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15篇

发布时间:2024-04-17

栏目小编费尽心思制作的“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绝对能够让您满意,工作中文档的写作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写作中应用最多就是网络范文了。背诵范文可以唤醒写作思维。范文怎么写才好呢?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州委组织部派驻剑川县老君山镇新生村的扶贫工作队员于3月10日上午前往驻地报到。作为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之一,州委组织部严格落实上级有关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管理和调整要求,在保证“大稳定、小调整”基础之上,带头选派优秀干部充实驻村扶贫工作力量,保障扶贫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帮扶。

老队员通过交资料、教工作方法、谈工作经验等方式竭力帮助新队员熟悉村情、掌握贫困状况,确保帮扶工作不脱结、不断档。工作队第一时间转接新队员组织关系,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积极向挂包单位汇报落实队员工作经费。

队员工作交接就绪,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召开工作例会,组织新队员学习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和“八不准八严禁”驻村工作纪律。工作队结合队员各自专长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队运行规则;继续实行公开践诺制,要求将每个月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开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行周例会,实行AB角工作制和带班制,严格日考勤。工作例会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要求每名驻村队员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和驻村工作日志,每周走访贫困户不少于1次,每月至少走访10户农户,每月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要求带班队员认真填写《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带班记录》和《新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接访情况记录》,并对带班当周的接访事项、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处置,及时回复。

通过明确队员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工作标准、明确纪律要求,大家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新的一年,面对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的艰巨任务和队员管理新要求,我们将以队员主动作为为管理目标,探索推行队员积分管理“竞认制”,激发队员内生动力,促使队员主动认领工作任务,进一步发挥工作队整体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小康的路上,决不让新生村的一户贫困户掉队,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2】

刚来到丰年村我是带着满腔的激情与热情,但是经过几天时间的了解与观察,看到了基层的复杂性,我的信念曾一度动摇。但是当我想到各级组织对我的信任,党赋予我的任务与使命,当我握着村民那一双双布满沧桑的双手,当我看到老百姓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我又一次次重新燃起了斗志。我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我们村带来一丝改变,要通过民政人的爱民情怀,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四个月里我放弃了国庆节等法定休息日,走访、慰问了贫困群体及老党员;解决了村内历史遗留的低保、五保等问题;为村委会置办了全新的办公座椅与冬季取暖煤;委托省设计院拿出了20xx年即将实施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通过与省、县、乡等各级领导沟通协调,为丰年村争取到资金60余万元,田间生态水利改造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目前已施工),果蔬种植合作社扶贫项目资金800万元(已通过省直相关部门审核),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00万元(资金已到位)。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可以预见我们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及美好的明天。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3】

怀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本人主动请缨,于20XX年10月18日义无反顾进驻八宿县拥巴村,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驻村期间,当“村官”、谋“村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遗余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扎实的工作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昌都地委、八宿县委、昌都质监局党组、八宿县强基办以及拥巴乡党委的认可与肯定,赢得了拥巴村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工作队被评为“地市级先进驻村工作队”,个人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驻村工作队员”)

摒弃过客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扎根拥巴村庄。

“群众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驻村格言。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亲人的担忧来到拥巴村后,摒弃“过客”思想,快速转变角色,将自己迅速融入拥巴,把拥巴群众当做亲人,把拥巴村庄当做家乡,无限热爱,并在拥巴村这块“责任田”里精耕细作。

将确信的理想信念作为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基础。拥巴村距离昌都300多公里,由于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至今没有通电,生活条件差。驻村四个多月,我被查出患3级高血压,加之腰椎压缩性骨折(20XX年出差拉萨返回途中发生车祸)导致骨质增生的旧疾,时常要经受严重的头痛、头晕、腰疼、失眠、食欲下降、记忆力衰退……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至今每天不得不吃三种以上的降压药和止疼药。但我仍然坚持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激励自己,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上和生活上的不适,在心中用“条件差精神不能差、身体差工作不能差、艰苦决不怕吃苦”的铮铮誓言勉励自己,逐渐融入全新的基层环境。而且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逐步适应基层生活条件,一定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驻村使命。

