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4的组成说课稿。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闭症的4大突出表现,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他们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们的目光不注视对方甚至回避对方的目光,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常眯着眼,斜视或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表现微笑,也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还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时常出现尖叫,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至5~6岁或更久。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反对环境变化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儿童自闭症的预防
1.加强家庭内部的交流。
儿童患自闭症既有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的污染,还有后天的教育与养育因素的影响。如果孩子1岁以内母亲没有给予适当的关照,缺少语言交流,孩子就容易患自闭症,比如高收入的家庭忙着挣钱,母亲疏于与孩子交流,孩子哭了没人抱,饿了没人理。
2.别把孩子过分封闭
城市居住的现代化使许多人搬进了高楼,而一户一门的高楼容易给孩子造成封闭的环境,因此,应允许或鼓励孩子从高楼上来到庭院之中,与邻居或附近小朋友玩耍、交往、建立友谊。
3.注重情商培育YJs21.coM
情商即社会适应的能力。孩子仅仅学习成绩优良是不够的,还须懂得接受别人并让别人接受自己,这也是爱的基本涵义。在培育孩子良好品德的同时,要教导孩子形成好的性情和情感。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认生、内向不等于自闭症
有些孩子在家挺活泼,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说有笑。可一碰到外人,便常常沉默,置之不理。为此,许多父母显得很焦急,因为他们听人说,孩子拒绝与外界交流是“自闭症”的表现,可事情是否如父母想得那样呢?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孩子形成这种习惯的原因,与父母、老师的教育有关。不少孩子从懂事开始,父母和老师就反复向他灌输:“如果有生人要带你走、给你东西吃或跟你说话,不要理他。”这样一些安全教育的结果是,这些“教诲”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处世原则”,在生人面前,他们会本能地失去安全感。但这种现象与“自闭症”有本质区别,“自闭症”又叫“孤独症”,多是与生俱来的,发病于两岁半以内,患儿仅不与人进行交流,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都一样。
最后,专家提醒父母和老师: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有“奇异”表现,仍应先去专科门诊排出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不要一味认为孩子认生或内向,而贻误治疗的时机。
促进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策略
促进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策略
自闭症幼儿中普遍存在语言障碍,他们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发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的含义,或者是模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言结构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结构及不完善。这一切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在干预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行为训练法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重环境的营造,即为幼儿创设融合性保教的大环境,其中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创设为语言的训练打下了情感基础,因为对自闭症幼儿来说情感的建立是进行教育的第一步;同时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提高自闭症幼儿的接受性语言、模仿能力及游戏的水平,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游戏是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注重环境优化,创设融合性保教的大环境
1、户外活动:
在创设融合性大环境中户外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环节。自闭症幼儿的动作能力特强,他们的运动量也很大,很喜欢到操场上玩大型运动器械,我们就安排他们与普通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在活动中鼓励普通孩子与他们交流。老师也有意识地引导自闭症幼儿与普通孩子一起交流,让他们跟着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排队,如跷跷板是他们喜欢玩的一种器械,如果教师放任让他们自己玩,玩了两下他们就不高兴玩了,因此,在活动时我请一个普通班的孩子和他们一起翘,教师还在一旁念儿歌《跷跷板》,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情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学习语言。
2、创设游戏环境:
