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奇招对付任性孩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过于宠爱孩子,就容易造就他们的任性。孩子任性不利于其自身成长,家长要及时纠正引导。
孩子任性是不懂事的表现。如果家长对孩子爱抚过多,要求过少,甚至有求必应,那么孩子任性往往比较严重,不易纠正。那么,怎样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一、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家长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此时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象故意与父母作对,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此时,若是一味地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因势利导,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充分鼓励和满足;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强硬手段。
二、沉着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是对的。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办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三、转移
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四、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五、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大人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六、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果孩子在街上吵着要买雪糕,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很坚强的吗?怎么连不吃一块雪糕都受不了。你究竟是真坚强还是假坚强?
七、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
八、注意把握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技巧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让孩子”蹦一蹦能够得着“,即应该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而不是孩子怎么付出努力都达不到的过高要求。提出要求时,要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此外,提要求的口吻,应是肯定、亲切的,这样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教你对付任性的孩子
导读: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网友:有什么不依他的话,他就又哭又闹,还赖地上不起来。打骂骗都没用。
育儿专家答疑:您的孩子属于任性,与家长育儿方法有问题有关。
孩子任性怎么办?
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心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岁的杰克看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他便开始要求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要立即要那玩具不可,而更多的是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只是想弄清那玩具的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条中只得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弄清孩子的这种心理,在表扬杰克为弄清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后,再摆出今晚不可能得到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的情绪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首先不可包办代替,其次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行上是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孩子任性怎么办?有的家长常常抱怨说“我的孩子脾气大”、“我的孩子特别任性”。其实孩子的任性与家长很有关系。1~2岁的婴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独立和自理的能力,因而有了自己的要求。2岁以前小儿虽自我表达能力差,但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旦达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满意的事情就会发脾气,用跺脚、打滚、哭闹等方式表示抗议。家长要弄清原因有针对性的加以处理。对小儿的一些正当要求,如要求自己吃饭等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他进行训练,对于不正当的要求也不能与他讨论,因为他还没有发展到认识错误的水平,家长应转移他的注意力,以稳定他的情绪,或者采取不理睬的冷处理的方法。如果孩子哭闹家长就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认为这是达到目的好方法,以后就会常用这种方法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不正确的要求如果不制止,经常无原则的依从、迁就,无意中就培养了小儿任性的坏习惯。对2岁以上的较任性的孩子,家长及时给予教育是可以纠正的。对于孩子的正确要求,家长要给予满足,对无理要求要明确的回绝,而且要一贯坚持同一态度,不能以家长自己的情绪为转移,高兴时对孩子听之任之,不高兴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同意。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也要一致,特别是有老人时父母与祖父母之间意见常不统一,使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好的榜样。
对付任性孩子之经验谈
导读: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高招教你应对孩子的任性
孩子的任性使父母万分头痛。面对着任性的孩子,父母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父母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对付任性宝宝的绝招
导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是幼儿性格形成期,也就是常言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此时,如果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较健康。而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
对待任性儿,8种方法就搞定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正确引导
让幼儿看一些故事书、连环画之类的书让幼儿分辨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提高幼儿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幼儿画册上有两幅画儿,一幅是小男孩儿怀里抱着许多玩具,还要妈妈买变形金刚,另一幅是小男孩儿说家里有玩具不要妈妈买了。
2、约法三章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好吃的,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如果不要好吃的,就带你出去。”
3、冷处理当
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5、激将法利
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如:孩子在起床后,不洗手脸,还任性地说:“我就不喜欢洗!”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6、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7、适时鼓励
在幼儿有进步时家长要适时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今天自己主动洗了手脸,家长要说上一句:“今天我们的白雪公主真漂亮!”
8、形成共识
父母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祖父母不要护着孩子。如父母教训孩子时祖父母不能阻拦,幼儿有了仗势,就改不掉任性的毛病。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对付任性孩子的四种武器
导读:你家孩子任性吗?你对此烦心吗?对付任性孩子你有好办法吗?这里给你介绍几种武器,帮你教育孩子。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涛涛大声喊叫,无论父母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他常用这种方法向父母要东西,而且“拗”劲一上来,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什么。
那么,面对这种任性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应对呢?