将家人的大力支持作为履行驻村使命的精神支撑。去年10月,带着家人的牵挂和担心,离开了温馨的家和深爱着的家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驻村工作上,在村上一驻就是两三个月,即使偶尔回昌都,也是奔波于各单位之间,汇报驻村工作、联系项目事宜、落实帮扶资金,与家人真正团聚的时间少之又少,就连儿子陈辰在地区人民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以及以全区汉族班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辽阳西藏班上学,我都没能见上一面,没能照顾一天,更谈不上送行,只能把对亲人的歉疚与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对于这些,家人没有任何埋怨,更多的是默默支持和无私的奉献,使驻在拥巴村的我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迸发出了无限的工作动力和热情。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4】

进村入户第四天:半山腰上住着七八户人家,住在简陋的木板房里,门前空地不足一米。四处散养的小鸡,三五成群的小猪,刀耕火种的坡地,好在通电通水,生活还不是太乏味。咿呀学语的小朋友跌跌撞撞的跑到我怀里,于是我们愉快的合了个影,我还给她留了个见面礼。下山的时候犯难了,热心的阿孃一路牵着我的手把我安全带到山下。这么大的人走不了山路,实在汗颜。

,原本瘦弱的郭敏体力达到了极限。“那段时间,每天醒来都想找个借口推脱不去了。”郭敏一如既往的实诚,“但我是第一书记呀,根本没脸不去。”尽管走路的姿势十个人看到九个会笑话,但她没有少走一步山路;尽管可能有一百次放弃的想法,但她用行动完成了一百零一次的坚持。走路可以靠意志拼下来,博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就是另一个难关。郭敏说,这个难关,她到现在还在努力攻克,但总算不像之前那么懵懂,算是一种进步吧。

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5】

20xx年5月16日星期一中雨

找“穷根”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6】

6月5日 星期日 晴

“盖新房啰!”

再次前往松坪组实地了解易地搬迁情况,该组为易地搬迁整村推进小组,牵动着全村人的心。

村民蔡文夫妻看到我们,热情介绍建房构想:“这里建主屋,侧边建厨房,还要留一间房屋给我哥,他还没有结婚呢……感谢有易地搬迁名额,我家原是木楞房,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家新院落成。

“我们已经拿到了3万元补贴,但做完地基后所剩无几,后续资金还没着落,政府还能帮我们不?”说这话,蔡大哥有些难为情。我们解释:易地搬迁有专项资金,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补助力度很大,加之农户可申请6万元贴息贷款,只要不贪图大面积,基本保证房屋主体修建完成。他听完后倍感轻松,他表示会积极建房,改变居住条件,建好房屋后夫妻两人外出打工。

再往村里,一片工地,这家院子里有水泥搅拌机,那家院墙外搭建有脚手架,还有乡间道路来往的材料运输车……繁忙的景象很难让人想象2月底我们初到松坪组时的景象,房屋大都是木楞房,漏风漏雨,昏昏暗暗,房屋面积小,甚至有的祖孙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

易地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同时让百姓“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逐步摆脱贫困,过上致富奔小康的生活。苗水雯

7月1日 星期五 晴

强基固本促发展

凤塔村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2月24日驻村至今,我与工作队副队长带领7名队员,按照“强党建、打基础、建产业”的思路,会同凤塔村党总支积极谋划并推进全村脱贫事宜。面对全村群众致富意识淡薄、综合素质较弱、生产发展迟缓的实际,我们挖掘村内党员带头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营盘镇党委、政府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安排布置,驻村工作队与凤塔村党总支及时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相关活动,从思想和行动上不断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竭尽所能虑民疾苦、解民忧困,前段时间疏通了村内淤堵沟渠,解决了劳作灌溉用水问题,赢得了百姓赞誉。

