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编13篇

发布时间:2024-04-19

怎样保证作品名的观后感不落俗呢?电影把悲剧与喜剧完美结合,让人深有感触,在大量资料中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挑选了一篇非常实用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我希望我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您所面临的问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

我观看了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最令我敬佩的是“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在贵州山村小学教了10年课程的朱敏才、孙丽娜。

于敏,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用直尺和算盘研究出了氢弹。美国人研究氢弹用了8年8个月;英国人研究氢弹用了6年8个月;而我们中国人研究氢弹只用了2年8个月。1967年氢弹发射成功。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于敏都能研究出氢弹,而我们在这么优异的环境下生活、成长,还不好好学习,唉,想一想真是惭愧。

朱敏才原来是外教官,可是,退休之后放弃了安逸生活,和他妻子孙丽娜去贵州的一个山村小学当老师。这个山村小学一百多个学生只有一个老师。朱敏才、孙丽娜的住处是和厕所同一面墙,夏天时,一打开窗户,厕所的臭味就能传到屋里,睡觉的时候要带两个口罩。因为紫外线的照射,孙丽娜老师的眼睛渐渐的看不清了。因为这里的风大潮湿,朱敏才老师得了风湿病。上了年纪的朱敏才老师生了一场大病,虽然抢救过来了,但是把气管切断了,不能说说话。但他仍然用写字板表达自己的心愿,想回去继续给同学们上课。堂堂一个外交官竟然给山村小学教课,从朱敏才和孙丽娜身上我学会了:不管自己的官职有多大,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都要学他们勇于奉献的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2

刘芳我是擦着眼泪陪我们班的学生看完《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来是教育局要求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必须看的,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最让我印像深刻的是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出救下孩子的老师——张丽莉。在一辆公交车突然失控冲向学生的关键时刻,张丽莉不必后退。急时她一动不动,也没有危险。但她毅然选择向前飞,推开即将被车撞的两名学生,同时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导致双腿高位截肢。

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称为“最美女教师”。

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她挺身而出,献身救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用柔弱的身躯撑起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首动人的情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

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p>

感动中国评选的意义在于,它每一年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即使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巨大、日夜忙碌的辛劳俱增、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美德似乎逐渐消失的当下,我们身边还是好人更多,勤劳、勇敢、善良、坚强的中国人还是会在角落中不经意的触动我们,使我们明白自我内心中对善的追求、对爱的渴望、对美的向往,使我们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以感动自己时,重新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3

在上周五的时候,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成功落下了帷幕。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温暖,是不用任何语言去传递的,而是用每个人的行动来表达,这就叫感动。颁奖礼上的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许多人都为此叫好,让所有人都很感动、震惊。这一个又一个感人的事迹,让我们更加深入的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许多带给我们温暖的人出现。

感动中国里,有于敏、孙丽娜、朱敏才、朱晓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孙丽娜夫妇。

朱敏才,是众多中国外交官中的一员,他经常在全世界来回奔波,工作期间他已去过了许多地方。自从他退休以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回到北京,与老伴共度晚年;可他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了与自己的老伴孙丽娜一起去偏远乡村教书,让乡村的孩子们的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他们一起教书,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他们帮助了许多乡村的孩子,让孩子们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就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朱敏才因为过度劳累,他倒在了教学的路上,送到医院时,医生诊断出他得了脑出血,但是他很幸运,在妻子和孩子们的期待下,他从死神那成功走了出来。他病好后一心只想着给孩子们教学,他们夫妻宁愿为乡村的孩子们教书,也不愿过着舒服的生活,他们宁愿住着简陋的小房子,也不愿住着豪宅......