A、角色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为了引导自闭症幼儿玩角色游戏,老师经常带他们到普通班级参与角色游戏。当孩子们跨入普通班级门口时,老师首先提醒他们与班级老师打招呼:“老师早”、“老师好”等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模仿其他小朋友扮演喜欢的角色,如医生、超市的营业员等。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角色与角色之间要发生联系,而自闭症幼儿又没有能力去联系、沟通,这时,老师要鼓励普通孩子去与他们沟通,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老师的提示下自闭症孩子也要试着作出简单的回答。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争夺玩具等,这时,老师可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或者提醒他们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也可鼓励孩子去求助其他老师:“*老师,我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说话的欲望就比较强烈,此时说出来的话语与当前的场合比较吻合,而不再出现乱说话的现象。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很重要的。
B、主题活动:
经常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还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在《大一岁了》的主题活动中,普通班级的孩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新年的到来,大家都长大一岁了,要努力地学习各种本领,自闭症幼儿要求仔细地听他们讲话,在活动最后大家一起交换新年礼物时,则要求每个孩子都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在普通孩子的感染下,在老师的引导下,自闭症幼儿也能说出一句话,如“祝你新年快乐”、“请收下我的礼物”等。在这种主
题非常明了的氛围中,自闭症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果也比较好。
C、区域活动:
每天的区域活动也是自闭症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内容。在活动中可采取大带小的形式,即中大班的孩子带领自闭症幼儿一起参与活动,相互之间要沟通,哥哥姐姐要问弟弟妹妹玩什么,还要教他们学说玩具的名称,如“娃娃”、“积木”、“皮球”等,让这些孩子即玩得开心,又从中得到了练习说话的机会。
二、训练策略:
策略一:用游戏法提高自闭症幼儿接受性语言能力,学习听懂指令并能执行。
对自闭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必须从听懂话、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始。游戏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其说话的愿望。
活动1:小鸟飞
为了让幼儿理解词“飞”,“大风”“快”“慢”等词或词组。老师就设计了游戏“小鸟飞”:鸟妈妈带领小鸟们张开翅膀飞呀飞,大风来了飞得慢些,老鹰来了飞得快些。小鸟们边跟鸟妈妈飞边说:“小鸟飞呀飞,小鸟飞呀飞……。”训练初期,他们不太愿意配合,老师可手把手地带领他们一起飞,还请普通班的幼儿一起参与,在一种非常融洽的气氛中鼓励、引导幼儿跟着一起游戏。
活动2:击鼓找物
老师用小棒击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方向走动,鼓声一停,则让孩子停下,并按老师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趣,老师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行游戏。
活动3:小动物找朋友
为了训练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可通过《小动物找朋友》这游戏进行练习。游戏开始时让孩子藏在椅子背后,老师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叫一小朋友的名字,如:“喵喵喵,***,在那里?”要求孩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能说:“到”或者伸出头来。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老师则走到椅子背后给予再次的重复,如果孩子能说出“到”或伸出头时,老师就表示:“你真棒,小猫和你做朋友!”游戏初始阶段,可以两个老师配合或和家长一起对他们进行训练。
策略二:用游戏法提高自闭症幼儿的模仿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及他我的认知;指导幼儿能用请求语和老师交谈。
对自闭症幼儿来说,他们的一切学习就是模仿。而且他们善于模仿,模仿能力比较强。老师为他们创设游戏的环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学习模仿动作,在做做玩玩的中从而习得模仿性语言,形成语言定势,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A、模仿动作: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
通过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模仿指认五官。如老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让孩子也指着自己的眼睛说:“这是眼睛”学说简单句。在多次模仿的基础上,孩子就能自己指出五官,并能模仿说简单句了。老师还可用歌曲《五官歌》让幼儿来学说名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B、模仿语言:游戏《我会说》
老师创设游戏的情景:一个小朋友(由中班幼儿扮演)在看书,忽然,他大声地说:老师我要喝水。然后反复说几次,老师引导自闭症幼儿模
仿,用此办法还可模仿说:我要玩------等等。另外《传话游戏》也是孩子模仿老师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游戏。
策略三:用游戏法提高自闭症幼儿的游戏能力,从而促进其应答性语言的发展。