今天,7月1日,祖国山河一片红,遥想当年:我党领导亿万万同胞披肝沥胆、撕破黑暗,谱写了一曲抵御外侮、民族自强的'壮丽篇章!我们与全村59名党员重温了党誓词,集中“两学”还组织了经济发展座谈。座谈中,党员就产业发展纷纷建言献策。部分同志坚持规模养殖的想法,一些同志则主张养殖种植并举,还有同志倾向于劳务输出助脱贫的措施,持智力扶贫意见的同志也为数不少,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村党总支书记王宏勇认为,如果对建档立卡户进行过多物资帮扶,则可能助长其依赖性,从长远看,不利于脱贫致富。村监委会委员和石松提出,产业发展应结合凤塔村实际。

如其所言,按照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的相关要求和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以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为前提,切实把扶贫项目资金及措施精准到村、入户。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建坚强有力党组织,着重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同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新实效、凸显新特色、开创新局面。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7】

“全面小康是什么样子?党的十八大作了明确答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道真自治县隆兴镇莲池村见到郑华时,一大群群众正围坐在周围听他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

今年,省国税局作为省党建扶贫道真自治县隆兴镇工作队牵头单位,选派遵义市国税局总经济师郑华担任工作队副队长,按照省委将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工作有机结合的要求,郑华兼任全省同步小康驻隆兴镇莲池村工作组成员。笔者从郑华厚厚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看到他的工作情况,而且还深切感受到他们帮扶道真的满腔真情。现摘录部分整理于下:

3月8日 星期五 晴

今天,莲池村饮水工程完工。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500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工作组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资投劳建设。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3月28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上午9时,与副县长程建华及有关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陪同贵州百花药业集团董事长黄文荣一行考察道真重庆产业园区和巴渔创业园区。

12时,县长向承强主持召开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投资意向洽谈会。双方就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的搬迁及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等事项进行友好协商,初步达成共识: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拟将贵州百花苗方药材厂迁至道真重庆产业园区,计划用地面积300亩;选择5个左右的中草药品种,建设育苗、示范种植基地;贵州百花药业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道真建设10万亩以上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4月19日 星期五 阴

深入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和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后,省国税局薛建英局长一行在县委七楼二号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局长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县委县政府总体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并对帮扶具体事项进行了明确。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烟路、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薛建英局长这次道真之行,落实和协调项目10余个,涉及帮扶金额2000余万元。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8】

我们驻村干部是由市、区及镇三级组成,驻村工作人员虽然学历比较高,但多数都是在机关工作时间比较多,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对此,我们驻村工作组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我们驻村工作组在以车代表组长为首的带领下,认真学习各种政策、涉农文件和各种农业科学知识,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力争做到自己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自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队”,推动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工作队”,为农民群众解疑难、办实事的“服务队”。

回顾一年来的驻村工作,本人感到自身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加强。实践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驻村一年来,尽管取得一定成绩的,但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加上本村委会经济条件所限,在发展当地集体经济方面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发扬成绩,纠正不足,把工作进一步做好做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9】

正式进村入户第七天,我们来到了鲁掌村大沙坝村民小组。这里从半山坡到沿江分散居住着71户人家。眼下正值农忙时节,远远的就可以看到田地里农户忙碌的身影。为不影响农户正常生产劳动,我们下到田地间,爬到半山腰,与农户面对面交谈。由于当地居民多为傈僳族,不懂汉语,交流过程中还需要村民组长帮忙翻译。通过实地走访与交谈,我们了解到,该村民小组是鲁掌村31个村民小组中贫困面比较广、贫困程度比较深的一个村民小组。种养殖业是大多数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但由于该地区气候炎热,水源不足,土地坡度大,长期以来多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较低。

