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扎头发。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父母要善于经常给孩子解压》,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要善于给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认为,社会上有舆论认为母亲应当留在家中照看孩子,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父母应当做的是在送孩子上托儿所前和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解压”。
兰姆教授说,托儿所老师经常无法帮助幼儿调节和转移压力,因为儿童护理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群体的和谐,让不规矩行为减少到最少”,而这样做会损害儿童的长期情感发展。
兰姆说,家长傍晚把孩子接回家后应当通过创造以孩子为中心的友好气氛、鼓励孩子早睡等手段为孩子解压。兰姆提到,在孩子最初上托儿所的几周,家长可以争取到托儿所与孩子共渡难关。他指出,在德国,家长会连续多天陪孩子适应托儿所的新环境;而在英国,“通常是父母把孩子放下后,走得越快越好”。
“我们的孩子没了真正的童年”
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许多英国家长对子女童年环境和游戏方式的改变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孩子们失去了自己小时候拥有的“真正的童年”。
研究人员调查了4000名10岁以下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列出现在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童年时的哪些乐趣。
超过一半的家长说,过去,
孩子们在课间喜欢玩传统的游戏如跳房子、板栗游戏等,而现在的孩子一有空就玩电脑游戏。接近半数的家长们说,他们记忆中的户外游戏,如捉迷藏、垒房子都被现在的一些高科技游戏所取代。传统的床头故事也有所变化。有一半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在英国影响深远的一些童话故事。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调查,英国儿童是发达国家中生活质量最低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的三句话
导读: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女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老师发来几张妞儿和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满校园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开呀!一群天真的孩子,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在花红柳绿的掩映下,是如此娇艳。看着妞儿这些照片,想想真的需要好好呵护她的成长呢。
但人又是多么的矛盾呀!面对如此竞争激烈而又复杂的社会,做父母的我们又不能不帮她进行了选择,背上沉甸甸的书包,进入学校,结识同学、结交朋友,接受教育,尝试着让她独自去面对一些问题和困难,学会承受压力,学会适应并解决它。真的很无奈,这就是生存法则。
很多时候真的很担心,她娇嫩的心灵是否承担得起?可是妞儿,妈妈唯有做的,便是经常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你“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加油!为你,也为妈妈自己。
“能讲给妈妈听听吗?”
六岁小孩的世界,和我们大人是不一样的。她有自己的观察点,也有自己的判断,还有自己的迷惑。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她说出来。听听她的描述,听听她的看法,亦或是她的困惑。不要急于打断她,只做忠实的听众。
妞儿上学期,可能蒙,每次我引导她说说学校里的事,她就腼腆地笑笑回答:我忘了。
这学期,经历了半学期的幼升小的磨合,妞儿似乎董事了点。
有一天,我发现妞儿气鼓鼓的,就轻轻刮了一下她的鼻子,逗她说:今天好像有个小人儿不高兴呢。可是不知为什么?
妞儿气哼哼的说:哼,今天我被罚扫地了。
我说:哦?为什么呢?能讲给妈妈听听吗?
妞儿说:老师说我座位周围有垃圾。可是那是xxx故意踢过来的。
我说:那你可以给老师说明经过呀。
妞儿说:给老师说了,xxx不承认,老师就不听了,说垃圾在我座位上,就罚我。老师不相信我。
我说:妈妈相信你。能不能给妈妈讲讲,是什么垃圾呢?
妞儿说:是转铅笔的铅笔屑。我又没带转笔刀,根本就不是我弄的。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老师也有弄错的时候。地也罚扫了,就当我们帮别人做了件好事。应该开心才是,对不对?
妞儿想了想,说:也只好这样了。
晚上睡觉时,妞儿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你真好!肯听我说这么多。
我亲亲她的小脸,说:记着,有什么事都要说出来,妈妈永远是你忠实的听众。
“需要我帮忙吗?”
上学期,心想妞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有太多事情需要适应,很多事我就越俎代庖、全包办了。后来发现,妞儿有好多事情因为没有参与,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跟个没事儿人似的。由此也助长了一些不好的毛病。
这学期,我就给她不断灌输:自己的事自己做!只是注意观察,看她实在有困难,就说:需要我帮忙吗?
