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有感。
大量文档的撰写都是为了得到最完美的展现,在我们接触到没写过的内容时,参考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借鉴优秀的范文是提高自我能力的奠基石。那写范文需要注意什么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看菜根谭有感,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看菜根谭有感【篇1】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思想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共同助推。其中,思想的提升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源。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人的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里。今所阅读的《菜根谭》正是一本儒家通俗读物,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是儒家真理的结晶,其中,不乏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对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接触到《菜根谭》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在旧书摊淘书,偶然看到古色古香的封皮和有些泛黄的书页,心想这书的名字也挺有趣,不知道书中内容为何,但是翻看几页后发现,书中很多字句简练又很有深度,所以就买回家细细品读。读这本书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是整理收集的,所以整书没有大块衔接的文段,基本都是以短句彰显含义,利用少量的时间也能体会到书中的真谛。这本书分为修身、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相对应有几十折的篇幅,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谈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修身”这一部分,主要讲从个人心智素质的方面整体提高。“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很多人做人做事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善事是为了向别人彰显自己的品德,施恩惠是为了结交朋好,事业出众是为了惊世骇俗,甚至连养株植物都是要标新立异……这所有的目的,并不应是我们做这些事的本意,善念中存戈矛,理想路上存荆棘,拔除它们很难,但是这正是事物最应该被扶正的本源。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人说理想,但却并不是真的理想,有人为了追求金钱,有人为了追求名利,不同的目的,让我们丧失本应该单纯的追求。本应是为实现自我认可而追求的理想,变成为了迎合世俗眼光和物质享乐的贪婪,这理想路上出现的荆棘,我们每个人都不敢否认自己有过。一生很长,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诱惑、不同的陷阱,他们让我们迷惑,让我们迷茫,甚至让我们迷失,而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那些心灵深处的小荆棘需要我们亲手用刀斧修整或斩断,脑海中出现的邪念需要我们自己去板正、去克服。
修身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性本善,但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是不同的,所面临的境遇和其中出现的挫折也是不同的。唯一相同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无往不利的。有些人会保持初心,有的人却会被现实腐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有的修养自身的性情的能力。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比平常人更有思想,而是在经历过痛苦后努力地反思和纠正,才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提升。
修身难,难就难在我们没有去思考,没有通过事情去质疑,没有想从事件上得到提高。时刻保持着警醒,通过事情看到本质,只有刨除路上的荆棘,才能让精神得到升华。
第二部分所讲的“应酬”,是待人接物和处世方面的道理。“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前提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所做出的反应。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说的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用十分的力,平和清淡顺其自然才更能长久,而不是将力量全部用尽,这样在日后的交往中反倒会有不利。《菜根谭》里的这些文字,也是说万事不能做尽,待人要留有余地,在恩惠和礼数上不要做尽才能维系双方不厌烦,做事也要留有余地,不要每次都将智慧用尽,才能提防不测的发生,为自己留条后路。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很明确的体现。中国人讲究礼数,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万事都讲求周全,但在长久的生活中,我们也同样悟出很多道理。我们懂得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刚刚认识就将万事做尽,以后的相处便处处都是意料之中,久而久之就变成厌倦,为了避免这种厌倦我们懂得适可而止。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此时此刻将万事做尽,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不会按照自己的预期进行,那么之前没为后来留退路的做法就可能将自己置于不复之地。
第三部分主讲“评议”,对于世事及内心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谏言,以达到身心的提升。“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做人做官,最不能有的就是贪念,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掌握好自己的内心才能长久;客观公正,不疑心偏颇,才能平衡好事物看清本质。
《菜根谭》的第四部分讲的是“闲适”。除了做人当官,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同样需要享受生活中的种种乐趣和培养一些闲适的性情。“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俱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白天我们需要扮演很多角色,或是员工或是家人,晚上我们拥有的却是自己的清幽和放松。生活忙碌、工作紧张,让很多都市人忘记抬头看看太阳和星星,但人生即使再繁忙,我们都应该时不时抬头仰望星空,不要忘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或聆听涓涓细流,或闲看花开花落,也同样是一番滋味。
“闲适”这部分的臻句让我感悟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读书、饮酒、赏花、种树……这些仿佛只有在书中能实现的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无须做出过大的改变,其实细微的变化就能调整我们整个生活的节奏和质量。其中读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成长和技能的成熟都离不开它。多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让我们变得更加有礼有节,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用智慧战胜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更快乐,调节我们身体的状态,用读书来放松身体绝对是明智之举,读书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变得更加高尚纯洁。
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整书的概论,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正是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精神上、物质上所能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的道理。刚刚来到工作单位,我对于工作刚刚有一定概念却还没有太多自身的理解,读了《菜根谭》里面的这些警句,我对工作有了一些新鲜的定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同事的好搭档,一切以工作为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和教育细数不尽,对我精神的提升更是潜移默化的,我会将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及待人接物上,努力融入工作环境中,成为一名合格的测绘人!
