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
大家都知道,孩子人际交往的体验,对以后的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积极的交往体验,会让孩子对他人更加尊重,友好,也能使孩子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你知道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心得,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一)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进行交往,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其健康成长也极为重要。但是,当今社会的大背景比较重视幼儿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怎样让家长和老师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的指导孩子,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呢?
一、转变观念,重视幼儿社会交往的培养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度保护,使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感,缺乏独立性,不善于交往。于是我借机利用家园栏、班级微信群、给家长发资料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的办法和技巧。
我首先肯定了每个孩子的优点,告诉家长当今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幼儿的社会交往是实现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对孩子的个性、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指出有的家长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这是,家长才意识到交往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纷纷表示一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巧妙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设身处地的诱导幼儿
前不久,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啊,天哪!叫老师不让你回家。”“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某某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通过交谈,我让孩子们切身体验了需要别人原谅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们以往“落井下石”的心理,也使他们逐步懂得了原谅别人,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
三、让幼儿在交往合作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
人是社会中的人,所以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如建构游戏“高高的教学楼““美丽的小学”当幼儿看到一幢幢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高楼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自豪感悠然而起;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如,合作游戏”背夹气球跑“,幼儿一力无法完成,当只有与同伴齐心合力时,才能成功的到达终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不仅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也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四、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交往冲突
在孩子们发生交往冲突和障碍时,我觉得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参与评价和硬性指导,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争论、评价、以及七嘴八舌的讨论等都会学会交往的新技能。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在处理幼儿交往冲突时经常采取冷静、淡化的态度,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二)
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针对这些,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社会性培养
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怕孩子受一点点伤。例如:孩子在家玩,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哭了。姥姥看见了连忙过去打了打椅子,说:"打死你,打死你。"以这种方式来安慰孩子。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只要谁让他不开心,他就会打谁。孩子是生活在社会里的,也要长大的,他们以后也需要面临种种困难和挫折,不能一辈子依靠成人,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以后的孩子竞争更为激烈,他们不仅比才能,会弹钢琴、会画画、会英语……,还要比心理素质和社会性能力,要能面对困难,挫折和与种种人较好地交往。所以,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从幼儿期开始培养良好的社会性行为,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处事方法,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勇敢一些,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解决?”在一次次挫折中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根据幼儿模仿能力,锻炼社会交往技能
