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爱心大行动》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2-02-09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优秀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教案疫情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爱心大行动》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爱心大行动》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爱心大行动
教学内容:爱心大行动
教学目标:
1、在制作、设计中,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2、指导学生组织一次“爱心大行动”的策划,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运用设计、画、印等步骤绘制成有创意的文化衫。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造型新颖、色彩漂亮的各种作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卡纸、剪刀、双面胶、颜料等。
第1课时
一、导课
爱在我们身边,爱无时不在,它就像一只满载着人们的真诚、善良的小船穿梭在我们的世界。今天我们也以实际行动来献出自己的爱心。你想过吗?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让我们来亲手做一些小礼物送给他们吧!
二、新课
1、欣赏分析
你想看看小朋友做的卡片吗?你喜欢哪一张?能说一说理由吗?这些卡片都有哪些制作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吗?
2、探索学习卡片制作步骤
基本制作方法
1)镂空法:在卡片封面镂空一个漂亮的形状,以透出下面的图案。
2)剪贴法:用彩色卡纸剪出想要的图形拼贴在卡片上。
3)绘画法:用彩笔画想要的图形。
4)综合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
3、想一想
我们身边有许多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同龄人。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你想做一个什样的礼物送给灾区小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4、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2课时
一、导课
四川汶川地震,我们成立一个小小的爱心宣传队,自己动手设计文化衫作为爱心宣传队的“队服”,大家争做爱心小使者。
二、新课
1、探索学习
根据书上的学习步骤,你能印出漂亮的文化衫来吗?
1)在白纸上画出拓印图案。
2)将图案镂空剪下。
3)用海绵蘸颜料拓印。
4)可在不同位置用多种颜料重复拓印。
2、启发构思
说一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文化衫?
3、学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4、评一评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文化衫最漂亮、最有创意。
5、实践活动
开展献爱心活动。
三、小结
我们就是团结互助的一家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新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我是小公民》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我是小公民》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第20课《我是小公民》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能将以前学过地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绘制宣传画、垃圾筒、提示牌等美术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0、我是小公民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将以前学过地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通过绘制宣传画、垃圾筒、提示牌等美术活动,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美丽的城市、美丽的花园、快乐的我是其中的一员,鸟儿是我们的朋友,花儿向我们招手。让我们来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保护这美好的家园。
二、授课
1、出示图片
提问:图上的小公民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
师:我们经常在生活或电视新闻里看到许多好与坏的现象,你能记录下来吗?请你填一填新闻调查表。
时间
地点
文明行为
不文明行为
2、欣赏图片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认为谁画出的文明行为生动?
“图1小公民帮盲人过马路,图2小公民保护环境,图3小公民爱护小鸟。”引导构思
3、引导构思
“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宣传画来表现文明小公民呢?”
4、布置作业
把你调查好的人和事画下来,设计制作成一幅宣传画。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5、讲评作业
三、小结:联合国环境保护大使珍•古道尔博士说的:“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做个好公民。
板书设计:第20课我是小公民(一)
保护环境
爱护动植物
帮助他人
第2课时:
一、导课
师:在校园的一角,在公园的一角,在你身边的一角,你发现了什么?手儿动动、脑儿动动,趣味在手中。
二、授课
1、欣赏图片
提问:你看到的图片中有什么?它们起什么作用?
(提示大家把垃圾放入垃圾筒里。)
2、教师示范制作提示牌
1)设计提示语
如:请节约用水!
2)制作牌面
出示垃圾筒范例
1)把纸盒做成筒身。
2)装点图案和文字。
3)设计卡通人物。
3、布置作业
各组设计一个垃圾筒和一块提示牌。
学生制作,老师指导
4、讲评作业,展示
三、小结
板书设计:
第20课我是小公民(二)
作业:
各组设计一个垃圾筒和一块提示牌。
新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拨浪鼓》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拨浪鼓》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拨浪鼓》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第18课拨浪鼓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拨浪鼓。
2.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拨浪鼓的特征,能独立完成它的设计
教学难点:
设计的拨浪鼓新奇、有创意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玩具拨浪鼓、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竹筒(或纸杯、塑料小瓶),毛笔杆(或方便筷),彩色纸,夹子等材料,铅笔,彩色水笔,剪刀,蜡笔,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介绍我国南宋时李嵩的名画《货郎图》,引导观察图中拨浪鼓的模样。
展示一些会响的拨浪鼓,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示范的拨浪鼓会发出声响?
