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推荐

发布时间:2023-09-06

地震父与子课件。

这是编辑为你收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相关信息。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老师们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创造有趣的课堂氛围。传播正能量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意义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1

一、 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了不起。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环境面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

三、说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四、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五、说教学过程

1、读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着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的父子)

(本环节是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3、质疑问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齐读,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为什么父亲了不起?

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为什么这对父子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本环节以重点段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围绕重点段进行质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为学习下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4、体会父亲“了不起”)

请同学们默读2—11自然段,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了不起,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认真读仔细体会。

(本环节,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词句,仔细读体会父亲挖掘废墟困难之大、时间之长,还可将课文中其他人物与父亲作比较,通过细读这个重点,体会父亲爱子情深,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品质。说明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5、体会儿子“了不起”

那么请同学们自由读12—22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儿子了不起?

(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正是由于小阿曼记住了父亲的话,因而在困难面前有信心,有勇气,最终战胜困难。带领其他同学走出废墟,证明了这位儿子的确“了不起”)

6、(出示插图)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团聚了,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都哭了,他们为什么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最后让学生明白亲情让他们幸福,是信守诺言让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7、拓展练笔:

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再次体会对父母的爱。

六、学习方法。

1、找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找那些描写父子动作,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深入的体验。

2、读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说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说”,通过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写”,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七、教学板书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了不起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

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学法上,我始终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 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3. 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检复字词、理清文章顺序和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三个环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种整体上的认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课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文眼“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展开学习。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之前学习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的相关学习方法,而后呈现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并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文本和组内交流,学生勾画出了重点词句,并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冲”“跪”“站”“走”,外貌描写“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神态描写“双眼布满血丝”和“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连串的数字描写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更能通过人物间的语言描写直接体现出来,我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的朗读,同时更有教师的范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真正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而对于儿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语言描写的捕捉,学生不难感受到儿子的勇敢、机智,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从而完成了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

(三)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已毕,但学生们仍然被这份浓厚的情感紧紧地包围着。因此,我适机呈现了一组08年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最后呈现书中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得以相见、紧紧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述父子相见时的感人场景。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情感上得以升华,并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所进行的说课,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3

从教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3、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所以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就相当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也一样,一个精彩的导课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勾起学生对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1.接着让学生回顾第一课时,并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

2、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里是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许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并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a.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c.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e.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1)“我告诉同学不要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更我在一起。”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恪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

以上这些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懂读明白.当然“读懂”既包括读懂话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

6.

最后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享受到的爱和自己奉献的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作业设计;

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但也离不开课外的演练,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以下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积累诵读。Www.yJS21.com

2、小练笔(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写一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 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4

一、导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导学重点

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体现父爱、母爱的诗歌、散文、故事、名言,准备打擂。

二、导学内容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我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 、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5、反复地读了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被文中的父子所感动,你能把感动你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并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吗?此时,你最想对文中的父子说点什么?

6、本文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

外貌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动作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神态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心理描写及从中体会到的:

7、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还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请教。

三、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5

教学过程

一、初读初悟,浅层理解“了不起”

1、对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读课题,“中”字让你知道什么?

2、灾难还在继续,危险随时降临,这时的父与子之间会发生些什么呢?

3、想读课文吗,这次读,老师有个要求,要求大家读完得说点什么,说什么都行,但要与课文内容有关。开始读。

4、想和老师说点什么(交流初步感受)看来,大家觉得故事感人,故事中的“父亲”了不起,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出示:结尾一句)“了不起”什么意思,从故事的这个结果看,父亲了不起在哪?

5、读到这个结尾,老师也有个想法,想和大家交流,可以吗?你们敢不敢试着把故事的结局改一改,下面我们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这件事还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二、改变结局,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深入理解“了不起”

教学设想: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的了不起”。

1、尝试改变结局:

⑴这是我们同学设想的结局。

⑵多媒体出示改变的结局。

⑶听了这个结局,你有什么感受。

⑷如果事情是这样,父亲没有救出孩子,你还认为他了不起吗?