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面对幼儿,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榜样。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但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有的家长受自己性格影响,不好客,不热情,这种作法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三、利用游戏活动,增加社会交往经验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喜爱活动,同时,也是互相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使幼儿在玩中主动学,使幼儿逐渐接触同伴,并愿意和有计划去交往,家长可以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带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如:玩沙,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再如,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四、通过社会活动,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为幼儿创造机会。如:外出游玩时,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启发幼儿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或亲戚来自己家中,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五、扩大范围,走出家庭,增强社交能力
人 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并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六、耐心教育,讲究艺术,激发社会性情感
在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过程中,不能采用威胁恐吓、哄骗利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变相体罚等方法。这会给幼儿身心成长带来创伤,不仅没有培养良好的行为,而且还会染上一些坏毛病:胆小、不自信、自卑等等。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胆小,不愿意与人打招呼不愿意与人打招呼,甚至交往。见到陌生人不敢说话,感到害怕!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怪孩子没有出息,甚至训斥说:"怎么象哑巴呀?不会说话呀?见到人怎么不叫人呀?在这样子,就不要你啦!"或者对孩子说一些恐吓的话,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甚至以后还会出现自闭的症状!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要用榜样、说服、鼓励的方法,坚持从正面向幼儿讲情道理,进行引导。但在要求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时,常会发生“危机”,即幼儿任性,无理取闹等,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教育。说服并不是枯燥的说教,向幼儿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幼儿不爱听也听不懂,要使说明有成效,就需要讲究教育艺术。如:运用故事,儿歌等形式。不能强行要求,否则教育事半功倍。
幼儿是他们自身情感的主体,在教育影响下,幼儿可以逐步做到情绪稳定,并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境。这样,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感就会产生并发展起来。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它需要家长们做个有心人,共同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耐心的指导,与幼儿园配合,密切联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通过我们多渠道的工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出色,会成为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二十一世纪的栋梁。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三)
社会性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带来自身和他人的任何先见,他们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的,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相互沟通,建立友谊。
幼儿的认知规律及游戏的发展水平看,三岁半以后的幼儿很需要找同伴共同完了,这是团体生活的开始, 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现代孩子的玩耍中去少了“与朋友的交往”。
一、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良好的环境就象孕育生命的土壤,没有土壤给予的养分再美的花朵也不能生长。著名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创始人布郎分布伦纳认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由一个从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施以影响。”我们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塑造环境更好的塑造人。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一)采用课堂教学形式,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行为手段与技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交往语言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学会一些交往语言,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主动自愿的一种活动。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认为最安全的地方,为此,我们开设了几个“娃娃家”,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自选活动的内容逐渐增多,涉及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如“超市”、“商店”、“医院”、“银行”等都成为幼儿游戏的内容。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适时添加游戏彩练,设置游戏障碍,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扩大交往范围。如“娃娃家”,开始由“家”内的“爸爸”、“妈妈”、“孩子”三人之间的交往,发展到“家”中来客人,到“家”与“家”(邻居)之间的交往,到带“孩子”出去进行交往(如买东西、去医院看病)等,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解决冲突的方法和友好行为。
