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育笔记。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是老师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绘本阅读在教育生活中的“课程形态”,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绘本阅读在教育生活中的“课程形态”
当越来越多的绘本走进幼儿园的阅读活动、进入集体教学活动,有关绘本阅读的教育引导、课程价值也日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焦点。而一旦提及这一话题,有关“阅读是超功利的”“绘本不是教材”等观点又会冲击着大家关于绘本的课程价值和阅读引导的判断思考。似乎,对于绘本而言,凡超越了其自身的“图”与“文”的观察指导和启发思考就有了不该有的、板着面孔的、课程化了的嫌疑。
然而,当一本书走进了班级的阅读,这本书就已经走进了班级的课程,影响了班级的课程,并以多样的方式融人了班级孩子们的课程生活。
生成课程:“一本书的故事讲述”到“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绘本阅读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有时候,阅读就像在滚雪球,越滚越大。刚开始,是你一个人在滚雪球,可是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这个“雪球”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孤独奋斗,很多孩子都已经参与了故事的编织和续写,从一册绘本的故事讲述,演绎成了许多人的故事分享。
记得和孩子们一起讲述故事《菲菲生气了》,孩子们看见书的封面上有两个牌牌(绘本历年所获的奖牌印章)不禁好奇地追问起来。我向孩子们介绍时无意间提了一句:“啊,这本书在10多年前就获得了大奖啦!那时候陆老师才20几岁,我的宝宝只有你们这么大呢!”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孩子的声音便响起:“这个故事讲完了,我想听听陆老师自己的故事,听听陆老师小时候的故事,好吗?”这个孩子的话音未落,下面就响起了一片拍手声:“对!我们也想听……”
从一个故事出发;到达的未必只是预想中的那个目的地,沿途遇见的风景同样醉人。《菲菲生气了》故事讲完后,我们展开了主题分享——“老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图片故事展。我用照片把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制作成了PPT,和孩子们一同在看看、猜猜、说说中,分享了自己经历的人生大事(升学、工作、结婚、怀孕、比赛活动等等)、成长过程中的琐碎幸福(外出旅游、工作常态等等)。在我的邀约和鼓励下,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下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挑选出来,在小伙伴的面前大方分享、生动讲述。因为这个契机,害羞的孩子,也自信勇敢地走到了大家面前。
其实,从一本书的故事讲述演变成许多人的故事分享,并不只是因为“书”本身所独有的这样那样的玄机,更多的还是老师有“从故事到生活”或“从绘本到课程”这样的意识。故事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智慧,凭借在此之上对孩子的观察、了解,不断生成新的故事篇章。《收集东?收集西》《勇气》《妈妈心?妈妈树》《獾的礼物》《点》等等,这些书在和孩子们的分享阅读中都有超越书中故事之外的、孩子们自发生成的、教师敏锐捕捉到的新的课程故事续写。
一册绘本,一个故事,本身不是课程。然而又因为一册绘本在集体中的分享,自然衍生出了一个新主题、展开了一个新的课程探索。它的课程价值,不言而喻。
深入课程:“日积月累的故事积淀”到“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
接手每一届孩子,都是从小班开始坚持给他们讲故事。睡觉前讲,让孩子带着温馨美好的向往进入梦乡;睡醒后讲,唤醒迷迷瞪瞪的状态,把等待起床的环节变得充实烂漫;新书来了及时讲,一同分享书中的发现、共同体验“新鲜”阅读的美好;孩子们发出邀请了赶紧讲,满足孩子需要的同时也洞察了孩子对书的选择和喜好……也有老师问我:“这么用心投入地讲故事,你们班的孩子和其他班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是啊,这一届孩子又已经上中班了,孩子们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你走进我们的教室,一同参加过我们的活动,相信你会感受到这种“不一样”。
在主题活动“勇敢的我”进行中,我和孩子们就“勇敢”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孩子们说:“勇敢,就像小黑鱼一样,遇到危险的敌人,想办法吓跑它(《小黑鱼》)”;“小兔子皮科很勇敢,有时候躲过敌人,有时候和敌人发发火又走开了,最后还能很聪明地打败它们(《小机灵鬼皮科的故事》)”;“勇敢,就像小老鼠一样,明明害怕一个人睡觉,但是还是自己睡着了,以后就不怕了(《小老鼠的漫长一夜》)”;“勇敢,就像我们在六一体检的时候,看见医生叔叔戳手指的针就怕疼,但还是走到医生叔叔那里了”;“勇敢,还像三个强盗,知道自己的错误就改正了,变成了三个好人(《三个强盗》)”……在故事阅读中遇见的那些个动物、人物形象,已经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漫长而又精妙的理解和内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精神食粮和学习榜样。
