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课堂随笔。
老师是辛勤培育的园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哪些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值得借鉴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篇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教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异常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所以,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本事的培养。仅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梦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篇二】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点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简便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一样的课型,设计不一样的导入方式。能够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进取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本事。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本事、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一样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经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我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供给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资料。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能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永远记住您,教师》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我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构成有序、趣味、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经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资料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鸟的天堂》,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一样角度,采用不一样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本事。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篇三】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篇四】
我在阅读了有关“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构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记得刚接手我此刻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资料。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证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资料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述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资料;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本事。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当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景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异常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本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一样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终,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能够丰富词语,又能够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本事,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经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能够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经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热爱学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篇五】
通过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我发现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
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这学期的工作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
老师是带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校一般都会要求老师们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篇一】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篇二】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篇三】
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论笔记【篇四】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的《山雨》,这是散文家赵丽红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仔细阅读了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大约有六处之多。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虽然常讲,但没有整理过,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边讲边忘,学生并没有掌握。
上这一课,我索性将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学语文教师实用辞典》
省略号:1、引文省略;2、列举省略;3、话没有说完或语意未尽;4、语意含蓄让读者想象;5、表示声音的断续或延长。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转换、跃进、或语言的中断声音的延长。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义项,但这一处略有争议: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这里的破折号的用法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跃进,但未敢贸然定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处理以下三个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三句话,勾勒出雨来的神奇,雨中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雨后清新的绿色,以及我对山雨的喜爱,大自然的赞美。且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喻,拟人,想象。抓住重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 【分享】
老师是默默奉献照亮学生的蜡烛,老师在新授课程后,一般都会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你知道一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怎么书写吗?下面的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篇一】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将课文中的生词工整地抄写于黑板上。
学生读完课文,开始认读生词,学生读到“尴尬”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写了两个大错字在黑板上。怎么处理?我的思维飞速旋转着,想起一位专家的话,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学生会谅解你的。于是,我很坦然地对学生说:“老师此时非常尴尬。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尴尬?”
经这一提示,学生们惊喜地叫起来:“老师,‘尴尬’这个词写错了。”我追问一句:“当老师发现自己写错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呢?”有学生说:“老师觉得很难为情,怕我们笑,丢了面子。”又有学生说:“老师不改正,又会误导我们,对不起良心。”“对呀,老师此时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这就是——尴尬。”“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处于两难的境地,这就是——尴尬。”
“此时,老师还想问问你们,你们会笑老师吗?”
学生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就改,善莫大焉。”也有学生居然想出了:“老师是故意写错了字,考验我们是不是细心,能不能看出来。”
最后,我很诚恳地对学生说:“老师很高兴你们有这么宽大的胸怀,善待别人的过失也是一种美德。说实话,老师确实没看细致,错把去掉一点的‘尤’字看成‘九’字,希望大家别像老师今天这样。今后细致一些,就会少一些尴尬。”
面对自己的教学失误,我没有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非常诚恳地向学生承认过错,引导学生思考教者此时的内心感受,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悟了“尴尬”的含义,加深了对该词的`记忆。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对待别人的过失,这时不仅仅是词语的教学,教者以自己的言行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人文教育,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尴尬”不再尴尬,错误同样绽放精彩。
上述教学案例是成功的,但我们不得不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教学中的一两次失误在所难免,学生会原谅你,但如果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叫学生怎么认可你的教学水平,又如何叫他信服地喜欢上你的课呢?要想上好课,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没有对文本的细读,想靠课堂上的临场发挥是绝对不可取的。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篇二】
我在阅读了有关“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后,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构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记得刚接手我此刻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资料。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证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资料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述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资料;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本事。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当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景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异常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本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一样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终,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四、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能够丰富词语,又能够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本事,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首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将一些浅显易懂的课文当作故事课来上。经过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组织读书活动,检查阅读效果。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能够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经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要想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做到:热爱学生,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阅读过程中既要集中注意力,更要动脑子,还要勤于动笔,这样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篇三】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1、在教学中,我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再结合班上的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读、画、查。