妞儿有时会倔强地说:不需要!我自己能做。有时也说:妈妈你帮帮我好吗?在我的帮助下做完,妞儿会说:谢谢妈妈!
我发现,我经常挂在嘴边“需要我帮忙吗?”这样一句话,其实只是给妞儿吃了一颗“定心丸”。传递给她的意思是,妈妈没有不管你,看着你呢。你尽可安心做你的事。遇到困难是可以求助的,妈妈和你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妞儿的进步是如此明显!
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妞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他还手吗?
我有较长的国内外早期教育工作经验 回国后发现国内早教市场朝气蓬勃也野蛮发展 初来妈网 如果大家愿意看 今后会定期和大家分享讨论些家长经常问我的问题:
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他还手吗?
在我从事教育的十年中,这是被问得最多问题之一,是很多家长的疑惑。
其实我也明白,以牙还牙,被欺负了就打回去这样的论调当然看起来更解气,更爽。毕竟,凭什么自己的宝贝要被别人欺负呀。
但我还是想向各位家长重申一下,我们教育专业给出的答案是,不要打回去,因为最重要是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打人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步:找出冲突发生的原因。我处理过的小朋友打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有起因的。最常见的是抢玩具和言语上的冲突,因为小朋友,特别是在2岁左右,小朋友刚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个阶段小朋友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学术上成为“自我中心”(egocentric)。这并不是自私,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还不明白什么叫做分享,所以在物品的归属上(比如说玩具、书本)会经常性与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另外,比较小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会用肢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有时候在家长看来就成了“打架”。
所以我们第一步应该找出孩子被欺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是因为玩具或者其他物品的争抢而造成的打闹,频率不是很高话,家长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合格的幼儿园都能较好地解决。如果是高频率的无理由地被欺负,则需要引起我们强烈的重视。
第二步:和孩子沟通在我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而是赋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告诉孩子当被其他孩子打时:
第一是告诉孩子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第一时间打回去。打回去当然解气,但这会对孩子造成两个困惑。
一是,我该不该遵守规则。一个正常的幼儿园肯定是规定小朋友不能打架的。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打回去,会让孩子很困惑,我到底要不要遵守既定的规则,如果我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则,是不是可以不遵守其他的规则。
二是,我是不是可以通过打斗来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最终可能让孩子变成一个霸凌者。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叫小D,小D小时候我见过,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也很乖。他们班上几个霸凌者经常欺负他,他姥姥就告诉他,你别被人欺负,你可以打回去。还去学校威胁老师,弄得老师最后也不管了。最后小D和他姥姥说,不是打别人就是被人打,他最后成了他学校最大的霸凌者,希望能给各位一些启示。
第二是遇到其他孩子欺负你时,应该怎么做。
一是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告诉他,无论如何欺负人,打人是不对的,用打人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是,利用语言的力量。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是可以起到较强的作用的。告诉你的孩子,当别人欺负他时,大声地说“不”“不要”“我不喜欢你打我!”“请让我一个人玩!”如果不能阻止,则先走开。如果孩子被打,也要提醒孩子告知老师,或者进一步由家长找到老师,要求学校方重申规则,让所有孩子都明白霸凌是错误的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不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直接去找打人者的家长对峙,因为最重要的是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打闹的问题。在美国任教时,更是规定老师不允许在意外事故报告中透露孩子的真实姓名,如果发生打闹,我们被要求用女孩,男孩这类的词代替孩子的姓名。
在这,我想再和各位分享一个我学生小Y的故事。 小Y是一个非常可爱的3岁男孩。这个孩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中年得子,是全家人的焦点。
可能受到他父亲,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员,的影响,小Y很大方,也非常要面子。
可就是这样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开学的第一周,把班上一半的孩子都打了。导致其他家长非常担忧。 当时,我和助教紧急和Y的妈妈面谈。 最终我们发现, Y并不是aggressive(有攻击性)的孩子。他只是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并和其他孩子一起相处。他打人,80%是因为玩具的问题,20%是因为其他小朋友没有仔细听他说话,他觉得没面子。
