些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 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材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是指通过实验和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学生将学习到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如硬度测试、拉伸测试、冲击测试等,并了解这些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5. 材料失效与寿命


材料失效与寿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效形式,以及材料的使用寿命。学生将学习到各种材料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形式,以及常见的寿命评估方法和措施。


三、学习方法


1. 认真听课


在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时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2. 多做习题和实验


课后,学生应多做习题和实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 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


除了课件,学生还应有选择地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材料科学研究进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是一门重要的材料科学专业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认真听课、多做习题和实验以及广泛阅读来掌握这门课程。希望本文对学生们在学习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时有所帮助。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篇2)


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与开发新材料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原子、分子到宏观材料性能的各个方面。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让读者对这门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材料的制备与处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等。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我们来讲讲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材料可以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以及性能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材料分类包括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如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陶瓷的高温抗氧化性,聚合物的柔韧性和化学稳定性等。


我们来看看材料的制备与处理。材料制备与处理主要包括材料的加工与成型、热处理与表面处理等。材料的加工与成型是指根据材料的特性,采用各种方法将原材料转化为最终产品的过程。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是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材料的温度和气氛等条件,可以使材料获得期望的结构和性能。


我们来讲讲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材料的结构包括原子、晶体、晶粒和相等多个层次。这些结构的排列和组织方式决定了材料的性能。比如,金属晶体的晶粒尺寸和晶界数量会影响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材料的性能有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多个方面。通过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可以了解材料的内在规律和设计新材料的原则。


我们来看看材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材料性能的测试和评价是确定材料性能的关键步骤。通过一系列试验和测试,可以确定材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等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对于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非常重要。常用的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拉伸实验、硬度测试、电学测试等。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材料本质和性能的机会,为学生今后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材料的分类与性能、材料的制备与处理、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性能测试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将为我们的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和推动力。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篇3)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是一种教学工具,用于在材料科学领域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材料,任何技术都无法得到完美的实现。因此,学好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对于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至关重要。


一、材料科学基础是什么?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学科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材料的分类、性能、结构和加工等方面的内容。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本质、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作用


1. 强化理论知识:材料科学基础课件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更加清晰地解释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过程。这种强化的理论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为其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提供案例分析: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不仅能够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其应用知识的能力。


3. 增强实验能力: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中常常会有实验演示的内容。通过观看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了解材料的实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实验结果。这种实验演示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编制原则


1. 简洁明了: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编制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内容要点要清晰明了,不应包含过多无关或繁琐的内容。简洁明了的课件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多媒体形式: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编制应该采用多媒体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动画和音频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综合案例分析: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编制应该充分考虑综合案例分析的内容。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使用方法


1. 预习阶段: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对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预习阶段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准备度,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


2. 教学辅助: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可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结合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复习备考: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可以作为学生复习备考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课件复习课堂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考试做好准备。


小编认为,材料科学基础课件在材料科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验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篇4)

材料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而材料科学则是研究材料的特性、结构、性能和应用的学科。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科学的概念和原理。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会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材料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物质科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课件会向我们介绍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结构,并介绍材料科学研究的历史和进展。

其次,课件会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课件会涵盖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主要材料类型。对于每一种材料,我们将学习它们的独特特性、机械性能、导电性能、热性能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除了材料的特性,课件还将介绍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方法。课件会涵盖材料的制备过程,包括合金制备、陶瓷制备、聚合物合成等。我们还将学习材料加工的方法,如铸造、锻造、挤压、注塑等,以及各种加工过程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此外,课件还将涉及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评估。我们将学习各种对材料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如拉伸试验、硬度测试、断裂韧性测试等。课件还会介绍材料的疲劳、腐蚀和老化等问题,并讨论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最后,课件将介绍材料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课件会介绍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生物材料等新兴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它们在能源、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我们还将学习先进材料制备技术,如3D打印、纳米制备等,以及材料设计、模拟和优化的方法。

通过学习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课件提供了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性,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课件也引导我们关注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是学习材料科学的重要工具,它为我们提供了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材料科学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学习课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制备和加工方法,以及材料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领域。课件的学习将帮助我们在材料科学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基础英语课件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为您编写了一篇“基础英语课件”,旨在满足您的期望。在本学期,老师将根据课本主要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案课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也许您能够在其中找到所需内容!

基础英语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 掌握有关形状的基本词汇:circle square rectangle triangle,强化听说技能。

2. 学习并掌握新的交际用语: The apple is a circle. This is a red square.等等。

3. 通过说唱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通过各种动手动脑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要求:

1. 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听说四种形状的名称词。

2. 要求学生能就四种形状进行说唱练习,表达一定的语言内容。

教学重点:

1. 四种形状名称词的正确朗读和辨认。

2. 就四种形状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教学难点:

四种形状名称词的正确朗读和辨认。

教具准备:

1. 自制教学挂图。

2. 录音机及磁带。

3. 实物投影仪。

4. 计算机及自制教学课件。

5. 复印好的课堂活动纸及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听做做

TPR 活动:Boys, sit down. Girls, stand up. Red(the student who wears red), sit down. Yellow(the student who wears yellow),stand up. Everybody, sit down....

备课思路:作为课堂的准备活动,TPR 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的准备。同时在活动中渗透本节课将要使用的词汇,如有关颜色的单词,从而为后面的活动做好语言准备。

活动二:师生谈话

教师使用孩子们学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如:Hello. 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交谈中,一边说 Here we go,一边将四名学生请到前边来作为活动三(唱歌曲)的领唱。

备课思路:Free Talk 是语言最真实的应用,它能帮助孩子们在交谈中学会与他人交流。运用学习过的语言进行交流会使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流畅和自然。在这一活动中,除了自然交谈的语言活动外,我还巧妙地渗透了本课歌谣中出现的新的语言内容:Here we go. 配合着这句话,教师自然的将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请到前面。以应用的形式把新的语言项目呈现给孩子们,会让他们在使用中初步感知到这些新的内容。

活动三:唱英语歌

活动四:听故事

利用计算机课件的演示为孩子们讲三只熊的故事,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借助手势学习三种形状的说法:circle, rectangle, square。

备课思路:故事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本活动依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三只熊的故事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形状的词汇巧妙的渗透其中。由于故事中不断出现形状的词汇,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了对三种形状的感知,学习和应用。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也学会了。另外,多媒体课件能将声音、形象和情节有机结合,将孩子们带入多彩的故事世界,在童话故事的漫游中,让他们自然的感知新的语言,自然的接受新的语言,自然的理解新的语言。

活动五:通过折叠,引出并学习单词 triangle

教师出示三种形状图片,带领学生复习巩固 circle,rectangle,square。出示一张矩形的纸并提问学生:What's this?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矩形的纸折叠成正方形接着问:What's this now? 最后,教师将正方形折叠成三角形并提问:What's this now? 以帮助学生学习三角形的说法:triangle。教师将四幅图片按出现在将要学习的歌谣中的顺序贴在黑板上,即 square,circle,triangle 和 rectangle 的顺序贴在黑板上。

备课思路:教师通过折叠,将矩形折叠成正方形,再将正方形折叠成三角形,由此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得到一个信息:不同的形状是相互联系的,是可以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黑板上四种形状的呈现也为接下来说歌谣的活动做好准备,为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提供视觉依据。

活动六:说说唱唱

学唱歌谣:第一遍要求学生听,教师可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遍要求学生跟唱。在唱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依据歌谣的内容配上相应的动作。

Chant: Square and circle say hello. Square and circle here we go.

Triangle, rectangle say hello. Triangle, rectangle here we go.

活动七:游戏时间

“转瓶子”(blackboard spins the bottle)。教师请四名学生到黑板前做“瓶子”,他们分别面对黑板上四种形状的图片站好,背向其他同学。教师偷偷向其他同学出示一件物品,如:长方形的小字典。大家说出它的形状名称词:rectangle。黑板前站在矩形图片前的学生听到后要像瓶子一样转动一圈。教师再向学生出示其他物品,游戏继续进行。

备课思路:这一活动的安排是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活动的设计容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及听辨能力的训练于一体。同时,还巧妙地向学生暗示:形状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八:找一找

要求学生找出教室内存在的相应形状的物品。活动语言:T: Where is a circle? S: There. There is a circle.

备课思路:生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来源。语言离不开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活动帮助孩子们将抽象的形状形象化,将形象的物体抽象化,让孩子们以新的视角观察熟悉的生活,发现生活中新的内容,同时将语言融入生活。此活动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九:小组合作

教师先请三名学生和自己合作示范,使用肢体共同围一个圆,再围一个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根据教师指令,开动脑筋,用身体围出不同的形状。T: Make a circle. Make a triangle...为了防止学生注意力转移,只做不说,教师应要求组好形状的组大声说出形状的名称,作为完成的信号。

备课思路: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活动要求学生共同想办法,共同完成形状的组合,每个孩子的努力缺一不可。合作学习既可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集体意识,还能为孩子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孩子们从小学会与人交流的生活技能。

活动十:思维活动

要求学生使用圆形活动纸按教师的指令折出不同的形状。T: Fold the circle into a square. Fold the square into a rectangle. Fold the rectangle into a little square...

备课思路:这一活动将几何知识融入语言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尝试来认识各种形状之间的关系。圆形可以折叠成正方形,正方形可以折叠成矩形,矩形又可以变成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又变成了三角形。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十一:猜一猜

要求学生迅速取出矩形活动纸,将有形状的一面向下放到桌子上。教师示范猜的方法。T: Have you got a circle? S: No. T: Have you got a square? S: ... 请同桌学生互相猜各自活动纸上的形状,猜到后将图展示给对方。

活动十二:连一连,说一说

要求学生将活动纸上的虚线用彩笔连成各种颜色的形状。

语言交流:This is a red circle...

备课思路:由于每个学生拿到的活动纸上的图形不同,所用的颜色也不同,学生之间自然形成信息沟,从而产生交流的兴趣。交流的兴趣是语言交流的前提和动力。此外,本项活动将语言要求提高到句子输出的高度,从而使语言学习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活动十三:听一听,做一做

T: Circle, stand up. Square, stand up. Rectangle, stand up. Circle, sit down. 配合歌曲继续开展 TPR 活动。

活动十四:创作活动

以活动十二中各自的彩色的形状为基础,画出一件物品,完成后向小组成员及全班介绍自己的作品。在学生交流作品时,教师使用实物投影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

语言交流:I have an apple. The apple is a circle. I like it.

备课思路:本活动将有关形状的语言提高到一段话的高度,这是在活动十二基础上的升华。此外,本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该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十五:制作班级形状书

将全班的作品装订成册 (SHAPE BOOK),作为课后传阅书籍。

活动十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形状的说法,让我们一起说一遍歌谣。

活动十七:作业

听本课录音并跟读两遍。

基础英语课件【篇2】

Recycle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复习第1-3单元所学的日常用语,要求学生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懂会说本单元所学的文具、身体部位、颜色等方面的单词,并能按指令做游戏。

3.学会做脸谱.

4. 学唱歌曲“How are you?”。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与分析:Let's act

本部分呈现了一个幽默的故事,Mike, John带着Zoom和Zip的面具假扮Zoom和Zip,碰到Sarah和Bai Ling,没想到真的Zoom和Zip出现了,Mike,John就溜之大吉,Zoom和Zip不明白为什么Sarah和Bai Ling看到他们就去追赶Mike和John了,所以,故事的最后Zip十分不解,看看Zoom。要让学生明白故事所学的日常用语的复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 Sarah,Bai ling,Zoom,Zip的头饰。

2. Zoom和Zip的面具。将面具中的眼睛处挖空。

3.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眼罩,没有眼罩的可用手绢。

三、 教学步骤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教师播放歌曲Hello,学生听音,伴以拍手等动作。

(2) 问候接力赛(参看Unit 3)。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 通过师生间的日常对话引出Who are you? I'm...

(2) 两人对话操练 Who are you? I'm...

(3) 听录音来展示Let's act部分的教学内容。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 教师根据对话提问题,如:Is this Zoom?等等。

(2) 游戏“听音乐,传小球”

(3) 教师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

(4) 学生六人一组戴上头饰和面具进行角色表演。

(5) 游戏:到底你是谁

4.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复习一单元第1部分的练习。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 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 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自编一段对话,注意运用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与分析:Let's play

1. Chant and find

本部分通过藏宝图的形式来复习文具,同时文字部分也是一首童谣。

2.Chant and colour

本部分是通过童谣的形式来复习颜色。

二、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各色蜡笔。

2. 教师准备pencil,ruler,bag,book,pencil-case,sharpener,

eraser,crayon,pen的图片及一个能装这些图片的大信封。

3. 教师准备Chant and find的挂图或投影片。

4. 教师准备一本小红书和一本大蓝书。

5. 教师准备放大的Chant and colour的挂图或投影片。

6.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幅同书上一样的小丑图。

三、 教学步骤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让学生听“Colour Song”并拍手跟唱。

(2) 问候接力赛。

(3) 用“Guessing Game”来复习颜色。教师准备各色蜡笔,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将放在讲台上的蜡笔选一支放在身后,让其他同学猜藏的是什么颜色。并引出颜色grey。

(4) 用游戏“Slow Motion”(慢动作)来复习文具。

(5) 用Simon Says的游戏复习小丑身体的部位。(游戏规则同前)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小红书,问: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 然后通过和大蓝书对比,教little和big.

(2) 教师把Chant and find的图贴在黑板上,用一张纸遮住,告诉学生:This is a picture.What's in the picture?然后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看图,Look,look,look!再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找到图中的文具。

(3) 教师也可先将Chant and find的图呈现给学生,但图中的文具都背对学生贴在图上.

