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害羞?

发布时间:2022-03-07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害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报综合报道调查显示,以色列儿童据说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儿童,而日本和中国儿童是最害羞的,英国和美国的儿童则介于两者之间。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西方国家更加鼓励儿童张扬个性,敢于表达自我;而东方国家则更主张内敛和低调。

本报综合报道害羞是一种对社交场合过分的恐惧。《精神健康百科全书》对害羞的定义是:“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舒服,想退却……这是一种过分关注自我的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害羞的情绪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50%的成年人。

“害羞基因”

有大量关于害羞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将来是否会成为害羞的人,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但是,科学家认为,还有第三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略:生理因素。有专家指出,害羞和其他人类性格特征一样,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显示,在社交场合中,害羞的人和自信的人的大脑运作各不相同。身处陌生环境时,“害羞的大脑”在前半叶的右侧有更多的脑电波活动,显示大脑主人正感到恐惧。与此同时,他还会出现心跳加速和肌肉紧张等生理现象。

此外,害羞的人体内往往含有“害羞基因”——一种与压力敏感度有关联的基因。这种基因负责支配复合胺的分泌,而大脑内的复合胺与人的情绪、胃口和好斗性有关。

父母引导很重要

但是,害羞并不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对害羞的儿童给予恰当的教导,就能够克服基因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大胆和自信起来。一对自信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往往比害羞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子女更加自信。

美国马里兰大学儿童成长实验室的负责人内森·福克斯教授表示,父母的行为将决定“害羞基因”被进一步激发还是压抑:“如果你有这种‘害羞基因’,但是你的母亲自信大方,那么你并不会比你的同龄人更害羞。但是,如果你开始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基因的作用将会开始对你的行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你有这种基因,而又生长在一种压力重重的环境里,那么你有很大的可能会成为一个胆怯、焦虑和压抑的人。”

福克斯教授并表示,人成年后突然表现出来的害羞往往与基因并没有太大关联。受人欺负、父母过分保护、离婚或者失恋等打击都可能使人变得胆怯。

害羞是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印第安纳州害羞研究所负责人伯纳多·卡尔杜齐认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婴儿天生就具有“内向的性情”,他们在突然受惊的时候更有可能会手脚乱蹬和号啕大哭。有证据显示这些婴儿的感官特别敏感。

害羞有多普遍?美国两个顶尖的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博士和林恩·汉德森博士的一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一个害羞的人的美国人从40%上升到50%。另外有40%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很害羞;15%的人表示自己在特定的场合(例如约会)里会害羞。

辛巴杜表示,害羞和内向并不相同。内向的人并不害怕与人交流,他们只是更喜欢独处。辛巴杜还建议把害羞视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害羞的男人更可能会嫖妓;十个杀手里面有八个是受到巨大压力的性情害羞的人。

链接:

克服害羞的10个技巧

1.调整呼吸,放松肌肉,可以试着握紧拳头再放开,如此重复多次。

2.不要依靠酒精或者药物放松,这种放松的效果会慢慢消失。

3.在日常生活中,例如购物的时候,学习试着跟陌生人短暂地交谈。

4.为了使谈话得以继续,你必须要有话题。尝试广泛地阅读,关心新闻报道,尝试敞开式的提问,例如“你觉得某人怎么样?”

5.预演可能会谈及的话题。在家对着镜子先练习一遍。

6.善意的小举动,例如在宴会里主动帮人拿饮料等,将令你的社交更成功。

7.记住:世界并没有盯着你看,人人都倾向于关注自己。

8.如果别人结束谈话,不要假设那是因为他觉得你很沉闷。

9.不要把别人的拒绝理解为是你个人的问题。你不是一定要和每个人都处得来。

10.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去上美术课可能会比去夜总会让你更开心。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当“为什么”遭遇“不知道”


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妈妈,为什么爸爸还没回家?”“因为爸爸要加班。”

“为什么爸爸要加班”“因为爸爸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爸爸会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啊。”

“为什么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因为爸爸爱我们。”

“为什么爸爸要爱我们?”“……”

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耐心是首要态度

我家宝宝也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一连就是好几个,常常问得你不知所措。面对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果盲目地打断,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当孩子开始发问“为什么”时,不管你回答得出还是回答不出,家长首先要沉住气,耐心地听完他的每一个问题,仔细给孩子讲解,努力和他一起找出答案。——妞妞妈妈