孩子有四种“武器”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3-8岁的孩子大都学会使用以下的四种“武器”。
兵器谱排行第一:哭闹
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兵器谱排行第二:哀告
乞求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兵器谱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兵器谱排行最后: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
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
粗暴地对待孩子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孩子需要技巧。
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比如和孩子约定:早上爸爸要上班,你必须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餐,才能准时送你去幼儿园。如果你起床晚了,就只好放弃早餐,因为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一旦孩子赖床,就要把他的早餐收走,并告诉他:对不起,宝宝,我们有约在先,不能随意破坏。
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对付任性宝宝的法宝——冷面教育
导读:冷面教育适用于对待孩子的任性、执拗、过错行为,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可施以冷面教育,给孩子冷面孔,冷态度,用冷峻、漠然对待他。
有一则家庭幽默发人深省,说的是夫妻俩吵嘴,丈夫说:“我怎样才能得到自己的权利?”儿子向爸爸建议:“你只要大声哭就行了”,一语道出了绝招,这就是孩子屡试屡灵的经验。
现在,任性的孩子,坏脾气的孩子越来越多,但他们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都这样,例如,幼儿园老师就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向老师诉苦说孩子怎样、怎样坏脾气,而老师却惊讶地说:“他在幼儿园里一点也不这样呀”。
想一想,为甚麽孩子多是在父母面前任性,在家里无理取闹,出了家门,父母不在身边就不这样了?这是因为屡屡得逞的经验告诉他们,在家里,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这不是一而再,再而三,迁就、退让惯出来的吗?
当然,对孩子要动之以情,但对“情”的理解不能片面,不是只有微笑、温情才是情,“情”还有另外的一面,即严肃、冷面之情,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或缺的。
冷面教育适用于对待孩子的任性、执拗、过错行为,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可施以冷面教育,给孩子冷面孔,冷态度,用冷峻、漠然对待他。
有一篇母亲日记写了这样一件事:“……吃饭了,儿子一看没有好吃的菜,就哭闹起来,而后在地上打滚,我去劝说他,但是没有用,我狠狠心不理睬儿子,只顾自己吃饭,这时,父亲回来了,儿子更来劲了,以为父亲会为他打抱不平,不料父亲却说:‘不吃也行,饿了再吃吧’,于是,我们有滋有味地吃起来。儿子闹了一会儿,不哭了,慢慢爬起来,坐在一旁观望,我们还是不理他,又过了一会儿,儿子自己走到桌边吃起来”。
瞧,冷面法见效了,为甚麽呢?冷面法是对行为的负面反馈,以冷对热,给火上泼冷水,火势自然会弱下来,直至扑灭。负面反馈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用的,是对自己不利的,从而抑制自己的行为。
这次的冷处理是见效的,但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不可理喻的行为,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须知“病去如抽丝”,怎能指望打一针就见效呢?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要一直坚持这样处理。问题行为是会反复出现的,无论哪一次出现,都要一如既往地施以冷面法,不妥协,不让步,这样才会让孩子获得深刻地感受,起到抑制问题行为的作用。切忌一时冷,一时热,心一软就败下阵来,那就会前功尽弃,再施冷面法也无用了。
要一致对待。你看,日记中的冷面法是父母配合默契,才见效的,若一个是黑脸,另一个却是红脸,孩子有了避风港,自然是有持无恐,不但不会就范,还会强化问题行为。
要综合治理。不要孤立地用冷面法,冷面法只是起抑制作用,不能抑制了就完了,应该配合其他积极的教育方法善后,例如,事后和孩子谈心,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爱他的,但不爱他的这种行为。还可以有针对地讲点道理,表示对他的进步充满信心等,软、硬兼施,才有长远效果。
要寻根究源。冷面法只能治表,对“急性发作”有效,解决实质问题,还需治本,一般来说,问题行为是环境、教育的失误,要由此进行反思,问题出在哪里?找到了失误,撤消失误,才能除根,力争不需要施用冷面法了,这才是最好的。
喜欢《奇招对付任性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怎样教育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