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观看一部作品,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有的时候灵魂的交流远超语言上的分享,那么,你看完《青年马克思》后,感悟到了什么人生真谛吗?为此,的编辑花时间整理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1
x月x日晚,学校组织收看电影《青年马克思》,电影让我们重温了马克思崇高理想追求和顽强不屈的人生历程,重现了1843-1848这五年,从《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与恩格斯相遇相知,到《共产党宣言》出版的一段青年时光。
在我们心目中,马克思一直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一位冷峻深刻、凛然不可侵犯的思想家、革命家。电影让一个鲜活真实的马克思从书上走出来,呈现出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执著坚定的真实形象。电影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和情感,伟人离我们这么近,马克思说“我只是个普通人”,他是和我们大家一样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感情和生活,也有自己年轻时的叛逆和迷茫;伟人离我们这么远,他在年轻时就有为全人类解放追逐真理的坚定理想,两位满怀抱负的年轻人,改变了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更要勇于做到:
永葆政治自信和定力。电影中的马克思有自己的方向,他要用理论去摧毁人们关于旧世界的认识,建立新世界的牢固地基,他要以阶级理论为武器,召唤工人阶级这个历史主体。影片一开始,马克思便批评《莱茵报》“都是一堆关于世界革命的胡话,一点也没有思想和纲领。”已经清晰可见他的追求,他对大量虚伪空洞的理论失望,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痛恨,如果说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是怀揣“不合时宜”学说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此之后,他和青年告别,1846年前后,“马克思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而立之年的马克思彻底抛弃了小布尔乔亚的生活,投入到组建工人政党搞地下斗争的浪潮之中,“直接与建立系统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愿望实现,《共产党宣言》问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说坚定道路自信,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前进的指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我们党的最高理想。
始终把奋斗精神抗在肩上。从影片中可以看出,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不是先知先觉的圣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残酷现实世界,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影响来看,他们都曾经接受过那个时代给予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但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随处可见的压榨、剥削,以及广大劳动人民解放的呼声,他们立志想要改变这个社会,他们高起呐喊与反抗,并通过自己的英勇和孜孜不倦做到了,推动实现了从唯心到唯物,从革命到共产的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真谛,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担当者、奋斗者的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努力把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工作需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厚植站稳人民立场的公仆情怀。影片中展现了马克思有着熬夜、饮酒、不爱收拾整理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马克思艰难找工作、恩格斯与父母产生纠纷、养家糊口的艰苦等很多麻烦事情,这一“普通人形象”,说明了这些所谓的伟大人物,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也就不过是普普通通、有爱有恨有怒、有血有肉的一般人罢了,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反而变得伟大了——在平凡人的生活里,他们活出了可以去安慰穷人、帮助他人和改变世界的不平凡生命。马克思说:“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俯首甘为孺子牛”仍然应被党员领导干部视为座右铭,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父老乡亲守护一方平安,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唯有如此,我们的工作才有温度,生命才有厚度。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2
一生贫病交加、颠沛流离,却给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马克思在逝世后,被安葬在了伦敦海格特公墓的僻静角落,没有豪华的坟茔和高大的墓碑,但马克思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人类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恰逢钱老师在课上推荐了《青年马克思》的电影,为了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我就在周末看完了这部电影。
电影《青年马克思》以君主专制下的欧洲为背景,以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奋斗为主线,讲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信念而相识相知,面对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危机四伏的欧洲大陆,面对无产阶级出现、工人组织陆续成立的现状,两位年轻人共同追求真理的过程。影片再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改组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合作撰写《共产党宣言》的伟大历程。
影片中的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产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他以坚定的信念改变了世界,也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他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共产主义的出现和传播让欧洲旧反动势力恐惧,共产主义席卷了欧洲、亚洲,蔓延至澳洲、美洲,共产党在六大洲相继建立,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以摧枯拉朽之势让一切反动势力胆战心惊。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可以封了莱茵报,可以暂时堵住我们的嘴,但是他们无法扼制我们的思想。一个人的思想和信仰决定他的行为,一名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仰,就会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违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拥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并且为之不断拼搏努力,应该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
通过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绽放飘香金桂花。理论学习始终是提升巩固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础。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在正确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下工夫,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在思想上有清醒的认识,在信念上有正确的坚守,绽放飘香金桂花,更好地影响身边人,凝聚更大的精神力量。
通过价值陶冶,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影响整个党的价值取向,只有党员干部一身正气、一心纯净,才能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好的作风是人的立身之本,应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坚定理想信念,绽放深谷空幽兰,不为豪华奢侈所动,不为灯红酒绿所迷,严以律己、恪尽职守。
通过实际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青年马克思在他高中的毕业作文中写下的一段洋溢着崇高理想和奋斗热情的文字。我们作为年轻的党员,也应该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应该永葆进取之心,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中,自觉把个人梦想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坚定理想信念,绽放热血红海棠,积聚能量,为群众办实事。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一个人能成多大事都取决于他的理想信念。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信仰始终不渝,通过理论学习、价值陶冶和实际行动催开“坚定理想信念”三色花,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3
不知道最后放的纪录片什么意思,是为了平衡一下吗?