后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全班范围内的教导怎么解决抢玩具和分享的过程。提醒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语言解决问题。 第二,密切的关注Y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如果发现他有打孩子的前兆,及时的引导他。 第三,与Y的妈妈以及家人达成一致,如果在家里,Y出现打人的情况,会参照学校的方法来处理。第四, 当班上发生其他的打人事件的时候,会及时的制止并引导全班孩子思考如果自己解决问题。第五,在课程中,会模拟打人的场景,并请Y或者其他打人的孩子来解决问题。在经过大概1个月的时间反复贯彻以上的5条纪律,我的班级的孩子打人情况基本上消失了。尤其是Y,他反而成为了我的好帮手,经常帮助其他孩子解决争抢玩具的问题。看到了吗,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真的很少有绝对的善和恶,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不够懂他们而已。
第三步:更换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上面我们讨论方法已经可以应对大多数的情况,但还是有可能遇到,霸凌者因有暴力倾向而无理由欺负别人,而且对方家长无力或无心管教,学校也无法彻底处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在美国求学期间在很多所不同的幼儿园实习过,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区,有经济发达的上东区也有比较混乱的Bronx(巴朗区),每个区之间环境的差异非常大。这类小朋友我遇见过,他们不当的行为几乎都是源于家庭因素,父母教育程度较低或者家庭关系紧张。不同于我们在《超脱》、《死亡诗社》等经典电影中看过的桥段,伟大的教师挽救了生活不幸的学生。现实中,如果父母放弃看管,学校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对于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学校会给予劝退。但目前,我国的各项监管措施还不完全完善,学校在执行层面差异也很大。如果碰到有暴力倾向的霸凌者,且学校疏于监管,那么我建议给孩子转学,让孩子去一个更好的环境。因为当前的学校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保障与关爱,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其他孩子的行为,但至少,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才是对的。
聪明的家长知道要经常向孩子示弱
晚上,小雄的妈妈满脸疲惫地回来了,今天公司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布置下来很多任务,以至于午饭都没有吃。一进门见小雄在客厅玩玩具,小雄的爸爸在厨房里做饭,于是,小雄的妈妈坐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对小雄说:“小雄,今天妈妈很累,去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好吗?”小雄玩得正起劲儿,听到妈妈这么说,虽然有点不情愿,可是看到妈妈没精神的样子,还是跑到鞋柜前,把妈妈的拖鞋拿了过来。
接着,妈妈又说:“儿子,过来,帮妈妈捶捶腿吧!”小雄说:“妈妈,等爸爸做完饭给你捶吧。我还要玩玩具呢。”妈妈装作很伤心地说:“儿子,你是小男子汉,应该是妈妈的依靠呀。你都不管妈妈吗?”小雄听到这句话立刻跑过来给妈妈捶腿。
这时,爸爸从厨房里端着菜出来,看到这一幕,高兴地说:“小雄表现很不错,以后有你照顾妈妈,我出差就放心了。”
小雄得意地晃晃小脑袋,小拳头捶得更有劲了。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生活中“虎父”却多“犬子”。有位事业有成的朋友,为了照顾好儿子的生活和学习,请了保姆、司机、家教,如今孩子已经14岁了,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很冷漠,听不进任何人的话。这位父亲提起这件事就一脸的无可奈何,可是他不知道造成孩子现状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自己。正是他的强大,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渐渐孩子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无独有偶,一位女强人妈妈在事业上呼风唤雨,由于工作忙,把孩子送进了条件最好的私立学校,而且还配备了一位专职“佣人”,结果孩子连书都懒得翻,只迷恋电子游戏,为了玩游戏甚至连家门都不出。
有人说:如果事情我们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强大,他们的依赖性可能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首先,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有位妈妈,自己生病了,还要强撑着给孩子做饭、洗衣服,而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而同样是生病了,另一位妈妈却明确告诉孩子,现在自己发烧无力,孩子要自己做饭,而且要给妈妈端水送药。结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饭菜,还跑前跑后地照顾妈妈。
其次,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习惯于向父母求助,“妈妈,这个字念什么?”“爸爸,这道题如何解答?”这时多数父母都会积极配合,好像不回答不能显示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怕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很轻易地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就会减少思考的机会,父母这时候其实可以示弱,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个字妈妈也不认识,你自己查查字典,然后还要告诉妈妈好吗”,“这道题确实很复杂,咱们一起看看例题吧,看看谁能先想出解题的方法”。
父母还可以主动向孩子请教问题,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这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更容易得到提高。