(生按自己理解,简单陈述一下理由。)

⑸我听明白了,你们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不是从事情的结果中看出的,而是从父亲努力救儿子的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吗?

2、品读探究“救”的过程:

⑴课文哪里写了父亲拯救儿子的过程,谁愿意读读?(一生读)有个自然段集中写了父亲救儿子的过程,找到了吗?

⑵出示段落,指名读,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①镜头读,在联想中解读“了不起”:

A、老师有个提议,如果你读书的时候,脑中联想到当时的场面,你再读这个句子活段落,你会觉得非常不同,想试试吗?

读句“他满脸……血迹”,看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挖掘的(录像),默读句子,你联想到什么?谁再读这句。想再试试吗,和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想一想,再读一读看有什么体会。

B、看指挥齐读。

C、38小时,父亲一直在──挖,因为──(读念头、信念)

②体验读,角色中体会“了不起”:

随着老师的叙述,选择你最想扮演的角色,与老师配合读。

③创意读,再创中感悟“了不起”:

父子就要重逢,儿子劫后余生,请在小组里继续读,读时可加入其他角色。

刚才我们也想象了,也体验了,即使出现这样的结局,你认为父亲还是了不起得吗?

板:不放弃、尽全力爱

师:父亲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父爱。

三、再改结局,体会细节,深入品读“了不起”

教学预想:再次改变结局,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鼓励表达真实想法,允许适度辩论。辩论之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真诚发表观点,在适当的时机,建议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段落,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

1、我们在假设一种结局。出示:

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刚走开不久,只听得“嘭”一声巨响,爆炸真的发生了,这位父亲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其他孩子也失去了生还的希望。

2、有没有可能?这位父亲还是了不起的吗?老师认为这位父亲延误了救的时间,不是了不起的。同意吗?

3、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4、小结:

父亲的了不起,还在于它有1%的希望,付出了100%的努力。即使没有希望也要试试的责任和勇气。

5、继续讨论:

对孩子和其他父母的看法(板:信赖、责任)

6、总结:

了不起得父爱,孩子的责任与信赖,创造了奇迹。

四、拓展,深化“了不起爱”

1、巨大的灾难中,父爱创造了奇迹。这不禁让我想到类似的事件。(资料)

2、平凡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举例)

五、实践作业

1、读诗句。

2、片断《平凡中的感动》。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不放弃爱信赖

尽全力了不起责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6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五、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出示课题“掌声”,要求把课题读好。

2、检查预习。

(1)指名说学会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4)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这几步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学生的朗读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摸清认知情况后,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课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边读边想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桥梁”,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交流引读,抓重点,突难点。

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交流,抓重点,突难点,具体操作如下:

1、交流父亲的了不起时具体步骤如下:

(1)指名说,随机说出相关段落。

(2)问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

(6)同桌互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在交流儿子的了不起时,除了进行上述步骤,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的题。如: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理解课文之后,再次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处理学生交流中的遗留问题。然后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学生理出读书的方法。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叫亲情,你和你父亲的关系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 自学练

1、 学习课文生字

2、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字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一个小班展练字形,包括重点字,难点字,笔顺等;

3、一个小班展练词语,包括近反义词等;

4、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四、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一个小班展练运用,包括造句等。

五、拓展练习

正确书写生字词语;完成语文家作;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2、 回顾课文内容。

3、 过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对父子在地震中所经历的事情,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二、 自学自练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3、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的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颤抖的说,应该高兴才对。

4、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父亲和儿子的语言、外貌、动作,勾画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

5、 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我们来评一评。

6、句子赏析

(1)“他挖8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怎么不直接写36小时,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章中三次反复出现这样的话?

