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角形教案汇总14篇

发布时间:2023-10-05

三角形教案。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三角形教案汇总14篇,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三角形教案(篇1)

1、知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

2、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重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难点

会做任意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一、三角形的高

1、复习:过点A做BC的垂线,垂足为D

2、在黑板上做△ABC,过点A做对边BC

的垂线,垂足为D,我们

就将线段AD称为△ABC的高

3高的定义: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与垂

足之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高

例如在上图中,我们从△ABC的一个顶点出发,向它对边BC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垂足为D,线段AD就是三角形的高

注:1)三角形的高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高必过顶点垂直于对边

3)三角形有三条高

为了将这三条高加以区别,我们把AD称为BC边上的高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高

1锐角三角形:

可由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

其余两个

2直角三角形

由于∠C等于900,说明AC⊥BC,那么BC

边上的高即为AC,AC边上的高即为BC,

3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引入:一知△ABC,做∠A的平分线AD交BC与点E,线段AE就称为△ABC的角平分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称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如上所示,△ABC的角平分线AE平分∠A,即∠BAE=∠CAE=∠BAC

3)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

为了将这三条角平分线加以区别,我们把AE称为∠BACD的角平分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中线

1引入:如右所示,取BC的中点F,连结AF,那么线段AF就称为△ABC的中线

2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如上所示,线段AF就是△ABC的中线

3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如上所示,线段AF是△ABC的中线

必有:BF=CF=BC

3)三角形有三条中线

例:做出下列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画出其余两个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素材A:

1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BE是中线,∠BAD=400,则

∠CAD=,

若AC=6cm,则AE=

素材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C三角形的三条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

D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均在三角形外

答案:1400、6㎝2C

三角形教案(篇2)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

它的难度较大,是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困难,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体系进行分析、探求,难度较大。

教法建议

1、教师在知识的引入中可考虑从生活实例引入,例如照片的放大、模型的设计等等

2、教师在知识的引入中还可以考虑问题式引入,设计一个具体问题由学生参与解答

3、在知识的巩固中要注意与全等三角形的对比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讲解新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

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然后教师分析证题思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条件时,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的,这种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要向学生讲清楚,而证明过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

分析示意图:结论→∽(欠缺条件)→∽(已知)

∽,

BM=MC,

∽,

以上两种情况的证明可由学生完成。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性质定理1的证明,重点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41中3、教材P247中A组3.

八、板书设计

三角形教案(篇3)

1、关注学生学习研究过程。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意义时,没有直接把“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个定义直接地呈现给学生,而是紧紧围绕三条线段”、“围成”这两个关键词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判断等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2、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小于60度,三个角度相加的总角度的和等于180度;

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注重设计的趣味性。在最初的'定义学习之后,我们进入到本课的难点,画高。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找高,以及自己动手画画高,到最后优生的演示,无一不是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地位。虽然画高到最后的钝角的高,这个过程出来的比较曲折,但我相信真正思考该问题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学习是非常深刻。这也符合我们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

5、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

6、不过,我认为本课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画高的过程中,教师所呈现在黑板上的三角形不够大,导致三条高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影响学生更为直观地进行理解。同时,板书的排版还需要更为简洁、合理。

7、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大于90度,其余二个角都小于60度,三个角度相加的总角度的和等于180度。

8、三角形三条边不一定相等。

9、三角形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内容之一。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相关的知识点,如线段、角、也能简单区分三角形和其他形状的区别,三角形的认识是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是学习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画高等内容。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层次比较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0、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判断练习,从正反两方面,同时还出现用曲线围成的图形、用不封闭的线围成的图形等。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11、三角形按边分:等边三角形和非等边三角形,非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12、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13、当然,作为一名非专职的数学老师去听课,我的观点可能还是比较肤浅或不够正确,但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设计紧凑等方面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4、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15、应该是:三角形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它是由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变形得到的。

16、拓展资料

17、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90度,其余二个角的角度相加的总角度的和等于90度;

18、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

19、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20、《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例6、“做一做”及教材第69页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

三角形卡片、量角器、直尺。

导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平角?平角是多少度?

