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扎头发。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给孩子做智力测试有必要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的孩子有多聪明?父母多么想知道。其实,孩子不需要依靠智力测试来鉴定聪明才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细心的父母就能观察到孩子的能力,这也是有科学方法的。
近来,市场上有些机构称可以用指纹检查推论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用脑电波检测,能测出孩子学习能力与人格,却因不负责的诊断错误而上新闻。但仍有许多父母想带孩子去做测查,四处打听能给孩子做智力测试的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指纹检查或脑电波检测,医学界或是心理学界都已经证实与大脑运作没有关系。但在商业目的和父母冲动之下,最后受伤害的将是孩子。
提示一:不要让孩子受父母认定影响
父母好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龙是凤,或什么也不是。谁能告诉他们?
许多父母都这样想,若能通过指纹、脑电波或智力测试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就可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但是,父母想过没有,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自验预言”(即成人怎么认定,你的孩子就怎么成长),会影响孩子的发展。其实,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永远是父母。在此,我们通过介绍一些观察孩子的方法,帮助父母了解自己和孩子,那么,就从“智力”这个问题开始探讨吧。
提示二:正确看待智力测试
正规的智力测试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采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个过程。但是,智商并非绝对。
首先,智力测试会有技术误差,若智商相差10分以内,可能不反映真实的智力差别。
其次,一个人的智商会随年龄而改变。有些孩子智商较低是因健康欠佳、环境不良、教育不当所致,改变这些因素,智商便有可能提高。即使智商正常的儿童,也会发生学习困难,比如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等。
因此,父母绝不能对智商高的孩子掉以轻心,对智商较低的孩子灰心丧气,应对孩子作全面的研究,找出影响智商的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智力的提高。
提示三:日常生活中能看出孩子的能力
在一些咨询场合,许多家长在描述孩子阅读、计算、绘画或其他“特别”的能力后会问:“哪里能做智力测验?”“我的孩子想是多动症,做个智力测试也好放心呀!”对此,专业的回答是:“不必要。”因为,父母不需要依赖智力测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就已经可以了解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能力了。
我们来听听爸爸妈妈们聊天时常有的内容:“我家兵兵按照图示搭积木,我都吓一跳。这么复杂的图,他都弄得清,没想到他这么厉害。”
“我女儿才有趣,模仿张靓影,唱得有模有样,这么长的歌才听了几遍,就能不跑调。唉,叫她坐下看书就不行了。”
明白了吗?绝大多数孩子不需要“测验”鉴定。父母在生活中和学习上,也看得出孩子的能力。
提示四:父母该怎样理解聪明
我的孩子有多聪明,或聪明的孩子是怎样的?这是父母想知道的问题。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无论在哪一个领域,有效率的反应,就算是聪明。”这里有两个条件:“领域”和“反应”。
“领域”,小到指不同的作业,大到指不同的学科。这里以父母熟悉的多元智能为例,多元智能按照定义,分为八个类别: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身体律动、自然观察、人际和内省。每个类别有不同的能力与表现。
“反应”则指面对不同领域(或类别)的处理行为,或是很专注、很快找到“解题诀窍”,或是熟视无睹,甚至愁眉不展,不知如何下手。
每个人对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反应。例如:妈妈学说不同的方言很快,但是方向感很糟糕,是转个圈就迷路的人;爸爸可以很快在一堆数字中理清股市行情,但不善言谈,唱歌也总是跑调。
提示五:生活中观察孩子的智能强项
在多元智能的8个类别中,语言、逻辑/数学、音乐/节奏这3项,常常被直接等同于语文、数学和音乐三个学科,这种认定窄化了多元智能的定义。
通过附表,我们针对语文、逻辑/数学、音乐/节奏,做一些行为上的描述,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自然表现。
当然,这些行为是比较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同年龄儿重比较,这个孩子在此行为上会显出更多的兴趣、表现更专注或是反应较快。父母不妨一起讨论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强项、特点。
