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提前准备很多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如何对待孩子的占有欲?》,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读: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解决宝宝幼儿的占有欲?
两岁的宝宝,正处于分不清楚“你的”、“我的”童稚阶段。因此,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会拿走、感兴趣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宝宝分清你、我、他之后,这种习惯和行为就会慢慢改善;但倘若父母对此没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宝宝或许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尽快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作为父母,在孩子处于“自我中心期”时,可以给宝宝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宝宝早日建立所有权的观念。比如,当宝宝玩同伴的玩具时,你可以强调一下:“这布娃娃是小哥哥的,你只能玩不能带走,到时候要还给哥哥,你的布娃娃在家里呢!”这些话可以让他们尽快建立所有权的观念。
不要强求宝宝“慷慨大方”
常常看到家长劝宝宝把手里的玩具或零食分给同伴,即使宝宝不乐意,眼泪汪汪,家长也百般劝慰,甚至威逼利诱。其实,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家长不必强迫他们“慷慨大方”。
让宝宝形成“分享”的好习惯
宝宝已经形成所有权的概念之后,占有欲仍然非常强烈,这种情况就需要注意了。宝宝的这种独占心理可能和教育有关。应该教导宝宝学会分享,比如吃饭时和宝宝抢着吃、买东西时家人各一份,慢慢地,宝宝就会发现分享的快乐,独占的心理就不会那么严重了。同时,强调宝宝“借”、“还”的概念也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喜欢的东西可以暂时“借”来玩,但是不可以据为己有。养成借和还的习惯,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是件好事。
处理孩子间纷争的小招数
1.让宝宝把玩具给小伙伴玩,不如教宝宝和伙伴一起玩。
2.年幼的宝宝一起玩可以让宝宝学习自己解决问题,
3.如果宝宝非常厌烦伙伴,家长就要适当调解或把宝宝抱开。
4.可以把不能分享而且宝宝珍爱的玩具设置为禁区,不可以与其他人共享;把可以一起玩的玩具作为公共玩具。
5.去别人家做客,如果宝宝之间因为玩具争吵,可以要求宝宝拿最心爱的玩具和对方交换,否则不允许和同伴争夺。
幼儿园案例分析:孩子的占有欲
孩子的占有欲
刚刚开学,有很多宝宝是第一次来到早教课堂,他们的性格特点、爱好等我都不是很了解,但是两周下来,我对一个宝宝有了很深的记忆,并仔细的观察了一周。他的名字是王一诺,性格活泼开朗,爱动手,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与同伴交往,总是一个人乐乐呵呵到处乱跑,在家人的呵护下就是个小王子,要什么给什么。来到早教班,他的好奇心十分强,什么玩具都让他爱不释手,总想拿起来,有时候总是拿起这个,放下那个,那小手不停的在摆弄这老师的玩教具。
这天课堂中的精细动作时,老师的玩教具,是要让宝宝们互相分享玩具,懂得等待,能够到了王一诺宝宝这,无论拿什么玩教具,怎样也不愿意交换,而且占有欲十分强,提到这点,家长也是十分头疼呢?很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只明白自己玩不懂得分享,我们又有谁明白孩子自私的背后真正的原因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的对周围事物感兴趣,就像饥饿的人在寻找食物,他们会寻找能满足自己心灵的东西,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孩子的这种“自私”,不要认为这是孩子的本性,做家长的,要时刻感受到宝宝的存在。给他鼓励和教导,给他爱和温暖,让孩子明白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我们多鼓励孩子去做,但不是勉强孩子,当孩子理解同伴,并愿意分享时,我们做老师和做家长的,必须要给与孩子支持和鼓励,从而让宝宝体验快乐和满足。
如何对待孩子逆反?
导读:孩子渐渐长大了,可他们也越来越难管了,有时候他们还会反抗家长,家长让往东,他们偏偏去西,故意和家长作对。
李老师,我的儿子3岁多,是个很调皮但又很爱动脑筋的孩子,只是个性太强,而且逆反心理特别重,今天想就这方面的问题向你讨教。
答:我想先请问您一个问题,你说的个性太强,是指对你顶嘴,还是指违背你的意志?
