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1000字系列

发布时间:2022-12-12

数学教案。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栏目推荐:“数学教案”。

只求孩子们好,不求孩子们的回报,这就是老师,教案和老师都是课堂上缺一不可的。教案设计数学程序和进度表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你是不是正为寻找教案而苦恼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解决数学问题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中的一个新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19页的例3。

2、教材分析:用数学不是孤立专项的训练,而是分散于新教材的各个单元,其目的在于让数学更加紧密的联系实际生活。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用加法减解答问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事实上,用数学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提升,同时也是为后面文字叙述式的用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节课在设计时,力求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所述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感悟数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并掌握问题的含义并提出问题

三、教具的准备:

由于一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我特意设计了动画课件,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和多变性。

四、课时安排:

本节课我安排1课时,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知道什么是问题;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受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理解,也为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我设计一个大家到公园游玩的故事,让孩子们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解决数学问题,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轻松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冬天过去了,春天到来了,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们出来活动了,你们猜他们去干什么了?下面我来做动作大家猜好吗?

2、教师藏在讲桌后面,喊:好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捉迷藏”;教师又拿出手绢,学生马上猜出是“丢手绢”;接着教师比划一个圆圆的东西放在地上一脚踢出去,学生情绪高涨,“踢足球”脱口而出。

3、教师:你们太聪明了,看来难不倒你们了。小朋友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会高兴地说:愿意!)

(二)、读图明意探究新知

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把主题图稍作修改,一块一块的出示,如出示捉迷藏区域,丢手绢区域、踢球区域。让学生看一块根据相应的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1、课件出示捉迷藏图(伴音提示: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个人?

A、找出已知和未知

(渗透给学生一道完整的文字叙述题至少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B、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c、总结思路,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丢手绢图(伴音提示: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你能提出几个问题?)

A、组内讨论(教师巡回参与,适时点拔,收集资料);

B、请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的问题及想法;

c、讲评、鼓励;

3、课件出示踢足球图(探究过程同2)

(三)、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教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来凑热闹,都等急了,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教师:都有哪些小动物呀?(学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有几条小鱼在做游戏?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

4、教师: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本解决你喜欢的问题。

5、学生反馈,集体订正。

(四)、练习巩固

课本练习四的第一到第三题。

(五)、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在其他地方找到数学问题吗?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而且还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看来学数学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七)、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好吗?

(八)、板书设计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条件问题

来了13人捉迷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一共多少人?

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2

一、设计说明。

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是教育实践所得出的方法。本课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题目中的信息并不陌生,所以本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学具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后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

生1:就是求长方形客厅的地面上能铺多少块地砖。

生2:就是求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能摆多少个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

(2)交流算法。

生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所需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客厅的面积÷地砖的.面积,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是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客厅的面积:6×3=18(平方米),

统一单位: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

需要地砖的块数:1800÷9=200(块)。

生2:我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再用乘法算出需要地砖的块数。即地砖的块数=长铺的块数×宽铺的块数,在计算时也要注意统一单位。解题过程如下: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长铺的块数:60÷3=20(块),

宽铺的块数:30÷3=10(块),

所需地砖的块数:20×10=200(块)。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本课时基于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解决的环节设计上,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解决问题积累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习题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大家来做几道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进行通分?

2、先计算,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

揭题:同学们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乐乐留给我们的问题。(板书课题)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例3。

1、阅读与理解,明确题意。

师:同学们,你从这道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写信息卡)

乐乐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纯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兑满热水,又喝了()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分析题意,画图解决问题。

(1)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师:要想求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乐乐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师:乐乐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

生:能,一杯纯牛奶,乐乐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师: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能直接求出来吗?(不能)

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了吗?

生:发现了,关键就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2)画图表示关键问题之间的关系。

①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师:下面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找出解决这道题的关键,也就是表示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

②画图理解并汇报。

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

加满水,水是杯,纯牛奶还是杯。

又喝了杯,这杯里,一半是纯牛奶,一半是水。

(画图提示:用一个长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纯牛奶或纯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预设

生1:第一次喝了杯纯牛奶,还剩杯纯牛奶。

生2:加满水,纯牛奶只有原来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满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纯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纯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师: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那么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师: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乐乐第二次喝的纯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顾反思,明确解题方法。

师: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步骤应用了什么知识?

