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期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早期识字不等于说读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色越来越深,洗澡时间早已过了。爸爸梳好两岁女儿的头发,用毛巾裹着她,领她到卧室。"不睡,不睡。"她抗议说,"要妈妈!""妈妈在工作,但她很快就回家",爸爸说,"时间让你难熬,我们可以读睡觉前的书。"爸爸尽力减轻女儿的想念,用读书的方式使孩子安静。找一本故事书,小女孩捡起>。"棒极了!"爸爸说,"让我们读一读,看看猫头鹰妈妈什么时候回家。"女儿指着她最喜欢的图画,"Little Bill"。小女孩专心致志地听着,她期盼着猫头鹰妈**图画。当猫头鹰妈妈飞回巢时,爸爸和女儿一起哭着说"它回来了!!"这时妈妈下班进家门。爸爸说,"看!Mammies(妈妈们) do come back!"说读写能力始于婴儿期
早期语言和识字始于人生的最初三年,且与一个孩子最早同书籍和故事打交道的经验密切相关。上述幼儿不但与父亲相互交流,而且她也学到了故事、语言和她周围的世界。最新研究认为,学习说、读和写的技能始于婴儿期。我们知道儿童在上学很久以前他们已获得语言、阅读和写作有用的知识。
在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在最初几年的经验不怎么重要。正规教育强调当孩子达到入学年龄时教他们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在学龄前。结论显然被改写了。
但专家并不提倡对很小很小的孩子教阅读写作。使幼儿和少儿达到成人识字模式(例如,对单词的实际读和写)并非恰当。它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且有力地毁坏孩子,使孩子一开始就以失败心理与阅读和书打交道。
幼儿的早期识字行为
书处理行为。行为与一个孩子控制书或拿书相关,如翻书页和咬书。
看和认。行为与孩子如何专注和与书中的图画互动相关,如盯住图画或对一幅有趣的画发笑。
行为显示幼儿认识和开始理解书中的图画,如指出家庭用品的图片。
图画和故事的理解。行为显示幼儿理解一本书中的图画和事件,如模仿在图画中看到的某个动作或说在一个故事中的事件。
阅读故事行为。行为包括孩子与书积极互动和他们对书中印刷语言理解的兴趣,如阅读模仿图画书中的泡泡(框着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或沿着印刷字奔跑的手指。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婴儿咬一本书,一个两岁的幼儿拿书行为和一个五岁的孩子翻书之间的联系和意义。用书开发和与书玩,唱儿歌和听故事,认字和写字的人生最初三年是入学后语言和识字的基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鼓励不等于溺爱
育儿观念:鼓励不等于溺爱
那天离园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看时间还早,就每人发一张纸学习折扇子,折的快的得到一颗五角星,这时家长也陆陆续续的来了,XX的妈妈看我正在发五角星就说:“老师,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吧,帮他也贴一个”。我放眼望去,xx不像妈妈那么迫切需要五角星,对我提出的要求无动于衷,我再次提醒他,他就是不理不睬。我想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找个什么借口去鼓励他为他贴上五角星,他妈妈看我没有立即给他的孩子贴上,就帮助孩子折好,来问我这样可以吧,帮我们贴一个吧,我当时很不理解妈妈的做法,怎么可以这样教育孩子?那是鼓励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天,xx的爸爸来园送孩子,我怕他对我的教育方式产生误会,就把昨天离园时的情境重复一遍,并明确地告诉他,那不是鼓励,那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Xx的爸爸听了点点头,我想着把误会消除,再一次离园时,我带着孩子又把折纸重新练习,并特意表扬了他,xx显得特别开心。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嘴上说着鼓励,行动上却是宠爱过头,教师如果赞同家长的那些做法,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将从何而来。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育方式行之有效。
尊重,不等于没有规矩
摘要: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但是每次都只能吃两块,你明白吗? ”