不过其他部分还是不错的。
我是不懂电影,单纯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说一下。
早期的马克思是一个哲人,自由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但是当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我们知道,一切问题的焦点都在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关系。电影正是展现了这个过程。
开篇是非常棒的,林木盗窃案,它好就好在一下子就暴露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角。林木盗窃案问题在于,习惯了中世纪传统的农民并不知道他们现在面对的不再是只关心政治统治,战争和荣誉的封建领主,而是资产阶级化了的地主。罗马法赋予资产阶级明晰的,绝对的财产观念。产权既然归我,你就不能动分毫。既然我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权力,王朝也需要为我说话。
紧接着是欧门-恩格斯工厂,工人阶级破坏机器的反抗和资本对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私有制当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产,但是私有制依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私有制决定了无产者-私有制的局外人,只在纯粹理论上拥有和私有者同样的权利-随时有可能被从生产资料旁边拉开,抛到街上去。
私有制是一切商品交换的基础。
私有制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如果不谈这个,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毫无意义。
因此,电影一开始就击中了全部问题的核心,只是不清楚这是有心还是无意。
接下去就是一段在多数人看起来可能很平淡乏味,但的确可以看到马克思思想轨迹转移的过程,从一个批评家转为革命家,从一个哲学转变为经济学家(但绝不是研究大家该怎么赚钱的那种经济学家,直到今天,资产阶级经济学依然在按自己的庸俗标准去衡量马克思)。
电影在细节上力图充填更多内容,燕妮和恩格斯的女伴,一个是有伟大精神的贵族,一个是觉醒的无产阶级。鲍威尔,巴枯宁,魏特林,蒲鲁东。一整幅历史画卷,同时马克思在与这些人决裂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旧思想的告别。不过遗憾的是对每一种思想电影介绍都很不到位。
最重要的当然是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友谊,就我个人看来,恩格斯的确缺乏马克思那种卓越的天才,但是在1845-1848年这段时间,恩格斯却由于自身经历具有比马克思更高的认识,可以说这时候,他是马克思的引路人,当然,同时也是互补。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4
我观看了一部电影――《青年马克思》它讲述伟人卡尔·马克思在青年时期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艰苦奋斗的经历。
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中的青年马克思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的——坚持不放弃,对事业、生活、朋友的热情,看准目标,砥砺前行,锲而不舍。其次这部电影十分真实,不是将马克思恩格斯推上神坛,而且从一个近乎平凡人的视角去讲述了最朴实的马克思以及他和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
影片中的青年马克思积极奋斗,与资本主义势力对抗到底即使受到资本阶级的迫害,也不改初心。马克思也曾叛逆过、迷惘过、苦恼过,但他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坚持梦想、敢于批评、勇于实践、不畏苦难,一步一步朝着那个最初的梦想靠近。我想在我们中学生的学习中更需要这种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的精神。
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解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我们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更可以提高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这些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中学生应该有自己想法,提出自己的主张。前方尽管布满荆棘,但我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斗争者。思想是他的武器,批评是他斗争的方式,“要么斗争,要么死亡”是他奉行一生的信条。但是他又不仅如此,他更是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
他是一个坚定的斗争者。马克思早在中学时代就树立了他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目标,他从不向思想妥协。当马克思发现他所热爱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不合理后,他毅然放弃它,选择去成为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也从不向现实妥协。当他发现自己的思想触犯了统治阶级意志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自己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孔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若按孔子的标准,马克思可确确实实是个“成人”了。
他是个荒诞的斗争者。身为“成人”的马克思固然让我们佩服,但正是他的这股不妥协的毅力使他成了一个荒诞的斗争者,一个悲剧式的人物。因为,他的敌人是整个时代。马克思再怎么有能耐也不过是个凡人。他那微薄的力量对于整个时代来说就好像是一枚石子投入大海,泛起些许涟漪,然后无影无踪。因此马克思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荒诞的悲剧,他根本不可能成功。这样的马克思颇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巨人。神话中巨人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到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手中滑落,滚到山底。他便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如此,日复一日,陷入了无止无息的苦役之中。