2、计算角的度数。

3、回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出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二、新知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质疑验证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真正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真正验证了“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这样的教学,将三角形内角和置于平面图形内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学知识背景,渗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读学卡的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做到心里有数。

2、揭题:课件演示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3、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4、验证:

(1)初证:用一副三角板说明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质疑:三角板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不具有普遍性,不能代表所有三角形。

(3)再证:请按学卡提示,拿出学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是180°(师巡视)

(4)汇报结论(清楚明白的给小组加优秀10分)

5、结论:修改板书,把“?”去掉,写“是”。

6、追问:把两块三角板拼在一起,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说明三角形无论大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课件演示)

7、看微课感知“伟大的发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做的和帕斯卡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过程是一样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练习题,生解答)

1、填空

(1)一个三角形,它的两个内角度数之和是110 ,第三个内角是( ).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0,则另一个锐角是( )。

(3)等边三角形的3个内角都是( )。

(4)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50,那么它的顶角是( )。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这个三角形也是( )三角形。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两个直角。 ( )

(2)锐角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90。 ( )

(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 )

(4)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和都大于第三个内角。 ( )

(5)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 )

四、拓展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想办法求出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吗?

1、小组讨论。2、汇报结果。3、课件提示帮助理解。

五、自我评价根据学卡要求给自己评出“优”“良好”“合格”。

六、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学生其实通过不同途径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不是说这节课的重难点就已经突破了,只要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就算是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了呢?我想应该好好思考教材背后要传递的东西。

任何规律的发现都要经过一个猜测、验证的过程,不经历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认识就不深刻,聪明的孩子还会怀疑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因此这个结论必须由实践操作得出结论。所以最终我把本课定为一个实践探究课。

如何开篇点题,是我这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由已知顺利转向对未知的探求,怎样直接转向研究三个角的“和”的问题呢?因此我只设计了三个简单的问题然学生快速进入主题。

如何验证内角和是180°,是我一直比较纠结的环节。由于小学生的知识背景有限,无法利用证明给予严格的验证。只能通过动手操作、空间想象来让孩子体会,这些都有“实验”的特点,那么就都会有误差,其实都无法严格的证明。但是这节课我们除了要尊重知识的严谨还应该尊重孩子的认知。如果通过剪拼、折叠、想象后,还有的孩子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值得怀疑的话,这无非也是件好事,说明孩子体会到了这些方法的不严谨,同时对知识有一种尊重,对自己的操作结果充满自信,否则拼个差不多也可以简单的认同了内角和是180°。

本节课的练习的设置也是努力做到有梯度、有趣味、有拓展。从开始的抢答内角和体会三角形内角和跟大小无关、跟形状无关,到已知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这些都是巩固。之后的,求拼接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后,得到的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求被剪开的三角形,形成的新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些都是对三角形内角和的一次拓展。让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提出挑战。

给学生一个平台,她会给你一片精彩。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内角和是否是180°,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把3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个别人可能会想到折的方法。而这节课上有个小姑娘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她的折法很巧妙,将两个锐角折过来,刚好拼成一个直角,这个直角和原来三角形已有的直角就重叠在了一起,两个直角就180°。虽然我知道这样的方法,但是通过试讲,孩子们没有这样的表现,我就没有奢求什么。但是今天的课堂太丰富多元了。这样的方法都出现了让我觉得特别值得肯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还是因为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当有了空间,孩子才会施展他们的才华。这是我的一大收获。

前边验证时间过多,到练习时间就有些少,特别是求四边形和六边形内角和时,给的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分思维。

总而言之,这次的公开课,给了我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教案设计时,该怎么样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怎么样说好每一句话,预设好每一个环节,在教研中听取各位教师的点评,让我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在此,我衷心感谢数学团队教师对我中肯的评价,感谢他们对我的直言不讳,无私奉献自己的想法,让我在教学中,能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现,去学习。

三角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三角形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1)活动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2)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3)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4)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5)活动五:巩固练习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6)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七、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八、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说规范话、说普通话的水平。

三角形教案(篇7)

一、说教材:

本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知识之一。因此,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讲明给学生,让学生处于接受的状态。这样设计,符合了新课程学生的现代学习观。

(2)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学生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图形的拼摆,割补、折叠来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探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难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拼合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采用:

1、实验法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比听教师讲解新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课件演示,配合启发。

学生动手实验,交流汇报之后,再看课件演示,教师给予点拨,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同学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以解决生活中高庙公园一长方形地为出发点,园林师傅想分成相同的两半,如何去分提出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有学生熟悉的知识并继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对于表达不清楚、不完整的同学,教师显示课件,启发其完整的表达,并给予鼓励。)

(二)探索新知

出示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说明:学生准备直角、钝角和锐角三角形各两个,且两个直角、两个钝角和两个锐角三角形的形状分别完全一样。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中感悟出“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拼摆的前提,通过学生亲手拼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有助于“用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等概念的建立。)