一天下午,我领着三猪到朋友苏珊家玩,苏珊的儿子和三猪是好朋友,她还有个六岁的女儿露易丝上一年级。那天,正好露易丝的同学玛丽也在她家,四个孩子一起在起居室里玩。过了一会儿,玛丽发现墙边的架子上有个糖果罐子,里面装满了各色巧克力和糖果,就问苏珊她可不可以吃。
苏珊点头说可以,但是她家的规定是每次每人只能拿两块。
不一会儿,露易丝走过来告状:“妈妈,玛丽没有遵守规矩,她多拿了糖果。 ”苏珊走过去问玛丽:“露易丝说得对吗?你拿的糖果超出了两块吗? ”玛丽点点头说:“你们家的糖果很好吃,我想带几块回去给妹妹尝尝。 ”
苏珊和颜悦色地对玛丽说: “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每次只能拿两块,你也只能给妹妹带两块,如果她喜欢,下一次你领她一起过来吃。”
我和苏珊继续聊天,却同时发现,玛丽又偷偷打开了糖果罐,抓了几块糖装进了兜里,这时其他三个孩子都在玩耍,谁也没有注意到。
苏珊站起身,走到玛丽的身边和颜悦色地说:“玛丽,每家都有各自的规矩,露易丝到你家里玩要遵守你家的规矩,而你到我们家里来玩,就要遵守我们家的规矩,所以你不能多拿糖果。你可以经常来玩,每一次都可以吃,但是每次都只能吃两块,你明白吗? ”
玛丽再一次把多拿的糖果掏了出来。
苏珊坐回来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来玩是否该管教真是个难题,我的根据就是是否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如果露易丝发现玛丽在我们家可以不遵守规矩,那么她也就有样学样,也觉得规矩是可以随便打破的。 ”
孩子“胆小”不等于不勇敢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手试探屁股离床面的距离,然后确保安全时再用手撑住床面坐下。我能说,在他学站期间,他从来没摔倒过自己吗??
社会交际上,儿子同样显示出他的“胆小”。他从不与人抢玩具,甚至还没等别人抢,就“拱手相让”。?
我开始担心“胆小”的儿子将来会受欺负,甚至担心他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为,他是那么惧怕危险和冲突。
后来,听了某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接触到投射和接纳的理念,才看清了问题所在。
一方面,我如此在意儿子的“胆小”,源于我自己的投射。我天性担小,而我又极为排斥和否定这点。所以,我才强烈希望儿子勇敢。
另一方面,儿子天性使然。宝爸和我都是极为温和谨慎的人,儿子自然遗传了这点。
再者,我的小心谨慎进一步感染了他。比如,我担心他在马路上乱跑,于是经常提醒他注意看车。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走砖铺的人行道,远离柏油路。每一次过马路,一定要抱着。
那次讲座后,我试着接纳并正确看待“胆小”这个特质。“胆小”不是缺点,无所谓优劣。再说,胆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人的本能。只不过,胆小的孩子更敏感细腻,看到了更多的危险,也就有了更多的恐惧。
再回想“胆小”带给我的好处,它让我处事安稳踏实,赢得朋友信任。在乡村孩子野蛮生长、打架斗殴时,它让我选择安安稳稳读书,也让我一路规规矩矩从小县城走到了首都的著名学府。?
正确看待“胆小”这一特质后,我自然接纳了儿子的“胆小”,其实,我现在更愿意用“谨慎”一词形容。因为,“胆小”一词多被国人赋予贬义。
当我不再纠结和焦虑“胆小”这事时,不再强迫儿子去接受超负荷的“恐惧”时,他便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克服恐惧,勇敢去探索。
其实,谨慎的孩子未必不勇敢。儿子比很多同龄人都敢于尝试,也喜欢挑战自己。只不过,这个挑战不是鲁莽的,而是非常有谱。
他在一岁多时就喜欢玩公园的“太空漫步”健身器械(不鼓励太小的孩子玩哈),以及那种很高的滑梯。他两岁时就尝试玩儿童绳索桥,只不过第一次会格外小心,接下来他会一遍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不到三岁的他,跟着一群四五岁的哥哥踢球玩。不过,不和人直接抢球,偶尔“捡漏”,抱起球就跑,看到哥哥们追,赶紧把球扔出去,以免被撞倒。谨慎又勇敢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他骑着踏板车出去,奶奶追不上。但是,骑一段他都停一下来等奶奶,尤其是到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等着奶奶牵着他的小车才过。
现在,仍有人时不时会说,你家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真强,或者直接坦言,你家孩子真胆小。但我已经不再纠结,“胆小”怎么了,胆小的孩子行事谨慎,他会为自己规避掉很多风险!总比鲁莽要强。而且,他的谨慎又也妨碍他去探索。