(三)在生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生活活动中发生的社会交往是最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例如洗手、喝水是否按顺序进行;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是否主动用动作、语言去帮助他,幼儿在这些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师要善于观察,即使运用随机教育和个别教育,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和引导,如请胆小的幼儿到别的班级借东西等。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大家轮流当值日生等。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同时要重视培养分享、助人、谦让等友好行为和讲礼貌、诚实、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文明行为习惯,这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通过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技巧、全方位实施情商教育
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发现,部分幼儿是很愿意和人交往的,但由于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采取不正当的交往方式,因而事与愿违,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如有的幼儿用拍别人的肩和背来打招呼,或是为了玩具与同伴争抢不休,还有的推推扭扭,甚至互不相让,大打出手,伤害同伴。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幼儿掌握和运用各种良好的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我们指导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如入园和离园时向同伴问好、道别,平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用“请、谢谢”等等,使幼儿知道只有懂礼貌的孩子,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互相间才能成为好朋友。针对交往过程二、三个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并悟出其中的道理:“一起玩,交换玩,先让年龄小的同伴玩,或先让女同伴玩等,并督促,鼓励幼儿自行解决类似的问题”。
为了让幼儿尽快融入群体之中,培养较稳定的人际关系,我们针对幼儿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具体情况,确定情商教育培养计划,对幼儿实施了全方位的情商教育。首先,从培养幼儿“辨认自己的情绪”入手,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怒哀乐。其次,引导幼儿了解他人的情绪,指导幼儿观察同伴的表情、动作、表达情绪的不同方式等,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在此基础上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同不同的同伴交往。再者,对自制力较差的幼儿进行自我克制、延迟满足的行为指导。
四、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育。尤其是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协同教育,形成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帮助家长,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交往条件,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采用社区活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了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我园充分利用社区里的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到社区活动中加以运用和强化。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极为重要。相信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潜心研究、总结,让我们的孩子在交往中多一分魅力,少一分怯懦;多一分合作,少一分霸道;多一分成熟,少一分稚嫩;多一分豁达,少一分孤独。相信他们都会成为能适应社会、能与人愉快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四)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未来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交流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世纪对新一代人才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聪慧的头脑,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所以我认为早期教育中应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和幼儿园教育引导幼儿主动、积极与他人交往,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索、合作等现代人类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质。作为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设有利于他们社会交往的条件,让幼儿在生活中锻炼和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无疑是相当有必要的。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现结合实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幼儿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的萌芽期。