由此看来,马克思与西西弗斯的荒诞经历似乎是可笑、绝望、毫无意义的。可是真的就是这么悲观吗?法国哲学家加缪对此提出了其独特的思考。他对此指出,“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啊,一个充实的人生难道不就是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人生了吗?马克思也是如此,他一生或许都在失败,但他都在践行着自己的目标,可以说,他是死而无憾的。不仅如此,马克思在“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沮丧,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这本身就十分有意义,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写”的人。诚如加缪所言“反抗将自身价值给予了人生,贯彻人生的始终,回复人生的伟大。对眼光开阔的人而言,最美的景光莫过于智力与超过人的现实之间的搏斗。”
马克思的坚定、荒诞的斗争使他成为了一个别有意义的斗争者。其实,生活本身苦难无数也十分荒诞。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可成绩却不进还退;我们期望与朋友相聚,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后又要分离;我们追求快乐,可无论是怎样的礼物,怎样的狂欢,怎样的甜言蜜语,最终都会黯然失色,归于平淡。我们好像那只凭一己之力去阻挡马车的螳螂;好像追逐太阳的夸父;好像推巨石的西西弗斯......我们就这样被卷入了生活这一出无休止的荒诞悲剧中。这样看来从荒诞中走出来,成为伟人的马克思对于我们又有了新的意义。
马克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在荒诞中成长的道路。那就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同时并不沮丧与绝望,依然对荒诞奋起反抗。”
我们在认识到生活的荒诞与无奈的同时,要意识到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是生活这出悲剧的主角。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荒诞,失去了“我们”都毫无意义。没有了“我们”的存在,一切的美好都灰飞烟灭。
正如加缪所说,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同样,当荒谬的人深思他的痛苦时,他就使一切偶像哑然失声。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西西弗斯告诉我们,最高的虔诚是否认诸神并且搬掉石头。他也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也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是这出悲剧的主角,我们有选择这出悲剧的走向的权利。我们还有与荒谬斗争的机会。马克思和其他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在自己的荒诞悲剧中度过了一生。虽然最后所有人都以死亡为自己的剧本划上了句号,但是,因为不凡的斗争,马克思的剧本在随后又被无数人划上了无数的逗号,并成为了“人类历史”这场宏伟的悲剧中最闪耀的一段。
荒诞固然令人可怕又无奈,斗争也不见得会成功,但是,如果不斗争就永远都不可能成功,而斗争的人无论成功与否,其人生都必然是充实的,辉煌的,有意义的。因为“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满意足了。
所以,不要再悔恨自己徒劳无功;不要再害怕现实冷酷严峻;不要再担心未来充满荆棘。活在当下,只要让自己问心无愧,勇敢地向自己的追求奔跑,就是最大的成功。们也要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加油努力。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5
x月x日晚,省委党校秋季班学员集体观看了“四史”教育片《青年马克思》。这部传记影片节选了马克思在1843年至1848年的青年生活片段,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欧洲社会出现的经济社会危机与矛盾,还原了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时刻,再现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的时代历程。观影过后,诸多片段浮现眼前,些许感想萦绕心中,在此分享如下:
艰辛的探索引人思考。影片以时间为主轴,渐次展开。1843年,君主专制下的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处处危机四伏。英国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秩序,创造出新的无产阶级。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无情地压榨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知识界各学派都在为社会寻找不同出路、开出各种药方,蒲鲁东、巴枯宁、魏特林先后提出了无政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政治观点,但都无法正确领导无产阶级的斗争。为了提供科学的纲领,德国的两位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携手,共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但是回顾这一历程却是十分艰辛的:马克思出身律师家庭,本人拥有博士学位,完全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但他却为了追求理想而被普鲁士、法国先后驱逐,导致生活拮据,辗转科隆、巴黎、布鲁塞尔等城市;恩格斯家族拥有英国曼彻斯特数家纺织工厂,家境殷实,但他却为了追求理想而深入贫民区进行调研,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著作;燕妮出身贵族家庭,本可以嫁入豪门,衣食无忧,享受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但她却为了马克思而颠沛流离、辗转奔波,过着十分艰辛的生活。在工人运动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几经波折;工人阶级也并非全然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是存在不同的观点争论。这些都是真实历史的再现,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艰辛历程,对于我们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几经波折坎坷后诞生的。我们年轻干部要向青年马克思学习,为了追求理想而甘于吃苦、勇于奋斗,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增本领、长才干,才能筑意志、净灵魂。