每个孩子都具有爱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当父母应看到他的恐惧并接纳他的胆怯,他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克服恐惧,勇敢地去探索。相反,强迫他勇敢,只会打乱他的节奏,让他愈加恐惧,并失去探索的勇气。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育儿观念:纵容不等于爱
爱是一种习惯,无法预料,无法言语,但真的到了爱时,那就爱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付出。而母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聚来的,也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也许整个世界都会变,惟独不变的是你身边无微不至关怀着你的那份母爱......现在的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我们家长心目中的宝贝。样样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孩子,就如一株期待长大的幼苗,而充当农夫的是教师和家长,我们要以科学为方法,耐心为心态,感情为饲料去培育他们,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放纵任其发展。在我们班就有那么一个孩子,她的名字叫悠悠,家庭的因素、生活的环境、妈妈的“用心良苦”养成了孩子娇纵的性格,但是她娇纵的非常“特殊”……案例一:妈妈,她抢我的书事件描述:最近我们班引起了一阵迷宫热潮,不管来园或离园孩子们总喜欢捧这一本迷宫书在研究。今天离园一如往常,到了最后只剩下了悠悠和乐乐,他们两拿着一本迷宫书,正商量着该怎么走,悠悠说:“我要直线走”。乐乐说:“应该朝着箭头符号走”……尽管两个意见有分歧,但仍友好商量着,这时悠悠妈妈来了忙问:你们怎么了?谁知悠悠大叫了起来:“妈妈,她抢我书”。听了悠悠的话吓了我一跳,吓坏我的不是她的言语,而是在我目睹了解所有经过的前提下,悠悠公开撒谎的行为。面对孩子“谎言”我站在旁边,想看看妈妈的处理方法,然而妈妈只说了一句话:“妈妈又不是万能,我也没有办法,你自己看着办”只见悠悠迅速抢过了这本所谓她的书。我庆幸妈妈没有帮助女儿“抢”回那本书,但却为妈妈的无动于衷感到无奈。站在一旁的我反问了悠悠:真是这样吗?她低下了头,后来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悠悠妈妈,而她却对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表现出了怀疑,甚至还有几分鄙视和高傲……分析原因:悠悠在我园是有名人物,她能力强,表现力棒,经常参加舞蹈演出更让她充满了自信,但是她很特殊,有时乖巧的真是无可挑剔,可有时无理取闹让人不认识。说出的话并不像出自一个六岁儿童之嘴,而对于我这个刚接任不久的新老师,虽闻其名,但却未曾深入了解,看着孩子表现及她妈妈的言语,我断定她是一个聪明且有些“小心机”的小女孩,她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而纵容她这么“大胆”行为的就是妈妈那无私的爱。所以,为了孩子,为了那份扭曲的母爱,我决定无论前面有多曲折,我也要将这棵幼苗茁壮成长。首先深入了解悠悠家庭背景,对孩子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孩子以前班主任介绍,知道悠悠和她妈妈一直租在外面,爸爸在上海上班,妈妈是个非常有主见性的,事事以女儿为重,所以她非常保护这个女儿,处处不让女儿受委屈。久而久之,女儿对妈妈的行为耳濡目染,而妈妈那过分保护也变成了她的护身符。这是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其次就是老师的不断表扬,让孩子养成了“为我最大”的性格。不可否认悠悠的聪明和能干,听孩子以前的班主任介绍,只要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一个举动,孩子就能有效率有质量的“替”你完成。所以她成了老师心中的“宝”,同时也拥有了一些特殊的权利……教育经历:既然了解了孩子娇纵的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妈妈,所以第一步就是从这位伟大的妈妈下手,取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我进行了深入家访。第一次与悠悠妈妈交谈中,我只谈到了悠悠在幼儿园里的良好行为。比如:与幼儿的融洽相处,自理能力比较强,上课自我表现欲望强,语言发展水平较好等等。对于孩子本质问题我没有提及,而悠悠妈妈也表示孩子在家比较乖,就是有时候爱撒娇。虽然妈妈只发表了这些意见,但从她的言语及表情中我发现她已经对我有了初步的信任和靠拢意思。第二步:向孩子入手,这段时间我重点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用照相机捕捉孩子的行为差异,并经常私下找她聊天,告诉她不管妈妈在不在,我们都要做个懂事讲理的孩子。