促进幼儿社会交往及人际交往关系到幼儿成长后能否与社会、团体、他人之间建立良好、协调的关系,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以良好的个性积极地影响社会。从当今幼儿的心理发展角度看,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十分优越,受宠爱、娇生惯养,表现出任性、自私、不关心他人、事事占先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结构越趋缩小,同时居住环境也趋向于封闭型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得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在这样的时期,我们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帮助他们克服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的人际交往倾向,教给他们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如可利用亲子活动、家园开放日活动设计生动、有趣且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自主交往的机会,发展交往意识。另外,同伴交往是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幼儿与同伴、特别是同龄人的交往,对于幼儿掌握社会交往的本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活动环境,并充分提供幼儿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例如:幼儿在结构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共同使用玩具和材料,交流思想和情感,共同遵守活动规则,就可使他们逐渐形成与同伴交往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并在交往中不断得到体验和感爱,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机,从而使良好的交往需要得到保持、延续和发展。同时在实际交往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消除或改进某些不良的行为趋向。从而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因此,在生活中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氛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在日常交往活动中锻炼、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也是在矛盾、挫折、挑战中成长的。
幼儿与同伴交往总是要接触一些事物,遇到一些问题,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这就要求老师平时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孩子讲故事,根据故事内容提问,让幼儿回答。又如带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孩子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在交往过程中得心应手。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争执的机会,启发幼儿提出许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去应用和实践。例如:当小明报怨强强不让他玩小汽车时,教师可以启发他: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办法之一是先去玩一会儿别的;或是好好说清楚自己的愿望;或提出一些交换其它玩具的条件;也可以双方共同制订规则,然后公正地执行……等等。教师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3.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活动,让积极情感贯穿与幼儿交往活动的始终交往技能的培养应渗透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如在开展活动"感恩的心"中,幼儿在与幼儿园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主动接触,通过观察别人的劳动、与他们交谈等活动,引发幼儿尊重他人劳动的同时,也增加了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在参观"小超市"、"农业园"等活动中,幼儿一方面了解了自己所不清楚的行业,另一方面通过与工作人员的谈话可以有效的增加交往的能力。作为教师应该给幼儿提供能够实现自主交往的机会,发挥各种环境的作用,让幼儿从中提高认识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幼儿逐步从个体化向社会化发展。
总之,幼儿期社会交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重视,新时代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更要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每个人的交往能力都是在与他人、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教育新理念的又一主题。我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社会人才的重任,深感意义重大,任务坚峻。在此,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未来的人才素质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昌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拓展宝宝的社交能力
全球化的人类大融合时代,却把孩子推向了反面。由于现在城市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所有的大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形成了典型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倒金字塔”育儿模式。这些生活优越的“小皇帝”看似集万千宠爱,其实却备感孤单。
三岁前,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生活,以自我为中心的经验已经根深蒂固,导致到上幼儿园时多数孩子无法适应,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甚至贯穿一生。那么,如何拓展宝宝的社交能力?父母对三岁前的正确引导尤其关键!
1、多为孩子创造社交机会