在观看完感动中国后,不只是两位老人让我感动,获奖者们都做着很伟大的事。他们都有着共同共同的特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他们一心只想要帮助别人。我要向他们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多做善事,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4

1939年,新婚刚刚三周的钱伟长考取了由中英庚款会组织的第七届留英公费生。那年9月2日,途经香港赴英时,他搭乘的去英国的客轮被扣作军用,第一次留学夭折了。那年12月底,中英庚款会第二次通知钱伟长等在上海通过海运转去加拿大留学。因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和许多英国知名教授,都逃到加拿大去了。上船后,钱伟长等人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签证,他和大伙认为不能接受侵略者国家的签证,宁可不留学也要表达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他和很多人一起把护照扔在黄浦江里,携行李下船登陆,第二次留学也就此夭折。

1940年8月,钱伟长一行人第三次接到通知,他们再度乘船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对特意前来送行的四叔钱穆说:“我此次西行,绝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家庭,而是走向一条科学救国的道路。”

在多伦多大学,由于在板壳统一内禀理论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钱伟长得到了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赏识。

1942年,钱伟长被冯·卡门召到身边,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在冯·卡门的指导下,他与当时已是冯·卡门助手的钱学森合作,共同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工作。

身在异国他乡,但钱伟长谨记周培源老师的话:“儿不嫌母丑,子不弃家贫。”他是炎黄子孙,他时刻准备用所学报效祖国。

在得知国内抗战胜利的消息后,钱伟长向导师冯·卡门提出回国请求。

由于他在美国从事的是火箭、导弹技术研究,美国有关方面劝他留下,而且他的恩师冯·卡门始终不肯答应。无奈,钱伟长便以思念家人和不曾见面的6岁儿子为由,申请回国探亲。1946年8月6日,这位一心报国的动力学家只随身带了简单的行李和几本书籍,一路辗转,终于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清华园。

并不平坦的报国路没能阻挡炽热的报国情

回国后,为了培养更多科学救国的人才,他几乎“承包”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的应用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还担任《清华工程学报》主编,承担审稿工作。 这一时期,他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上都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除此之外,钱伟长还开创了中国大学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

但是,他的科学报国路并不平坦。1957年1月31日,因为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一文,提出了与苏联教育思想相悖的不合潮流的见解,他被划为“右派”,并被撤销了教职。

钱伟长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但是,这并未能阻止他对教学与科研的追求。他把工作转入“地下”。一些懂行的专家请他开设各类讲习班,诸如为北京地区冶金学界讲授“晶体弹性力学”、为航空学界讲授“空气弹性力学”、为力学界讲授“颤振理论”……他的这些系统讲座为应用数学和力学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1968年,钱伟长被下放工厂做炉前工。他没有抱怨,而是和工人们一起,自己建造了 热处理车间。 他发明了一种杠杆设备,可以让工人轻易地拿起52公斤重的铁棒。他还和工人们一起设计制造了当时北京最好的液压机。

之后,钱伟长接到周恩来总理特派的任务——研究坦克电池。可是,钱伟长只有学生时的化学基础,他并不懂电池。为了研究坦克用的高性能电池,以解决我国坦克“走着走着就停了”的问题,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北京市所有跟电池有关的单位。查了三百万字的资料,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研制出了比美国通用公司产品性能更高的电池。

钱伟长身处困境却研究不辍,他追求科学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的强盛与发展。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这是2010年钱伟长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组委会给予他的评价,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为“三钱”之一的学界巨星,钱伟长提出的“浅壳大扰度方程”被国际学术界誉为“钱伟长方程”;在圆薄板大扰度问题上,他提出的以中心扰度为小参数的摄动法,在国际上称为“钱伟长法”。这些科研成果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他用赤子般的爱国情怀,实现了科学救国的伟大抱负。

他是我们抬头仰望着的星空中的璀璨星斗。他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信念,自强不息、安贫乐道的气节,探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民族不断开拓前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5

今天,我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感动中国》,面对一次次的感动,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在这些感人事迹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人间处处充满大爱,我们面对无私奉献的人们,应该学会尊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6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及你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但更多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有那么多人,有尊严,有好有强的生活,你也更有勇气向前迈进。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不能做一些感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他人、为集体、为家庭做点什么,那么我们就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相信每一个看过和接触过中国的人,都会有一种真正的清洁感,就像精神上的沐浴,同时,走路的脚也会更强壮,就像每年充电一样,一个有缺陷的电池再一次内在的充实,所以它可以养活自己,也希望能帮助别人。这是一种移动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去追寻这种力量,去发现生命的本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每年**电视台都会举办一届,每次我们都会从获奖英雄们那里了解到他们不同的事迹,虽然事迹的内容有其千差外别,但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感动却是一样的。他们中有以“至孝”让人为之动容的,有以“壮举”让人为之敬佩的,有以“舍小家、顾大家”让人为之震撼的,也有以“坚守”让人为之喝彩的。看完《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与眼泪,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放眼现在生活中有太多人迷失在浮华与**中,在你追我逐的生活中,我们渐渐忘却了幸福的真正含义,生活中时常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每天都在抱怨自己太不幸福了,那么究竟是因为我们获得到太少,还是因为我们索要的太多呢?看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幸福的真谛。