第三步:改变以前老师作风,吝啬我的表扬和给她的“特权”,在平时生活或教学中,我会抓住时机,减少表扬,让孩子知道老师的表扬非常珍贵。当孩子有时候表现非常好的时候,我不但表扬还会送上我“特殊”礼物。孩子转变:就这样两个星期下来,孩子在园表现有所好转,至少知道了起码的规则意识,一次吃完午饭,孩子们都到图书角去抢着迷宫书看,而悠悠急匆匆跑来告诉我:“老师,他们都在抢书看了。”说完立即转身跑向图书角,大声说:“我已经告诉老师了,看你们怎么办?”说完偷笑着,这让我意识到悠悠虽然有改变,但是没有达到本质上改变。案例二:妈妈,我要排第一事件描述:星期天,我们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假日活动——晓塘野餐。孩子们兴奋不已,家长们也热情高涨,很快我们到了目的地晓塘,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排起了整齐队伍,爸爸妈妈们也有序分配着工作。谁知这时传来了悠悠哭声:妈妈,我要排第一,我一定要排第一。这时,只看悠悠妈妈无奈的拍着孩子的头说:你这个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尽给我添乱。但一边还是拉着自己孩子拖到了最前面……只听见旁边家长说“孩子不能这么宠,会惯坏的”这时只见悠悠妈妈的脸唰的红了。教育经历:悠悠在妈妈面前这种行为在我意料之内,但妈妈那羞愧表现却让我知道这是我迈开第二步的有效时机,通过家访来影响她。第二次我又和悠悠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这一次我彻底的把自己拍的照片和悠悠在园表现告诉了悠悠妈妈,与她在妈妈面前的表现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告诉她这已不再是简单的淘气和撒娇,而是形成了一种不好习惯,她不但影响了其他同伴的集体生活,更会成为其他大人面前“厉害孩子”,而这种厉害却充满了贬义。听了我的话,悠悠妈妈充满了沉思。她说:“我以为她只是想在我面前撒撒娇,爸爸不在,我以为这很正常”。我告诉她正是因为孩子在无理取闹时,你并没有及时制止,而是在一旁以一种笑话看其撒娇,这样会导致孩子更大胆行为。通过谈话,悠悠妈妈开始意识到了孩子问题,我也进一步商讨了改变悠悠不良习惯的方法,并推介了一些好书。悠悠妈妈表示会积极配合,渐渐随着时间推移,不但发现了孩子的变化更发现了妈妈的变化。孩子的转变:离园时,孩子们都在玩飞盘,可飞盘花形不一样,唯独粉色带点爱心飞盘最抢手,最后几个孩子正在玩耍。从悠悠的眼中我发现她非常喜欢也很想玩,只见这时悠悠妈妈来了,悠悠跑过去说:妈妈我要那个粉色爱心飞盘。只见悠悠妈妈蹲下来说:“妈妈觉得悠悠的飞盘也很漂亮啊!如果悠悠真的喜欢我们下次玩的时候和老师商量一下,给你玩一会儿好吗?这样拿别人的东西,小朋友就没有玩了,对吗?”只见悠悠低下了头说了声:“妈妈,我错了……”简单的一句话比什么都珍贵,我与悠悠妈妈两眼相视,欣慰地笑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不管对于谁的孩子,爱是我们对待孩子的主要方式,但爱要得体,爱要注意方法。决不应该把这份爱,仅仅肤浅地放在脸上,甚至让它变成纵容孩子的“帮凶”。我们要将那份“宠爱”深深的埋在我们心底,用关怀和严格去诠释它的真谛。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孩子们喜欢的寒假假期马上就要到来了,一听到放假所有的孩子都一个表现那就是高兴甚至是兴奋,因为放假他们就可以在家里随心所欲的做任何想做的事了,这时家里的长辈们也认为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放纵一下他们吧,特别是又快过节了让他们高兴一下也无妨。其实孩子放假让孩子能放松一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放假了就对幼儿的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你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因为开学后你的麻烦就要来了。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放假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他都有些头疼了,其实这就是家长在无意中给孩子养成的一种新的习惯。放假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有个放松不等于所有的一切都放松,如常规和良好的品质还是需要家长在家时刻的注意与培养的,不要等到开学后在想起来培养与训练到时可就为时已晚了。良好的习惯和常规是在于日常的积累的而不是紧急的训练,同样不良的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他们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所以在放假时给予孩子空间的同时别忘了帮助孩子留住那些好的习惯与品质,该管的时候还是要管的,这不仅是为了你,更是在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孩子成长,重在陪伴,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