最后,在交往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与人交往,本来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却找爸爸妈妈帮忙,比如报名参加舞蹈班,不敢自己去报名,就要求妈妈陪着去;自己在班里受了委屈,想向老师申诉,却不知怎么说,就让父母给老师打电话。这时父母最好示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几次过后,孩子处理这些问题就游刃有余了,甚至可能比父母出面解决得还要好。
总之,“弱小”的父母会把孩子推到困难的面前,让孩子学着去面对、去解决,促使孩子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怎样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候老师与家长可能会产生分歧,造成双方的不愉快,从而影响了家校之间的配合。
有时候,这种分歧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是家长,请认真对照阅读,如果你是老师,也请认真阅读。都是为了孩子!
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就让我们把这18句话记在心里。
1、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首先,我们的精力无法平衡每个孩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比发言更重要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积极发言”,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2、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
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
3、养育养育,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父母责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抚养。
4、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孩子和你将不堪其苦。
5、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6、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
7、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8、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9、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起,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10、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
11、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时刻不敢忘记。第一,身心健康;第二,正直勤勉;第三,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第四,成绩优秀。
12、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当大家都动起来,群策群力了,这个集体才叫厉害呢!”有人说老师带的不是一个班,而是两个,一个是学生班,一个是家长班。我非常赞同。
13、三分之一的家长积极行动,步步紧跟;三分之一的家长虎头蛇尾,勉强应付;三分之一家长基本没有能力跟得上。而这,就是及格、良好、优秀拉开档次的主要原因。
14、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一学期就在全然不同的两个档次了。资质相同的孩子,摊上不同的父母,其发展也就不一样。
15、不要着急,不要攀比,不要企望一口吃胖,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只要他在读,只要他这周比上周进步就值得高兴,就应当鼓励。
16、让孩子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学习很随便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17、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
18、其实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熬夜做作业的孩子并非刻苦但也不笨,只是回家后没人监督,才导致学习没有效率。
家长要善于用放大镜来审视自己孩子
家长要善于用放大镜来审视自己孩子你xx父母是做生意的,**的爸妈是白领族,两家不同的家庭背景给了两个孩子不同的成长空间。xx父母成天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xx一直是由爷爷奶奶放养式的氛围里长大。**就不同啦,爸爸妈妈都是高级白领,对孩子的教育从娃娃时期就开始一手抓,对**的成长和教育一点也不敢疏忽,更容不得**犯丁点儿的错误!这样一来,两个孩子就养成了不一样的性格,xx活泼好动,性格都像男孩子那样大大咧咧!**长相好看性格也沉稳,一看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子。
**和xx性格不一样也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性格差异可能会成为互补。最巧合的就是两个孩子在同一班级上学,老师还把她们排成同位,**和xx就变成了一对好朋友!孩子小常会因鸡毛蒜皮闹纠纷,**和xx自然也不例外,最近接连发生了两件事,让xx父母彻底感到了鸭梨山大!
第一件事情是因为**回家给父母告状,说xx上课老跟她说话,为此**挨了老师很多批!孩子告状这种现象,作家长的稍微麻痹点,可能就不会让家长产生矛盾了。偏偏**父母是知识分子,对女儿的学习太过于关注。一听xx上课老给**说话,并且遭老师批评的事情,**父母当场就着急了!同一个小区住着,找xx家长自也就轻车熟路了。
当天晚上,**爸妈到了xx家里,说了xx在学校里给**上课说话遭老师批评的事儿。xx父母尽管是生意人出身,对于**爸妈的登门拜访高度重视,并且守着**爸妈把xx狠狠的批评了一顿!xx到底是个六岁的孩子,反口说都是**上课先给自己说话,然后才被老师批评的!**父母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不可能,俺家**从小就懂事,决不会上课先给你说话的!”**妈妈的抢白把xx吓得不敢再言语了!这件事也因此不了了之,xx父母特意叮嘱xx,让她上课千万别再跟**讲话!