生:关键是求出乐乐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关键步骤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层层剖析,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引导学生画图,直观地理解和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东东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满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东东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还剩多少?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两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解决与圆的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和方案。

3、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应用的现实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三块不同规格的台布图片。

教学过程:

一、选台布问题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餐桌是什么样的,从而引出选台布的问题。

师:同学们,餐桌是每个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

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餐桌的机会。

师:老师的一个朋友刚买了一个圆形餐桌,桌面的直径是120厘米。

板书:圆桌直径120厘米。

师:他打算选一块正方形的台布。到商店一看,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台布可供选择。

出示课本第96页三块台布图片。

师:选那块更合适呢?这位朋友想请老师参谋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选台布”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选台布。

2、让学生观察三块台布,了解三种台布的数据信息。并理解“110cm×110cm”等规格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块台布,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块台布的花边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

师:你们知道台布下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吗?

(二)解决问题

1、提出:“计算第一块台布和圆桌面的面积各是多少,比一比谁的面积大”的要求,给学生自己计算的时间,然后交流学生计算的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根据这些式子就知道了台布的边长。现在,请同学们算一算圆桌面和边长110cm台布的面积,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学生认真计算、比较,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计算和比较的结果?

学生说,教师板书:

桌面面积:3.14×602=11304(平方厘米)

第一块台布面积:110×110=12100(平方厘米)

因为12100>11304,所以台布的面积大。

2、提出:“选择第一块台布是否合适?”的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最后,形成共识:不合适。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边长110厘米的台布的面积大于圆桌的面积。那么,选用这块台布是否合适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意见:

合适。因为,第一块台布的面积比圆桌面的面积大。

不合适。虽然第一块台布的面积大于圆桌面的面积,但是第一块台布的边长只有110厘米,而圆桌的直径是120厘米,这块台布不能盖住圆桌面,所以不合适。

如果学生出现两种意见,通过讨论形成共识。

3、提出:第二块、第三块哪块合适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看来判断台布是否合适,只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行,还要看台布的边长和圆桌的直径。现在我们已经确定第一块台布不合适,那第二块、第三块哪块合适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或你个人的意见?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第二块比较合适。因为第二块台布的边长与圆桌直径相等,正好盖住圆桌面;第三块台布的边长比圆桌直径大40厘米,有些浪费。

第二块和第三块台布都合适。因为第二块台布的边长与圆桌直径相等,正好盖住圆桌面;第三块台布的边长大于圆桌直径,一定能盖住圆桌面。

第三块台布更合适些。因为第三块台布的边长比圆桌面的直径大一些,铺在圆桌上面四周都能下垂一部分,这样比较美观,台布不易被掀起。

师:我的意见是选择第三块台布。因为台布的边长比桌面的直径大一些,台布铺上后,桌子的四周垂下来一部分,既美观,又不容易被掀起来。

(三)尝试练习

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先读题,观察圆桌图,弄清题意和计算的思路,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我们帮助朋友解决了选台布的问题,再来解决一个和台布有关的问题。同学们看课本97页,自己读题并认真观察图。

学生读题。

师:谁来说一说,要计算台布的面积和花边的长,必须要知道什么?

生:必须要知道台布的直径或半径。

师:好,请同学们自己计算这块台布的周长和面积。

学生算完后交流。答案:

台布直径:1.6+0.2×2=2(米)

台布面积:3.14×()2=3.14(平方米)

台布周长:3.14×2=6.28(米)

二、设计包装问题

1、提出设计包装箱的问题。让学生读题,弄清题中的数据信息和设计要求。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和圆桌台布有关的问题,下面我们再来解决一个设计包装箱的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7页,读一读题中文字,并观察情景图。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师:说一说你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这种鲜橙汁包装罐底面的直径是5厘米,高是13厘米。

要求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箱,每箱装24罐。

2、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包装箱,并要求画出包装箱底面摆放饮料的示意图。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设计包装箱的有关信息和要求,下面就来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箱,并在一张纸上画出包装箱底面摆放饮料筒的示意图。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交流学生的设计方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案的机会,说一说制定方案的过程,并把不同的方案示意图展示出来。 师:谁来把你画的图让大家欣赏一下?说一说饮料怎样摆放?长方体包装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怎样算出来?

在交流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合常理,携带不够方便、美观的方案,要给学生指出,并与其他方案进行比较。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认真读题后自主解答。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师:同学们真棒,设计出了好几种饮料包装箱,下面看练一练的第2题,我们来解决一个装运矿泉水桶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后自主解答。

学生自主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根据矿泉水桶的底面周长可以算出矿泉水桶的底面直径:100.48÷3.14=32(厘米)

车箱长:2.1米=210厘米

车箱宽:1.8米=180厘米

因为:210÷32≈6,

180÷32≈5,

所以:小货车只能放6排,每排摆 5桶。

运输小货车一次最多可装5×6=30(桶)。

四、拓展学习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解决。师:这节课,我们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请大家注意观察,并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我们尝试着去解决,你一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定会成为一个非常聪颖的人。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29页的例3及练习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玩什么游戏?

