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11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优秀的幼师资料是怎样的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11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1】

一、说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的内容,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了周长的概念,本课是学生关于图形计算知识的第一课时,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的周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并交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有效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基于“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知识内容特点,我采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迁移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同时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本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交流中全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贯穿在教学中的(四)个环节。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四回顾整理,互评激励。下面我就每个教学环节做具体阐述。

教学过程我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图形周长的意义,问: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实物图通过指、说、描出他的周长。

2、利用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情景图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长方形花坛护栏有多长?正方形花坛护栏有多长?长方形花坛围上护栏要多少钱?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这样做体现了青岛版教材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素材,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动手操作、领悟算法要解决围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先要解决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多少?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9+4+9+4=26米;9ⅹ2+4ⅹ2=26米;(9+4)ⅹ2=26米。每种方法我都会问:你是怎么想的?谁听懂了?说的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重复,说的不够完善的,及时让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然后根据课本中甲种护栏多少钱?让学生列出算是:26ⅹ8=208元。

②比较分析、优化算法: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

下面我们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出示长方形不同的长和宽三道题,比赛计算它们的周长,看哪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对,练习长13、宽7,长25、宽15,长18、宽9,在交流时让学生说出你是运用那种方法计算的,为什么这么想?在多次思维的碰撞中,在相互交流中优化最佳算法。让学生自主感悟到(长+宽)ⅹ2这种方法的实用性。

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③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运用长方形的知识迁移到解决求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正方形花坛围上护栏要多少钱?

让学生写出算法,可能有7+7+7+7=28米,7ⅹ4=28米,根据护栏每米9元,算出28ⅹ9=252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自主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实时优化。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在练习这个环节,我设置了课本中自主联系第一题作为基本练习,第二题、第六题作为综合练习,(在这里我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四、回顾总结,互评激励。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感受三个角度进行总结。最后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梳理,养成归纳、自主提升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自主练习3、4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及时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畅谈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再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这既是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提炼学习方法。虽然整堂课不乏评价,但课尾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方式,可以达到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宽+长+宽边长+边长+边长+边长长x2+宽x2边长x4 (长+宽)x2)。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2】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1、学科:数学

2、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准备相同规格的长方形、正方形卡片。

教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抄作的能力。

3、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换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两个例题:例1,例2和做一做的题。例1是求长方形卡片的周长,例2是求正方形卡片的周长,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教学难点:

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两条彩带。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先量出边的长度,观察边的长度,发现边长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动笔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整节课围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长短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学过程:

一 ` 激趣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国庆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 (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行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1,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

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然后用6+6+4+4算出周长是20厘米。

6+6+4+4=20(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6厘米和4厘米。我用6×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4×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2+8,也等于20厘米。

6×2+4×2=20(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6+4=10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10×2=20厘米。

(6+4)×2=20(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2,组织活动量一量。

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2)`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8+8+8+8.。

8+8+8+8=32(厘米)

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8×4.

8×4=32(厘米)

(3)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3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

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知识,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吗?

(1)长方形长4分米,宽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

(2)长方形的周长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

4` 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

(1)计算一个长方形周长。

(2)计算拼成的长方形周长。

(3)计算拼成的正行的周长。

四` 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3】

一年级(下册)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年级(上册)知道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二年级(下册)认识了线段、直角。本单元继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目标是: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算法。从《课程标准》提出的上述三条教学目标里,可以看到教学方式的变化,突出学生的探索、思考、交流、合作,主动建构知识。内容分成四部分编排:

P58~P60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包括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P61~P62教学图形的周长。包括周长的含义、测量、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P63~P65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包括周长的算法和实际应用。

P66~P69单元练习、实践活动。

第58页例题从操作的材料(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各几张),操作的方法(折、量、比),操作的目的(看长方形、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三个方面给学生十分具体的指导,并用四张照片示范操作活动,让他们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9页交流操作中获得的知识,引导学生把点滴而不系统的认识,变成全面而有结构的知识。“蘑菇”和“辣椒”讲的都是经过整理后的长方形、正方形特点。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让学生反思两种图形的特点,对边与角的数量、相互关系有更深的体验。初步感受正方形具有长方形的所有特点。

