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观后感。
优秀的影视可以很好的带动我们的情绪,每次欣赏完作品之后,心中的诸多想法总让自己久久无法平静,观后感主要就是写心得感悟,是日常最常见最实用的文体之一,写观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一篇观后感的最基本的要从哪个方面开始写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1)
读张爱铃的文章,总感觉有一种下着雨的黄昏的凄美,有着独特的冷香。读了她的《霸王别姬》,尤有感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这一曲悲壮的苍凉,唱英雄末路,也唱痛、唱凉千百来年无数人的心。虞姬把盏,与霸王泪眼相望,款款起身蹁跹作舞。舞已逝的韶华,舞万千的柔情,舞绽放的妩媚,舞今世来生,在炫且的舞蹈中,拔出那柄舔舐无数英雄豪杰鲜血的宝剑,剑光咄咄,玉腕轻动,皓肤如雪,美人如画,剑气如虹,虞姬倒地……
现在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太史公在《史记》中,以异常尊敬的笔法去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给他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又以史家的严谨,毫不避讳项羽的失败。项羽失败,败在他的身份。身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英勇孔武,力拔山河,生在秦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历史慷慨地赋予给他展示自我,挥洒豪情的机会,这是他的幸运。但是,他不幸遭遇了刘邦。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深深的为项羽感到气恼。他的对手,实在是不入流,而一代英雄偏偏败在了这个不入流的家伙手上。不管后来刘邦的《大风歌》多么大气,豪迈,但是,我就不肯给他撕去流氓的标签。沛公、汉王、高祖,不过是这个老流氓的部下,子孙给他戴的高帽。成王败寇,让人齿令心寒。项羽因为当初的一念之仁,因为那份英雄惜英雄的情意,更因为那份光明磊落的心胸,落得个失去挚爱,江东自刎的下场,真是可叹可悲!
楚汉之争,实际是贵族和流氓的较量。项羽是贵族,贵族的身份,是一种象征,与生俱来,生死不移。他骄傲高贵,英气逼人,包括他的刚腹自用,都是贵族身份在无意之间赋予他的。而刘邦,出身市井,本身就没有太多的束缚,再加上成天跟贩夫走卒、屠户酒家打交道,习得一身流氓习性。所以,当事事讲规矩礼仪的贵族,碰上了从不会按套路出牌的流氓,绝对捞不到便宜。而且,当时的刘邦已经年逝半百了,阅尽沧桑,精通人情世故,手段老辣。项羽呢?死的时候才三十二岁,与刘邦较量的时候是个二十七八岁的毛头小子,力拔山河,却一派天真,率真而没有城府。结局如何,一目了然。
项羽是极刚极刚的男人,虞姬是极柔极柔的女人。刚强的项羽失去了虞姬,会变得硬脆,稍加打击,立即粉碎,虞姬失去了项羽,就像藤蔓一样,没有了依靠,没有了依靠的大树,匍匐倒地,很快死去。
假如当初虞姬没有自刎,而是好好活了下来,她的命运会如何?作为失败者的家眷,虞姬就会没入汉宫,成为刘邦众多嫔妃中的一个,依照她的国色天香,刘邦定会非常宠爱她,所以,她很可能会被吕后迫害致死。佳人薄命,倒不如死在项羽之前,死在最绚烂的一刻,那么她从前淡然的笑靥,曼妙的舞蹈,也会永远停留在最好的时刻,永远不老。
虞姬正如张爱铃所写,若进霸王得胜为五,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暗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光,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为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的封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生命的冠冤。她又厌恶又惧怕她自己的思想。张爱铃似乎虞姬附身,又或许同是女人的缘故,使她能如些细腻得刻画出她当时心里的忧愁和烦恼。
虞姬只是个女人,国家大事,天下存亡对她来说也比不上霸王脸上那丝阴郁的表情来得重要。项羽在别人的眼中是霸王、是英雄,但在虞姬的眼中他只是她的丈夫、她的爱人,她只为爱他而活。在她的世界里,项羽才是中心,死亡和失败对她来说都无关紧要,失去丈夫的宠爱对她才是致命的。虞姬不是神仙,料不到今后种种,但她的选择对了。她死时飞溅的鲜血有如花朵盛极一进的明艳动人。
相传,虞姬自刎后,她的血水浸润了她身下的土地,世间有了一种叫做“虞美人”草的植物。说虞美人草听到《虞美人》的曲子,就会挥动枝叶,仿佛应拍起舞。传说再美丽,也不过是在安慰虞姬这薄命的红颜,不过是为千千万万同情虞姬抑或是项羽的人们,寻到一点点心里的平衡吧!