还有的孩子说:“大灰狼总是勇敢的,小白兔总是不勇敢;大花猫总是勇敢的,小老鼠总是不勇敢。”不待老师提醒追问,就有孩子辩驳:“大灰狼本来就是吃小白兔的,小白兔知道大灰狼是自己的敌人,当然害怕啦”;“小白兔比大灰狼还勇敢,因为小白兔知道草地上有危险还会勇敢地出来晒太阳吃草”;“应该说,小白兔很勇敢。它很小心地出来东看看西瞧瞧,它的‘小心’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不勇敢’”……因为有过共同的阅读背景,所以,交流沟通中都能轻松地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彼此心意相通;因为在共同阅读背景下的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各执己见直抒胸臆的过程,能及时补充对方的观点,自然形成了基于“差异即资源”的幼幼互动式的学习状态。
当书中的故事经由你的口传入孩子的耳朵、走进一个个孩子的心中时,故事其实就在进行着文化的启蒙和累积,是对心灵不断的唤醒和启发。故事以孩子“喜闻乐见”的美好且带着“无意识记”的优势,在孩子的心灵里埋下一颗颗种子,假以时日,在生活中、学习中、交往中,慢慢发芽、长大……不身处其中,哪里又能说得清那种水到渠成的理解启发有多神奇?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情境》中亦提到:阅读经历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我们曾经阅读过那些书,它多姿多彩地呈现了当时的阅读心情,也造就今日的自我……如果老师对班上的孩子读过的故事、诗篇、绘本或民间传说,完全没有一点点概念的话,他又如何能好好地带领这个班呢?换而言之,如果老师对班上孩子的绘本阅读没有了解,也无法更好地实施当下的班级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绘本阅读其实成了隐性的课程,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它和幼儿园的各色课程融合在一起,丰富着孩子对当下课程的感受、理解。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绘本阅读教育的“三个纬度”
-->
绘本阅读教育的“三个纬度”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以精彩而富于想象的画面引领着孩子们徜徉在神奇梦幻般的彩色世界里。这种文化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给与他们智慧的滋养,精神的提升,情感的熏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在园本教研中发现,有些绘本的真正价值未能被充分挖潜,阅读时采取的形式单一,不能引发孩子思维的火花。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紧扣“有效”二字,关注三个纬度,扎实推进幼儿绘本阅读。
一、高度:倾听与表达发展孩子语言的潜能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故事的倾情讲述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一开始是“用耳朵进行阅读”的,要听清故事需要孩子们进人情境、用心聆听。如何让孩子们爱听、乐听,最终形成倾听的好习惯呢?这关键在于教师悉心的引导和培养。比如:当教师在给幼儿讲故事之前,教师以“故事里都有谁?你最喜欢谁呀?”“如果你也在这个故事中,你想做谁?”引导孩子边听边思考。这时,幼儿已不再是单一的听众,他们在倾听中走进了故事,贴近了角色,用心在与绘本进行对话。教师要尽一切可能给予孩子以激励性的诱导,比如“小朋友们认真听讲的样子,老师特别喜欢。”“真棒!真了不起!”并设立一些奖项,比如“小小辩论家”“倾听大王”“顺风耳奖”等,这样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和激励幼儿倾听的积极性。“倾听”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表达既是展示孩子倾听阅读经典绘本的成果,更是积累语言、习得语言表达方式的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激励、引导孩子表达的意识,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情节、表达情感,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这不仅可以将孩子对绘本的感悟引向深入,发展孩子语言的潜能,更为他们今后语言素养的形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幼儿语言教学的一个崭新的高度。
二、温度:情感与体验开启孩子的心智
绘本都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性的,而这些情感有时不是那么轻易地被幼儿所能体验到。画面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种情感,教师一定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创设情境,或以煽情的语言,或以直击心灵的提问,或辅以音乐、绘画等形式,点燃孩子内心的激情,为孩子打开心灵的窗户。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围绕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对话展开,每一幅画面,每一句对话都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如何让故事中的亲情化作孩子们亲身的体验呢?在亲子阅读活动中,教师邀请了全体孩子的爸爸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共同阅读了这个绘本。平时,孩子们基本上会和妈妈多一些亲密的举动,与爸爸之间的亲呢举动少之又少。当父子或父女两人共同阅读这本绘本时,读着读着,原来生硬的嗓音渐渐柔和了,原来肩并肩坐着的父子不知啥时变成了爸爸搂着儿子了,更让人感动的是爸爸说给孩子的心里话。一位爸爸在活动中说道:“孩子,爸爸从没有和你说‘我爱你’,对不起,以后爸爸每天都要大声地告诉你‘我爱你有地到天那么高’。”通过这次亲子阅读活动,孩子们体验了那份情意绵绵的爱,也让孩子们包括家长们学会了如何大方地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