2、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成果,并演示拼摆的操作过程,说明拼摆的方法。“我的发现”这一栏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大胆地发言,说出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给予表扬肯定,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设置“我的发现”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课件演示三角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拼摆,再播放课件演示这一顺序必须把握好。先让学生自由做实验,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自由发挥,而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汇报实验成果之后,再观看课件演示,这就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了图形拼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4、小组合做,讨论问题

问题: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学生借助手中的图形讨论问题。小组代表汇报讨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讨论、交流中发现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帮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解决红领巾面积的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课件演示规范的板演过程。(设计意图:基本题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渗透对估算的学习)

2、出在同一三角形中底对应的高的练习来解决问题。

3、以生活为例交通警示牌进行安全教育,计算面积。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经过大家亲自实验,归纳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真了不起!但请大家仔细想想,这节课,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设计意图:一堂课的学习,不能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把本节课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产生了疑问,才会积极地去探究。)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说说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三角形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几根冰糕棒?

三角形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认识角和三角形,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45、60、90度的角。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的内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了解平角、周角,系统认识角,教的大小的比较,角的度量和分类,画角;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征,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画角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

1.选取现实的物品作为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3.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4.强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措施:

1.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2.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构建。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角形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谈话:你们喜欢旅游吗?老师就特别喜欢旅游,尤其爱看城市中的建筑,走在繁华的街道上,看着一座座宏伟的建筑,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过受时间限制,有些地方我们也只能在书中或网上领略它的风采了。我这里收集了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吧。(电脑出示)美吗?这些图片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你知道这其中的高楼大厦是在什么机器的协助下盖起来的吗?(塔吊)(出示信息窗)来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谈话:三角形真的牢固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每个小组内有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多边形框架,先观察一下,两者间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总结:刚才同学说的很对,三角形是牢固的,也可以说它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巧妙的利用了这一点。像这样的小木凳,(课件出示木凳)用得时间久了,经常会不牢固,你们有办法修修它吗?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三、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谈话:每个小组里都有几根小棒,请你试着用它们摆出三角形,边摆边思考:三角形是怎样构成的?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四、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扮演这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向大家作以简单介绍。(我是一个三角形,我的特点是……)其他同学根据它的介绍来猜猜它的名字,好吗?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练习:再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书45页第4题)在地板砖图案中,你能找到哪些三角形?还能找到哪些图形?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六、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谈话: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样画吗?谁来示范一个?

(学生板书)

谈话:今天我们就在这个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边画边讲解)任选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叫做三角形的底。看清楚了吗?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三角形教案(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的《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一)》这一课内容。下面我分五部分来汇报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这就是“教材分析“、“教学”、“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是在学习了相似图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等知识后,单独研究如何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的一课,本课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起始课,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今后证明线段成比例,求几何图形和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重要工具,它在工农业生产、土木建筑、测量绘图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我们在测量水塔、高楼大厦的高度时,都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来解决有关问题。在本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其初步应用,这就为下节课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二)(三)打下好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生猜想、实验、证明、探索等能力,对掌握观察、比较、类比、转化等思想有重要作用。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纲要》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情,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l知识目标:

①掌握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一)。

②会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来判断及计算。

l能力目标:

①通过亲身体会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进行有关判断及计算,训练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l情感目标:通过实物演示和电化教学手段,把抽象问题直观化,从而发

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及应用。

难点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的运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探究讨论、例题讲解、课后小结直至布置作业,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同时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要求,本节课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点燃思维火花(趣味题目引入,配以动画演示)

1、为了测量一个大峡谷的宽度,地质勘探人员在对面的岩石上观察到一个特别明显的标志点O,再在他们所在的这一侧选点A、B、D,使得AB┷AO,DB┷AB,然后确定DO和AB的交点C,测得AC=120m,CB=60m,BD=50m,你能帮助他们算出峡谷的宽度AO吗?