(4) 教师将课本上小丑的图放大贴在黑板上,教师可指着feet告诉学生feet,教师注意强调一只脚是foot,两只脚是feet。然后教师一边放Chant and colour的录音,一边涂色,注意放慢速度。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 教师让学生听Chant and find的录音,边听边在自己的课本上按听到的顺序指出找到的文具,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

到。

(2) 让学生听Chant and find的录音,看黑板上的大图,边拍手边跟录音读歌谣。教师按文具顺序在图上用教鞭提示。

(3) 教师读Chant and colour,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根据所听到的顺序,将书上的小丑涂色。

(4) 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Chant and colour的童谣。

4.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二部分练习。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将Let's play的两首童谣唱会。

基础英语课件【篇3】

1.利用课文的词、句复习,训练学生的组句能力。从词和句入手,将每个单元课文的词和句与基础写作结合起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不仅能帮助提高学生记忆和灵活应用词汇的能力,而且还有助于训练学生语句表达的正确性。

(1)归纳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建立对词、句使用的感性认识。写作是一种语言的输出形式,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才有可能;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感受和大量的语言素材,写作才有可能进行。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达到积累语言素材,掌握基本语法知识与语句结构的目的,教师可以从训练学生归纳每个单元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短语和常用句型入手,使学生对句型结构的认识更加清楚,并对词、句的使用语境形成感性的认识。

(2)操练词汇和句型,训练学生的记忆和使用词、句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课文中所学词汇和句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多层次的练习活动,拓宽写作的.训练途径。教师可采用将学生从课文中归纳的词汇、句型进行词类转换、习惯用法、句型转换、完型填空、写短文等形式的训练,帮助提高学生的记忆和使用词、句的能力。

二、借鉴课文词、句进行仿写。

通过提供情景让学生模仿造句,不仅可以降低写作难度,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的兴趣、自信和成就感,使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三、借鉴课文句型,训练写作多种表达与技巧,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在基础写作中往往出现句式雷同、语句呆板、行文单一等现象,缺乏用5个句子有效表达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就有必要继续进一步加强句子多样化表达、句子转换替代、句子合并等训练,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短语、句型结构表达同一的意义;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逻辑原则:一个句子表达的信息量越多,而且使用的句子越精练、清楚,那么句意表达和传输信息就越有效。

四、利用课文体裁,训练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教师会发现高三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层次不清、结构散乱以及逻辑性不强,这是因为学生缺乏谋篇布局的能力。针对这方面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课文的体裁进行文章结构方面的训练以及进行句子、段落间的连接训练。

基础英语课件【篇4】

高三英语专题复习教案――基础写作    教学重点:如何审题;如何进行信息整合;上下文的承接。   教学难点:写作思路及方法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引导学生体会与模仿。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熟悉基础写作的特征和基本要求,培养正确的写作思路及方法,掌握常用的写作模式和句型。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一、基础写作题的特点 高考设置基础写作题的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因此,基础写作题与往年的书面表达依然会有很多相似点,但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特点。   1.写作题材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历年来高考作文题的题材都非常贴近考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校园活动、校外见闻、交友、旅游、以及与考生有关的话题讨论等。可以预料明年高考写作题的题材还会在这些范围内,并为所有考生所熟悉。 2.写作的题材主要是故事性描述和应用文。历年的基础写作题的题材也会与往年书面表达相似,主要有故事性描写和应用文写作两大类。命题形式可能是看图写故事、看图表说明、根据表格信息完成一封短信或一份通知这类的应用文等。 3.内容呈现的方式具有半封闭性。作文试题逐步走向开放将是大势所趋。但是,基础写作题还只能是半封闭的,其特点是写作的内容是被规定了的,考生必须将文章所规定的信息点完整、全面地表达出来,但对于语言表达的方式、信息组织的先后秩序、需要补充哪些必要的信息等,考试又有一定的自主构思空间。 4.用5句话表达。这是基础写作题与往年书面表达题最显著的不同点。往年是规定字数(100词左右),句子的数量不作规定,所以很多考生为了不犯句法错误总是使用一些简单句。而历年的基础写作只能用5句话来表达题目所给的全部信息点,但所给的信息点与往年的书面表达相比并不会减少,所以,用5个简单句很难完成任务,必须使用复合句或并列句来综合多个信息点,而且还要照顾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语意上的连贯。从只一点来说,基础写作题对考试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二、基础写作题提出的新要求  1.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包括信息归类、信息排列和信息表达三个环节。对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点,考生首先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信息进行归类,并初步计划将哪些信息放到同一个句子中;其次是将信息进行合理的排列,排列必须依照一定的标准,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第三是选择表达的秩序,确定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这既要考虑语句上能否衔接,还要考虑语意上的连贯。在组织信息的过程中,还要对某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增删,使文章意思连贯、语言畅谈、逻辑严密。 2.运用复杂句子的能力。在整理和归类信息点之后,就需要正确地使用比较复杂的句子,综合的表达信息。复杂句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复合句或含有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的复杂句。复合句主要有三类:含有名词性从句的复合句,含有状语从句的复合句,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 第二类是并列句或带有并列成分的复杂句。连接并列句或并列成分的并列连词主要有四类:表示意义引申的并列连词,如and,both… and,not only…but also,and… as well,not… nor,neither… nor等;表示选择的并列连词,如or,whether… or,either… or等;表示转折或对比的并列连词,如but,while,whereas,only等;表示因果关系的for。此外,therefore,besides,however,nevertheless,moreover,furthermore,what’s more,in addition,on the contrary,after all等连接性状语也可以在句子之间起连接作用,表示分句之间的并列关系。 第三类是一些特殊句型,如使用强调句、倒装句、含有with复合结构的句子、there be开头的句子、以形式主语it 开头的句子等。 正确使用各种句型,不仅能够完成题目所要求的任务,还能使文章的句式变得丰富、行文更加流畅、中心和主旨更加突出。     三、基础写作题的备考策略 在基础写作的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养成一些良好的写作习惯,如认真审题、巧妙构思、常写草稿、工整书写、仔细核对等好习惯,另一方面在组织信息和训练复杂句子结构方面要多下工夫。下面以“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英语科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为例,探讨如何备考基础写作题。 第一节:基础写作(共1小题,满分15分) 假设你最近参加了由某电视台举办的中考生英语演讲比赛并获奖,该台准备组织获奖者去北京参加一次英语夏令营活动,下表是这次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7月15日 ― 22日或8月15日― 22日 活动内容 参加英语角  学唱英语歌曲  听英语讲座  表演英语短剧 看英语电影  教外宾学中文   【写作内容】   电视台就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征求你的意见。请按照以下要求用英语以书信形式给予答复。 1.选择适合你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2.解释你只能参加其中的两项活动(听英语讲座和教外宾学中文),虽然你认为所以的活动都很有意义; 3.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听英语讲座了解英美文化的信息;教外宾学中文因为北京奥运会让越来越多的外宾想了解中国。 【写作要求】 1.必须使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2.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Dear Sir or Madame, I’m glad to be invited to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 Thank you very much.   Yours truly, Li Ping   【评分标准】   语       言 7 ― 8 具有很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和句子结构准确性高,词汇方面使用较好,只有少许错误。 5 ― 6 具有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法和句子结构准确性较好,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3 ― 4 语言运用能力一般;语法和句子结构基本准确,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不影响理解。 1 ― 2 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语法和句子结构基本不正确,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较多,而且影响了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0 语言运用能力很差;语法、句子结构、词汇错误很多,句子意义无法理解。 备注 每多写或少写一个句子,扣1分。 内     容 5 包括了所有信息内容 4 包括了大部分信息内容 3 包括了基本信息内容 2 包括了小部分信息内容 1 包括了少许信息内容 0 没有包括所提供的信息内容 连   贯 2 内容连贯,而且结构紧凑 1.5 内容连贯性比较好,而且结构比较紧凑 1 内容连贯性教差,而且结构不够紧凑 0 内容缺乏连贯性,而且结构松散 备注 文不对题,给0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点的数量与往年的书面表达题相比并没有减少,要想用5个句子把所有的信息都表达出来,考生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备考:   1.养成重视审题的习惯。虽然基础写作题是半封闭性的,但审题仍然十分重要。现以样题为例,谈谈如何审题:   思考的问题 样题分析 要写的文章主题是什么? Topic 参加夏令营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Purpose 电视台邀请参加夏令营,写信回复。 要写文章的信息点有哪些?information items 选择的时间,参加活动的内容,解释什么 怎样安排信息点的'逻辑顺序? order 说明要参加的活动并解释原因→说明要参加的时间并解释原因。 动作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时态)?when 夏令营还没有开始,文章主要用一般将来时     2.提高组织信息的能力。组织信息的过程包括信息分类、信息排列、和信息表达三个环节。这些步骤看起来好像很繁琐,但对于中下成绩的考生来说,一步一步地思考这些问题是很有必要的。现以样题为例,说明该怎样组织信息。   信 息 分 类 时间信息:两个时间段 内容信息:6项活动 选择信息:其中的两个活动及其理由 信 息 安 排 夏令营的内容信息点安排:可以将自己要参加的两项活动放在前面,其它信息点可以略写。 作者的选择信息排列:依照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顺序逐项表述,紧接着给出选择的理由。 信 息 表 达 结合已经给出的头和尾,写作的顺序安排如下:很高兴被邀请(已给出)― 感谢安排这么多的活动 ― 说明活动的意义 ― 表达自己只能参加两项活动的遗憾和原因 ― 说明参加的活动内容及原因(两项活动用一句话)― 说明自己选择的时间及原因     3.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用词不准和句子结构错误是写作失分的“罪魁祸首”。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及其用法是基础写作备考的主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可以分步骤进行:   教学内容与过程: Step one: Greetings and dictation Step two: 讲练结合,并就学生作文较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点评,讲评过程注意把握好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失分。 Step three: 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适当的点评。 Dear Sir or Madam, I’m glad to be invited to the English summer camp. ①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rranging so many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corner, English lectures, English films, English songs, English plays and helping foreigners learn Chinese. ② I am sure all the activities will do a lot of good to us students. ③ But it is a pity that I can only take part in two of them, because I will have to spend some time in doing my research project. ④ I would like to listen to the lectures, by which I will learn some about western culture, and help

机械基础课件十三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机械基础课件十三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机械基础课件【篇1】

(一)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2、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3、渐开线齿廓

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5、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6、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及根切现象

7、变位齿轮传动

8、齿轮的失效形式与常用材料

9、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0、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2、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

13、齿轮传动的发展趋势简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节点、节线、节圆、共轭齿廓;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齿廓不发生根切的条件,轮齿作用力和计算载荷,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轮传动的效率及润滑。

2、熟悉内容:齿轮机构的种类和应用;齿轮各部分名称;斜齿轮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当量齿数、传动特点,失效形式分析,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斜齿轮的强度计算,常用齿轮结构。

3、了解内容:圆锥齿轮;变位齿轮及传动。

第八章蜗杆传动

(一)教学内容

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蜗杆传动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6、其他蜗杆传动简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2、熟悉内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蜗杆蜗轮材料的选择及其许用应力;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

3、了解内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蜗杆、蜗轮的结构组成。

机械基础课件【篇2】

(多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程序。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它常用机构。

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机械调速,刚性回转件平衡。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原则。机械零件工艺性、标准化。

联接件设计: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等。

传动件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等。

轴系零部件设计: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其它零部件设计:弹簧,减速器等。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构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振、减振的途径。

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等。

简化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改善摩擦学性能的途径。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绘制机构简图,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其工作图的绘制,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

三、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

每个学生要完成1~2个设计作业。每个作业的份量一般为装配图1张,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四、课程设计

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包括下列内客:能根据设计任务拟定总体方案,按机器工作状况分析、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合理选择材料,计算和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考虑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机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等。

设计题目为机械传动装置、简单的机械或机构设计。设计工作量的最低要求应相当于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图1张,零件工作图1张,设计说明书1份。

课程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应进行答辩,成绩应单独记分。

五、实 验

1~○4本课程要求开设实验3~4个,共4~6学时。实验内容在下列○ 3 5~○7项中各选1~2项: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②渐开线齿廓和○范成和齿轮参数测定;③回转体平衡;④机械传动效率测定;⑤带传动实验;⑥滑动轴承性能实验;⑦传动装置或简单的机械装拆和结构分析等。

实验成绩应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几点说明

1.本基本要求适用于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有一定要求,但课程时数有限的一类专业,例如热加工工艺类专业和动力运行类专业。

2.各校要处理好本课程与有关先修课程如: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3、本基本要求所列内容应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各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各环节和学时比例,但应注意相互配合,力求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4、各校应根据具体条件,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5、习题内容要多样化,习题中应含有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内容。习题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加强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

习题课应按小班进行,每次内容要有所侧重。

6、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都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作业的题目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考核,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7、实验要严格要求。同一实验台上同时操作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实验后,每个学生要写出实验报告。

8、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机械基础课件【篇3】

(机械类专业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已有数学、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3.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理解机构的速度分析;移动副和转动副中的摩擦;自锁、效率的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

四、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五、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六、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

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会进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七、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八、链传动

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会设计滚子链传动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

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材料与结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

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

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十一、齿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十二、轴与轴毂联接

了解轴的类型、作用、材料及其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十三、轴承

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滑动轴承的材料、润滑剂、润滑方法及结构。

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

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十四、其他常用零部件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弹簧的功用。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十五、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了解机械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回转件的动平衡。会计算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

十六、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减速器设计

力求包括本课程所学的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单级或双级齿轮减速器。工作量为装配图一张(0号),零件图两张(2号),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评定成绩。时间为两周。

课程实施说明

一、建议机械类专业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为80~100学时,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

二、通用零、部件的讲授和平面机构的讲授,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列室中进行,使学生增强感性知识。

三、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采用模型、教具、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进行课程设计前,应安排一次减速器拆装实验。

机械基础课件【篇4】

有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在我国快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此时,职业学校作为社会提供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担负为国家输送大量技术劳动力的重任。但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使现阶段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形成人才质量和生产需求脱节这一矛盾。在这个严峻的事实面前,专业课老师不仅要更换思路,形成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密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职业观。在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形成初步的设计一般机械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所以门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过渡的桥梁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众多的概念、数学关系式和烦琐计算校核,对基础薄弱的职校学生而言,难以激发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现状的解决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状一、学生素质下降,现有教学手段较难实现教学目标

每年的5、6月份是职业类学校招生大战最火爆的时间区间,随着各校争夺生源而来的是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具体表现在: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二、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职业人生没有规划。三、对就业和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包括在一些家长眼中对就业存在误区:职业学校只是将学生圈在学校里,毕业时能拿个毕业证就可以,将来只是进工厂做生产一线操作工,学与不学理论知识对今后职业生涯没有影响,学好学坏无所谓。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五、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的综合利用能力不强。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综合运用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学生普遍把“机械设计基础”视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解决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而《机械设计基础》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复杂,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学生不太爱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产生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绪论,在这里要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讲清该课程、学习规律,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学,学了在哪里用;讲目前学科发展动态,新鲜的发明创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比如可以讲讲中央台的节目——“我爱发明”等。通过这些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可以使他们明白该课程在生产和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学习就有了目标和主动性。

(2)利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以点扩面

教材知识点多,很多知识点又牵扯到其他的课程,学生不易贯通掌握。如齿轮机构这部分内容里涉及到渐开线的一些性质,通过渐开线的性质为点我们可以展开讲解齿轮啮合的一些特点,再从齿轮啮合特点出发可以比较链传动和带传动的一些特点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通过参阅参考书、组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单个知识点扩大,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

现状二、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论和技能知识不能有效渗透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虽各章节对各个机构的应用、特点讲解较为突出,但从整本书来看,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名词多、图表多,尤其是计算推导和校核计算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和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理论教学抽象,学习乏味现象。为数步多的实验课停留在理论验证层面,形式上是实验课,实际上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和实际应用的真实项目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于激发。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未能充分衔接,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续,从而理论学不好,技能提高空间也很有限。

解决方法:

(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板书加幻灯机。为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开发质量更高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声一体,内容充实形象,教学手段也可以灵活选择。比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我们可以用硬纸板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四杆机构,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可把课堂放在校内实习工厂、实习实训车间等处。

(2)利用网络平台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上有巨量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互动式教学实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协助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3)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把要讲的理论内容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棘轮机构的应用时,可以向骑自行车的同学提问,为什么踏板向前踩车会前进,向后踩只能听见“咔吧”声,自行车却不会倒退。讲完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

(4)学习作品化

在学习了主要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些“大作业”,把作业做为一个作品纳入考核成绩。

比如在完成凸轮机构和四杆机构的学习后,我们可以布置设计一个完成特定运动要求的凸轮机构,学生分组协作完成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学生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特定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基础课件【篇5】

机械设计基础是大中院校工科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的双语教学对学生丰富机械专业英语词汇和接受国际先进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理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对现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学改革方法。

1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由机械制造大国向机械制造强国的迈进,如何扩大和深化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快速吸收国外机械行业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成为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为适应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势,教育部明确提出各高校需开设5%~10%的双语课程,以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我国机械行业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优秀创新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1]。为实现这一目标,把英语教学和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实施双语教学,成为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实施双语教学对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十分有效的,尤其是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双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

“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培养大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思维的机械类课程[3],是工科生由公共课转入专业课学习的基础课程。对机械设计基础采用双语教学,其首要目标是课程的国际化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在外文文献中的规范化表达。学生通过原版教材能够深入了解国外先进的工程理念和应用成果,大量接触本专业词汇及特定表达,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能力[4-5]。

