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4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汇编七篇)

发布时间:2024-02-10

这本名为“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的特别定制书籍非常适合您。看来您非常热爱书籍!书籍是知识的来源,我相信您阅读完这本作品后,会受到书中内容的启发,引发思考和联想。赶快写下您的读后感,记录下您的启发吧。为了不错过本书的更多内容,建议您收藏起来,以便深入了解!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1)

首先,体现教师崇高道德的阶段应该是自己的工作。如果一个老师不能热爱他的工作,他的道德可想而知,更不用说有无穷的魅力了。一些老师把教好课,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校当作自己的工作。这是对自己在应试教育下工作的认识。

正确的教育理念之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理解会因人而异:有些教师将学校的工作视为自己的工作;有的教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寻找自己的定位;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也意味着教师对社会的责任。这些对本职工作不同的理解,我们很难发表孰是孰非的评价。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师德的延伸和升华,这项工作的工作空间不断扩大。

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而成为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则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便如此,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永恒命题。各年龄段的优秀教师都爱学生。爱学生是老师的职责。老师应该用宽广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学生。

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有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愿望,才能热情主动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才能真诚地尊重学生;才有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无私传授给学生的意愿,把知识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的专业特点是:博爱讲课、语言播种、粉笔耕耘、汗水浇灌、苦心经营。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素质教育从“我”做起,体现着平平常常的师情,然而正是这平平常常的师情,才汇成崇高师德的海洋,是那样熠熠生辉,光照人间。

作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教师,一要敬业,二要学习。敬业要求我们不应当把“教师”作为谋生的职业,而应当把“教师”作为不断地向更高目标追求的事业,这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学习是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每个人的要求。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干到老,学到老。只有我们兢敬业业,才能有一个高水平、开拓进取的人民教师。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2)

孔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记录其言行的《论语》更是被视为儒学的经典,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许多教育理论的真谛。今天,读了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孔子的为人,为事,为学。

书中的“大教教心”“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一直萦绕耳边。对我们这些教书的人来说,读这本书受益匪浅。

朱熹认为,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人如何体贴、仁爱。 而周博士也认为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心”,正所谓“大教教心”。教“仁心”,首先自己应有一颗“仁心”。

人们之所以成为学者,是因为我的心不是圣人的心。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诚实、乐观、进取,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追求理想社会。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之美,不**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善良和对学生的爱,孔子的一切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不知疲倦地教学生,都是建立在他们童心的基础上的。

“亲其师,信其道。”孔子正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三千**。从孔子那里,我认识到,良好的道德应该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础。

教师应该运用人格的力量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尊重。教育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只是传授。如果教育家靠文字来教书,那只能是空话。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人格的影响。在共同的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心灵相通,“以心教心”。

“大教”包含的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有育人的含义,而育人是重要的。子路是最难学的,但也是孔子最贴心的**。在孔子看来,子路有自己的优势。他是无辜的,待人诚恳。因此,子路虽然不擅长弹钢琴,但孔子用语言鼓励。

虽然没有颜渊那么好学、懂事,但你能说子路是个差生吗?他在老师需要的时候能站在老师的身旁,当卫国**时,他能誓死护主,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忠和义,我想孔子的教育在子路身上也是成功的。周博士还用陈晓兰女士的例子告诉我们,心比技能重要得多。

陈晓兰女士十年不缀,医医院领导、医生之心,虽被排挤出自己工作多年的医院,失去行医之职,却是拥有真正的医术的医者圣人;同理,孔子一生游学,教众国帝王、将相行仁,虽少私塾为堂,却是懂得真正的教育真谛的教者圣人。作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要教育每一个学生,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首先要做的是:

要积极进取,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要关心集体,做一个正直的人;要尊敬老师,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要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善待同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吧。

要做到教心,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因材施教”。两千多年前,孔子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典范。孔子三千弟中,最著名的10来个人,有的品行高尚如子路,有的善于言辞如子贡,有的精通诗书礼乐如子夏。

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孔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恰恰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我们常常因为学生没有学会一个生字,没有背会一篇文章而生气,而往往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人难道不比什么都重要吗?成绩再好,没有良好的人格,不也是枉然吗?