一天走访结束的时候,天色已晚。一周来,我们随着日升上山,随着日落返程,走访了近400户农户,收获比较大。现在所走过的每一个村组的地形地貌,主要产业,人口分布,贫困程度,尤其是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都能了然于心。真正走出了精准到户,为下一步精准扶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今年,按照鲁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镇6个工作队自3月1日起奔赴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始驻村帮扶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入户调查和政策宣传。我的驻村扶贫点是鲁掌村,全村共有1016户3039人。全村31个村民小组从半山至沿江一线点状分布,各村组之间距离远,交通不便,且多为分散居住。为更好的开展工作,我和队员每天住在村子里,白天深入农户,晚上整理资料,交流心得。我们意识到,扶贫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取得实效,首先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户首先实现“心理脱贫”,才能在国家省州县的扶持下,通过自力更生,尽快脱贫。所以,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结合当地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户们讲解国家扶持政策,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调动生产积极性。农户也很高兴我们的到来,争相拉着我们提出问题,我们耐心的一一解答。看着他们满意的神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眼神,我们也由衷高兴。

回到村委会,看着收集上的一摞摞厚厚的资料,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各项产业将因地制宜有序分布在鲁掌村各个村民小组,农户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身上的疲倦顿时烟消云散。

干部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0】

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1】

今天上午,听闻乡政府领导中午要到我村丫都坡小组安排党支部换届工作事宜,我便和另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约好,和乡领导一同进村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情况。午饭过后,我们便前往丫都坡。

到达丫都坡已将近中午1点,我们立即分工(我主要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调查工作)。这次天气和往常不太一样,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撑起雨伞,我的第一站是李永贵家。

李永贵家贫困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劳动力,36岁的李东平还未成家,家中还有年过古稀的两个老人,只能在家中做一些简单的家务。目前他家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的600株香蕉和租地,他计划再扩种800株香蕉,现洞已挖好,苗到就能下种。从600株到1400株,增加的是数量,也是他的负担,我在调查表上注明应给予他技术帮扶和指导。意外的是,今年他家自建了一个猪圈,养了两头猪以及50只小鸡。他说,这是老人的意思,老人不能干重活,就只能在家中帮忙饲养家禽。

第二站是李国友家。李国友家有4口人,有一个年岁已高的老母亲,家中可用的土地只有3亩,稀疏中了100多棵香蕉,家中还有1.5万的外债。他说家中主要的经济收入就主要是靠自家养的那一匹骡子,讲到那匹骡子的时候,他喜笑颜开,说这是他的宝贝,出去帮人家驮东西一年能带来一万多元的经济收入!他说,家中土地并不多,准备搞点生猪、家禽养殖,已自建了猪圈和鸡舍,猪仔、鸡仔已圈养。“看着这些小鸡、猪仔在圈里活蹦乱跳,心情十分激动,以后可都是人民币呀!”李国友欣喜的说。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调查表上注明他家的脱贫措施是牲畜养殖,同时需要技术指导。

之后我陆续走访了6家农户。走访的这些建档立卡户大多都在原有传统产业香蕉种植的基础上,自发的发展了其他种养殖业。我看到了一颗颗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种子正在他们的心中萌芽。

做完工作,已是下午5点半。换届工作与扶贫工作“双推进”达到此行的目的。我们漫步在山间小路,感慨雨后空气清新,更感慨脱贫攻坚犹如“甘露”一般湿润着整个村庄!

村书记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2】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xx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我的家乡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3】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始终坚持对队员从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引导、工作上鼓励、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纪律上严格,引导他们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带领他们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惠民政策及基层工作有关知识,努力提高驻村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精心培养“学习、团结、务实、创新、和谐”的工作团队。同时,为树立、保持驻村干部好形象,时常以个人魅力教育和影响队员,无论是在修路挖渠、夯墙建房、挖坑植树、收割青稞、打扫卫生等同劳动的主战场,或是在值班守夜、护村巡逻等维护稳定的最前沿,还是在募捐物品资金、帮扶“结对户”等为民解忧的行动中,都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时时处处保持驻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为驻村干部带好头、当楷模、作表率。