7、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三、大班展练

1、一个小班展练问题1、2、3

2、一个小班展练问题4、5、6

3、一个小班展练问题7、8

四、巩固练习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学法上,我始终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检复字词、理清文章顺序和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三个环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种整体上的认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文眼“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展开学习。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之前学习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的相关学习方法,而后呈现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并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文本和组内交流,学生勾画出了重点词句,并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冲”“跪”“站”“走”,外貌描写“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神态描写“双眼布满血丝”和“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连串的数字描写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更能通过人物间的语言描写直接体现出来,我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的朗读,同时更有教师的范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真正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而对于儿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语言描写的捕捉,学生不难感受到儿子的勇敢、机智,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从而完成了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课已毕,但学生们仍然被这份浓厚的情感紧紧地包围着。因此,我适机呈现了一组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最后呈现书中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得以相见、紧紧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述父子相见时的感人场景。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情感上得以升华,并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所进行的说课,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我要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文道结合的思想,按专题来组织单元。本单元就是以“父母之爱”为专题,通过文质兼美,不同侧面的几篇课文,让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写法上的启迪,领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的是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夜以继日,挖了整整38个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的14位小朋友。

选择这篇课文,是缘于感动,也是缘于汶川地震后,再一次上这堂课时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然而,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灾难面前,我们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二、说教法:

下面,我将自己设计该课教学时的若干想法,原原本本地加以呈现,我希望我这种“原生态”的呈现,能限度地表明我的教学理念。

1、在感动中领悟全文中心。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让学生感动是上好这篇课文的前提。利用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积淀,让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动于伟大的父爱。加之,利用远程教育设施,播放直观的地震现场,让学生更加被这对父子感动。

2、在改写结局中感动于过程。事实上,《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不长,即使没有老师小心翼翼的精心引领,学生也完全可以自己把这篇课文读懂,并且心甘情愿地被感动,感动于“这位父亲“的超乎常人的坚强、坚持、信念与爱。

因为正是由于这位父亲异于常人的行为,才使结局那么圆满、皆大欢喜。然而,当汶川地震中那一幕幕让人心酸的画面在我脑海里不断地放映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学生思考甚至选择,自己是为事情的结局感动还是在事情的过程中感动。

假如,假如事情没有那么圆满,这位父亲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不停地挖掘,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或者甚至引起爆炸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们的生命,学生们还会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吗?还会吗?

在这里,我将会利用远程教育设施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汶川地震中真实发生的“父与子”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挖了整整三天三夜72小时,最后却只能对着儿子尸体温柔的痴笑。孩子们一定会领悟到原来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结局,而是那个令人垂泪的过程。

3、在细节中感动于真实的父爱。在采访与倾听孩子们预习体会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一种倾向,那就是他们会认为,那另外14位孩子的父亲过早地放弃了拯救自己孩子,是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爱得还不够深.

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那些父亲是胆小的、懦弱的。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被误解为“贪生怕死”,这让我感到害怕,因为这种误解将会衍生出一种在我看来是畸形的价值观。

我们有理由相信,普天之下,父母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那14位父亲对儿女的无与伦比的爱以及丧子之痛,在课文对他们动作、表情的细节描写中我们是能够体会得到的,我总觉得我应该站出来,让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父爱去感动学生。

三、说学法:

1、找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找”,找那些负载着所有父亲爱子之心、悲痛之情的词句,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

2、读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读”,通过引导、联想等一系列方式,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

3、议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议”,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挖掘出孩子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

4、写在本课教学中,我强调让学生“写”,把对“这位父亲”的崇敬之情融入到文章结局的续写之中,让学生把充沛的情感积累化为书面语言。

四、说程序:

1、以词概篇,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由学生选用其中的词语说说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抓住中心词,设置问题,统领全篇。)

2、深层品读,感受父爱

a、走近父亲,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勾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用课件出示,再把这些语句反复读一读,小组同学相互交流感受。

b、引领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汇报。

(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读、画、说、想这几个环节,充分体会、诵读,感受课文主旨,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情感基础。)

3、将文改诗,感动父爱

a、(课件出示)将“他挖了8小时、12小时……到处是血迹。”改成一首小诗,(配乐)深情地读一读,体会到什么?

b、想象: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随后课件出示父亲的样子)