“大教教心”还要于教师要从“心”出发,爱学习、爱仁心、爱人生、更爱学生 ,也就是“诲人不倦”。孔子的一生诲人不倦,尽享教学之乐。他把自己的抱负和理想献给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成就了七十二人不愧于三千人的空前盛会。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诲人不倦啊!他对待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温不火,不厌其烦的教导。而在平时的闲谈中,孔子也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论语》不正是孔子平时言语的点滴记录吗?“诲人不倦”是教师对求知者应该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作为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我们应以孔子为楷模“诲人不倦”,赢得学生的尊重,社会的信任。

也许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我们就能在水沟和浅滩中生存。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把我们带进了作为教师的孔子的世界,领略了“大教教心”等深藏在《论语》里的道理。”仰视过大师的教育哲学之后,再次俯视自我的教育路程,如沐春风,如饮甘饴。

这是一本让人受用的好书。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3)

本学期,我们学校启动了“每月读一本书”的活动,此项活动的开展督促我们老师多读书、读好书。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教好书、育好人。”我好好地把《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看了一遍。看后,我的感触颇深,结合实际教学,我也谈谈我的教学以及课改体会。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对这六个字非常熟悉,但是,对其间的奥秘以及对这蕴含的要求,我的认识是在当了老师以后才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其实,因为教师的职责如此,我们作为老师就更应该毫无懈怠地去学习、积累、探索以及创新。平时,因为工作的繁琐,事务的繁重,我觉得自己少了很多新鲜血液注入,为何?经过反思悟出:学习少了的缘故。再看看书架上的书,好些几乎是被自己无意识地尘封起来了。我们孔圣人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是保持我们教育工作生命力的基本,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其实,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一桶水又如何能满足教师这个岗位的要求呢?我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和充实自己,要从“一桶水”,成为“一条小溪”、“一条河流”、“一片大海”、“一泓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想要做个好老师,就要学习,坚持学第一,教第二,这才能给自己的工作注入活力,让自己与教学一同成长,与社会一同进步。

古人云:“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其实,我们的孔圣人,他也曾颠沛流离,他也有过失意与惆怅,但是,他对教学的追求,对学生的忘我大爱,我们无法不为之感动。对学生的大爱,是源于他对教学的追求。当老师,是我喜欢的职业,其实,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也算是一种别样的幸福。我不敢说自己有多伟大,更不敢拿自己跟孔子比,但是,我体会到的是:老师,必须用心教书,用心去育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要满足他们成长的知识需要、心理需要,我们要教授的除了知识,还有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如何做人,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再说教学生学会做人又谈何容易?对学生,要言传身教,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相信,我能做到这些,我的学生也能做到。所以,我的又一深刻体会:静心教好书,潜心育好人。

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也很感动。那是写崔永元和一个美国年轻人丁大卫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里的谈话以及作者的一些感受。底,大卫到了甘肃兰州,他到西北民族学院应聘当大学教师。最让我深刻的是他的全部家当就很简单:大卫家乡足球队的队帽、一本相册、一个用精致相框镶好的一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两套换洗的衣服、一双未洗的普通的运动鞋、一面随身带着的鲜艳的五星红旗。他带着国旗,目的是时刻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还有就是作者写到:最后节目放了大卫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对大卫的评价,叙述他的可敬与可爱之处,有的泪盈于眶。一个美国青年,却在中国得到了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教育,我的心为之一颤。我想起了我在师范学校的时候我的导师讲过的话:等你当老师了,你就会发觉老师这职业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俱全,但是,只要你用心去教书,真正投入这份工作,你会收获快乐。

而今,在我又看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这书以后,我更加觉得:教书,要用心教,用自己的爱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那种“苦”带来的“乐”。用心,就意味着要付出,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在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探索更好的方法对学生“授之以渔”。这又谈何容易啊?释放思想,解放自己,把握好主导这个角色,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他们快乐,我就快乐。那是不容易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受益了。所以,今后的教学之路,我更要用心经营我的教书舞台。