上课的风波刚刚落下帷幕,几天过去又发生了第二件事!**偷拿妈妈钱包里的钱被妈妈发现,这件事情终于捅了大篓子了!**父母一直对她严加管教,他们觉得**一直乖巧懂事,偷偷拿钱这件事绝对不会干出来的!他们一边伤心,一边相互安慰,觉得自己的乖巧女儿一定受了xx的引诱,才私自拿零钱乱花的!“宝贝儿,你给妈妈说真相,是不是xx让你拿钱给她花?我的心肝宝贝不会花钱,要不是xx,你是不会拿妈妈的钱的对不?”在妈妈的威逼软诱下,**终于承认是xx让她买东西,不给xx买东西,xx就不跟自己玩,**因为害怕所以才拿钱给xx买东西!
**的话语一出口,**爸妈的火顿时上来了!两口子的怒火腾的窜上来!xx这是撺掇**往犯罪的道路上走!**爸妈不找自己女儿拿钱的真正原因,反而急火火到xx家里去闹:“你们教育的什么孩子?挑唆我家**拿钱给她买东西!”**妈妈一见面就大发雷霆,xx父母摸不着头脑,只好连连道歉,说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女儿!
**爸妈找到xx家里也就算了,没想到最后**妈妈把这件事情当成了无恶不赦。在小区逢人就讲xx怎么引诱她家**偷偷拿钱!还说xx没家教,父母都是没文化的生意人,教育孩子的经验欠缺,还说什么xx智商低,学习不如他们家的**,xx不学习,反而对她家**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等等!时间久了,风言风语传到了xx妈妈耳朵眼里,xx妈妈很是气愤,耐心询问xx让没让**偷钱给她花?xx顿时很委屈,说了从来没有过的事!前一段时间**送给她一本密码锁日记本,xx给了她几块好看的橡皮和两本作业本。后来**反悔把密码锁日记本要了回去,而橡皮和作业本**却并没有归还给自己!
xx妈一听很气愤,觉得**妈妈做得太过分,明明自己管教孩子出了问题,偏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还在小区里到处讲xx的坏话,觉得自家教育水平高,**就是一个小公主!而xx家教育失败,xx就是一个丑小鸭!
想到**妈妈的作法,xx妈越想越有气!为了不让xx再受到**的控告和**妈妈的误解,xx妈只好找班主任给**调换了位置!xx妈妈觉得只有不跟**在一个座位上,**以后再犯错也赖不到xx的身上!
从这两件事情上看出来,**妈妈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想相信,孩子犯错了不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原因,把孩子犯错的恶果往别的孩子身上推。这样既不解决实际问题不说,反而还会掩耳盗铃欺骗自己。孩子的错误就像脓疮,越捂伤口就会烂的越快,疤痕也会越来越大!孩子犯错误就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却把错误往别的孩子身上推?这样做虽然给自己的孩子挽回了面子,但内心的丑陋却永远掩盖不住!**妈妈自认为是个成功的妈妈,孩子是个懂事的孩子,用猜忌和推卸责任的标尺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对与错,这样永远也教育不出来好孩子!
像**妈妈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孩子犯了错误后,他们往往不相信这是自己的孩子做出来的,自己的孩子很完美在父母心里生根发芽,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好,这样的心态永远教育不出来好孩子!孩子就像小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长出枝桠来,只有不断地修建,孩子的内心才会正直和诚实。孩子小时候很完美,但不代表过去和未来,一个孩子的好与坏跟家长的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乖巧懂事,长大了就一定是个完美的孩子!用成长来衡量孩子的对与错,对孩子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不要蒙着眼睛自欺欺人,只有不断发现孩子的完美与丑陋,不断的引导和说服,孩子才会健康的长成一颗大树!