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连贯,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除常规预习外,老师要在课前对学生布置自己去探讨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讲《桥》一课前给学生布置如下预习题:(1)文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说说老汉的品格?(3)桥在文中只是现实生活中用于交通的桥吗?(4)“桥”的内涵是什么?(5)本文为什么以“桥”为题?说说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预习的开始,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让他们先扶着老师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2、课前预习的其它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归类式预习是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预习时,可把自己的想法、怀疑一一提出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听课时,通过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相吻合,心中便有了成功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思维兴趣;当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合时,在讨论过程中就应集中追求解答问题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前预习的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部分学生来说,课前读书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作业。其实,课前预习如果能读上三遍课文,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前预习这条道路上,我要继续学习和探索。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篇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新编小学语文课程老师教学笔记【篇五】
通过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展开,收获良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曾听一位老教师说:“课本编的有他一定的道理,讲课前首先要吃透课本。”当然这不是说讲课就围着书本转来回的读,而是不管怎么变都是不会脱离这个根本的。
课前准备包括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在这次的公开课交流中,我看到有的老师讲起课来可以旁征博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精彩纷呈。也有的准备不够充分,需要用到什么事例讲解的也是拿来就说,所举事例考虑不周全,有时缺乏逻辑性严密性。
我们说教师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那么人自然要有感情,我们在教书中就应该投入自己的感情。我发现青年教师都能跟学生培养出一定的感情,有了感情的教学会擦出教学的火花,使教学变得更精彩。我们的学生都是很敏感,很聪明的,当你对他们给予了全部的爱心,饱含着热情的上每一节课的时候,他们会回报给你百倍的情意。
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受到学校的表彰,他当时要求拥抱一下我们的院长,在他的过去的学习生涯中都是差生的代表,只得到过老师的批评,第一次受到这样的奖励,让他十分的感动。是啊我们的学生也许是最调皮最不好管理的,但是他们更是内心中情感最充沛的群体,而我们的教师就是要好好的引导他们。优秀的教师就是以他们人格魅力和品德来打动人的,而并不仅仅是学识。
总得来说,这学期的工作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也使我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向导,学校一般都会要求老师们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写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篇一】
作为一位年轻的教师,我深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便捷,在如今的课堂中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它也是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首选设备。
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会用到多媒体,这不仅对我的教学有了很大帮助,也同样让学生提高了各种能力。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认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便设置了一些关于地球母亲的情景图片:多媒体出示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的样貌,为了使学生更能了解我们现在所生存的地球的现状,我又超链接了一些关于地球日益恶化的视频,学生看了触目惊心,犹如身临其境,对地球母亲不仅感到了高兴也感到了悲伤。
当然,并不是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很方便。在备课和制作课件过程中就会有些麻烦,因为课件所呈现的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必须少而精,教师备课时就得冥思苦想,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我们钟情于多媒体教学时,却又发现传统的板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尤其是我们一贯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而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时,我们也会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不一定要大量的运用多媒体,但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适当和适度的使用多媒体,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篇二】
刚跟《山中访友》过完招,接着便是更难上的《山雨》,这是散文家赵丽红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仔细阅读了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号和省略号,大约有六处之多。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虽然常讲,但没有整理过,而且给我的感觉是边讲边忘,学生并没有掌握。
上这一课,我索性将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学语文教师实用辞典》
省略号:1、引文省略;2、列举省略;3、话没有说完或语意未尽;4、语意含蓄让读者想象;5、表示声音的断续或延长。
破折号:表示语意的注释、转换、跃进、或语言的中断声音的延长。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义项,但这一处略有争议: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这里的破折号的用法众说纷纭,我以为是跃进,但未敢贸然定论。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觉得在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的基础上,重点处理以下三个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的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三句话,勾勒出雨来的神奇,雨中的音韵美和色彩美,雨后清新的绿色,以及我对山雨的喜爱,大自然的赞美。且这三句话集中体现了课文的表达情感的手法:比喻,拟人,想象。抓住重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篇三】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篇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
小学语文新教师课程教学反思笔记模板【篇五】
初次走上教师岗位,想当然地认为教书是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才知道上课时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课堂上的思想变化等等,都能体现出一个老师的水平。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在今后的工作中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时的一些感想。
作为一名初次涉足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看到一张张纯真童稚的笑脸,听到一声声清脆响亮的“老师好”,抚摸着一页页承载着无数知识的课本……我深感责任重大————这就是我的学生,这就是我的班级,这就是我将昼夜辛勤地去努力并培育其茁壮成长的孩子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教学”尤为重要。在新课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采取的兴趣教学又略有不同,在新课,低年级的同学们普遍存在极大的阅读兴趣,但面临的阅读困难也很大。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正如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字、词、句、段、篇的素材都需要长期积累,而四年级的学生主要在于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首先,生字关就是一大障碍关,学过的生字词刚刚忘掉了,新的生字词又出现了,这都是学生阅读的障碍,所以要强化生字学习。
其次,在语句的理解上也存在困难,以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沉淀来看,真是少之甚少的,因此经常遇到一些不易理解的语句。
第三,对于课文的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知识,同学们在经过表面阅读以后是无法挖掘出其精髓的。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妥善解决,兴趣教学在其中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一首与文章密切相关的儿童歌曲或一个小游戏来导入课文,紧接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以一种适应青少年心理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过程,切忌繁冗拖沓。
上好一门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关键看你怎么设计怎么安排了,其中的学问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领略尽的,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老师反思笔记 【精】
老师是默默奉献照亮学生的蜡烛,一位优秀的老师,其教学笔记一般也写得不错。教学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呢?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老师反思笔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老师反思笔记【篇一】
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将课文中的生词工整地抄写于黑板上。
学生读完课文,开始认读生词,学生读到“尴尬”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写了两个大错字在黑板上。怎么处理?我的思维飞速旋转着,想起一位专家的话,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学生会谅解你的。于是,我很坦然地对学生说:“老师此时非常尴尬。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尴尬?”