“想想做做”里多种方法做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钉子板上围、三角尺拼、用纸折剪等。进一步体验图形的特点。

教材里没有给周长下定义,而是通过两个实例让学生领会周长的意义。第一实例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在具体、直观的情境里,指出“池口边线的长”是池口的周长。初步揭示周长是一周的长度,是线的长度。第二实例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周,量出一周的长。在围的时候进一步体会“一周”,在量的时候加强“周长是长度,可以度量”的认识,先围再量还有“化曲为直”的思想。

例题的素材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从“试一试”起,把周长概念向平面图形迁移,理解平面图形一周的长是它的周长。先解决什么是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周长,理解它的周长是三条边或四条边的长度和。再思考怎样得到周长,以及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教材让学生经历“概念→策略→实施”的过程,通过解决求图形周长的问题,加强对周长的理解,完善周长的概念。

“想想做做”设计了指、描、量、算等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尤其是计算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鼓励算法多样化,为下面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创造思想基础。

3.周长的计算:人人探索、相互交流长方形周长的算法,推导出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联系熟悉的篮球场,提出求它的周长的问题。回忆“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思考“怎样求它的周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计算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每个算式都依据了周长的意义。因此,鼓励算法多样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交流算法要沟通联系,从“萝卜”的算式到“蘑菇”的算式,再到“番茄”的算式是一个有意义的变化过程。交流算法要突破难点,让全体学生都理解“辣椒”的方法。交流算法要突出重点,鼓励学生使用“番茄”或“辣椒”的方法。由于三年级还没有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暂时只能分步列式求长方形的周长。

“试一试”教学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学生有正方形周长的概念,了解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以及求长方形周长的经验,完全能够通过推理得到正方形的周长算法。

教材里没有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要学生说出怎样计算它们的周长。原因之一是通过算周长加强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和图形特征的应用;原因之二是缺乏表达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条件。

“想想做做”减少单纯的列式计算练习。突出先度量长、宽或边长,再计算周长;注意周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拼图形求周长发展空间观念。

二年级(下册)教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本单元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内容分五部分编排。

P70~P71教学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这是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的一步。

P72~P75教学一般情况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笔算和估算。

P76~P79教学比较特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特殊主要表现在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数位上是0。

P80~P81教学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和连乘两步计算的式题。

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一位数要多乘一步,这一步就是几百乘一位数。先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就为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主动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创造了条件。

第70页例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计算400×2,学生的各种思考都和4×2=8有联系,能够体会从4×2=8推出400×2=800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例题的第二个问题计算400×3,也可以从4×3=12推算。400×2的积小于1000,400×3的积大于1000,这两个计算把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都呈现出来了。

整百数乘一位数不仅是笔算的基础知识,还在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使用。因此,“想想做做”里安排了充分的练习。

2.笔算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突出教学重点,凸现计算难点,培养估计习惯。

第72页例题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竖式上已经计算的是三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把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留给学生进行。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计算里的新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教学这道例题,要让学生了解竖式上已经算了什么,明白还要算什么,尤其要交流积的百位上写几,为什么。

“试一试”独立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完整经历计算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要从乘的步骤和怎样进位两方面,引导学生总结算法。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计算乘法,最会在进位时发生错误。因此,适当加强听算练习,如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能有效地减少计算错误。

在初步掌握笔算的基础上,估计积的位数,为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作铺垫。第73页第3题,算算比比同组两题的积的位数。同组的两道题,三位数不同,一位数相同。有利于学生发现261×3的积是三位数的原因:2百乘3的得数小于1000;621×3的积是四位数的原因:6百乘3的得数大于1000。应用这些体验,就能先估计积的位数,再笔算,如第74页第6题。需要说明的是,教材避开了类似158×7这样的题。如果只考虑1百乘7,会判断这题的积是三位数。只有同时考虑十位向百位的进位,才能知道积是四位数。让学生进行这些思考,难度过大、要求偏高。