2 做好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对策

“机械设计基础”不同于一般公共课,它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与实践结合紧密[6]。简单的将中文教学内容转变为英文教学的传统双语教学方法,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研究“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改革传统双语教学模式,成为摆在“机械设计基础”授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1 提高重视程度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是一门文理兼备的课程,既具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外语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设计与创新技能,又需要学生重视外语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所以,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这门课开设的意义及所面临的困难,提高对该门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

2.2 双语教材建设

好教材是教学进展顺利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的双语教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国内优秀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翻译而成,侧重基本概念及定理的演绎推理,方便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对照中文版教材学习。另一类为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以国外知识体系为基础,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内容涵盖较广,适合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学习。

在选择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材时,一方面需要考虑学生对机械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应该保证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考虑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外语表达能力,教材应该突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机械外文词汇、术语与表达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参照国内外优秀教材自行编写双语教材。

2.3 双语教学内容探索

在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教案设计及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所授专业与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将机械知识与专业外语学习结合,合理调整与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重点突出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内容多且课时有限,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精简讲授内容,突出机械知识难点与外语掌握重点,将部分内容改为辅导内容,这既有利于学生课外掌握外语知识,又有利于课堂上理解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中英文比例灵活调整

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在掌握机械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外语开展学习与交流。授课重点在于机械知识的讲授,并非纯粹的纯英文授课,学生接受专业知识能力受其外语水平制约严重。教学过程中应平衡好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之间的矛盾,不能过分追求英文教学比例,推荐采用60%~70%的外语授课比例。具体授课过程中,开始阶段用中文解释内容重点与难点,避免学生因畏难心里而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随课程内容深入而逐步提高英文比例,到教学中期英文授课内容提高到80%比例[6];后期课堂可采用全英文授课,让学生循序渐进适应英文授课。

2.4 不断创新双语教学手段

适宜的教学手段能使师生协作,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考虑到学生对英文讲授的理解速度慢,课堂教学应减少理论推导,灵活运用模型展示、多媒体技术、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兴趣,持续保持课堂专注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模型演示

模型演示有利于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直观认识,深化对英文描述的理解,生动形象的教具演示来阐述抽象的机构理论知识,更便于专业知识理解与英文记忆。

(2)多媒体技术

在描述机构死点问题时,教师利用含有英文讲解的飞机起落架视频演示,不仅具有了模型演示的形象直观性,也非常有利于学生课后温习与掌握。

(3)学生讲课

大部分机械理论体现在生活实际中,应鼓励学生观察并用英文描述与机械有关的常识。每堂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英文讲解与机械相关的生活现象,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5 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仅有的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由于机械设计基础双语课程知识量大,需要学生课外花费较多精力来消化课堂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平时不学习而最后突击考试。所以,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将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外论文等纳入考核范围,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通过对学习过程与应用能力的综合权衡,公正考核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

2.6 双语教师队伍的建立

双语教学一方面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另一方面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授课水平。双语教师队伍的建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前来授课,但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差异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种是组织年轻教师进入国外高校观摩学习,提高教师双语教学水平,并吸收国外优秀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为教师提供双语教学学术交流活动。

3 结语

在机械相关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为顺利实施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工作,学校、教师与学生应该高度重视,选择适合的双语教材,不断探索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来保证教育公平。加大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机械行业输送出合格的国际化人才。

机械基础课件【篇6】

(一)教学内容

1、滑动轴承概述

2、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3、滑动轴承的润滑

4、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5、液体润滑轴承简介

6、滚动轴承的构造、类型及特点

7、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

8、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9、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0、滚动轴承的维护和使用

11、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滑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限制平均压强的计算,限制轴承PV值计算;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基本代号及含义: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原则;滚动轴承的寿命、当量动载荷及当量静载荷计算;滚动轴承组合设计;轴承组合的支承固定方式、组合调整与预紧;轴承的配合与装拆;滚动轴承主要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

2、熟悉内容:滑动轴承的种类及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特点;整体式结构及其特点、剖分式结构及特点;轴瓦结构、材料;滚动轴承的构造和主要优缺点;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寿命、额定动载荷概念及润滑和密封。

机械基础课件【篇7】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作用和组成内容

教学重点:

强调制图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 具:相应的工程图纸、简单的使用说明书

教学步骤: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1、图样的定义

在工程技术中,为了准确地表达机械、仪器、建筑物等物的形状、结构和大小,根据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画出的图形,

叫做图样。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图样,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水利工程图样,机械制造业中使用的机械图样。

2、《机械制图》是研究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3、主要内容

(1) 制图的基本规定

(2) 几何作图

(3)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4) 轴侧图

(5) 组合体视图

(6)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

(7) 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

(8) 零件图

(9) 装配图

(10)计算机绘图

(11)其他图样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掌握阅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

3、培养对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4、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和有关的技术标准;

2、掌握正确的看图和画图方法;

3、反复实践,提高看图和画图技能。

(巩固练习)

让学生再看一遍绪论部分的内容

(课堂小结)

对学好制图的要求:

1、 明确学习目的,要有学好本课程的信心;

2、 刻苦训练技能技巧,图面质量优秀,有一定构思能力;

3、 作风认真严肃,决不敷衍了事。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1、简述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

2、简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后作业:

简述你对学好制图的看法。

机械基础课件【篇8】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6)6.4

间歇运动机构

【课程名称】

间歇运动机构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二.能力目标

熟悉常用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间歇运动特性。三.素质目标

能够分析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实例,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四.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特点与应用。【教学重点】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运动特点。【难点分析】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运动特点比较。【教学方法】

应用课件、教具进行动态演示,分析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特点。【学生分析】

1. 实物与课件、教具的演示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 注意从演示中让学生比较各种间歇运动机构之间的特点。【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教具、实物或课件。【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运动

除了凸轮机构和四杆机构外,还有几种机构可实现间歇运动。

二. 新课讲授

1. 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

从教具或课件的演示入手,比较得出这二种机构的各自组成,主动轮作连续的匀速转动,转化成间歇断续的棘轮和槽轮的运动,所不同的是棘轮的转角比较小,一般不大于45°,而槽轮的转角只能是90°,60° 和45°几种,不能作任意调整。所以可根据从动轮的转角大小,选择对应的间歇运动机构。2. 棘轮机构

由棘轮和棘爪组成,只能棘爪带动棘轮作间歇运动。间歇运动的角度等于棘轮被拨过的与棘轮每一个齿所对应的中心角度的乘积。棘轮的齿数越多,对应的中心角度越小;反之越大。

棘轮机构分为外接和内接式。为防止棘轮反转,应在棘轮上安装止回棘爪。止回棘爪在起重机构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元件,它保证了重物不致于自动下落。

可翻转的棘爪可使棘轮获得双向运动;双棘爪棘轮机构,可使棘轮的运动速度增加一倍。

3.棘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由齿数、齿距、模数、齿面倾角组成。4.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的结构由槽轮和销组成,分单拨销和多拨销,单拨销每转动一圈,拨动槽轮转过一个径向槽,如4个槽的槽轮,即转过90度。拨销所在的拨盘与槽轮上都有锁住弧,保证槽轮不会逆转。5.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有槽数、拨销数和运动系数。

三.小结

间歇运动机构是将连续转动转变成间歇的运动,按间歇运动的特点,可选用棘轮机构或槽轮机构,前者从动轮的转角可以在小范围内随意调整,而且转角较小;后者转角成固定的90°,60°和45°,不能任意调整。

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析】

机械基础课件【篇9】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6.2 平面连杆机构

【课程名称】平面连杆机构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和三种基本型式的运动特性与应用。2.熟悉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别方法。3.了解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

4.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急回特性和死点。二.能力目的

1. 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并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四杆机构的具体型式。2. 熟悉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和三种基本型式的运动特性及应用场合。三.素质目标

1. 了解四杆机构的运动是将连续匀速的转动转变成变速的摇动或其他型式的运动机构,实现运动型式的转化。

2. 熟悉三种常见的四连杆运动的基本型式的特点。

3. 能够根据曲柄存在条件及取不同构件作为机架来判断出不同的四杆机构。

四.教学要求

1. 熟悉低副接触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和的组成条件。

2. 能够判断四杆机构是否存在曲柄和该机构的基本型式。掌握三种机构的应用场合。【教学重点】

1. 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别及四杆型式的确定。2. 熟悉三种基本型式的运动特点及应用场合。【难点分析】

1. 高、低运动副的区分和四杆机构基本型式的判断。

2. 急回特性的形成,要借助于教具或实物演示,最好请同学上台自己体验。3. 死点的形成条件是曲柄摇杆机构中以摇杆作为主动件才可能出现,如果学生有自己使用过缝纫机请他谈谈使用的感受最好。在理论上要用力矩的大小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来决定,如果力臂为0,则无论力有多大,则力矩仍为0。【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配合教具课件演示,最后归纳总结。【学生分析】

从机械零件的静止运动转变到常用机构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由静向动的变化过程,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启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同时要从具体的构件抽象出简图来研究运动特点,这也是要改变学生思路的方式。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这些特点先告诉学生,以便更快地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

4学时(180分钟)【教学过程】

一.

开始常用机构一章的学习,机构的特点是运动的,所以要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和分析机构,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要习惯于机构简图的表示内涵及它表示的构件运动特点。如书中图6-3所示。机构的种类很多,本书只介绍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其共同特点是将主动件连续的匀速转动通过机构转化成断续或不均运的各种运动型式,以满足实际工作场合的需求。二. 新课讲授 1.平面连杆机构

首先要和学生共同回忆机构的定义,即构件的组合与构件之间具有相对的运动,如果没有相对的运动,就不成机构。接着要讲明连杆的含义,即长度与横截面之比值较大才成为杆,杆之间用运动副(如销轴或滑道)连接。然后再介绍何为平面,即四个杆件的运动都在一个平面内或者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才称之为平面连杆机构。开始讲授时,一定要把基本概念阐述严密完整。高低运动副的区别在于是面或是点线接触,多举例说明,如板擦与黑板之间是面接触,而粉笔与黑板是点接触;滚动轴承是点线接触的高副连接,滑动轴承的曲面接触的低副连接。2.铰链四杆机构

凡是由四个杆件组成的机构即是四杆机构,它必定有固定不动的机架和两个与机架相连的连架杆,另一个不与机架相接触的杆件即为连杆。由于杆件的长度不一,但总能找出其中最短的杆件,将最短杆与其中最长杆的长度之和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的比较,一定能得出如果大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则此机构取不同的杆件作为机架,将会出现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等三种不同型式。曲柄即能绕机架的固定转轴作整周转动,而摇杆只能绕机架作某个角度范围内的摆动。3. 双曲柄机构如果双曲柄的长度相等,又可以根据双曲柄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分成二种运动特性。

讲课中重点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讲述机构的应用实例,理论要贴近实际,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加深学生的记忆,也使学生学以致用,为用而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含有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

常用曲柄滑块机构,把转动转化成移动,如冲压机。

5. 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急回特性

从演示中先让学生得出结论入手再按书中图6-28来分析,着重注意虽然摇杆的行程往返一样长,但曲柄转过的圆心角都不相等,由于曲柄作等角速运动,走过的圆心角所需要的时间就长,反之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在相同的行程中,时间长的其移动的速度必然就慢,反之必然就快,这就导致在摇杆的往返两个行程产生了不同的行走速度,即一快一慢,出现了快速的回程,这正是机械中空行程所需要的,它可以缩短非工作时间。称为回程的急回特性。

压力角

压力角的大小影响到从动件的运动受力状况,压力角与传动角互成90度,传动角的大小由连杆和摇杆的夹角组成,在运动中容易观察,所以常用传动角的大小来控制。

死点

死点形成的前提是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以摇杆作为主动构件,而当摇杆在两端极限位置时,极位夹角成0°或180°时,曲柄的力臂为0,此时无论施加多大的作用力,曲柄都不可能转动,称之为死点位置。解决死点位置的方法是加惯性轮,靠惯性的作用冲过死点,或者采用机构错位排列的方法,如图6-17所示。反之也可以利用死点来作有用的工作,如作夹具或飞机起落架。三.小结

1.平面连杆机构的功能是将连续匀速的转动转化为非匀速的断续或其它运动型式,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

2.平面连杆机构主要由低副联接而成的四杆机构,根据组成条件,可以分为曲柄连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这主要取决于四杆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并取何杆件作为机架来决定。

3. 双曲柄还可以根据两曲柄的特点进一步细分,但不必讲的过深,简单了解就可以。4. 急回特性是曲柄摇杆机构运动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死点产生于以摇杆作主动构件的前题。四.作业布置

【课后分析】

机械基础课件【篇10】

(一)教学内容

1、弹簧的功用和类型

2、弹簧的制造、材料和许用应力

3、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计算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弹簧的设计。

2、熟悉内容:弹簧的功用和类型,弹簧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第十四章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

(一)教学内容

1、联轴器

2、离合器

3、制动器

4、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的选择和维护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功用种类,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选择方法。

2、熟悉内容:固定式刚性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可移式刚性联轴器的结构特点;弹性联轴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操作式离合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自动离合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制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制动器的类型和结构特点。

四、课内实践环节具体安排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2学时

2.带传动的滑动和效率的测定2学时

3.齿轮参数测量2学时

4.齿轮的范成实验2学时

5.轴的结构设计2学时

6.减速器拆装实验2学时

机械基础课件【篇11】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学时)

第8章

支承零部件

8.1

[课程名称] 轴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1、2、了解轴的结构、分类、常用材料。

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熟悉轴的结构工艺性。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选择轴的材料。

2、能够正确分析轴上结构设计的目的。

三、素质目标

1、了解轴的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能结合实际分析轴上各结构的功用。

四、教学要求1、2、[教学重点]

1、直轴的分类、功用和轴的常用材料。

2、轴的结构要求及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难点分析]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特别是结构工艺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物教具演示、互动法、归纳法 熟悉传动轴、心轴和转轴的区别,及轴的常用材料。了解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固定方法,及结构工艺性。[学生分析]

1、学生的实际知识较少,对于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不易理解,尤其是结构工艺性更难懂,教学时应当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实物,或生产安装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理解轴的结构。[教学资源]

1、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3、[教学安排] 教学步骤:讲授与教具或实物演示交叉进行,配以课件或加工实况录像,穿插互动、提问与设问,最后小结。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0分钟)

机械零件是组成及其的最基本单元,生产中必须按图纸的工艺要求生产出每一个合格零件,然后再组装成构件和机器。因此必须熟悉常用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加工工艺,才能生产出适应机器使用要求的零件。常用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专用零件指某些机器上特有的零件,如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轮船上的螺旋桨,内燃机上的曲轴等。通用零件是指在各种设备上都共同具有的零件,如螺钉、螺帽、轴承、齿轮等。本课程只讲通用零件的结构、特点。通用零件有部分是标准件,即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不必要自己组织生产;而有一部分必须自己生产,但他们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格。

教师可演示实物,如有可能播放生产录像,了解零件的生产过程。强调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贴近实际,联系生产。

二、新课(75分钟)

1、轴的功用与分类特点

轴是机器中最重要的零件之一,主要起支承轴上零件并传递运动和转矩的作用。这里注意运动和转矩的区别。

轴的分类主要分清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一般的轴多为转轴,可举学生能见到的例来说明。如书上所举的例子,或如下: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课件、教具、实物。传动轴:汽车方向盘的轴;电风扇的轴 心轴:火车的车轮轴

