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机械制造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2

机械制造教案13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机械制造教案”进行了编辑。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对应性。不要放弃这篇文章会提供一些新思路!

机械制造教案(篇1)

机械制造教案主题范文

一、引言

机械制造是指通过设计、加工和装配等工艺手段生产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产品的过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我们设计了这份机械制造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目标设定

学习本教案后,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熟悉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技术;

3. 掌握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流程;

4. 理解机械制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a.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特点;

b.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和相关技术

a.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 机械加工的常用工艺和技术;

c. 机械装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机械制造的常用工艺流程

a. 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

b. 机械产品的装配工艺流程。

4. 机械制造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a. 机械制造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b. 机械制造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五、评价方式

1. 学生参与度:包括课堂表现、主动提问等;

2. 学生理解程度:通过课后小测验和讨论提供反馈;

3.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课程的完成情况评估。

六、教材和参考资料

1. 《机械制造工艺学》(主编:xx);

2. 《机械制造技术》(主编:xx);

3. 相关学术论文和实践案例。

七、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教学时长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建议每周安排2-3节机械制造课程,每节课时长为90分钟。

八、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机械制造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教案(篇2)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熟悉机械制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

2. 机械制造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机械制造的背景及重要性(5分钟)

机械制造是指使用一定原材料和能源,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制作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过程。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它与航天、交通、能源、通信等各个领域密切相关。机械制造的发展对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知识讲解: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5分钟)

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指利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能源等,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手段,制作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过程。

2.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从人工制造到机械化制造,再到现代化制造,机械制造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技创新中,不断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三、教学示范:介绍机械制造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0分钟)

1. 机械制造的分类:按照功能和用途分类,机械制造可以分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机械、矿山机械、冶金机械、轻工机械和航空航天机械等。不同类别的机械制造在结构和工艺上都有所差异。

2. 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交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比如,农业机械用于农作物种植和收割;工业机械用于生产制造和加工加工;交通机械用于运输和物流等。

四、教学讨论:探讨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25分钟)

1.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能量和材料对机械设备和零部件进行加工和加工。这涉及到机械力学、热力学、传热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测试等环节。其中,设计是制造的前提和基础;加工是制造的核心环节;装配和测试是制造的后续环节。

五、示范演练:进行机械制造的创新实践(2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机械设计的创新实践,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机械设备,进行设计和制造;

2. 学生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思维和方法,积极探索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六、总结反思:总结机械制造的要点和反思创新实践的收获(10分钟)

以上是一份关于机械制造教案的相关主题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机械制造教案(篇3)

机械制造教案

【导语】

机械制造是一门重要的制造工程领域,它涵盖了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等多个环节。本教案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常用工具,以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机械制造的常用工具的使用;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加工和装配;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方法;

3. 机械制造的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4.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步: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30分钟)

1. 介绍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包括质量控制、工艺流程等。

第二步: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方法(40分钟)

1.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等;

2. 介绍机械制造的常用方法,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等。

第三步:机械制造的常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60分钟)

1. 介绍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包括卡尺、千分尺、测量仪等;

2. 教授机械制造中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进行实操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些工具。

第四步: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30分钟)

1. 简要介绍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问题和故障;

2.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3. 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操演示:带领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常用工具的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讲解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操操作:评估学生在实操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

3. 个人作业:布置机械制造相关的练习题,考察学生对机械制造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

1.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制造企业,并参与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活动,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机械制造领域的创新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机械制造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实操演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创新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教案(篇4)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主要以机械制造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技能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制造的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工具仪器;

3. 机械制造的材料选择和加工技术;

4. 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数控加工技术;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材料选择等知识点,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说明。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机械零件的实际加工操作,在指导下使用机床、刀具等工具进行加工,并注意安全操作规范。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机械零件的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方案,并通过加工实践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效果。

5. 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

五、教学工具

1. 机床和配套工具: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2. 教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用于知识讲解和示范操作;

3. 板书和黑板:用于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强调。

六、教学评价

1. 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督促学生按规范进行操作;

2. 创新设计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意和创造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制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践操作和创新设计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难易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践操作中要加强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机械制造教案(篇5)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案表格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

课程等级:高中

课时数:4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了解机械制造的重要性并培养机械制造方面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

3. 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

教学工具:课件、实物机械零件、制造工具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成果、实际操作成果、期末考试成绩

二、教案范文

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机械加工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

2. 通过展示一些机械零件或产品,让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引出机械制造的概念。

第二部分:理论学习(30分钟)

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重点强调机械制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2.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等环节,并结合实物零件或制造工具进行示范。

3. 解释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设备等,介绍机械制造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第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3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机械产品进行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围绕所选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材料选择、生产过程等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并整理成报告形式。

第四部分:实践操作(60分钟)

1. 提供一些实际机械制造的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制作或加工实践操作,如用铁块制作一个简单的螺旋桨。

2. 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会机械制造的过程和技能,加深对机械制造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部分: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 让每个小组依次汇报他们对所选机械产品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评价和讨论。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本课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制造的概念、工艺流程和应用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都很高。值得改进的是,本节课的实践操作时间有些紧张,下次可以适当延长实践操作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机械制造的过程。此外,可以通过增加案例分析的环节,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思考机械制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机械制造教案(篇6)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过程与技术要求;

3、学生能够分析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学生能够从实际中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操作技能与安全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

机械制造是指用人工、机器、工具制造机械、仪器、装置及其零部件的过程。机械制造具有广泛性、复杂性、高度技术性和协调性等特点。机械制造技术是高新技术的核心之一。

2、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机械制造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转变,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制造的革命性转变。从最早的制砖机、造纸机、印刷机到现代化的计算机数控机床,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主要工艺过程包括:加工、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其中加工是机械制造的核心环节,它决定着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4、机械制造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造的技术要求包括:精度要求、表面质量要求、材料要求、工艺要求等。特别是在现代化制造中,越来越强调高端技术、高品质、高效率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5、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机械制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制造误差、机械故障、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制造者在加工设备的选型、加工工艺的设计、操作技能的掌握、检测手段的使用等方面提高技能。

6、机械制造的操作技能与安全注意事项

机械制造的操作技能包括:机床操作、切削加工、组装调试、设备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有: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保护设备和环境等。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和技术要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机械制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

通过实验操作、课堂答问、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估,以客观评价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机械制造教学是培养机械制造工程师的重要途径,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既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应强调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力,为未来的机械制造事业做出贡献。

机械制造教案(篇7)

机械制造教案

主题: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一、引言

机械制造是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而数控机床作为机械制造的重要工具,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教案将以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分析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的区别、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以及数控机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数控机床与传统机床的区别

1. 数控机床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传统机床与数控机床在工作原理、精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区别

3. 数控机床的优势和局限性

三、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1. 数控技术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2.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和关键技术突破

3. 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优势

四、数控机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1. 数控机床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a. 数控车床在发动机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b. 数控铣床在汽车车身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2. 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制造中的应用

a. 数控钻床在航空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b. 数控铣床在飞机翼型制造中的应用案例

3. 数控机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a. 数控车床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b. 数控铣床在模具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案例

五、数控机床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数控机床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数控机床维护和故障排除

3. 数控机床编程和仿真软件的使用

4. 数控机床加工实例和实践操作

六、数控机床教学评价和展望

1. 评价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分析数控机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

3. 展望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结语:

通过对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提高学生对数控机床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培养我国优秀的机械制造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参考。

机械制造教案(篇8)

机械制造教案

一、主题: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范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如工业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本教案主要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2.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3.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3.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4.机械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资源

1.教学PPT:包括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2.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导论》等相关教材。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讲解:讲解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机械制造技术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七、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或未来发展趋势的论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一份关于机械制造教案的主题范文,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等。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机械制造教案(篇9)

机械制造教案主题范文

一、教案的背景

机械制造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制造过程,生产出各种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过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现代工业化的基石。机械制造行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因此,针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要点。

3.认识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的概述

(1)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2)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3)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性和现状

2.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

(1)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步骤

(2)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3)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

3.机械制造的技术要点

(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机械制造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

(3)机械装配和调试技术

4.机械制造的应用和前景

(1)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3)机械制造行业的就业形势和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能。

2.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制造领域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学生对机械制造知识的掌握程度。

3.项目实践评价: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

1.教材和参考书:《机械制造概论》、《机械设计基础》等。

2.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机械制造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3.实验室和工作室: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设备。

七、教学安排

1.第一周:机械制造的概述

2.第二周: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

3.第三周:机械制造的技术要点

4.第四周:机械制造的应用和前景

5.第五周:实践项目

八、教学反思

机械制造教案的设计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学评价要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机械制造教学的质量和实效。

机械制造教案(篇10)

机械制造教案主题:机械加工工艺及技术的应用

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应用范围;

3.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其应用范围;

3.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

4. 机械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三、教学重点:

1. 机械加工工艺的分类和应用;

2.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难点:

1. 机械加工工艺的选择与应用;

2. 机械加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的处理。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分析;

2. 实验操作演示;

3. 学生互动讨论;

4. 小组合作实践。

六、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一张机械零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好奇和兴趣。让学生猜测这个零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艺。

2. 知识讲授:

介绍机械加工工艺的概念和分类,并举例说明各类工艺的应用范围。提供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整体了解。

3. 实验操作:

使用样品零件,演示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操作,如铣削、钻孔、车削等。让学生跟随操作,实际操作一次,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

4. 学生互动:

分成小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总结各类机械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 小组实践:

分小组进行机械加工工艺的实践操作。每组选取一个实物零件,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同时使用质量控制手段进行监控和判断。

6. 效果评价:

通过对小组实践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出实践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教师评价和互相评价。

七、教学拓展:

1. 邀请机械加工行业的专家,介绍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应用技术;

2. 组织学生参观机械加工企业,深入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延伸:

1. 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2. 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机械加工工艺的创新实践。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都比较高,小组合作实践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关联知识,并进行更有创意的实践。

机械制造教案(篇11)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案简介

本教案是为机械制造专业学生设计的一套课程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械制造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技术,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操作方法,并能在实践中熟练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 熟悉机械加工设备和常用工具;

3. 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制造实践操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教案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设备和工具、计量和质量控制、工程实践以及创新思维培养。

模块一:机械制造基本理论

1.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的分类和基本概念;

3. 机械制造中的力学原理和热力学基础。

模块二: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1. 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常用程序;

2.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材料和加工方法;

3. 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和工序。

模块三: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

1. 常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工作原理;

2. 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切削工具和量具;

3. 机械加工的常见问题和故障处理方法。

模块四:计量和质量控制

1. 机械制造中的计量原理和方法;

2. 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技术。

模块五:机械制造工程实践

1. 机械制造实践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践操作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模块六:创新思维培养

1.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应用和发展趋势;

3. 创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教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实验设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将采用讲解、示范、讨论和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将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小组项目等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教学评价将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评估和期末考试。学生需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和作业,积极参与小组项目,并在期末考试中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六、教学资源与支持

学生将获得一套教材、实验设备和工具,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教学辅助资料和实践操作指导。教师将提供课程学习大纲和教学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七、教学团队与互动

教师将组织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问题,定期组织教学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项目任务。

总结: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机械制造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注:以上为虚构内容,仅作范文参考用途。)

机械制造教案(篇12)

机械制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3. 掌握机械制造的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制造的概述

a. 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b. 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c. 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2. 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a. 机械加工工艺

b. 成型工艺

c. 焊接工艺

d. 表面处理工艺

3. 机械制造中的设备和工具

a. 数控机床和自动化设备

b. 机床刀具和刀具切削理论

c. 检测和测量设备

4. 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和质量控制

a. 产品设计创新

b. 生产工艺创新

c.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工艺和技术,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

2. 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机床、使用工具和设备,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机械制造的概述

1. 介绍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

3. 分析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4. 讨论机械制造的相关问题。

第二课时: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

1. 讲解机械加工工艺和基本操作;

2. 介绍成型工艺和常见的成型设备;

3. 分析焊接工艺和焊接设备的使用;

4. 探讨表面处理工艺的应用和方法。

第三课时:机械制造中的设备和工具

1. 介绍数控机床和自动化设备的分类和应用;

2. 讲解机床刀具和刀具切削理论的基本知识;

3. 介绍常见的检测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第四课时: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和质量控制

1. 介绍产品设计创新和其重要性;

2. 分析生产工艺创新和其实施方法;

3. 讲解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分析实际案例,讨论创新和质量控制的问题。

五、教学评估

1. 准备课堂小测,测试学生对机械制造的了解程度;

2. 监督学生的实际操作,评估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3. 参与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

4. 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机械制造导论》;

2. 实验室:配备数控机床、刀具、焊接设备等实验设备;

3. 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技术,了解机械制造中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实践操作、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教案(篇13)

机械制造教案主题范文:自动化生产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产线上的机械制造已经从人工操作转变为自动化生产线。与传统的人工制造相比,自动化生产线具有高效、精度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1. 设备与工艺的选择

在进行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时,需要选择适宜的设备与工艺。设备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但是需要注意设备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等因素。工艺则需要考虑生产流程、生产效率等因素。

2. 控制系统的设计

自动化生产线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来控制设备和工艺中的各个环节,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平稳运行。控制系统需要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等特点,以及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指标。

3. 环境和安全要求

自动化生产线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和安全要求,例如噪音、粉尘、温度、湿度等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以及设备的安全性等方面。为了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需要对生产车间的环境进行控制和管理。

实际应用中,自动化生产线已经运用到很多领域,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机械制造等等。通过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自动化生产线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和人力成本等方面。因此,需要企业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自动化生产线进行生产。

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主要趋势。作为机械制造教案的一部分,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以培养应对未来生产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机械基础教案4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优化的必要条件。您的需求是我们的动力我搜集到了这些内容:“机械基础教案”,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机械基础教案 篇1

(多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机构的结构原理、运动特性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基本机构的能力,并对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用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简单的机械及普通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能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并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1.教学基本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和程序。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其它常用机构。

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机械调速,刚性回转件平衡。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原则。机械零件工艺性、标准化。

联接件设计:螺纹联接,键、花键联接等。

传动件设计: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等。

轴系零部件设计: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其它零部件设计:弹簧,减速器等。2.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

机构和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标准。结构工艺性。

摩擦、磨损、润滑和密封的一般知识。(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防振、减振的途径。

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状态、失效形式等。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强度,刚度,耐磨性,寿命,热平衡等。

简化计算,当量法,试算法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方法,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改善摩擦学性能的途径。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绘制机构简图,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及其工作图的绘制,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等。

三、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习题课、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

每个学生要完成1~2个设计作业。每个作业的份量一般为装配图1张,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设计作业。习题和作业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四、课程设计

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包括下列内客:能根据设计任务拟定总体方案,按机器工作状况分析、计算作用在零件上的力,合理选择材料,计算和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考虑制造、使用和维修等问题,进行结构设计,绘制机器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等。

设计题目为机械传动装置、简单的机械或机构设计。设计工作量的最低要求应相当于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应完成:部件装配图1张,零件工作图1张,设计说明书1份。

课程设计完成后,每个学生应进行答辩,成绩应单独记分。

五、实 验

1~○4本课程要求开设实验3~4个,共4~6学时。实验内容在下列○ 3 5~○7项中各选1~2项: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②渐开线齿廓和○范成和齿轮参数测定;③回转体平衡;④机械传动效率测定;⑤带传动实验;⑥滑动轴承性能实验;⑦传动装置或简单的机械装拆和结构分析等。

实验成绩应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几点说明

1.本基本要求适用于对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有一定要求,但课程时数有限的一类专业,例如热加工工艺类专业和动力运行类专业。

2.各校要处理好本课程与有关先修课程如: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3、本基本要求所列内容应通过讲课、习题课、课外习题、设计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各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各环节和学时比例,但应注意相互配合,力求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4、各校应根据具体条件,注意结合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5、习题内容要多样化,习题中应含有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内容。习题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加强结构和工艺性方面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标准、规范等的作用。

习题课应按小班进行,每次内容要有所侧重。

6、设计作业和课程设计都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作业的题目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考核,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7、实验要严格要求。同一实验台上同时操作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实验后,每个学生要写出实验报告。

8、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 篇2

(机械类专业适用)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在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已有数学、力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理论的条件下,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特性,掌握一般机械传动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为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1.使学生了解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及应用等基本知识。2.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设计方法。

3.使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实验和设计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基本技能。

教学基本要求

一、机械设计基础概论

了解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和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机械零件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的标准化、系列化及通用化。

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及自由度的计算。

三、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的加速度分析。理解机构的速度分析;移动副和转动副中的摩擦;自锁、效率的概念。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会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并进行运动分析。

四、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其应用。

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五、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

六、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滑动螺旋传动;滚动螺旋传动。

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掌握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会进行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七、带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和带轮结构;带传动的安装及维护;同步带传动。掌握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会设计普通V带传动。

八、链传动

了解滚子链的结构、标准和链轮结构;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润滑 理解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会设计滚子链传动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基本类型;渐开线齿轮的齿廓;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应用;常用齿轮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传动的精度及其选择;齿轮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及效率

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掌握齿轮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齿轮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齿轮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标准齿轮传动的设计。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蜗杆传动的精度等级、材料与结构、润滑;蜗杆传动的安装和维护。

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蜗杆传动的效率;热平衡计算。

掌握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会进行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十一、齿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应用。其它新型齿轮传动装置;减速器。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判断从动轮的转向。会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

十二、轴与轴毂联接

了解轴的类型、作用、材料及其选择;键联接的类型及其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十三、轴承

了解轴承的功用与类型;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特点、代号;滑动轴承的材料、润滑剂、润滑方法及结构。

理解滚动轴承工作情况分析。

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寿命计算;轴承组合结构设计。

十四、其他常用零部件

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场合;弹簧的功用。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十五、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了解机械速度波动的类型及调节方法;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分类;回转件的动平衡。会计算刚性回转件的平衡问题。

十六、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减速器设计

力求包括本课程所学的大部分零、部件。采用单级或双级齿轮减速器。工作量为装配图一张(0号),零件图两张(2号),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评定成绩。时间为两周。

课程实施说明

一、建议机械类专业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为80~100学时,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

二、通用零、部件的讲授和平面机构的讲授,建议采用实践课,安排在陈列室中进行,使学生增强感性知识。

三、机械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尽量采用模型、教具、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四、在进行课程设计前,应安排一次减速器拆装实验。

机械基础教案 篇3

机械基础电子教案(26)6.4

间歇运动机构

【课程名称】

间歇运动机构 【教材版本】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少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组成及运动特点。二.能力目标

熟悉常用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的间歇运动特性。三.素质目标

能够分析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实例,培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四.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特点与应用。【教学重点】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运动特点。【难点分析】

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运动特点比较。【教学方法】

应用课件、教具进行动态演示,分析间歇运动机构的运动特点。【学生分析】

1. 实物与课件、教具的演示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2. 注意从演示中让学生比较各种间歇运动机构之间的特点。【教学资源】

1. 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吴联兴主编。机械基础练习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教具、实物或课件。【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运动