革命的友谊令人感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最纯粹的友谊。影片之初,虽然两位青年在初次见面时并不十分友善,但是旋即就因为思想上的共识而成为了知己,并由此建立了长达40年的革命友情。马克思常常因为生活所迫,需要恩格斯的资助,而恩格斯毫不计较,无怨无悔为马克思提供了最无私的帮助。正是恩格斯的慷慨相助,才使得马克思可以维持生计,并能够长期从事思想研究工作,从而为人类贡献了最伟大的思想;正是恩格斯的伟大友谊,才使得在马克思与世长辞之后,《资本论》后续卷宗能够顺利出版。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真正的知己,实现了纯粹的友谊,这种友谊发自真心、源于理想、合于信仰,是值得我们钦佩和敬仰的。11月28日,我们即将迎来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应当以切实行动开展纪念活动,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通过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缅怀这位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
伟大的思想导人前行。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强调,“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我们年轻干部应当坚持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光辉的时代催人奋进。影片《青年马克思》反映的是1843年至1848年的欧洲社会情况,彼时的西方虽然阶级矛盾重重,但是列强却凭借其坚船利炮轰开了东方中国的大门,惊醒了沉睡之中的雄狮。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也引起了马克思的高度关注,他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并科学遇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这近百年的光阴岁月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推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充分彰显。进入灿烂辉煌的新时代,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向前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礼堂观影过后,心情渐渐平复。拾阶而上之时,偶遇涂老师同时退场。在其带领下,我们缓步来到礼堂会议中心大厅的马克思雕塑之处。看到他的雕塑栩栩如生,忆起他的人生波澜壮阔,思之他的理论博大精深,念及他的思想影响千古,我们不禁发自内心向马克思致敬:
致敬理论的巨匠,致敬思想的大家,致敬革命的导师,致敬精神的领袖,致敬历史的伟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6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7
电影《青年马克思》在中国大陆地区公映。导演哈乌·佩克是著名海地籍导演,在纪录片与故事片两个领域都有建树。为拍摄这部影片,哈乌·佩克准备了十年时间,2017年作为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影片上映。影片罕见地聚焦马克思的青葱岁月,艺术性地展现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相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最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传奇过程,生动刻画了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开始就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不懈奋斗,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以及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人生道路。《青年马克思》在国内上映后引起强烈关注,取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中制作者的不少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可能比较难以察觉,但正是由于这些艺术实践,使得观众更顺利地进入故事,这或许会为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一些启示。
化繁为简
影片所展现的是马克思26岁到31岁在思想上实践上取得“双重飞跃”的关键5年,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正是这五年的艰苦研究和革命实践,马克思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理论,同时也走上了工人运动领导者的位置,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纲领。
马克思年轻时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理论家和革命者,当时的欧洲正值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许多新的思潮也因此产生,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主张流派纷纭。影片要展现马克思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上的“双重成长”,难免要引入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如果完全精准复原史实拍成电影,很容易会让观众陷入每分钟都见到陌生配角的局面。拍摄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显然不能这样做。除此之外,展现一种思想的成长,从电影镜头语言的角度来讲也不容易。马克思的学术成就来自艰苦的思考和研究工作。而在电影里,若一直拍摄马克思伏案奋笔的画面,则很难产生对观众的吸引力。
于是,影片在整体符合史实的基础上,独具匠心地选取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理论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蒲鲁东,另一个是国际工人运动实践上的对手——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琳。通过马克思与这两个人的辩论,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当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变革,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新纲领,将国际工人运动带入新时代。而马克思离开德国到法国并与恩格斯见面,则由另一位线索人物——曾经的《莱茵报》主编卢格来完成。这与史实其实有出入,马克思并不是在找卢格“讨薪”时与恩格斯结识的。而影片这种“方便处理”,除了表现马克思革命生活的艰难之外,也增加了戏剧巧合,同时还避免了加入过多的配角人物。因此,把握了蒲鲁东、魏特琳和卢格这三个配角人物,观众基本上就可以看懂影片的核心矛盾。