经这一提示,学生们惊喜地叫起来:“老师,‘尴尬’这个词写错了。”我追问一句:“当老师发现自己写错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呢?”有学生说:“老师觉得很难为情,怕我们笑,丢了面子。”又有学生说:“老师不改正,又会误导我们,对不起良心。”“对呀,老师此时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这就是——尴尬。”“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处于两难的境地,这就是——尴尬。”
“此时,老师还想问问你们,你们会笑老师吗?”
学生们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就改,善莫大焉。”也有学生居然想出了:“老师是故意写错了字,考验我们是不是细心,能不能看出来。”
最后,我很诚恳地对学生说:“老师很高兴你们有这么宽大的胸怀,善待别人的过失也是一种美德。说实话,老师确实没看细致,错把去掉一点的‘尤’字看成‘九’字,希望大家别像老师今天这样。今后细致一些,就会少一些尴尬。”
面对自己的教学失误,我没有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方式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是非常诚恳地向学生承认过错,引导学生思考教者此时的内心感受,不露痕迹地让学生感悟了“尴尬”的含义,加深了对该词的`记忆。而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对待别人的过失,这时不仅仅是词语的教学,教者以自己的言行进行了一次生动的人文教育,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尴尬”不再尴尬,错误同样绽放精彩。
上述教学案例是成功的,但我们不得不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教学中的一两次失误在所难免,学生会原谅你,但如果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叫学生怎么认可你的教学水平,又如何叫他信服地喜欢上你的课呢?要想上好课,没有课前的充分准备,没有对文本的细读,想靠课堂上的临场发挥是绝对不可取的。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老师反思笔记【篇二】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句子,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于是,在教学时,我先用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如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如:蒲公英传播种子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传播种子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种子是通过图片;豌豆传播种子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老师反思笔记【篇三】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汇编(6篇)
老师是带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一位优秀的老师,其教学笔记一般也写得不错。教学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有哪些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值得借鉴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一】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我们教师总是用尽心思地讲解,也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讲,可每一次语文测试后,都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张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的简单与否,决定了测试结果质量的好坏。望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无不令我们语文老师头疼,心急;无不使我们的学生烦恼,恐惧,从而造成了“阅读难,难阅读”的局面。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摆脱“阅读难,难阅读”的困扰呢?通过近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受到了一些启示,并总结如下:
一.重视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课前预习课文,初知文章大意。做好课前预习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上课前,语文教师可适当地布置预习提示,让学生通过认真预习,知道课文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能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对于不理解的,一定要求利用语文工具书来解决,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与同桌或小组讨论。还要求学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多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启发学生读中感悟,关注学生的读书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语文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一篇文章多读,读熟,我们也就理解,明白了它的内容。阅读教学时,学生读书的方式有多种,但我们要多训练学生“眼到心到”的默读,因为默读只能用眼睛看,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考,而且还要有比较快的速度。所以学生读文时,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读通,读懂。读完课文后,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在教学时应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后感悟,不同的看法,大胆地说出来。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积累,情感体验不同,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悟,多说,多交流自己的个人感悟。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通过读说练来与语文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也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3.课后分小组辅导,巩固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单靠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利用课后时间,布置一些同步阅读习题,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小组,让他们一起阅读短文,一起讨论问题,一起说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每一位学生读完一篇短文后都说说读懂了什么,然后再由优秀的学生来总结内容,因为学生的语言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易于被学生听懂。这样,优秀的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由此提高,其他学生的思维也由此被熏陶,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解答题。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可现实上,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读书是枯燥无味的,对读书提不起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语文老师除了平时有意识地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外,还可尝试以下的方法: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时,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例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结合课文中的“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一句话和课后的资料袋,推荐学生读《城南旧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读《城南旧事》的一小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英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的不同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中的“课外书屋”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小学生是很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的,因此,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例如: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猜谜语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的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
2.注重阅读的读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读,还要引导学生怎样读。语文课程标准说过: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没有“思”的参与,那么学生读到的只会是单纯的无意义的“字”,只有边读边思考,才会透过“文字”,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感情,读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见解。所以没有思考的阅读,是感悟不到文章的真谛。通过学生阅读思考,使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
3.及时查阅工具书。教学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总不爱动手查字典,要么读偏旁,要么望文生义。因此教师要及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平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成语手册》等,并传授查阅图书资料的知识和方法。因为一篇文章单靠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还是不够的,有时还要借助工具书,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句子,内容等。尤其是古诗词,更需要利用工具书来理解其中的字词的含义。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养成爱查工具书的学习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久而久之,既养成了学生独立阅读的好习惯,也增长了许多知识。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二】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
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导入:
我讲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9课葡萄沟。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同学们都没有去过,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葡萄沟的风光片,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学生带到了遥远而迷人的新疆,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的学习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学,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自学后学生汇报,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这个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这样在口语交际时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放的学法
这节识字课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识记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孩子们自己编的字谜也许粗糙了一点儿,幼稚了点儿,甚至在大人看来并不那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编造字谜的过程中也对字反复地推敲研究了一番。当孩子们的思维进入了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又何愁记不住这些生字呢?