可怜的虞姬,因为项羽,你名留后世;也因为项羽,你怎么着都以悲剧的方式收场。就连“假如”的历史都无法将你从“红颜薄命”中拯救出来。你和后来因为一阙《虞美人》留芳词坛的李煜一样可悲。是不是沾到了你的气息,就会薄命如斯?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2)
我喜欢张国荣,他是我的偶像,他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也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程蝶衣,剧中,他出演的虞姬栩栩如生,他出演的《牡丹亭》也很成功。
我印象中的程蝶衣演戏,不疯魔,不成活,甚至有一点分不清戏里和戏外。他演虞姬,师哥段小楼演霸王,他和师哥的感情很好,他想像戏中虞姬对霸王一样对师哥从一而终,还时常念叨虞姬为什么没有死。而师哥呢,始终把他当兄弟看,并且喜欢一个妓女菊仙姑娘,并和他成亲。他不甘心,在对师哥绝望之后,就委身于看好他的戏霸袁世卿,并且吸鸦片烟自甘堕落。两个人斗气的时候,师父想要调停,却被菊仙姑娘搅和了。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一群国民党乱兵以汉奸罪把程蝶衣抓起来了,小楼去求袁世卿,被他百般侮辱,之后要程蝶衣在法庭上说谎苟且偷生。
在法庭上,程蝶衣说日本人青木如果不死,京剧就可以传播到日本去了,这更坐实了他的罪名。不过,一个国民党高官因为他的技艺把他保下来了。解放后,京剧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收养的小四想出演虞姬,被小楼拒绝了。____这,小楼受到小四的迫害。小楼必须在菊仙和程蝶衣中选一个,他看见程蝶衣已经走入陷阱中,就想保护菊仙,揭发程蝶衣。而程蝶衣在师哥揭发他之后,已经绝望了,就都出了菊仙的过往。小楼又被逼与菊仙划清界限。之后,绝望的菊仙自杀了。
二人再度重聚,出演《霸王别姬》,程蝶衣终于不堪重负,自杀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反映了时代,反映了那个历史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艰难的抉择,以及爱恨情仇。程蝶衣是个理想型的人物,他对京剧的痴迷,对师哥的爱,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出演的旦角儿,影响了他的性格,虞姬对他的影响很大。而那个时代,才是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本原因。乱世之中,艺术的发展不得不依附于某个政治力量,而解放后,京剧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菊仙死了,程蝶衣也死了。
在我看来,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生活,并且受到政治经济的重要影响,甚至受到其制约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陈出新。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3)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我觉得很好看!
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完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和李寻,遵循因果,以时间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写手法自然不做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电影中光的特效运用的很出色,电影开头就是用光线渐暗的方式把观众拉回旧时代!在小楼结婚时,喜庆的色彩与伤心绝望的蝶衣,处于黑暗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人物内心,感受精神状态与气氛,电影音效与配乐方面也是极佳的,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叫卖声,反映了人物紧张局促不安的心理状态,电影的配乐营造了大气恢宏的气氛和中国典型文化的格调,电影中演员的造型方面也非常考究,符合时代特征的服饰道具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程蝶衣和段小楼的经济,精细造型!段小楼有一套京剧行头,程蝶衣有四套。这五套行头,无论是法官服装配饰还是妆容,都十分精致,突出中国京剧的特征,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极具视听之娱,又能让引人深思的好电影!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4)
写在前面: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并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每一个时代的更替对人民而言无所谓好坏,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过得好就是好政府、好时代。