除了凸轮机构和四杆机构外,还有几种机构可实现间歇运动。

二. 新课讲授

1. 棘轮机构与槽轮机构

从教具或课件的演示入手,比较得出这二种机构的各自组成,主动轮作连续的匀速转动,转化成间歇断续的棘轮和槽轮的运动,所不同的是棘轮的转角比较小,一般不大于45°,而槽轮的转角只能是90°,60° 和45°几种,不能作任意调整。所以可根据从动轮的转角大小,选择对应的间歇运动机构。2. 棘轮机构

由棘轮和棘爪组成,只能棘爪带动棘轮作间歇运动。间歇运动的角度等于棘轮被拨过的与棘轮每一个齿所对应的中心角度的乘积。棘轮的齿数越多,对应的中心角度越小;反之越大。

棘轮机构分为外接和内接式。为防止棘轮反转,应在棘轮上安装止回棘爪。止回棘爪在起重机构中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元件,它保证了重物不致于自动下落。

可翻转的棘爪可使棘轮获得双向运动;双棘爪棘轮机构,可使棘轮的运动速度增加一倍。

3.棘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由齿数、齿距、模数、齿面倾角组成。4.槽轮机构

槽轮机构的结构由槽轮和销组成,分单拨销和多拨销,单拨销每转动一圈,拨动槽轮转过一个径向槽,如4个槽的槽轮,即转过90度。拨销所在的拨盘与槽轮上都有锁住弧,保证槽轮不会逆转。5.槽轮机构的主要参数

主要参数有槽数、拨销数和运动系数。

三.小结

间歇运动机构是将连续转动转变成间歇的运动,按间歇运动的特点,可选用棘轮机构或槽轮机构,前者从动轮的转角可以在小范围内随意调整,而且转角较小;后者转角成固定的90°,60°和45°,不能任意调整。

四.布置作业

【课后分析】

机械基础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

1、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2、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3、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预紧和防松

4、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5、螺纹联接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6、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7、螺旋传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螺纹连接防松方法,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螺旋传动简单计算。

2、熟悉内容: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螺纹参数,螺纹预紧的目的,提高螺纹强度的措施,螺旋副的效率计算和自锁。

第十一章轴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轴的结构设计

3、轴的设计计算

4、轴毂联接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内容:轴的构造、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近扭转变形计算轴的强度,轴的弯曲组合强度计算;

2、熟悉内容:轴的分类,刚度计算、临界转速;键连接类型、选择和平键连接的强度计算。

机械效率教案模板11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建议您阅读“机械效率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机械效率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机械效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能够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本节课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意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机械效率的概念。

2.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生活中听过关于效率的词语,学生能够回答出: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机械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组织学生完成书中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这一实验。

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1)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一位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缓慢地提升一定的高度,并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2)再让另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缓慢地提升相同的高度,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提问两次拉力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再次计算拉力所做的功。

提问,两次实验中拉力做的功为什么不同?提问后总结:尽管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通过动滑轮拉动钩码,拉力做的功要多一些。

通过上述实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三个概念。讲解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间的关系式:

机械效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会测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斜面、木块、细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学生预习测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为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3、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1、提出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2、学生猜想并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师生共同研究决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4、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木块的重由弹簧测力计测出。

(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G升高。注意“匀速拉动”。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木块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斜面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用刻度尺沿斜面量出。

(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6)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5.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6.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新|课|标|第|一|网

7、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当斜面光滑程度和物体重力相同时,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机械效率越高。

8、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误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写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机械效率教案(篇4)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机械效率教案(篇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等八个方面阐述一下我这节课的教学构想:

第一是说教材:

《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

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

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

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

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

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

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②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第四是说教学重点难点

只有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那么这节课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鉴于此,这节课的讲述重点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其难点是: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第五是说教法与学法:

好的教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学生的学法是学以致用,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因此教法与学法应该是不能分割的,所以这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用实例图片感染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通过看、想、算,让学生感知、熟悉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概念公式;分组合作与竞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相互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论和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巩固提高,学以致用,认识提高机械效率在当今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本节课我是按以下六个步骤逐一进行:

(一)知识回顾图片导入(预设时间2-3分钟)

观看PPT(8)(设计意图:回忆巩固了前一节所学的知识,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图片的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出问题引出概念(预设时间6-9分钟)

图中小孩的目的是什么?——引出对沙子做的功是有用功。

图中小孩还对什么做了功?——引出额外功的概念。

三次将沙子运送到三楼分别要对什么做功?——引出总功的概念。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紧扣教材,引导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并知道有用功,额外功的,总功的概念。此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是学生分清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键)

(三)演示计算强化记忆(预设时间5-7分钟)

将小孩对沙子,自身,桶,口袋,动滑轮做的功分别计算出来

结合概念,对此图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进行计算,强化概念的记忆

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算出图中的机械效率,对比后加强记忆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进一步突出重点和难点,也促进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概念的记忆,并且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对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有正确的认识)

(四)合作探究分组实验(预设时间7-9分钟)

1提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探讨斜面的机械效率,让学生自主探究

2将学生分组,选用实验器材,画出表格,并记录所需的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此次探究实验体现出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并且使学生能团结合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分析表格归纳结论(预设时间3-4分钟)

让学生将实验数据归纳,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越不省力,其机械效率越高。

(设计意图: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2让学生知道尊重实验数据,虽然各组的数据都不相同,但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一样的,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

(六)作业设置巩固提高(预设时间1-2分钟)

课外练习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进而拓展课上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水平。对此节课我预设了二方面的内容

1思考并完成课本第2,3,4题。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

第七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课堂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我设计这样的板书,简练地、系统地体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

机械效率教案(篇6)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案示例之三

(孙大栋)

教学题目 四、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自的 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机械效率取决于有用功在总功里所占的成分,(即百分比)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学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与讨论。

教学内容

首先讨论上节课留的课外作业,指出:

1.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是尽可能减少额外功,即减少克服额外阻力所做的功。

2.P171想想议议

克服水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从井里捞水桶时,克服水桶重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水桶里所带的水以及绳子重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可见有用功,额外功主要取决于我们做功的目的性,加以区别,不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我们用车推货物而做功,由于货物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有用,但由于车重而影响的摩擦力,克服这个摩擦阻力而做的功就是额外的功。

引言:本节课我们要通过测滑轮的机械效率,要进一步明确决定机械效率的两个条件,通过几个不同的方法所测定的效率,进一步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学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实验中注意事项;

1.在实验中要将距离测量的准确些。

2.注意会将细绳绕在滑轮上。

2.尽可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弹簧秤。

4.注意弹簧秤的示数要用牛顿表示。

5.拉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物体匀速上升。

6.可将各数据填入书中表格内。

7.注意分析实验中所出现误差的原因。

小结:

通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有用功还可以这样来求得, 

作业:P176—177,8、9。

【说明】这个教案基本上是提纲式的,建议新教师要把实验过程再写详细些。

机械效率教案(篇7)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机械效率”是人教社根据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而修订的初中物理第一册最后一章第三节内容。它是学生在对“力”、“力和运动”、“功和功的原理”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比较综合的一节,且有所扩展,涉及到一定量的计算,在实际中有重要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也有相应的体现。因而,本节内容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学生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而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大纲》也提出了“理解”的较高的教学要求。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其本质缺乏认识,“功的原理”可以说既简单又复杂,学生也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机械效率”时也必然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几种“功”的表现形式、实质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有相应的困难。学生们虽然对物理的学习也有近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理解能力,但他们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仍然较低,对事物的认识仍主要借助于感性认识,需要靠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通过理性认识的建立和知识的获得,获得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智能的提高。

二、 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突出“以学生为本”,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上,要定位在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过程方法,感悟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产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人与人团结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情感态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相互关系,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能正确认识几种功的表现形式,能利用机械效率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践,教师引导启发,培养提高学生的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四种能力,即: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和知识的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功的几种外在形式及意义,机械效率的意义,而教与学的重点则是实验启导,合作交流,自主建构,发展智能。

四、 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有关问题展开主动的探究和学习,谋求问题的解决,并通过系列问题的解决实现知识的迁移、巩固,最终达到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创新精神形成和实践能力提高之目的。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知道“效率”一词,但对“效率”的真正意义不一定能真正理解。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热望,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上课伊始,老师就鼓励学生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或熟悉的生产实际,交流回答对“效率”一词的认识,指出在哪些场合下涉及到“效率”问题?教师可在肯定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本节课所研究学习的机械效率在物理学中有其独特的意义。接着组织学生做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实验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滑轮组的工作情况,将实验全过程分解为重物升高和手拉弹簧测力计上升两个过程,指导学生分别计算两个过程中做功的大小,启发学生有何发现?能否提出相关问题?再引导思考、分析、解释其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这些概念。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P210图14-6中的问题,再次激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认识趋同,进而认识机械效率问题。最后再安排学生做用斜面升高物体的实验,让学生再实践、再认识,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整个学习认知过程突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经过一个问题激发、实践探究、发现新知、解决问题、应用深化的获知提能和情感交流的体验过程,知识的获得有实践依托,真实可靠,理解自然,自然也掌握得比较牢固。

2.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感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学习内容,对学生产生多重刺激,使其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集中注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建构;二是教师适时的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激发、鼓励,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教师不说或少说,结论组织学生自己得出、自己表述,而不是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让学生上讲台当“学生的教师”。

五、 教学手段与方法

问题激发,实验探索,合作互动,自主生成。

六、 教学流程设计:略

七、 教学过程实施

(一)新课导言:

1.简述前面已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明确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机械效率,并板书课题或用媒体呈现。

2.说明现代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鼓励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相互谈谈对“效率”的理解和在哪些情况下存在“效率”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

3.教师说明物理学中的“机械效率”有其特殊的含义,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认识它。板书或媒体呈现实验探究题目。