为了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新婚不久来到试验基地。三十年来,他不仅要克服技术装备的匮乏,还要忍受生活的孤独,甚至饱受思乡之苦。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红了,三十年的坚守是以怎样的毅力完成的呀!

黄旭华在我们现在某些人眼里,可以说是很不幸福的,因为他对己缺少了太多的享受之乐,对外他又缺少了太多的天伦之乐。但是当我看到视频中出现“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的新闻报道视频时,我心中不由得一震,我觉得黄旭华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人。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黄旭华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祖国能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潜艇,看到黄旭华和他的潜水艇将永载中国史册,我不由得大声喊出来:“黄旭华你是我的偶像!”心里那种为私欲曾有所动摇的幸福观瞬间砰然瓦解,黄旭华最让我敬佩之处在于,他把名利看的淡如水,而把祖国的需要看得重于山。

他觉得能为祖国作出贡献是最幸福的事。是呀!真正的幸福不是我们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我们创造了多少财富。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如何去做人们的梦想。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8

有一种温暖,不需要语言,就能传递;有一种力量,不求惊天动地,却足以令人震撼,那就是―感动。――题记

在看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洗礼,在感动之余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那份无法言语的震撼。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无论是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还是年届90仍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他们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我无法忘怀。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位退休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初次看到,震撼于她那一头发。那满头的白发诉说着她的艰辛,一个97岁的老人,按照常理,这个时候应该是逛逛公园,看看戏曲的享乐时刻,但是她却没有,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帮助人们医治他们的疾病。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却是情。虽是垂暮之年,但她依然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我为祖国拥有一个无私奉献的老人而感到骄傲,也为所有的病人有这么一个负责的医生感到欣慰。我知道,她的医术或许比不过那些德高望重的医生们,但是她的那份坚持,那份负责却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她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老人,而是拥有仁爱之心的医生,我敬佩她,敬佩那份坚持,那份仁爱。

在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我深深地明白,那些得到奖杯的都是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代表性人物。生活中,其实也不乏感动的人或事情,但是只有他们受到了表彰,被世人所知道,不是因为他们特殊,而是他们真正的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坚持去帮助别人,而不求任何回报。他们的事迹衬托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也在无声中代表了中国的形象。

最后,用一句老人的话来说,那就是: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无法做到的坚持。而那些获得奖杯的那十大人物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同时也清晰地让我知道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本性,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从这一刻开始,我要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坚持做好事,争取一辈子做好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9

这是一条与感动有关的道路,这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那奖杯慢慢的从感动中国人物的手中传递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感动再次袭来,有没有那一天我们怦然心动,有没有哪一瞬,我们留下眼泪,为别人,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会更加明白,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林俊德:生命力顽强的马兰花在隔壁上默默开放,犹如林俊德院士几十年默默奉献付出。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

“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在连续九次要求家人起床工作五个小时后,他以妻子熟悉的声音安然入睡,再也没有醒来。

临死前,他让妻子把他葬在戈壁的核试验基地,因为他是一名战士。

正如颁奖词所说: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陈斌强:说到妈妈,我们都会想到爱和温暖。然而,妈妈终究会变老的。在这个时候,爱和温暖怎么能改变呢?陈斌强的妈妈因为患有老年痴呆症,每天都被绷带绑在自己身上。开始他的同事还不理解,可是他用行动证明了,一脸就是五年,风雨无阻。

他说我小时候,妈妈用它来抱我。现在我用它来抱我妈妈。正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语文老师,以他非凡的孝心感动了我们。