关于陪伴,我们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有时候却没有很好的效果,问题就在于父母陪伴孩子时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今天熊妈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熊孩子的专栏作者嘉明妈妈。嘉明妈妈和她的中美混血嘉明宝贝生活在加州阳光下,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最让熊妈佩服的是,这位妈妈时常会反思自己的育儿和生活,将自己的经验或者教训无私的与给位妈妈分享。
“智爱”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人充满智慧地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有质量的爱、科学的爱,与骄傲、任性、自私的溺爱有着本质的区别。“智爱”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多陪陪孩子,而不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男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也许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但只要是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干扰的陪伴就足矣。男孩子所需要的,是妈妈的精神之爱,而非物质之爱。
关于一心一意陪伴孩子这点,给妈妈的启发是很深的,写下上篇博文的时候,妈妈就许诺要来写一篇关于专心陪伴孩子的博文,由此也就引出了今天博客的主题-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妈妈先来自我检讨一下,然后再说说现在如何做到一心一意地陪伴明明小朋友的,也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检讨一:妈妈是全职妈妈,认为每天24小时守着明明(除去晚上睡觉的时间),就算是陪伴在小朋友左右了,小朋友就应该体会到妈妈的爱,但其实不然,妈妈之前对明明小朋友的陪伴是毫无意义的陪伴,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妈妈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要么在电脑前,要么在厨房,再要么就是抱着手机,而明明小朋友都是东逛逛西兜兜地自己玩玩具。
检讨二:很多时候,明明小朋友也很是希望妈妈能够专心地陪他玩一玩玩具,但鉴于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处于心中有话说不出的阶段,所以想表达愿意或不满,只能以哭闹来解决。此时的妈妈就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以此给明明小朋友扣上了“不听话”、“太不乖”的帽子。孰不知,其中错的人不是明明,而是妈妈自己。
检讨三: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到,如果其中的某一天,妈妈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真正做到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哪怕是只有10分钟;或者认认真真地讲几个故事,那么明明小朋友随后就会乖乖地自己玩、好好地大口吃饭。如果如检讨一或二中所说,妈妈没有专心陪明明的话,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就会要么拒绝、要么推碗、要么要这要那地提一堆要求,妈妈由此又给明明冠上了一个“罪名”-以前乖乖吃饭的明明哪里去了?这孩子是越大越不乖了。但...此时不好好吃饭的明明,是以此来吸引妈妈对他更多的注意力呢!
检讨四:经常地,妈妈站在电脑前写博客或回留言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明明总是来推妈妈,想把妈妈从电脑桌前推开,妈妈刚开始的时候不明白,认为是明明小朋友的淘气或不听话,但现在算是明白了,明明小朋友是嫉妒妈妈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希望妈妈能够多陪陪自己呢!