纵观我的教学经历,我还是一个“嫩”老师,在我学完这书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又接受了一次洗礼,当然,也得到了一次升华。今后,我要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要静心教好书,潜心育好人;要用心经营教书的舞台。我相信:尽管我走的路会很苦,但我一定可以领略到更多教书给我带来的快乐。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4)

最近拜读了《跟孔子学当老师》,虽然谈不上读精,却也受益颇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得美好词语,蕴涵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书中有两章的题目最吸引我——”我们有的,孔子没有“和”孔子有的,我们有吗?“。带着疑问,伴着好奇心,我细读了其中的内容,孔子没有能保障生活的”铁饭碗“即工作单位,没有固定的”月薪“、”职称“、或各种”荣誉称号“,更没有”国家“以”法律“来保护他的工作和薪水,最可悲的是连一段唯一的爱情,也因为李逵般的学生子路只知道扞卫”男女授受不亲“,认为老师不该有一份”丢人“的爱情而就此葬送了。正如作者所问,近乎”光杆司令“的孔子缘何能成为万人仰慕的先生?孔子究竟有什么呢?在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孔子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孔子有修养。孔子有的,我们没有。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中国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是什么使没有学校的孔子不愁没有学生?是什么使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孔子教出如此优秀的学生?是什么使颜渊、子路这样的学生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向孔子学习?我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了,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文修养。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众,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那么,欲诲学生者,先修其身。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养的文明人。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回想到自己,在从教的道路上虽然曲折蜿蜒,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直不断地在学、不断地在提高自己。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以外,其他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我也从来能乐意接受。因为,我想到,只要我去尝试了,去努力了,就肯定会有所获!毕竟,一个人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这也算是一种所谓”为人的乐趣“吧!要是时时刻刻都在计算自己的付出与收获的不成正比,在斤斤计较中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既不能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又不能找得精神上的支撑点,学无所成、一无所获,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许大部分同行,也像我一样,还没有办法得到像孔子与教学那样柏拉图式的爱情,可是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像孔子那样,在教学工作中因为自己学得新知识、新方法,或者帮助学生取得新进步,从而令自己活得饱满、活得充实、活得实在!这种为人师的快乐,往往有时候能使我们克服物质生活上的一些园囿与不足,而令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而坚定信念。

很多现代人会这样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辛辛苦苦学习十几年,忙忙碌碌工作几十年,然后等着年老,等着死去,人啊,就是生活的机器。但或许我们真的要从孔子的身上领悟到这一点:学习就是一盏明灯,失去它我们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摆正了这样的心态,教书的哪怕还是一辈子的穷教书匠,也可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快乐。师者,永怀”教学之恋“,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是一段温暖的旅程,它让我深深的眷恋和无垠的自我期许,它会伴我快乐的前行着!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5)

几个晚上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之所以值得学习,不仅因为他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更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这些中国教师的“根”。

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一种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们将来无论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而不仅仅是让他们通过大学的招生考试,然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仍然是我们老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一、大教教心是中国历代优秀教师或读书人秉持的优良传统一。

我们教育学生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一流的学术教育,更要让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也就是所谓的大学教学之心。而教学的核心是中国优秀教师或学者的优良传统之一。

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在朱熹看来,孔子堪称圣人。朱子所说的一切堪称完美再现了圣人孔子心目中的“大教”,他甚至将“圣人之心”、“圣人之教”与真正伟大的教育视为同一事物,认为教师教学、学生求学都必须“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来统摄自己的教学活动。

“吾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朱熹。这种“仁心”在我们实际教学当中就是那种对学生无私的爱。

中式爱学生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不断探索,为学生学习起到榜样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和生活道路。这种大爱反过来又会激励教师终身求取学问,端正品行,从而将教学引入“教学相长”的最佳轨道。