例如,妈妈告诉爸爸:“晶晶向奶奶道谢时说,‘谢谢!切、切’;‘谢谢!捏、捏’,边说身体还依节奏摆动。她好像知道‘谢’和‘切’‘捏’都有‘ie’音,可以压韵哎!”这表示晶晶有表格中的语文的(2)和音乐/节奏的(1)方面的能力。
提示六:认识孩子的多元
对照附表,父母可能发现,孩子不一定在每一类中的四项都反应快或有兴趣。以语言为例,其中分语音的敏锐、叙述的精致与详细及对文字的兴趣。父母也许会发现,孩子可能语音敏锐,但不一定喜欢阅读。因此,笼统称他“语言智能”高,并不准确。而语文成绩好也不一定表示有语言方面的智能。这就是所谓的多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幼儿英语启蒙真的有必要吗
现代父母对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视程度和热情越来越高,英语的启蒙年龄也越来越早。在这种大环境下,多父母有疑惑:到底多少岁开始英语启蒙比较合适?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那么请看这段来自TED的著名演讲:《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
演讲者帕特里夏·库尔(Patricia Kuhl),是华盛顿大学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所副主任、言语听觉学教授,主攻语言神经机制和大脑发展。在这个视频里,Patricia Kuhl提到了几个有关婴幼儿语言学习的观点:
01
语言学习关键期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Patricia Kuhl认为0-7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7岁以前的宝宝完全有能力同时习得两种语言,7岁后语言学习的效率开始急剧下降。
在关键时期以前主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无意识的影响,最终演变成可以自如使用的语言。而关键时期以后的语言是主动学习的,比如我们学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背单词、记语法等等来进行有意识的学习。
7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效率开始下降;等到17岁后,语言的学习效率变得很低,基本失去了第二语言学习的天赋。
02
婴儿能区分所有语言的所有发音
对于婴儿来说,第8-10个月是他们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会默默的专心听大人说话,并在大脑里对语言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建立语言数据库。
我们都知道,日语和英语的发音是非常不同的。比如ra和la,这两个发音在英文里很重要,在日语里却没有。在测试中我们看到:一岁之前的日本宝宝能辨认出ra和la的发音区别,而一岁以后就不太行了,原因是日本人无法区分ra和la的发音。也就是说每个小婴儿原本都是世界公民,具备掌握任意语言的潜能,但他在出生的第一年里根据自己生活环境的语言输入,摒弃了一部分用不着的语言能力。
这足以证明,8-10个月的婴儿在听到一门与母语不同的外语的时候,会自动地搜集、统计数据。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在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已经不再去搜集这些数据了。换句话说,1岁以下的婴儿接触的语言,将局限他日后的语言发展。
03
婴儿具有多语言同时学习的能力
Patricia Kuhl研究小组发现婴儿对语言的数据统计不仅限于单种语言,而是你对他说什么语言他就统计什么语言。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与巴黎第五大学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七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两种文法结构截然不同的语言,并开始这两种语言的学习。双语环境中的婴儿会根据音高(pitch)与发音时间长短(duration)来区分两种具有不同词序的语言。小宝宝的大脑的运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许多,能自动区分、建立好几套语言系统,对婴儿会混淆多种语言的担心是多余的。
04
幼儿英语启蒙,从听开始
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最佳方法之一:亲子阅读
父母可在每天特定的时间:比如:睡前,午睡之后,给孩子阅读1-2本孩子喜欢的英语绘本。给婴幼儿选择英语启蒙绘本时一定要挑选情节简单,色彩艳艳,比如:颜色,动物,衣服、食物等和孩子日常生活有关的绘本。这样可以给孩子熟悉英语启蒙词汇的机会。
阅读绘本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担心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一遍英文,一遍中文的给孩子讲解。父母可以在讲绘本之前,先用中文给孩子简单介绍一下,然后读的过程中用全英文的方式,必要的时候用手指指着想对应的画面来让孩子理解英文的说法。
看英语视频和动画