四、快乐的巩固
在巩固练习时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棵知识的大树,树上结满了硕果,每个果子的后面都有一道开放式的问题,答对了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愉快的写字
在教学的尾声我安排了写字练习,每个字只写三个,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机械的书写,也节约了时间。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播放了古筝《春江花月夜》,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怡然自信、平心静气、愉快用心的书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写字的过程中,强调了写字的要求:身坐直、脚放平、笔拿稳、写端正。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使之终生受益。
春华秋实,花已经开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用创新的思想去武装自己,让花儿结为果实,在秋天硕果累累。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四】
面对进入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纷繁复杂、甚至不知所措的局面,崔教授为语文教师们指明了原则和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训练,完完全全为学生。对此,我感触颇深。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学会整合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扎实训练的平台。教师们该怎样整合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将结合我听了《穷人》一课的教学后的感受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穷人》一文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文,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因此,教者在讲读课文前安排了质疑环节,学生中除了综合课文大意提问外,有的结合课文句子问到了:“桑娜为什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接下来,教者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整合,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作为本课着力解决的教学目标: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感受出穷人的“穷”吗?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4、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愿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听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看着学生们的活动,我感觉到孩子们只是在机械地做着语言文字的训练,表面上看,学生是自主的、合作的、活跃的,实际上,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始终是在被动地进行学习,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作为串联整堂课的四个思考题缺乏深度、力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联系是肤浅的、散乱的,教材内在的美感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此篇教材特有的对读者的心灵震撼也远远体现不出来。
追根溯源,思考题的选择、设计应该立足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能够统摄全文,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课文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深刻的内在情感性。《穷人》中桑娜和渔夫带给读者的感染力来自于他们帮助别人时自身的穷困引发的矛盾心理,既真实又朴实。“穷”是他们助人的障碍,却因此成为闪光点。对他们这种行为、美德的理解,应在了解“他们做了什么”之后,着力理解“抱养两个孩子时的心情”包括本来很穷的家庭条件、将要面临的困难、渔夫回家后的态度。基于此,我个人觉得,本文的学习可以从文中的这两个方面着手,根据教材中的两个原句,设计一个统摄全文的思考题:桑娜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其中的“非这样做不可”解决的是他们做了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又忐忑不安?”了解的是他们做这一切时的复杂心情。根据一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既整合了教学目标,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理清了阅读条理,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这样设计,还有一个的好处在于能同时兼顾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因为,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很有价值的语基训练点:“非……不可”的句式训练和对“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深化、拓展。教学中能落实好这两个知识点的训练,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将同步提升,对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性、情感性的体验也将更加深刻、准确、到位。
因此,我个人觉得,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走进文本后,必须走出文本,高 瞻远瞩,高屋建瓴,提炼出能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文章内涵的契入点,让学生在逐步升华情感体验的同时夯实语文根基,也借语基的训练帮助理解文本的内在情感。这样教学,我们方能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五】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老树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位老树爷爷,然后出示老树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她说我们要保护环境。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张扬。
小学优秀语文教育教学笔记【篇六】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本事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功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简便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构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本事。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供给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提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刻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经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本事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进取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每日组织一位"小教师"领读,培养学生的组织本事,又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本事都得到了锻炼。
(二)经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本事。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正式开始。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积累很多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平日每一天轮流,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摘录好词好句,要求其余学生读读记记。平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写作本事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本事。
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教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利用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在街道写字比赛中获一等奖。
四、进取参加学校及市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进取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撰写了教学反思。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我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我,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我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我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我的语文素养。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 【精】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如何动笔写一篇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呢?急您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篇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以往由于实行单一的课程政策、即只有国家课程、所以在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纲一本”。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用有限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强调“齐步走”、“一刀切”。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型”、教师的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实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对一部分学生是“削足适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在、实行了“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编写学校教材、所以教师光“传授”就不行了、必须进行研究、教师要从原来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转变为不仅是教材使用者、还是教材评价者和教材开发者与编写者的角色。
其次、新课标的提出、也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我讲你听、口耳相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这种课堂上缺乏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也因此造成了语文教学质量的低下。新课标让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习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活动过程。我们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而开展、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既动口又动手、既动脑又动情、身体力行、亲历体验。
本案例中、老师在让学生读了凡卡的信后、先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再进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问“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环节的学习、都先引导学生搜索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体验走入文本。整个过程、教师旨在积极的引导、担任的是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角色、而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说感受、谈体验、积极参与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这样的学习、效率必会提高。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篇二】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导入:
我讲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9课葡萄沟。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同学们都没有去过,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葡萄沟的风光片,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学生带到了遥远而迷人的新疆,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自主的学习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自学,有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学生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自学后学生汇报,让学生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这个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这样在口语交际时培养了学生说话的准确性,流利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开放的学法
这节识字课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识记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识记方法,编字谜,编口诀。孩子们自己编的字谜也许粗糙了一点儿,幼稚了点儿,甚至在大人看来并不那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们在编造字谜的过程中也对字反复地推敲研究了一番。当孩子们的思维进入了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又何愁记不住这些生字呢?
