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策略。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优秀的教育笔记范文有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幼儿民谣教学之“聆听重复”策略》,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幼儿民谣教学之“聆听重复”策略
一、民谣歌唱中重要的策略元素
1.聆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建立听觉表象,从聆听入手,乐入心灵。充分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内涵。聆听是民谣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首要策略元素。我们要充分创设聆听音乐的环节和策略,让孩子安静听、愿意听、自然听、专注听。充分感知音乐的各种元素,多听少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语言使用,呈现一个听者为王的音乐课堂。如情境中听,游戏中听等。
2.重复
在艺术中,从母体作的最简单的变化方式是重复,所谓重复,就是换一种方式(位置)再来一次,重复是音乐学习,有效积累音乐听觉表象的保障。重复是艺术形的特点之一,适宜的重复能让心有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效的重复能有温习的价值,这种重复应该是螺旋上升,蕴涵审美趣味的的重复。我们要避免单一的“炒冷饭”,机械的重复,主张渐变、丰富、趣味的重复。如:不同的聆听场景,韵律动作的空间变化、不同音色的歌唱。
3. 递进
渐进,表达的是一种学习的秩序与智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学习的内容与难度,我们称之为“上楼梯”策略,上楼梯策略首先传递的是一种秩序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种有序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步骤,让老师有效处理各元素与策略关系,头脑更清晰。如以下递进原则:旋律在前。歌词在后(歌曲注重旋律的重复聆听);清唱在前,伴唱在后;聆听在前,韵律在后;韵律在前,图画在后;静在前,动在后等。
4.韵律
韵律就是借助手指、身体的动作,一起来感知和表现音乐。我们要巧妙挖掘音乐中的韵律元素,根据音乐的形、情、力、序,编织简单、趣味或美好的动作,用动作传递歌曲(音乐)中的情感、旋律、运动线条和故事,全身心感受和体验音乐。
5.情境
由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情动于中,故形成声。音乐是情感的世界,生生不息,唤醒听者无尽的想象和联想。情境就是根据音乐创编有时间、有人物、有情节、有冲突的故事,情境中学习,无疑是音乐学习最适宜的场景。我们要根据歌词或音乐的标题,在反复聆听中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作,关注生活性与游戏性,编织有意味,有情趣的故事场景,吸引幼儿自然走进音乐的聆听、对话与表现中。
二、“聆听重复”四部曲
听,不能简单的听,重复,不能单一的重复,聆听重复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民谣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建立听觉表象,并快乐歌唱。在策略实施中,我们抓住“情”“问”“做”“玩”四字。尝试研究和思考:
1.“情”中听
情境中的聆听带有模糊和浪漫性,它是激发幼儿自然“竖”起耳朵,让音乐流入,在心中激起表层涟漪的一次聆听。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故事,依托简单的情节和角色,容易让孩子找到这种自然入耳的浪漫阶段。
如:在歌唱《小老鼠上灯台》活动中,我们编织了《可爱的小老鼠》的音乐故事情境,让孩子在故事情境中自然进入音乐。吱吱吱。吱吱吱,我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从我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天天听见老奶奶哄着她的孙子胖墩唱着一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老鼠心想,我又没偷过油吃,到底油是什么味道的呢?甜甜的、酸酸的、成成的……我真的好想尝一尝啊!一天,小老鼠悄悄地爬上了灯台,边上还边哼起了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哇,油好香啊,真是美味的好东西啊!小老鼠正吃得香呢,突然听到“喵喵喵”的声音,吓得它“叽哩咕噜滚下来”了。逗的胖墩咯咯直笑,老奶奶也觉得挺有趣,也跟着笑了起来。小老鼠可难为情了,这时,老奶奶抱着胖墩又唱起了那首“小老鼠上灯台……”
(教师讲述故事时,以哼唱旋律、清唱歌曲为主,刚开始歌词可以不太完整,有模糊的特点,逐渐走进有伴奏和完整的歌唱。)
2.“问”中听
自然浪漫的听,不需要理智的参与,它强调的是享受音乐的浪漫和自然,浪漫之后,我们进入音乐学习的“概括阶段”。在这里,我们紧扣“问”的策略,以问带动听,用猜想、解惑、论证三步骤进行:
猜想:音乐里,谁来了?(关注人物)
解感:到底是谁来了?它在做什么?我们再来听一听!(关注情节)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耐心聆听,平等对待
拜读了《善于与学生沟通》后,感触颇深,我深深感受到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艺术。
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一、善于耐心倾听学生的讲述。
也许学生的讲述是天真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教师耐心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提高学生自信心,达到师生心灵沟通的效果。
因此,教学中不管面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都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尊重他们的见解,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这样的沟通就会有成效。
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居高临下”。
教师与学生沟通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
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要以为教师是在教育学生,是为了学生好,就不注意说话的语气,用生硬的语气与学生交谈,这样使得学生难以接受,也使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老师在批评我,老师不喜欢我,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也一愿意跟老师交谈,这样,与学生的沟通完全无效,反而使学生反感老师。
因此,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及时、准确、和蔼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
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精神大餐 智慧盛宴————聆听窗外声音
距上次去幼儿园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当时幼儿园孩子的聪明伶俐,老师们的精彩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的“嘉兴市幼儿园探索性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又在此举行,这次活动又将带给我怎样的惊喜与收获?令我期待万分。
一、精神大餐
上午九点十分,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是简短而又隆重的开幕式。接着就是三个教学活动的观摩,三位老师利用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呈现了三个精彩的教学活动,使我们全体老师享受了一次精神大餐。
1、海盐实验幼儿园,张凯波老师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小小波洛克》。波洛克的滴撒绘画方式对习惯于纸笔作画的大班幼儿来说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的拓展。活动中