放弃“圈养”,让孩子多与父母参与社会活动,日常去哪里就带上他,不用刻意教什么,孩子自然会悟出道理。拥有丰富社会经验的父母及日常的为人处事,会在无形中传授给孩子。
只要天气好,每天都应该让宝宝到户外活动,一来可以认识许多事物,二来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面孔。对这些面孔,开始宝宝会惧怕,但时间长了,就渐渐不害怕了。父母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婴幼儿活动,增加宝宝的参与意识,扩大宝宝和同龄宝宝的社交范围,学会在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相处。
2、别随意干涉孩子的意愿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难以变化的常常是成人的态度。家长要让孩子尽量自由、放松地游戏、学习,少批评、多鼓励。
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如果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玩,就让孩子自由地玩,别随意干涉或见到孩子间略有争执就上去制止。
3、从身边的这些细节做起
宝宝在六七个月到一岁左右,处在社交性参考的发育阶段,遇到不熟悉的人或环境,会先参考熟悉面孔的反应以寻求保护,这是正常的。
但如果宝宝太过怕生,家人须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在平时照顾中,父母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别急着让陌生人抱孩子
家中来了陌生人,不要急于将宝宝抱到陌生人面前,介绍给客人,也不要让客人抱孩子,不然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会因为紧张和惧怕出现哭闹。
这时你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大人们先交谈,让孩子有一段时间观察和熟悉,渐渐的他的恐惧心理消退后,就会高兴地和客人交往。如果孩子出现了哭闹,立即抱他离远一些,过一会儿再让孩子接近客人。
(2)宝宝熟悉了新环境再玩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宝宝可能会将你抓得更紧,这时,你不要离开宝宝,而应当陪伴宝宝,和宝宝一起认识新环境,并把新环境里的一些有趣的东西指给宝宝看,让宝宝摸一摸,使宝宝对陌生的环境逐渐熟悉起来。等宝宝熟悉之后,就能放开手脚玩了。
(3)让宝宝先适应短暂分离
对小宝宝来说:不在眼前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宝宝3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这就使宝宝初步理解,看不到的东西不是不存在,而是暂时看不见。宝宝八九个月的时候,你就可以躲得远一些,比如躲在门后边或藏到其他房间,让宝宝适应与你有短时间的分别,并逐步和其他看护的人建立起信任。这样宝宝就不会只缠住一个人不放。
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献给在育儿战线上的爸爸妈妈们,共勉。
今晚是豆豆升小班后的第一个家长会,很荣幸将于爸爸妈妈们分享交流孩子动手能力培养的心得体会,其实要说育儿经验,我也还处在摸爬滚打中磕得鼻青脸肿的阶段,其他爸爸妈妈肯定都比我丰富,今晚不才,就班门弄斧下,和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耐心的陪伴。在智能手机横行,低头一族遍地的当下,很多家庭可能都会出现人手一机各自嗨,咫尺天涯互不睬的现象,甚至小朋友也深陷这个怪相,忙着打游戏,看视频,不亦乐乎。其实,我觉得,有些幼儿APP固然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东西,但爸爸妈妈的陪伴更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昨天,和单位同事聊起课余时间孩子在家里玩什么,我说我们家基本不看电视、不看手机,有时候我们看个短信,豆豆还会及时提醒:眼睛会近视的,不要看。同事说,那不是很无聊啊,这个残酷的规矩肯定是我订的。这都用上“残酷”这个形容词了,幸好是亲妈。其实,要说我们家的节目,每天都很丰富的,就缺时间不够用。画画、拼图、做手工;运动、积木、讲故事;有时候讲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还自编自演来个情景剧,我想,我们家豆豆对“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这句话最有发言权,因为每晚半个小时的“故事时间”后,上床睡觉总是磨磨蹭蹭,依依不舍。所以,即使再忙,也多给孩子一点耐心的陪伴吧,不经意间,聪慧的孩子们会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东西。正如成长总是不经意的。
二、安静的等待。有一个词说得好,“静待花开”,我觉得等待孩子的进步就该怀着这种心情。豆豆从小就喜欢拼图,从2片的到100片,从平面的到立体的,我们家的拼图是换了一茬又一茬。由于图片数量太多,有时豆豆一时找不到她想要的,就会向我求救,当然,即使看到了,我也不会直接告诉她,最多给点提示,比如:根据连接处的图案、颜色去找吧,然后,就是等待,即使过程再长。有时候,遇到吃饭的点,为了赶时间,外婆会急着帮她找出来,一般我都会制止,因为我觉得这会阻碍孩子思维的拓展,无形中增加她对独自解决困难的惰性和畏惧。在一旁安静地等待,也是另一种对孩子的肯定。
三、温暖的鼓励。和豆豆一起玩折纸,鉴于我自己也不太理解虚线、实线之间的转换、折叠,我会坦诚地告诉豆豆,这个妈妈也不太会,但我们可以根据书上的提示图案一起学习,把小方纸变成可爱的动物。豆豆不太喜欢我帮忙,每一个折痕她都要叠,有些难度较大,涉及到空间转换,她也仍会一丝不苟地模仿我的动作自己去摸索,看着她一遍一遍捣腾,最后还是不成形,濒临放弃,我会及时告诉她,我们家豆豆自己的小作品自己做,不需要妈妈的帮忙,很棒,等爸爸回来,我一定要告诉他。得到肯定和鼓励后,豆豆又笑弯了眼睛,“妈妈,我自己会叠的”。有时候,尽管她也想把边边角角对整齐,但还是会参差不齐,虽然最后的作品没有我做得精致,但不失为憨态可掬,甚至,叠着叠着,会演变成另外一个事物,让人忍俊不禁,这时,我也会给她一个大拇指肯定她,“妈妈怎么想不到这样也能叠呢,还是豆豆的小脑袋聪明。”看着她到处展示作品可爱的嘚瑟样,心里满满的欣慰。
四、执着的坚持。我一直觉得豆豆在家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学校里会自己吃饭,穿鞋,但在家里自己动手的意识就比较薄弱,依赖性较大。可能之前我们的态度给了她误导,比如,早上时间比较紧张,为了不迟到,我们会帮助她穿衣服、刷牙、洗脸、喂饭,久而久之,豆豆就形成了一种认识,只要我磨蹭着,妈妈、外婆就会帮我的,或者撒个娇,就可以偷懒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近两个星期,我们家痛下决心,开展严格的整治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脸、吃饭都要自己动手,明确告诉她哭、磨蹭、拖延时间都是没用的,开始几天,遇到来自外婆那的阻力比较大,一大早就把孩子弄哭外婆舍不得。有一次,吃晚饭,豆豆不肯自己动手吃,我批评得有点严厉,最后把她的饭碗拿走了,跟她说,“不吃饭没关系,等下除了水什么都不能吃,因为你不饿呀,今天晚上你的身体没吸收到营养,晚上就不会长大了。”后来,爸爸配合地偷了我“藏”起来的饭,陪着豆豆吃完。第二天,外婆告诉我,豆豆说梦话了,说,这是我的,不要拿走我的饭。我当时很心酸,觉得特别对不起她,没有控制好情绪,或许当时我再克制下,豆豆就被感化了,自己动手了呢。之后我跟豆豆道歉,告诉她,妈妈发脾气不对,豆豆不喜欢妈妈发脾气,妈妈也不喜欢豆豆发脾气,我们以后有事好好说,而且妈妈批评豆豆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声音大的时候妈妈牙齿都痛了。之后有几次,我嗓门大点,豆豆都会提醒我,妈妈你批评我的声音不要那么响,牙齿要痛的。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是倍感温暖的,在我们全家的努力下,一个礼拜后的现在,豆豆基本不会要求我们帮忙了,都会自觉去做,今天早上起床后,豆豆第一次主动提醒我,“妈妈我要刷牙了,帮我准备准备。”付出总有收获,尽管这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会时不时打击得我们遍体鳞伤,随时滋生放弃的念头,但我相信,奇迹就躲在我们最后的一丝坚持身后。