父母可以给2岁以上的孩子收集一些他们喜欢的,短小的,经典英语原版动画片,建立家庭英语视频和动画片库。父母每天设定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观看(2岁以上,每天观看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否则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不建议看动画,小幼儿的视力容易受到伤害)。父母在看的时候,可以重复动画片中简单的单词,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模仿。(如果孩子还没有能力发出这些音,或者不想说,父母不要强迫,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负担)。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了一集有关水果的视频,那么妈妈可以拿出香蕉,苹果等视频中出现的水果演示给孩子:apple, This is an apple。然后妈妈可以用很慢的语速重复:apple。孩子刚接触英语时,可能会听不懂,所以父母不要心急,但只要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述说,并伴有相应的动作,孩子慢慢会把父母所说的话并和行动联系起来,同时在大脑中处理这些信息。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把这些知识输出,转化成自己的话语而最终能够毫不费力,自然地讲出来了。
合理的进行重复性训练
只要孩子乐意,父母就应该耐心,给孩子重复听英语歌曲和童谣,看英语视频,阅读英语绘本等。经过不断的重复,孩子才能培养英语的语感,韵律,语调。父母在给孩子大声朗读英文绘本时,还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比如说到cat的时候,可以模仿猫的叫声“喵喵”等来重复cat,然后让孩子模仿。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会记住故事,他会模仿着“读”给父母听。
要有持之以恒的心
每天给孩子固定的时间学习英语,以下是按孩子年龄,父母每天让孩子通过听英文绘本、英语儿歌,各种押韵的童谣,互动游戏而达到英语启蒙的时间,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来加以调整。现供父母参考:
婴儿( 周岁内)= 10分钟
幼儿(1-3岁)= 20分钟
学龄前儿童(4-5岁)= 30分钟
小学生 (6-9岁)= 45 +分钟
创造家庭英语学习环境的最佳方法之一:听英文儿童歌曲和童谣英文儿歌是任何一个孩子学习英语的最好手段之一。父母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许多简单的,韵律感强的儿童歌曲和童谣的视频或音频,国外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听儿歌和各种押韵的童谣,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父母在和孩子唱歌、念童谣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动作,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感受到英文的魅力,从而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感。比如,the wheels on the bus这首儿歌,父母在唱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模仿司机开车的模样等。
父母的陪伴、积极参与、鼓励和支持是幼儿英语学习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应该避免让孩子独自坐在电视机或者电脑前学英语,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观看英语视频/动画片,听孩子喜欢的英文歌曲和童谣,同时陪孩子一起玩一些英文小游戏。父母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从小就在熟悉的儿歌和童谣中领会英语的语感,语音,语调,和基本词汇;在英语的氛围中,愉快,快乐的学习。
总之,给孩子英语启蒙,父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依据孩子语言敏感期的发展,抽出时间去陪伴与引导孩子,千万不要错过最佳启蒙时期哦~
幼儿园陪餐,有必要吗?
幼儿园陪餐,有必要吗?
食品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在幼儿园,孩子们每天会吃三餐,上下午还有加餐,幼儿生长发育的80%以上营养素需要在幼儿园摄入。可见,幼儿园的营养餐对于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我们制定了全面且严格的陪餐制度,明确了陪餐的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通过陪餐,增强了老师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爱与责任。
陪餐,看似简简单单,平平常常,但内涵丰富,大有学问。因为陪餐中有安全、有规范、有质量、有教育、有大爱、有监督。
Part. 1 陪餐中有安全
1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从食品进货到验货,从储存到制作加工,从分餐到进餐,从验餐到陪餐,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责任到人。