三、深度:思考与质疑拓展孩子思维的空间
读一本好的绘本就像参加一次大型的博览会,在享受美妙的画面、聆听奇妙故事的同时,也会引发孩子们的思维,生动温馨的画面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不同绘本之间的被成人忽略的线索还会点燃孩子的联想力。他们会在静静的思考中产生共鸣或质疑,从而为思维的拓展开辟空间,增加了绘本阅读教学的深度。
在执教《麦先生的旅行》时,我就抓住一些细节,如:麦先生先后坐在火车顶上方向的不同、和小男孩手中玩具的互换,烟囱冒出来的烟都是直直的等等,通过这些细节让孩子们不断质疑,不断猜测,此时孩子们闪光的思维火花不断绽放。
绘本故事还会较多地出现一些留白的画面,教学时要充分用好这一点,让孩子们续编故事或猜测结果,这对孩子而言是最感兴趣的话题。绘本《转不停的小狗》故事中提到:小狗和侦探转出了面包店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时孩子们都非常想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这样提问:“是呀!小狗和侦探到底去了哪里呢?老师也很想知道啊,如果你是它们的话,你会转到哪里去呢?”于是孩子们就开始了异想天开的设想,有的说:“小狗转到了天上,躺在云的怀里睡觉呢!”有的说:“小狗转啊转,转啊转,转到了月亮上,嫦娥姐姐正在跟它一起玩呢!”
总之,如果能在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关注绘本的高度、温度及深度,孩子们会收获更多。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课题
-->
幼儿园中班绘本阅读课题
通过之前的相关课题实践,班上的孩子在阅读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本学期,我们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掌握阅读方法,体验绘本所传达的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埋下一颗爱书的种子,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还会把教师的需要变成孩子的内在动机和需求,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孩子早期阅读开展的基础。本学期,我们班对原来的阅读区角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以靠近窗户的明亮区域设置了阅读区——图书对对碰,这是个相对较为安静的区角,幼儿在此注意力不容易分散。这里有幼儿带来的各类书籍(当然着重是绘本),同时由教师新制作的地垫、幼儿带来的靠垫为这个阅读区增添了一抹温馨。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一面阅读墙,幼儿可以在小卡片上简单记录自己阅读后的感想,比如“爱心代表喜欢哪一页、问号则表示对哪一页看不懂”,然后在闲暇时间,老师会和幼儿一起阅读卡片上的书籍并一起感受故事或解决问题。阅读卡片随时可以更新,每次的更新都很方便。
二、选择合适且丰富的阅读材料
幼儿独有的认识特点及年龄特点决定了早期阅读活动必须为幼儿提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因为幼儿是凭借色彩、图像、文字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在课堂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我们会根据主题计划或幼儿园里新添的一些优秀绘本中来选取适宜幼儿年龄段的读物,比如《啊,蜘蛛!》、《大卫,上学去》等。同时,我们鼓励幼儿把家中的绘本带来和同伴分享。比如《我爸爸》是一本很畅销的绘本读物,它有着色彩鲜明的图画、简短易懂的文字。而在夸张的语言、图画背后,蕴藏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敬爱。当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时,果然如我所料,他们都被其生动、幽默的画面和文字所吸引,并且在我的提示下寻找着书本里隐藏的小秘密,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哈哈大笑。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集体教学
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我们利用幻灯片、小卡片等为阅读做辅助,目的就是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在看图、做动作、模仿对话的过程中熟悉故事,体验绘本的寓意和情感。
2.故事时间
我们还利用放学开门前的时间、晨间“幼儿才艺表演”时间、午睡前的时间等不同的自由时间段,由老师或幼儿来讲故事。三五分钟的小故事,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因为每个故事有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或充满情谊、或惊险悬疑、或滑稽可笑……而同时,在分享到与故事同喜同悲的情感经历的同时,幼儿还可以通过听故事来增长知识、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记忆、思维、想象力等等。