目前,工作队上下已形成了一种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资历,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的高尚团结;形成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尽心竭力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良好局面;形成了“扑下身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心一意谋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4】

今早我去参加全县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了,老公在家里就忙着帮我联系电工,我们约好了下午要去帮王安秀家修电路的。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杨局长后,他也很支持,还派了单位的公车专程送我们去复兴。下午3点左右,我们就驱车来到了复兴。踏着一级级石头砌成的台阶,在复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永的陪同下,我们向15组王安秀的家进发。

雨后的山林,青翠欲滴,生机勃勃,我们左右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尽情享受着清新的空气。路上还惊喜的发现了一只正在核桃树上辛勤搬送核桃的小松鼠,还是一次两颗呢!来到王安秀的家,已是20分钟以后了。大家汗流浃背,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摆开电工设备,忙碌了起来……

前一次走访慰问王安秀的时候,我就了解到王安秀家快60岁了,家有一女已外嫁,有一儿常年在外打零工,收入微薄。她本人体弱多病,曾患过精神病,自理能力有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平时只能靠低保来维持生活。因为火灾原因,王安秀家里的用电线路严重损坏,不能照明,夜里只能用手电筒照明,勉强摸索着生活。

回到家,我就与当电工的丈夫协商了一下,在他的组织动员下,他和两名电工师傅,积极行动,提着电工设备,带着电线、插座、开关、节能灯等材料,来到复兴村15组王安秀的家,专程为老人家的受损线路进行改造,一边还向她讲解安全用电和节能知识。

王安秀家的木梯都被火烧没了,这个歪叉的木梯还是去隔壁老乡家借的呢!因为木梯长短不一、地面高低不平,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人帮忙扶着……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就只能在旁边偶尔帮忙递一下扳手、扶一下木梯、拿一下钳子,顺便照照相……

我和同行的吴书记、谭义丰,不时向王安秀了解她的受灾详情、厨房维修的打算、资金筹措情况等,希望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尽快改造好住房、厨房和猪圈等,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雨后的夏日,依然闷热难耐,没多久,大家还没干透的衣服就又被汗水浸湿了。

终于第一盏灯亮了,大家看了下时间,从动手开工修电也不到一个小时,耗时不是很多哦,接下来会更容易呢,大家不禁信心百倍——

经过大家两个多小时的辛苦工作,王安秀家的灯终于又恢复了光明了。当看到自己家里原先凌乱的线路,已经由崭新的导线整整齐齐的排列;明亮的节能灯泡取代了原先昏黄的白炽灯时,王安秀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连连感谢:“你们真是太好了,专门来帮我修电,今天晚上我家里就亮堂了,真的很感谢你们啊!”

因为有位电工要赶回去上夜班,我们顾不上喝口水,就急忙又往回赶。一路上,大家既对能帮忙修电颇有些成就感,也对王安秀家的困境很是忧心忡忡……

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篇15】

我们在走村串寨中不难发现,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他们没有致富的环境,而是他们缺乏敢于创新的勇气、勤劳实干的精神和脱贫致富的信念。

怎样提振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是我们驻村扶贫工作组的重大实践课题。黄连鸡养殖是目前产业脱贫中见效方式较快的投资项目,鸡苗发放后四个月即可出栏,市场价在40元/公斤左右。我们在第一批黄连鸡养殖户动员中,很多农户持观望坐等态度,到最后报名的只有44户。待鸡苗出栏后,农户尝到了甜头,观望者慢慢加入到养殖行列。在第二批养殖动员过程中,为了让很多的贫困户加入早日脱贫摘帽,驻村队员一行9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入宣传,最后签订协议时村民却迟迟不肯签字,闻队长一直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尽快加入到产业发展的行列中来。多次沟通交流后得知原来是村里的非贫困户从中阻挠,想把帮扶村内贫困户的物资进行平均分配,全村41户都要得到。就这个问题,闻队长再次强调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本次养殖只针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经过多方协调开导,上波依村民小组共与15户贫困户签订了养殖协议。