四、快乐的巩固
在巩固练习时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棵知识的大树,树上结满了硕果,每个果子的后面都有一道开放式的问题,答对了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五、愉快的写字
在教学的尾声我安排了写字练习,每个字只写三个,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机械的书写,也节约了时间。在写字的过程中,我播放了古筝《春江花月夜》,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怡然自信、平心静气、愉快用心的书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写字的过程中,强调了写字的要求:身坐直、脚放平、笔拿稳、写端正。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从而使之终生受益。
春华秋实,花已经开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用创新的思想去武装自己,让花儿结为果实,在秋天硕果累累。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篇三】
指导学生的写作对很多教师而言是一块心病,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许多老师都花了很多心血,但收效不甚理想。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结合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不积跬步难以致千里,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都要求学生背诵并在写作时加以灵活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编排的许多课文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也很生动优美,描写细致入微,因而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能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练笔。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出学生的真情实感。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游玩,搞完一次大扫除,班上夺得某种荣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还可以写写自己当天的心情或对某种现象的感慨等等。可能很多老师都要求过学生坚持写日记,可是能坚持每日批改日记的老师又几个呢?正是因为老师只布置却不批改,所以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没兴趣去写了。因而我认为老师坚持批改学生的日记也是学生练笔的一个动力所在。改日记也是一种乐趣,能与学生交心,学生当面不敢说或不便说的话都喜欢写在日记里。我也把我的看法我的观点批在日记后面,时间长了,许多同学希望老师早点改他们的日记,解答他们心中的迷惑,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就觉得写日记是一种乐趣了。
二、注重学以致用,随时将语文教学与写作练笔相结合起来。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激励能让一些不敢写作文的学生及时得到鼓励,树立起信心。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篇四】
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有关小学语文教学与研修老师教学笔记【篇五】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拙见,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使学生由“要我读”向“我要读”转变,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学生思想转变的前提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必须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主动性,发挥学生主人翁的阅读精神。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把语文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发挥才智让自己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实践的锻炼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在这方面要形成默读习惯,形成总揽习惯,掌握汉语结构,养成预读习惯,养成浏览习惯,养成分析句子习惯,养成搜寻要点习惯,养成把握信息核心习惯,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让学生爱阅读,敢于挑战阅读问题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见得,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要对这一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先爱上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海量阅读,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阅读储备,让学生经常感慨自己的某方面的成功受益于曾经读过的一句话、一段话、一本书等等。我国一些成名的人士,在谈成功之秘诀的时候大都会说,自己也没有什么丰富的经验,无非是比别人多看了几本书而已。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的学生?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导航,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让学生有所收获为目的和归宿。在这种目标的引领和导航下,让学生探究阅读内容,在这种强烈阅读欲望的驱使下完成阅读任务。只要学生有了强大的阅读知识的动力,就会比较主动自觉地去涉猎阅读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大胆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由畅想,敢于质疑,并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渐增长,阅读的自信心日渐增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达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教师引导得开心,学生阅读得舒心。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方法的习得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上多给学生实际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语文阅读方法,在日常学习中持之以恒地海量阅读,学生的知识就丰富了,视野就开阔了。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时,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其次是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多读书。再次是做好阅读记录,与读书列表类似,此记录不应该只写下自己所读的书的书名和作者,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写下读书的起止日期。更好地做法是在其后写下自己对此书的感想,几个月之后,再返回来看记录,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真是一种绝佳体验。然后是阅读有趣的和耐读的书,那些能够吸引你并让你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你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的目标。