2.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示范作业,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
2>教师以清晰的演示说明拨浪鼓制作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
4>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计,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制作。
5>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进行其它会响玩具的设计创意。
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赣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8课《民间陶瓷》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这种课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好上。因为这种欣赏课的内容一般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大多对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
•18民间陶瓷
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陶瓷雕塑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瓷雕塑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陶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瓷雕塑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瓷雕塑的发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瓷雕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陶瓷雕塑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陶瓷雕塑发展的几个代表性阶段。
2、分析近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雕塑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掌握良好的雕塑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掌握陶瓷雕塑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注浆、脱胎、整形、粘接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瓷雕塑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
了解陶瓷雕塑的概念、中国陶瓷雕塑优秀的历史、以及当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的特点。
方法和过程:
学习陶瓷雕塑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陶瓷雕塑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瓷雕塑技法,学会陶瓷雕塑制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瓷雕塑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陶瓷雕塑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陶瓷雕塑课程教学计划(4课时)
第一章陶瓷雕塑概述
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的概念2,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3,中国近代陶瓷雕塑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陶瓷雕塑历史,了解近代陶瓷雕塑发展现状
第二章陶瓷泥料
教学内容:1,泥料的特性和类型2,粗制泥料3,细致泥料
教学重点难点:熟悉泥料性质
第三章陶瓷雕塑的成型技法与特点
教学内容:1,泥条盘筑2,泥板成型3,石膏模具成型4,拉坯成型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几种成型技法
第四章陶瓷雕塑的造型分类及装饰手法
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造型分类2,陶瓷雕塑装饰手法3,陶瓷雕塑美感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对陶瓷雕塑美感的提升
第五章陶瓷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1,素材收集2,构思立意3小稿与素描稿4,大稿放制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陶瓷雕塑创作步骤
授课内容:
第一章陶瓷雕塑概述
引言:陶瓷雕塑与雕塑的关系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绘画是平面的,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粘土、胶泥等)或可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第一节,陶瓷雕塑的概念
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第二节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