(二)教学过程: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将实验器材放在课桌上,要求:⑴四人一小组合作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一人准备汇报,四人都注意观察);⑵提高重物(两钩码)先后采用两种方式:①直接用测力计提起重物;②用滑轮组将重物提升相同的高度(10cm)看两种情况下各做多少功?⑶将记录数据填入表中并处理;⑷实验中应注意物体向上运动时保持什么状态?并注意观察滑轮组的状态。

学生:学生实验,教师下去巡视指导。

教师:学生实验结束,激发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你有哪些发现?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并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认识总结概括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教师板书或用投影呈现。再引导学生回忆功的原理,使之对功的原理有明晰的认识。

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回答(个别与集体相结合)

2.媒体呈现三种做功情况(教材P210图14-6)

教师:结合大屏幕上的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做功的目的,哪部分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记录、处理数据并加以比较,鼓励小组讨论,看有何发现或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分析、计算讨论、交流回答。(可鼓励学生上讲台结合图例给同学们分析讲解)

师生:比较三种做功,你认为哪种最好?说明原因,鼓励学生抢答,组织学生评价或复述,教师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大小比较三种情况优劣,启发学生认识:人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总是希望这个比值大些,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来表示这个比值,激发学生概括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师生:学生回答,板述或投影呈现。

η= 1

启发学生认识机械效率总小于1,且无单位。要求学生计算刚用滑轮组提重物时的机械效率,并说明其物理意义。媒体呈现几种实际机械的效率值(45~60%)

3.组织学生再做斜面实验:先说明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师:介绍斜面,明确要求。

学生:小组实验(要求角色变换),处理数据并汇报结果。

教师: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两次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媒体呈现的机械效率值中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问题及意义,思考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鼓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或投影呈现。

4.巩固深化:

⑴ 媒体出示一例题,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处理,鼓励学生上台讲解。

⑵ 媒体呈现三个课堂练习,供学生分析判断。

⑶ 媒体呈现教材中想想议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5.课堂小结:组织学生梳理知识,明确要点或师生共同总结。

6.布置作业:课外实际观察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的铭牌,了解这些设备的机械效率,并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或途径。

7.板书内容:略

机械效率教案(篇8)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3)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设计:

(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更方便、直观、灵活,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改进原因:

1. 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准确度差。

因为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准确度差。同样,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

2.效果不明显。

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需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显然,实际实验时有部分学生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操作不方便。

实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控制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承担物重的时候,多数学生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浪费了大量实验时间,造成学生分组实验时间过长。

(二)导入新课:

1.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它的机械效率是。

(三)师生交流:

1.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原理: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5.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3)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6.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升高。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实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4)实验要严肃认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表一(图甲:n=3)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表二(图乙:n=5)

序号

物重G/N

拉力F/N

机械效率

1

2

3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7.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 ,并记录表一中。

(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

(3)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 ,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

(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

(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

(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

8.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9.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六)课堂检练习: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利用投影做练习、例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1. 如右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实验时,必须 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要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 )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 增加动滑轮的个数

C. 减小钩码上升的 高度 D. 减少定滑轮的个数

2.如右图甲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将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拉力F为12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机械效率教案(篇9)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九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并辅以试卷进行练习,熟练各类题型,由简入深,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于修整。

二、预计达到的目标:平均分为49分,及格率为31%,优秀率为6%,低分率控制在14%以下。

三、学情分析

这这两个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进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多数学生基础差,对物理学习还没有找到一定的方法,虽学习刻苦,但成绩很不理想。

四、进度安排

12、3-----12、4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1章

12、5-----12、7完成两套练习卷

12、8-----12、8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2章

12、9----12、11完成三套练习卷

12、12---12、13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3章

12、14--------杠杆滑轮作图练习

12、15---12、16完成两套练习卷

12、17---12、19根据练习册章末总结复习第14章

12、20--------压强浮力专项训练

12、21---12、22完成两套练习卷

12、23---12、27模拟考试和讲评

五、复习措施

(1)、把握命题脉搏,做到心中有数

考试要考好,老师给于正确的指导是关键。认真研究了去年的抽考命题特点,得到以下结论:命题是以《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内容标准为依据,以现行课本为依据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依照这样的要求,方向明确了,心中有数了,老师才能有的放失的指导学生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2)、有计划性,针对性复习。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

讲中纠错,讲中深化,讲中思维。

机械效率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和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机械效率是在前面简单机械,功,功率的基础上进行得更深一层的学习。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效率的概念已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理解。

机械效率的概念涉及面广,内容抽象,教材通过再次探究动滑轮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会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通过比较有用功和总功的大小,认识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和现实意义,计算公式,知道实际的机械效率不可能是100%,并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从而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

二、学情分析

针对普通班的学生,应由浅入深。从学生已学知识出发,循序渐进,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问题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观察为辅的方法进行教学,即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实验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理解实际使用机械时由于额外功总是存在,η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再探动滑轮理解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2、通过再探动滑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建立于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将学习中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其次还有讨论法,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也是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有目的复习功(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公式、单位),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再探动滑轮,更深入探究使用动滑轮过程中做功的情况。(这里可以先展示用手提升钩码,问学生有没有力对做功,学生可以自然分析出手克服钩码重力G做功了,所做功的大小就等于Gh,达到了将重物G提升h的目的,接下去可以提问学生除了直接用力提升重物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提升重物?学生会分析用杠杆、滑轮(包括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然后请学生选择一种简便而省力的提升办法,学生一般会选择动滑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动滑轮提重物的简易图,为等会形象标出F、S、G、h,及相关力做功打好基础。接下去请学生分析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有没有力做功,拉力做功、动滑轮克服重力做功,来比一比利用动滑轮提升时能否省功,请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测量做功的多少,并怎样设计记录表格,因为前面有探究斜面做功时设计过的表格为基础,所以学生应该有这个经验,老师在这里只要适当引导,并注意表格设计的规范,(如测量物理量在前面列,需计算的量放在后面,相关物理量的单位,

实验次数至少三次,并板书设计出的表格::

实验次数

注意点1、布置实验前先分析三次

实验的安排,根据学生要求第二次增加距离,第三次增加物重,便于等会分析实验数据的规律,并为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打下伏笔。

2、距离利用S和h的关系,只需测量h,S=2h。

3、采集两组学生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FS>Gh,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动力F做的功FS大于重物被提升所需做的功Gh,为完

成提升重物这个任务,如果直接用手提升重物,需要做功Gh,为完成此目的而做的功称为有用功,

记作W有用=Gh,使用机械后同样要完成提升重物G到h的高度,同样地为完成此目的做的功称

为有用功记作W有用=Gh,分析:利用机械可以省力,但有没有省功呢?力F总共需要做的功为

FS,记作W总=FS,,W总>W有用,结论:利用机械没有省功,也就是说总功中有一部分是有用功,

还有一部分是使用机械后造成的额外多做的功,并得出W额外=W总-W有用,总结得出:使用机械

提升重物可以省力但并没有省功,不但没有省而且还多做了一部分额外功,并请学生通过回忆实

验过程分析额外功存在的原因,(摩擦、动滑轮的重)(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额外功是没有

用的,应尽量减小,而有用功的部分越大做功的效率越高,由此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花这么多

时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区分有用功和总功,因为根据以往经验这两个功的区分是个难

点,后面的定义计算等反而一般不会错。

5、定义机械效率:

我们就用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来表示机械效率,=W有用/W总×100%,对于实际机械由于额外

功总是存在,η

6、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请学生体会实验过程,通过对实验中做功情况的分析,得出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减

小摩擦、减轻动滑轮的重),特别注意对增加物重提高机械效率的引导。(在使用同一个机械,在机械本身因素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能否提高机械的效率,并利用计算表格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得出增加物重可以增大机械效率。并加以板书明确3个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学习评价

1、对用吊桶提水的分析,体会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2、在课外练习和下一节的复习里,有意识地将机械效率和功率相区分,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

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功率大并不一定效率高,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七、板书设计:

二、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用=G·h

2.总功:W总=F·S

3.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有用+W额外

二、机械效率

1.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η=W有用/W总×100%

3.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η

三、作业布置

1.阅读教材,加深概念认识。

2.尝试解决课后练习。

机械效率教案(篇1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不仅属于《机械与人》章节的重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八年级(初二)物理学习的集大成章节。其内容包含本章节机械功能特点、功、功率等相关知识,还囊括了多种受力分析、判断和物体运动、平衡等众多知识。可以这样说,本节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大部分知识都融汇交织于此。因此不仅是一堂新课,而且还是一堂涵盖面非常广的总结课,当然也是一堂很具有难度的挑战课。

2、本节课不仅学习新的物理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对于机械效率进行分析和计算,而且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真正的理解”效率”的切实意义,能够在生产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人文和科学的高度结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8年级物理学习一年以来的收关之课,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把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提升一定的层次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上,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学生真切的理解机械效率的意义。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创造性、归纳总结、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以来的学习,同学们储备了一定量的物理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学习方法和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践方法和能力。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本节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当主意少数同学学习能力不足的现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少一些高难度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骤计算,尽量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和形象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理解知识,同时利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生活。

2、适当的梯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同学,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有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给学生预留一定的不同难度的课后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升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5、根据本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两个教学时进行。第一部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理解机械效率,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达到对机械效率的切实理解,掌握实验探究各种机械效率的方法,为下一节实践探究各种机械效率做好充分准备。第二部分为实践探究课,同学们应用上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及要求探究不同机械在多种情况之下的机械效率,并且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机械效率的认识理解,同时能够利用所掌握和发现的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关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③掌握通过实验、实践探究、测量和分析计算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和分析,初步形象的理解机械效率,然后能够在理论分析的层次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机械效率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能够从理论走向生活和生产。