3.十位上是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理解和应用“0乘一个数得0”,利用估算支持探索。。

第76页上面的例题,联系直观、形象的情境列出算式0+0+0+=0,再根据乘法的意义改写成0×3=0,体会积为0是合理的。“想一想”算0×7、8×0,把0×3=0的体会迁移过来,从而得到规律:一个数乘0,积是0。显然,这是具体到抽象、个案到规律的过程。既让学生理解规律,又不机械记忆结论。

第76页下面的例题,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求4个看台的座位数的算式是102×4,引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这是一道新颖的计算题,在几百几十几乘一位数时没有见过。先估计商是三位数,大约是400多,再笔算就会感到0×4这一步应该乘,积的十位上不能漏写0。否则积不会是400多。先安排估计至少能起两点作用,一是把新颖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把特殊情况纳入一般方法中。二是利用估计监控笔算、支持笔算,解决新矛盾。

三位数的十位上是0,它乘一位数,积的十位上可能是0,也可能不是0。“想想做做”第2题联系实例,理解201×3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是0,607×4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不是0。再经过第3题的找错与改错,使学生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第78页例题4×120教学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口算,二是比较简便的竖式笔算。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进位,这样的题一般应能口算;如果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一般列竖式笔算,不要求笔算。

“番茄”从4×12=48得到4×120=480,学生都能像这样口算。“辣椒”的竖式是按原来的笔算方法计算的。通过交流,注意到这题的积的个位上是0,原因在于乘数120的个位上是0。

教材告诉学生,竖式还有新的写法和算法,示范了把120末尾的0暂放一边,先算12×4得48,再在48的末尾上添“0”。教学不仅要清楚地展示竖式的新写法,还要让学生理解这样写的道理以及它比较简便。

“试一试”里的三位数乘数,分别是几百几十的数和整百数。让学生在已经写出的竖式上完成计算,着重体会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末尾添适当个数的“0”。教材竖式计算700×9,是为了体会简便竖式的写法与计算。在“想想做做”里没有笔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题应该口算。

“想想做做”第1题仍在已写出的竖式上计算,巩固简便竖式的计算步骤与“末尾添0”。从第2题起,才要求学生写出简便的竖式。第3题把乘数中间“0”与末尾“0”编成题组,便于比较,体会算法上的不同处。

5.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数量关系,清晰解题思路,不要求一题多解。

本单元教学连续两步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有利于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如第80页的例题,看图可以想到一共有5×6=30(个)乒乓球;看“每个2元”能想到买1袋要2×5=10(元)钱。这些都是解题的第一步,都能从直观的问题情境里得到。

解答连乘问题一般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数量关系,其实上面的看图(文)想到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应用综合法思考。教学要引导学生把这步的结果与另一个条件联系起来继续往下想,实际问题就解决了。

连乘问题的三个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交叉的,如每袋5个与买6袋、每袋5个与每个2元。所以连乘问题一般都有多种解法。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数量关系,要抓住两个已知条件之间的一种关系,系统地往下想,找到问题的一种解法。既鼓励学生的解法多样化,又不要求一题多解。

6.单元复习:分别整理口算和笔算,提高估算,渗透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1题里是本单元教学的口算,有整百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乘法里最主要的口算内容。第2题整理笔算,把一般的与特殊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组成题组,使它们有机融合。三组题之间还有积的位数的比较。第4题是估算,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进行估算。比新授时有了发展。第3题感受同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渗透乘法结合律。解决的实际问题更注意贴近生活,对理解题意的要求有所提高。

本单元从不同位置观察比较简单的物体。教学目标是:1.认识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2.通过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知道可能看到几个面;3.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4.根据视图摆出物体。这些内容和目标都是以前小学数学教材里没有的,教学这些内容,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分二部分编排。