(这一环节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用诗的形式浓缩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改变结局,升华父爱

a、改变文章结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简单讨论这个结局出现的可能性,追问学生“你是否仍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为什么?”引领学生反复品读父亲解救儿子的过程,在“过程”中深入解读“这位父亲”。(课件出示“汶川地震中的父与子”)

b、让学生找出容易被遗忘的描写其他父亲的词句,从细节中体会蕴涵在其中的爱。(播放画面,观察并体会)

5、续写结局,研读父爱

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结局,把故事续写下去。并用自己的语言和亲身体会说出自己对父爱的理解。

五、说应用: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堂课的过程中,我选择的远程教育模式一:光盘教学模式来进行的。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适当的穿插运用远教设施和教育教学资源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如:播放地震现场的情景,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父亲坚持不懈挖掘38小时的感人场景,这比起教师用干涩的语言奋力描述效果要强很多很多。

利用光盘将课文的重点词句展示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品读,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仔细观看了特级教师武琼的讲座,她提倡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教师的努力下,农远教育会越来越普及,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更多便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精彩的瞬间!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10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以教学预设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

课文记叙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了38个多小时的挖掘,终于成功救出自己的儿子和14个小孩的故事。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歌颂了伟大,无私的父爱,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说”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感受父亲的伟大.

2、感受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的巨大力量。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我采用以下的教与学的方法:

教法:1、采用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学法: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阅读,想象情境,个性朗读等方法,围绕重点内容自主探究,体会父爱的伟大

五、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我主要运用多媒体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达到资源共享。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结合今年的四川大地震这一现实素材,教学开始出示四川地震的图片,师生配乐朗读,勾起学生对08年这一沉痛事件的回忆, 既揭示了本堂课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又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有助于学生迅速入情、动情。有便于后面教学的进行.

(二)指导朗读,悟父子情

1.接着让学生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课文所写的父子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这不仅是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

2、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我让学生自己边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再加以引导,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这里是让学生深入阅读,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以增强语感,同时,体

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也许学生会找出以下句子:

3、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并以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1.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我们再看看儿子阿曼达是不是也了不起,找一找,儿子的那些地方感动了你?

(1)“我告诉同学不要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回来就我,也能就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更我在一起。”

[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让学生在情感得到激荡的同时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句子诵读扎实了,情感表达自然也淋漓尽致了。]

5、体会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恪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 以上这些句子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懂读明白.当然“读懂”既包括读懂话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积淀语文素养。]

6. 最后一刻,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现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你从哪体会到他们是非常幸福的呢?(因为父亲相信儿子,儿子相信父亲,他们心灵相同,终于团聚了。父亲爱着儿子,儿子相信父亲。是爱,让他们幸福着。)

(三)、课外拓展, 感情升华

一堂好课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课外拓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说一说,让学生把自己享受到的爱和自己奉献的爱和大家分享一下。

[让学生将内心感受说出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中情感发生碰撞,达到交融,得到升华。]

(四)、作业设计;

小练笔(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2、写一写父母、亲人、朋友、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9.《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有感情朗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3.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把握整体,创设情境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中的――(生引答:父与子)【板书课题】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一切都失去了他往日的模样。(出示

影音)

二、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位父亲执着地挖了38个小时,他7岁的儿子竟顽强支撑了38个小时。课文中早已对他们给予高度的评价,说他们是一对――(生答: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了不起?动笔划出来,还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做些批注。(学生读划写)

3、学生交流

过渡: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位父亲如此伟大,如此――,如此――(生自由答)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出示文字)

三、品读语句,以读代讲

1、现在你们会怎样读这些句子?你会抓住哪些字眼来读出父亲的了不起?大家在小组里读一读。(分小组朗读)

2、交流品读

你来读,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看出时间长,父亲支持了这么久很疲劳,看出不容易困难很大……)36小时,这是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就这样不停地挖啊挖啊。这是一个多么坚韧不拔的父亲。我们一起来朗诵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灰尘,血丝,衣服,血迹……

孤军奋战的父亲没有任何工具,仅凭他的一双手,一双血肉模糊的手不停地挖呀挖呀,这里饱含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一