父母要如何教育孩子
不少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都缺少坚持。往往是突然感觉到孩子的错误,才会想起来去管一下。在看到孩子一些不如意情况,就开始担忧孩子多年后的高考、婚姻、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家长的忧虑 主要因为不关注孩子
家长之所以会有这种忧虑,是因为对于孩子的关注往往是间歇性的。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就多关注一些,而没有明显问题的时候,就减少关注。
这类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缺少一个宏观掌控,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不做什么,以及做的够不够等等。所以说他们自己心里没底,想应的对于孩子还来缺少缺少一份确信。而这种忧虑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为什么家长会没有这份确信?
不少妈妈们在结束自己学习生涯,有了工作、家庭以及孩子,就感觉自己达到了人生“圆满”,为此便放弃了自我摸索,生活也主线趋向于安逸,看上去非常悠闲、自在,生活稳定惹人羡慕。
但是其实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圆满,此时依旧有很多人生议题没有完成。就比如有很多达到这一年龄的成人,两极分化特别严重,有的人生活越来越丰富、有魅力;又有的人视线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疏离。尤为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这句话来形容这种状态,让人倍感凄凉。
人生就是一幅地图 你需要不断完善
这种安逸生活并没有错,但是你的人生议题不会因为这种回避也消失。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每个人对现实的观念就是一幅地图,凭借这幅地图,我们可以和人生的地形、地貌进行谈判。如果地图是正确的,那么就能确定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地图不完整,那么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但是不少人在过了青春期之后,就放弃了地图的绘制。不少中年人,都觉得自己的地图非常完全,世界观也无瑕疵,甚至有的封闭自己,不接触和学习新的讯息。只有小部分人能够继续努力探索和扩大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直到生命尽头。
人生地图有三部分 不可回避
每个人的人生地图,都有三各部分,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不想再完善地图,可以有无数方法,最直接的就是退缩,保持现状。
就比如很多人不会接纳自己,经常自我否定和攻击,面对事情往往选择逃避或者忍耐。人际交往有障碍也不想办法改变,而是简化人际关系,严重的就是只剩下亲人关系。因为在这部分人面前,即使是任性而为,也会得到包容。
许多妈妈就只会关注日常生活,最大程度的规避掉这三组关系。但是如果大部分情况都选择逃避,那么当孩子到来的时候,妈妈们将避无可避。亲人会包容我们,但是孩子靠的是天生知觉,所以我们的情绪以及对人生理解和态度,都会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
孩子是天使 是父母的老师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事实上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在督促父母把自己忽略掉的课程补起来,完善人生地图。
如果成人就抗拒成长,那么就会把这种任务,交付给孩子。如果成人不接受自己,对自己不满意,那么就需要一个非常让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无法处理好亲子关系,那么心中就希望有个完美孩子,会主动迎合成人的要求。于是孩子开心,你就开心,孩子难过你就难过。这样孩子幼小的肩膀要承受两个人的成长任务,时间久了会出事的。
与孩子一起成长 努力完善人生地图
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去面对自己人生的问题、寻找到答案并且完善自我。事实上过了18岁,并不代表你是大人,依旧只是个大孩子。成长道路上各种错误、漏洞,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展露无遗,可能会感觉困惑、力不从心,此时最好是休息下,看看是什么阻碍了自己的脚步。
等到我们不再逃避,而选择勇敢直面困难的时候,也就离开了心理舒适区。但是成长就是这么个破茧重生的过程,它意味着冒险、痛苦,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你会发现,每当解决一个问题时,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顺畅,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每次苦难背后,都有一份人生的礼物。
所以说那些知道勤奋好学、不断进取自我成长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值得尊敬和称颂的。
父母要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经历逆返心理时期,大人这样说,他偏那样做,这就是不听话。但是身为父母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不是圣人,孩子也不是完人,教育方式是要随着孩子的年龄、个性慢慢修正的。有时候,欲速则不达,而错误的手段,也是达不到正面的效果的。