P86~P87观察常见的物体。了解长方体形状物体的正、侧、上面,同时可能看到的面。

P88~P89观察3个正方体摆成的几何体。指出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视图摆物体。

1.联系经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生活中初步知道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本单元把左面和右面统称侧面,在观察侧面的时候,只在其中选择一个面。

图书柜、洗衣机、电冰箱都是比较熟悉的物体,它们的形状都接近长方体。这些物体的正面是生活中约定的,不受它们摆放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确定正面以后,上面与侧面也随之确定。

第87页第3题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关键是确定它们的正面。教材让学生体会,正方体的红色面、长方体的黄色面正朝向他们,习惯上把这两个位置的面称正面。

2.体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教师和女孩都观察图书柜。教师能同时看到正、侧、上3个面,女孩只看到正、侧2个面。这些事实让学生体会,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面的个数往往是不同的。第87页第3题,观察放在桌上的文具盒,感受最少看到1个面,最多看到3个面。体会在哪里能看到3个面、哪里只看到2个面,尤其是只能看到1个面的观察位置和方法,对下面的教学非常重要。

第87页第4题分别从正面、从侧面、从上面观察正方体。首先是联系已有的观察经验,理解从正面看,就是只看正方体的正面,要站在它的前面观察;从侧面看,就是只看到它的侧面,可以站在正方体的右边观察;从上面看,只看它的上面,要站在正方体的前面,低头观察。说说看到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初步体验平面图形能用来表示看到的形状。第5题里两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进一步体验如何观察、怎样表示观察的结果。从正面和上面看,视图相同,都是左右相连的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是空间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教材编排观察几何体,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目的是发展空间观念。教学第88页例题应注意三点。第一,要准备学具,每名学生都用正方体照教科书图画里的样子,摆出几何体进行观察,绝不能观察教科书里的实物图替代观察几何体。第二,要让学生在正确的位置上观察,鼓励他们站在几何体的右边观察侧面。第三,要组织学生说出从正、侧、上面看到的形状,或画草图表示。

“试一试”根据提供的正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要引导学生做到两点,一是分析正视图:它是三个正方形组成的,下排有两个正方形且左右相连,上排靠左边有一个正方形。通过这样的分析,构思摆法,发展空间想象力。二是摆出几何体以后,要从正面观察。如果视图符合要求,可以确认摆出的几何体;如果视图不符合要求,则应另摆。“想想做做”第3、4题都是根据视图摆出物体。个别题的答案开放,根据一幅视图能摆出形状不同的几何体。遇到这样的题,要加强交流,加强验证。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

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播放音乐:

听到这么欢快的音乐,很想运动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出示图片。

问:你能根据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式,把这些运动分成两类吗?

老师归纳:运动路线是曲线的就是旋转,运动路线是直的就是平移。

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

谈话: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观察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学习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交流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做手势。

学生观察。合作交流。你是怎么看的?

要找准平移前的点,再找到平移后的点,数数之间的格数。把书翻到24页画图形。

小结: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 与平移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形状是不变的。

四.绘制图形,巩固运用。

1. 做试一试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

学生画图形。

学生尝试算,交流方法。

1、 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

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完美。

2、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

一.、创设情境。

出示:

两个小朋友的手抄报,一个是版面密密麻麻,而另一个的却是在每一小版块之间都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

老师:花边在报里起到了美化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

出示报纸上的放大的花边,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书上画一画第一个图案。

3. 展示交流学生的作品。

问:你自己在制作时候都注意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是不容易画的,你有什么办法来处理?

4. 再次操作。

完成画一画的第2个图案。

学习过程:

学生分小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是怎么制作的?组内进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同分母分数加减。

2、 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7页例2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一定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钉子板、方格点子纸、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激趣促学

1.多媒体播放动画,激趣促学

(一座漂亮的房子,红窗、绿墙、金色的屋顶)

2.学具操作,沟通旧知.

小房子的墙面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以小组为单位围出以上图形,并讨论,每个图形怎样围成的?