每一道程序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制度,做到人人监督,事事落实,关关紧扣,餐餐安全。通过陪餐,强化老师的责任心,让孩子们吃着开心,也让家长们放心!
2
规范采购严格把关
采购员把住食品进货关,做到食品采购定点订购,追根溯源,有据可查。 各种食品做到进货渠道正规,票证齐全。不收、不存腐败变质、霉变、有异味、生虫、污浊不洁等食品。
定时进货。按照食谱需要进货,常用食品每周定量进货,不积压,先进先出,保质保量。
3
食材分类安全存储
定位储存。食品储存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 每种食材有标识,并注明保质日期。生食在冰箱内存放不得超过2周。
定期检查。定期清理库存,及时检查处理过期、腐烂及变质食物;清理过期食品或感观异常食品。
4
卫生消毒规范执行
餐具消毒。做好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严格按照除渣、洗涤、消毒、清洗、保洁等流程消毒餐具。
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备定期维护、清洗、消毒;保温设施及冷藏冷冻设施定期清洗、校验。
Part. 2 陪餐中有规范
1
把住食品制作关
规范加工。按照操作流程和规范加工食品,做到食物生熟分开。定量制作,按照幼儿人数和摄入量,制作食物,不浪费。不制作野味、野菜、野蘑菇、四季豆、发芽土豆等食物。
定量留样。每餐提供的食品成品留样保存。留样食品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样品种留样量250g以满足检验需要,并做好记录。
2
严控食物质量关
炊事员品餐。食物制作人用专用的餐具品尝食物。重点试验主食的外观和口感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菜品是否蒸熟煮透、咸淡程度是否适中,食物色泽、馅料带量是否合适等。
Part. 3 陪餐中有质量
1
察“颜”观“色”
营养餐制作完成后,园长和保健医一起试吃,重点是了解营养餐的制作水平。
首先是察“颜”——整体外观外形是否饱满、漂亮,是否体现食材的新鲜和特性,是否能快速激发孩子们的食欲。
其次是观“色”——整体颜色是否丰富,色彩搭配是否靓丽,能否凸显食物的质感,能否快速调动孩子们的味蕾。
2
浅“尝”慢“品”
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对面食是否充分发酵,菜品是否符合标准,烹饪方法是否科学,火候是否到位,各种食材的带量是否精准和适宜等做出全面的评价,提出相应意见和改进措施。
通过每日的验餐,园长和保健医能了解食谱合理搭配情况、炊事员的厨艺水平等,从而及时调整食谱,全面提高炊管人员的整体水平。
Part. 4 陪餐中有教育
1
学会感恩,珍惜食物
老师陪着孩子一起进餐,介绍食物营养,品尝各种味道,和孩子们一起体味食物的软、硬、黏、脆、酥等特性,感受美食中的营养味道。
在此过程中,还可积极有效地开展食育教育,感受炊事员老师的制作辛苦,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培养不挑食、不偏食等健康的饮食习惯。
2
师幼同餐,文明进餐
孩子们都非常愿意坐在老师的旁边,和老师一起进餐。老师吃饭时端正的坐姿、正确的筷子使用方法、一口饭一口菜的咀嚼方式、饭后收拾整理桌面等行为,都是孩子们应该学习和模仿的。教师用行动示范教育孩子文明进餐。
Part. 5 陪餐中有大爱
1
快乐进餐,健康成长
老师每天创设温馨、优雅、清洁的进餐环境,让孩子们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轻松愉快地进餐。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按照营养需求量而合理分餐。
2
关注个体,覆盖全面
老师对班内特殊儿童给予特别的关注,如食物过敏儿童,会用同类食品替代以保证营养的摄入,如牛奶过敏,由豆浆替代;虾皮、虾仁等海鲜过敏,用鸡肉、牛肉替代;对待吃饭慢的孩子,个别指导,重点帮助,避免吃凉饭。
3
仔细观察,悉心引导
孩子身体不舒服时,老师会坐在他的旁边,精心地照顾他;肥胖的孩子吃饭太快,老师在他旁边,告诉他慢慢咀嚼,像老师一样细嚼慢咽。
4
共享美食,留住园味
毕业餐是最隆重的一次陪餐。在大班即将毕业的时候,盛大的毕业餐在等着他们。这里有他们平时喜欢吃的各种食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举杯碰盏,共同享受美食。充满浓浓爱意的幼儿园味道,将成为孩子们一生的珍贵回忆。
Part. 6 陪餐中有监督
1
证件公示共同监督
幼儿营养食谱、食堂卫生许可证、炊事员健康证等证照公示在橱窗里,方便家长监督,让家长放心。
2
明厨亮灶视频公开
食堂内各操作间安装视频,可以实时播放食品加工、切配、烹饪、餐具消毒等过程。家长可以随时看到各个操作间的食品制作过程、食品质量、留样食品展示,监督食品的质量和操作,让家长安心。
3
欢迎亲子共进午餐
定期开展亲子餐体验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进午餐,品尝食品,了解食物的色香味形、厨艺水平,了解孩子进餐的摄入量,让家长舒心。
4
家长代表走进食堂
我们组织家委会成员走进食堂,实地考察食品质量和食堂卫生,了解食物制作过程,让家长称心。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让食品安全铭记于心,让爱与教育融进每顿餐。
幼儿园的美味让孩子们吃出了营养和健康,吃出了快乐和美好,更吃出了幸福和难忘的童年!
统一式教育有必要吗?