(设计意图:以趣味性题目引入,从而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假如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可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如何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验探索(分小组研究讨论)

还记得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吗?那么判定相似三角形要不要这么多条件呢?假如当条件只有角这个元素时,能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1、若有一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投示)(1)每人画一个△ABC,使∠BAC=60°,与同伴交流,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结论: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若有两个角对应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一人画△ABC,另一人画△A′B′C′,使∠A与∠A′都等于60°,∠B与∠B′都等于45°,比较∠C和∠C′是否相等,测量三边长度,探求是否相等。

改变角的度数再试一次。(用三个小组测量结果)

在此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图、观察、比较、交流,最后通过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概括总结。

引出判定条件1:(学生总结,教师纠正)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对应边和对应角入手进行观察。教师在多媒体几何画板上直观地演示。在教学中,通过以趣味性题目引入,从而引起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如果两个三角形中有两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即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样,从学生自己动力手操作、实验所得出的判定条件,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及满足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D、E分别是△ABC这AB、BC上的点,DE∥BC,

(1)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

(2)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3)写出三组成比例的线段。

分析:本例意在渗透平行与相似的内在联系,同时,本例有意识地渗透了简单逻辑推理的思想,承前启后。

解:(1)DE//BC

∠ADE与∠ABC是同位角∠ADE=∠ABC,∠AED=∠ACB

∠AED与∠ACB是同位角

(2)△ADE∽△ABC理由是:

∠ADE=∠ABC

∠AED=∠ACB△ADE∽△ABC

(3)△ADE∽△ABC==

想一想:在上面的例题的条件下,=吗?=吗?(学生画图,交流,老师用多媒体演示出来。)

解:由DE//BC得,=

根据比例基本性质得:

=

即=

两边同时减去1,得

1=1

即=

课后思考:若DE与BC不平行,它们还可能相似吗?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分三个问题显示,由易到难,新旧知识相结合,分散难点,让学生明白判定方法(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设置一道课后思考与讨论,使题目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随堂练习:

判断题:(让学生判断,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

(1)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3)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4)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5)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解:(1)对。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因为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所以有一对直角相等,再加上一对锐角相等,根据判定方法1,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错。

(3)错。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不相似。

例:一个顶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与一个底角等于30°的等腰三角形就不相似.

(4)对。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因为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相等,所以它们的四个底角都相等,因此有三对角对应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对。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

(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判定方法(一)的理解。)

(四)补充练习:

(1)已知:△ABC和△A′B′C′中,∠B=∠B′=75°,∠C=50°,∠A′=55°,问: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解:(1)在△ABC中,

∵∠B=75°,∠C=50°

∴∠A=55°

∴∠B=∠B′,∠A=∠A′

∴△ABC∽△A′B′C′

(2)已知△ABC和△A′B′C′中,∠B=∠B′=75°,∠A=50°,∠A′=55°,问: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

解:(1)在△ABC中,

∵∠B=75°,∠A=50°

∴∠C=55°

而在△A′B′C′中,

∵∠B′=75°,∠A′=55°

∴∠C′=50°

∴根据判定方法(一),△ABC和△A′B′C′不相似。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这两道题中条件的异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判定方法(一)的运用)

现再请学生回头看看引入那道题,利用判定方法(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再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来解这道题,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对判定方法(一)的理解,二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决,旨在降低难度,使难度点予以突破,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新知的情况下,体验成功,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提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同桌对讲,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发言,老师总结与归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全员参与,理清了知识脉络,强化了重点,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六)、分层作业:

(必做题):P119的习题4.7的1、2

(选做题):

如图,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任一点,DF∥AC交BC于E.AF交BC于M,且∠B=∠F,△AMC∽△BDE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检验与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

l新的探索:(提高题)

(4)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90°,对角线BD⊥DC,求证:△ABD∽△DCB.

分析:由已知条件不可能推出有关比例式时,只能找相等的角.用定理“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图形中的公共角、对顶角、直角、两直线平行时的同位角、内错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等等.

(设计意图:旨在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同时上述问题的进一步伸展,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思维发散的平台。而且这也为下节课学习证明作了必要的铺垫。)

四、教学评价: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上组织学生参与“创设问题、实验、观察、讨论、总结”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拓展性和开放性题目的设计编排,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分钟小测:

1、

C

如图,AB,CD相交于E,ΔAEC∽ΔDEB,∠A与∠D是对应角,则其余的对应角为xx,对应边的比例式为xx

A

E

B

D

2、

A

如图:∠BAC=∠ADB,图中有相似三角形吗?

为什么?

D

C

B

3、已知ΔABC,P是AB上一点,连接CP,满足什么条件时,ΔACP与ΔABC相似.

三角形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智力游戏).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适当的图形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分解训练,分析几何图形之间包含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单位图形.

教学难点:

推导图形中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色图形、小卷子两张(同题板1、题板2内容)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含有几个小三角形)

一、复习导入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导入

师:这儿有三种图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吗?它呢?