3.延伸活动
每一个故事欣赏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这学期,我们在阅读完一个故事之后,还开展了许多相关的、有趣的延伸活动。如在《啊,蜘蛛!》这个活动开展过后,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绘本封面制作、仿编画等活动,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了绘本的幽默。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亲子阅读活动
本学期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站等向家长宣传阅读的好处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并向家长推荐了一些适合幼儿看的图书。另外,结合园部的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图书漂流”、“亲子图书制作”等活动。在家园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家中对阅读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阅读越来越重视,家中和幼儿都从这些活动中有所收获。?
阅读能增长知识,阅读能带来快乐,今后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和总结经验,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书本的魅力。
教育随笔《绘本阅读研究》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爱上阅读,我们责无旁贷,而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那么如何让幼儿接受绘本并且爱上绘本?如何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中,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开展了《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研究》的课题研究,尝试将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对绘本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教师也始终将分享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案例:在园内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绘本故事教学《快乐的森林舞会》。通过欣赏、理解了绘本故事,幼儿懂得了要与小伙伴分享、友好相处。活动结束第二天,班中的刘心怡小朋友就带来了好多糖果,开心地对我说:“刘老师,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接下来的几天,班中的一些孩子都陆续带自己喜欢的物品和伙伴分享。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开心着自己的绘本故事教学给与孩子的道理启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动中,却令我深思:苗子童开心地将自己带来的零食一个一个地小伙伴分享着,当他走过冯梦娇小朋友身边时,却没有将零食分给她。我悄悄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冯梦娇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经地说:“她今天表现不好,老是欺负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看着苗子童一副不开心、甚至难过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对于幼儿来说,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孩子的分享有着“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他们的分享缘由是什么?分享过程开心吗?分享结果满意吗?幼儿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这值得作为老师的我们沉思。
亲子绘本阅读形式的新探索
-->
亲子绘本阅读形式的新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七岁前学会阅读,就会养成边读、边思、边领会的技能。”为了帮助更多的家庭科学、合理地进行幼儿阅读启蒙教育。我园尝试在三个年级组各确定一个试点班,开展“美文共读时光”活动。两年下来,参与“美文共读时光"的家长对亲子共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陪伴和指导孩子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显著提升。试点班报名参加“美文共读时光"的家长越来越多,非试点班也积极要求参与。
一、“美文共读时光”的前期准备
(一)了解家长意愿。我们向每一位幼儿的家长发放了精心设计的“美文共读时光”调查问卷,介绍举办意图和目标。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赞成并愿意报名参加的占问卷人数的92%。根据调查表确定每次“美文共读时光”的人数为10到12名幼儿及其家长,全班分4组,每周三下午(幼儿在周三只上半天班,下午为业务学习时间)3:00到放学,一个学期每组有4次活动,每月一循环。