起来读,记住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生齐读)

3、挖了这么久这么艰难,父亲为什么没有放弃?因为(生齐答)(出示文字)

【板书:无论…总…】

4、这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话。这是一个约定,这是一个承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这位慈爱的父亲曾经在什么情况下说过这句话?(学生简答)

5、现在,在一片废墟前,父亲也是凭借着这句话(指,生齐读)执着地挖掘。在这片废墟上,他曾经听到其他父母的痛哭和呼喊(生接读);他曾经听到好心人的劝慰(生接读);曾经听到消防队长的告诫(生接读);曾经听到警察的规劝(生接读)。面对这一切的不理解,面对身心的巨大伤痛,父亲停止了吗?(生:没有)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都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能不能用“不论……总……”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6、无论发生了什么,父亲只有一个念头――(生自由答) 这个信念支撑起了父亲了不起的形象。(配乐)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面对废墟他曾经绝望过,但对你不离不弃的爱让他变得坚强伟岸……(生齐读)

7、也许正是这份深沉的父爱创造了奇迹,挖到了第38小时……(师生同读,学生只接儿子的语言部分)

8、父亲挖了38小时,年仅7岁的阿曼达就在黑暗中(等)了38小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底下救出自己的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文章所表现的是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学生在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父爱时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不够深刻,故而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品读文本,感受父子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同时再现情境,呈现汶川地震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

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则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法的选择上:

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和情境感悟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们通过读去解决问题,通过词句的推敲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并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学法上,我始终本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2. 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3. 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4.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开课伊始,我设计了检复字词、理清文章顺序和回顾单元训练重点三个环节。教学中,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回顾,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形成一种整体上的认识,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文悟情,以读促思

课文的2~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内容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的描写,展现了在大地震的背景下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文眼“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展开学习。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之前学习的有关描写人物的文章的相关学习方法,而后呈现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并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自读自悟文本和组内交流,学生勾画出了重点词句,并抓住父亲的动作描写“冲”“跪”“站”“走”,外貌描写“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神态描写“双眼布满血丝”和“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一连串的数字描写来体会这位父亲的“了不起”,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而这位父亲的“了不起”更能通过人物间的语言描写直接体现出来,我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对话的朗读,同时更有教师的范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真正感受到父亲的伟大、了不起。

而对于儿子的“了不起”,我更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语言描写的捕捉,学生不难感受到儿子的勇敢、机智,体会到了儿子的“了不起”,从而完成了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

(三)总结全文,领悟方法

这对父子在这场大地震中谱写出震撼灵魂的乐章。而这震撼灵魂的乐章更源于他们彼此之间信念的坚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教师富于情感的引语帮助学生再次梳理了全文,并深刻感受到了父子间、亲人间那份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已毕,但学生们仍然被这份浓厚的情感紧紧地包围着。因此,我适机呈现了一组08年汶川地震时的相关图片,引领学生真正感受大地震来临时的情景。最后呈现书中阿曼达和他的父亲得以相见、紧紧相拥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述父子相见时的感人场景。学生在说话的同时情感上得以升华,并为本单元的习作积累了素材,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所进行的说课,欢迎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 篇12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下面我将就设计理念、教材、学情分析、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的设计理念是:

以学生自读自学、合作探究为主线。注重教师引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桥梁,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道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扎扎实实的发展。

一节课的前提是对教材、学情做出正确分析,我是这样分析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这篇课文以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为主线,写出了父与子各自的了不起,思路清晰非常便于教学。

但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有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一个关键,好在五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强烈,而且感情比较丰富的年龄,这篇课文课文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我感觉只要方法得当,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对他们尽行感恩教育的好选择。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我所做的准备工作是: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参要求,这篇课文总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的第一课时的目标是: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五、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学目标3既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了有效地抓重点、突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出示课题“掌声”,要求把课题读好。

2、检查预习。

(1)指名说学会了哪些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4)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这几步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消除学生的朗读障碍,摸清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古人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摸清认知情况后,我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文。