转轴:大部分轴为转轴,如自行车中轴、齿轮、皮带轮的轴等等。这里要注意的是三种轴的共同特点都应当以转动的轴为前提,再按受力状态来区分。

2、轴的常用材料

应介绍常用中碳钢45钢和合金钢40Cr作轴的材料,但是选择合金钢时,必须进行热处理,才能发挥合金钢的优势,否则合金钢对应力的敏感性对轴的强度反而产生不利的影响。

3、轴的结构

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很多,分为轴向和周向固定两种,常用轴向固定的方法是键联接,它具有可拆性,而且可以传递很大的扭矩,应用广泛。周向固定方法一般选用轴肩或轴套等,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但要简单方便可靠,易于加工。因此,轴一般为阶梯形状。

教学时一定要结合课件或录像、教具进行,否则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兴趣。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拆装实习,作实践体会,亲手感受。

轴的加工工艺性更难理解,工艺结构要结合车工实习的内容来讲,请同学谈自己实习加工的体会,就比较好懂,中心孔是加工细长轴和为了下一道工序加工准备的;退刀槽是为了加工螺纹时,防止撞坏零件左端面而设计的;越程槽是为了磨削后装配零件能到位而设计的。

装配工艺比较难懂,许多装配工艺是为了方便装配和准确定位而设计的。如30°大倒角是为了顺利安装;两个零件在轴向和径向只能各有一个配合面,不可能使一个配合面同时接触两个面。过度要求适得其反,实际上也是达不到要求的。这里要培养学生从实际的要求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

教学中配合课件演示教学,可以提高效果。

三、小结(10分钟)

1、按载荷方向直轴可以分为传动轴、心轴和转轴三种,大多数轴为转轴。

2、一般常见轴为45钢,较重要的轴为40Cr经过调质处理。

3、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可分为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两种。轴肩和键是常用的两种方法,具体要以实际而选用。

4、轴的加工工艺性是按加工需要确定的。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中P [课后分析]

机械基础课件【篇12】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 7.1

带传动

【课程名称】

带传动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带传动的特点、结构、标准和材料。

2. 掌握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传动比、安装与维护。二.能力目标

1. 掌握带传动的主要优点,V带的结构与标准。

2.熟悉常用带轮的材料、结构。掌握带传动的安装与维护要求。三.素质目标

1. 熟悉带传动的优缺点和应用场合。2. 了解V带和带轮的结构与标准。

3. 能够正确安装带传动,进行调整维护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四.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带传动的应用场合,比较各类型带传动的特点和V带传动的优点。2. 了解组成带的结构及标准。了解带轮槽的标准结构。3. 掌握带传动的安装、调整与维护方法。【教学重点】

1. 带传动的主要优点及缺点,带的标准。2. 带传动的安装调整与维护。【难点分析】

为什么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从V带的橡胶材料容易产生弹性变形,和V带传动是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来分析。可举例随身听录音机的电机就是靠橡胶带来带动录音带转动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声音变调,带速变慢,其原因就是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变小,带在带轮上产生弹性滑动而引起的。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自身材料引起的,因此是不可避免的,也就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也可举洗衣机为例。【教学方法】

演示与讲授相结合,配合带的实物比较型号与材料和断面形状。【学生分析】

1. 由于新一章内容,学习方法应作调整,用构件之间的传递运动来学习。注意联系实际,多带实物演示,激发学习热情。

2. 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设问,多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多给学生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教学安排】

3学时(135分钟)【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所讲的常用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都是靠构件之间的作用力来驱动相邻构件运动的。而机械传动是靠构件之间的摩擦或啮合来传动的,以改变从动件的速度大小,实现减速、增速、变速或改变力与力矩的变化,但从动件的运动都是匀速的,连续的。常用的机械传动有五种。即:

摩擦传动有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二种。

啮合传动有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链传动三种。

二.讲授新课

1. 带传动的组成:主、从动带轮和传动带。工作时靠带与带轮之间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属于利用中间挠性件的摩擦运动。2. 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类型很多,如图7-

1、2所示。教师可以演示带去的实物。

带传动的特点很多,重点要记住优点是传动平稳,能吸收振动、无噪声,过载能打滑起保护作用;主要缺点是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所以,一般安装在与电机直接相连接的传动轴上。3.V带的结构

由于相同条件下V带传递功率是平皮带的3倍左右,因此V带应用最广。根据传递功率大小,分为七种型号,Y、Z型号的皮带断面较小,常用于家用电器上。依次为A、B、C、D、E,随着皮带断面形状逐渐变大,传递的功率也相应变大。

除了断面尺寸外,由于V带做成环形的密封整体,不能断开调整长度,所以国家已制定标准的基准长度系列,使用中应按标准进行选择。4.带轮材料、结构

工业上常用带轮材料为HT150铸铁,具有足够强度,易于加工,价格便宜的特点;在低速或轻载中常用工程塑料或铝合金,如洗衣机的大带轮选用工程塑料,而小带轮用铁板制成。

轮槽的结构与带相配合使用,在中性层处的尺寸相同。由于带传动时,带在小轮中的弯曲变形较大,内侧受压缩变形,为了保证带与带轮充分的接触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将V带的楔角做成40°,而带轮的楔角依型号和小带轮直径的变化而变化,分别为32°、34°、36°和38°四种。4.带传动的失效形式

当载荷超过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动力时带在带轮上打滑,和摩擦带疲劳撕裂是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为了增大传动时的接触摩擦角,使传递的动力最大,要求带传动的下边为紧边,上边为松边。5.带传动的传动比

带传动的传动比为主动轮的转速与从动轮的转速之比,也等于从动轮的基准直径与主动轮的基准直径之比。传动比一般小于3。6.V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该内容是中职学生的学习重点,与生产操作密切相关。带的张紧是保证带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为前提,因此要经常进行张紧,方法很多,如图7-

11、12所示。

带的安装中,如果是新带,即使是相同型号和规格,由于弹性材料的原因,带的基准长度都有一定的误差,所以应当注意选择相同内周长的带安装在同一带轮上,避免因为个别带长度过长而不能正常工作。同时注意新旧带不能一起使用。

在装卸V带时,如果调近两带轮的中心矩,可以很方便地将带拆卸或安装。如果不调整两轮中心矩,硬将带从带轮上撬下来,一定要先把带从大轮上撬下来;安装时应先把带套在小轮上,再将带从大轮上盘上去,此时应特别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操作,防止将手夹在带与带轮之间,那将是悲剧。

带在带轮上地松紧一定要符合10-15mm的压下要求,过松不能传递足够的摩擦力和扭矩,过紧将会增大压轴力,加大对轴承的径向载荷。如果是滑动轴承,将加剧磨损。如洗衣机皮带太松,水流缓慢,衣服洗不净;如果皮带过紧,波轮轴很快过度磨损产生中间漏水。

三.小结

1.带传动的工作特性与机构有何不同,带传动最主要的优缺点。2.V带与带轮已标准化,应按标准选用。

3.带的安装、调整与维护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析】

机械基础课件【篇13】

经过对“中职本科”生源中职阶段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学生个人情况的调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中职本科”学生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1框图法教学,整合知识体系整理总结《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核心知识点,自编校内讲义或教材,结合一个综合实例,如蜂窝煤压制机、机床C 6140主轴箱,以机构、传动、零件三大部分为主线,制作框图,帮助学生快速、直观地理解整个机械设计基础的知识体系,由此知识体系展开教学单元。围绕综合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讲解内容时重点把握能让学生了解典型机械或结构的设计思想、理解装配要点、掌握分析故障和维修。

2.2模型演示教学法采用玩具激励法(机构部分可以拆装模型,观察机构运动、计算实际的自由度、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慧鱼组合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理论和动手实践的统一。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启发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自己查阅学习资料的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又学到了知识。

2.3设计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使用Solidw orks等机械设计类软件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堂上结合典型设备进行建模、模拟装配、指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或结合实验室的试验台,教师建立虚拟实验模型库,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该模型库进行学习建模、装配、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机械系统。

除了大型的常用的机械设计软件CAD ,solidwokrs,网上有大量机械设计小软件,还有一些企业应用的机械设计软件,该类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参数,不需理解繁杂的公式及理论推导,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此类软件,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机械零件的`一些参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2.4项目教学代替章节学习教学内容及顺序调整:分四大部分,均为先通过先讲整体一个实例,再拆分讲解,类似于项目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部分。

机构部分: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通过参观实验室机构展台通识,以分析玩具的机构组成和原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拆装,分析,计算。

机械传动部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通过玩具模型讲解几种传动的特点,再分别介绍具体知识点,轻参数、重结构,轻计算、重原理。 机械零件部分:齿轮、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本部分设计先以减速器原理讲解为起点,通过动画和实验拆装,逐步进入理论学习。

增加机械维修工具、量具部分内容,学生应该进行系统学习。能在实践和工作中更快地进入角色。

2.5实践、设计成绩考核替代期末考核“普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考核多以期末测试为主,以辽宁科技学院目前而言,平时成绩占3 0%期末卷面测试占7 0 %。这种测试并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水平,尤其是对“中职本科”的学生。因此,本文认为对于“中职本科”的《机械设计基础》,应以实践考核替代目前的期末卷面测试。

2.6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建立班级学习QQ群和微信群,改善师生关系,方便课后复习答疑,沟通情感,讨论问题。90后的学生几乎人人上网,网上的教学及互动不容忽视,以往的网上教学多为网上精品课或论坛,对于不爱学习的学生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指导和教学不失为教改的一个重要环节。

计算机基础课件8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你不妨看看计算机基础课件8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1

《计算机常用设备》教学设计方案

四川交通运输学校基础科项晓钢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四、教学过程

1、作为开场白,回顾上次课的知识,即可以有话可说,还可以给学生一个情绪的和思想集中的缓冲;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五、时间分配

1、前次课的内容回顾(5分钟)

2、利用交互式问答形式进行计算机的物理和逻辑划分理论讲解(10分钟)

3、配合虚拟现实的模型进行计算机的硬件明细讲解:

主板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10-12分钟)

CPU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内存条的功能、识别、安装、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显示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网卡的功能、识别、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讲解(5-8分钟)

其他外围设备的介绍,如:显示器(3-5分钟)、打印机(3-5分钟)、扫描仪(1-3分钟)、传真机(1-3分钟)

4、通过电子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模型分发给每一位学生,教会学生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方法(3分钟)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来点击各个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并让其自己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并通过虚拟产品应用的形式组装计算机,教师就负责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20-25分钟)

5、本次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5分钟)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2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由于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从教学模式入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茫然性主要来源于对所学技能在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重要性认识缺失,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课程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就业为导向融为一体,形成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以面向就业为教学指导思想的教学策略体系。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重点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按教学安排应先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再学习文字处理软件Word。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操作系统中的窗口、对话框、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复制和移动等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而对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却学之无味,结果出现了学习效率都很低的情况。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即先进行Word的学习(实践),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历、报告、电子板报、宣传广告等,对于这些形象直观、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些实践,他们理解了文件、文件夹、窗口、对话框等概念(理论),而在实践中遇到文档的备份、改名等操作时,自然而然就要求学习文件的复制与移动、删除、重命名、查找等操作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再系统学习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兴致昂然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们常举行计算机技能竞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三、多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交互性。我们也可以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人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可以满足各种形式课堂教学的需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摆脱了课堂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尝试上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讲座课、学生作品演示课、任务实现讨论课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软件、手机短信、电话等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在线答疑等,利用局域网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作业保存、学生作品展示等。

2、模块化教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授课选取新教材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按照应用方向分成三大部分,包括9个实训模块。其中,个人计算机组装、文字录入训练、办公室(家庭)网络组建是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提高;宣传手册制作、产品介绍演示文稿制作、统计报表制作是针对职业活动而设计的实训;个人网络空间构建、电子相册制作、DV制作是计算机在生活娱乐中的.应用。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将其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英输人、Windows操作、网络及通讯、文字排版、电子表格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及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知识,按需施教,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每个模块的学习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独立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授只是基础环节,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以完全自然的、无拘束的方式学习特定的技能,即讲求少而精、学到手。

3、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只有确保每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才能够保证整个案例教学的成功。教师在剖析案例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把案例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分任务再往下分,直到学生可以完成分任务为止。一般情况下,这些分任务中,有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些是没有学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教师就应创设任务情景,通过指导、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案例的欲望,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情绪。比如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案例,可以分解成表格的制作和文字录入和排版两个分任务,而表格的制作又可再分成表格的创建、表格的编辑和修改和合并、拆分单元格三个小的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三个小的任务。案例教学法的设计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完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辅以适当的指导即可。通过剖析案例,学生明确了案例的目标后,首先会思考如何去完成案例,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学生为了完成案例会想方设法查阅教材、互相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经过不断努力,最终完成案例,达到了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如在制作个人简历这个案例中,学生在制作表格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此时他会带着问题想方设法直到完成为止。案例的完成标志着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而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3

开放教育课程面网结合一体化

教学设计大赛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设计方案

题:《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 课 人: 工作单位:

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思想: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6.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模块:课程标准(双助环节)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72学时。其中:电视课11(基本)+3(可选)学时,上机实习45学时,定期辅导9学时。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是:

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能熟练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

课程的难点是:

1、地区、兴趣差异等原因,新生计算机能力差别较大;

2、中学所学计算机知识无系统、不扎实,与课程内容衔接难度较大。

3、如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办法:

1.采取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2.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重点难点解决方案,经典教案共享。3.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各行业不同岗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基于学生求学及职场工作任务实例来组织教学内容。

第四模块: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利用网上教学论坛作为网上促学的平台。教学团队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的设计思想来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将实践教学与行业各岗位工作任务、能力需求、综合素质相互渗透,充分整合。综合采用情境模拟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应用于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在此我们 5

称之为“融合式的现代职业教学方法”。以下逐一列举:

情境模拟法: 主要以求学或职场为情境创设对象,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案例教学法:

以真实的求学或各工作岗位任务为题材,将所学的知识点与具体的案例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学习任务的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任务驱动法:

在上课时分析该次课的主要任务,把任务细节分别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此任务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完成任务的实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法: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包括讲解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等。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需求。

操作演示法:

是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操作的主体可以是老师也可为学生,操作演示的时间既可在学生任务实例操作之前,也可在学生探索学习之中或之后进行总结归纳,根据课堂教学的实例需要灵活安排。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学生正确掌握相关

知识和操作,提高教学效果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组讨论法:

是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尤其在提出操作实例任务时,由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完成操作任务的步骤方案,从而加强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相关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群体中的表达能力、集思广益的合作精神。

二、教改举措

1.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正在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这个机会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如试题库、任务需求实验等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改进: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分层教学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3.评价方法尝试:目前以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强调实践的特点,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第五模块: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网促环节)

一、教学设计

课题组将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任务简介、技术分析、操作实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六个环节,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二、一堂课设计

现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模块,“文字处理编辑排版(WORD)”子模块中“旅行社团队订房发传真任务”为例简介这六个教学环节的实践过程:

(一)任务简介

王小帅为某旅行社刚参加工作的一名计调部员工。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希望尽快学以至用,胜任工作。现接到领导安排的一个任务:为某至海南的旅游团向相关协议酒店发送订房传真。于是王君想到了三个问题:“我要发传真!传真的格式是怎样的?”、“我以后要经常代表旅行社发传真!能不能将有旅行社和我个人风格的传真格式保留下来,供今后反复使用?”、“今天我向多个酒店发送内容基本一样的订房传真。有没有成批处理的方法去实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模拟法和案例教学法。

(二)技术分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字处理任务,使用WORD软件完成。针对上一步的三个问题,在WORD软件中可以分别采用套用WORD自带的传真模板;创建固定具有本旅行社、本人信息的新的自定义传真模板;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批量邮件信函编辑发送的功能。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找到以上各功能的菜单入口并提示注意事项,将已制作完成的合并后的传真文档范文演示给同学观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讨论法和引导示范法。