(二)制订“美文共读时光”的亲子约定。我们通过家长会讨论,在家长园地公示制订出《“美文共读时光”的活动守则》,以“平等交流”、“互助合作”、“支持鼓励"为原则,对家长和老师以及孩子在“美文共读时光”中的言行做出具体的规定。同时,每次活动重点读一本好书;不能对孩子的反应做出“你真笨、胡扯、你动动脑瓜、你看某某某”等侮辱性的评价。
(三)科学完善家长前期指导。亲子绘本阅读中家长是和孩子互动阅读的重要角色。为了帮助家长顺利地开展活动。我们通过博客、QQ群、校信通、家长园地、“美文共读时光”专栏等途径向家长介绍亲子阅读的相关事宜。如:亲子阅读中家长的态度与情绪;读书的基本习惯和规范;如何更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幼儿阅读的多种表现形式等。同时,在每学期初我们会向家长推荐本学期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和亲子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内容。家长结合自己的切身需要自愿选择其中的一个组,可以提前选阅相关的书籍,让亲子阅读从幼儿园再次回归家庭。每周一将本周要阅读的图书通告给相关家长,同时,向他们介绍活动的流程,如故事表演、创编故事、绘画日记、手工制作等,提高阅读质量。
(四)充足的书籍和操作材料准备。好的书籍是最重要的阅读媒介。我们通过专业儿童网店、《东方娃娃》杂志集团、专业的绘本机构“蒲蒲兰绘本馆”等订阅了大量绘本书籍,如《抱抱》、《爸爸的烤苹果》、《妹妹的大南瓜》等亲情教育系列;《西红柿女孩》、《大卫上学去》等情绪控制系列教育;《小狗便便》、《彩虹色的花》、《永远永远爱你》等生命教育系列。配合不同形式的阅读途径为家长准备了各种头饰、动物服装、水彩、手工工具等。为了充分利用集体资源,我们在教室门口放置了一个大的“神奇百宝箱”,孩子和家长都可以把家里不用的书籍和各种工具材料带到幼儿园,丰富孩子们阅读的内容。
(五)活动流程。15:00-15:30是家长进班和自由阅读时间。老师特意用软垫和靠垫创设了几处可以供亲子温馨、舒适阅读的环境。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小点心和饮用水。15:40--16:30是集体美文共读时间。亲子在老师的组织下共同完成一篇经典绘本的阅读,以及相关的延伸活动。16:30-16:40是感恩式的结尾活动:评价和感谢彼此在活动中的支持与表现,集体整理环境,结束活动。
二、“美文共读时光”的内容形式
阅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绘本能激发孩子和家长的共鸣。只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绘本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一是在内容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系统地将书籍分类,如“好习惯养成”系列、亲情系列、情绪情感调控系列、智力提升系列等,供家长有针对的选择参与某项互动。二是组织形式上。突破阅读传统的口耳形式,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表演力与合作力等有机融于阅读之中,并通过故事表演、绘画、泥塑手工、创编故事、智力大爆发等形式来表现绘本的意境。
三、“美文共读时光”的过程指导
过程指导主要指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本活动中并不是主要角色,但,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要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协调者、支持者。观察与评价亲子活动的进程和变化,做好亲子观察记录;协调活动过程中书籍和各种活动材料的运用;支持亲子间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集体阅读初期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处理亲子间的突发危机如意见冲突、终止活动、疑难困惑等偶发性行为,有效地提升了亲子阅读的水平。
绘本阅读心得
我们都在羡慕着应老师他们能“玩转绘本”细细想来确实我们许多工作的不到位。我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有认真的去筛选绘本嘛吗?在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了吗?互动,游戏的角色都有适时的加入吗?原来我总是以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足为借口,其实不然,很大时候,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拖延而致。在面对文库中诸多的领域,不同作者的绘本,常常不知该作何选择。在这次的绘本交流会中,我也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绘本,算是一种收获了,但最值得的还是为我们提供一个选择思路:
一、绘本的定义:
以绘本作品为核心内容,以儿童自然创作为基本方式,融合语言、艺术、社会各领域内容,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戏剧散学。
二、了解绘本可以戏剧化,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俞春晓老师的课,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语言。绘本课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该学习故事中传递的知识或其他内涵。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绘本,从故事中引出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尤其再配上舒缓动人的音乐,更会让人感动异常。