大教教心在我们是教学中不仅是教学生体贴仁心,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教到学生的心里去,即知识传授的前提是如何获得学生的“倾心”——对任课教师的仰慕之心,对所学文化知识的喜爱之心。“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或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渗入到时下这些思想千差万别的当代学生的内心深处,那我们所谓“生动”的说教也只好算得上毫无意义的忙碌了。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真的应该蹲下来看看学生,和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学生的

心田,播种知识的种子,才可能收获丰收的喜悦。我们的新课改已经向我们说明“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个几千年前孔子曾经倡导的千年古训的深层含义了。

二、“学第一,教第二”永远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学思路。

“学”仍然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好的“心”与教。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第一需要是: 要想赢得学生的钦佩与追随,哪怕只是少部分学生的钦佩与追随,都得有真才实学和拿得出手的品行。对教师来说,有学问,行,无需遮掩,是一件多么体贴、畅快的事;没学问,不行,还要“演戏”,是一件多么耻辱、难受的事。

“艺高人胆大”,国学大师或那些真正有学问的教师如梁启超,章太炎等这些大先生,他们的底气实在太足了,以至那些不好学的学生也不敢诋毁他们的尊严,而那些好学的学生更是只能“仰之弥高”,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收获“从游”之幸福与快乐。“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教书不等于教学。教书就是教别人的书——不认识的人写的课本。教学教的是自己通过学习撰写出来的书,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的“渔”送给学生,而不是弄一盘“死鱼”给学生吃。

所以在思考教学的时候,与其为了“趋新”或想出更动人并且更新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建构新概念,还不如冷静下来,想一想教学的永恒之道,让自己一下子安心算了,然后就去实践。大量的教学实践恰恰可以表明了孔子用其教学实践诠释的“教学之道”支配着。“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最喜欢的事不是“教”,而是“学”,他不停地“学”,藉此当上了教师,获得了快乐。孔子是把自己研读过的历史文化遗产变成了自己的“文”,换言之,他消化了自己所能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把它们变成了自己肚子里的“学问”。难怪他可以心情快乐、底气十足地站在他那座土堆起来的“杏坛”上。

“学”就是孔子借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在确立人生第一乐事的过程中,孔子遇到的最大**是“思”。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把“思”作为第一乐事。

“思”必以“学”为基础,否则“思”与“学”都无乐趣了。因此可以说,孔子之所以能够当上教师,尤其是他之所以能够通过教学,通过与学生相处,品尝到类似与真正贴心的“朋友”或“知己”进行交流的幸福,全是**于他的“学而时习之”。陶行知先生常说,当教师的,得先“学而

而不厌”,方可能体会“诲人不倦”的大乐。钱穆,朱自清们似乎没有这样说过,但他们的幸福教师生涯同样是建立在自己不断“为学”的基础之上。“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中“不愠”与“乐乎”皆来自“学”,换言之,“学”实为教学或教师生活之本。只有先学了,才能教学,才能成为“不愠”与“乐乎”的教师。孔子即是先通过历史文化将自己所要教授的“义理”研究清楚,然后才来教学生。

他是一位真正的以“学”与“思”作为“教体”的教师。

三、更新教学方式,建构生命课堂带领学生做程式化的教学,难以将师生的生命情怀尽情展现,并达成交融。特别是现代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渴望更高。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我们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造高效的生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生命是人类的根基。从古至今,关注和改善生活是教育的必然选择。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舒展着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理应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关注个体素质的提高,关注人格的健全,始终以成全所有生命中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

进入21世纪,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

由孔子缔造,并付诸实施的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这一古典的教学形式其最基本的行动与观念乃是:置身于大自然中,有利于师生美好的生命情怀得到释放与交融,进而又在天地之气的感染下,激发、巩固生命已有的美好情怀,或者养成更加美好的生命情怀。甚至连龌龊环境中污染的心灵都可以得到净化-----此即张载所说的“变化气质”。

孔子之所以喜欢在自然中教书,最根本的考虑是通过对自然的审美来达到教书的目的。孔子总觉得,仁者、知者是那些爱山水的人,且能依靠对山水的审美来安端、加固自己的清澈仁心。在这一点上他就是榜样。