(三)操作实施

学生根据任务自我探索

1.根据本机上的模板创建自定义模板 2.根据自定义模板创建传真文档 3.创建各订房酒店信息表格文档

4.以订房传真文档为主文档,以酒店信息表格为数据源文档,进行邮件合并操作

5.打印出多份至各酒店的订房传真文档,完成任务。

老师针对进程较慢的同学个别辅导;让部分已完成任务的同学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任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四)总结探究

本实例中功能可以通过菜单、快捷菜单、工具栏、功能向导等方式完成,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各功能菜单的排列规律,注意任务窗格、对话框中的信息提示,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操作演示法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仔细浏览本机上的文档模板, 并思考哪些模板在其学生时代就可使用?能否为其所在的班级或社团创建风格鲜明的文档模板? 2.老师列举几个邮件合并的案例,学生自己创设一个需要使用邮件合并功能的任务,并完成该操作任务。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

(六)巩固训练

布置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相关习题给学生操作训练。在练习数量和难度上设置不同层次供学生自由选择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

三、心得体会 总结

一个团队,分工合作。一套教材,日臻完善。一套案例,工学结合。一个系列,课程延伸。一个基地,学做合一。一个模式,六步教学。

第六模块:教学评价(面评环节)

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来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评价,其权重各占50%。其中终结性评价包括课堂作业、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上机考试。过程性评价皆在促进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一、复习与考核

1.期末复习

⑴、根据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中列出的要求掌握、理解和了解的内容,制作一个学习目标文档,作为期末复习的依据,其

中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要分别说明;

⑵、按文字教材的章节、结合平时作业并使用教学光盘重点复习要求掌握、理解的知识性内容。

⑶、复习完1 ~ 2章的知识性内容后,上机复习实操技能;

⑷、每复习完1 ~ 2章后,都要使用教学光盘中的自测系统检查复习的效果,根据自测结果确定下一步的复习内容;

⑸、全部知识性内容和实操技能复习完成后,将期末复习提要和网上复习材料中提供的案例题目做重点练习;

⑹、参加网上期末复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2.准备考试

⑴、按文字教材的章节,将自测系统中的综合练习再做2 ~ 3遍;

⑵、考试前一周(不要太早),进行上机考试模拟(考试系统提供模拟考试)1 ~ 2次,熟悉考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

由于自测系统中的测试界面、题目类型和答题方法与考试系统非常近似,因此,熟练掌握自测系统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4

第一章计 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键盘的使用,学会标准指法操作教学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建议学时理论:2上机:2教学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PPT);上机:指导上机实验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1.1计算机概述

1.2计算机系统教学过程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介绍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详细内容及要求一、教学内容: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教案 ) 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四、课时分配:讲授4学时、实验2学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ppt)

六、教学过程:

第一讲、计算机概述(1学时)

1、什么是计算机(概念)

2、计算机发展过程阶段年份物理器件软件特征应用范围第一代46-57电子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科学计算第二代58-64晶体管高级语言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第三代65-70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第四代70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数据库网络等各个领域3、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巨型化、高性能、开放式、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

4、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5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说一下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你所掌握的计算机的一些操作。

以上可见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对它的使用又掌握了多少呢?从今天开始,由大家和我共同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多种分类方法:

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指标,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微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巨型计算机。

具有存储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都有着一此初步的了解,教师应在学生已知的范围内进一步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细化。

1、观看系统结构图(由此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分步进行讲解,5分钟)

控制器:负责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人、输出等操作。

首先编制程序,操作人员通过输人设备将程序和原始数据送人存储器;运行时,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送到控制器中进行分析、识别;控制器根据指令的含义发出相应的命令,控制存储器和运算器的操作;当运算器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序列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另外,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控制台启动或停止机器的运行,或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某种干预。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的数据和有关技术文档资料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组成。

5、微机硬件系统(重点,应采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对此部分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30分钟)

主机部件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示卡、网卡等。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

教师提出预习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7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学,制作优秀的网络课件很有必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愈来愈快,社会对电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样化,目前,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电大学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联起来。

因此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它直接面向学生及任课教师,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又是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其网络教学的优势为继续教育服务。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案例设计;

1.2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情感态度要求;

1.3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4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整体规划、技术路线;

1.5网络课件的测试及试用;

开发建设基于Web技术的、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使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1网络课件中含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2.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弥补课堂“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3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期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帮助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章节的同步测试和模拟训练;

2.5帮助学生预习功课、理论结合实践、归纳与总结等,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

3.1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

3.2研究现行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

3.3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设计;

3.4结合教学实际和flash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表现方式;

3.5研究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制作流程;

3.6做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研究。

4.1基于资源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享用网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率高。网络课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涵盖本门课程全部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新,内容组织结构清楚合理。

4.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程指南”,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及教学大纲,以把握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4.3导航能力强。在课件的页面设计上采用了树型菜单,每个章节的主页面可以实现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跳转,树型菜单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安排,点击相关的小节标题,内容显示区就显示出相应小节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机构中浏览课程内容,随时知道自己学习到哪里,也随时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4.4利用FLASH实现模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网络课件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Flash制作操作步骤的动画,让学生仿佛感觉到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测试功能。分别以单元测试、篇测试和综合测试三种方式建设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与试题库,实现测试功能。学习者在学完相关内容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把握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设计与开发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美观大方,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件,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优秀的网络课件为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开放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计算机基础课件 篇8

模块

项目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点

实训1汉字录入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熟悉键盘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能快速、正确地进行汉字录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键盘熟悉、文字录入速度与准确度

难点:全角、半角字符、图形符号和标点符号的输入

教学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讲练结合,任务导向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使用计算机,先从打字开始......

二、呈现新课

1、认识计算机

任务1 认识云机房计算机的构成,能正确开关机。

任务2 会正确使用教学辅助软件收发作业。

任务3 保持正确的坐姿。

2、熟悉键盘的布局及功能键

任务4 熟悉键盘的功能键区、主键盘区、理解并掌握CTRL键、SHIFT键、ESC的用法,会输入数学、字母、汉字和各种符号

任务5 熟悉指示灯区:小键盘和大写键

任务6 熟悉任务编辑键区:常用于文档编辑过程,其中光标键用来向不同方向移动光标,Insert键的作用。

任务7 熟悉数字键区:常用于数字、运算符号的输入,在EXCEL中使用会加快录入速度。

三、课堂练习

使用桌面上的金山打字通软件进行打字练习(提醒下课前半小时有打字测试)

四、总结

正确打字姿势,实现盲打提高速度,汉字录入速度达到每分钟40字以上,正确率达95%。

作业

通过练习,达到“盲打”输入,实现目标要求。

教学反思

设计基础课件十二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设计基础课件十二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设计基础课件(篇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概念,学会分析影响知觉特性的因素。

能力目标:

通过生动形象的举例,使学生充分理解知觉特性的含义,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

思想目标:

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本节课主要以精讲点拨,启发教学、实例演示、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疑,以趣,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讲授而非满堂灌,本节课通过启发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设置疑问,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情趣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切记死记硬背,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归纳,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系统地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课件展示概念内容: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强调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直接作用,再一个就是整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知觉的概念。有些同学可能会想,那么知觉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剪了新发型,换了新衣服,我们还是能认出她,一辆公共汽车,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我们知觉到的公共汽车的形状不会改变。这些都是为什么呢?这与知觉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知觉的特性主要有四个:即: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我们将依次学习每个特性。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看到图片的瞬间,你知觉到的图中的物体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将所有事物都作为知觉的对象?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部都清楚地感受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

对象:凡是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地知觉到了事物,就是我们知觉的对象。

背景:仅被我们比较模糊地感知着的事物,就成了衬托这种对象的背景。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知觉对象和背景的互相转换在双关图形中表现得更为清楚。

当我们把图中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杯子;当我们把图中黑色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白色部分作为知觉的背景时,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侧面人头。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强度大、对比明显者容易成为知觉对象,举例万绿丛中一

对象是相对活动的背景是相对不动的:闪烁的霓虹灯 对象是相对不动的背景是相对活动的:大合唱时不张嘴的人

对象的新颖性 “司空见惯”的事物容易为知觉所忽视,新奇事物则容易被

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与情感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请看图,你一定在想“这是什么?”“到底画着什么东西?”并试图给它命名,并把它归入到你所熟悉的一类事物之中。你可能会想是画着一只动物吧!如果还看不出来,给提示说:“是画着一条狗”,由于唤起了过去经验,你大概就已看出来了。这是过去经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结果。 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得出知觉理解性的概念。

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来标志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1)心理学小实验,看图片,要求学生大声读出卡片上的内容 思考:为什么同一刺激在不同系列中会知觉为不同的符号?

总结:人对事物部分的知觉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知觉,部分在整体中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同样一个图形“13”,如果处于数字的序列中,我们就把它知觉成数字“13”;如果处于字母的序列中,我们就会把它知觉成字母“B”了。这个小实验反映了知觉的特性: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观察图片思考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总结】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

3 ②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知觉客体时,我们常常用过去的经验来弥补当前信息的不足,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请同学回答:你看到教室的门是什么形状 通过师生问答总结得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形象并不因此发生相应的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在视觉中最为明显,表现在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方面。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等。

出示图片依次讲解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

今天课程的重点就是要大家掌握知觉的四个特性,相信通过我的讲解,大家对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觉的各个特性使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外界环境。而正是知觉的各个特性的有机结合,才使我们能体验多彩的大千世界。希望今天的讲解给大家一些新的启示。请同学们做好课后复习巩固。

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的思考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所讲的内容上,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观察学生反应,包括体态语言、提问回答情况等,来综合评估知识、技能、思想三方面的达标情况,并依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实例体现了知觉的特性,每个特性请各举出1-2个例子。

3、思考知觉的特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预习提示:

4 下节课我们即将学习空间知觉,想一想空间知觉的主要信息来源有什么?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我们下堂课讨论。

该教案已在实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后以学生为出发点评估教学效果并分析此教案及此种教法的优缺点,及时调整及改进教学策略及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设计基础课件(篇2)

花头花叶绘画基础教案设计

1、能够运用对称和均衡的设计原理制作花头花叶纹样。

绘画或者剪纸等手法来制作,并有所创新。

3、能够用自己设计的花头花叶纹样的作品来美化生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用拼贴、绘画或者剪纸等手法来制作,并有所创新。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设计的花头花叶纹样的作品来美化生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真的花头花叶实物和图片资料。

2、带有花头花叶纹样的生活用品艺术品实物图片。

3、用于演示对称纹样的剪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放风景录象(有花头花叶的特写镜头),配合很柔美的'音乐,展示大自然的美。让学生置身其中的感受。

能用诗一样的言语说出来,表明学生已经进行了想象,在他们的脑袋里已经有了形象的创造。是一种美的享受。

其次,很自然的引出花叶。欣赏学生带来的花和叶资料。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花叶美在那里,还可以问问其他同学在他的花叶里还发现了什么美的地方?

“世界不是没有美,而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新课

欣赏(幻灯展示)

1、欣赏一些用真花叶拼成的图案,其中对称的一幅,均衡的一幅,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制作的方法。

2、欣赏一幅花叶纹样,可以在学生衣服或者帽子上找,然后让学生来欣赏。

问:你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这样的花叶?如果有可以拿出来向大家介绍,你觉得这样的花叶又有什么不同的美?

3、欣赏一些民族的和具有地方特点的花叶纹样让学生欣赏。

4、欣赏一些学生的作品,分析各种各样的制作方法。充分欣赏后,告诉学生:像这样进行艺术加工的花叶,我们给他起个新的名字,就叫花叶纹样。

三、设计制作花叶纹样

绘画,也可以粘贴。

2、用纹样来装饰自己身边的事物,例如制作书签;装饰瓶子;在衣服上印染花叶纹样。

四、展览和评价

设计基础课件(篇3)

近来,我校掀起了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结合我校师生实际情况,经过学校组织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结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大讨论的学习感受。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短,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许多弊病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课程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蹲下身来欣赏学生,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师与生、生与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管对与错不给出批评,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

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是几年前的中学生了,在网络信息社会,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对新事物的追求与敏感往往超越了我们成年人。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以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当中,要让学生去想、去做,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去感悟知识。因此,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要有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以保证双方的协调发展,所以教师自己要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在学习教育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础课程改革即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中寓教于学。

设计基础课件(篇4)

培训心得体会

冯海燕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设计基础课件(篇5)

一、写通知。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想想写通知要有什么要求?按什么格式写?(要求:(1)要写清楚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活动或会议参加的对象。(2)要写清楚谁发出的通知以及发通知的时间。(3)要注意通知的格式。格式:“通知”二字写在第一行中间;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的右下方写发通知的单位名称和日期。)

3.按内容写通知。

3月5日下午第一节课后到工人文化宫看电影《雷锋》。请你替大队部写一个通知。

二、写一建筑物。

1.指导观察(放在作文前几天进行)。

你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高楼大厦、房屋亭阁、纪念馆、寺庙、塔等。)请对你喜欢的一个建筑物进行观察,注意抓住它的外形特点,如形状、大小、高低、颜色等;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如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

(2) 选择材料,确定顺序。

你观察了什么建筑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3) 练习说话,组织材料。你看到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按照你观察的顺序,说给同学听听。(先小组说,再让3至4名观察不同建筑物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4) 评议,修改。

3.指导写话。

把自己刚才说的,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设计基础课件(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训练,使学生熟记大小字母的形体,巩固音序查字法。

2、巩固所学字词,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3、训练学生把句子写具体,了解有无定语、状语对句子表达的影响。

4、通过听说综合训练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加强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5、通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写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明确本节训练任务。

二、逐题进行练习。

(1)抽读要求并分析,明确要求意思。

(2)用呼读音按顺序背诵拼音字母表。

(3)书写相对应的小写字母。

(4)幻灯演示答案,同桌互查后改正。

(1)先拼读每个汉字的读音。

(2)说说每个字的音节的声母是什么。

(3)再按音序查字。

(1)指名认读每组形近字,并说说每组字字形的不同点。

(2)指名口头组词。

(3)书面组同,教师巡视,辅导差生。

4、第四题:训练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词语。

(1)出示“寂静”“安静”,指名读。

(2)说说这两个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意思选词填空。

(4)教师订正答案。

(5)齐读,体会两个词的用法。

(6)按照以上方法,完成第2组。

(7)小结:有些词虽然有某些相同点,但它们却都有细微的区别,所以,在运用时,要先弄清词义,再加以运用。

5、第五题:填写词语,把句子写具体。让学生体会句子中定语和状语的作用(不能教给这些术语)。

(1)指名读要求,审题。

(2)指名读例句的第1句话(没有定语的句子),并说说讲的是什么。

(3)教师读例句中的第2句话(有定语的句子),括号中的词要重读。

思考:括号中的词是什么意思?有了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怎样了?(更具体)

(4)在1、2两个句子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5)自由读句子,体会定语的作用。

(6)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完成第2组训练,体会状语的作用。

教学内容:

完成“听话・说话”和“阅读”训练。

二、听话・说话训练。

1、读对话,明确对话的特点和要求。(①对话多是问答形式。②要求听得专心、仔细,才能答得正确。③对方问话,应先回答再转话题。④对话中应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根据对话的特点,要求,以“慰问军属”或“参观×××”为话题练习对话。