正如获奖感言所说:小时候,这条布带是妈妈的爱。我妈妈随身带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我母亲的记忆已经远去,但爱不会。它在我孩子们的怀抱里一代一代传下去。

何玥:她是中国最年轻的。一名12岁女孩在小学即将毕业时被发现患有恶性程度很高的小脑胶质瘤。9月初,她的病情突然复发,肿瘤扩散至脑部组织。

在听说生命只剩3个月时,何玥做出了父母亲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她说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最终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她的肝也救助了需要的病患。坚强善良的小女孩让生命在爱中延续。

正如颁奖词所说: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了,你从未离开,你用平凡生活的最后一闪照亮了世界。

陈家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流传已久的古唱词也许厂的人不多了,可有人却依然践行着,他就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

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他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正如颁奖词所说: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

高淑珍:普通农村妇女,由于儿子四岁患上类风湿烙下残疾,就在自家开炕头课堂,接受附近村庄的残疾孩子,十四年来,她接收了上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来没收过一分钱,拿自己所有积蓄一砖一瓦的给孩子们盖宿舍,靠平时登着自行车采买日用品赶集赚点钱给孩子们买好吃的。

正如获奖感言所说,粗糙的手搭起书桌,厚厚的背挡住风雨。有了爱,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茁壮起来。你的心就像地球一样简单。如果你洒下坚硬的种子,善良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为救孩子,她失去了双腿。当轮子从她腿上碾过时,她只想着孩子们是否没事。她昏迷多日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们没事。

经抢救,张丽莉被迫高位截肢,但她并不后悔。她说我28岁了,那些孩子还小,他们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她播下的伟大爱的种子,将通过无数次的接力传递给中国的每一个孩子。

正如获奖感言所说,孩子,不要哭,这是你一生中最美丽的一课。你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比你大不了多少,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据说人生没有排练,但即使面对那一刻,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李文波:二十年坚守南沙守礁,为此,他牺牲了太多,新婚五天就回南沙,二十多年来跟妻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三年,母亲病逝时一个人跪向北方失声痛哭,他还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他就是这样一个铁汉这样一个人民的好子弟兵。

正如颁奖词所说,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有一片大海,祖国的风帆永不落下。

还有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 “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艾起,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阳都让我们感动

奖杯捧走了,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他们让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世界,他们让我们相信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爱的未来,一次次因感动而留下的泪水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面我们都会变得更好,因为有爱的存在,用心去看看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生命的本真。感动你我,感动中国,感动我们的仅仅只是爱而已。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0

直到现在,叶连平还住在三十年前的旧平房里,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还放着老式的菜橱,菜橱里摆放着有些陈旧的中小学必读书本。

叶连平的节俭朴素众所周知。为了省路费他常常骑车去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去周边的南京、芜湖等地,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叶连平在讲台书写板书时,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补丁的衣服一角。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说:“衣服不过是用来遮体的,没必要太讲究,钱应该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后面桌子上的一台复印机,“你看花钱买这个就值,好几千呢。”那一刻,叶连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义务辅导学生,免费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吃住,十几年来叶连平还经常自费带学生到南京、合肥,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经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开始连老伴都不理解,叶连平说:“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

5年前,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从那以后叶连平经常摔倒,最后被查出脑溢血加脑膜炎。手术后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周后到医院拆线,不光是心疼住院费,“孩子们还等着我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20-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

在叶连平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和他的部分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基金会。

叶连平告诉记者,他已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全部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

结束对叶连平的采访,抬头看天,繁星闪烁。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1

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贵有贱,有贫有富,人虽不同,而他们的事迹却都使人感动,令人动容。我想,他们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先人后己的品质。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国的需要便毫不犹豫的奉献了自己,他的毫不犹豫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试想,若是接下了这个工作,不仅要从零开始研究,在高度危险且极其简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隐姓埋名,远离妻儿甚至连实情也不能告诉他们,多年不得一见,只能将牵挂与思念藏在心底,在简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们。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困难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胁或许并不算什么,而亲情的隔离和疏远才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面对这诸多的困难与牺牲,他却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担,可见祖国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献对于他来说可不仅仅是嘴上的空话,他是用生命去落实,弹指一挥间,便是几十载春秋。这才是真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更有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立娜二老,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们却自愿放弃在北京的优越生活,到穷乡僻壤之处做乡村教师,要知道他们早已年过半百,身体衰弱。但他们做出的决定却是许多年富力强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们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孙丽娜也不至于患上眼疾,他们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他们,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会永远被人民记住,被抬举很高、很高。

