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加法交换律教案汇集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19

加法交换律教案。

“加法交换律教案”是我精心打造的作品,我相信它能够让您感到满意。老师上课前准备教案和课件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现在是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做好教案,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我们将会在网站上发布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1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完成P58的“想想做做”。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播放《朝三暮四》视频)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猴子很笨,同学们很聪明,栗子的总颗数有没有变化呢?什么发生变化?

引入: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朝三暮四》,在数学中也有类似《朝三暮四》故事里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研究一下?

谈话:天气渐渐转凉,学校要组织大家参加冬季比赛了,看,四年级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学生提到的问题可能有: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1)要求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跳绳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

谈话:既然得数相同,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连接起来。改写成28+17=17+28

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提问:你能照样子再写出几个像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学生动笔写,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说的等式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板书三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

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可以用符号、字母、文

字等等表示,试试看。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并作相应辅导。教师实物投影出学生写得情况。

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是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说来说说怎么表示?

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这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运算律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我们这节课就是来研究加法运算中的规律。

指名回答,为什么?

(2)下面的等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75+25=25+75 46+59=46+59 90+10=5+95

(3)同学们学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看看同学们的反应快不快。

97+44=35+65=

88+75=300+600=

a+b=785+68=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学过的计算中,哪些地方应用过加法交换律?

下面一道题357+218,请同学们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其他同学提到的问题,看看有什么发现。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56-57例题及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些同学在进行体育锻炼,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么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么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

2、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这两道算式的得数怎么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28+17=17+28

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个等式,在等号的两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你们能够象这样再说出几个类似的等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说的对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学生算等号左右两边的得数分别是多少)

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板书:省略号)

4、我们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等式,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从中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学生发现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本子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回答。

5、大家都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示了你们的发现,我们一般都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个规律该怎样表示呢?板书:a+b=b+a。(学生读一遍)

6、教师指着板书指出: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也就是说: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7、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

指出: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8、练习:想想做做第3题。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解答例题,观察比较

(1)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回答。

①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

问:谁会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回答并板书:(28+17)+23

②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板书:28+(17+23)

请大家把这两题的答案算出来。

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它写成怎样的等式?

指名回答并板书:(28+17)+23=28+(17+23)

(2)枚举归纳。

课件出示:算一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分4组每组计算一道。交流得数。

通过计算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板书:(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问:象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很多。(板书:省略号)

2、探索规律

(1)观察比较这些等式,并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媒体出示:①仔细观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③从中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

(2)问:如果用a、b、c表示三个加数,你能把上面的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a+b)+c=a+(b+c)读一遍。

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

师指着板书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学习中经常能运用到。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完成P58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课件)

(2)让学生说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指名解答。

2、书本翻到58页,第二题,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直接在书上填一填。

3、多媒体出示4道题,男生做第一组,女生做第二组。

38+76+24(88+45)+12

38+(76+24)45+(88+12)

4、第5题:连一连,哪两片树叶上的和是100?(课件演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能说说它们的具体内容吗?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3

一、复习。

口算

13脳3095梅19360梅60420梅3

11脳4092梅4690梅1890-15

指名回答。

二、新课。

1、出示P56的图。

四(1)班的体育活动课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如果让你选择,你选择参加哪种活动?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

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2、出示第一个问题。

(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板书:28+17=45(人)17+28=45(人)

提问:这两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结果怎么样?

28+17和17+28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28+17=17+28

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把28和17交换位置相加,和怎样?

根据这些特点,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同桌讨论)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等式。

观察一下,同学们说说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得到:加数不变,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

(2)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一发现吗?

(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

学生(1):△+○=○+△

学生(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学生(3):a+b=b+c

师: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追问:a+b=b+a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3、出示第二个问题。

(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师板书:

(28+17)+23

提问:这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28+(17+23)

提问:这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得到:(28+17)+23=28+(17+23)

出示P57的题组。

提问:你能看出每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地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

得到:加数相同。

(2)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回答练习结果,老师在○里板书等号。

提问:在这几组算式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上面的例子里,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表示出来,同桌交流。

指名口答(请三名学回答)。

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为:

(a+b)+c=a+(b+c)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追问:(a+b)+c=a+(b+c)表示的是什么律?

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数,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补充说明:在连加运算中,只要改变运算顺序,就是运用加法结合律。

4、小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指出: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所以我们刚才学习的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2)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3)指出:在连加运算中,只要交换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运用加法交换律;只要改变运算顺序,就是运用加法结合律;如果既改变加数位置,又改变运算顺序,那么既运用加法交换律,又运用加法结合律。

三、想想做做。

1、P58第1题。

让学生说说这些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注意提醒的是第四个等式,先交换48和25的位置,在应用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既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又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2、P58第2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3、P58第4题。

先算一算,再比较。

4、P58第5题。

让学生连一连。

四、布置作业。

P58第3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b=b+c

(a+b)+c=a+(b+c)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4

师:咱们来做个游戏,我说3+2,你们就说2+3,看谁反应快。明白吗?现在开始。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现在请一个同学上台,把我们游戏的算式用等式逐一写在黑板上。

师:从刚才这位同学写的等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规律吗?