“家长只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而老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
上课有统一的坐姿、购买统一的文具、包统一的书皮、名字写在统一的位置、穿统一式样的舞蹈鞋、戴统一的小黄帽……刚刚开学,不少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被这些事情烦恼着。
10月10日,本报刊登了一篇名为《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的家长自述,把这些看似琐碎的家长个人烦恼变成公共话题。
人们普遍在问:学校进行这种整齐划一的要求有必要吗?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是否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确实需要自由,但同时也要有规则。”复旦大学博士、教育学者付小平说,这一点在哪里都是适用的,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会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提出很多统一化的要求,比如统一校服。
因为“在社会中,就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总是要遵从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学习和遵从规则的习惯,就要从小学培养”。山东一位一年级班主任李丽(化名)老师说。
“家长只有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而老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是一种集体教育。”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也说,一个班有40个孩子,如果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坐着的话,这样的课堂是无法管理的。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人口众多,很多老师每一节课都要面对四五十个学生,有些学校甚至更多。“面对这么多的孩子,让老师还像家长那样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是不可能的。有很多看似枯燥古板的要求,那实在是为了降低工作量。”李丽老师说,“就拿写名字来说,很多老师往往一个上午只有一节课的空余时间,老师批改完作业再进行统计,然后再赶着上下面的课,如果每个孩子都随便写,那找名字真的就是一件痛苦的事。”
不少教育专家指出,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习惯的培养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王栋生老师也介绍,“有时看着一些高中生,天赋很好却那么散漫,在替他们惋惜的同时,更加感到孩子最起始阶段教育的重要性。”
面对来自社会的很多责难之声,不少一线老师感到很委屈:“家长只看到孩子削好的、粗细一致的2H铅笔,在同样的书皮、同样的位置写的名字,却看不到孩子们的字体千差万别,看不到孩子们用铅笔写下的句子体现着自己思想的光芒和知识的积累。”
“我们最怕的是,有了标准化的本子就会有标准化的答案”
其实,让家长们纠结的不仅仅是那些标准化的学具。
云南的一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说,最初她也为各种统一要求烦恼过,“不过,现在那些已经不重要了。真正的烦恼还在后头。”
“上周五儿子非说自己肚子疼,说什么也要让我给他请假,结果请了假之后,他什么事儿也没了,痛痛快快玩了一个周末,到了周日下午,他又开始说难受,求着我给他请假。”
刚开学时,虽然老师要求比较严,但是陈女士的儿子对新的学校充满好奇,觉得处处都好、处处都有意思,每天最盼望的事儿就是去上学。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开始出现夜里睡得不踏实的现象了,这两天甚至哭醒两三回。
“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太长了。”陈女士说,其实,孩子的作业并不是很多,“他每天最怕写拼音作业,老师要求每一个拼音字母都要写成印刷体的那个样子,虽然作业量不大,但是每一笔写得都很慢,很晚才能写完作业。”
这才是家长的真正恐惧所在:“我害怕的是写在标准作业本上的标准答案。”
著有著名教育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无处不在的标准答案确实是当前教育领域内的一个顽疾。
她听到一个初一的孩子这样说:“我一点儿也不发愁背《论语》,《论语》挺好背的,我发愁的是背《论语》的解释。”
原来,老师在考试的时候会严格按照书上的解释给分,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必须跟书上的一模一样,哪怕只是多了“的”或“了”这些毫不影响语义的词语也不能得分。
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问题,多年前就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语文考试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之后是什么?一个孩子回答:雪化了之后是春天。
这是一个多么有想象力的答案!但是却因为与标准答案不符,就被老师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叉子。这个叉子不仅划掉了孩子的分数,更扼杀了孩子美丽的想象力。
这么多年过去了,同样的事情还在发生着。
学校没有了个性,怎么要求孩子有个性
“语文作为对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言同样能够表达。但是考试题不是老师自己出,答案不是老师定,尤其是高年级的阅读题,对文本的解读,只能有一种答案。这使得很多老师为了保险起见,就让学生背答案。”李丽说。
面对这些,李丽老师也显得十分无奈:“这不就是标准的应试教育吗?可是,老师有什么办法呢?!”
的确,不少专家认为现在的考评制度是造成学校教育扼杀学生创造性的根源。
“评价是管理的导向,如果教育管理部门评价学校主要看学生的分数,那么学校评价学生时也只能看分数。所谓应试教育的痼疾,根本地说,还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评价问题。”尹建莉说。
这种只看分数的评价体系,没有给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教育留下生存空间,仍然会有“在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充满才思和灵气的答案无情判错的”教师,因为,“那些老师完全可以靠狠狠地压榨学生,压榨学生的时间、精力和潜力,而获得一个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考试成绩。”一位专家说。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着,“即使是名校也不例外。”王栋生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还在盲目地追求名校,殊不知,在当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名校已经没有了,不尊重教育规律,只看重分数,没有了传统、个性和风格,哪里还有名校。
“学校都没有个性了,怎么要求学生有个性。”王栋生说。
“思想独立了,孩子才能创新”
“现在很多人都在重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问题根本不出在大学,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王栋生说,“12年的基础教育,孩子们的脑子已经被格式化了。”
格式化过的脑子如何还有创新的火花?