3、情感和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论实践相结合,主动探究寻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机械效率,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

难点:对机械效率深入分析,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能够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意识。掌握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

多媒体投影仪、 滑轮、细线、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钩码等

六、设计思想

本堂课应该有以下几点突出表现:

1、教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巧妙和高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应该成为知识的灌输者,甚至教师要学会装“不懂”让学生教老师,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由生活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然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归到生产生活中。切实的体现物理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互动,教师能够切实的掌握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把握程度,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

4、巧妙铺垫,预留学习内容,为下节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七、教学流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用简明、形象的问题引入新课题

3、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4、小习题训练,检查知识掌握程度

5、对机械效率深层次,高高度的理论分析,掌握测量机械效率的基本方法

6、安排课后作业,以及下节学习内容

7、总结

八、教学详细环节以及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简单的知识构建

1、让学生选择搬运砖块的方式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回答,让其说明理由

2、分析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克服其他阻碍因素所做的功

总功: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分析运送砖头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引导学生分析:在实际使用机械的时候,总功总是大于有用功,不得不做额外功。

3、引导分析机械效率

分析引入原因

①定义: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②表达式:

③说明:: 数值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

学生活动:翻看书本,找出答案回答。并且对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实验探究,切实体验实际,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向提问如何进行实验体验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机械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和回答,教师引导

2、学生分组实验,采集数据,分析计算,并且把各组数据公布于黑板之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进行评估。

后来改为观看我所做的实验视频

(三)课本例题分析处理,明确规范解题格式、方法和要求。

学生活动:抽点学生分析题目,讲解思路。强化解题格式。

(四)深层次的分析理解机械效率

1、公式的变形应用,配置一道小型的练习题。

练习1、已知某工地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5%,要把质量为200千克的砖块提升10米,则滑轮组自由端拉力应该做多少功?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练习,记忆强化。

2、机械效率 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关系

学生活动:讨论效率大越大,则说明机械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机械效率大小跟所做的各种功大小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只说明有用功在总功当中的比例、份额。当控制变量时,讨论相互之间大小关系。

3、讨论思考:机械效率的范围

机械效率小于1,所以各种机械可以按照我们需求省力或者省距离,但是绝对不省功。

4、讨论思考: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能否说机械效率越大,则功率越大,或者说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两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机械的性能

5讨论回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当有用功一定时,尽量减少额外功(减小总功)提升相同质量的砖头一定高度

当额外功一定时,尽量增加有用功

同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尽量增加重物质量,好比打的包车,尽量多座人

当总功一定时,减小额外功

电动机提升重物时,尽量减少附载物

6实际操作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减小摩擦,给滑轮组添加润滑油等

减少、减轻附载物

组合机械越多,效率越低!

(五)、观看实际生产生活中机械的使用,掌握选择机械的方法

(六)、简单习题训练,检测知识掌握程度。

①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也越大

D.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②为了提高机械效率,下列各种措施中有效地是( )

A.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

B.总共一定,增大额外功

C.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

D.额外功一定,减小总功

③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5%,乙的机械效率是60%,则( )

A.相等的时间内,甲机器所做的功多

B.做同样多的功,甲机器花的时间少

C.甲机器比乙机器省力

D.上述说法都不对

④一滑轮组,不记绳重和摩擦,用它来提升一重为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为80%。若用该滑轮组来提升一重为2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 )

A.大于80%

B.等于80%

C.小于80%

D.无法确定

(七)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多,快、好、省。

(八)安排下节教学内容,安排课后作业。

下节课学习内容预告及安排:

1.实践探究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否恒定、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要求:提出自己的猜想,别且根据猜想设计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法,提前设计好数据采集表格。

九、课后作业:

1.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1000 N的物体提高2 ,所用的力是550 N,则有用功为_____,总功为_____,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动滑轮的重力_____N(不计绳重及摩擦)

2.如图1所示,用此装置拉一重为100 N的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所需拉力为8 N,则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N。实际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欲使物体以0.6 /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前进,那么实际拉力为_____N,拉力在 5 s内做的功为_____。

3.用500 N的力拉着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8 时,可将滑轮组悬挂的重为15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则额外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是 [ ]

A.25%

B.75%

C.15%

D.85%

4.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较[ ]?

A.总功不变,有用功增加了

B.总功不变,额外功减小了?

C.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起重机在1 in内能把5.0×104 N的物体匀速提高30 ,它的机械效率是60%,在 1 in内,起重机所做的有用功为多少?所做的总功为多少?总功率是多少W?

6、用滑轮匀速提升360 N的物体,假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 N,考虑既省力又方便,问:此滑轮组应由几个定滑轮几个动滑轮组成?实际拉绳的力多大?

十、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1、有用功:

2、额外功:

3、总功:

4、机械效率:

①定义:

②表达式:

③理解、强调:

练习题分析,作图,说明,草稿等

2024机械运动的教案精选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须精心准备的东西,因此老师需要花心思来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在编写教案时,需要特别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和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教学内容。如果你正为不知道如何写教案课件而感到困扰,那么你可以在搜索引擎中寻找一篇名为“机械运动的教案”的非常有用的文章。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帮助您解决问题,使您能够成功实现自己的目标!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1)

标题:机械运动的教案

导语:机械运动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通过对机械运动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去。本文将以“机械运动的教案”为主题,针对初中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一个教案,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b. 掌握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c. 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学公式。

2. 能力目标:

a.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b. 能够绘制物体的运动图;

c. 能够使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精神;

c. 培养学生的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学公式。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问题:你们平时见过哪些机械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机械运动,例如钟摆、电梯等,并请学生尝试描述这些运动现象。

步骤二:理论讲解(20分钟)

1. 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复运动等;

2. 解释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 阐述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学公式,例如位移的计算公式、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记录员;

2. 给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例如小车、直线轨道等;

3. 请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4.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车的运动图,并使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

步骤四:讨论总结(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计算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学公式,并与课堂讲解进行对比;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步骤五:练习巩固(25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运动学问题的计算;

2. 收集学生的练习册,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

3. 对一些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

1. 教学资源:

a. 实验器材和材料:直线轨道、小车等;

b. 教学课件和习题册。

2. 教学评价:

a. 实验记录和图表;

b. 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

c. 练习册和作业完成情况。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将会逐步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并能够应用运动学公式进行计算。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方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将得到培养与提高。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运动,并对物理学产生兴趣。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2)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进行机械运动的设计和制作;

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介绍:

a.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定义;

b. 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往复运动等;

c. 机械运动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 机械运动的设计和制作:

a. 学习使用工具和设备,如尺子、刀具、钳子、锤子等;

b. 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运动装置,如滑轮组、摇杆机构等;

c. 讨论和改进设计,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3. 机械运动的应用案例:

a. 各种机械运动装置的实际应用,如汽车发动机、船舶引擎、机械钟表等;

b. 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机械运动原理和设计特点;

c.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和制作具有实际功能的机械装置。

三、教学过程:

1. 教师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2.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想法;

3. 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学习制作简单的机械运动装置;

4. 学生展示和交流各自设计和制作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5. 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中的机械运动原理和设计特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6.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具有实际功能的机械装置,并进行展示和评议。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设计和制作的机械装置的质量和功能;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

3. 学生对机械运动原理和设计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机械运动原理和分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各种工具和设备,如尺子、刀具、钳子、锤子等;

3. 机械运动应用案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4. 学生设计和制作的机械装置展示板和演示器材。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设计和制作机械运动装置,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设计和制作的机械装置的质量和功能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机械装置设计和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3)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机械运动,能够举出常见的机械运动的例子;

2. 熟悉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

3. 掌握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

4. 能够分析和描述实际物体的机械运动特点。

二、教学重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机械运动的分类和例子;

3. 实际物体的机械运动特点的分析和描述。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由一种形态、位置或状态而变为另一种形态、位置或状态的过程。

2. 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

(1) 运动的本质是物体的位置和状态的改变;

(2) 运动有方向;

(3) 运动有速度;

(4) 运动有加速度。

3. 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以及例子

(1) 按照物体做运动的方式分类:

a. 直线运动:如物体沿直线轨道前进;

b. 曲线运动:如物体沿着曲线轨道前进;

c. 往复运动:如摆锤来回摆动。

(2) 按照物体的移动轨迹分类:

a. 平动:如物体沿直线轨道运动;

b. 旋转:如物体绕固定点旋转;

c. 摆动:如物体按一定方式摆动。

(3) 按照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分类:

a. 近似位置不变的运动:如物体沿水平地面上的跑道直线奔跑;

b. 近似位置改变的运动:如物体随意地摆动。

4. 实际物体的机械运动特点的分析和描述

选择一种常见的机械运动,如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分析和描述电梯运动的特点:

(1) 方向:电梯可以向上升和下降;

(2) 速度:电梯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累计时间和移动距离的比值计算;

(3) 加速度:电梯的速度变化情况可以观察到,比如开始和停止时的加速度变化。

四、教学方法

1.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2. 实验演示法:通过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机械运动的特点;

3. 图片和动画展示法:运用图片和动画展示机械运动的不同分类和实际物体的机械运动特点;

4.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机械运动的例子和特点,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运动”,并举例说明;

2. 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展示图片、动画等,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机械运动的特点,引导他们认识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

3.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详细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方法和实际物体的机械运动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机械运动的例子和特点,并向全班汇报;

5. 总结:整理归纳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相关问题;

6. 拓展:让学生自己寻找更多的机械运动的例子,并进行分析和描述;

7. 实践: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析和描述其机械运动特点。

六、教学评价方式

1.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汇报表现;

2. 学生完成的作业表现;