他看见天体运行不止,就能体贴出其中的“健”美,看到大地的广袤无垠,就能感觉出大地具有滋养生灵、承载万物的至上仁德,所以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经常像他这样体贴天地之美。此即《周易》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说到底,天地之所以美,是因为孔子的心美。

今天,“新式学堂”有许多教

师与学生都在渴望乃至已在实践,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一下压抑已久的心灵。如何在“新式学堂”程序化的、师生的美好生命情怀备受压抑的现代教学世界中创造大自然中的“从游之乐”, 即因此成为中国教师自19世纪末期就开始遭遇的一大难题。今天的教师同样无法回避它,因此它堪称教学领域的“世纪难题”。

当代教师在面对上述“世纪难题”时,首先需要解决的依然是自己的心灵,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心灵,这才是首要的功课,而不是将希望首先寄托于以技术的方式将大自然搬到教室来。能否上自然课并不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而是要尝到更好的教学形式。真正致命的问题仍是能否诲人不倦、授之以渔,像潘雨廷这样的教师,天地早已在心中,无论身居何处,都能讲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来,让学生养成近乎天地的浩然之气。

所以,“学”仍是教师的第一命根。有了很好的“学”,就会有很多的“心”与教。在此情况下,学生们也一定会谅解我们不能带他们投入真实的可以触摸到的大自然,而我们自己也不会为无法置身于大自然的审美熏陶而遗憾不止。

四、对学生的爱,尽在“授之以渔”和“师生心灵的共鸣”

教育什么时候有最大的教育效能?我想答案同样是:让师生双方产生心灵的共鸣!

真正的教学乃是以师生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为基础,非得要师生之间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发生共鸣,才会发生真正触及师生心灵的教学。将自己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将要耕耘的“学”一句话,是教师先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让教师了了解教师的“学”,然后和学生一起“学”。

向学生传授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爱;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

缺乏知识,然后自我反省,了解困难,然后自我完善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此外,仅仅对学生的爱是不够的。一定要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就越多。

五、教学之恋:教师的终极命运孔子对待教学的态度比喻成“孔子式的爱情”。 “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和“静心感受孔子的教学之恋”,认为孔子是把教学当作“恋人”一样看待的,孔子对教学的痴迷程度,就像柏拉图把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

在没有职称、没有工资,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的情况下,孔子仍然献身于此,这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就是将灵魂中

为了永恒的真理或美德,而不是任何其他可能改变或难以把握的存在。孔子曾有堪于柏拉图媲美的坚定执着、不畏孤军作战的英雄本色以及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孔子“终身坚持一种信念”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因为我们几乎从未像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着明晰坚定的信仰,更不要说曾用尽全部力量去追逐信仰,所以我们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过什么刻骨铭心的爱情,即使我们将爱情寄托于求知、教学以外的人与事,也同样可能是失意而回。就内涵而言,孔子的教学之恋除了是以自己的爱学习、爱仁心和爱人生等等大爱作为基础,更表现为他对颜渊、子路、子贡等学生的无私忘我的大爱。孔子以其一生的经历证明,教学,绝对有如“佳人”一般,可以让深爱着它的教师体验到人间的极致情感。

教师可能面对的命运有许多,但从孔子的经历来看,教师的终极命运乃是:倘若我们有幸能成为孔子式的教师,便可以体会到包含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

除了我们的灵魂需要坚定而明确的心仰外,我们的教育和国家也离不开孔子和柏拉图的理想。否则,如果只有分数和种类繁多的商品,那就不是真正的文明、真正的教育和值得热爱的国家。这种文明、可爱的教育和乡村,是每一位以教学文化为职业的教师所需要的。如果没有孔子、柏拉图那样有理想的教师,中西方的教育和文明史会是怎样的图景?