看菜根谭有感【篇2】
很久以前,我听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谭》一书,朋友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誉为修身养性、《智慧》,我也想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时间来阅读欣赏。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谭,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话“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来的。通过这本书,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困惑和心结,这往往留下阴影和伤疤在我的心里。
《菜根谭》中的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受到启发,每天读几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醒世的语录,唤醒包围我的心灵,改变着我的心态,我的生活,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这句话对当今社会追求财富和荣誉的人来说,对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过去,我也迷失在对物质的欲望中,不断地向往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我的心从来没有满足过。与别人相比,我总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东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虚荣的。
现在,我知道,对物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侈的物质条件,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稳定可靠的工作,虽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丰富的。知足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生活就是这样,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荣誉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一本《菜根谭》,一本警示书,希望你也能偷一点闲暇,找到它,打开它,读它,让心随着文字飞翔,让生活随着阅读进入另一个境界。
看菜根谭有感【篇3】
近期抽空简单的阅读了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个字说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与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从教理念如出一辙。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一本书。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让你读过后会豁然开朗。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不仅如此,它还能让你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就说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样,人们都说“君子坦荡荡”、“明人不做暗事”。对于才能来说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时,我们是要带面具的,带不同的面具去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当然我们带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展现才华的时候不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这样不仅仅不能让你瞩目,还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调些,大海之所以能成为大海,那是因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被名利所左右,便专心致力与一项事业,只要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远。如果追求华服美食,这些贪图物质享受的做法还在继续,那我们就是真的活着没什么意义了。真的没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随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我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并且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来行事。
从事辅导员岗位数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深知自己在岗位上的态度、做事的严谨与否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深知公平、公正、公开的严格的制度执行对于学院的发展和声誉的重要性。正是母校传承的一种精神,正是党员身份的不断激励,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学习,我得到了成长和历练,也更是这样的经历,我更加成熟,对于学生工作更加尽心,每每学生的喜悦,也时常拨动我内心的自豪之弦。
看菜根谭有感【篇4】
这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已经悟出来了
还是在这天,当我们还在烦闷于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时,当我们应对工作消极懒惰时,当我们还在为衣食住行劳心劳力时,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朴的年代里,在那个欲望还没有埋没灵魂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能够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看菜根谭有感【篇5】
近来喜欢阅读短篇文章,尤其喜欢上《菜根谭》这本书,谈不上对这本书的理解,感悟,只是觉得这本书中犹如一剂良药,每当自己心情不好,或有一些解不开的心结时,泡上一杯茶,闻着绿茶的清香,捧起这本书,坐在家里阳台上的藤椅上,轻轻摇晃着藤椅,读上一两段,慢慢的在心中回味一下,顿时心中的不快便会烟消云散。
这本书是明代洪应明的一本语录作品,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这本书很奇特,它不仅有许多古文,还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有一个故事,借故事来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谓是:人心有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
曾读到文中这段话:“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竞;消却心头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也就是说拨开心中的烦恼和诱惑,心中就会平静,消除心中的狭隘,眼前就会出现美丽的风景。在我们周围会有这样一些人,在聊天时会听到其不停的抱怨,其实他们所抱怨的事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是习以为常,便会觉得世事不公,而又无法改变,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其实,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只要我们常想一二,便能做到坦然面对,该放就放,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学会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智慧,常乐是一种境界,不把小事总堆积在心里,其实生活中很多琐碎的小事大家都会遇到,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工作中的,但是明智的人一笑了之,因为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能补救的就尽力补救,无法改变的也就坦然接受。遇到不顺时,让我们去抬起头看看月亮,再美的月亮也会有阴晴阳缺,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自然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让我们怀着一颗知足感恩的心去享受幸福,感受快乐!
喜欢《看菜根谭有感1000字通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菜根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