3. 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七、教学反思

对于机械运动这个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特点。同时,在实践环节中布置合适的任务,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4)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机械运动的基本量、机械运动的图像表示方法、机械运动的规律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等内容。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其分类;

2.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及其计量单位;

3. 能够利用图像表示法描述机械运动;

4. 理解机械运动遵循的规律;

5.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

三、教学重点

1. 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及其计量单位;

3. 图像表示法描述机械运动。

四、教学难点

1. 机械运动的规律;

2. 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

五、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课

1. 引入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问题。

3. 教师引入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其分类。

步骤二: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及其分类

1. 机械运动的定义:指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位置改变。根据系统的不同,可以将机械运动分为自由机械运动和受迫机械运动。

2. 自由机械运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无外力作用下,按照其固有的方式运动;例如:摆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3. 受迫机械运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机械运动;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步骤三:讲解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及其计量单位

1. 机械运动的基本量:包括位移、时间和速度。

2. 位移: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位置改变。计量单位为米(m)。

3. 时间: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计量单位为秒(s)。

4.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计量单位为米/秒(m/s)。

步骤四:图像表示法描述机械运动

1. 传统的图像表示法:通过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2. 运动图像表示法:通过绘制速度-时间曲线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步骤五:机械运动的规律

1. 匀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保持不变;

2. 加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增加;

3. 减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逐渐减小;

4. 变速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既增加又减小。

步骤六: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

1. 列举常见的机械运动例子,如汽车行驶、电梯升降、风扇转动等;

2. 让学生自己观察周围环境,发现并分析其他的机械运动例子。

六、课堂练习与讨论

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图;

2. 学生观察图像表示法图形,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3. 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分析其运动规律。

七、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重点强调机械运动的分类、图像表示法和规律。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的作业;

2. 在生活中观察并整理出新的机械运动例子;

3. 回顾教案内容,整理笔记。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5)

机械运动的教案

【教案主题】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

3. 能够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a. 机械运动的定义;

b. 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往复运动;

c.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表示方式。

2. 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

a. 牛顿第一定律;

b. 牛顿第二定律;

c. 牛顿第三定律;

d. 力矩和转矩。

3. 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a. 通过示例和案例演示如何利用机械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报告。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例子,例如门的开关、车辆的行驶等,引起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好奇。

2.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0分钟)

a. 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和分类,并给出具体例子进行示范;

b. 学生自主观察,并总结机械运动的描述和表示方式。

3. 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20分钟)

a. 分别介绍牛顿第一、二、三定律,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案例分析;

b. 讲解力矩和转矩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进行连接。

4. 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

a.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b.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撰写解决问题的报告;

c. 学生代表小组报告、展示并讨论结果。

5. 拓展延伸(10分钟)

a. 提供相关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机械运动的知识;

b. 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在工程和科学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并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资源】

1. 课本;

2. 幻灯片或投影仪;

3. 实验器材和材料;

4. 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评价;

3. 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

【教学扩展】

1. 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展示更多机械运动的案例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3. 进行团队项目,学习如何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通过这样一节教案,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运动规律,并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案例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运动的相关知识。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6)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案设计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能够观察、比较和记录机械运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运动的概念与特点

2. 各种机械运动的分类与举例

3. 模型制作与实验观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吗?”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15分钟)

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举手提问,增加课堂互动氛围。

3. 分类介绍(15分钟)

介绍机械运动的几种分类,如直线运动、旋转运动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实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4. 模型制作(30分钟)

让学生分组制作小型机械模型,如风车,汽车模型等。通过制作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5. 实验观察(20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斜面滑块的实验、简易摆锤实验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和记录机械运动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6. 总结归纳(10分钟)

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内容,总结机械运动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评估

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

2. 实验报告评估

根据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机械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小组制作评估

观察小组在制作模型过程中的合作情况,评估小组合作能力和成果。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正确的解答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运动的教案(篇7)

机械运动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学会应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5.促进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示范引导的方法;

3.实验探究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和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

2.概念讲解:

(1)机械运动的定义: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移动和变形。

(2)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和往复旋转运动等。

3.实例解析:选择几个常见的机械运动现象,例如:钟摆摆动、车轮转动等,解析其属于哪种分类,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共同的特点。

4.小结: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第二课时: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导入:通过观察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原理的思考,并提出问题。

2.原理讲解:

(1)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机械运动是由外力作用于物体上的,从而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2)机械运动的特点:可重复、可逆、可控制和可扩展等。

3.实验探究:

(1)设计实验: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例如:滑轮、杠杆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机械装置的运动特点。

(2)实验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和归纳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4.小结:总结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第三课时: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装置,引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应用的兴趣。

2.案例分析:

(1)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水泵、电扇、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机械运动在这些装置中的应用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机械装置?如何改进这种机械装置?

3.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机械装置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分享和交流。

4.结课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的书面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资源和学时安排:

1.教学资源:教案、电子展示文稿、实验器材等;

2.学时安排:共计3课时,每课时50分钟。

通过以上机械运动的教案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女娲造人教案13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希望自己讲的课学生们爱听,能学习的更好,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您知道幼儿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女娲造人教案13篇,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女娲造人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酌情给学生提示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在解疑过程中,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种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练习复述课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克服种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过程。体会女娲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趣进行学习和思考。如何充分达到这种境界,在阅读中,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从而达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为学生创设民主、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小课题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围绕三个问题: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补天?3、女娲怎样补天?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女娲补天》是个神奇的故事,上节课大家提出了:女娲是谁?她为什么要补天?是怎样补天的?答案就在课文里,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

二、深入学习,感受故事的神奇

(一)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女娲是谁?

(1)请读一、二自然段。

(2)找出课文中介绍女娲的句子,

(3)读一读。(学生答不上时,教师带领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逐句读,在读中体会。)

(第一句: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读:到处、欢歌笑语、一直、快乐幸福。)

(4)当读到“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时,提问;大家听说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学生:看过动画片,女娲用泥捏成人,并是泥人复活,后来就有了女娲造人的说法。)

教师点拨:那我们人真是用泥捏的吗?(不是的)我们人是类人猿变成的,女娲捏人是个神话故事。

(第二句:让学生从重点词中体会女娲的心情:当有巨响发生时,她急忙起床,

第二自然段:人类在水火中挣扎,她立刻找雨神,求他下雨,又造船救出人们。从这些地方足以看出她把人类当做是自己的儿女,而且体会出她甘于奉献,爱人类的精神。)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女娲是谁”给学生一个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女娲是谁,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解决问题2:女娲为什么补天?

1 、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虽然人们被女娲从洪水中救出,但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把天补上。)

2 、女娲决定怎样补天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从中体会出女娲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决定”看出补天的信心;“冒着生命危险”看出她很勇敢,不顾自己的生死,一心要救人们。_

4、把“即使……也……”用在句子“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斏杓埔馔迹和ü学生读→ 找→ 读→ 体会的学习方法,加上教师对学生富有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读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解决问题3:女娲怎样补天?

师生共同回顾读→ 找→ 读→ 体会的方法学习,女娲怎样补天?想自己解决吗?为让大家学的更棒,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

1、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女娲用什么补天?她是怎样找的?

(2)找到女娲炼石及补天的句子。

(3)读一读,标出这一过程表示动作的词语。

(4)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

(女娲上山找五彩石补天,她共花费了很多时间与功夫。我们是从“她忙了几天几夜”才找到四种颜色的石头,“她找啊找啊”看出她花费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女娲还是非常着急的,从“跑到”、“寻找”、“忙了几天几夜”这些词语体会到女娲的急切心理。)

(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过程:找 挖 放 炼 化 装 端 泼)

(感受补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这些词语看似是轻松的动作,突出女娲的神力。)

(天终于补好了,大窟窿立刻被补上。)

设计意图:培养 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天空塌下一大块人间的现状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人间惨状的词语。与“立刻补好了”形成了怎样的对比?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轰隆隆 黑黑的 一道道 熊熊大火 这些叠词展现了人间的悲惨现状,却被女娲炼好的五彩石补住,真是太神奇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故事的神奇。

设计意图:这样神奇的故事还想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b吧!此时此刻学生已完整掌握了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够读得相当出色,使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积累优美的词句。

想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神力吗?赶快拿起笔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

1、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

2、集体交流。

3、对积累的词句说话。

4、把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记下来,将是你更大的收获。

设计理念:体现语文学科思想性与工具性统一性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让“写”挤进语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和写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阅读内化吸收的环节。这里安排学生的写,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

四、总结

想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及家人听吗?(想)故事很神奇,相信你讲的更神气。

设计意图:根据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充分挖掘家长这一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讲出来,符合学生爱表现的个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附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安居乐业

起火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 吃苦 勇敢

教学反思:《女娲补天》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在教学本课时,结合小课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在解疑过程中,品读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加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学生从而达到了“以读悟情”,从中感受到故事的神奇,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中,把积累与说、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欲望,如:有一名学生用“快乐幸福”说话,“我们一家人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让学生把这一精彩语句写下来,当时我看到了那位学生写的是那么认真,那么仔细。从他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学习的欲望,更感受到了学生对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女娲造人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能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蜗补天的故事,体会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会神话故事中所寄托的人们的愿望和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查阅的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神话故事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请欣赏……

2、课件依次出示神话故事的图片,师生一起说出名称。

3、引题:《女娲补天》

4、课题质疑。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补天?二是怎样补天?(板书)

二、字词学习

1、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要求听准字音,学习朗读的语气、语速和语调,遇到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你听得真仔细,希望在我们自己朗读的时候不要出现小失误)

2、字词正音。

我听一位特级教师说,学习课文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而其中的生字、词语就是砖瓦,没有砖瓦,何来大厦,我们先来看看砖瓦。(课件出示课文重点词语)

齐读一遍。

有没有哪位同学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的,请举手。(学生当小老师)

教师建议,小老师提醒完就带读一次。

三、解读课文

1、解读“为什么要补天?”