王栋生说,一个人思想独立了,有个人见解了,才能拥有创新的能力。
这不仅要求教育者有足够的智慧,同时也需要他们拥有宽广的胸怀。“教育者的胸怀有多宽广,孩子的创造性就会有多宽广。”王栋生说,这里所说的教育者当然也包括家长。
其实,问题也并不复杂。
“中国的孩子太苦了,而且苦得没意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太多的孩子丧失了好奇心,他们没有时间观察外部的世界、没有时间玩耍、无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王老师说。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从起跑线上飞速奔跑,赶快成长。
“为什么要快?”王栋生老师说,教育的特征就是“慢”。儿童的手很小,不要往他的小手上放太多的东西;他们只有一个童年,应当让他们慢慢地享受幸福……
小测试: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非凡的人,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他的父母和老师对他有没有信心。信心是能够传递的,只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对自己才会有信心。自信是对个人实力的正常评估,而不是盲目的自以为是,不切实际的自信只是骄傲自大的表现。
成功的前提是自信,一切的失败都源于恐惧。孩子拥有积极的态度可以让他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相反,孩子消极的心理会阻碍他成长的脚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孩子,要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这样才能帮他们培养出自信心。那么,您的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呢?请让他们快速作一下下面的测试,答案很快就能揭晓了。
1.一旦你下定决心,即使没有人赞同,你仍然会坚持做到底吗?
2.参加聚会时,即使很想上洗手间,你也会忍着直到结束吗?
3.如果想买内衣,你总是让家人买,而不亲自到店里去吗?
4.你认为自己是个很好的学生吗?
5.如果店员的服务态度不好,你会告诉他的经理吗?
6.你不欣赏自己的照片吗?
7.别人批评你,你会觉得难过吗?
8.你很少对人说出你真正的意见吗?
9.对来自别人的赞美,你持怀疑的态度吗?
10.你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吗?
11.你对自己的外表满意吗?
12.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吗?
13.在聚会上,只有你穿得不正式,你会觉得不自然吗?
14.你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15.你认为自己很有魅力吗?
16.你有幽默感吗?
17.目前所学的功课都是你所喜欢的吗?
18.你懂得搭配衣服吗?
19.危急时,你很冷静吗?
20.你与别人合作无间吗?
21.你认为自己只是个寻常人吗?
22.你经常希望自己长得像某人吗?
23.你经常羡慕别人的成就吗?
24.你为了不使别人难过,而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吗?
25.你会为了讨好别人而打扮吗?
26.你勉强自己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吗?
27.你任由他人来支配你的生活吗?
28.你认为你的优点比缺点多吗?
29.你经常跟人说抱歉吗?
30.如果在非故意的情况下伤了别人的心,你会难过吗?
31.你希望自己具备更多的才能和天赋吗?
32.你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吗?
33.在聚会上,你经常等别人先跟你打招呼吗?
34.你每天照镜子超过三次吗?
35.你的个性很强吗?
36.你是个优秀的领导者吗?
37.你的记性很好吗?
38.你对同龄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吗?
39.你懂得理财吗?
40.买衣服前,你通常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吗?
“是”为1分,“否”为0分。结论:
25~40分:说明孩子对自己信心十足,明白自己的优点,同时清楚自己的缺点。不过警告家长一声:如果孩子的得分接近40分的话,别人可能认为他很骄傲自大。告诉孩子不妨在别人面前谦虚一点,这样才会有好人缘。
12~24分:说明孩子对自己颇有自信,但是他或多或少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不妨教孩子提醒自己:在优点和长处各方面并不输给别人,要特别强调自己的才能和成就。
11分以下:说明孩子对自己显然不太有信心。他过于谦虚和自我压抑,因此经常受人支配。教孩子从现在起,尽量不要去想自己的弱点,多往好的方面去衡量。先学会看重自己,别人才会真正看重你。
家园共育《给孩子做智力测试有必要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么给孩子扎头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