,教师从波洛克的作品入手,在对作品的观察解读中让幼儿了解滴撒法,并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滴撒法作画,让幼儿自主发现、自主探索滴撒法的要领和重点。活动后,教师借助对幼儿作品的欣赏与点评,梳理幼儿的实践经验,使幼儿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有更深入地体验,为幼儿今后用滴撒法来表现作品提供经验支持。
2、平湖实验幼儿园,全惠丹老师执教的大班阅读活动《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全老师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她那角色化的讲述始终能吸引幼儿,使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述说。活动中,老师以猜猜演演、听听说说、看看说说、游戏等方式为幼儿理解画面内容提供了自主观察与探索的空间,引导幼儿捕捉画面细节,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观察和观点,体会面对危险时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整个活动老师只是选取了前半部分内容,突出兔子的智慧,可结果如何还是个谜,这给幼儿留下了悬念和猜测故事的空间,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愿望,为下一课时埋下了伏笔。
3、嘉兴市第二幼儿园,汪莉娜老师执教的大班语言活动《老鼠嫁女》。活动中,汪老师洒脱的性格,灵活的应变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一开始,老师就让幼儿讨论:什么叫神气?很好的激发了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们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接着,老师采用让幼儿做出判断的提问,把问题和学习的机会一起交给孩子,并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通过提问、操作,在引领孩子多角度地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出答案和方法,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从而获得经验与扩展成果。收到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最后,老师以“假如老鼠爸爸一开始不找太阳,找大树,那比它更神气的是谁?”这样一个问题结束,使活动有了一个很好的延伸,也是一个很能激发幼儿想象的问题。
二、智慧盛宴
下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老师对上午的三个活动进行互动式点评。徐老师以“整个活动你对孩子解决了哪些问题?”“本次活动你想解决哪几个问题?”“你的重点、难点在哪里?”等提问的方式,指引着每个执教的老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环节设计的有效性;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从而找出不足之处,讨论如何才能使探索性学习更有效的方法。专家的点评,使上课的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解析,对我们聆听的老师也是收获非浅。本次点评,真是一个智慧的盛宴。
除了以上活动,下午还有一个大班的科学活动《装装乐》的观摩和徐则民老师对探索性学习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徐老师都是以一些亲身经历的案例进行解说与讲述,让我们看到和知道了游戏中的探索性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探索性学习,真是受益非浅啊!坐在矮矮的凳子上聆听一整天的活动是辛苦地,但收获了许多新知识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
整理了了关于幼儿语言教育论文《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
源泉 ,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
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
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
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
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
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
、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
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
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
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
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
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
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
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
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
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
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
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
: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
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重复的力量、经验显现
重复,是枯燥无趣的,是机械式的行进,但重复,又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力量。尤其对于幼儿时期的学习,重复,是快速成长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叠字、儿歌、绘画、搭建积木等等学习,通过重复性的练习,孩子可以更好的建立记忆模式,更快的掌握各种技能,但同是重复,又是有着巨大的细分差异的。
我一直以来相信这么一点——能力的迁移性。
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在成长中有着自己的原始兴趣。而这本能的兴趣就是孩子训练孩子的切入点。通过他自身的喜爱,进而进行重复性练习,当然这个工程是漫长的,从这个项目上获取的能力,会对孩子学习其他项目同样产生巨大影响。
重复的过程,会有放弃,会有犹豫。在训练中需要自省,活学才是学习的真谛。我们坚持重复的意义,来自于你对目的的渴望亦或者你执着的精神。
早悟早惠。我们从小的重复训练,积聚能量,一生的财富,就会伴你一生。
对幼儿阶段的重复性学习,有个人几点感悟:多尝试,多犯错,多自省。赢在起跑线上的真正意义是比别人更多犯错的机会。
经验显现
餐前水果是吃葡萄,由于刚从户外活动回来,走在前面的孩子已经洗好手拿着葡萄开吃,我刚准备提醒组长拿盘子放果皮,只见第二组有个孩子转身从椅子套里拿出一张折过的皱皱的彩纸放在中间,还招呼同伴:“你们把皮吐在这纸上哦!”这一来,其他组的纷纷模仿,发现不够吐其他孩子及时补上。
原来葡萄都是装盘分组的,每人取走后皮就放在盘子中,今日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装盘,但是孩子自己解决了。
我想起:以往碰到吃红枣、鸡蛋午点时,我们都会在桌子中间放张废旧报纸什么的,让他们吐皮、剥壳,但是根本没有想过这举动已成为孩子的内在经验,并主动使用,验证了良好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学习内容这一教育原理。
聆听孩子们的声音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一直对我们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怎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呢?并不是在位置上站在和孩子相同的高度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感受到孩子的想法,探触孩子的世界。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