四、以有效的阅读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问题是提升阅读质量的保证,是教师引领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的切入点。我们语文教师设计阅读问题,要做到将阅读文本知识问题化,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将阅读的层次梯度化,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引领下,把语文阅读问题建构在学生的有意的注意力上和积极的阅读兴趣上,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兼顾问题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兼顾阅读问题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探究阅读内容,体验心灵的碰撞。这些有效的课堂阅读问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文本内容的思想,领悟文本内容的主题,思考探索人生的真善美。总之,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博览群书,扩大词汇量有效地积累语言知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各种教学实践,逐步达到这一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合集(6篇)
古语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而阅读了作品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个作品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为了避免忘记读这本书时所感触到的思想,我们通常会记录下读书笔记,你现在正在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希望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1
今天,我看了《格林童话》里的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是一位美丽的女孩,那个坏皇后不希望有人比她漂亮,就想办法害死白雪公主。她先让猎人把白雪公主带到森林里杀掉,猎人不忍心杀她,就把白雪公主放了。后来,皇后知道白雪公主没死,就自己想办法用毒梳子害她,但被小矮人救活了。皇后还不甘心,就用毒苹果去毒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咬了一口毒苹果就死了。后来白雪公主的水晶棺材被别国的王子看到了,就把公主带到自己的国家去,半路上,白雪公主嘴里的苹果掉出来了,她就奇迹般活了过来,王子高兴极了,马上向公主求婚。在结婚那天,坏皇后也去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后来皇后穿了一双红鞋子,被活活烫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当别人比自己强时,不能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让所有人都用羡慕的眼光来看自己。我还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好人会有好报的。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2
《伊索寓言》在有篇《狮子、驴子和狐狸》的故事。内容是,狮子叫驴子和狐狸一起去打猎。到了猎场,狮子坐在一旁休息,驴子和狐狸去干活。工作结束后,狮子问驴子:“咱们怎样分猎物呢?”驴子心想,你又不干活,还分猎物,可是,你那么狠素,不分给你又不行。于是,驴子说:咱们三个各分一份。狮子大怒:“我为兽中之王,你敢跟我分成果?”于是,一口将驴子吃掉了。然后,狮子又问狐狸:“你说应该怎么分成果呢?”狐狸想到驴子的前车之鉴,聪明地说:“我只要一点够活命的就行,剩下都归你。”狮子满意地笑了。
在现代社会里,狮子是不给人机会的,如果一个人做了驴子被灭掉,就不大会有机会像狐狸那样全身而退。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3
镜花缘读后感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书中描绘了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特征,如轩辕国的奇特, 每个人身上都长着一对翅膀、头上顶着一条蛇;还有风土人情独特的女儿国, 在女儿国中都是女人穿靴戴帽外出做工, 而男人却缠足, 在家里养小孩。 而唐敖在旅行途中遇到了暴风雨,船漂到了小蓬莱岛上, 他被岛上的景物所迷获, 也因此在山中成了仙。
唐敖的女儿唐小山原是天上的百花仙子, 因在天上犯了错, 被贬下凡投胎,唐小山是一位博学多才、聪明善良的女孩,为了寻找父亲而出海,历尽艰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唐小山与父亲之间深厚的亲情。虽然这是一本虚构的书,但我每次看完都觉得自已有很大的收获,这更加促进了我还要更加多读名著的心理。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4
今天,我读了沈石溪写的《狼王梦》这本书。《狼王梦》主要讲了母狼紫岚的丈夫黑桑为抢夺狼王之位而不幸身亡。后来母狼紫岚冒着生命危险产下了五只狼崽,而第五只狼崽还没来得及被母狼紫岚叼回洞去就已被冻死。
剩下四只小狼崽分别叫:黑仔、蓝魂儿、双毛,最后一只母狼名叫媚媚。为实现黑桑的愿望,让孩儿们“继承”狼王之位,首选“狼王”是黑仔,为把黑仔培育成“狼王”紫岚不得不减少其他三只狼崽的食粮,而不久后,黑仔却被金雕夺取了生命。紫岚只得培育剩下几只小狼崽,可狼崽们却一个又一个地意外死去,不久,只剩下小母狼媚媚了,紫岚培育狼王的梦想只得破灭,而媚媚已经对紫岚陌生了,开始撕咬它,驱逐他,后来紫岚为保护媚媚的孩子而被金雕杀死,而媚媚却毫不知情。
通过《狼王梦》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紫岚对狼崽的爱,那是一种伟大的爱,那是一种无私的爱,但因为它不在乎狼崽的想法,才让三只狼崽遭遇不幸,黑仔因为胆子太大而被金雕杀死;蓝魂儿因为太不小心而魂断捕兽夹;双毛太过自卑而死在狼王手中。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狼的冷酷和无情,但母爱并不这样,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爱!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5
在学校寒假的读书活动中,我阅读了《小鹿斑比》这本书,感觉非常好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名叫斑比的小鹿从小鹿成长为鹿王的故事。小鹿斑比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它痛苦彷徨,感觉天都快塌下来了。但天并没有塌下来,它在爸爸的教育下茁壮成长。这期间它学会了怎样适应残酷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团结互助,学会了坚强。当它因为救助别人而受伤倒下的`时候,周围是一片火海,它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地冲向火海后面的路,因为它知道只有行动才有活的希望,它成功了。看到这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现在是非常幸福的,整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我们身上却缺少坚强的品格。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碰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不愿面对挫折,可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如果不像小鹿斑比那样坚强,别说将来当祖国的栋梁,连自己的生活都成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向小鹿斑比学习,学习它的坚强和不怕困难,不管以后遇到什么挫折,不灰心不气馁,迎难而上,不断磨练自己的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才能在将来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担,让我们伴随着小鹿斑比一起努力吧。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读书笔记6