(1)准备好了砖瓦,我们就可以建造大厦了。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找出的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指名回答

(课件情境展示)

(2)看了这山崩地裂的一幕,你有什么感觉?(可怕)

文中哪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可怕?

(3)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体悟重点词句。

(4)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表达“可怕”“紧急”。

2、解读“怎样补天?”

(1)天塌了,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和神都在逃避,女娲是怎么做的呢?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女娲是怎样做的。

先求助雨神,接着造船救人,然后找五彩石,最后冶炼补天

(2)女娲补天是很顺利的吗?她遇到什么困难?文章中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划出表示女娲遇到困难的词句。

(3)课件出示有关句子。集体交流

(4)用朗读来表达补天过程的艰难。

3、补天结果怎样,呈现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提升

1、配乐小结,叙述

师:女娲创造了人类,给世界带来欢歌笑语。当人类遭遇灭顶之灾时,女娲挺身而出,求助雨神,造船救人,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红、黄、蓝、白、青五彩石头。她顾不上休息,用神火进行冶炼,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五夜过去了,女娲终于把五彩石炼成液体。这时,她已经筋疲力尽,但她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往上一泼,天就这样被补好了。

2、课堂写话练习:我想对女娲说几句话。

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3、课堂交流,提炼对联。勇敢善良真女神,无私奉献为人类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

2、这么生动感人的故事,我要讲给亲戚朋友们听。

六、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怎样

求助雨神

造船救人 勇敢善良真女神

找五彩石 无私奉献为人类

女娲造人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

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二、文体解读

投影:

神话故事体裁简介: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的主要特点是: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这样,所以神话具有丰富多彩的想像、奇妙的情节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正如马克思说,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三、阅读理解《风俗通》中有关女娲的两则短文

投影:

1.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gēng,粗绳索)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2.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读课文录音,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投影: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g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2.表情朗读全文,识记课文情节。

3.研读课文,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

4.恰当地复述课文。

先分小组复述,再由各小组推荐1~2同学,举行小组赛,看谁讲得生动,如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来到世间的描写。

五、研读课文

1.《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师点拨。

3.本文想像女娲造人的动机是“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请发挥你天才的想像,试作另一种推测。

4.在封建社会里,有人借用此神话把人剥削人现象说成是命中注定、天经地义的。他们说女娲用揉团黄泥做成的人便是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前辈,那些用柳条甩出的便是无权无势的下层百姓的先人,对此,请学生讨论,谈谈理解。

教师点拨:这种说法核心在于:持这种邪说的人根本上看是在为维护封建社会人剥削人的不平等的制度服务,是存愚昧、麻木人民群众思想的险恶用心的。

5.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请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这类神话的魅力何在,对于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热情鼓励。

提示:(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像,这是非常有趣的。(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女娲造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

3、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4、联系臭氧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出示图片)你们课外听过或读过关于她的故事吗?

女娲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2、课前已安排大家预习,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2)、各小组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轻声读课文,找到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明。

(2)、 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女娲的什么精神打动了你,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根据出示的各个学习目标,逐一学习,逐一交流。

目标一,自学3分钟,交流3分钟。

目标二、交流5分钟。

1、课文主要内容: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女娲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板书)——心地善良,不畏艰险,造福人类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被”字句换“把”字句。

(1)、天空塌下一大块,地被震裂了。

(2)、大窟窿被女娲补好了。

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而今,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补天”,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补天呢?补的是哪一片天呢?

同学们,你们还想让这个窟窿继续扩大下去吗?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把你的所感所思今天晚上写到日记本上,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女娲造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点梳 理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课后:

反 思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和同学讨论来读懂课文。先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先自己解决。弄不懂的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互相讨论弄懂。然后就“思考练习”第二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女娲造人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字生词,正取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生:

师:今天我们预备怎样来学习呢?

生: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想法说明有思考,人只要有思考就会有行动,有行动就会有改变,有改变就会有发展。希望今天我们都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这幅图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类之母女娲,关于女娲的故事有谁听说过?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1课: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认读。

①谁懂读这些字词?

②指名带读。

③检查认读情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说说女娲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女娲做了哪些事情?

3、及时归纳小结并请学生上台板出词语。【善良勇敢坚强勤劳】

五、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从哪些地方你看出女娲的善良?读出来。

2、相机板出:难过求雨神

3、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天哪,太可怕了!…”理解女娲的善良。

4、拓展想象女娲求雨神的场面。课件出示雨神图,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文章的情感体验。

5、过渡语:天火被熄灭了,人们被救上来了,但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看着人们在水深火热之中,女娲难过极了,于是她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做一件事情。

6、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女娲勇敢坚强勤劳的词语或句子。

②相机板书:补天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五彩石坚强勤劳

③细读品味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六、再读课文,情感朗读。

七、总结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女娲的了不起,她的伟大。她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她具备着善良勇敢坚强勤劳这些美德,因此作为她的子女,作为炎黄子孙,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板书:人】都应该具备这些美德,做人就要作善良勇敢坚强勤劳的人。

2、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更是表现出了这样的美德。课件播放资料。感受悲痛、感受众志成城。

女娲造人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女娲不怕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2.学习女娲补天过程,能自己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并进行句式积累。

3.写字三个“缺、替、张”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女娲是怎样补天。

【教学难点】

感知女娲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感知决心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入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上节课我们同黄老师一起,知道了女娲为什么补天,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引读第一段)

师范读:女娲是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天空。

问:看见儿女遭受这样的苦难,听着儿女们的呐喊,女娲心情如何?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来说说?

S:略

理解“心如刀割”:孩子们,你们有被直尺或小刀划到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心如刀割就是形容女娲的心被刀割一样,十分痛苦!

朗读:谁能试着用你的朗读展现出女娲当时痛苦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女娲当时的`痛苦心情。)

[评:孩子,作为人类的母亲,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啊,谁再读读?谁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读读?]

理解“决心”:她不仅心疼儿女,更想帮助儿女们,于是她决心修补天空。抬头看看,尽管天空的缺口那么大,女娲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补好它!再读读这段话!读出她的痛苦,她的决心!全班齐读。

二、理清过程,练习复述

那么女娲究竟是如何补天的呢?请翻书79页。

1.自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

(2)数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来。

(3)圈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梳理文本内容

师:用手势告诉老师,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第一句:

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孩子们一边听一边思考:在这句话中你知道女娲补天过程中做了什么事?

生答

师评:你读了一遍课文,还可以像老师这样,选择文中几个词语,来说说女娲做了什么事。你把文中这一句话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了,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挑选石子架火熔石】

第二句:

这句话老师要邀请女生读读。那么,这句话讲了女娲在做什么呢?谁能像刚才老师这样,从文中选出几个词语来说说?嗯,是的,这句话就是讲女娲填补缺口。

【板书:填补缺口】

第三句、第四句:

全班一起读读最后两句。读完这两句我们知道,补天过程很......(漫长),最终,天还是......(补好了)。师:是的,这就是女娲补天的过程,我们再来一起读读。

3.练习复述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能试着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女娲补天的过程吗?试试吧!自己说给自己听。

师:孩子们说得很认真,接下来,请大家把书关上,说给同桌听一听,同桌听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同学要说完整。如果有遗漏,可以打开书看看。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同学们认真听,等会评一评,他说的是否完整。声音洪亮吗?站姿端正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点拨:站姿、声音、完整度、自己的语言;生动、想象。

三、想象困难,读中感悟

1.师:是的,女娲就是这样一步步补天的。简单的语言还不足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女娲补天过程中的困难。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次跟随着女娲,走入补天过程中,去感受这一步步的艰辛吧。

师示范:

你看,大地上石子真多啊!为了选出补天需要的五色石子,女娲正埋着头、弯着腰,一颗颗、一粒粒仔细地比较着呢!

终于选到足够的石子了,她端来一口大锅,架起火,把石子倒进去,开始熔炼!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女娲日夜不眠,不断添柴。瞧,锅里的熔浆正咕嘟嘟翻滚着,冒起浓浓的烟。接下来,女娲要补天了,她......

2.出示“滚烫.......”这一句

引导语:孩子们,发挥你们的想象,想一想女娲接下来可能会遇到什么?

还可能会遇到?还有补充吗?

师评:多危险呐!真不容易!

我仿佛看到那个画面!

真替她担心!你能读读吗?

多烫啊,手上鲜血淋漓!再读!

一点一点,慢慢填补,全班一起,读!

3.师:是的,补天过程真是艰辛。孩子,猜猜女娲就这样坚持着补天,有多长时间?用了多少石子?

我们都不知道,是多少个漫长的日日夜夜啊!读“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炼了多少石子!”

不分昼夜,只为儿女,1.2大组读!

千辛万苦,仍不放弃,3.4大组读!

即使累到腰酸背痛,她都不停歇!全班读!

师:孩子们,想象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朗读也可以,来,我们再读读这一段话。

4.句式积累

引读第四段。“女娲还担心.......”

句式练习“......像.....似的......”这个句子把天空比作张开的帐篷,我们仿佛能看到女娲补天后美好的新世界,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句话。

是的,这就是女娲补天后的美丽景象。我们在这样的世界中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时,不会忘记,在天塌地陷时,是女娲挺身而出,历经艰险,一步步补天成功。再次齐读课题。

四、拓展推荐,写字练习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虽不真实,但因为它充满神奇幻想而魅力十足,流传甚广,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祝融取火》、《共工触天》......