孩子游戏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的游戏中,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孩子的游戏,进行指导和点拨,在提高孩子游戏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如在《娃娃家》游戏中,老师带领他们学做小客人,这时大班孩子会热情的招待他们,老师可在一旁提示孩子,鼓励他们学说道谢的话。开始孩子对于老师的提问会没有任何反应,大约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能跟着说,这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再过一段时间,只要得到暗示他们就能自己说:谢谢。接着,老师可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如:鼓励幼儿主动去请求别人帮助。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孩子的游戏能力逐渐提高,他也想用语言来交流,当老师的提问时,孩子也愿意回答你。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的游戏水平会逐渐提高,同时说话的兴趣也同样会提高。
经过一年时间的对自闭症幼儿语言训练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1、语言理解能力的提高:
(1)接受性语言的发展:
通过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大提高了。原来孩子对老师的语言不能理解,毫无反应,现在逐步地从单纯性的语言发展到连续性的语言了。如听到自己的名字会说“到”或举手示意,对老师的“把门关上”、“坐到椅子上”等单纯性指令能马上去执行;对于“把门关上,把皮球拿过来”等连续性指令孩子也能乐意地去执行。
(2)回声性语言的减少:
自闭症幼儿具有回声性语言的特点。训练前,他们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回声性的,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通常是:“什么名字?”问:“你几岁了?”回答是:“几岁了?”通过一年的训练,孩子的这种回声性的语言大大减少了,说明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2、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人称代词的使用不在混淆了:
以往孩子不能正确地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混淆。如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是:“你叫***。”问:“今天谁来接你回家?”回答是:“爸爸接你回家。”通过训练,孩子现在能正确地区分“你、我、他”等人称代词了。
(2)能正确的区分所属的概念:
训练前孩子说:“喝水。”经过训练以后则会说:“我要喝水。”或“***要喝水。”以前说:“***,汽车。”现在会说:“***要玩小汽车。”或“我要玩小汽车。”训练前说:“不要了。”并把手中的玩具给旁边的同伴,现在会说:“我不要积木了,给浩浩(旁边同伴的名字)玩。”
(3)能初步和同伴进行交往:
随着孩子理解性语言的提高,他们表达自己意愿的要求也有提高。在游戏等活动中,他们也愿意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活动,能在老师的提醒下,尝试着用礼貌用语和别人交往。如会说:“谢谢”、“早上好”等。
其实,对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各种方法和策略是融会贯通的,他们是交替使用的,是不能分割的整体,但自闭症儿童的差异太大,在训练中要因人而已。
幼儿园案例分析:自闭症孩子
编者的话: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角色?应如何针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引导?杨老师对处于“自闭症”边缘的米米进行为期4年的个案追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责任、爱心与坚持,也看到了孩子成长的潜力。感动之余,也带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托班
“闻闻小被子。”
午睡对米米来说,可以说非常难,也可以说非常容易,因为他离不开自己家的小被子。每次一进午睡房,米米就哭着到处走动说:“闻闻小被子。”8月,正是炎热的夏季,为了让米米能尽快适应,我拿出幼儿园的小被子,米米看了一眼还是说:“闻闻我的小被子!”和家长沟通后才知道,他在家中离不开的是他从襁褓开始一直用到现在的小花被。家长主动带来了小花被。为了稳定孩子的情绪,小花被开始伴随米米每天入园和离园。之后,午睡时只要拿出小花被,米米就双手抓过去放在鼻子跟前,闭上眼睛很快就安静下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1月初,天气渐渐凉了,他的小花被太薄了,我们开始在他的小花被上再盖幼儿园的被子,结果,米米坚决不要,只要盖上了他就立刻掀开,我想:是时候断米米的念想了!我们请家长配合把小花被带回家,在家也尝试给他盖厚被子,结果,只要一进午睡房,米米又开始来回走动,还嘀咕:“闻闻小被子。”我立刻把幼儿园的被子给他盖好说:“闻闻这香香的被子。”并且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从开始几天的哭闹到闻着幼儿园的被子也能安然入睡了,我们终于成功了,这时已经是12月了。
小班
玩具只喜欢汽车。
进人小班了,区角游戏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在托班“娃娃家”“垒高区”“操作区”“图书角”的基础上,新增设了“糖果店”“小医院”“理发店”“小超市”“玩具店”等游戏区。在观察中,我发现,米米从来不去任何游戏区活动,甚至都不观望,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当我们束手无策时,我们进入了“车子叭叭叭”这一主题。米米对玩具汽车的痴迷立刻显现,他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想玩就去玩玩具汽车。
不愿别人亲近。
当我将米米搂在怀中时,明显能感觉到他身体僵硬,高度紧张,接着就会想办法摆脱。我们班级其他小朋友都喜欢和老师亲近、拥抱,只有米米例外。
我们发现不管是谁和米米说话时,他总是低着头,目光不与对方交流,只是偶尔望一眼立刻又低下了头,即使是他的父母也是如此。这种目光回避的情况是自信心不足,还是其他原因?综合米米的平时表现,我查阅了资料,也请教了专家,结果令我大吃一惊,自闭症的症状与米米有太多相似了。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的。自闭症有三大症状:(1)言语障碍突出;(2)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3)孤独离群,不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我对自己说,米米没有去医院确诊,千万别把米米当成“自闭症”或“类似自闭症”的孩子来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多地关注他,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当然,家长的爱更重要!