×排斥宝宝的“为什么”

如果大声呵斥宝宝,排斥小脑袋的奇思怪想,那他以后很有可能就不敢在你的面前发问,有问题也只能憋在心里,长期以往会影响到宝宝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路路妈妈

√与宝宝一起探索

宝宝的问题很多时候会很刁钻,按照成人的思维,或许没有答案可以解释,但这并不能阻止宝宝去探索事物。可以给宝宝一个探索的机会,带着宝宝一起找出事情的真相。例如,宝宝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晚回家,可以让宝宝自己打个电话问问爸爸,一来他可以清楚了解到爸爸还没回家的原因,二来也给繁忙中的父亲提供了一个亲子沟通的机会。——成成妈妈

×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说“不知道”也许在成人看来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却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疑问。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真的好难。或许孩子就会因此而放弃寻找答案的兴趣。——清雅妈妈

√适时反问宝宝

当宝宝开始发问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为什么”时,你可以适当地反问宝宝:“你觉得呢?”“你认为呢?”虽然宝宝没能一下子得到他要的答案,但是面对新的问题,他会开始思考,用自己的能力来寻找答案。——佳妮妈妈

×太过大胆放手

小年龄的宝宝,遇到问题时还不知道用什么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所以你不能一开始就放手让宝宝独自去寻找答案,这会让他觉得不知所措。你要在一旁耐心引导宝宝,如宝宝问:“为什么天空要画成蓝色的?”你可以这样引导宝宝:“那你觉得用什么颜色好看呢?”“我觉得可以用绿色。”“那咱们就试试用绿色画一个天空吧。”——惠惠妈妈

√发挥宝宝的想象力

宝宝的“为什么”,有很多时候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有的时候更是一种口头禅。即便你了解宝宝问问题的心态.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宝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狗为什么不理我?”“是啊,妈妈也觉得奇怪,不知道小狗在干什么?”“他在练气功。”“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荧荧妈妈

×都用科学来回应

当宝宝开始接二连三地问“为什么”时,你意识到宝宝的求知欲望正逐渐旺盛起来,所以总想给他最正确最科学的解释。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时候,就会去翻阅资料。但是有的科学道理是宝宝这个年纪所无法理解的,即便你解释再多遍,宝宝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所以请按照宝宝的年龄,用适合他年龄的说法,哪怕加了想象的成分,只要宝宝可以接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糖糖妈妈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有时候熊孩子老是爱顶嘴,实在是让人头痛不已,小小孩子怎么会这么不省心!事实上,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并不应该是孩子顶嘴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而是应该重点关注,他为什么会顶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吧!1、你给的重复指令过多,太罗嗦,烦!跟孩子传达你的想法与要求时,简单、明了是最重要的,因为孩子的认知系统并不完善,因此在对孩子的语言沟通上,需要照顾到他的理解能力与范围。同时,还要注意,你希望他做的事情,请说一次两次就好,说的次数越多,他就会越烦躁。在他认为,你的重复要求是对他的不信任,是对他的怀疑,也是对他行为的控制。顶嘴就是提醒你,应该相信他会把事情做完并做好。2、你误会了孩子,受冤枉了,当然要说!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出来给孩子评理,评价孩子所做之事的对错,比如他在学校打人了,我们会批评他,但是他在整个事件中或许也收到了很多的不公平对待,忍无可忍才出手。如果我们没有跟孩子平心静气的了解事情的始末,按照他人的说法批评孩子,那么他就会委屈,被冤枉了还不顶嘴,那么情绪就只能堆积起来。请注意听孩子的表述,理解他当时的情绪,他就会乖巧的听我们接下来给的意见啦。3、表达自我主张,我有想法,就要说出来!有些事情,尤其是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情上,他会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听他的独白,一味的让孩子听从我们的要求,就会压制了他的积极性,顶嘴就是追求自我表达与独立自主的权利,请注意调整我们对他的看法,给他长大的机会吧。4、我也需要面子的!“我是你妈!你就得听我的!”,在大街上或者在众人面前,我们指责、要求孩子时,会忽略到他的内心感受,想当然的认为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在孩子的内心,他也是需要面子的,他也是希望在众人面前有个好形象的,这个时候站出来顶嘴也并不为过吧。如果您觉得这是小孩不尊重大人的表现,那就先试着去尊重一下他,看他会不会给你不一样的行为反馈吧。顶嘴并不是什么坏事,别为此而感到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了解了原因之后,我们进行适当的调整,相信在以后相似的场合下,他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孩子。