三、儿童在戏剧活动中的发展、关注儿童的肢体语言上的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表现性,角色表达的形象化,人物让幼儿自己选,戏剧内语言的练习和创造,模拟角色的声音、语气、、腔调、与同伴的讨论与交流。好的活动设计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去研究活动设计的逻辑。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让老师在快乐中教”。
除去这些,也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进行一定的调整。所以,我所看到的几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及时流程相类似。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林老师和何老师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投影仪出现问题了,孩子们开始躁动,但老师还是以幽默的方式“原来风太大了”逗得孩子们大笑,课堂继续。由此可见,绘本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师的状态都是重要的。我也在反思,我们班级在周五开展的绘本集教到底欠缺了什么?好像都欠缺了许多,更觉得自己失败极了,不过也幸好在这次的学习中,让我发现了所欠缺的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要求自己,了解绘本,了解孩子,同事也了解自己。希望我们的班级绘本课会越上越好。
教育随笔:绘本阅读拓展要适切
随着绘本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它的价值已不再局限于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仅仅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是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让绘本突破文本本身的限制,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媒介。由此,绘本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加上一些拓展活动,以增加活动的亮点。久而久之,在绘本阅读中拓展、延伸越来越多,我们的绘本阅读活动确实丰富多彩起来。然而,笔者发现,我们热闹纷繁的拓展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华而不实的拓展屡见不鲜:有的拓展活动本末倒置,没有把握关键经验与重、难点;有的拓展活动游离于绘本之外,成了无“根”的生长,无“魂”的漂游;有的拓展活动形式花哨,没有体现绘本的阅读性。这些拓展导致绘本阅读有效性的缺失,为此,我们应该理智地、冷静地分析、运用绘本阅读中的拓展活动,拓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适“本”——符合绘本的本意
绘本阅读的本质在于加深幼儿对于绘本的理解与感悟,因此,要在保持绘本本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受文意。而拓展活动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千万不能把拓展当做吸引人眼球的“作秀”,从而使绘本阅读活动脱离文本。因此,在进行拓展活动设计时,一定要紧紧围绕绘本的内容,不脱离作者的意图与情感,不偏离文本的中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活动,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感知文本,使幼儿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想像能力等得到发展。否则的话,再生动、活泼的课堂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再精彩的课堂构架也只能是浮光掠影,空中楼阁。
绘本《点点点》,是一本互动式的亲子阅读本,点一点,摸一摸,摇一摇,拍拍手,鼓鼓掌,把书倒过来,倒过去……点点就会有变化!圆点会移动、跳跃、放大、缩小、叠放,还能呈现出不同的图画、图形、不同的色彩,整本书不过三种颜色,简单却又独具巧思,孩子非常喜欢!我有幸在一次绘本教学大赛中观摩了两位老师执教这个绘本。A老师在活动中拓展出一个数学小游戏,当摇一摇时,许多点点掉下来,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点点需要重新排队,孩子们按老师的要求给点点排序,他们很感兴趣也排得很好。B老师在“摇一摇”这个环节也进行了一个拓展,她给每个孩子提供了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清水,然后瓶盖上滴了一滴颜料,让孩子们盖上瓶盖使劲摇晃,孩子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于是使劲摇啊摇,许多状况出现了:有的孩子摇出了红色,有的摇出了绿色,有的摇出了黄色,他们相互比对着,争着抢着要别人的颜色,有的瓶盖没盖紧,使劲一摇,颜色被摇出来,却将水洒了一地,然后孩子们一窝蜂去玩地上的颜色水……活动室里乱成一团……
A老师的拓展简单、有趣,恰到好处,巧妙地发展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很快再次回到绘本。B老师的拓展,看上去非常热闹,孩子们也很开心,其实那只是表面的兴奋,加之操作材料考虑不周全致使孩子们相互争抢、席地玩水,活动无法进行。这样的拓展远远偏离和歪曲了绘本真正意图,这样的花架子式的拓展有什么意义呢?