其实,我们见证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再成长的过程,身为爸爸妈妈,我们都有忙碌不完的工作,操心不完的琐事,在遗憾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是否能想一下,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当初的我们最渴望什么,或许就能找到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了。
社交能力要从幼儿期培养
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许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谨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儿时期。如果孩子的拘谨、不善交往在幼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可见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一生当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但许多家长却因孩子不懂得谦让,不善于与同伴交往、合作而伤脑筋。那么,我们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耐心引导,增强谦让意识。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讲关于“合作、友爱、谦让”的道理,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为转移,以免孩子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例如,可以给孩子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应该向孔融学习什么,以便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又如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来分配,家长不要因偏爱孩子而拒绝孩子的分配,要欣慰地接受并适时进行夸奖和鼓励,从而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形成好习惯。再如,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玩耍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别人一起玩,而不要怕孩子吃亏,限制孩子的分享行为。
积极创设环境、提供锻炼机会。
家长要适时地给孩子假设一个与他人平等、友好相处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得到交往的锻炼。尽早地把适龄儿童送到幼儿园,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捷径,因为生活在幼儿园里的孩子,有许许多多同伴一起游戏、玩耍,能真正体验到交往、合作的乐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友爱、帮助的道理。在幼儿园,教师也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融入幼儿园班集体的大家庭中,享受平等、合作与快乐。把孩子交给老人或雇保姆单独看管绝非良策,因为孩子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里,长期独处容易使他们形成不合群或孤僻的个性。
进行游戏表演,传授交往技能。
家长不仅要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得到锻炼,还应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有些社会交往的技能必须是“教给”的,如怎样招待客人,如何使用日常的文明礼貌用语;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中;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对同伴的友好行为作出回应;怎样给予同伴以关心帮助等等。经常向孩子传授这些知识,比单纯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会更好。另外,对于那些特别内向的孩子,家长可引导孩子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练习,比如在“客人来了”这一表演情境中,家长与孩子各选角色进行表演,也可由家长先示范,孩子再参与并互换角色,引导孩子体验当事人的心情。通过这样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交往技能。
努力促进合作,激发纯真友情。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一生中最亲密、最长久的友情大都是在孩提时代建立起来的,多提供机会让孩子们能经常在一起接触、交往,做孩子友谊的引路人。共同的爱好是友谊的基础,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某方面的专长,使孩子能利用这种专长充满自信地去结交朋友。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发现朋友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而对于朋友的弱点要引导孩子帮助他一起克服,从而建立纯真的友谊。
此外,家长应注意,多表扬孩子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还可充分利用看电视,看书与别人一起玩等机会,及时发现可供孩子模仿的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
电话拜年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春节,给亲朋好友送一个问候,捎一句新年祝福,报一声平安,是联系亲情友谊必须的“人之常情”。年轻的父母们可利用这一最佳时机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利用“称呼”培养孩子亲情