曹文轩叔叔是个大作家,他写的这本《根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根鸟》是一篇长篇小说,主要是写一个少女到悬崖上采花,不小心跌入了一个大峡谷。她出现在一个叫根鸟的少年的梦里。根鸟坚信不疑地出发了,一飞冲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荒漠、草原、大山、村落......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而根鸟,就成长在现实与梦幻之间,他决定以梦为马,他在痛苦中品尝着快乐......
根鸟凭借他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到达了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但其中也有插曲:他因坚持不住回到菊坡,但在父亲的劝说与启示下,一把火烧了生他养他的茅屋,坚持不懈地西行;来到草原上,根鸟受不了生活的艰苦,又回到米溪,但很快。他又上路了......
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坚持总有一天会胜利的。但是,也不会缺少生活的考验与磨炼。当你还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时,是否想过她的美好结局?
曹文轩在封地写道:当一个人对一个处于逆境的人产生扶持、援助之欲望,并实施了自己的高尚行为之时,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
我喜欢根鸟,喜欢他的坚强、执着、有爱心......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 【收藏】
老师是带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校一般都会要求老师们写教学笔记,教学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篇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篇二)
面对进入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纷繁复杂、甚至不知所措的局面,崔教授为语文教师们指明了原则和方向: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做训练,完完全全为学生。对此,我感触颇深。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学会整合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扎实训练的平台。教师们该怎样整合教学目标呢?下面,我将结合我听了《穷人》一课的教学后的感受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穷人》一文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的课文,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因此,教者在讲读课文前安排了质疑环节,学生中除了综合课文大意提问外,有的结合课文句子问到了:“桑娜为什么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桑娜为什么忐忑不安?”接下来,教者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了整合,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作为本课着力解决的教学目标: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感受出穷人的“穷”吗?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3、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4、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愿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听着教师的讲解和引导,看着学生们的活动,我感觉到孩子们只是在机械地做着语言文字的训练,表面上看,学生是自主的、合作的、活跃的,实际上,学生根本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始终是在被动地进行学习,课堂缺乏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究其原因,作为串联整堂课的四个思考题缺乏深度、力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联系是肤浅的、散乱的,教材内在的美感远远没有发掘出来,此篇教材特有的对读者的心灵震撼也远远体现不出来。
追根溯源,思考题的选择、设计应该立足于文本而又高于文本,能够统摄全文,引领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课文大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深刻的内在情感性。《穷人》中桑娜和渔夫带给读者的感染力来自于他们帮助别人时自身的穷困引发的矛盾心理,既真实又朴实。“穷”是他们助人的障碍,却因此成为闪光点。对他们这种行为、美德的理解,应在了解“他们做了什么”之后,着力理解“抱养两个孩子时的心情”包括本来很穷的家庭条件、将要面临的困难、渔夫回家后的态度。基于此,我个人觉得,本文的学习可以从文中的这两个方面着手,根据教材中的两个原句,设计一个统摄全文的思考题:桑娜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其中的“非这样做不可”解决的是他们做了什么的问题,“为什么又忐忑不安?”了解的是他们做这一切时的复杂心情。根据一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既整合了教学目标,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理清了阅读条理,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这样设计,还有一个的好处在于能同时兼顾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突破教材的难点,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因为,这个问题中包含了两个很有价值的语基训练点:“非……不可”的句式训练和对“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深化、拓展。教学中能落实好这两个知识点的训练,学生的理解、感悟、朗读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也将同步提升,对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性、情感性的体验也将更加深刻、准确、到位。
因此,我个人觉得,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走进文本后,必须走出文本,高 瞻远瞩,高屋建瓴,提炼出能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领会文章内涵的契入点,让学生在逐步升华情感体验的同时夯实语文根基,也借语基的训练帮助理解文本的内在情感。这样教学,我们方能达成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篇三)
小学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点可以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励学生大胆说话,独立说话。
谈话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会不会听别人发言,善不善于在听中发现对方的情绪意图,善不善于捕捉对方谈话传递的信息。人们的语言交际活动,有一半时间是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声音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发展很快,这就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听”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呢?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有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愿望。但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到的是那么多不认识的老师和学生。就容易变得怯生生的,想说又不敢说,这就要设法在说话训练中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心、童趣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说话的材料。