除去这三位,其余人也都是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当代中国之楷模。

我想,他们的奉献之所以能让中国为之感动,或许便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尔虞我诈,奉献已成为一种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这些奉献精神不需要在电视上宣传,而是这种现象出现在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人心中,让中国时时刻刻都被感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2

感恩是公共精神的一种体现,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凝聚力。感恩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普世价值。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

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

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读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一个维吾尔族阿妈,她的这种精神无不让人感动。有人问“你这样值得吗?”“值,怎能不值,我爱这些孩子,但我更爱我的祖国,祖国养育了我们,13亿儿女,我跟她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吧!我不求回报,只希望那些孩子们能茁壮成长!”她不假思索地笑着回答道。

有人说:“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而我觉得她的爱,在别人眼里是一种感动是一种温暖。但是在那些孩子眼里,她的爱是一种希望,是一种阳光,更是一种让人信任的让人依靠的大树。

在他照顾的孩子里,有一个孩子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爱我的阿妈,因为阿妈很爱我们。”多么纯真、善良、感人的话语啊!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

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这是民族成长的一种见证,是民族成功的见证,是民族伟大的一种见证。让我们一起祝福她:“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篇13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但是,钱伟长在中学时期却是一名严重的“偏科”学生,数理化等理科成绩很差。高考时,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和化学加起来总共考了20分,英语没学过,考了0分,他的理科成绩可谓“一塌糊涂”。当他以极具天赋的文史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时,依然是在数理化方面极度“瘸腿”的学生。

可是,国家的命运改变了钱伟长的人生轨迹。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理,转学物理系,学习建造飞机大炮,为振兴国家军力做贡献。

由于他的基础太差,底子太薄,物理系主任吴有训教授一开始拒绝了钱伟长转学的要求,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从此,钱伟长废寝忘食,用功苦读,一年后,数理化等理科成绩超过了70分,成功地迈入自然科学的大门。毕业时,钱伟长成为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钱伟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获取知识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钱伟长的精神,也是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供后人永远享用。

相关推荐

  • 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编 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度,无数英雄竞出于此,感动中国人物中,有的舍己为人,有的甘于奉献,正是有了他们,这个国家才变得更美好。...
    2023-02-13 阅读全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编6篇 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爱的国度,孕育了无数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个人的事迹都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不知道你在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有没有感悟到什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2 阅读全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锦集13篇)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哪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本可供借鉴呢?我们的网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感谢您的访...
    2024-01-30 阅读全文
  • 有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汇编7篇 今天小编为您提供有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中国华夏炎黄子孙,同是饮黄河水之人,有着一个团结的心,感动中国里的人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中国人,当如是也。...
    2023-02-14 阅读全文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观后感是对电影经历的总结和反思,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篇网络上挑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文章,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5-13 阅读全文

下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国度,无数英雄竞出于此,感动中国人物中,有的舍己为人,有的甘于奉献,正是有了他们,这个国家才变得更美好。...

2023-02-13 阅读全文

中国,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爱的国度,孕育了无数祖国的骄傲,感动中国里的每一个人的事迹都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重。不知道你在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有没有感悟到什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出于你的需要,为你整理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023-02-12 阅读全文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的勤奋和努力我们呈现了最新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欣赏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悦,不同的人看同一部作品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观后感往往是具有主观倾向的,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有哪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本可供借鉴呢?我们的网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感谢您的访...

2024-01-30 阅读全文

今天小编为您提供有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中国华夏炎黄子孙,同是饮黄河水之人,有着一个团结的心,感动中国里的人物,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中国人,当如是也。...

2023-02-14 阅读全文

作品观后感怎么才能写好呢?观后感是对电影经历的总结和反思,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篇网络上挑选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文章,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05-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