其实,小朋友的愿意是多么得简单、多么得容易实现啊!半个月前妈妈就应该写下今天的这篇博文,但一直迟迟没有动手,缘由在于妈妈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改变,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智爱”?是不是多陪陪小朋友,明明又会回到以前那个乖乖宝?两周的试验与观察证明,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妈妈的决定是明智的。妈妈以下就来聊一聊为明明小朋友做了哪些改变吧!正如前面所说,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改正一:妈妈自从怀孕开始,就一直把电脑放在客厅(现在明明玩乐的专属地盘)。在明明小朋友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图的省事,因为载着“大西瓜”上下楼着实不方便和精疲力竭;而明明小朋友出生后呢,为的是“陪”明明方便(注意,妈妈这里的“陪”字用了引号),妈妈想的是自己可以一边用电脑,并且一边看着明明小朋友,明明小的时候还好,不需要妈妈太多的关注,妈妈写博客或回邮件的效率和速度确实很高;但渐渐长大的明明小朋友,希望妈妈更多的陪伴与关注,因此,妈妈又请爸爸把电脑搬回了一楼的书房,这样一来,妈妈只能在明明小朋友睡觉或爸爸在家的时候来上网、写博客或回复大家的留言。
改正二:妈妈之前即使不在电脑前,也总是手机不离身,这样随时可以用手机上网看信息、回邮件、看新闻或微信、QQ的空间。其实想想,这样手机不离身地“陪”明明,和妈妈站在电脑前,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一样地心不专,而且遭小朋友的嫉妒。于是现在手机不再跟着妈妈走,会放两个地方,一个是厨房,一个是以前的电脑桌,这样如果有电话来,妈妈还是可以接到;但其它的联络就没有那么着急(象微信或QQ信息),都等有机会了一起处理。
改正三:明明小朋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但很喜欢和妈妈一起看书。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干扰了,妈妈现在经常是坐在沙发上看自己的育儿书,而明明小朋友则在妈妈的脚边,也抱一本书或几本书自己翻着看,有时也会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其实这也是不错的一个互相陪伴的方法呢,不但培养了小朋友读书的习惯,而且妈妈也有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和机会。
改正四: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育儿书中读到过,爸爸妈妈为了弥补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会为孩子买很多玩具,但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对这些玩具也是丝毫没有兴趣的;而且即使有兴趣,他们也不会从自己的瞎玩中受到什么启发或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即使玩具再多,还是需要爸爸妈妈一起陪孩子们玩。明明的玩具很多,妈妈现在没事的时候,会和明明一起玩、一起开小汽车、一起踢球、一起搭积木、一起抱抱熊熊,由此妈妈也发现,明明是越来越会玩他的玩具,也玩得越来越专心。很多时候,明明还是自己玩,妈妈只需要坐在一边看着,小朋友就会玩得很开心,而且还会经常叫“妈妈看看”。
改正五:妈妈在陪明明的时候,也不是总举着相机或手机在拍照了,一些特别的情、特别的景,妈妈还是会努力记录下来,但一般的随拍及杂片,就能省则省了吧!明明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同样也不喜欢妈妈在陪伴他的时候,总举着相机说“明明看看妈妈”、“明明看这里”之类的话。
妈妈发现,如果每天能够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小朋友将是事事顺心,妈妈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而且吃饭睡觉都是个乖乖宝,说是个“天使宝宝”一点都不夸张。妈妈之前的时间,几乎被电脑、手机或做饭占满了,真的没有太多的时候陪明明,而现在可谓是有大把的时间真正陪伴在小朋友左右,明明真的又变回了以前那个乖巧懂事、通情达理的乖宝宝。看看,妈妈只需要做小小的一点点改变,小朋友的愿意多么容易满足啊!
通过明明小朋友,妈妈总结出一个观点:每个小朋友都渴望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陪伴,他们的哭闹,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因此,爸爸妈妈们,每天只需要您30分钟或一个小时的专心陪伴,换来的将是一个乖巧快乐的好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杂志或哪本育儿书或网上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孩子三岁前,是否得到爸爸妈妈充分的关注与专心的陪伴,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很多方面-情商、学习、自立、工作、待人处事等等。因此妈妈决定在这关键的三年中,尽最大的可能和能力陪陪明明,话再说回来,除了这三年,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妈妈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陪着明明吗?孩子一转眼就会长大,所以妈妈一定要珍惜再珍惜啊!