宝宝为什么会恋物


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妈妈会越来越喜欢宝宝。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宝宝的可爱,还有很多的烦恼困扰着妈妈,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宝宝会特别喜欢某件东西,总是爱不释手,这个东西可能是一块小帕子,可能是孩子的一个小玩具……你会发现孩子喜欢这个东西真的是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那么,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宝宝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1、什么是恋物?

恋物,主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化为“完全独立”过程中所特有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宝宝在六个月到三岁之间容易出现这个行为,同时,在宝宝两岁左右的时候会特别严重。

2、宝宝为何会恋物?

简单来说,恋物是宝宝在寻找安全感。宝宝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和朝夕相处的妈妈慢慢分离,宝宝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就会找一个提供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宝宝会感觉到特别不安,这时,这个物品就变得非常重要。

3、宝宝一般会对哪些物品迷恋?

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喜欢一些比较柔软的东西,因为柔软的东西宝宝能够拥抱、把玩,可以很好地控制它。

一般情况下,宝宝会比较喜欢这五样东西:乳房、奶瓶;手指头、玩具或者拳头;宝宝自己盖的小被子;柔软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毛巾等;或者是照顾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比方说一些孩子会特别迷恋妈妈的头发。

4、如何看待宝宝对于物品的迷恋?

有的宝宝恋物时间很短,但有的的宝宝恋物时间会比较长,还有的宝宝可能一开始不恋物,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又突然退回到不安全状态,会重新喜欢上一件东西。特别是生病住院的幼儿,就更想要一个熟悉的东西来陪伴自己了。

因为宝宝生病的时候,不但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可能还要和亲人暂时分开。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一件熟悉的东西陪伴自己,孩子就会安心很多。

如果宝宝恋物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用太过于担心了,只要帮助宝宝慢慢改掉这个习惯就好了。但是,如果宝宝过度迷恋的话,爸爸妈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宝宝尽快改掉这个坏习惯。

5、如何戒除恋物的习惯

第一,最好不要强制戒除。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用曲折迂回的方式,比如,把旧棉被切下一小块,放在宝宝的身边,给宝宝一个寄托。如果宝宝非常喜欢一件东西的话,我们要确保这件东西的卫生,比方说,可以买两件这样的东西,然后时不时换洗,防止细菌的滋生。

第二,我们不妨给宝宝找一些替代品,这样宝宝就不会一直迷恋一样东西了。爸爸妈妈的态度一定要一样,不要一个坚决不给孩子继续恋物的机会,另外一个却一味纵容。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态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可以带着宝宝和依恋物来一场告别仪式,让宝宝跟这个东西告别。平时多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戒掉恋物的习惯。

宝宝恋物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好还是能够使用温和一点的方式,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

当孩子问我们“为什么”时


假如每个孩子生命中的这个时刻在日后都能延续下去,成为真正的起点,人类会拥有多少托尔斯泰、爱因斯坦、海德格尔啊。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心智的惰性、教育的愚昧、功利的驱迫、生活的磨难等原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儿童时代的这个时刻仿佛注定只是昙花一现,然后不留痕迹地消失了。但是,趁现在的孩子们正拥有着这个时刻,我们能否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留住它呢?

比如1986年物理学奖得主宾尼希,在他小时候,由于父母不让他随便打电话,他就自己想办法,用两个罐头盒和一根紧绷的长绳子制作了一部土电话机。当孩子们能够用它在相邻房间清楚地通话时,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巨大快乐。后来他因研制可以拍摄到原子结构的光栅隧道显微镜而得奖,我相信这一成果与那部土电话机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伟大的创造之路往往始于童年的某个时刻,不但科学家如此,其他领域的精神创造者很可能也是如此。1997年文学奖得主达里奥·福是一位大剧作家,他从小就喜欢和两个弟弟一起演戏给别的孩子看,不过当时他并不把这看作戏剧,而只是当作游戏。正是根据亲身经历,对于“究竟是谁发明了戏剧”这个问题,他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是儿童发明的,没有游戏就不会有戏剧,剧作家和演员不过是把儿童的游戏当作职业干的人而已。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为什么树叶是绿的?为什么我们忘记一些事情而不忘记另一些事情?为什么有男孩和女孩?为什么1+1=2?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为什么会有战争?……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回答的问题似乎都属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水平,可是,请仔细想一想,不必说孩子,有多少大人能够说清楚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他们的讲述还表明,他们每个人的特殊贡献往往就是建立在解决某一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的,是那个简单问题的延伸和深化。