就这样,影片从马克思与蒲鲁东、魏特琳见面,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开始,经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刻画,到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工人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胜利为终止,完整地表现出马克思及其《共产党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巨大价值。这种化繁为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给影片以良好的故事基础。在影片的结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的演讲得到了国际工人代表的一致支持,马克思的理论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工人代表普遍支持的纲领。魏特琳及其不切实际的空想社会主义行动纲领退出历史舞台,蒲鲁东也远离了工人运动。之后马克思在恩格斯和燕妮的支持下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海边交谈,提到他要完成《资本论》,在任重而道远的感情氛围下,昂扬又不失厚重地收束全片。
由小见深
对于更加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个人生涯的观众来说,影片在细节上也有不少让“深层次”观众会心一笑的时刻。譬如,一个是影片对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帮助的刻画,另一个则是燕妮对马克思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贡献。
影片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见如故,二人在巴黎的小酒馆里畅谈。电影除了用下国际象棋来表现两位年轻思想家的思想碰撞之外,还特别插入了恩格斯问马克思是否读过英国经济学家著作的情节。马克思表示愿意阅读,恩格斯继而问马克思是否能看英语,马克思表示自己可以很快学会。看到这里,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有心得的观众,肯定能意会导演的意图——马克思理论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发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并由此提出了改变生产关系是消灭剥削的唯一方法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是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提出了一套完善而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26岁的马克思在遇到恩格斯的时候,从恩格斯介绍的著作里得到了经济学方面的刺激。恩格斯同情受到严酷剥削的工人群体,他也与女工玛丽·白恩士相恋并共同为工人权益努力抗争。恩格斯对工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也给了马克思实证的研究资料。这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在小酒馆的这一两句对话,实际上点出了恩格斯给马克思带来的理论营养,也为马克思片尾时提出写作鸿篇巨著《资本论》埋下了伏笔。
影片中还有一次描写马克思在比利时困居时,恩格斯给马克思一家提供了经济上的救助。这当然是为人所知的马恩之间的伟大友谊,而在这段剧情之前还有一处伏笔值得注意。马克思到邮局申请一份抄电报的工作,却因为字迹太过潦草而被拒之门外。在影片的结尾处,涉及马克思字迹潦草的情节再次出现。在恩格斯誊写马克思所著的《共产党宣言》草稿的时候,恩格斯认不出来马克思写了什么。这时燕妮接过草稿,准确地找到了应该衔接的段落。这一处安排颇为用心。对马克思和燕妮的感情有更多了解的观众,看到此处令人感动不已。马克思手稿字迹确实比较潦草,燕妮协助抄写、誊写,为马克思著作得以顺利出版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都知道燕妮是一个贵族家的大小姐,她陪伴马克思一生并不仅仅是“贫贱不能移”的忠贞爱情所致。在反动政府的禁言管制下,马克思和燕妮从德国辗转法国、比利时等地,生活坎坷不断,燕妮对马克思充满了信任和爱,在艰难岁月里与马克思风雨同舟。同时燕妮也是一位非常有学识、有胆识的知识女性。她对马克思的爱和帮助不局限于生活上的照顾,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坚定支持。影片所描写的这个辨认手稿的小桥段,指向了燕妮在思想上和学术上对马克思的重要性,从侧面刻画了燕妮的形象,也展示出马克思和燕妮之间心有灵犀的情感关系。而灵魂伴侣对于观众而言,是真实而深沉的内心情感渴望,这对于观众而言是极富感染力的。注重人物之间关系的刻画并落实于人物之间微妙动人的细节中,也是这部电影更加亲近观众的重要原因。
正是上述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青年马克思》在一部电影的体量内,生动、简洁地展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过程。当然,除了上述特点,《青年马克思》还有众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它尽量淡化影片的政治属性,而将重点落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生动真实的刻画上,拉近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人形象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普通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能够被他们高尚的情操和伟大的情怀志向所感动、所吸引,由此对人物的命运产生关注,对他们的行为产生认同,被他们的信念和勇气所感染与净化,备受鼓舞与教育。比如,影片对当时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氛围富有质感的和高质量的艺术还原呈现,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艺术认同感和时代代入感,从而对影片产生认同感。还有,影片中人物台词的中文译制配音也十分精彩,从夫妻间的柔情、朋友间的热情,到学术辩论的激情、革命者的豪情,在各种情境下都准确地拿捏分寸,展现出角色之间的思想碰撞,精准传达出人物的思想内涵,形成观众观影时的戏剧张力。
当然,影片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有何鲜明不同展示得不够清楚。影片末尾在正义者同盟大会上,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演讲都提及了阶级斗争的必然和客观性,但因为前文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交代不够集中,所以观众可能还是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来的质的飞跃。这一点对于比较熟悉马克思主义产生背景的观众,也许不构成问题,但对于不太了解这一背景的观众来说,结尾带来的感动可能就会打些折扣。