生(乙):我发现,两个加数不但交换了位置,而且左右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道理,也就是说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你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示刚才发现的运算规律吗?

生(甲):我认为用符号可以表示,两个数就用不同符号表示,比如用○和□,这个规律就可以这样表示:○+□=□+○

师:这道等式表示了加法中的一个重要的运算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

反思:

1、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加法交换律,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规律。

2、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由数到符号的演变过程。最终通过交流互动生成由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3、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这样富有生气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5

1.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这些具体经验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同时本节知识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教材不再仅仅给出一个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

3.本节课是从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的情景引出例题,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加法交换律。学生经历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要从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的目的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识背景,将简单、静态、结果性的教材内容,设计成丰富、生动、过程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

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旅行情境中,观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体会运算定律提供现实背景。

二、探索新知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亲自感受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表示的意义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2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五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四、全课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6

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于河街办实验小学王增武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全体学生

2,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了解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3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片,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结合律的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来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师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 个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和律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师生合作,探索加法结合律

1.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黄河的知识,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黄河的信息,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黄河的知识?你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3)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根据相应的信息解决在练习本上。

(4)小组讨论

(5)每组出一名同学汇报:

问题一:黄河流域的面积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学生在列式解答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a、39+34+2和34+2+39。

b、(39+34)+2和39+(34+2)。

问题二:黄河全长多少千米?

学生可能出的情况:

a、3472+1206+786和1206+786+3472

b、(3472+1206)+786和3472+(1206+786)。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观察这些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谈话:是不是所有的三个数相加都符合这些规律呢?下面请大家用“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

屏幕出示:思考讨论。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试着举例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你能试着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这条规律吗?

板书:(a+b)+c=a+(b+c)

师指出这条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解决两个问题发现并归纳出了加法结和律。

二、学法迁移,探索加法交换律。

那么,加法运算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想不想知道?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吧。

1.游戏:找朋友。

(1)在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算式卡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仔细想一想,算一算,它应该是屏幕上哪个算式的好朋友?为什么?

(2)同学们真棒,很快就为自己的算式找到了合适的朋友,还有谁的算式没有找到朋友?你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方法给他介绍一个合适的好朋友吗?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一对算式好朋友呢?(因为它们的得数相同)

(3)观察比较:

请同学们再仔细这几组等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得到的和是

一3样的,只是加数的位置变了。)

这是加法的另一个规律----加法交换律。(板书)

(4)你能用简便的方法表示出这个运算律吗?(a+b=b+a)

其实加法交换律我们早就会用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的时候)谁能结合这个字母算式在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并认识了两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a+b)+c=a+(b+c)和加法交换律a+b=b+a。那么,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计算当中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试一试:

282+67+33126+235+174

订正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那种计算方法更好,为什么?在计算得过程中,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律,运用的目的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正确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课件)

同学们真棒,在计算得过程中不仅探索发现了加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其他的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计算第三道题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比较哪个计算简便?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填写的?

2.自主练习第2题。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3.看谁算的对又快:382+28+72427+403+397270+560+730。。。

4.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为什么?23+89+()()+14

8+5864+()+36+125

四、评价鼓励,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回去后动脑筋想一想,加法中有运算律,减法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运算律呢?你能不能用今天学习的发现规律的方法探究减法运算中的运算律?

课后反思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探索学习。通过对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分析了解,首先让学生亲切的感觉到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进一步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中,通过真实数据的展示,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与数学学习融为了一体,既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a+b)+c=a+(b+c)

观察:(39+34)+2=39+(34+2)

(3472+1206)+786= 3472+(1206+786)

验证:(325+82)+18=325+(82+18)

(3470+1210)+790=3470+(1210+790)

······

结论:(a+b)+c=a+(b+c)

加法交换律a+b=b+a34+2=2+343470+1210=1210+347012+31=31+1278+96=96+78······a+b=b+a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7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运算律第1课时,是一节新授课。教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加法的交换律,另一个是加法的结合律。例题主题图是“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通过提问:“跳绳的有多少人?”引入加法交换律;通过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引入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以后学习也要经常用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

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

一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

二是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大致应该经过以下几步: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到规律。

三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学会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因此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下面说说主要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创设了一个“朝三暮四”的故事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这个情境让学生们在笑猴子受骗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点启示,同时通过此例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提前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参考县里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激趣·引探·释疑·导练·启思”教学模式,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四个大环节。

一、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通过谈话“学校每天上午都会进行大课间活动,你们喜欢大课间活动吗?瞧,这些同学也在开展活动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问题意识。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为后面的探究学习做了素材提供与铺垫。创设情境是为了引出问题,情境要为问题服务。这里的的设计,既有学生的提问,又考虑到教学内容的提问,做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对接,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尝试探索——互动释疑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解决第一题“跳绳的有多少人?”由问题得到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写成等式28+17 = 17+28