六、学习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情怀和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是孔子的情怀之一,倘若教了一辈子的书,连这样一点情怀都不曾真切地体会到,我们又有何底气可以让自己坦然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更不要说去感受教学之恋的幸福与快乐。人除了吃饭工作之外,还要为爱而生。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灵魂不死去,他们所做的就是解决他们的爱。

圣人孔子亦是如此。但孔子的非凡之处在于,他竟然将自己的生命之爱献给了被许多人忽视的教学,竟通过教学找到了让其心动的归宿,而且倘若真如钱穆先生所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那么孔子还是第一位体验教学之恋的教师,因为所谓“职业”乃是“事业”,是可以视之为生命,将生命寄托于它。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孔子倾尽了自己的“深情”与“真气”,再倾下去,生命便要消失了,孔子的教学之恋即可以和人间任何一种之情媲美。

孔子是一个极富感情的人,同时有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

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此即所谓“发乎情而止乎礼”。 “理”他们彼此的关爱、尊重、理解与体贴正是这些人性力量构成了可以升华的“理”。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人类身上那些最优秀的品质:勇敢、执着、仁慈、洁净……无论爱什么,在爱的过程中,只要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发挥出来,极可能成就并体验极致的爱情。

反观孔子,学问、人格与心意,这些能够赢得学生追随的“法宝”他一样也不缺,而且在学生面前,他历来都是“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所以他的教学以及孔门的师生关系实在值得长期地研究下去。

周子曰:“圣人所以圣者,诚而已。” 即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6)

读后感之一:我们让学生收获什么

孔子的**很多,记载中有鲜明性格特点的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子路当然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人物。

子路义气冲天,头脑简单,直爽可爱。孔子为让子路多学点文化,行事多一些缓冲,就问子路:“君子有仁德就会有弊病吗?

”子路当然不知道。看着一脸憨厚的子路,书里说孔子当时应该是很高兴的,认为“启发”和“因材施教”的机会来了,于是语重心长地说:“来,子路,坐到我身边来,我告诉你,这次你可千万要记住啊!

倘若只有仁德,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被人利用的弊病;只有聪明,却不爱学问,就会有放荡无根的弊病;爱讲信义,却不爱学问,就会有不仅被人利用而且会害了自己的弊病;爱直率,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说话尖刻刺伤人心的弊病;爱勇敢,却不爱学问,就会有胆大妄为的弊病。”

子路了解了多少呢,我们从后来他的表现看,只能发现非常遗憾,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还是不太长进。其实,按照子路这样子的性格,他甚至对孔子的“迂腐”多少是有些埋怨的,而且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但是他始终感谢孔子对他的“不知而不愠”和“诲人不倦”,而且在他死的时候,用一种看似更加“迂腐”的方式,成就了老师一直以来的教育,甚至让老师觉得,只有最爱学习也最能让他欣慰的颜回,才可以和子路一起被视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子路是在战斗中死的,虽然这场战斗他必死,但是他却死于在那么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拾起自己的帽子戴上,敌人没有那么绅士,也没有裁判喊停,子路为了夫子 “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死了。

关于齐路的死有很多讨论。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上网看看。我想在这里讨论的是齐路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在生死问题上有这样的选择?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什么,让他们在一些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上做出感人的选择。

当然,我会被驳倒的。不要对学生期望太高。毕竟,太多的事情是不同的。但是,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想法,要不然真的只能成一个“教书匠”了。我个人觉得,孔子影响子路最多的恐怕还是他的人格魅力,甚至让子路觉得,能做一个像老师一样有“礼”的人,值!

能做到这一点,何其困难。但是因其困难,反而觉出乐趣和成就。

读后感之二:不要被看到的蒙蔽了自己

孔子有圣人之称,但孔子也犯过错误,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因此,更能给我警醒。

孔子周游列国,学说不被君主看好,一段时间非常落魄,几乎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次,颜回负责饭食,凭着自己的聪明,搞到了一点大米和菜,准备给老师做一顿不错的饭。正在颜回忙着盛饭的时候,恰巧孔子从门旁经过,竟然看到自己最喜爱的**偷吃了刚盛好的喷香的米饭,一时稍有不悦,但念及颜回平日最为自己喜爱,没有及时挑明。