自上映以来,《青年马克思》在国内的票房已突破两千万元人民币。在上映首月,保持了每周一百万元至四百万元的稳定高速增长。首个周末之后,在猫眼和淘票票购票平台上都取得了8.2分的高分口碑。上映一个月之后,在猫眼平台评分稳步上升至8.4分,淘票票评分上升至8.3分。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而作为主旋律电影,该片不俗的艺术质量也是影片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可见,在电影观众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还是要从艺术质量入手,把艺术质量当作生命线。有了艺术质量作为根基,主旋律电影才会赢得观众、赢得市场、赢得口碑。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8
一直以来,马克思都被誉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千年第一思想家”。作为青年人,在观看《青年马克思》后,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中更加清晰起来。作为这个时代的筑梦者,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七种能力”,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终身学习、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电影描述了1843年的欧洲社会以及青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刻画了马克思在哲学和社会科学层面的不懈探索,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曲折,在政府查禁和社会阻力的双重掣肘之下,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指导,最终团结了各地工人运动的代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纲领地位。
每当想起马克思的事迹,我都深深的被他的精神折服。他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他毕生的革命实践,是在对社会矛盾的亲身了解中探寻的一条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道路,他用自己结实的肩膀扛起了那个时代的重任,用自己的思想引领了一场社会变革,开创了崭新世界格局。今天的我们更应该传承其精神,为这个时代奉献自己的热血与激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落实在纸面上,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口号喊得响、步子迈得轻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青年干部要以踏实的作风、务实的心态,勇于直面挑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与成长。作为编办干部,要切实认清机构编制工作对加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机构改革、优化党的执政资源配置方面的重要作用,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态度,积极融合“互联网+”思维,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方法模式,为实现党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如今,马克思主义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时刻谨记“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在新时代强劲有力的脉搏中,我们终将成为托举中国梦的强力支撑,这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能做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练就硬肩膀、敢挑重担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社会的和谐稳定付出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
青年马克思观后感 篇9
今年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有幸参加了党支部的《青年马克思》的观影活动。115分钟的电影,节选了1843年至1848年间马克思的生活片段,这5年多时间,是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成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欧洲矛盾四起、学说林立和迷茫困顿的特殊时期。
影片还原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艰辛过程,同时描绘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动人友谊,以及马克思与燕妮之间的理想爱情。
十九世纪君主专制下欧洲饥荒肆虐,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一宗林木盗窃案,一群为了生计的穷人前往森林捡拾枯树枝,而法律规定森林属于资本家,捡拾树枝的行为属于盗窃,从而导致了一场屠杀,老人妇女儿童就这样死在了资本家爪牙们的屠刀之下,死在了资本家的权利之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
秉持博爱共产理念,工人组织陆续成立。两名德国青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将颠覆这些组织的乌托邦思想,改造他们的斗争及全世界的未来。
恩格斯的出现,于金钱、于学识,都大大支持了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尔后,两人受托起草「正义者同盟」规章,一同完成了经典政治文献《共产党宣言》。一位困苦拮据仍不改其志,一位含着金汤匙又满怀抱负。时代青年的聚首,将让全世界风云变色!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这个日新月异而又暗流涌动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认清形势,理解各项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更应该像马克思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世界奉献微薄之力。
喜欢《最新青年马克思观后感模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青年马克思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