在此过程中人物的变化益加发人深省。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摄影机紧跟人物命运而运作,情节波澜起伏,富于戏剧性的生生死死的剧烈感情冲突一直贯串到底,比如影片刚开始时程、段两人缓步进入黑暗的剧场,镜头在前方一路跟随,极富意境。人物居于焦点,色彩的使用非常成功,红色与暗色的对比巧妙的突出了人物,同时运用烟雾营造朦胧、神秘、哀怨的效果,在程蝶衣身上尤为明显,台上的艳红台下的青色相得益彰,他眼睛和身体的轻微转动看来特别传神,将内心的痛苦侧面的突出的反应了出来。
另外,表演元素在电影语言构成中的比重大大提升,于是在演员的选择上转向明星。陈凯歌电影的演员表上第一次出现一批显赫一时的星群: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吕齐、葛优、英达、雷汉等,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造型刻意求工,镜头的涵义却趋于明确简练,一目了然;节奏亦趋紧凑。香港影评界对于本片的"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来形容,相当中肯。
在《霸王别姬》的文化视野中,首要阐释的是人生理想与现实在这对永恒的矛盾。在银幕上,这对矛盾具象化为戏剧理想与生活困惑。"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
"无论中国或西方,都盛行这种对戏剧与社会人生关系的概括,因为这种概括确实相当精当地把握了这种关系的要领。但这种概括只侧重于艺术反映现实的一面,艺术之为艺术,还在于它不等同于现实,首先,它融铸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现实人生总是不完美的,戏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不完美人生的弥补,从而或多或少带有梦幻色彩。戏剧理想作为一种艺术境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却并不提供现实人生所遵循的具体生活模式。因为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反差的。
在《霸王别姬》里面使用了两样绝妙的道具,分别是—霸王(段小楼)和自刎的宝剑。电影通过段小楼成功的展示了程蝶衣的迷恋和对菊仙的背叛,通过宝剑的浮沉委婉的见证了段小楼、程蝶衣不寻常的"爱情"。而影片在理想与现实永恒矛盾的审美观照中,显然倾斜于理想化人生。虽然仍具那种理性批判的目光,并未将理想化人生过分理想化。
影片未回避程蝶衣为日军演出的失节,也示加避他沉沦于鸦的失行。但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痴迷的执着,"从一而终"的情感的真挚,超越世俗是非的我行我素,倘徉于梦幻与现实的迷离,寓有一片纯真的童稚之心,构成了一个超凡的精神境界,弥漫着一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之美。
此片时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并记述几个不同时代政治变幻社会嬗替之轨迹,艺术难度很大。在这个意义上,影片的解答已属难能可贵。不过人物命运的跌宕与时代风云的投射,尚未到水乳交融之境。
某些政治变革之笔触尚见意念显豁,人物的时代沧桑感略显不足,比如菊仙。影片最后的高潮,这种人物与时代的分裂更见痕迹。程蝶衣与段小楼在《霸王别姬》绝唱中虞姬以剑自刎,构思精妙,气氛浓郁;没有这戏不足以为全片划一个圆满的句号。遗憾的是,程蝶衣未自刎于演出权力被剥夺或被“”中人的尊严遭到残酷蹂躏之际,悲剧的心理依据和情绪积累就不能说是很充分了。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5)
作为一部电影,他是很冷门的,全天全上海排片九场,当晚我看的场次只有6名观众。甚是凄凉。整部电影约一个半小时,讲的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如果作为国产京剧电影的试水,我觉得有几点做得很不错。一是开头有故事简介,能让我这种对历史知识不熟悉的人有个背景了解,不过开头字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是惊着我了,这么大的排场。二是京剧的特色可谓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从布景到走台,从人物形象到声音唱腔,几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值得称赞。
不过可能碍于京剧本身形式的局限性,整个故事镜头几乎用的都是正对着主人公的构图让人看多了有点别扭,部分戏码的面部大特写也难以与整体镜头切换连通,倒是十面埋伏时候台上约莫十来个人的打戏拍的觉得十分流畅,一气呵成,效果远远好于给脸谱角色的单独特写。加上京剧表演的色彩本来就浓重,红是红白是白,如此饱和度高的色彩在电影荧幕上更是鲜艳。虞姬和霸王的行头不用多说,隔着荧幕都能感受到做工精巧,令我捻捻不忘的是虞姬后半段穿的一件斗篷,外头黄色,里头青绿,外头绣花,里头好像绣的事梅花,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不得不感叹戏曲服饰与如今时装的不同。
就像所有老物件一样,京剧用的是一种缓慢的节奏,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老祖宗的智慧不容小觑,一根杆,就演出一匹马,两面旗,就化成一座山,再那个年代,如此美好的色彩能给人带来多大的想象力,好似儿童用木杆玩起的游戏,玩的人沉浸其中。
国粹有国粹的魅力,我看过无数遍张国荣演的虞姬,我以为因为是他演的虞姬,所以才那么美,今天发现,原来无论哪一出的虞姬,都是美的。