于是,我对米米开始更加用心地关注。我向家长了解情况。我说:“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米米有些地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米米妈妈说:“我感觉到了!”我想了解一下米米成长的情况。米米的妈妈说出了实情:在米米出生后,当教师的妈妈每天晚上l1点多才能疲惫地回到家中,看到米米的爸爸正在上网,而米米就独自在摇篮中,妈妈也就赌气不管孩子。可以说,除了换尿布,米米都是自己一个人待着。已经缺失了和妈妈亲近的机会,再加上很少有人抱他,米米太可怜了。当他稍微大些之后,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米米的爸爸妈妈当时认为,只要不缺吃穿就行。现在米米妈妈很后悔自己没有多看看育儿方面的书籍,希望还能够补救,说着,她眼睛湿润了。
我说:“只要现在做,总比不做强!我们一定要密切配合!”其实,我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是,看到家长湿润的眼睛,想到米米的成长经历和各种表现,我就有了动力。
“看着我的眼睛说话!”
我经常和米米交流,当我和米米说话之前,先告诉他:“看着我的眼睛说话。”起初,米米会和我的目光交流一两次,我立刻夸奖他:“米米的眼睛真亮!”在以后的交流中,米米目光停留的时间逐渐增加。现在,在与熟悉的人交流时,米米的目光能够与对方交流,不再回避或是偶尔回避,但是与陌生人说话时,还会有回避目光的情况。
在与米米的爸爸交流时,我发现米米的爸爸眼睛也会有回避的情况。我就对米米说:“看,爸爸也是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的。”米米爸爸懂得了我的所指,原来米米爸爸和我交流竟然有点不好意思呢!我认为,成人给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很重要的!家长在家中和各种活动中,也是同样的要求——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特意设置的游戏区——汽车城。
为了满足米米的需求,我们单独为他设立了“汽车城”,米米终于参加游戏了。开始,他只是独自玩汽车,当我介入其中时,他没有拒绝,有时还和我说话。我们又请小朋友进去和他一起玩,米米没有欢迎也没有排斥,玩得高兴了也会和同伴交流一两句。
做做身体操。
米米对于老师和他的身体接触是紧张的、抗拒的,在家中也是如此,这就源自于婴儿期很少得到父母或成人的肌肤亲近。我认为:米米是典型的肌肤饥渴症,其实特别需要得到成人的亲近,因为很少得到而严重缺失,所以本能产生不适应而引起抗拒。
我拉着米米的手,在他的手心轻轻地抚摸,他的手会本能地收缩一下。我再抚摸他的右手后,然后对米米说:“现在轮到你给我做身体操了。”他也学着我的样子在我的手心抚摸。这种情况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米米对于拉手、摸手心已经习惯了。我又开始摸摸米米的脸,亲亲米米的脸,此时他是紧张地闭上眼睛一直往边上躲闪,我说:“米米,你亲亲我的脸吧!”他很乐意地亲了亲我的脸。我说:“现在轮到我亲你了。”米米又闭上眼睛,我亲吻他脸的时候,他的身体仍然会比较硬会躲闪,但是他接受了。作为每天的必修课,我们亲近的机会多了,我会经常摸摸他的背部,告诉他:“身体操时间到哕,现在开始哕!”米米慢慢地从身体的紧张到逐渐放松了。
家长在家中也经常和他进行肌肤接触。米米妈妈成功了,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
现在,米米喜欢和我做“挠手心”的游戏,喜欢别人亲近他,喜欢躺在老师的怀中,不再抗拒和成人的肌肤亲近了。
中班
不怕危险。
实际上,米米一直就不怕危险,暑期在家中从沙发往玻璃茶几上跳,被碎玻璃划伤了腿脚,缝了好几针呢。在幼儿园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没完没了地猛跑、爬高,扶着楼梯栏杆纵跳。为了米米的安全,我们一直告诉他:这样危险,要注意安全!但是米米还是经常做危险的动作。