开饭时,孔子想借机点拨颜回,说难得有这样好饭菜,当先敬神明,颜回向来知礼,马上向老师解释,说这碗饭他已经动过了,不能再敬神明了。子路马上大怒,让颜回讲个明白,颜回的解释竟让孔子羞赧异常。原来,孔子一行住的破旧,正在颜回盛饭之际,房上灰土掉入碗中,颜回心疼米饭,弹去灰土后怕老师吃了不净,就只好自己吃了。

孔子看到了真相,却误会了真相。当我们习惯于一种表达和理解时,往往会有思维模式干扰我们的正确判断。比如,学生的行为往往有自己鲜明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但同一行为有不同的初衷,同一目的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我们常常把那些想引起老师注意的淘气学生看成是多动症,但没想到他们原来有一个更简单的目的。

毕竟,像孔子这样的待遇是好的。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真相,达成了谅解。有一则笑话却让我们替蚂蚁的主人遗憾不已。

说的是一位囚犯入狱后,在百无聊赖之际,看到一只蚂蚁会做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于是,经过精心训练,一只非凡的蚂蚁诞生了。囚犯出狱后决定通过表演赚钱。出狱后,犯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酿酒厂放松一下,炫耀自己的财宝。

他唤来侍者,说:“你看到这只蚂蚁了吗?”话音刚落,训练有素的侍者已经快速将蚂蚁拍死并且用干净的抹布将桌子重新抹干净了。

还没有等这个家伙缓过神来,侍者紧张的道歉传来:“对不起先生,您现在可以点餐了。”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能凭主观臆断,盲目的认定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作为教师,虽然我们都走过了学生时代,但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却模糊不清。因此,最好多了解学生行为的出发点,然后再决定怎样解决问题。

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篇7)

孔子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职业教育家”。记录其言行的《论语》更是被视为儒学的经典,从中使我们了解到孔子的许多教育理论的真谛。今天,读了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孔子的为人,为事,为学。书中的“大教教心”“学而时习之”、“诲人不倦”……一直萦绕耳边。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教书的人,读此书,是受益匪浅的。

朱熹认为,“孔子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人如何体贴‘仁心’”。 而周博士也认为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心”,正所谓“大教教心”。

教“仁心”,首先自己应有一颗“仁心”。“人之所以为学者,以吾之心未若圣人之心故也。”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在孔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国家的忠心、对百姓的仁心、对学生的爱心……而孔子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为基础。“亲其师,信其道。”孔子正是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三千弟子。从孔子身上使我意识到,良好的品德应该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基础。教师要用人格力量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致敬。教育不只是言语之间知识的传授,教育者如果光靠言语来说教,那只能是空话,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人格的影响。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与学生心灵相通,“以心教心”。

“大教”包含的不仅仅是教知识,更有育人的含义,而育人是重要的。子路是最不好学的一个,但也是孔子最贴心的弟子。因为在孔子看来,子路有自己的优点,他天真无邪,待人真诚,因此,虽然子路琴弹的不好,但孔子还是用言语加以鼓励。虽然没有颜渊的好学,懂事,你能说子路是一个坏学生吗?他在老师需要的时候能站在老师的身旁,当卫国**时,他能誓死护主,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忠和义,我想孔子的教育在子路身上也是成功的。周博士也用陈晓兰女士的例子告诉我们心灵远比技巧重要得多。陈晓兰女士十年不缀,医医院领导、医生之心,虽被排挤出自己工作多年的医院,失去行医之职,却是拥有真正的医术的医者圣人;同理,孔子一生游学,教众国帝王、将相行仁,虽少私塾为堂,却是懂得真正的教育真谛的教者圣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明白,育人的重要。教育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如何,首先要做到:积极上进,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关心集体,做一个正直的人;尊敬师长,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孝敬父母,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善待同学,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想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吧。

要做到教心,我认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因材施教”。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为后人树立了因材施教的楷模。孔子三千弟中,最著名的10来个人,有的品行高尚如子路,有的善于言辞如子贡,有的精通诗书礼乐如子夏。他们各展其长,都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孔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这恰恰是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就得注意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我们常常因为学生没有学会一个生字,没有背会一篇文章而生气,而往往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人不是比什么都重要吗?成绩再好,没有良好的人格,不也是枉然吗?