问:主要是他特别坚持自己的意志,对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不能接受。
答:三岁的孩子判断能力是有限的,所谓不同的意见,对他来说,他对不同是很难作理性分析的,他只不过认为你的命令不合他的心意而已,所以那个时候不能接受,有时并非他理性的结果,而是他情绪的表现,如果上述情况不符合,你能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孩子不能接受你的意见。
问:不说他对自己想做的事情怎么都拦不住他,就是在一些知识性的问题上,他有时都会十分主观地下个判断,然后不容任何人表示不同意见,如他说萤火虫的光除了绿色还有红色,我说萤火虫儿没有发红光的,他就会坚持说有,你再不同意,他就会大哭不止。
答:你说的恰恰是儿童的正常的心里表现,这时候的孩子物--我是不分的,他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的发言,他总认为自己想的也就是别人想的,这种情况导致了你孩子现在的表现,总之,你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心理表现。
问:我有时很疑惑,象他这种特别主观的倾向,我们是应该暂时容忍还是坚决纠正(即大人一定坚持正确的认识)。
答:我认为既然是正常的心理表现就无所谓容忍和纠正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形成了,上述情况就会自行有所改观。假如在没有改观前,强行进行纠正,对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有害无益。
如何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发怒,爱发小脾气,这是由于孩子没具备一定量的心理耐受力所造成的,不足为怪。奇怪的是,不少孩子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会发怒;或者是一会儿还在与小伙伴玩耍,一会儿又突然跑回家与父母吵闹;还会莫名其妙地与另一个小朋友耍小脾气。遇到这种现象,不少年轻的父母常误认为是孩子怪脾气,或者误认为是孩子任性,不予重视。
其实,这是一种幼儿迁怒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愤怒迁移。迁怒与故意、侵犯、暴行是有区别的,它的明显特点是发泄对象间接,不确定,是一种突发性的,短暂的情绪别移的激动。如某一孩子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因活动中发生了不愉快,可潜在的愤怒没发泄到直接的与之玩耍的当事人身上,而是跑回家突然对父亲、母亲大吵大哭,嘴里还会嚷嚷着什么,甚至会丢自己的玩具,这就是迁怒行为。迁怒行为往往与父母教育方法有关,孩子从小跌倒了,跺地,拍打桌子,被爸爸骂哭了,妈妈假意打爸爸,久而久之,形成迁怒习惯,什么都是别人的不是,睡不着觉怪床歪。
迁怒是一种抑制的、软弱的心理现象,与愤怒的本质相同,只是由于发泄对象间接,很难发现引起的原因,这与孩子的情感表达有关,当孩子的直接感情表达受阻或不能用语气表达感情的,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压制迁怒,把迁怒误认为是怪脾气而加以训斥,不理睬,等等,则会使孩子的感情表达进一步受阻,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压抑,会严重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
防治孩子迁怒的最好方法是疏导。迁怒与感情、语言的表达有关,一旦遇上孩子迁怒行为时,家长应和颜悦色地指出这种乱发脾气的行为是不好的,了解孩子出现迁怒的原因,引导孩子说说不愉快在那里,或教给孩子正确处理的方法,或说服孩子不该为这样的小事发怒,教育孩子不要发脾气,要讲道理,等等,“心病要心药医”,只有了解了事由,加以疏导,迁怒才会被子息下来。
迁怒与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缺乏社会的、学校(幼儿园)的、家庭的同情和支持,或者小朋友之间关系面临困境,常会引起孩子的迁怒行为。因此,教育工作者、家长(包括一切成人)都应积极创设幼儿活动的和谐、欢乐、团结、互助的环境,让孩子在宽松的、友好的天地中生活,从小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好行为,这是控制迁怒的根本办法。
此外,一旦当孩子出现迁怒行为时还可有意识地制造愉快气氛,或说个笑话,或讲个逗人快乐的故事,等等,想方设法让孩子遗忘暂时的情绪浮动。孩子的遗忘性强,“风暴”过去了,又会一如既往地说笑,玩耍,俗话说:“小囡无气肚”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控制迁怒的一个办法。
总之,要认真对待孩子的迁怒行为,减少导致孩子愤怒的直接因素,及时疏导迁怒行为,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从小学会客观地对待环境和自身。
如何对待孩子的急躁性格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逐步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想亲自去用自己的小手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若不让他做,就会又哭又闹。但由于孩子年幼,其表现不够成熟,有些行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败,不合家长的意愿,如果父母强行阻止、责备乃至惩罚,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压抑,出现反抗心理,表现出反抗的言语和行动。即使是历来温训的孩子到了此时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和调皮。这时父母对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若不问情由地采取粗暴的态度,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一味地退让,长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为控制局势的最佳手段,就会常常施展出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形中促使孩子养成常发脾气的坏习惯。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强的。如果父母动辄火冒三丈,勃然大怒,当着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导致孩子也常常发脾气。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应为孩子做出榜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婴儿时期,孩子哭闹是饿了,母亲会给孩子喂奶。那么,5岁的孩子独立意识增强了,家长应当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即使不满意孩子做的,也要避开孩子的面再重新做,以免使孩子不高兴,而失去动手的兴趣。
2~5岁儿童有游戏和交友的需要,父母要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不要事事对孩子管教过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只有在必要时或有出格的情况下才给予限制或制止。孩子生气时,父母除了表现对他理解和关怀外,要尽量设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如果坏脾气已经形成,注意不要采用强硬、粗暴的处理方法。可以对其故意不理、不问,让他自己慢慢冷静下来,然后通过说服引导,将怒气中的合理成分转化为自我鼓励。再者,父母和老一辈人对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要一个批评,另一个袒护。对同一件事,不要今天一个态度,明天又是一种态度。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增加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相信《如何对待孩子的占有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师资料,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