平均分配这样一个小插曲,让我联想到了村里的低保分配,家家户户不论是不是贫困户都能享受低保政策。这样的平均主义意味着什么呢?它抹杀了劳动报酬上的任何差别,否认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在这里低保失去了它的作用,成为了人人都能分到碗里的“大锅饭”。平均主义带来的是助长村民的惰性思维,消磨勤劳村民的奋斗意志,这种消极主义还影响在孩子身上。记得我念小学时候,儿童节学校从来不会主动将奖品直接发到学生手里,而是靠每个学生自己参与游园活动得到的奖票兑换物品。每个学生可靠自己的能力,获得不同的奖励,既培养了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又遏制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而在波依小学儿童节活动中,不论参与热度,孩子最终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礼物。

回到我们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在“扶志”中“扶智”。扶志就是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而扶智主要是项目上的技术辅导和政策上的专项扶贫。我个人觉得“扶志”应该从村民观念上着手,破除平均主义,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让勤劳肯干的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劳动的回报。虽然由于客观原因,要真正破除他们心中的平均主义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为。首先从村小组长、村干部入手,从思想上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平均主义的危害;其次,以“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为村小组长、村干部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前提是村小组长要站在党和政府的一边,既要落实党和政府的安排的工作,又要及时反应农民的相关情况;最后在加上政府的政策帮扶,在破除平均主义中量力而富、有为而富。

在农村中消除平均主义,学校不能成盲区。我们可以从开展校园活动入手,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物品,创造价值,享受成功,积累财富。别让不劳而获的思想腐蚀我们的下一代,更别让坐吃山空的隋性造就又一代的贫穷。

村书记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相关推荐

  • 扶贫民情日记模板十五篇 人这一生总会要接触到写作文,或早或晚。好的作文可以准确的表达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容,要想提高作文水平,要多看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那么一篇优秀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十五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6月5日 星期日 晴 “盖新房啰!” 再次前往...
    2024-04-09 阅读全文
  • 扶贫日记 周记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相信大家都写过周记吧。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为了让您感到满意用心打造了这份“扶贫日记”,感谢您的阅读请收藏此文留作纪念!...
    2023-08-20 阅读全文
  • 扶贫日记7篇 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扶贫日记”,也许有很多人都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写作速度,我们在写作常要学习把握喝多范文。了解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框架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一步。我们如何写好的范文呢?...
    2024-03-03 阅读全文
  • 扶贫日记10篇 说到作文,大部分同学一定很熟悉,练习写作文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因此作文想要写的又快又好肯定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有哪些作文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扶贫日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
    2024-04-03 阅读全文
  • 扶贫日记11篇 如何在周记中全面的展现自己呢?周记是将上一周自己发生的事情和情感记录下来的形式之一,许多孩子都会将一些事情写进周记。这里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扶贫日记”的范文,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发!...
    2023-07-20 阅读全文

人这一生总会要接触到写作文,或早或晚。好的作文可以准确的表达作者需要表达的内容,要想提高作文水平,要多看书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那么一篇优秀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十五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6月5日 星期日 晴 “盖新房啰!” 再次前往...

2024-04-09 阅读全文

周记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相信大家都写过周记吧。通过写周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为了让您感到满意用心打造了这份“扶贫日记”,感谢您的阅读请收藏此文留作纪念!...

2023-08-20 阅读全文

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扶贫日记”,也许有很多人都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写作速度,我们在写作常要学习把握喝多范文。了解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框架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一步。我们如何写好的范文呢?...

2024-03-03 阅读全文

说到作文,大部分同学一定很熟悉,练习写作文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因此作文想要写的又快又好肯定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有哪些作文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扶贫日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

2024-04-03 阅读全文

如何在周记中全面的展现自己呢?周记是将上一周自己发生的事情和情感记录下来的形式之一,许多孩子都会将一些事情写进周记。这里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关于“扶贫日记”的范文,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启发!...

2023-07-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