(1)同桌同学自由对话。

(2)小组练习对话,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互相纠正、补充和完善。

3、指名对话练习,按要求评议。

4、教师归纳小结。

三、阅读训练。

1、指名读阅读要求。

2、学生按阅读要求自学短文,教师行间辅导。

(1)读短文,思考并回答: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借助字典,认识生字新词。

(3)轻声读短文,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小苗啊小苗,你喝了延河的水,长吧,快长吧!”这句话的意思。

四、作业 。

1、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自由选择对话内容,课下进行练习对话。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植树》,抓住主要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观察图画,说、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的一段话。

二、观察口述图画内容。

1、插图导入 ,整体观察图画。

(1)出示放大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这幅图主要画的是什么内容,从而得出这次训练的课题――植树。

(2)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

(1)观察近处的两个同学,衣着如何?各自手里拿着什么?正在干什么?根据他们的样子想象一下,这两个同学各是怎样干的?要求按照植树过程(运树苗――挖坑――栽树苗――培土――浇水)的顺序说说,注意动作要具体连贯。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和三个同学正在干什么,各自的动作、神态怎样,教师在对三个同学可能说些什么,同学们听了怎样,会说些什么。

(3)观察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4)从整幅图看,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观察后具体地说一说。

三、用自己的话把整幅图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提示学生:①并列地说:先说近处两个同学是怎样植树的',再说老师和三个同学谈话,接着说远处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最后说图中的事物。②有主有次地说:着重说两个同学怎样植树,再次要地说老师和三个同学的对话,以及两组同学植树的情景和有关事物。③有总有分地说:先总的说春天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上植树;再具体地说,两个同学是怎样干的,老师和三个同学是怎样说的,两组的同学是怎样干的。可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格式,说说各个同学植树的情况。注意不讲术语,要让学生多说,鼓励学生按不同的顺序说,在说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说法。)

1、学生自己练习说。

2、指名说,大家评议,教师点拨。

3、同桌说,互相补充。

4、教师归纳总结:看图写话时,首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地观察图画,并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在口述图画内容时,还要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

四、引导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把整幅图的内容按照要求写下来。

设计基础课件(篇7)

教学要求:

1、复习汉语拼音,区别形近字,练习准确地搭配词语,缩写句子。

2、以劳动或比赛为内容进行说话、听话训练。

3、独立阅读短文,练习概括中心。

一、提出要求:

完成“字词句”部分的四道题。

二、练习第一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读,比较每组两个音节的声母有什么不同。

3、指名一组一组地比较声母读音。

达到区分平翘舌音、n--l、w--h、y--r 的目的。

三、练习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逐组区分字形并组词。

3、全班讨论,订正。

归纳出易混的形近字,一种是音同形近,一种是音异形近。

四、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练,用直线搭配词语。

3、指名读,全班订正。

4、教师小结。

五、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题目和例句,明确要求。

2、个人尝试练习,指名做题。

3、小组讨论。

教学目标:

以劳动或比赛为话题进行听话、说话的训练。

2、学生读课本中的要求。

3、指名口述训练的内容、要求。

(要求:讲印象最深的;从怎样进行的、人们的表现、反应等方面讲。)

二、拓宽思路。

1、个人想自己准备讲什么。

2、指名说,互相启发。

三、指导怎样说明白,说清楚。

重点指导按劳动或比赛的过程练习说,语句通顺连贯。

四、指导怎样说得更好。

重点指导在讲清经过的基础上,讲得更全面些,讲出人们在劳动或比赛时的表现,观众的反应,注意突出给你印象深的地方。

五、在练说中指导。

1、个人练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互相纠正,补充。

3、指名说话,师生订正、补充。

教学目标:

独立阅读短文,练习分段,归纳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指名读课本中的“阅读”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了解大意。

1、自由读,想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读,说。

三、细读,理解内容。

1、自由读,想短文内容是分几个意思讲的,在书上标出来。

2、讨论分段。

3、归纳段意。

一、讲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二、他从小时候学画起,长期以来勤于观察,刻苦练习。

三、齐白石爷爷终于获得了成功。

4、练习归纳全文内容。

四、再读,概括中心。

引导学生由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写这篇短文要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篇短文懂得了什么。中心思想最好由学生讨论得出。

中心思想:短文通过叙述齐白石爷爷长期以来是怎样勤于观察、刻苦学画的,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五、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

2、指名读,全班评议。

设计基础课件(篇8)

因为鄙人报名的时候基础心理学的课程已经完结,故未能赶上老师的课程,只能趁着春节前单位基本无所事事之时,充充补上,本来想好好的记一记,但是基础心理学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个的'名词解释,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直觉、感觉、情绪、情感、内向、外向.... 唯一给我还算印象深刻的居然是:荣格提出的人格内外向理论是基于道德经,我不知道是如何探轶出来这个说法,但是有鉴于我对道家及中医理论的盲目崇拜,故而记得很牢。 现在想来,我走心理咨询师之路唯一的优势就是对理论中医做过半年的熟悉,道德经也读过几遍,而且打心眼里是接受的,又想起变态心理学老师的一句话,不是科学的东西未必没有道理,只要有道理,就可以运用于心理咨询,恩,很有道理。 徐老师说过,在走向真理的过程中有很多条路,科学是其中一途,文学、美学是一途,中医未什么不能是呢?

设计基础课件(篇9)

1.《建筑设计原理I(上)》与《建筑设计原理I(下)》两门课程在很多章节的讲授内容重叠

这两门课程设定的初衷是:课程(上)进行了解性地讲解,方便低年级学生认识建筑设计;而课程(下)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讨论,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方法的学习,但是讲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课程内容无法分解。为了保证两门课程框架的科学性,出现了部分内容被重复讲解的局面。虽然课题组尽量做到讲授深度差异较大,但授课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只学到了课程(上)的简单理论,就认为已经掌握了全部内容,不认真学习课程(下)的深入理论,最终导致对很多知识点理解不到位,断章取义,误导设计。

目前使用的推荐教材仅有一本,即由张文忠先生主编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此书虽然已经更新到第四版,但是书中的较多实例相对陈旧,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要求,与设计行业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出版的一些书籍,大多数权威性不足,难以辨别与选择。教材的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

设计原理是设计课程中关键的讲授内容,却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多地强调设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逻辑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分散,学习周期较短;而设计课程强调实践性,需要的知识点无法简单套用理论体系,周期较长。因此,原理课程与设计课程不易形成较好地对接,大批学生不能活学活用,更谈不上举一反三,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唯有进行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即将《建筑设计原理I(上)》、《建筑设计原理I(下)》、《建筑设计原理Ⅱ》三门课程梳理合并为两门课程,分别侧重公共、居住建筑两大方面。开设的学期相应调整为二年级第一学期与四年级第一学期,由繁至简,一目了然。课程整合的'同时,改革也势在必行。近年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分享如下。

我们尝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将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融合到学生可参与的模块化教学环节中,建立理论授课系统化、专题化、对应模块化的全新教学体系,增加教学的交互性,变单向讲授为双向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的模块设定具体如下。

(1)调查分析模块对给定的建筑环境进行认识、比较、分析,使形而上的理论贴近具体的行为。

(2)实体建构模块选取经典的大师作品,分组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实体搭建重现其建筑形态与内部空间。

(3)总体构思模块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总体的前期构思,提供5~10种方案可能性,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4)全面分析模块选取自己的课程设计作业,从环境、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中客观真实地总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之后的建筑设计。

(5)汇报讲演模块让学生当老师,针对某一选题进行课堂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与理论教学并行的以上各个模块,使理论知识得以在具体实践中被认识、理解和延伸。通过几个课程模块的引领,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建筑设计基本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模式,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得出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持续性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对于推荐教材内容相对滞后这一问题,在完善已有内容的基础之上必须进行课程的延伸与扩展。目前,我校原理课程采用了“专题式讲座”授课模式。即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内容,组织相应教师结合各自的科研方向,讨论凝练专题,进行“讲座”式的课程讲授,从更加整体的层面对课程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再构。同时,也达到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的目的。可以适时地引入新技术、新观念,甚至从更高的理论高度将地域观、环境观,以及相应的技术策略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更高层次地熏陶之后,也更有说服力地引导其设计创作理念趋于理性。当然,这种“专题式讲座”的授课模式会占用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建议可以进行累计式操作,每个授课学期穿插不同主题的讲授2~3次进行课程录像,并逐渐共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式的课下学习,并且提交学习心得,督促学生有效学习。通过长期的积累,相信许多新的建筑思想、现象会不断地增补到我们的教学框架当中来,教学内容也能得到更好程度的更新,教学相长。

目前,很多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的定位非常不准确,考试过后很多知识扔在一边,没有将所学理论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去,考试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课程的考试方式将原有死记硬背式的命题考试方式化整为零,分解成三个部分。即模块作业部分、学习心得部分、改良式考试部分,形成多元化的结课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更加全面。第一部分是学生从所提供的作业模块中任选其一(调查分析模块、实体建构模块、总体构思模块、全面分析模块、汇报讲演五大模块),所占比重为40%。这些作业模块是与课程章节紧密联系的,涵盖了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能有效检验学生对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提交平时学习心得或对某些建筑思想观点的认识,所占比重为20%。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第三部分是期末的改良式考试部分,改变传统的以简答题和论述题为主的考试内容,以灵活形式的分析题、绘图题为主,给定设计图,让学生绘制相应的分析图,占总分值的40%。这样不仅能弱化学生死记硬背的可能,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理解与消化课堂知识的能力。改革之后,考核将加大学习过程的权重,促进学生有效地吸收课堂的理论知识,不再依靠文字性的应付记忆,而是形成二维甚至三维的画面式串联与理解。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的整合与改革措施,将会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对于设计原理课程的兴趣,形成理想的教与学的互动。经过几年的努力,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重点课程的资助、内蒙古科技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考试方法改革项目的资助。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任课教师自身必须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握世界建筑、中国建筑、地域建筑的最新发展轨迹,这才能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建筑发展节奏。可是我校设计原理课程组由于人才流失、起步较晚、积累较少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任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还需要极大的提高,专业能力与素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才能适应建筑界的最新发展趋势。值得欣喜的是,我系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这为课程的深化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此项课程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前行。

设计基础课件(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评价

【摘要】正确处理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关系,强调艺术设计绘画基础教学的目的性。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术高考热”不断升温,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考生日趋增加,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全国各大专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如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但对于报考艺术设计专业的考生和已经进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把设计专业等同于绘画专业,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绘画基础教学方面,不能轻易认为用绘画造型可以替代艺术设计中的造型基础,从而忽略艺术设计造型基础的独特个性。艺术设计中的绘画基础教学定位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我们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素描、色彩,是所有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绘画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把它们作为基础绘画教育课程,有我国多年艺术教育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素描、色彩课程一直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但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很难把基础绘画课和设计专业结合在一起,只注重绘画写生和技法的训练,而忽视艺术设计的专业性,牵制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在过去,我们的艺术教育强调基础,强调绘画功底,在这种情形下着实培养了一批批写实功夫和艺术表现力过硬的画家,以至于这些画家至今还陶醉于花费数月表现一个比真的还真实的手工绘画作品的满足感受中。现在的书店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书籍被命名为“正规画法、正规范画”的字语,难道除了他们的画法外,其他人的绘画风格都是旁门左道吗?何谓“正规”,艺无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风格,即是走到了终点,接下来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这样艺术才能进步,我们才能创新。如今是一个数字技术、多媒体影像可以轻松去复制作品,可设计艺术却不能去重复、去拷贝,因为设计追求的是原创性和创新性;目前我们的创新设计、原创设计和国际上一些优秀的设计相比显得有些滞后,看看近年来一些产品造型专业的萎缩状况,一些大型的优秀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都来自于国外的设计师即可而知。我们的一些设计师的创造力相对就显得有些苍白,这是不是过分强调基础忽视创造力培养的结果,是不是所谓“正规”的绘画基础教育造成的?这就需要每个从事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们的“绘画基础”和功底的了。

过去,我们传统的素描、色彩绘画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物体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调子、质感、体积、透视关系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传统绘画教学中能体现出其合理的教学目的性,因为那毕竟是在培养画家;但在现在的设计教学中如果还过分强调虚实、强调素描明暗调子,而忽略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目的性,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花上过多时间去进行追求光影的虚实和物象的体积、质感的表现时,会不会觉有些得太奢侈,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呢?既然我们培养的是设计人才,而不是画家、艺术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对着物象去表现、再现,对着石膏像磨来磨去,会使我们学生失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谈不上创造、创新了。所以把传统的绘画基础课放在课下,把能培养学生快速造型的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放在教学首位,不失为一种目的明确的基础训练。

说到基础,我们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作图,表现可见与不可见的关系等;其次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传统光影调子的表现外,还应提倡学生个性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可用抽象、具象来评判学生作品,应看重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独特视角,并鼓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体会,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些方法或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家。如今,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的重要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另外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是,不可过于看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时,由于我们教师审美口味的不同,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的评价可能会挫伤许多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虽然每个学生的特性不同,但我们的每个学生却都是有可培养性的。

总的来说,我们只有正确地把握传统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的关系,掌握其中的奥秘,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正确把握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客观原则,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设计基础课件(篇11)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涉及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正逐渐走向成熟,加上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上有着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更是有着诸多的不同。

关键词: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常涉及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等知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正逐渐走向成熟,加上社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对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上有着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更是有着诸多的不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绘画比重占据不大,进而影响了整体的设计,由此看出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主要针对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绘画课程;艺术设计;联系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不同,设置课程与教学也不同,特别是对待绘画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相同,有的高校对其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在工业设计上就会更多地重视专业而轻视基础,甚至认为绘画在工业设计中的比重轻,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不够重视思想上的表达。但事实上,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有着诸多的联系。

一、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的联系

艺术设计教学与绘画基础课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其密切相关的有素描、色彩与速写。从起源看艺术设计主要是源于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工艺美术的基因,设计应该追求实用化求美的原则。一位有名的设计师,他的作品无论是成品图还是草图,都应该用视觉效果来表达,若想拥有这个效果就应该依赖一定的造型,而造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绘画基础课来进行。所以,绘画基础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应该受到重视。在各个理科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都是招收理科考生,这样导致大部分学生缺少绘画基础,创造能力的表达很薄弱,教学过程及教师忽视绘画基础课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对日后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学生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会参考现成的资料,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但是很多内容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针对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资料就可以照搬的。学生在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很浅薄的,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加强对速写的捕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绘画功底的提高。但是当今教学上却很难看到速写课堂,甚至有些课堂上看不到写生,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设计作品能力的提高与兴趣。

二、由绘画基础课培养艺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只是重视纯正艺术方面的培养,导致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与形象、意境等关联的事物,无法表现出具有一定功效的产品。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艺术专业不断扩招,但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绘画基础课在艺术设计中却得不到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绘画基础课中大多数的时候都会模仿,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另外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常把绘画课作为附属课程,那么学生也就不会认为其有多重要了。实际上,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对绘画基础课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应该要求学生了解对象的色彩等特点,同时也要对组成的对象的色彩进行提炼,这样有利于形成新的视觉状态,这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例如,可以在教学中需要的课程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可以在教学中加强速写课程,在绘画基础课中要求学生进行创新。绘画基础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觉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审美能力。若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设计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第二,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技能。有句话说得好,技术容易教,艺术不容易教,要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应该重视绘画基础课,而重视绘画基础课就应该留意艺术思维的想法与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绘画基础课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应该开设一定数量的绘画基础课,因为艺术修养对培养一个设计师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能随心所欲。我们不能说绘画基础课是为艺术设计教学而服务的,这是不正确的,它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开展绘画基础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设计艺术时的创造能力。

三、总结

艺术设计可以看作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但是我们又不能把它们看成是简单的二者相加,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分割。绘画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在整个教学中不应偏废其中一个,两个都特别重要。要格外地重视绘画基础课。

参考文献:

[1]于雷涛.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绘画基础课的作用[J].现代教育,2013

[2]郑少俐.中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

[3]李志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改革思考[J].艺术教育,2014

[4]王晴.谈绘画基础课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J].美术大观,2009

[5]高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研究[J].西南大学,2009.