(师一个个出示,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形状)

2.准备题(一)

师:我们看投影上的这些图形,你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吗?

一共有( )个三角形

( )个正方形

( )个长方形

(一问一问出示,用数字板反馈,并说出是哪几号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继续看投影.

3.准备题(二)

考眼力:下图中各是由几个相等的小三角形拼成的?

二、探讨新知

第一层次:动手实践

1.师: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出示题板1)

(反馈①)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用

摆了摆含有2个

生:斜着画一条线,分成了2个小三角形

生边说师边画:

(反馈②③步骤同上)

请学生用学具亲自来验证答案

第二层次:讨论研究

2.师:如果把这三个答案作为已知条件(板书:已知)

你能求出下面的问题吗?(出示题板2)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讨论.(拿出小卷子2)

(反馈①)生:可以画一画

师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已经知道1个长方形含有2个小正方形,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2个小正方形含有(2×2=4)个小三角形,所以1个长方形有4个小三角形.

师:刚才××同学用的方法太好了,他用的方法叫推理方法,根据已知的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导出最后的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推理的方法.

还有谁用了推理的方法,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推理的吗?其他同学在心里和他一起说说.

(反馈②)生:可以画一画

生:可以用推理方法(同①的步骤)

(采取个人说,同桌对说练习推理方法,请学生用单位图形验证所得的结论,肯定学生的答案和方法都很正确.)

第三层次:运用推理

师:刚才同学讨论得特别好,再出一问:(出示题板3)

师:你能用推理方法得出结论吗?请4人一组讨论.

反馈①生:画一画

反馈②

方法一:

1个大正方形含有4个小正方形

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

4个小正方形含有(2×4=8)个小三角形

所以1个大正方形含有8个小三角形

方法二:

1个大正方形含有2个小长方形

1个小长方形含有4个小三角形

两个小长方形含有(4×2=8)个小三角形

所以1个大正方形含有8个小三角形

方法三:

1个小正方形含有2个小三角形

1个小长方形含有(2×2=4)个小三角形

1个大正方形含有(2×2×2=8)个小三角形

师:用推理的方法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请4人一组用虚线画一画验证我们推理的结论正确吗?(事先发给每组一张有6个大正方形的纸)

反馈:

对比:师:上面两题所含的两种小三角形个数为什么不一样?

生:小三角形的大小不一样,个数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投影反馈)

1.下面的图形里含有几个这样的?

2.涂阴影的小三角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各需要几个?

3.下面图形分别是用多少个像图内那样的小三角形组成的?你能用虚线画一画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教案(篇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认识了轴对称性质以及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学习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本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深化和应用,又是今后学习等边三角形的预备知识,还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互相垂直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因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基础,也是今后论证角、边相等的重要依据,所以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推理应用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我采用探索发现法完成本节的教学,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愉快学习,也符合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学法: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我认为通过直观演示,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由学生自己发现感受"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生自己看、想、议、练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不是老师灌输几何图形的性质,这样做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探本求源,让每位学生都学有价值的数学。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计算作用。

能力目标:从设置问题?模型演示?自己动手探究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发现法,体验几何发现的乐趣,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感受几何应用美。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做到有的放矢。

(二)直观演示,大胆猜想

观察含有等腰三角形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游戏,演示等腰三角形轴对称变换,大胆猜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种直观的低起点的方式引入新课更能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每位学生都涌跃参与,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1△ABC中,AB=AC,求证:∠B=∠C

思考:1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讲述一种证明方法:作顶角的平分线〕

2有其它的方法吗?试试看,用不同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

让学生4人一组分组合作,在组与组之间合作,通过作辅助线,共同寻找全等三角形,相等的角,相等的边,体现学生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自己主动证明猜想,同时有也有利于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巩固,既运用以旧引新的推理方式,又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识规律。采用这种探索发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猜想,实验证明去揭示定理。同时也展示了猜想--证明这一数学认知基本方法。

2交流反馈,共同完成本节重要知识点的证明。

通过看幻灯片,让学生感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表述水平。

3小结: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填空。

(1)如果AB=ACAD是角的平分线那么......

(2)如果AB=ACAD⊥BC那么......

(3)如果AB=ACBD=CD那么......