孩子问候他人,就需要恰当的称呼。叔叔、阿姨、舅舅、姑姑等经常来往的熟悉的亲人,孩子称呼起来可能很熟练。但是不经常见的“祖辈”亲人或者不常见的朋友,让孩子称呼起来比较拗口。这就需要训练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用电话模拟,多练习几次,到孩子真正打电话的时候,就觉得自然了。
现在的年轻父母,注重友谊较多,但较少注重亲情。其实亲情是相伴永远的,教育孩子知道什么是亲情,当你老了,你的孩子也会注重亲情。要知道,一个连亲情都不会感受的孩子,将来在社交中会缺乏真诚。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让孩子给亲朋好友电话拜年,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庭成员,锻炼孩子今后积极参与团体生活,不会孤僻,性格开朗。可以让孩子知道除了爸爸妈妈,还有很多很多人和自己熟悉。
也有不少的家长担心孩子讲得不好,或担心浪费长途电话费,不让孩子“捣乱”;也有人认为孩子胆小不愿意,家长就顺势不让孩子尝试,总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参与。其实,孩子的胆量、开朗要靠大人培养。
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熟悉常见亲人好友入手,当你的亲人接到孩子的拜年电话,肯定会表扬孩子,孩子就会有成功的喜悦。然后再叫孩子打电话给不熟悉的亲朋好友时,孩子就没有抵触情绪,很快形成良性循环,孩子渐渐变得大胆,开朗,爱与人交往。
训练其实非常容易,就通过做游戏的形式:用家里的固定电话和你的移动电话做道具,和孩子一起做“打电话给XXX”的游戏,轮流扮演“孩子”、“亲人”,孩子真正打电话祝福就会顺利多了。
训练孩子的“口才”
孩子打电话给亲人拜年,完全让孩子说,说得多了,孩子的口才自然得到锻炼。一开始可先从简单做起,让孩子复述。孩子因为好奇都会喜欢抢着听电话,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如果在不急的情况,一定要教育孩子这样接电话:“您好,请问您找谁?”如果对方是亲人,自然会逗孩子说话,不理解你家庭情况的,则在旁边对孩子这样说:“电话找谁你就通知谁”。
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主动打电话,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求不同。
3岁以下孩子,只作简单要求:“我是XXX,祝你新年快乐!”“新年好!我是XXX,我问候你!”“我和爸爸妈妈祝福您新年好!”等简单的语言就可以了。
3岁以上孩子,则让孩子转述:“XXX,我代表爸爸妈妈问候您新年快乐!祝福您新年健康、幸福、美满!”祝辞可以因人而异,尤其是春节,对老年人祝健康,中年人恭喜发财,青年人祝事业有成;做生意的祝生意兴隆、在单位的祝步步高升等,不同的人用什么贺词,还有对方是什么职业用什么贺词,打电话之前都要训练孩子。
我相信,教育孩子多了,孩子的口才就会进步,表达能力就会增强。
社交能力 父母做起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成长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社交能力的培养。父母要做好言传身教,打造出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近些年来,大部分中国家庭只育有一个孩子,这唯一的孩子从降生那一天起就被无所不能的成年人团团围住,所有的事情都有人替他操办,他唯一的任务就是做一个乖孩子,给他身边的成年人带来欢乐。
人类是群居动物,无论独生子女如何娇宠,都无法避免走出家门,与其他人打交道。这个时候,家长的焦虑往往成倍增加,因为父母们突然发现,这个肉嘟嘟的小宝贝,居然不懂社交礼仪!他不肯跟小朋友分享,还伸手打人;他不肯跟邻居朋友打招呼,拒绝叫人、问好;他认生、害羞、怯懦、自私、没有礼貌……
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误解了孩子的世界。儿童的社交能力并非意味着他必须彬彬有礼、见谁叫谁、谦让合作、没有冲突,儿童社交能力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教给他,他就会了,一劳永逸了。儿童的社交能力是在不断地体验和练习中逐渐开发的。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社交能力的基本功就是认可他人存在、体会他人情绪、接纳他人行为,这些都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练就。
面对孩子之间的冲突,家长们往往备感头痛。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冲突是坏事情。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疆界,一旦起冲突,就意味着关系破裂,所以我们一向避免冲突、压制冲突。因此我们也难以接受孩子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克制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前,替孩子解决矛盾的冲动。
在这里,我们不妨向动物学习学习。小狮子打打闹闹的时候,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却阻挠了幼狮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打闹是在为幼狮成年做准备。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把他推给“社会”就行了;不干涉孩子之间的冲突,也并非意味着我们袖手旁观,毫无作为。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从他降生第一天开始的,他的第一任社交对象,就是作为他父母的我们。他与别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我们这里得到练习,所以,我们怎样跟孩子打交道,孩子就怎样跟别人打交道。我们怎样处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怎样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是他们社交行为的模板。
对于儿童的社交活动,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别人“欺负”我们家孩子了,我该怎么办?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童年时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亲子教育家指出,他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人类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很多家长这样说:我的孩子太谦和了,别的孩子抢他的玩具还打他,是不是应该教他谁要打你就打回去,谁抢你的玩具你也抢回来,或者干脆站在一旁看着谁抢我孩子的玩具我就上去教训他,甚至教训对方孩子的家长,让孩子知道必须抢打争斗,不教育他这些不行,他将来无法适应这个社会,他谦让别人,别人不谦让他呀!