设计基础课件(篇12)

教学要求: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4、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5、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6*  练习写一次春游。

教学目标: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二、练习第一二题。

1、自学。

2、请两人上前在小黑板上做。

3、讨论答案,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练习造句。

2、按照“为了”“自从”“从……到……”“通过”的顺序,指导造句。

四、练习第四题。

2、你还能举一些学过的例子吗?

3、作业:

回家后在学过的语文课本上摘抄两句。

五、练习第五题。

教学目标:

1、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2、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1、指名读句。

2、每人从别人读的句子里,挑一个抄下。

二、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指名读题。

2、想一想,我们学校可以向别人介绍什么。

3、请学生说说准备介绍的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4、组成四人小组练习,一人当导游,三人当参观者,练习时,导游要大大方方地介绍,参观者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评论。

5、请一两组当众展示导游过程,师生评议。

三、学习短文。

1、指名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短文。

4、练习朗读短文。

五、作业:

看看“作文”的要求,考虑一下,准备写什么内容。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汇总十一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汇总十一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2、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预紧和防松

4、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5、螺纹联接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6、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7、螺旋传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螺纹连接防松方法,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旋传动简单计算。

2、熟悉内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螺纹参数,螺纹预紧的目的,提高螺纹强度的措施,螺旋副的效率计算和自锁。

第十一章轴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设计计算

4、轴毂联接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轴的构造、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近扭转变形计算轴的强度,轴的弯曲组合强度计算;

2、熟悉内容:轴的分类,刚度计算、临界转速;键连接类型、选择和平键连接的强度计算。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2

1.1理论基础与学习习惯“中职本科”是目前部分应用型本科招收的一类本科学生。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大量的课外接触,该部分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大多是初中毕业,且对初中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日常学习自律性不强,对于课程内容总是浅尝则止,自信心不强,由于之前的学习习惯不好,大多数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较活跃,对于基础理论缺少兴趣,偏爱实践操作,这与之前所受教育有很大关系。高校“普通本科”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均不适合“中职本科”学生,造成大多同学学习一年后收获少、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减弱。学生不爱动脑思考,觉得“设计”离自己十分遥远。

1.2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由于目前全国并没有专门的“中职本科”高校,“中职本科”只是普通高校培养的一类对象。普通高校的教师上课由于教学对象不单单是“中职本科”,同时兼有“普通本科”或“高职本科”,故很难划清界限。教学上按照经验讲述原理多,主要按照普本教材章节进行理论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素材与教材的结合占据了课堂,相比之前的纯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在教学效果上有所改善,但对“中职本科”的学生来讲,还远远不够。

1.3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目前而言,“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被定位为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教学内容却与此完全脱节。实验实践内容并没能有效结合,验证性实验的偏多,动手操作的较少,和课程衔接不到位,显然不适合目前的“中职本科”教育。课程设计题目多为经典的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设计,只有少数同学能按照手册完成设计,但是这么算却说不清楚,学生一头雾水,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方法。

1.4成绩考核成绩考核仍然以主要期末测试为主,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为辅。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社会现象。而“中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这部分的考核也该在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我们制定的改革思路是:教学内容以行业岗位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生产实际需要为目标,以解决工程实际设计问题为指导。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3

(机械类专业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已有数学、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3.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理解机构的速度分析;移动副和转动副中的摩擦;自锁、效率的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

四、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五、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六、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

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会进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七、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八、链传动

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会设计滚子链传动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

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材料与结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

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

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十一、齿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十二、轴与轴毂联接

了解轴的类型、作用、材料及其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十三、轴承

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滑动轴承的材料、润滑剂、润滑方法及结构。

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

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十四、其他常用零部件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弹簧的功用。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十五、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了解机械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回转件的动平衡。会计算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

十六、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减速器设计

力求包括本课程所学的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单级或双级齿轮减速器。工作量为装配图一张(0号),零件图两张(2号),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评定成绩。时间为两周。

课程实施说明

一、建议机械类专业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为80~100学时,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

二、通用零、部件的讲授和平面机构的讲授,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列室中进行,使学生增强感性知识。

三、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采用模型、教具、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进行课程设计前,应安排一次减速器拆装实验。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4

摘要:机械设计基础是大中院校工科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的双语教学对学生丰富机械专业英语词汇和接受国际先进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理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对现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机械设计基础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机械论文发表

我校每年为徐工集团、卡特彼勒、三一重工等大型集团定向培养机电类高级技工,同时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设计基础为专业核心课,可以使学生熟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掌握通用零件的基本原理、特点及运用方面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资料进行机械设计,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环境,更快地进入角色,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一、当前社会环境及背景

目前,我国高素质的、熟练的技术型人才严重缺乏。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但对于多数技术工种来说,却存在着一人难求的局面。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比普教经费来源稳定,教学设备需求不高,职教的技能训练需要大量的工厂设备和实验仪器,且需要不断更新才能跟上技术的不断进步。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缺少,而且教师多缺少教育学和心理学修养,对于教学技能的把握比较欠缺,较易出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二、本校学情

本校的生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初中生源,学制三年;一类是初中生源,学制五年;一类是高中生源,学制三年。开设本课程的为高中生源班。

高中生源相对于初中生源,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课知识,但是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因技能实践的学时一般多于理论课的学时,再加上最后一年多为入厂实习时间,所以给予本课程的学时较少,对于教材的内容也应有一定的取舍,并且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就读于本校的学生多为农村子女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因此大多吃苦耐劳,通过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一定能使之努力地刻苦学习。

三、教学探析

(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突出知识的重点性和实用性

本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过工程力学部分,因此教师在选取教材的时候就应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排除相关的静力学部分。由于学时较紧,教师还应在保证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尽量删略繁琐公式的推导和理论引证,简化设计计算公式。

结合订单企业产品特点,重点讲授平面连杆机构(各种起重机、挖掘机、工程车辆等的'升降机构)、连接(液压系统的装配、转动系统的装配)、齿轮、轴及轴承章节的内容。

对于带传动、链传动以及周转轮系的计算等实际应用较少的部分教师应予以删减课时。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的教学进设计,突出可操作的实践部分

所以,对于学生的情况前边已经有了相关的分析。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尽量避免理论的枯燥灌输,多采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通过一些视频短片介绍机构的运行原理或者是实际生产的加工,也可以借助于实物、模型、挂图或贴近生活的实例作为教学手段。又如在讲授“齿轮渐开线的形成”时,可以借助绳索、粉笔以及基圆的圆柱形替代品来演示绘制。这些都不需要太复杂的道具,但是又能起到很好的表达理论概念的作用,学生也不会感到晦涩难懂。

(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产品的精密复杂化,人员的分工协作化,生产上实际问题可能牵扯到方方面面,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能解决现场问题的高级技工,就需要学生具备对整个机械的总体把握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时候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对学生分组,然后各组进行柱塞泵实物的分解和测绘,根据讲解和练习过的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画出柱塞泵的机构运动简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利用到液压相关的知识来读懂柱塞泵的结构原理图,要掌握运动的知识,要用到拆装的操作技能,要用到公差配合的理论知识和测量技术,还要考验大家的分工协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充分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克服硬件缺憾

现代技术手段不仅包括多媒体教学(基本已普及),还有各种CAD/CAM软件,特别是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可以非常好地利用到三维软件。如徐工集团使用的就是PRE设计软件,当然还有CAXA,AutoCAD,CATIA,UG,SolidWorks等二维、三维软件可供使用。

例如:对于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及凸轮间歇机构等平面图形难以读懂和讲解,通过三维软件的建模和运动仿真,能非常逼真地演示其运行原理和过程,且可以任意角度放大或缩小地观察,就像在展示极其精致的实物。

四、持续改进

教学是常抓常新的东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好学校的教学资源,把握企业办学的特点,借助假期的工厂实践机会,调研一线的用工需求,紧跟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不使教学内容老化,为教学实例提供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孙学斋.当前我国企业技工短缺的成因探析.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1).

[2]王国新.技工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探析.职业,2010(35).

[3]时忠明.机械设计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刘会英.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1、滑动轴承概述

2、滑动轴承的结构和材料

3、滑动轴承的润滑

4、不完全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5、液体润滑轴承简介

6、滚动轴承的构造、类型及特点

7、滚动轴承的代号及类型选择

8、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

9、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10、滚动轴承的维护和使用

11、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比较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滑动轴承常用的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限制平均压强的计算,限制轴承PV值计算;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基本代号及含义: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原则;滚动轴承的寿命、当量动载荷及当量静载荷计算;滚动轴承组合设计;轴承组合的支承固定方式、组合调整与预紧;轴承的配合与装拆;滚动轴承主要的润滑方式和密封装置;

2、熟悉内容:滑动轴承的种类及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特点;整体式结构及其特点、剖分式结构及特点;轴瓦结构、材料;滚动轴承的构造和主要优缺点;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寿命、额定动载荷概念及润滑和密封。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6

一、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课程内容应结合最近几年来该专业学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岗位特点,对本课程内容做有目的的删减和整合。例如,对于数控专业来说,在铰链四杆机构章节中,重点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介绍四杆机构的应用和特性,而对于四杆机构的设计内容,可以简单介绍甚至可以忽略,或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做适当引导,安排其自学。另外,目前的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听课枯燥,教学效果不佳。任课老师需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对知识进行整合。例如,以一个实践工程为例,把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运用到此工程上,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实际应用,这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现在提倡理实教学相结合,但是《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学还是占主要课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之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师生之间没有互动或互动很少,课堂教学效果很难有提高。为了打破这种现状,我校很多老师开始尝试采取分组讨论、启发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相对较活跃,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本人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尝试了分组式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两种新的`教学方法。分组式讨论教学模式,每组分4~6名学生,专门设计学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小组学生轮流发言。案例教学法是利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知识的讲授。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生产中实例进行讲授。例如,在讲常用机构分类、特点及应用时,可以直接让学生观看汽车雨刮器、牛头刨床、揉面机、插床等机器的运动视频,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知识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考核评估体系改革

目前,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以考试成绩为主。本校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比例太小,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应该向其他一些国家学习,使考核方式实现多元化。本课程是机械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包括课堂表现、平时大作业、实验、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等多方面。课程实践性较强,除了教科书的习题外,可以适当增加课后大作业,大作业应该结合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布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以上教学思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都应该进行相应改革。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推广;教学内容也应该整合,与时俱进;考核方式应该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只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7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是会怎么开展的呢?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又会是怎么制定的呢?

一、 课程设计设计的性质、目的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学生在校期间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

1 .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 .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 . 进行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一般选择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作为设计题目(比较成熟的题目是以齿轮减速器为主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

( 2 )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 3 )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轴、轴承、联轴器、键等

( 4 )绘制减速器装配图;

( 5 )绘制零件工作图;

( 6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要求在 2 周时间内完成以下任务:

( 1 )绘制减速器装配图一张( A1 )

( 2 )零件工作图 1 — 2 张

( 3 )设计说明书一份(齿轮、轴、箱体等)

( 4 )答辩

三、教学进度

按教学计划规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总学时数为 2 周,设计进度及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1 、 设计准备 1.5 天 (约占 4% )

2 、 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1 天 (约占 10% )

3 、 各级传动的主体设计 1.5 天 (约占 4% )

4 、 减速器装配草图的设计与绘制 3 天 (约占 35% )

5 、 减速器装配图的.绘制与完成 3 天 (约占 25% )

6 、 零件工作图的设计与绘制 2 天 (约占 10% )

7 、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 天 (约占 9% )

8 、 设计总结与答辩 1 天 (约占 4% )

总计 14 天

四、答辩与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完成后的全部图纸与说明书应有设计者和指导教师的签名。未经指导教师签名的设计,不能参加答辩。

由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答辩时按说明书编写顺序,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 5-10 分钟的讲解,说明设计者主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回答教师提问。每位学生答辩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平时工作情况、课程设计水平、深入程度、图纸质量、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答辩情况综合衡量,由答辩小组讨论评定。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8

(一)教学内容

1、齿轮传动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2、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

3、渐开线齿廓

4、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5、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

6、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及根切现象

7、变位齿轮传动

8、齿轮的失效形式与常用材料

9、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0、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2、齿轮的结构设计和齿轮传动的润滑

13、齿轮传动的发展趋势简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节点、节线、节圆、共轭齿廓;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渐开线齿廓不发生根切的条件,轮齿作用力和计算载荷,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齿轮传动的效率及润滑。

2、熟悉内容:齿轮机构的种类和应用;齿轮各部分名称;斜齿轮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当量齿数、传动特点,失效形式分析,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斜齿轮的强度计算,常用齿轮结构。

3、了解内容:圆锥齿轮;变位齿轮及传动。

第八章蜗杆传动

(一)教学内容

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

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

4、蜗杆传动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6、其他蜗杆传动简介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方法,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2、熟悉内容: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蜗杆蜗轮材料的选择及其许用应力;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

3、了解内容: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计算载荷、蜗杆传动的润滑、效率及热平衡计算,蜗杆、蜗轮的结构组成。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9


作为机械工程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门课程提供了我们进入机械设计领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和学习过程,并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涵盖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在课程的初期,我们学习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例如因果关系和力的分析。我们学习了机械设计中常用的力学概念,如静力学和动力学。了解这些基本理论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实践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几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设计中的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我们了解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通过学习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机械行为,我们能够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设计机械零件和系统。我们还学习了不同的制造工艺,如铸造、锻造和加工,了解这些制造过程对机械设计的影响。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中后期,我们开始学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的使用。通过这些软件,我们能够创建三维模型和进行设计分析。这种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加高效和准确地进行机械设计。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通过模拟设计项目,实际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机械设计中的问题。我能够分析和计算机械系统中的力、扭矩和应力,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我学会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了解不同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我能够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我学会了如何使用CAD和CAM软件进行机械设计和分析。这种数字化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使我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完成了许多实践项目,并从中学到了很多设计经验和实际工作中的技巧。这些实践项目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学习,还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我渐渐明白了机械设计的重要性和挑战。机械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更涉及到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的平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机械设计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


小编认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机械工程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掌握了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我相信这门课程对于我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10

机械-人造的用来减轻或替代人类劳动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

起重机的发展历程:

斜面→杠杆→起重轱辘→滑轮组→手动(电动)葫芦→现代起重机(包括:龙门吊、鹤式吊、汽车吊、卷扬机、叉车、电梯-电脑控制)。

一般而言,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构-能够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或改变运动形式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种类有限)

机器-根据某种具体使用要求而设计的多件实物的组合体。如: 缝纫机、洗衣机、各类机床、运输车辆、农用机器、起重机等。

机器的种类繁多,结构、性能和用途等各不相同,但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组成:汽缸体1、活塞2、进气阀3、排气阀4、连杆5、曲轴6、凸轮7、顶杆8、齿轮9、10

工作原理:1.活塞下行,进气阀开启,混合气体进入汽缸;2.活塞上行,气阀关闭,混合气体被压缩,在顶部点 火燃烧;3.高压燃烧气体推动活塞下行,两气阀关闭;4.活塞上行,排气阀开启,废气体被排出汽缸。

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转变为曲轴的连续转动,该组合体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两个齿轮用来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间形成协调动作,称为:齿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篇11