于是,我们对他进行训练:只要你做非常危险的事,老师或妈妈就会伸出右手,那么你就得立刻过来和我手拉手停止做危险的事。两次训练后已经很成功了,而且一直在执行着。我也意识到,时时刻刻地关注米米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四处乱转。
中班第一学期,米米基本上都处在“四处乱转”中,除了进餐、午睡,分组活动时,米米则紧挨着老师坐着。其余时间,他就在活动室内四处转悠,在各个游戏区角玩一玩,四处摸一摸,似乎控制不了自己。
我们请家长每天花时间陪陪孩子,开展一些小游戏。家长非常重视,每天爸爸或妈妈抽出1~2小时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讲故事等,还陪孩子参加感统训练。
中班第二学期,米米安静地坐下来参加集体活动的时间长了许多。当我们班级新增加了“警察”的游戏时,米米开始参与游戏了,每次都选择“警察”的角色,之后开始去“娃娃家”“建筑区”“小医院”等游戏区参加游戏。
带操,做主持人。
在每天的早操时间,我们会请小朋友轮流带操。自从米米带了第一次操之后,他每天主动就去带操了,拉都拉不下来。
在每个主题结束之后,我们就对家长或同年级组老师进行主题展示。其中由小朋友担任“主持人”,在“奇妙的蛋”主题展示上,米米也成为了“主持人”,而且表现得相当大方呢!
大班
进人大班了,离米米升小学还有一年的时间,我感觉身上责任的重大,抓住这一年的时间,和米米、米米的家长一起努力。
升旗手。
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一项光荣而自豪的使命——进行升旗仪式。我们采用轮流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升旗仪式。米米也非常想参加,但是他只是用眼睛看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当请到米米参加第一次升旗当“传旗手”时,米米相当激动。在练习的时候,他站姿挺拔,走步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整个升旗过程表现出参加升旗仪式的骄傲和自豪,重要的是自控能力及荣誉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升旗仪式后,米米得到大家的掌声和“笑脸花”。从米米升旗可以进一步证明:相信孩子,给孩子机会,他们都是好样的!
认真画画。
国庆节时,我们围绕“国庆节”进行系列教育活动,绘画是其中一项。在画“天安门”时,米米竟然坚持了20多分钟,他认真地画出了自己心中的天安门。在评议作品时,米米的作品受到小朋友的好评,被展示出来。从那以后,米米爱上了画画,坚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这为米米上小学奠定了基础。
“我爱我的祖国!”
除了绘画,米米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歌曲、诗歌、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次唱歌之后,米米非常认真地说:“我爱我的祖国!”我听了之后,真的很感动,向米米伸出大拇指。米米以后经常会说:“我爱我的祖国!”
看着米米发展到今天这样,我真的是既满足又不满足。满足的是:米米带给我们很多惊喜和进步!不满足的是:米米还有更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挖掘!想想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家长也心怀感激:“能够遇到新星幼儿园的老师是我们米米和全家的福气啊!”有什么比这样的称赞更为宝贵!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爱孩子,用心爱孩子,只要是一名教师,一名幼儿园教师,谁都能够做到!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用爱放飞希望,放飞爱的希望!