而打骂是一种极端方式,目的是“控制”,而过多的使用“打骂”这种行为无益于“厌恶疗法”,而“厌恶疗法”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压制住了,取得一时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所以打骂孩子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正确教育孩子的十个妙招:
1、友善
——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不要以不耐烦、甚至是命令的口气,这一点年轻的妈妈们有时控制不好,孩子也许会听你于一时,但很快就会转化为内心的抵触,在心中垒起一堵墙。不到万不得已,不是原则性问题,对孩子一定要和颜悦色。我很反感那种冷嘲热讽孩子的做法,尤其是某些幼教工作者板着面孔对孩子,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2、暂停
——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冷处理反而收到奇效,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会主动向你示弱,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孩子这一点很令我欣慰,因为他无论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心里都是非常明白的,但他知错认错,态度还是非常诚恳的。我也明白他“犯坏”的目的一是引起家长的注意和惊讶,二是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造成一种冲突,引起对方的反应。
3、道理
——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商,你说的话他都明白,只是不善于表达。如果你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上会觉得讲道理会更容易接受。事后再批评,孩子会非常配合你,主动认错的。
4、积极
——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不要将你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很容易发脾气,说话不注意分寸,顺口说出的话是很伤孩子的自尊心的。你所作的努力,夸奖孩子的十句也抵补不上对他的一次否定。
5、解释
——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不要错怪孩子,要分清事实,有良好的判断力。那天我带孩子去公园,一位女孩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别动小弟弟的玩具车,这样不礼貌”事实是,孩子非常乐意与这位小姐姐分享玩具,两人情投意合,最后给小姐姐恋恋不舍地送到门口。
6、珍惜
——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孩子的自行车喜欢撞别人的车,这其实是男孩子皮肤饥渴的一种宣泄。过去有句话,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淘气的男孩子喜欢通过打架甚至挨打来达到皮肤接触的目的,这是婴幼儿心理学,今后我会全面揭示。那么我们家长能否用抚摸,按摩等方式解决孩子的这种生理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7、激励
——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孩子曾经为不会骑自行车而懊丧,我对他说:“不要着急,你到三岁就会骑了。”结果他离三岁生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掌握了骑自行车。
8、尊重
——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出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部电视剧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充分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自律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所谓的代沟不正是有些家长自以为是所造成的吗?
10、环境
——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然后在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一种系统的学问,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而是要把他置身于民主、自由、和谐的家庭环境中,让他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予以有针对性地校正。
总之, 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对孩子要细心观察,找对原因,耐心诱导,坚决不能双方对持,这样下去要么就是大人终究犟不过孩子,最后听了孩子的,助长了孩子的凡事不满意就闹下去的坏脾气;要么就是父母忍不住打孩子,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父母要呵护孩子的爱心