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
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
稍稍维持秩序,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
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
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己玩起来了。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
向孩子道歉之后,我轻轻的放大录音机的声音,随后又坐到孩子的位置,听一听声音是否合适,问一问旁边的小朋友,这样能听到吗?回答是肯定的。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另一方面老师或许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还是要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时换一个位置,站在孩子的位置聆听孩子的声音或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阅读]
-->
导读: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刘飞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读图”年龄段。图画书对孩子的视觉震撼比知识效果更为直接。图画书对儿童情感,想象力,灵敏度以及审美感的启迪,正是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正是这样的背景“绘本阅读”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阅读可以与大师对话,能尽情感受童年的精妙,分享和陶醉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让孩子爱看书、乐看书、会看书。以前,我们让幼儿阅读时,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幼儿思考回答,然后请幼儿讲述图意;或幼儿看图,教师边讲述图意,边让幼儿听着。其实,这不是幼儿在阅读,而是老师在讲故事。
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那么,如何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呢?我想应该从绘本阅读的提问中着手,改变绘本阅读活动中提问教学的现状,使提问更具魅力与艺术,更能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阅读概念的形成,引导幼儿主动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一、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现状分析
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然而目前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其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阅读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二)所提问题层次偏低
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
吉尔福特认为:“当你碰到不做进一步心理上的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要组织别的信息项目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可见,问题是个体所面临的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直接加以处理的某种刺激情景,问题的构成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做好心理上的努力,二是要运用新的知识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如果我们用吉尔福特的准则去衡量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诸类问题,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三)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
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在对其他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曰“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的意义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猜想式提问让幼儿想说
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充分提高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敢说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只有一个。但问法不同,能使幼儿学会多种疑问方式,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于故事原文,幼儿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递进式提问让幼儿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要重培养幼儿思维逻辑性,增强思维活动的密度和深度并形成完整的语言。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些问题幼儿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不但激发不了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答案式的提问。
三、绘本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提问的设计
提问要讲究层次性。如针对图画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根据故事特点设计提问。以故事、人物情节为发展线索的,可以设计一些推理性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图画和认识画面各种事物的变化与联系来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当出现故事发展的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生活现象为主、图画内容之间是平行性的,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提问来拓展话题。当故事中蕴涵着道德评判标准的,可以在读完故事后设计一些评价性提问,以挖掘图书中的教育价值。
(二)提问的组织
有了精心设计的提问还不够,关键还在于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提问应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调动全体幼儿集中注意力后紧接着提出问题,以便全体幼儿都能认真思考。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指导幼儿抓住画面的整体特征,让幼儿从整体上感知、了解画意,然后再引导幼儿抓住重点特征仔细地观察图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图画中每件事物之间、每幅图画之间的关系以及图中事物与全图之间、单幅图画与整幅图画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其思维活跃起来。