3.提出问题,引出新知。

屋顶是什么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画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研究新知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1)学生在钉子板上独立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说明怎样围的.

(2)小组展示各自的作品,并讨论怎样围的.

(3)学生班上展示作品.说明围法,集体辩论

(4)教师总结围法。

我是先用橡皮筋拉出上面一条边,占6个钉(间隔5个空格),再往下数3行,向左错过两个格,横着拉出下面一条边,也占6个钉和上面一条边一样长,围出平行四边形.

2.在格子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1)学生独立探索:仿照钉子板上的围法,试着在格子纸上画下来.

(2)小组研讨,交流。

(3)学生展示作品,说明怎样画的.集体研讨辩论.

(4)教师总结画法.

3.基础练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不同方位(解释)的平行四边形来,比一比,看谁画的又标准又多.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题(第97页做一做).

右边的图是平行四边形吗?怎样改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2.变式题.(练习二十四第6、7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7】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例题的挂图,学生仔细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在教学挂图下出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1)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的周长是指哪些吗?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链球场的周长呢?(2)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3)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这样算的理由,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书上的四种解法,分别说说它是怎样想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5)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6)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2、出示“试一试”。(1)说说条件和问题。(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两位学生板演,让两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在小组里说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算。(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量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2、做“想想做做”第4、5题。明确求的`是什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3、做“想想做做”第6题。第(1)题口答。第(2)题先让学生拼一拼,再解答。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呢?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

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

二、新课

1、出示例3

(1)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方法

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

2、练习

(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

(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

(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

3、讨论交流

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

(1)意义不同

(2)计量单位不同

(3)计算方法不同

三、综合练习

1、课本81页10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

四、小结

五、作业

课本第80页6、7、8、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

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比较的能力。

3、情意目标:参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教学准备:

多煤体长方形框架七巧板长方形、正方形纸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纸板八根小棒(师生共同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一年级就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下面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电脑出示)

2、现在老师请你用小棒搭一个长方形,你能很快搭出来吗?搭搭看。

提问:(1)你用了几根小棒?选的是哪四根?

(2)如果要搭一个正方形,你认为应该选哪几根小棒?

(3)那是不是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搭成的一定是长方形呢?(出示)这是长方形吗?

3、导入

为什么我们搭长方形要选两根长的,两根短的,而搭正方形却四根都用长的,或者都用短的呢?这又是什么图形呢?(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并认识一种新的图形。(板书课题)

二、新授

1、长方形的特征

(1)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纸,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有哪些特征(贴图:板:长方形)

一起看要求:(电脑出示)

①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长方形的每一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③量一量: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前后四位同学围成一组,边操作边讨论这三个问题。(板:边、角)。

(3)交流

①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长方形有几条边?(板:四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板:四个角)

②长方形的每个角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量出来了吗?(电脑显示三种结果)

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虽然长方形的大小不同,但每种长方形中上下两条边都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也是相等的。

继续看屏幕:像这样上下相对的两条边我们把它叫做一组对边,左右相对的两条边也叫做一组对边。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那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还可以说成----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对边相等)

(4)如果不用尺量,你有没有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呢?

拿出长方形纸,试试看,同桌两个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提示: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较长的一组对边放到一起去比一比,把较短的一组对边也放到一起去比一比呢?)

谁想出了好办法?(指名汇报)

(电脑演示)我们还可以用对折的方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光上下对折,两条较长的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

放开,再左右对折,两条较短的边也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也相等。

所以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5)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通过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长方形的特征

(1)请大家再拿出正方形纸,用同样的方法,也来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或折一折,看看正方形又有哪些特征呢?