月度心得推荐: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壹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通常是指书籍、报刊、图表、图片等。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月度心得推荐: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壹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校长培训自闭症儿童心得体会
我在让孩子走进社会,融合教育是必须的!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关于融合教育的优势,以及对于孤独症儿童康复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认,融合教育在当下,是很难实施的。
这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原因,让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1、来自校方
众所周知,我们讲“融合教育”,所在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学校等。但是,能够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场所,少之又少。只有观念特别包容的学校,才会接受“特殊”的孩子,但这样的学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里面的普通老师居多,专业单一,对特殊教育经验甚少,也许无法成功面对孤独症儿童。而特殊教育教师一来稀缺,学校中不一定配备,二来特教老师虽然有着专业的干预技巧,但相对的面对正常孩子的发展规律也许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而对于有着特殊教育的场所,通常成本较高。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融合场所难以开设的原因之一。
2、来自专业普及和认知
即便有了融合场所——幼儿园或学校接受了孤独症儿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独症儿童和正常孩子依旧是两个群体。而融合,并不只是单纯地、物理的将两个群体的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那么简单。
对于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从而不会让两个群体产生互相制约(不让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缓,也不让孤独症儿童干预受限),这其实颇有难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独症儿童的幼儿园,采用的是“蒙氏教育”,里面的内容相对有融合的特质。
3、来自教师
普通幼教和教师,处于对工作的责任感,通常是不会完全接纳孤独症儿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够专业,耽误孩子的干预最佳时间。
而特教老师,特别是成熟的、收过职业培训的特教,他们通常对融合抱有异议。我所认识的特教老师通常不推荐融合教育,他们认为密集的干预训练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于一定这一基础再送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才是。
对于这一点,我认同一半。特教老师的想法是让孩子有了完备的技能后再去融合,而我认为孩子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进行融合,在融合中继续增长,并在课后继续干预训练。
目前,国内融合幼儿园和融合学校十分少,在融合领域中也没有形成一套专业并可复制的教学体系。普通教师很难接触到融合的专业培训,而特教老师则难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
4、来自同学和家长
社会公众对于孤独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现在也是十分不统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们天生善良,也许对于接纳孤独症儿童没有太多想法,最多只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负她一下。但是,对于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长,则并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长不会对孤独症有深入了解,凭借他们在网上看到的片面知识,他们会本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认为有孤独症儿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群体,会给自己的孩子带来安全隐患,并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倘若孤独症儿童在融合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不可控行为,例如伤人,那么我想如果面对正常儿童,大家的态度应该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对孤独症儿童,则是严厉的。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全体家长一直要求孤独症儿童退学或转班。这也是现实。
5、来自自身
我们讲融合教育,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长则是把孩子直接就放进幼儿园,不管不顾。融合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单纯的“托管”。
如果家长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教育过程中孤独症儿童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加以迅速干预,那么,融合教育是失败的。
也不乏家长虽然与校方沟通良好,但缺乏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让别人带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当出现一定问题,其他家长察觉出来并频频反应的时候,我们不禁需要考虑:是否提前沟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能够有效地,成系统的进行下去,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我们需要国家对社会进行孤独症的知识普及,需要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资助,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需要社会人士的宽容、理解和帮助。
我期待会有这么一天,孤独症儿童能够像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上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顺利的接受义务教育,长大成人!
儿童孤独症的4大问题
儿童孤独症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与外界环境接触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母孕期宫内感染,有害的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物质影响胎儿的胎发育,其后心理环境因素等有关,其表现特点:
1.乳儿期表现极度孤独。
2.大多保持缄默,即存在语言也是模仿性质。
3.固执地坚持同一格式,反对任何变化。
4.对某些物品表示特殊依恋,不能离开。
一般在2岁以下即可出现症状,主要是人际关系障碍,患儿很少笑,面无表情,至8个月仍不认识父母,对周围的人及物不感兴趣,对母亲也不亲,自己会走的孩子不理会父母招唤,随年龄增长症状加重,患儿语言发育迟缓,2岁仍不能说话,有时说了是模仿
言语,有时腔调高,构音不清,有的患儿自言自语,对事物的变化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所放的东西不能变换位置,患儿知觉异常,常常是异常行为的基础,如用唤觉代替视觉的孩子喜欢闻其母亲的面颊,头发,在味觉上出现偏食,触觉上整天摆弄自己喜欢的东西,听觉上倾听一中奇特声音,视觉上常用斜眼看人或从手缝中看,孤独症小儿多伴有智力障碍。
家长要早期教育,经常与患儿对话,他不理你也要说,扩大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教他一些日常的简单动作,让他与同龄小儿多接触,使之适应环境,增强社交能力,注意语言训练,多教多说,反复训练,有器质性脑损害者可经药物治疗,若5岁有语言功能,预后较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自闭症的4大突出表现》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4的组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