二、适“幼”——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
绘本拓展活动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层次、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幼儿生活地区差异等,做到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在预设绘本阅读活动内容时适时地增加或降低难易度,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理解接受,都能够有感可想、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因此,每一次活动,教师都要先备幼儿,再备绘本,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确定活动目标。在活动拓展中更应该关照到幼儿之间的差异,预设出多层次、有梯度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适度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不能只追求拓展的认知性、新颖性,而忽视了幼儿的理解能力,从而使拓展活动的难度增加,造成幼儿一头雾水,活动沉闷冷场;也不能只是追求场面的热闹,而完全降低难度,让幼儿来一场表演秀。
笔者执教小班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预设了一个“毛虫爬”的拓展活动,用平衡木当“树枝”让幼儿爬过去,变成茧再变成蝴蝶飞,本以为幼儿会很喜欢这个活动,谁知道现场活动时,有的幼儿不敢爬上平衡木,有的幼儿则快爬如飞根本不在话下!分析原因之后,我明白这样的预设没有考虑到不同幼儿的水平。第二次执教时,我制作了高低不一的“树枝”,有平衡木做成的约30厘米高的“树枝”,有泡沫垫做成的贴近地面的低矮“树枝”,还有竹梯做成的一级一级攀高约达120厘米的“树枝”,这回活动时,幼儿可开心了,他们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树枝”,有的从低处爬,有的从高处爬,有的爬了低处之后再去尝试高处,每个人都爬得很开心,且满意地结茧,幸福地化蝶……这样的拓展活动让每个幼儿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了发展,让绘本阅读活动增色不少!
三、适“时”——在恰当的时候进行拓展
绘本阅读中的拓展是为了加强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活动应该有不同的拓展形式、不同的拓展时机,而不能千篇一律地以一种形式拓展,可以是一个小游戏,可以是一首诗,还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它运用的时机也不必机械地认为在绘本欣赏结束之后再进行,可以在活动开头,创设情境引起兴趣;可以在活动中途,突破重点难点;还可以在活动结尾,深化主旨、拓展延伸;更多的时候应该根据现场幼儿的反应即时生成一些拓展。拓展应在活动的主体幼儿与载体文本两者碰撞的始终寻找最佳的时机,幼儿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最有拓展必要与价值之时就是最佳时机,最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激活幼儿的各种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执教小班绘本阅读活动《小黄和小蓝》时,我预设的拓展活动是在最后,小黄、小蓝拥抱之后变成绿的那一段,让幼儿两两找朋友抱一抱。但是,在我和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时,发现他们对文本内容很感兴趣,不时自居为小黄或小蓝,随着他们的活动而活动,当讲到“小黄和小蓝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时,不少孩子就躲到了桌子底下、门后面,玩起了躲猫猫游戏,我马上制止了他们,请他们立刻回位置,可是,孩子们听着后面的故事,还是免不了想随故事人物而活动,看到孩子们这样的状态,我转念一想:为什么一定要抱住预设活动环节不放呢?不是说要顺应孩子的吗?孩子需要活动、希望活动的时候,我何不来一次拓展,加深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呢?因此,当我讲到“小黄和小蓝有很多朋友,他们一起手拉手玩转圈的游戏”时,发现孩子们特别想玩,我便抓住时机自居为小黄,说“我的朋友们在哪里啊,我们一起来转圈吧。”并且示意那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他们立即会意,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唱“拉个圆圈走走……”边玩着转圈游戏,孩子们可开心了。这时,我用很郑重的语气讲述故事内容:“我的好朋友们,到学校了,我们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我的语气、语调加之眼神暗示,孩子们马上松开手回到了位置上,像小黄、小蓝一样端端正正地听我讲述了,看着孩子们活动之后的满足感以及此时听故事的专注劲儿,我真开心啊,庆幸自己抓住了拓展的好时机,不仅让孩子们适时地活动了身体,还在活动中理解了朋友之间游戏、学习的乐趣,为理解绘本内容推波助澜。
四、适“量”——拓展数量要适当