前后四位同学同样可以讨论一下。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①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板:四条边、四个角)

②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知道的?(板:

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又是怎样知道的?

a(电脑出示,三种正方形)

指出:虽然正方形大小不同,但每个正方形中四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板:都相等)

b(电脑演示,折的过程)

要证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们只要想办法把正方形的四条边折到一起来比一比,可以先这样折一下,再这样对折一下,正方形的四条边都重合了,说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具有哪些特征。请大家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练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如果老师请你们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你们会画吗?(电脑出示)

(1)看书P103,练习二十五第1题

做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看清每一条边分别点了几小格,那是不是每一条边都要数呢?长方形只要数几条边?为什么?正方形呢?

(2)学生画图

(3)刚才你们画长方形画了几条线段?正方形呢?

指出:像这样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长方形是四边形,正方形也是四边形。(板:四边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请大家找出学具中的四边形,你为什么说它们是四边形?

(2)(举出)请同学们看这个四边形,它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

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平行四边形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

比如:(电脑出示)竹篮上的编织图案、篱笆、楼梯扶手。

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平行四边形?(美工刀片、网兜、地板上的花纹)

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留心观察,看看生活中到底还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特点呢?

请大家把书翻到P101,看方格纸中的平行四边形(读左边的要求)(贴出)

交流:平行四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板:四条边,四个角)

它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板:对边相等)

角有什么特点?

指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但也有平行四边形的角是直角,所以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板:不一定是直角)

不一定是什么意思?

(4)出示,变换角度,问:这不是平行四边形吗?

指出:虽然平行四边形的角度变了,但它的形状没有变,所以依然是平行四边形。

(5)练习(电脑出示)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提问:第(3)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

5、我们再来做两个有趣的实验

(1)(电脑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仔细观察,在刚才图形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指出:当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逐渐缩短,和另一组较短的对边相等时,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2)出示长方形框架:

这是一个长方形框架,(拉一拉)现在还是长方形吗?变成了什么图形?

在刚才拉的过程中,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三、全课总结

1、学生看书P100-101,划出重要内容,想一想,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老师还要告诉大家,四边形除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外,还包括其它一些图形,今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

学到这儿,老师再来问问看:

(1)前面你们用小棒搭长方形,为什么选两根长的,两根短的,而搭正方形却用四根长的,或者四根短的呢?

(2)(指)这个图形也是用两根长的,两根短的搭成的,为什么它不是长方形?它是什么图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3)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5厘米,它的对边也是5厘米。()

2、拼图游戏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从七巧板中拿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用它们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作业

用七巧板想像拼图。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形平行四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不一定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交流

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对比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喜欢《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11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正方形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 新来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教案和课件资料。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自己仔细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所以老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通过仔细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制作了这份出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此文仅供参考阅读...
    2023-11-28 阅读全文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 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编写过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2024-03-30 阅读全文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15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倾情制作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为您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要知道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也能更理解课堂知识点。如果您看到了好的销售优惠请与您的朋友一起分享!...
    2023-07-15 阅读全文
  • 正方形课件 本文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优秀的“正方形课件”,以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在授课前,老师通常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如果老师还没有开始准备,那现在也不晚了。只有在前期充分撰写教案和课件,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知识需求。...
    2023-06-26 阅读全文
  • 长方形课件(精品11篇) 经过仔细琢磨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长方形课件”,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启发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
    2023-09-20 阅读全文

新来的老师需要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教案和课件资料。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自己仔细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指导,所以老师在编写教案和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通过仔细研究,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制作了这份出色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此文仅供参考阅读...

2023-11-28 阅读全文

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案编写过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仔细阅读!...

2024-03-30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倾情制作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为您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每个老师在上课前会带上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要知道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在教学的时候学生也能更理解课堂知识点。如果您看到了好的销售优惠请与您的朋友一起分享!...

2023-07-15 阅读全文

本文编辑为大家挑选了一篇优秀的“正方形课件”,以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在授课前,老师通常会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如果老师还没有开始准备,那现在也不晚了。只有在前期充分撰写教案和课件,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知识需求。...

2023-06-26 阅读全文

经过仔细琢磨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为您呈现了这篇精选的“长方形课件”,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启发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 学生表现的不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差异化教学。...

2023-09-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