总结,积累知识点,从理性上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形成知识体系。

(三)应用举例,强化训练

为进一步深化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使新知识转化成技能,在教学中我遵循由线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以下练习,以求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环节的题目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养成灵活运用新知识,敢干运用新知的跳跃精神。

四、归纳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系统的认识,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收获,让学生自己结合本节教学目标,发现在学习中学会了什么及还存在哪些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后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反思

安排一课时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很大,本课教学后,有很多方面需要总结。

在证明性质时,不再有同学直接用性质证明性质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用三种方法研究性质的证明,要用到小组交流,比较发现有三种方法:取中点,用“SSS”证明全等;作垂线,用“HL”证明全等;作角平分线,用“SAS”证明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体会了辅助线不同的作法,就有不同的证法;另一方面,为性质2“三线合一”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不足的是,课堂交流的面可以更宽些。

性质2的应用比较多,初学者往往不能灵活应用这条性质优化证题途径,因此要解读这条性质,由图形训练和规范符号语言,把性质一句话改写成三句话或者六句话,一句话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句话是“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垂直于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垂直于底边,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六句话是“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底边,3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平分顶角,4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5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6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平分底边”,结合图形概括起来就是:在△ABC中,AB=AC,下列论断①∠BAD=∠CAD,②BD=CD,③AD⊥BC中,有一条成立,另外两条就成立,分六句话,写出推理语言。这里设计了一组填空题,有利于性质2的应用。学生能够整齐地叙述,但还需进一步巩固。

性质在计算中的应用,涉及到方程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课堂上的训练不是太充分的,没有安排同学在黑板上板演,主要培养了学生讨论和自觉纠错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两个性质全部是由学生折纸,自主猜想出来,老师几乎没有提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本节课的PPT制作效果好,能准确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在展示性质证明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学习热情高,课堂氛围好。

三角形教案(篇14)

学习 目标

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学习重点

1、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线.

学习难点

会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判别哪两个角相等.

疑难预设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教学器材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学生可以用量角器来量出这个角的大小的方法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线.

在学生得到这条角平分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三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线,并且观察这些角平分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角平分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例题:△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活动二: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小组交流.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画中线时,学生可以用刻度尺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得一边的中点.也可以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一边的中点.

在学生得到这条中线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这当中的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到结论: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书面表达,给出下面的示范书写:

如图:∵AD是三角形ABC的中线,

∴BD=DC= BC,

或:BC=2BD=2DC.

请你画出△ABC(锐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且观察这些中线有什么规律?对于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们的中线也有这样的规律吗?

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应该比较快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中线,它们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且相交于一点.

已知,AD是BC边上的中线,AB=5cm,AD=4cm,▲ABD的周长是12cm,求BC的长.

学法设计及时间分配 个案补充

巩固练习:

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AD=_______= ______.

△ABC的中线(E在BC所在直线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B的度数.

例题评讲

例:△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则∠BOC=______.

三.活动: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设法画出它的三条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课时小结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

(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是线段.

(1)如图(1), 是 的三条中线,则 _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 ______.

(2)如图(2), 是 的三条角平分线,则 ,

, .

4.如上图, 中, 为中线, 平分 ,则 ,

如图, 是 的角平分线,DE∥AC,DE交AB于E,DF∥AB,DF交AC于F,图中∠1与∠2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认识三角形(3)

三角形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对边交点之

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中这个角的角平分线。简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连结三角形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简

称三角形的中线。

教学反思 值得记忆的

细节 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但是在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中也会出现以下错误: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C;值得思考的环节

(2)有部分生会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线,则BD=CD.

对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运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相信《三角形教案汇总14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教案,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角形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相似三角形课件教案(汇总9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相似三角形课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相...
    2023-04-17 阅读全文
  •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集锦11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不再是梦,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别编辑了“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3-29 阅读全文
  • 三角形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并学会目测分类。 2、发展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三角形教具、三角形拼图学具...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三角形五年级教案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三角形五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教学目标:1.理...
    2023-09-01 阅读全文
  • 解直角三角形课件汇编10篇 要想拥有一份清晰的人生规划不妨从读“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开始。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课件是老师的重要参考。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浏览!...
    2023-07-13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会在授课前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怎么才能让幼儿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相似三角形课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相...

2023-04-17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不再是梦,网络有没有优质的教案课件以资借鉴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别编辑了“解直角三角形教案”,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2023-03-2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并学会目测分类。 2、发展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1、三角形教具、三角形拼图学具...

2019-12-12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优秀的教案能帮老师们更好的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三角形五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教学目标:1.理...

2023-09-01 阅读全文

要想拥有一份清晰的人生规划不妨从读“解直角三角形课件”开始。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案课件可能就需要每天都去写。教案课件是老师的重要参考。祝愿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浏览!...

2023-07-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