这是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瑞恩是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6岁的小瑞恩读小学一年级时,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6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销,两块钱能买一条毯子,70加元(约合380元人民币)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瑞恩深受震惊。他想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不过,他的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这笔钱,也没有把这个想法当成小孩子头脑一时发热的冲动。妈妈对瑞恩说:“家里一时拿不出70加元。你要捐70加元是好事,但是你需要付出劳动。”妈妈让他自己来挣这笔钱,妈妈说:“孩子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能够有这些钱了。”瑞恩说:“好,我一定多干活。”
于是瑞恩开始承担正常家务之外的更多的事。哥哥和弟弟出去玩,他吸了两小时地毯挣了两块钱;全家人都去看电影,他留在家里擦玻璃赚到第二个两块钱;他还要一大早爬起来帮爷爷拣松果;帮邻居拣暴风雪后的树枝……
瑞恩坚持了4个月,终于攒够了70加元,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他:“7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要2000加元。”
小小年纪的瑞恩没有放弃,他开始继续努力。一年多以后,通过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他终于筹集了足够的钱,在乌干达的安格鲁小学附近捐助了一口水井。
事情至此并没有结束。因为还有更多的人喝不上干净的水,瑞恩决定攒钱买一台钻井机,以便更快地挖更多的水井,让每一个非洲人都喝上洁净的水成了瑞恩的梦想。他真的坚持了下去。
瑞恩的故事被登在了报纸上。于是,5年后,这当初是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竟成为千百人参加进来的一项事业。2001年3月,一个名为“瑞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如今,基金会筹款已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我很感动的是瑞恩母亲的做法,她呵护与珍惜了瑞恩的爱心,使瑞恩实现了他的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瑞恩成了名人后,他的父母也控制了很多活动,不让孩子在荣誉光环之下飘飘然,让孩子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所以瑞恩虽然成了世界的一个小名人,但依然过着一份童真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他伟大的妈妈赋予他的。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前两天,下班接xx回家的路上,xx对我说:“妈妈你看看我的腕表吧!”说着打开手心。让我看到腕表像断了脚的螃蟹。于是我问:“它怎么会变成这样了呢?”xx:“我也不知道,就在放学的时候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表掉在地上变成这样了。”听了xx这个迁求的解释,我就知道小不点在说谎。于是我故意说道:“噢!原来是这样呀!还真是便宜没好货,才用了一个多月就坏了,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戴了这么久也值了。xx听了我这样说。反自己觉得可惜起来了:“这表还挺好用的,现坏了,我就没表了。”我安慰道,没关系,等到家了,妈妈帮你修修。xx:“怎么修呀!表带都不知掉哪了。”那你就跟爸爸说说,让他帮你重买块吧!xx听了忙应道:“好呀!那你也要帮我跟爸爸讲讲。”我心想这小家伙,还怕爸爸追究,想利用我来了。
睿爸下班回来,放手机时看到桌上xx的腕表,拿起来看了看问我:“这表怎么坏成这样了,表带明显地是撤断的,表心也被摔离壳了。”我跟睿爸做了个小声的动作,嘘!别这么大声。我把xx跟我说的告诉了睿爸,并对睿爸说,即然xx不说实话,一定有他的原因,现不要急着问他。表都坏了,你再追问孩子,表不会变好,何必呢!这事我们三人心里都清楚就行。这时xx在自己房间复习功课。听到爸爸回来了,就走了出来,对他爸爸说:“爸爸这表现坏了,你给我重新买块吧!”睿爸:“重新买块可以,不过今晚太晚了,等两天吧!”xx听到爸爸同意了,跟爸爸说了声:“谢谢爸爸,那我先睡了。”
两天后睿爸让我带xx去挑块表,在去买表的路上,我跟xx说:“这次咱们要买块好点的,贵点没关系,你好生保管用久点就行,不然照你之前那样,那一年下来,光这买表的钱,爸爸妈妈是接受不了。”xx听了,犹豫了一下,跟我说:“妈妈,我告诉你表坏的原因吧!是我们班同学要看我的表,我跟他说,老师说过可以带表,但不能玩,所以我不让他看。但那同学还非要看,于是就撤断了我的表带,表就掉地上了。”我漫不经心的应到,是这样,那你当天为什么骗妈妈呢?xx:“我怕妈妈找同学赔,我同学跟我道歉时说了,让我不要告诉你们,因为他没钱赔我的表,若他妈妈知道了,会打他的。”我停下了脚步,蹲了下来拉住儿子的手说:“你这样为同学着想没错,但你不能骗妈妈,你可以跟妈妈说实话,妈妈不会去找你同学,但你若说了谎就不对了,妈妈可不喜欢说谎的孩子。”xx:“妈妈,那以后我就不说谎话了,你还喜欢我吗?”我用手在xx鼻子上刮了下,说:“能知错就改也是好孩子,妈妈还是跟以前一样喜欢你。”xx马上提高了嗓门:“妈妈、妈妈我想到个保管表的好主意了,以后我就把表放在衣袖里,不再让同学看到。”我说这主意不错,妈妈不用再担心表会坏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做错一些事,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指责孩子,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去理解孩子,让孩子在我们宽容下自己认识自己的错误。这往往比打骂、指责孩子效果来的快得多。
喜欢《父母要善于经常给孩子解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给孩子扎头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