有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论文

在我国快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此时,职业学校作为社会提供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担负为国家输送大量技术劳动力的重任。但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使现阶段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形成人才质量和生产需求脱节这一矛盾。在这个严峻的事实面前,专业课老师不仅要更换思路,形成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密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职业观。在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形成初步的设计一般机械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所以门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过渡的桥梁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众多的概念、数学关系式和烦琐计算校核,对基础薄弱的职校学生而言,难以激发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现状的解决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状一、学生素质下降,现有教学手段较难实现教学目标

每年的5、6月份是职业类学校招生大战最火爆的时间区间,随着各校争夺生源而来的是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具体表现在: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二、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职业人生没有规划。三、对就业和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包括在一些家长眼中对就业存在误区:职业学校只是将学生圈在学校里,毕业时能拿个毕业证就可以,将来只是进工厂做生产一线操作工,学与不学理论知识对今后职业生涯没有影响,学好学坏无所谓。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五、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的综合利用能力不强。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综合运用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学生普遍把“机械设计基础”视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解决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而《机械设计基础》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复杂,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学生不太爱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产生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绪论,在这里要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讲清该课程、学习规律,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学,学了在哪里用;讲目前学科发展动态,新鲜的发明创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比如可以讲讲中央台的节目——“我爱发明”等。通过这些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可以使他们明白该课程在生产和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学习就有了目标和主动性。

(2)利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以点扩面

教材知识点多,很多知识点又牵扯到其他的课程,学生不易贯通掌握。如齿轮机构这部分内容里涉及到渐开线的一些性质,通过渐开线的性质为点我们可以展开讲解齿轮啮合的一些特点,再从齿轮啮合特点出发可以比较链传动和带传动的一些特点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通过参阅参考书、组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单个知识点扩大,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

现状二、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论和技能知识不能有效渗透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虽各章节对各个机构的应用、特点讲解较为突出,但从整本书来看,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名词多、图表多,尤其是计算推导和校核计算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和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理论教学抽象,学习乏味现象。为数步多的实验课停留在理论验证层面,形式上是实验课,实际上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和实际应用的真实项目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于激发。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未能充分衔接,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续,从而理论学不好,技能提高空间也很有限。

解决方法:

(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板书加幻灯机。为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开发质量更高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声一体,内容充实形象,教学手段也可以灵活选择。比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我们可以用硬纸板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四杆机构,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可把课堂放在校内实习工厂、实习实训车间等处。

(2)利用网络平台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上有巨量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互动式教学实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协助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3)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把要讲的理论内容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棘轮机构的应用时,可以向骑自行车的同学提问,为什么踏板向前踩车会前进,向后踩只能听见“咔吧”声,自行车却不会倒退。讲完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

(4)学习作品化

在学习了主要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些“大作业”,把作业做为一个作品纳入考核成绩。

比如在完成凸轮机构和四杆机构的学习后,我们可以布置设计一个完成特定运动要求的凸轮机构,学生分组协作完成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学生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特定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


我们搜集了大量材料终于完成了这篇“计算机络基础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请您静心品味本页所呈现的内容!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1】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为学习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和软件开发等领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以下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主题的探讨,以及与该主题相关的范文。

主题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最初是由人类发明的,从古人类计算手指总和开始到数盘、算盘的应用再到最初的机械计算器,再到如今的电子计算机,历数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在这篇范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计算机从发明到现代发展的整个历程。

从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人发明了最初的算盘,用来计数和计算基本的加减法,算盘也就成了人类的第一台计算器。公元前1622年,William Oughtred发明的唐尼式的计算器成为了人类发明的第一个适用的计算器,也被称为逻辑盘。 通过长达四个世纪的发展,到19世纪末期,美国的Herman Hollerith发明了一种可读取穿孔卡片的机器,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读取和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1937年,为了解决复杂的计算工作,Konrad Zuse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被称为Z1。它使用了二进制代码作为计算机语言,并成功实现了复杂的算术和逻辑运算。1941年,在战争背景下,美国科学家John Atanasoff和Clifford Berry发明了ABC电子计算机,是第一台使用真空管运算的计算机。1944年,Howard Aiken和Grace Hopper又发明了Mark1,这是第一台使用电子继电器运算的计算机,同时还依赖打孔纸带进行编程。1951年,英国的Christopher Strachey发明了第一种高级程序语言,被称为Autocode,它使程序的编写变得简单和准确。1953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John Backus发明了Fortran语言,这是第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1960年代,IBM公司开始生产大型机器,并实现了多计算机联网通信。1970年代,Texas Instruments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使计算机已可以被制造成小型化的个人计算机。1989年,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各种信息,信息革命开始。21世纪,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使用情况上看,就连老年人和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也经常在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也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主题二:计算机硬件知识

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内部构造和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联系。本主题将关注计算机硬件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并提供一些实例,以便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

计算机系统必须包含四个基本组件:输入设备、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常见的类型包括键盘、鼠标和触控屏幕,它们的作用是将用户输入的数字和字母传输给CPU。CPU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硬件组件之一,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并处理用户输入的数据。内存是计算机系统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件,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内存的大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计算。计算机的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处理后的数据展示给用户,在打印机之外还有屏幕、扬声器、投影仪等。

除了这些关键部件,现代计算机还包括其他硬件组件,例如网络适配器,它允许计算机连接到网络,并使得数据可以与远程计算机和服务器无线地连接;硬盘也是一种常见的附加存储设备,可容纳大量数据和文件,还有一些必要的组件,例如:扩展接口、电源和风扇,它们控制电力、能源和热力,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计算机各个硬件组件的理解,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专业的操作应用。

主题三:计算机软件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人们在的使用计算机、编写程序以及完成各种任务的基础。本主题将涵盖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包括软件类型、编程语言、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等。

计算机软件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和其他系统工具,这些工具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应用软件是由不同开发者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上,例如游戏、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等,应用软件是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所必须的。

在计算机软件的编程语言中,C++、Java、Python等是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通过学习编程语言,人们可以编写自己的程序和应用程序,完成各种的任务,包括游戏、应用程序、数据处理等。操作系统是一种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它控制计算机的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外部设备等核心组件,为计算机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和优化工具,使计算机在操作上更便捷安全。

软件工程是一种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的方法,它使用工程方法在计算机领域进行系统设计和管理,有助于管理各种复杂的软件项目,为软件开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最后,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为基础的学习知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们会更好的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为计算机编程和应用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2】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是一种强大的、集成了多种功能的电子设备。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因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便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示器等等。计算机软件则是指计算机的各种程序与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件等等。这些软件组成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能够运行各种应用程序。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局域网一般较小,如公司内部的网络;广域网则较大,如区域性的网络;而互联网则可以连接全世界的计算机,是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是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方式。计算机语言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它由0和1组成,虽然精确,但使用麻烦;汇编语言则是机器语言的压缩形式,由字母和缩写等组成,使用相对简便;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由英语或其他自然语言改编而成,使用更加简便。

计算机存储

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等。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存储器,能够存储非常大的文件;光盘则主要用于存储音像资料;U盘是一种可携式存储设备,大小相对较小,大大方便了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总之,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3】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的语言和算法、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原则和方法。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是一种通用的信息处理设备,它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和中央处理器等组成。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处理计算、控制计算机运行、管理存储器等任务。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2.计算机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操作系统可以扮演一个中介人的角色,让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进行协调、交互和通信。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运行。

3.计算机的语言和算法

计算机的语言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语言可以定义计算机的操作和数据类型,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和管理。算法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描述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过程。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算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4.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的技术,它可以使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文件共享、远程办公、在线视频等很多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总之,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之一。它包括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的语言和算法、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为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4】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被发明的。而如今,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例如,人们可以在电脑上完成各种工作,如写作业、聊天、购物等等。那么,什么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呢?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大脑”,可以执行各种计算和逻辑操作。 CPU通常是计算机最昂贵的部件之一。现代CPU通常具有2个或更多内核,使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2.内存(RAM):这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 RAM是易失性存储器,意味着当计算机关闭时,内存中的数据将会消失。

3.硬盘驱动器:它是计算机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长期储存设备。硬盘驱动器通常比RAM更慢,但它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意味着即使计算机关闭,其中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4.光盘驱动器:这是一种读取和写入光盘的设备,通常用于安装软件或从另一台计算机上复制文件。

5.显示器:这是计算机用来显示图像和文本的部件。显示器有不同的尺寸和分辨率,这取决于用户需要的目的。

除了硬件之外,计算机还需要软件来协助人们进行各种任务。

计算机软件可以分为两类:

1.系统软件:这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其他基本工具的集合。例如,Windows或MacOS是计算机最常见的操作系统之一。

2.应用软件:这是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处理照片、写作业、打字等等。例如,Microsoft Word是一种流行的写作业和执行文档处理任务的应用程序。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人们还需要了解计算机安全性的基本知识。以下是一些计算机安全性的基本知识:

1.强密码:密码必须包括至少8个字符,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

2.杀毒软件:计算机必须安装杀毒软件来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攻击。

3.防火墙:计算机必须安装防火墙来保护计算机免受网络攻击。

4.安全更新:人们必须及时安装计算机的安全更新,以保护计算机免受最新的安全威胁。

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人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重要。通过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安全性的基本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5】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概论

1. 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接受数据、进行数字计算、逻辑判断、程序控制、输出处理结果的高智能电子设备。计算机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输出等基本功能,扩展功能包括网络交互、多媒体处理等。

2. 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发展历程

计算机系统一般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代,从第一代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第五代的人工智能计算机,经历了技术革新和规模扩张。

3. 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

计算机语言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等。程序设计是指使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来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程序设计语言有众多,流行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知识

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等组成部分。CPU速度的单位是赫兹(Hz),目前CPU速度最快的是Intel和AMD的芯片。

2.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的组成部分。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U盘)是存储器的两种基本形式。内存的单位是字节(B),常见的内存容量有2GB、4GB、8GB等。

3.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信息交换的桥梁,用于将人类的指令和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打印机、显示器等。

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知识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它负责运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 OS等。

2.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为操作系统提供支持和功能的软件,包括驱动程序、网络协议、安全防护等。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杀毒软件、防火墙、网卡驱动等。

3.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和应用的软件,包括办公软件、音视频播放器、图形图像处理等。常见的应用软件有Microsoft Office套装、Adobe Photoshop、QQ音乐等。

第四章:网络基础知识

1. 网络概念

网络指的是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传输协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 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网络数据传输的基本规范,主要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TCP/IP协议是现代互联网通信的基础,HTTP协议是Web应用程序的基本通信协议,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数据和信息不受非法使用、窃取、破坏、攻击等威胁和危害的技术和措施。网络安全包括电子邮件安全、网站安全、网络防火墙等。

这些就是本课程的主题范文,希望它能给那些对计算机感兴趣和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6】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从行政管理到娱乐,从医疗保健到制造业等众多领域。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工作原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是一种可编程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器,其工作方式涉及两个核心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存储器(Memory)。CPU是计算机的主要处理单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作。存储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储存介质,可以储存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中可以触及和看到的物理部分,例如:中央处理器、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控制计算机行为或实现特定功能的指令和数据。计算机软件分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软件等。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可以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网络通信是通过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包进行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特别重要,因为它允许不同的用户之间共享数据和资源,例如,打印机,网络硬盘和其他设备。

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学习计算机编程,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7】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工作到娱乐,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概述,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操作系统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概述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计算机还可以根据使用的场景分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

为了方便管理和开发,计算机还引入了各种编程语言以实现对计算机的操作,比如C语言、Python、Java等。同时,计算机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学习资源,比如在线编程网站、编程电子书等。

二、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

为了实现高效地运行各种计算任务,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硬盘的划分和管理可以为计算机的存储和管理提供保证。其次,内存管理可以使计算机快速运行各种应用程序。除此之外,显卡和声卡的管理也可以提高游戏和娱乐的效率。

三、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管理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使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安全权限管理等。

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的各种概念和知识点,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接触,因此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计算机硬件资源管理和操作系统的学习也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

计算机络基础课件【篇8】

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计算机技术工作者和普通用户来说都是必备的。本课件主要包括以下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数据安全等。

一、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本章主要介绍这些硬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1.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结构一般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和处理器。输入设备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输出设备则是输出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存储设备则是用于保存数据的。而处理器则是用于执行计算机指令的心脏,控制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

2. CPU

CPU是计算机处理器的核心部分。它包括逻辑单元、算术单元、寄存器等多个模块,能够高效地执行计算机指令。

3.内存

内存是计算机中的临时存储器,用于临时保存计算机处理所需要的数据。与硬盘等永久存储器不同,内存在断电或重启计算机后所保存的数据会被清空。

4.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存储介质,用于永久保存计算机的文件、程序等数据。

5.显示器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主要输出设备之一,能够显示计算机处理后的图形和文字等信息。它可以通过电缆与CPU相连,通过指令集将图形和文字输出到屏幕上。

6.计算机分类

计算机按照用途和结构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包括超级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等。

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软件之一,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计算环境。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用户接口和常用命令等知识。

1.操作系统的功能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简单、高效、安全的计算环境。它具有管理文件系统、内存管理、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等功能。

2.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单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3.用户接口和常用命令

操作系统有图形用户界面和命令行用户界面两种。在命令行用户界面下用户可以直接输入命令,比如cd、dir等命令常被计算机用户所使用。

三、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技术的核心之一,它涉及到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知识。本章主要围绕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思想和数据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1.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它是程序员和计算机进行交流的媒介。常用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2.程序设计思想

程序设计思想是指在设计和实现程序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理念。其中,面向对象、面向过程、函数式编程等思想是比较常见的。

3.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指计算机在处理数据时所使用的存储方式。常见的数据结构有线性结构、树结构、图结构等。

四、网络基础

网络基础是计算机技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共享文件等功能。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协议和Internet等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两个或多个计算机通过网络设备链接起来用于数据交换的系统。其中包括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通信规则和标准。其中比较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3. Internet

Internet是目前互联网中最广泛应用和使用最多的部分。它包括万维网、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功能。

五、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计算机技术中重要的方面,它涉及到密码学、防病毒等方面的知识。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加密和解密、数字签名和防病毒等方面的知识。

1.数据加密和解密

数据加密和解密是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常见的加密算法有DES、IDEA、AES等,解密则是指将密文还原为明文的过程。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确保文件传输安全的一种手段,它可以验证电子文档的完整性和身份来源。

3.防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恶意程序。防病毒软件能够帮助用户保护计算机安全。

总结: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组成、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网络基础和数据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人来说,本课件将会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材料科学基础课件(汇总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材料科学基础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基础英语课件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为您编写了一篇“基础英语课件”,旨在满足您的期望。在本学期,老师将根据课本主要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案课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也许您能够在其中找到所需内容!...
    2023-06-15 阅读全文
  • 机械基础课件十三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机械基础课件十三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
    2023-10-23 阅读全文
  • 设计基础课件十二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设计基础课件十二篇,如果对这...
    2024-04-18 阅读全文
  • 计算机基础课件8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你不妨看看计算机基础课件8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计算机常用设备》教学设计方案四川交通运输学校...
    2023-05-08 阅读全文
  • 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汇总十一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
    2024-03-2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为您编写了一篇“基础英语课件”,旨在满足您的期望。在本学期,老师将根据课本主要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案课件中得到充分体现,也许您能够在其中找到所需内容!...

2023-06-15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机械基础课件十三篇》,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

2023-10-23 阅读全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设计基础课件十二篇,如果对这...

2024-04-18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你不妨看看计算机基础课件8篇,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计算机常用设备》教学设计方案四川交通运输学校...

2023-05-08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最新机械设计基础课件》,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

2024-03-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