在我心里,虞姬不是因爱而死的,已经感知到前路不详的虞姬,是做好了准备与霸王一起赴死的,可是霸王缺一句奈何兮一句奈何兮,对着眼含泪光的虞姬说,你说我该把你怎么办?难道是为了逃命要丢盔弃甲么?难道是没了虞姬就能突出重围么?难道是嫌她走的慢要抛弃他么?虞姬不是因为爱霸王而死,不是因为恨霸王而死,真正促使虞姬拔出宝剑的,是对眼前这个男人深深的失望。
明明我已经决心刀山火海都跟着你去赴死,你却问我奈何。
明明我们都只有死路一条,你却还要我死的离你远一点。
明明可以共同投江做一对神仙眷侣,你却愚蠢的以为自己还能逃脱。
虞姬不是为爱赴死,她只是我心已死,就是我们常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应该希望那个征战七十多次战无不胜的霸王能拦住她吧,打下她手中的剑,相拥而泣。只可惜,他没有,正如哥哥拔剑时来不及救他的霸王一样,他们都是对世界失望和绝望的人,但又不甘心的留有一丝希望,于是只身赴险,终于没能回头。
霸王别姬观后感范文(篇6)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传于我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小楼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人,或者说,是里面唯一一个平凡的男人,他有他的欲望和软弱,他有他的刚强和骨气,是里面最接近我们自己的一个,是最像真实的我们自己的一个、影片中的其他人,都有自己超凡的一面,都有自己逸然于世的一面,而小楼,只能是个平庸的自己。
时代的车轮一遍遍碾压过的几个人的人生,段小楼最终趴下了,屈服于社会,出卖亲人朋友,出卖灵魂,不再是那个有担当的师哥和丈夫!程蝶衣历经各种折磨却依然执着!执着于他的师哥、京剧、他的虞姬!他纯洁!人戏不分,雌雄难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都是自己成全自己!他最后成全了自己。
《霸王别姬》的故事一直以来为人们所传诵,霸王的豪情、英雄气概为人们所崇尚、追求。所以京戏《霸王别姬》就成了一出名段,名段自然少不了名家啊,程砚秋与杨小楼就是其中演义的最为经典的一对,然而他们已然成了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人物原形。
霸王别姬!时代的车轮一遍遍碾压过的几个人的人生,段小楼最终趴下了,屈服于社会,出卖亲人朋友,出卖灵魂,不再是那个有担当的师哥和丈夫!程蝶衣历经各种折磨却依然执着!执着于他的师哥、京剧、他的虞姬!他纯洁!人戏不分,雌雄难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都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他最后成全了自己,作他自己的真虞姬死在他的假霸王身边!死在那把能让他成为正宫娘娘的真宝剑下!菊仙虽是出身不好,确是那么的干净、聪明果敢,电影里的主角段小楼和程蝶衣从相爱到反目,两个人对于爱执着。
满腔热血的蝶衣,眼含热泪的虞姬,下跪求饶的段小楼,让蝶衣的神情冷了下来。不错,人若总是疯魔在这凡人堆儿里是没法儿活的。霸王每死一次,虞姬便随他死一次。活在戏里的蝶衣,终究随了虞姬的命运,不曾出卖霸王,不曾卑躬屈膝,却真真切切地自刎了,他没有等霸王,自己先走了。没有疯魔的小楼,劝蝶衣不要疯魔的小楼,总归是成不了真正的霸王。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北洋政府到新中国的成立。从两个人的`身份、心态变化揭示了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着理想坚守的人往往会受到命运的捉弄,但是不懂得坚守的人才是最可悲的。不懂坚守的小楼最后成了孤家寡人,无妻无子无知己,只得再扮着霸王的身份回忆当初。不怨历史,不忘初心。懂得坚守的人,即便最后还是未达心意,却也是死得其所。我还是愿做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我想,哀愁在于京戏《霸王别姬》让人对霸王的英雄气概,盖世豪情有着无限的景仰与膜拜,哀愁在于电影《霸王别姬》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戏台上演义霸王的段小楼也仅仅是个凡人,平凡的即使在生活中遭遇四面楚歌的时候也只能妥协,也只能将汉军聒噪般的楚歌硬生生的听下去,却不能像戏台上的楚霸王项羽一样突围、斩将、赍旗,一样为自己留得尊严。
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像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霸王别姬》叙事紧凑,环环相扣,节奏合理不拖拉。本片用社会的发展促使人性的改变,用人性的改变造成命运的不同。故事情节合理,遵循因果。以时间为序的叙事顺序层次清晰不冗长。描述手法自然不造作。在时代的刻画方面既符合当时社会背景又能体现历史的沧桑感,不愧为一代巨作。
面对楚汉争霸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虽然项羽最后失败了但是我还是喜欢项羽的。就像李清照说的生亦豪杰死亦鬼,想想当初霸王举鼎,破釜沉舟。楚霸王是何等的豪气云天,虽然吴江一别,但西楚霸王仍然是西楚霸王。其实我特别想项羽能回江东东山再起,但是想想项羽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他又怎么会抛下八千江东子弟而独身离去,于是他依然自刎去乌江边。
想我项羽乎。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