2、丰富多彩的游戏可以锻炼身体,开发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学参加。老师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学在高高兴兴的做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学习新知:

1、认真观察,根据图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2、汇报:(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将提前写好的例题贴在黑板上。如果学生提出了“有3组同学在做游戏,每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时,直接让学生解答。

3、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自己做在作业纸上,找学生板书。

4、由板书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写的。并通过生生交流的形式解决以下问题:

①、 为什么这样列式?(有15个同学做游戏,平均分成了3组,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②、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③、 为什么单位名称是人?(因为最后求得是每组有几人?所以单位名称是人。)

④、 第二题为什么用除法?(有15个同学做游戏,每组有5人,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

⑤、 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个5。)

⑥、 为什么单位名称是组?(因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单位名称是组。)

5、通过观察、思考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小组里讨论讨论。汇报。

小结:由于这两个问题讲的是一件事,所以都用除法;而且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第二个已知条件和问题交换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

6、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找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喜欢做游戏的人比较多,所以人数发生了变化,我们来看看!

7、出示主题图:学生读题。你们会解决吗?谁来说说?

根据汇报板书,说说想法。(15+3=18(人)18÷3=6(人)

3÷3=1(人)1+5=6(人))

怎样列综合算式?(15+3÷3 3÷3+5)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加括号?

小结:所以当我们列综合算式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需不需要加括号。

指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8、由于有的同学有事,所以人数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示主题图:如果来得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三组行不行?(不行,因为来的只有1人,将这个人分在哪一组,都会造成有多有少的现象,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行。)

9、既然平均分成3组不行,那你认为平均分成几组比较合适?小组为单位,借助小棒先摆一摆,再交流并列出算式。

汇报: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组有4人。算式是16÷4=4(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份,每组有8人。算式是16÷2=8(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份,每组有2人。算式是16÷8=2(人)

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组有1人。算式是16÷8=2(人)

10、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你们掌握了吗?那老师考考你们!出示练习六的第1题和第2题。 学生读题,口答。

2、为了激励同学们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小刺猬准备运苹果奖励给大家。

3、大家一起来看小刺猬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怎样解答?你帮小刺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奖励你一个大苹果。第二个问题谁会解决?

4、同学们得到了小刺猬的奖励,高兴吗?老师还有一个想法,刚才我们都是口头解决的问题,你能讲问题写在纸上吗?出示主题图,要求将问题写在作业纸上,再解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题用除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有15个同学做游 有15个同学做游戏,

戏,平均分成了3 每组有5人,

组,每组有几人? 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人)

答:每组有5人。 答:可以分成3组。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7

导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学案:

1、说一说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12x=96x÷40=14x÷2.5=5

导学案: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课堂检测:

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在空格处列出方程

1.有两个工程队,第一队有46人,第二队有28人,从第一队调x人到第二队使两队人数相等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两队合作x天可以完成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汽车厂今年生产汽车16000辆,去年生产x辆,今年比去年生产的汽车增加1倍还多1000辆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解决数学问题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总复习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习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习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习,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解决数学问题教案1000字系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案系列]韵母教案(1000字)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韵母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
    2022-10-22 阅读全文
  • 有趣的石头教案1000字系列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有趣石头教案”,敬请访问。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教案通过互动的教学安排和过程,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有趣的石头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022-12-06 阅读全文
  • 感恩的心大班教案1000字系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作为教师要随时准备好属于自己的教案。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境。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感恩的心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2-08 阅读全文
  • 妙招解决孩子问题 孩子特别粘人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24个月了,小家伙特别会粘人,特别是粘住我。只要我休息在家,他谁都不要,即使有时候和他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不出五分钟,他就会跑到我身边来,除非他们带他出去玩(强带的),玩...
    2021-08-30 阅读全文
  • 解决孩子认生问题 导读: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的行为。 婴儿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
    2021-08-26 阅读全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为了更好的学习,一般教师都会在授课前准备教案,有了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韵母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

2022-10-2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有趣石头教案”,敬请访问。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案是不可或缺的。教案通过互动的教学安排和过程,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有趣的石头教案,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2022-12-06 阅读全文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作为教师要随时准备好属于自己的教案。教案是实现教材及大纲要求,向课堂教学过渡的必经环境。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栏目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感恩的心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2-08 阅读全文

孩子特别粘人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24个月了,小家伙特别会粘人,特别是粘住我。只要我休息在家,他谁都不要,即使有时候和他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不出五分钟,他就会跑到我身边来,除非他们带他出去玩(强带的),玩...

2021-08-30 阅读全文

导读:认生是婴儿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对婴儿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我们常常采用“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的行为。 婴儿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

2021-08-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