•一,原始社会——陶塑文明的起源
1,原始陶塑的工艺
•2,原始陶塑的形式(拟形器、陶塑构件)
3,原始陶塑的艺术特征(模仿与随意、夸张与变形、自由精神的传达)
•二,夏、商、周——青铜时代的陶塑艺术
•1,青铜器与陶器关系
(陶冶、陶铸)
2,丧葬制度的改革与陶塑的兴起
•三,秦汉时代的陶塑——从博大恢宏到活泼生动
•1,空前绝后的兵马俑(气势恢宏、高度写实、模塑结合)
•2,别开生面的汉俑
•3,建筑和陶塑(瓦当、画像砖)
•四,魏晋南北朝——人性时代的明器陶塑与青瓷
1,陶塑和佛教造像
•(魏晋南北朝佛教兴起)
•2,青瓷——瓷塑与典雅的青瓷拟形器
•北朝陶俑的艺术风格深受佛教造像的影响。北朝时期佛教流行。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国寺庙增至三万余所,僧尼200万。著名的龙门石窟,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开凿的。
五,隋唐时期——熠熠生辉的釉陶艺术
•1,隋代陶器——冷静的转型期
2,唐代陶塑——丰富的形制和种类(南青北白、三彩)
六,五代宋辽——瓷塑艺术的辉煌
•1,五代十国
•2,两宋瓷塑——艺术的高峰
3,辽金陶艺——别具风格的地域特征
七,元明清陶瓷雕塑——巅峰后的余晖
•1,过度时期的元代陶艺
•2,明代——传统陶艺的余晖
3,清代陶艺——传统的终结
第三节中国近代陶瓷雕塑
•1、景德镇的瓷塑艺术
景德镇瓷塑材质白里泛青,以釉上、釉下彩绘装饰为主。造型和彩绘相结合,产生了艳丽华贵、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并体现了较强的平民意识,增强了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2、福建德化瓷塑艺术
•福建德化瓷塑一般不作加彩装饰,以体现材质的滋润晶莹、胎釉如脂、质洁无暇和玉白剔透的地方特色,素有象牙白之称。开创了捏、雕、镂、堆、接、修八字技巧。德化瓷塑精雕细刻,衣纹圆润,疏密均匀,柔和典雅的风格。
•3、佛山石湾陶塑
•石湾陶塑历史悠久,其风格古雅淳朴、厚重刚健、生动传神、题材广泛、釉色绚丽。
•石湾艺人来自四面八方,基础深厚,且善创善仿。人物陶塑多以仙佛、达摩、渔、樵、耕、读,以及民间民俗为题材进行创作。人物脸部一般不上釉,以保持胎色的形象清晰,注重脸部神情刻画。
•
•第二章陶瓷泥料与雕塑成型
•第一节泥料的特性和类型
一.泥料的特性
1.可塑性
2.结合性
3.收缩
二.泥料的类型
1.粗质材料
2.细质材料
•第二节粗质材料
•一.粗质材料的类别
•二.粗质材料易表现的形式(成型过程中,随意性强、干燥后不易干裂和变形,易做大件雕塑作品和一次性完成的作品。)
•
•第三节细质材料
•一.细质材料的特性
二.细质材料易表现的对象(细腻写实的手法为主,多表现女性和儿童为主)
第三章陶瓷雕塑的成型方法及特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
•概念: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小结: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但也可以利用泥条的塑性有意让泥条具有粗细变化,盘筑后形成疏密的、韵律的的美感.
•第二节:泥板成型
•泥板成型概述: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泥板成型种类:
1,泥板镶结成型:可以像布一样成型,
•2,泥板卷制成型
•由于泥板面积大,不易直立,在制作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法使其成型(例如用纸)。泥板法创作时利用泥的柔软性,可像布一样折叠。
小结: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镶接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
概念: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石膏模具成型:
1、模具印坯成型
•2、模具注浆成型
•石膏模具成型的特点: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第四节:拉坯成型概念:
拉坯成型是最为广泛应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成型方法,拉坯成型是陶瓷历史上一个重大的革命,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的器物更加完美和精致。拉坯成型是在快速转动的轮子上(拉坯机),将手探进柔软的黏土中,借助螺旋运动的惯性,让黏土向外扩展,向上推升,形成环形的坯体的过程。
•拉坯成型的特点:
•拉坯成型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较强的成型工艺,对泥性干湿、轮子转速的快慢以及手的动作的运用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这种成型技术。
几种成型方法特征对比:
•泥条盘筑成型法:便于塑造比较复杂的形体、特别是一些扭动和弯曲的造型。
•泥板成型法: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
•石膏模具成型法:便于复制,对造型复杂的纹饰和异形的造型来说,石膏模具的成型方式尤为方便。
•拉坯成型法:制作出来的造型,挺拔、规整。但它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成型工艺,需较长时间训练才能掌握。
•第四章陶瓷雕塑分类及装饰手法
•一,陶瓷雕塑在造型形式上包括:
圆雕、浮雕、镂雕、捏塑。
•二,从装饰手法上可分:素胎类、色釉类、彩绘类、以及综合装饰。
•三.陶瓷雕塑美感表达
•1,材质美感
•粘土、釉色
•2,肌理美感
•刻画、镂空、堆贴、拍击、挤压、模印、彩绘、打磨等人工肌理,还有很多仿竹、滕、草、金属等自然肌理效果。
•3,视觉质感
•陶瓷材料肌理的视觉质感表现为流、柔软、坚硬、光亮、轻重等。
•第五章陶瓷雕塑创作中的基本步骤
•一,素材收集
•1,直接经验
•2,间接经验
•二,构思立意
•1,主题构思与立意方向
•2,确立创作手法
•3,确立材质选择
•4,确立工艺制作方法