1、我设计的问题如下;

课文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边读边想划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可以默读也可以出声读,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理解、感悟架好“桥梁”,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交流引读,抓重点,突难点。

学生自学完毕后,我将引导学生交流,抓重点,突难点,具体操作如下:

1、交流父亲的了不起时具体步骤如下:

(1)指名说,随机说出相关段落。

(2)问你是从句子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4)学生练读。

(6)同桌互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交流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能够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梳理出父亲的爱与执着。在交流“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个段落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不直接用挖了36小时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的了不起。

2、在交流儿子的了不起时,除了进行上述步骤,还设计了一些让学生身临其境,谈感受的题。如:

在交流“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这一段落时,我采取了我叙述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的环节,然后说出在废墟底下整整煎熬地等待了38小时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样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初步学会揣摩人物的心理,舍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又能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实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这一目标要求,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理解课文之后,再次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处理学生交流中的遗留问题。然后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学生理出读书的方法。

再次质疑完毕后,我主动引出有父爱老师想到了母爱,并配乐朗读我搜集的一篇文章,然后联想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的日常琐事,并布置把其写成文章,最后向学生推荐书目。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见识各种方式的爱;二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述的父爱是必较外显的,而且是用地震这一特殊情况来展现的,可以说比较惊天动地,学生可能误以为只有那样才能称的上爱,我讲述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平实中也能见真情,让学生懂得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事虽然平凡,并且他们认为是很平常、很应该的事,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简单、平凡中蕴含着父对他们深深的爱与浓浓的情。从而使他们受到更加深的感恩父母的教育。

板书意在体现父与子的了不起及他们的良好品质,让学生能比较清晰地感爱与承诺巨大的作用。也便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总之,无论是教学的总体设计,还是某一问题的确定。我都始终注意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与落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相信《地震中的父与子课件推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地震父与子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写得更有条理性呢?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 读后感对作品主题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和解析清晰明了,这是栏目小编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文章。...
    2023-05-13 阅读全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22-12-09 阅读全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热门 时光煮雨,我们会将心事藏于笔尖。借助写作这种形式,可以使思想更为凝练准确,写好文章需要较强的能力,优秀的作文怎么样才能看到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热门,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一:以前,爸爸给我买一件衣服、带我去外面玩,我都不以为然,谁叫他是我爸爸呢?这也是一位父亲应尽的...
    2023-09-05 阅读全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十五篇 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读了作品后,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读后感须写出新意,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栏目小编依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文章,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不错希望你能够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2023-08-05 阅读全文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集锦6篇) 作文就像青春回忆录,记载了我们的青春趣事。作文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写作文要做到有点、有面。即做到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你了解如何去写好一篇作文吗?或许你需要"《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读完这片课文以后,我的感受是爸爸的爱是伟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2023-07-26 阅读全文

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读后感写得更有条理性呢?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之后,自己能学到的知识很多,感悟也不少。 读后感对作品主题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和解析清晰明了,这是栏目小编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文章。...

2023-05-13 阅读全文

优秀的人总是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人民教师,我们会认真负责对每一堂课做好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022-12-09 阅读全文

时光煮雨,我们会将心事藏于笔尖。借助写作这种形式,可以使思想更为凝练准确,写好文章需要较强的能力,优秀的作文怎么样才能看到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热门,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一:以前,爸爸给我买一件衣服、带我去外面玩,我都不以为然,谁叫他是我爸爸呢?这也是一位父亲应尽的...

2023-09-05 阅读全文

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仅仅对那些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的,读了作品后,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读后感须写出新意,如何写好作品的读后感?栏目小编依据您的要求已经为您准备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文章,如果你觉得这个网站不错希望你能够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

2023-08-05 阅读全文

作文就像青春回忆录,记载了我们的青春趣事。作文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写作文要做到有点、有面。即做到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你了解如何去写好一篇作文吗?或许你需要"《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这样的内容,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读完这片课文以后,我的感受是爸爸的爱是伟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2023-07-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