2.写字“缺、替、张”

(1)回顾方法“看写比练”

(2)扩词

(3)师范写,提醒易错笔画

(4)自己练写

(5)比一比(全班展示、同桌检查、自己检查)

(6)再次练写

女娲造人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女娲为什么要补天以及补天的过程。

3、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产生兴趣。

4、联系臭氧层,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出示图片)你们课外听过或读过关于她的故事吗?

女娲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补天)

2、课前已安排大家预习,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1)、温故复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2)、各小组自由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之一——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轻声读课文,找到女娲补天原因的句子,请用横线画出。

学习目标之二——感悟女娲精神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补天过程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明。

(2)、 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目标之三——根据故事合理想象

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象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女娲的什么精神打动了你,你想对她说点什么?

2、依据学习目标,组长组织自学课文。

三、展示交流

根据出示的各个学习目标,逐一学习,逐一交流。

目标一,自学3分钟,交流3分钟。

目标二、交流5分钟。

目标三,畅所欲言,交流3分钟。

四、反馈点拨

1、课文主要内容: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女娲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板书)——心地善良,不畏艰险,造福人类

五、训练拓展

(一)、达标训练

1、把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1)(练 炼)习 锻(练 炼)

(2)(息 熄)灭 休(息 熄)

(3)地(振 震) (振 震)奋

(4)(冶 治)理 (冶 治)炼

(5)(燃 然)烧 忽(然 燃)

(6)(缺 却)少 (缺 却)步

2、“被”字句换“把”字句。

(1)、天空塌下一大块,地被震裂了。

(2)、大窟窿被女娲补好了。

当堂得分,检测达标情况。

(二)、拓展总结

我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故事,而今,科学家们也在研究“补天”,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补天呢?补的是哪一片天呢?

同学们,你们还想让这个窟窿继续扩大下去吗?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把你的所感所思今天晚上写到日记本上,明天上课我们继续交流。

女娲造人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隆、塌、露、燃、熊、挣”等生字。能正确朗读全文,感情 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2、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通过学习女娲找石补天体会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3、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个神话,什么是神话呀?(神奇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里往往会有一些具有神奇力量的人物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板书“女娲”,有没有小朋友了解到女娲有哪些神奇的力量的?

2、相机学习女娲创造人类,女娲补天的相关语句,感受女娲的神奇,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3、揭题质疑。(疑问板书)

二、初读感受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想想心中的疑问故事里有没有答案,读准故事里的一字一词一句。

2、交流反馈。指名分块读故事。相机教学生字“隆、塌”等字的写法。

3、过渡:故事神奇吧?让我们细细的品读,慢慢的欣赏。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2、这是一场怎样的灾难?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读一读,圈一圈。

3、感情朗读相关词语: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 熊熊大火

到处是洪水 围困 挣扎(课件呈现)

4、感情朗读本节文字,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这就是灾难的全部吗?你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话练习)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女娲看到此情此景心里怎么样?(难过极了)为什么难过?此时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女娲?

2、女娲为了消除这场灾难都做了什么呢?继续读课文,想一想,指名学生反馈。

3、重点学习找石头。

A、回顾学法:读出感受,找出带给你这样感受的词语,再读体会。

B、交流反馈:

C、写话练习: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来到高高的山顶,找啊找啊,没有发现一块纯青石;她又来到———,找啊找啊,还是—————————;她还到了—————,找啊找啊,仍旧————;她没有因此放弃,继续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D、这个时候你眼中的女娲又是怎么样的呢?

五、结课

天破了,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人间,人类的祖先女娲义不容辞的担当起了补天的重任,找石头已经是那么不容易了,接下来女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女娲造人教案【篇10】

教材内容简析

本课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问题导入 各谈看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1:是从猿猴变的。

生2:是女娲造的。

生3:是上帝造的。

生4:是神创造的。

生5:是天使造的。

……

师: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从神话方面来说吧,中国神话说是女娲创造了人,西方神话说是上帝创造了人。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

阅读深入 各提问题

师:我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展示图画),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也可以将她画的更美,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造人”的故事。

(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6: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生7: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

生8: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

生9:女娲为什么要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谁能主动回答一下?

生10: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是因为女娲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很孤独,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11: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因为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允许虚构或想像,神话是一种美丽的向往,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12:我回答第三个问题: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我觉得“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由此而来。

生13:我回答第四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让男女配合创造后代?这个想法已经接近于现代科学了,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我们每个人不就是父母的结合体吗?

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回答的也很精彩,我为你们奇异的想法而叹服。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想像的呢?

生14:我觉得分三步:女娲为什么造人?造人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生15:我觉得分四步: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师:我觉的两位同学分析的都对:一位是概括分,一位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

(同学们跳读课文,很快找到了答案)

点评: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化被动为主动,很好。

课文分析 共同探究

师:我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6: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

生17: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人。

生18: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19: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生20: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21:是一个有智慧、极其聪明的人。

生22:是一个手非常巧的人。

生23:是一个考虑周全的人。

……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全面,看来对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透彻。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

看,还那么吸引人呢?

生24:因为她有趣。

生25:因为神话给我们以教育意义。

生26:她文学性强,故事很美,人物很形象。

师:我归纳一下: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她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点评:对课文进一步研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理解更深刻,好。

跳出课文 展开想像

师: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像,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

生27:我对造人的方法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她既然造出了第一个小人,为什么不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呢?

生28:她既然神通广大,为什么不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呢?

生29:我想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生30:她本领既然那么大,我想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生31: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神奇,这些方法的确比文中的方法高明多了,说明你们更聪明。那么我们再想一下:人类在不断进化,50万年前的人,形似猴子,与现代人外形和生活迥异,未来50万年以后的人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想像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生32:我想50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吧,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了吧。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生33: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34: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生35: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生36: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生37: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生38: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生39: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生40: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师:大家的想像很奇特,也千奇百怪,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把你的想像整理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就叫“50万年后的人类”。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合作,下课。

点评:跳出课文的框框,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开阔思路,培养能力,好。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为学生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像而惊叹。我们不能拿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的学生,他们怪奇的想法连我们老师也自愧不如,教学相长,此话信然。

女娲造人教案【篇11】

女娲造人

28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女娲造人教案【篇12】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能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蜗补天的故事,体会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领会神话故事中所寄托的人们的愿望和感情。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查阅的课外资料。

1、师: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神话故事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请欣赏……

2、课件依次出示神话故事的图片,师生一起说出名称。

1、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要求听准字音,学习朗读的语气、语速和语调,遇到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字词正音。

我听一位特级教师说,学习课文就好比建造一座高楼大厦,而其中的生字、词语就是砖瓦,没有砖瓦,何来大厦,我们先来看看砖瓦。(课件出示课文重点词语)

齐读一遍。

1、解读“为什么要补天?”

(1)准备好了砖瓦,我们就可以建造大厦了。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找出的问题,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指名回答

文中哪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可怕?

(3)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体悟重点词句。

(4)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表达“可怕”“紧急”。

2、解读“怎样补天?”

(1)天塌了,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相信很多人和神都在逃避,女娲是怎么做的呢?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说说女娲是怎样做的。

(2)女娲补天是很顺利的吗?她遇到什么困难?文章中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划出表示女娲遇到困难的词句。

(4)用朗读来表达补天过程的艰难。

3、补天结果怎样,呈现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女娲创造了人类,给世界带来欢歌笑语。当人类遭遇灭顶之灾时,女娲挺身而出,求助雨神,造船救人,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红、黄、蓝、白、青五彩石头。她顾不上休息,用神火进行冶炼,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五夜过去了,女娲终于把五彩石炼成液体。这时,她已经筋疲力尽,但她一想到人类的苦难,就拼着最后一丝力气往上一泼,天就这样被补好了。

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1、抄写生字。

2、这么生动感人的故事,我要讲给亲戚朋友们听。

女娲造人教案【篇13】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c. 思考你或他人提出的问题,相互补充、评议、订正,然后再派代表汇报。

三、自主学习、走进文本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阅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你从阅读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2. 汇报阅读情况,由学生评议、补充、订正。感情朗读。

3.全班交流,释疑解难。

四、合作交流、体会文意

1.讨论、交流: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2.(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3.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喜欢《机械制造教案13篇》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机械制造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机械设计与制造求职信范本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求职信范本”,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尊敬的先生:...
    2023-07-13 阅读全文
  • 机械实习周记13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会有写作文的习惯,作文提供给我们大胆想象的机会,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来写,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作文的写作!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机械实习周记13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我来到了一家矿山机械公司进行实习。工作环境十分严肃,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很热情,愿意耐...
    2024-05-15 阅读全文
  • 机械基础教案 您是否在寻找有关“机械基础教案”的文章?我们为您推荐这篇。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得及。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老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决策,请自行斟酌!...
    2024-02-25 阅读全文
  • 机械基础教案4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优化的必要条件。您的需求是我们的动力我搜集到了这些内容:“机械基础教案”,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2023-04-26 阅读全文
  • 机械效率教案模板11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建议您阅读“机械效率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2023-05-06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师资料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求职信范本”,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尊敬的先生:...

2023-07-13 阅读全文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会有写作文的习惯,作文提供给我们大胆想象的机会,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多结合自己身边的事情来写,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作文的写作!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机械实习周记13篇》,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我来到了一家矿山机械公司进行实习。工作环境十分严肃,但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很热情,愿意耐...

2024-05-15 阅读全文

您是否在寻找有关“机械基础教案”的文章?我们为您推荐这篇。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得及。教案课件能够反映出老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决策,请自行斟酌!...

2024-02-25 阅读全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优化的必要条件。您的需求是我们的动力我搜集到了这些内容:“机械基础教案”,本文供您参考并请您收藏!...

2023-04-26 阅读全文

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建议您阅读“机械效率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 精心编写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2023-05-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