我由此想到,我们不但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针对自己提的问题讲故事,通过故事给问题一个解答。是对是错无所谓,只要是在动脑筋,就能使他们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孩子为什么会磨蹭拖拉?


当家长们发现自己孩子的拖延,往往直接认定孩子是故意拖延,是因为懒、因为贪玩才耽误了正经事,因而对此十分恼火,认为孩子出了问题。

但其实,多数孩子的拖延情况,和家长有脱不开的关系,不是家长耐心不够、催促太多,就是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也就做不到对症下药。

所以,别把这事儿一股脑儿怪罪于孩子。

再说拖延症太常见了,不仅孩子身上有,成人同样也有,算不上什么大恶难赦的罪行。

只不过,孩子更多地是反对父母的要求或安排,成年人则更多是与环境和自己为敌。

需要强调一下,有些情况不是「拖延」,而是孩子真不会,他没有办法自己完成,又或者是因为「不敢」,孩子害怕去做或者害怕事情的结果。

[sifotography141000129-900.jpg]

如何解决孩子的「拖延」?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拖延现象,家长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

1

检查是不是自己不够耐心

这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问题。

其实,我们成人对时间的估计有时候并不准确,孩子的动作也无法如我们预期般那样快。

举两个例子让我们来看一看家长自己的耐心和期望值。

第一个例子,孩子游泳出来在淋浴。妈妈没有游泳,虽然脱了羽绒服,但在更衣室的高温中还是感觉很热,因此不停地催孩子快点洗。

她的女儿 9 岁左右,自己在里面洗头发(扎成马尾辫的长发)、洗澡。跟她同时进去的大人只比她稍快一些出来,按说速度已经很快了,但妈妈在外面却是不停地催促。穿衣服的时候,因为身体比较湿,地方又比较狭窄,孩子穿衣的速度并不慢,但是效率不高,显得笨手笨脚,再加上妈妈在一旁唠叨,孩子越想快越出错,母女俩都是一头大汗,满面怒容。

第二个例子,父亲和 5 岁的儿子。爸爸喊儿子去跑步,儿子出来在门口穿鞋,一下一下地系鞋带。在我看来,系得相当不错,但他爸爸的要求是,当他喊儿子的名字时,儿子应该立刻放下手中的书,喊「到」;当他发出「穿鞋出发」的指令时,儿子应该小跑着到门前「唰唰」踢掉拖鞋,蹬上跑鞋,迅速利落地系鞋带。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那是相当地大。可惜爸爸没有去修正自己的理想,而是责怪儿子的动作不像真正的士兵那样雷厉风行。

2

看看孩子是不是确实不会

(1)父母有时会高估孩子的能力

也有时候是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力低,父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在中上水平。

可是,一来孩子的智力、能力发展不均衡,不一定样样精通;二来总有孩子在中等偏下的。

所以,有的孩子可能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家长的指令不熟练或者不明白。

(2)更多的时候是家长不了解孩子。

因为缺少专业的训练,缺少多子女或大家族聚居环境,父母们无法做横向比较,有时会用 5 岁的标准要求 3 岁的孩子,用 10 岁的标准去衡量 6 岁的孩子等等。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3)期望值随着朋友圈水涨船高。

经常有传说中的或朋友圈中晒出来的「别人家的孩子」做楷模,父母更容易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高了。

3

了解拖延背后的真实原因

排除了以上两个「不怨孩子」的因素之后,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时候父母要求正常,孩子明明能做到却不愿意做。