•5,立意与烧成方法和釉料、色料装饰
•三,小稿与素描搞
•四,大搞放制
•1,比例与动态
•2,结构与体积
•3,神态与形态
•课程时间安排:
第一周:收集资料、设计作品造型(素描稿与泥塑稿)
第二、三周:放大及完善作品
第四周:模具制作
•本课程作业:
•制作题目与要
【反思】
这种课看似简单,实则并不好上。因为这种欣赏课的内容一般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他们大多对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如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并且让他们学会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我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教学时,我通过谈话,让学生知道我国是“瓷国”的原因,了解陶瓷发展历史,让学生通过比较原材料烧制的温度、制作工艺上、制作材料上、胎质、敲击声等了解陶瓷的区别。从外形上、纹饰上、釉色上来欣赏陶瓷艺术的美。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谈谈对这件陶器或瓷器的感受,我再总结。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用线描的形式描画自己喜欢的瓷器,装饰纹样。但因为时间的限制,学生欣赏时不够深入。
新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古字古印》教案教学设计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古字古印》教案教学设计》
《新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古字古印》教案教学设计》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一方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印在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上。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或把这些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想法。
第15课古字古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古老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石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探研古字古印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对古印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古字古印欣赏
古老的篆刻作品——古印是书法、绘画和雕刻三结合的艺术,它的特点是以篆书的笔法、雕刻的刀法和绘画的章法三者综合在印章上,虽只有方寸天地,却是一个广阔的艺术世界。在篆刻艺术中,由于汉字独特的造型结构而有了字形、笔画及间架结构的千变万化,于方寸之间便可演绎出许多精彩的形式与内涵,表现出艺术家们别具一格的情趣爱好与审美追求。篆刻也是一种欣赏艺术,其文字在印章艺术造型中的抽象美,如有的像临风的大树,有的像陡峭的山崖,有的像千年的古藤,有的则像人在翩翩起舞,千变万化,使人产生联想,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三、知识性讲解
最古老的汉字是刻在龟板或兽骨上面的,也称甲骨文,主要用途是记录占卜的内容。甲骨文传达信息的途径是全方位的,在表形、表意和表音三方面兼而有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的视觉审美价值一目了然。甲骨文造字中最具审美意味的形式是用两个或更多的“象形字”,女口“日、月”为“明”,“人、言”为“信”。这种“会意”或.“象形”的表达形式,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特别能引起人们的艺术想象。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到了周朝和先秦时发展成为青铜文字和石刻文字,古称金石文。这时,汉字由甲骨文演变成为篆书。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刻一方自己生肖的肖形印章,然后印在自己的书籍上,或印在自己制作的小书签上。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或把这些小书签作为奖励学生的小礼物,使学生产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的想法。
二、提出作业要求
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工具,学刻一枚肖形印。在选择生肖图案时,提醒学生所选的生肖一定要简洁概括,并且生动可爱。在材料的选择方面,除书中石刻外,还可选择容易雕刻的石膏板、肥皂、橡皮等材料。
在制作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安全使用刻刀之类的工具。肖形印没有正反的明显区别,为学生练习直接上稿的方式提供了便利。镌刻的方式有两种,实践证明:切刀的方式易于掌握,也更具有安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及时给予技术示范和辅导,随时展示制作过程中的学生作业,及时做出评价。
三、评价
1.在欣赏古字古印时,学生是否投入,观察是否细致,思维是否活跃,讨论是否热烈。
2.学生是否对古老的甲骨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领悟出汉字艺术的演变过程。
3.学生能否创作一枚生肖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