宝宝早期阅读与识字
早期阅读就是看图识物吗
Q :看到前面几个妈妈的问题。我们接下来请高老师谈一谈,阅读的目的。 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妈妈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早期看图识物,识字,妈妈一个一个指给孩子,孩子认识了,会找出正确的图片,认为这是阅读, 我们听听高老师的观点.。
A:早期的看图识物从广义来讲是阅读,但是阅读并不是给孩子看着图指认这样简单的事情。 其实,阅读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当我们看到文字,图片,理解传递给我们信息的时候,这就是阅读。通过图片学习一些间接的经验,但是我们应该更多的强调通过图书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让宝宝能够吸收到多少信息。
有些孩子读书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家长事先设定的一个结果,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过多的,给孩子丰富的知识。 更多是现在的多媒体的摄入,很多成人对于读书都已经不习惯了,虽然认识字,但是阅读的时候会串行啊,漏字啊等等的。
所以,尽管今天是世界儿童读书日,我们不管是不是从任何角度讲,读书都是一个应该一直强调并且延续下去的事情。
阅读就是要认识更多的字吗
Q :老师好 :我儿子刚六岁了,认识一些字儿,读故事的时候 我总是让他和我一起读,他认识的字儿他读,不认识的字儿我读,这个方法可行吗?另外,他好像不热衷于这个方法,总是不耐烦地说:“我不认识 你给我读”。怎样激发他独立阅读的习惯啊?他小时候不认识字儿的时候,倒是很爱看书,现在不知是不是因为讨厌我让他看字读故事,反正都不太看书了,只是迷电视,谢谢了 。
A :其实妈妈分析的已经很详细了,我的分析和您差不多,现在妈妈更多的是把阅读放在了认字上面。 阅读过程中一定是要识字的,如果不认识字,那么孩子永远不会阅读。但是并不是阅读的全部。 在阅读中让孩子识字,阅读,听得懂,这些都是阅读的目标。而孩子现在仅仅是记忆读书,而不是识字读书,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能够指读文字,渐渐的会把文字和发音联系起来。 很多家长想现在和孩子亲子共读两年到三年,以后孩子自己阅读好啦,就不需要烦我再来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将来上小学了, 家长和孩子还可以一起阅读的话,那么孩子的进步您一定会看得到的。
儿童的早期识字要适可而止
早期科学识字是早期阅读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最新研究发现,实施早期科学识字教育的儿童,最早从3岁起就开始全面的书面阅读了。但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早期识字并不能代替所有的教育方法。
儿童心智的成长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素”,只重视对孩子的识字教育,在早期教育上光吃“偏食”是不可取的,而且是有害的。如何进行早期识字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方法不当,仍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由于只吃“偏食”等原因,出现了一些心理与行为障碍。如婴幼儿“识字癖”,这种病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发现的。病发症状为:孩子识字成癖,每日字典不离左右,见书就看、见字就认,反复默写字典,性格孤僻、沉默寡语,并出现社交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等现象。
所以,这里我们要提醒广大家长一句:早期科学识字虽然是好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且适可而止,切不可操之过急过早。
识字方法
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成年人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该怎样把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迷藏: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让孩子找。找到了,读一读,表扬一番。也可让孩子去藏字,妈妈找字,读字。
2.玩玩具:跟孩子玩什么玩具,就在玩具上写上相应的字,让孩子认读.
3.做动作:边教字边做动作;教“跳”字做一个青蛙跳的动作;……等等。凡是动词都可以做相应的动作,加深印象.
4.装表情:教育些带感情色彩的动词和形容词要有脸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5.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撤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教一个字,此法可把孩子认过的字当作鱼让孩子钓。成人读一个字,孩子必须钓到那个字,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几个孩子比赛看谁换钓到“鱼”。这方法用来复习巩固效果好。
6.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一听筒在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
7.吃东西识字:孩子在吃东西时,往往是最高兴的,这时教他识读字,兴趣也会高些。如削菠萝时教“菠”、“萝”,切西瓜时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时教包糖纸上的那些字。
8.讲故事识字: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认一认,讲完故事后读一读,让孩子复述时再认一认。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9.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许多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说有许多小朋友要上动物园去玩,开哪个门进去呢?看门人说走“鬃”门进去安全,如果开错门,老虎会逃出来咬人的,这时候要孩子去“鬃”门,开对了才能进动物园,开错了重开。进了“动物园”让孩子捡一个个的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猴”、“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过河识字: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是一条河,河中间放若干个字卡当作“桥”,孩子要从“桥”上“过”河去,先要读出一个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这个字上,读错了重教重读。过了“河”还要从“桥”上返回来,再一个字一个字读过来复习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错返回来的要大大表扬。
11.教布娃娃识字: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成人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门之前识字:让孩子上儿童公园前,先要认一认“儿童公园”四个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时候,都可以先识几个字再行动,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学“外婆”两字,认认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庄、门牌号码等。
13.引诱孩子识字:成人与成人说话,故意相互问字,教字,写字,猜字谜考字,谈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诱孩子主动来看来问,积极参与识字活动。
家园共育《早期识字不等于说读写》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婴儿早期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