这便涉及到动机问题。

有的孩子会明确地问:「为什么要……呀?」,有些孩子虽然没有问出口,但其实心里同样存留着这样的不满:「凭什么呀?我不喜欢!」。

拖延的行为本身就是孩子在用行动告诉你他的心声:他不乐意做这件事。

面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仅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更恼火孩子的不服从带给自己的被冒犯感,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尤其当家长认为「我这是为了你好,你应该遵从,应该明白是非」的时候,家长会在恼火外感受到委屈,对孩子的不满就更深了,从态度上就很明显表现出来了:批评、指责,甚至恶言相向。

这些都是错误的,反而会把事情搞糟。

孩子确如父母所言,他们年纪越小,越无法给自己设立正确的目标和计划,更不能勤奋地予以执行。

孩子虽然仰仗父母的教导,但事实上,孩子也希望信从父母。每个孩子都期待自己的父母强大而且智慧,能够帮助自己、支持自己去达成目标。

当孩子用拖延行为来说「NO」的时候,身为父母应该意识到,并调整自己的指导风格和策略。

(1)在孩子十岁以前,调动孩子的兴趣。

这个阶段是孩子的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的时期。这段时间父母要想办法培养和促进孩子的成就动机,把「应该 + 必须」的事情变得有趣、有成果、有自信,让孩子「喜欢 + 愿意」。

以稍显枯燥的学习为例,幼儿园期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参与 + 带领;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期,父母可以适当陪伴,指导 + 鼓励,二年级起,鼓励 + 惩戒要并行。

(2)在孩子十岁之后,了解原因更重要。

仍有拖延,父母可以先和孩子沟通。沟通不是父母讲道理,不是说服孩子,也不是逼问孩子,或让孩子宣泄。沟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畅所欲言、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我遇到的几个拖延的十岁以上的孩子是这样说的:

「跟他们说没有用,说不过他们,他们有一大堆道理等着你呢。」

「他们从来不听我的。不是听从,是听一听我说什么。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说你说的不对,你不能那么想。」

「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说,我们很理解你,但是……」

这些对话显示,父母要么自以为是,要么就是懒惰,不愿想办法找到一个能令孩子信服的解决办法。

沟通的目的就是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后,父母再来看自己能做些什么,孩子应该承担些什么。

从拖延中看到孩子的误区和能力状态,从拖延中看到大家都可以改进的空间。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消除孩子的拖延行为,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全面成长。

4

别忘记处理孩子的情绪

拖延行为中显示的情绪是不清晰、不激烈的,常常为家长所忽略。

而事实上,孩子的不愿、不想、不敢、不喜欢等是能让家长感受到的。由于孩子的个性、年龄等原因,不表达不代表没有情绪。

所以,当家长讲完道理,孩子懒洋洋地拉长声说「好吧……」,家长不要以为真的好了,一定要追问孩子,「你听起来并不乐意,能说说原因吗?」

如果家长不问,装没听见,后面的结果十有八九是孩子不好好做,说了好吧也不执行。

所以,当孩子反复用请求、讲条件、嘟囔的时候,就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不愿意,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信任和沟通,才能真正解决拖延

想解决孩子的拖延问题,就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如果是应该做的,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目标,找到动机,增加行为的喜悦度和成就感等。

如果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围或接受范围的,家长也要学会灵活处理,降低期望或重设目标,给孩子适合的,而不是家长认为正确的。

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亲子间有通畅的沟通,才能真正解决拖延问题。

宝宝为什么会产生恐惧


如果宝宝身边出现了陌生人,同时你不在旁边的话,他肯定会大喊大叫想叫你过来,整个人处于一种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状态。很多爸爸妈妈会感到疑惑,之前宝宝一直都好好地,刚刚出生的时候,身边的亲戚朋友来看他,一点都不会哭闹,为什么现在突然间就变得这样了呢?

孩子出现恐惧的状态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成长阶段必要的过程,孩子的恐惧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缓解孩子的恐惧,但是不能保证它不出现。

对周围事物的未知导致孩子会有恐惧感,这是很正常的。如果恐惧感太强,对孩子的成长或者生活造成影响的话,爸爸妈妈就要多注意了,一定要第一时间缓解他的恐惧。

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变得恐惧呢?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1、宝宝的恐惧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会东摸摸西看看同时一直会显得非常兴奋。

但如果爸爸妈妈忙不过来,找一个保姆来照顾他的话,他就会显得非常排斥,甚至当生人靠近一点点的时候他的反应都会很大。一般来说,爸爸妈妈的其中一个一直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一旦离开视线他也是不干的。