兴趣是对人脑思维的一种激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一些感兴趣的故事,听完这些故事以后,让学生重复讲这些故事,看学生中哪一个说得最好,记得最快。老师要适当地表扬说得好的学生,说不好的学生要多多鼓励,不要打击他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敢说、爱说了。听的注意力也更集中了。对听说产生了兴趣,才能在大量说话实践中学会说话。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是形成说话能力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语言是在丰富的生活中自然发展起来的未经系统训练,而且普遍存在着“不该说话时随便插嘴,该说话时又不说”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几点说话习惯。
1、 别人说话时不妨碍,能静听别人说话。
2、 别人说话时注意听,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3、 对别人讲的话,若有疑问,会提出质问。
4、 能听懂别人说话的内容,而且能记住。
5、 说话简洁,不拖泥带水。
6、 始终一贯,不前后矛盾。
7、 围绕主题,不离开中心话题。
8、 说话得体,词语适当。
9、 音调清晰、流畅、不口吃等。
以上几点学生若能做到,就说明学生也具备良好的说话习惯。
三、结合教材,结合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教材是说话训练的依据;教学是说话训练的主要形式。对于小学来说,首先是以教材教学为本来进行,具体做法有:
1、利用听话训练,进行说话训练。利用听话进行说话训练是教学中一个应该重视并加以利用的必要做法。只有听得清楚、细致、准确,才能说得全面、周到、深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听话习惯,说话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进行说话训练。在小学低段,有许多插图。教学这些图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画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说话。
3、在识字、学词、学句中训练说话
在识字、学词、学句的训练中抓住说的训练。如教“红”字时,先让学生说音节中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其次说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部首是什么。第三把这个“红”字组成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不断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认字能力,造句能力,说话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结合课文训练说话。
课文是训练说话的依据和主要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识字,识词,通过朗读课文内容,知道要认识的字出现在那里,是什么意思,然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样从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不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懂得一句完整和一段完整的话,以及怎样才能把话说完整、说准确。
四、有意识地组织和开展多样的课外活动训练说话。
组织讲故事、续编故事说话,通过游戏训练说话。结合学校、班级的活动训练说话,进行随机的说话训练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五、重视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
教师的语言示范作用在说话训练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语言,模仿性很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在坚持说普通话时,表情动作自然大方,表达意思完整清楚,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言抑扬顿挫等方面都应起示范作用。
总之,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上几点是我在训练小学低段学生听说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小学语文教师(篇四)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语文是极为重要的一到门槛,中国的文字连在一齐时,常常在不一样句子中有不一样的意义们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学生结束小学的学习后,更进一步的学习语文时,我们必须要为学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在那里我有一点小小的教学感悟分享给大家。
在教学中趣味和知识性同等重要。在学生发下课本之后,有的人对课本感兴趣,就会翻一翻书,看看有什么样的故事囊括在书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将书本塞进书包里,看都不看,这就要看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引导和帮忙,使得学生都能爱上语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再不济也能够使那些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语文这一科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知识幽默的讲述出来,像讲故事一样趣味,不会使人厌烦,就要看教师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达方面的本事能不能贴近学生一点。
干巴巴的讲述知识点,根据教学辅导书上头照本宣科的分析,学生的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下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是管不到学生在脑海里想什么的,就像有一句俗语说的一样“强扭的瓜不甜。”强迫学生去学习只会弄出反效果。所以将自我的准备工作做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才能是教学趋向有益的一面。
学习要有深度,学生自我的想法比教师的想法更加的宝贵。在一些美文赏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同学们以后该如何如何做,这样反而是遏制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我们要做的其实是将一些能够在初中阶段被学生所欣赏的,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做一个推荐,布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的所思所想就表此刻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文章的鉴赏本事。这样的本事需要依靠学生自我去领悟,我们教师只能在旁边引导,供给一点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
教育笔记《小学新课程语文教学心得笔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学语文老师课堂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