由于我们社会大环境的一些问题,但凡遭遇孩子社交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父母的焦虑和恐惧就跟开水一样滚滚沸腾,家长们生怕孩子眼前吃亏,将来挨欺负。其实这是把成年人内心的担忧和偏颇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不是世界的所谓“险恶真相”。
孩子尚处于分辨善和恶的朦胧状态,如果我们教给他一套怀疑一切、锱铢必较的作为,他成年后会怎样对待这个世界呢?谁还敢跟他来往呢?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如果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善良的环境,他成年后会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他会主动去做善良的事情,他会下意识地寻找并且吸引同样善良的人跟他做朋友,而且他会排斥那些不善良的东西。一旦他很清楚“善”是什么,识别“恶”就不那么难了。无论在哪个社会环境里,一个善良、真诚、谦和、友爱、协作的人,都是受欢迎的,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孩子的社交能力取决于妈妈
导读:当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内部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正常而稳定的关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围内变的比较明朗活泼、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备一定的和他人妥协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
最近,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发育开始同他们智力的发育一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够和他人比较圆满地结交并相处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孩子最初是从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出发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
因此,孩子们只有(最少在3周岁以前)一直和母亲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够对他人以及对外部世界形成某种积极的期待。如果孩子在3周岁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母子关系发生了什么问题的话,等他们稍微长大以后,就会对朋友们失去兴趣;或者常常故意和朋友们为难;或者遇事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朋友们的关系。
除了和母亲的关系以外,他们和父亲以及兄弟姐妹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对他们社交能力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母亲在认识到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不足的时候,常常认为,只要使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他这方面的“缺陷”就自然会有所改善,因此,往往就会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的机构。
然而,这种想法往往并不正确。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难以和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一定的关系,等到他们去了幼儿园以后,只会从老师和同学们那儿受到更多的伤害,最后很可能会完全关闭通向外部世界的心灵之门。
当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内部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正常而稳定的关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围内变的比较明朗活泼、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备一定的和他人妥协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同时,为了使孩子能够对自己形成一种积极的认识,父母要经常表扬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年幼时拥有很多美好愉快的经历。
Tips:爸爸妈妈们遇事千万不要着急,让孩子们自己去慢慢适应吧。
孩子社交能力比较差怎么办
最近,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发育开始同他们智力的发育一样,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够和他人比较圆满地结交并相处的能力。孩子社交能力得以形成的最重要基础,是他和母亲的关系。因为孩子最初是从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出发来认识我们这个世界的。
因此,孩子们只有(最少在3周岁以前)一直和母亲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才能够对他人以及对外部世界形成某种积极的期待。如果孩子在3周岁之前的这段时间之内,母子关系发生了什么问题的话,等他们稍微长大以后,就会对朋友们失去兴趣;或者常常故意和朋友们为难;或者遇事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和朋友们的关系。
除了和母亲的关系以外,他们和父亲以及兄弟姐妹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对他们社交能力的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母亲在认识到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存在不足的时候,常常认为,只要使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他这方面的“缺陷”就自然会有所改善,因此,往往就会把他送到幼儿园这样的机构。
然而,这种想法往往并不正确。孩子在自己的家里都难以和父母兄弟姐妹形成一定的关系,等到他们去了幼儿园以后,只会从老师和同学们那儿受到更多的伤害,最后很可能会完全关闭通向外部世界的心灵之门。
当孩子在社交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使他和家庭内部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正常而稳定的关系。等到他在家庭的范围内变的比较明朗活泼、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备一定的和他人妥协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他送到幼儿园。同时,为了使孩子能够对自己形成一种积极的认识,父母要经常表扬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年幼时拥有很多美好愉快的经历。
请记住:遇事千万不要着急,让孩子们自己去慢慢适应吧。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一个孩子越往上学,越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到时候就自然具备的,需要家长从小引导,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独立做事的能力。
1、学习棋牌类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学国象、围棋等,棋类东西锻炼思维,毕竟下棋需要自己下,别人帮不上忙,棋子走哪儿,必须要自己判断,自己做决策,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但有些家长没时间接送孩子去学棋,而且学棋,毕竟是时间长、花费大的事情。其实,孩子在家打扑克,一样起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出牌也必须自己做决断,作用是一样的,而且玩扑克更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我孩子在上小学前,口算多位数加减法、含负数的,已经非常熟练了,主要是靠玩扑克拱猪给大家算账练出来的。现在,淘宝网上有一种分数扑克的,由55张分母从2-11的真分数组成,如1/2、1/3、、、、10/11。通过玩比大小、金钩钓鱼等,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当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加强了。
2、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3、把孩子玩电子垃圾游戏的兴趣引导到思考学习的轨道中来。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平板、电子产品泛滥,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电脑游戏,影响视力,浪费时间。这些东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完全隔离、阻断是不可能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儿童程序设计可能对孩子帮助最大。因为儿童程序设计主要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孩子在应用过程中既能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中、小学阶段blockly和scratch都是孩子学习的不错的编程软件。学儿童程序设计,好处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编出来,想不动脑子都不行。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应当是渐进的,应当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提高的。当然,有时候孩子理解、进展快慢不同,这时家长的心态最重要。一直平和心态地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相信《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心得体会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