“大教教心”还要于教师要从“心”出发,爱学习、爱仁心、爱人生、更爱学生 ,也就是“诲人不倦”。孔子的一生诲人不倦,尽享教学之乐。他把自己的抱负,理想,都倾注到自己的教育事业当中,达到弟子三千、登堂入室的贤者七十二人的空前盛况。这是怎么样的一个诲人不倦啊!他对待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温不火,不厌其烦的教导。而在平时的闲谈中,孔子也无时无刻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论语》不正是孔子平时言语的点滴记录吗?“诲人不倦”是教师对求知者应该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作为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我们应以孔子为楷模“诲人不倦”,赢得学生的尊重,社会的信任。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教书育人的信念,就能挺过一条条沟渠、一座座险滩。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周勇先生的《跟孔子学当老师》,把我们带进了作为教师的孔子的世界,领略了“大教教心”等深藏在《论语》里的道理。”仰视过大师的教育哲学之后,再次俯视自我的教育路程,如沐春风,如饮甘饴。这是一本让人受用的好书。

[大教教心--《跟孔子学当老师》读后感 教师随笔]

相关推荐

  • 2024橘子读后感汇编九篇 浏览作者的著作,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也能够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启发。记下书籍的主要思想,有助于我们阅读其中的精华内容。基于您的需求,栏目小编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橘子读后感”,这里有一些可供您参考的信息和思路!...
    2024-01-23 阅读全文
  • 2024孔子的观后感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了“孔子的观后感”的相关资料下面是详细内容。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观影越来越成为当下人选择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观看结束后,我们总会产生很多独特的观点。然而,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来说,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观后感需要开启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影片。我们可以从影...
    2023-12-09 阅读全文
  • 2023孔子的观后感汇编15篇 提及“孔子的观后感”,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一读。你是否真正了解如何撰写作品的观后感呢?观看电影时,我们的思维会随着情节展开。撰写和阅读文字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和认知,撰写观后感可帮助我们避免分心,提高写作效率。以下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13 阅读全文
  • 2024叮叮当当读后感(优选6篇) 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藏在笔尖,写进作文里。写作可以恰当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2024叮叮当当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丁丁是在当当走失后的第五天突然消失的。这天,在梦幻般的晨雾里,丁丁流落到了一个遥...
    2023-12-14 阅读全文
  • 2024孔明读后感(精品十一篇)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留下一些关于时间的记忆。有的文章让人看了产生共鸣,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吧!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4孔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马谡自不量力!因为他只会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纸上谈兵!不算英雄!...
    2023-12-11 阅读全文

浏览作者的著作,我们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也能够从中获得关于生活的启发。记下书籍的主要思想,有助于我们阅读其中的精华内容。基于您的需求,栏目小编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橘子读后感”,这里有一些可供您参考的信息和思路!...

2024-01-23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了“孔子的观后感”的相关资料下面是详细内容。写作品名观后感要注意一些什么?观影越来越成为当下人选择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观看结束后,我们总会产生很多独特的观点。然而,对于写作品名观后感来说,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观后感需要开启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影片。我们可以从影...

2023-12-09 阅读全文

提及“孔子的观后感”,这篇文章绝对值得一读。你是否真正了解如何撰写作品的观后感呢?观看电影时,我们的思维会随着情节展开。撰写和阅读文字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和认知,撰写观后感可帮助我们避免分心,提高写作效率。以下供您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2023-06-13 阅读全文

我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藏在笔尖,写进作文里。写作可以恰当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往往写了涂,涂了又写,就无法提高写作速度。优秀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2024叮叮当当读后感,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丁丁是在当当走失后的第五天突然消失的。这天,在梦幻般的晨雾里,丁丁流落到了一个遥...

2023-12-14 阅读全文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写作文吧,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留下一些关于时间的记忆。有的文章让人看了产生共鸣,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吧!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2024孔明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马谡自不量力!因为他只会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纸上谈兵!不算英雄!...

2023-12-1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