2、宝宝产生恐惧的时间

在7到9个月时,孩子的心中会慢慢产生恐惧,尤其是看到一些陌生东西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在孩子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会显得比较害怕。比方说保姆或者是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来过的亲戚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会尖叫会哭泣。这种害怕,我们把它叫做“奇怪焦虑”。

另外,如果你把孩子交由别的人照顾一会儿,他也会特别害怕你的离开,就算是现在照顾他的人是比较熟悉的人,这种“害怕”也同样会有。

3、宝宝产生恐惧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7到9个月孩子会产生恐惧呢?一些调查认为当孩子开始感到恐惧是因为,他已经学会了对他知道或者熟悉的东西和不知道的事物进行比较。

随着孩子知道越来越多的东西,孩子面对陌生事物的恐惧也会随之变大。其实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很简单,在孩子学会分辨熟悉和不熟悉事物的区别时,恐惧就产生了。

有的人会觉得恐惧是一种“生物机制”,在看到不熟悉的事物时,出现恐惧是人类一种本能的行为,因为陌生的事物总归会是有一些潜在的威胁。所以,无论怎么样,这都是一个很正常的成长过程。

4、缓解宝宝恐惧的方法

当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或者见到了陌生人你应该待在他的身边;

跟孩子说明,这个陌生人是没有危险的。在你和“陌生人”打招呼时,最好是朝他微笑,同时要友善一些,孩子看到之后,也会慢慢减少恐惧;

给宝宝一些时间来熟悉新的环境和陌生人;

在宝宝觉得恐惧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来安慰他;

鼓励想要和他相处的人靠近的慢一点温柔一点,让孩子一点点适应;

如果宝宝实在害怕陌生人的话,也没关系,你可以下次再试试。

家园共育《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害羞?》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厌学么? 厌学的原因有着复杂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教环境不良:(1)家长的不良榜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
    2021-03-10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有时候熊孩子老是爱顶嘴,实在是让人头痛不已,小小孩子怎么会这么不省心!事实上,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并不应该是孩子顶嘴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而是应该重点关注,他为什么会顶嘴,...
    2021-08-18 阅读全文
  • 宝宝为什么会恐惧呢? 洗衣机、抽水马桶乃至街坊邻居的宠物狗,这些在你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一个1岁大的小宝宝来说,也许就像是侏罗纪公园里那些奔跑的怪兽。周围的世界,既充满惊喜也带来莫明的恐惧。 如果说有一只“野兽”徘徊在你...
    2021-12-10 阅读全文
  • 宝宝为什么会恋物 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妈妈会越来越喜欢宝宝。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宝宝的可爱,还有很多的烦恼困扰着妈妈,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宝宝会特别喜欢某件东西,总是爱不释手,这个东西可能是一块小帕子,可能是孩子的一个小...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孩子为什么会不合群 导读:心理专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应该自我反思和纠正。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
    2021-05-03 阅读全文

厌学的原因有着复杂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教环境不良:(1)家长的不良榜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

2021-03-10 阅读全文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有时候熊孩子老是爱顶嘴,实在是让人头痛不已,小小孩子怎么会这么不省心!事实上,我们重点应该关注的,并不应该是孩子顶嘴这件“大逆不道”的事,而是应该重点关注,他为什么会顶嘴,...

2021-08-18 阅读全文

洗衣机、抽水马桶乃至街坊邻居的宠物狗,这些在你眼里司空见惯的东西对于一个1岁大的小宝宝来说,也许就像是侏罗纪公园里那些奔跑的怪兽。周围的世界,既充满惊喜也带来莫明的恐惧。 如果说有一只“野兽”徘徊在你...

2021-12-10 阅读全文

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妈妈会越来越喜欢宝宝。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宝宝的可爱,还有很多的烦恼困扰着妈妈,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宝宝会特别喜欢某件东西,总是爱不释手,这个东西可能是一块小帕子,可能是孩子的一个小...

2021-05-08 阅读全文

导读:心理专家表示,孩子胆小、不合群往往是父母引导不善造成的,应该自我反思和纠正。 一岁前的丁丁肥嘟嘟的,见人就笑,很讨人喜爱。满以为他会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没想到到了两岁,丁丁却越来越沉静,总是喜欢...

2021-05-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