2.解决第二题“女生有多少人?”由问题再次得到两个算式,写成等式,加强感知

3.举更多案例

我以为,教学运算律主要让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我想努力让广阔的数学王国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甚至更大的数和特殊的0,都满足这样的规律。

对于运算律的教学,不少教师只注意让学生举出实例进行验证,而忽视了能否找到反例的问题。对于不完全归纳法来说,举出的正例越多,则意味着结论的可靠性越大;但若发现了一个反例,则可推翻结论。因此,我设提了“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无法找到反例,加深了对结论可靠性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和体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严谨性。

4.概括规律

教学运算律,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概括与提升是教学的关键。虽然新课程现在不要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加法交换律,但我觉得适度的强化语言表述对于理解和表达式有好处的。因此,我指黑板上等式问:那谁来说说,像这样的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自由说)大家看,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是几个数相加?(两个)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得数和变不变?(和不变)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这个规律?哪个会?引导学生大致说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表达规律

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经历由数上升到用符号、字母表示的一种抽象过程,既是对加法交换律的概括与提升,又能发展符号感。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形成,并且能把这种方法迁移到加法结合律的学习上。这也就是完成一个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任务(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6.回顾旧知

得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我启发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习什么知识时已用过了这两个规律,以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也是差不多教学流程。

有一点说明,就是:学生在得出(28+17)+23=28+(17+23)后,教师没有要求让学生自己写出这样的等式,而是出示了类似结构的几组等式,引导学生通过算一算,思考这些等式之间是否相等。毕竟,加法结合律这一数学模型相对而言要复杂些,由学生举例有一定困难。

三、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当我们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问题的控制下解决问题之后,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形成技能,教学要十分重视设计新知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练习和探究新知后的变式练习、发展性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本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这里就是,借助媒体演示加数交换和结合过程,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把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成了形象的思维过程,突破了难点。

(二)提高题

1.游戏“快速反应”。

通过这道题,你对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看题要仔细)

2.比赛。

⑴不公平

⑵公平

师指出:看来,运用刚才所学的加法运算律进行凑整,凑成整百数再加,可以使计算简便!

⑶凑整专项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你能很快找出哪两片树叶上数的和是100吗?培养学生凑整的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拓展启思

1.全课总结。

2.阅读质疑。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看书内化,比较反思,让学生体验成功。

3.练习启思。

“考考你”: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4○10=10○4(2○3)○5=2○(3○5)

在恰当的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出“加法有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是否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呢?”为后续学习打下伏笔。这样,既总结当课的教学内容,又产生悬念,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创新。

加法交换律教案 篇8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看完这个动画片,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如果学生们笑了,就借机问问学生们笑什么?)引导说出:

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7,都表示猴子一天吃的桃子)。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谈话: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会骑自行吗?(会),李叔叔也会骑车,他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解决一下。 课件出示骑车主题图。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请在草稿本上做,老师下去找到需要的答案,板书黑板。

两个算式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观察这两组算式,都是两边计算的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列子吗?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把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同学们真聪明,举了这么多的列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同桌交流。

我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老师这里有几组算式 课件出示讲解过程

③ 1000+200 四位数加上三位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还是不变

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了不管这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他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课件出示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吗?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同学们觉得哪一种最好呢?为什么?(简洁明了。)

谈话:咱们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哪些地方用到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时)

下面这个等式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吗?

355+423=423+

总结: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加法交换律教案汇集十五篇》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加法交换律教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乘法交换律教案13篇 每位老师都知道教案课件的重要性,需要认真安排。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良好的教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乘法交换律教案》,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在浏览器中将本页收藏哦!...
    2023-06-08 阅读全文
  • 乘法交换律教案锦集14篇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案锦集14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
    2023-05-13 阅读全文
  • 加法结合律教案合集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整理了加法结合律教案,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2023-03-19 阅读全文
  • 法律合同汇集7篇 在这个注重立法、讲法、守法的时代,如今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接触到合同。如何撰写一份格式正确的规范合同呢?敬读阅读我们整理的“法律合同”,为了方便日后浏览请将本篇文章保存!...
    2023-08-09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教案:交换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交换”的意思,知道交换的好处。 2.会使用短句:“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活动准备: 图片,小兔手偶,各种蔬菜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内容 1...
    2019-12-26 阅读全文

每位老师都知道教案课件的重要性,需要认真安排。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良好的教案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在编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乘法交换律教案》,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在浏览器中将本页收藏哦!...

2023-06-08 阅读全文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给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效率,教案是个不错的选择,提前准备好教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你知道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乘法交换律教案锦集14篇”,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

2023-05-13 阅读全文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老师在上课时应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根据你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精心整理了加法结合律教案,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2023-03-19 阅读全文

在这个注重立法、讲法、守法的时代,如今有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接触到合同。如何撰写一份格式正确的规范合同呢?敬读阅读我们整理的“法律合同”,为了方便日后浏览请将本篇文章保存!...

2023-08-0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交换”的意思,知道交换的好处。 2.会使用短句:“我用**交换你的**,好吗?” 活动准备: 图片,小兔手偶,各种蔬菜塑料玩具。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内容 1...

2019-1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