拓展不仅要注意拓展的时间,还要注意绘本阅读的量和阅读的质的问题。因为是否进行拓展活动,一定要从绘本内容的实际,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不能让拓展活动挤占绘本阅读的时间。要想在一节集体活动中让幼儿专注感知绘本内容,就不能过多地使用拓展,我们既要加强拓展活动质的要求也要关注量的控制。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表现了鼠小弟也想吃红苹果的急切心情,描述了它通过自身努力,动手动脑,最后在同伴的帮助下终于吃到苹果的过程。小Z老师在执教这节活动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让幼儿感知、体验鼠小弟的心情。阅读过程中,每到一个环节她都会让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小鸟飞来了,让小朋友们学小鸟飞,猴子来了,学猴子爬,大象来了,学大象用长鼻子卷,长颈鹿来了,学长颈鹿伸长脖子摘苹果……幼儿一直处于模仿小动物动作的简单兴奋当中,他们根本不能静心体会鼠小弟的心情,这就是拓展太多的缘故。要想让幼儿体会更深刻,可以将这样的拓展减少两次,将猴子爬树的过程用画的表式表现出来,让小朋友感受到鼠小弟学小猴子并不能成功地摘到苹果,长颈鹿这一环节也可以用动画形式,配上体现沮丧心情的音乐。这样一来,拓展的量减少了,孩子们身体的动作变少而脑的活动变多,心的体验更深,更能准确领会绘本内容。
五、适“法”——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拓展
绘本拓展的方式很多,有由绘本阅读活动内向活动外的拓展,有语言与科学、健康、音乐、美术、社会等领域间的拓展,有语言与影视、网络等媒介的连接等。但是,如果你将活动定位于“绘本阅读”,那就必定是以语言领域为主,这样的活动,不管何种拓展都必须凸显出语言领域的文学性特征。然而,在实际活动中,不少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往往忽视了语言领域特征,本想通过绘画作品来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境美,结果却变成了美术活动;本想借助科学探索来让幼儿了解科学的严谨、科学家的伟大品质,却将绘本阅读活动拓展成了科学探索活动;本想借助网络来搜集资料、丰富活动内容,却演绎成了一节信息技术活动。我们执教绘本阅读活动时要牢牢把握语言领域的特征,不能将语言活动因拓展而演变成了美术活动、音乐活动、科学活动等。
综上所述,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文本拓展活动,一定要重视其实效性。一定要认识到,拓展活动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它必须为绘本阅读活动服务。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幼儿的需求出嫁,立足语言领域特点,精心预设,让拓展活动真正在服务于教学。把文本有“味”的东西细细地、慢慢地沁入幼儿的心田,幼儿才能被文学所感染震撼,才能感动、陶醉其中。这样,自然而然地也会影响到其自身的精神品格和人生态度,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育随笔:绘本阅读体现幼儿的情感
现今绘本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甚至跨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面对种类繁多的幼儿图书市场,家长和幼儿逐渐将目光投注了优秀绘本上。虽然绘本给人的初印象与图画书很相近,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绘本中突出的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自然不是指认知学习和语言训练,而是在人格、道德、生活等方面的成长。绘本鲜明生动的画面和简单明了的文字符合幼儿期儿童的阅读特点,其中的人物塑造,情节铺陈,排版装帧都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审美趣味,能否为幼儿所接受。况且,绘本相较于过去的图画书,绘本更加注重其中的社会情感价值,光给孩子讲故事是不够的,而是向他们传达人类诚信、勇敢、坚毅、合作、宽容的美德。简单的故事不简单的情感,加上粗犷的线条、浓烈的色彩,让幼儿被最纯真的情感打动。
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感受情感。系列绘本中蕴含的或亲情,或友情,又或是广义界定的爱,通过教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那种快乐、喜悦或是悲伤愤懑的情绪都能轻易感染幼儿,幼儿在接受到教师的情感讯息时,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创设的氛围之中。
然后在感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价值。绘本对幼儿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在:绘本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能使幼儿的心灵得到宁静;绘本阅读能调试幼儿的情绪情感;参照绘本进行的游戏增加了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了情感的纽带;绘本阅读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亲社会情感。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阅读]
-->
导读: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刘飞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教育笔记《绘本阅读在教育生活中的“课程形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绘本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