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要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来回答。如,描述性提问一般采用集体回答或是由发展水平居下的幼儿回答。当幼儿回答得较为发散时,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幼儿举手一个一个地来表达。分析性的提问一般由发展水平居中的幼儿回答,综合、评价性的问题则由发展水平居上的幼儿回答。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引导和总结评价。教师提问后,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表情“反馈”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总结评价时,则应注意肯定或否定性评价用语的恰当运用:否定时不应全盘否定,要注意给幼儿以鼓励;肯定和表扬时则要注意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调动幼儿往下学习的愿望。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摘要]绘本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角,也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的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要注意选择适合的绘本教材,注重绘本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绘本教学的实施首先要确定教学活动目标,然后根据绘本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要注重绘本教学中的细节设计。
[关键词]绘本;绘本教学;教学策略
一、绘本与幼儿园绘本教学的价值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阅读对象是学龄前后的幼儿。在儿童绘本中,每张图像都会说话,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儿童得以由直觉进入绘本的世界,自然流畅地听故事。儿童绘本画家在创作时,除图像要贴近儿童的世界外,还必须重视美感呈现。一般来说,绘本里面的文字并不是写给幼儿看的,而是让他们听的。绘本的图像和文字韵含默契,能让儿童在轻松愉快中进行阅读是优秀绘本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以及国内外绘本质量的快速提高,绘本已经大量进人了幼儿园的教育现场,作为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独特读物,已受到越来越多幼儿园教师和孩子们的喜爱。[1]绘本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教学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同时绘本教学也是社会、语言、认知、情感、艺术领域教育相互渗透、整合的一种有效途径。具体而言,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的语言涵养。绘本的语言朴实无华,简洁明朗,并且易于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语言涵养;2.增加对孩子的审美熏陶。绘本中的绘画多半都是专业插图画家的作品,他们采取各种绘画工具与材料,创造出与故事同步传达的画面。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享受着故事,也得到美的熏陶;3.给予孩子生活的启迪。绘本常常将生活的哲理和深刻的道理,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好看的画面传达给孩子,虽然精短,但是含义无穷,使孩子的种种愿望在愉快的阅读中都得到了虚拟的满足;4.滋养孩子的情感。绘本阅读使得幼儿与故事本身直接对话,让幼儿心灵得到净化,并且与生活对话可以陶冶孩子的身心,促使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学会关心、分享、坚韧、勇敢,能够启迪幼儿生活的智慧;5.激活孩子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的绘本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视觉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6.开拓孩子的视野。绘本能让幼儿正确地认识世界,拓宽眼界,丰富经验,激活孩子的求知欲望,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适合的绘本
“幼儿绘画是展现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窗口、抒发情感的渠道、思维活动的载体、童趣故事的图示”,[2]所以在绘本的选择上,需要幼儿园教师多从幼童心理人手考虑,寻找与幼儿绘画趣味相近的绘本,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与智力发展的绘本,故事内容要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观赏性。另外,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应该多选择一些优秀的经典绘本,这样才能够保证绘本的故事性、画面的人物造型、色彩以及构图都经得住严格的推敲。
(二)注重绘本教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绘本教学应兼顾趣味性、知识性与观赏性,这就要求开展绘本教学的教师必须从科学性与合理性出发,对绘本的选择要更加严谨,并且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进行多方位审视,使绘本教学活动始终贯穿理性,真正做到能够通过一本绘本,了解更多、认识更多、启迪更多。
(三)绘本教学的多元化设计
绘本的内容是多元的,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每一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收获,这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正因为绘本有一定的纵深度和延展度,因此教师们可从不同角度提炼和突出不同的教育主题,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开展有效的绘本教学,让幼儿更充分地获得其中的精神营养,促进幼儿和谐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绘本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挖掘绘本蕴含的亮点,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
就教学目标而言,一般包括过程性目标和结果性目标。教学活动设计通常需要分析和确定的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学习需求与学习任务。就确定完成活动的目标而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语言教育领域提出了让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进一步了解图画书的构成,知道图画书中的图画与文字对应的关系,开始有兴趣阅读图画书中简单的文字”等具体目标,是教师设计和确定绘本教学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3]
一般而言,绘本教学的初步目标通常是了解绘本表述的内容,如绘本的构成、内部的配图、故事的内容、人物关系、情节等;其次是感受绘本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其目的是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第三,在引导幼儿理解绘本的基础上,对绘本的内容进行表演或再现,促进儿童表达能力的发展;第四,鼓励幼儿将绘本迁移到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好,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采取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在绘本教学中,幼儿园教师既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的图画,比较前后情节的变化,通过语言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也可以抓住一些关键性情节,深入挖掘其教育意义和价值,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其中的情节进行表演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和兴趣,提高幼儿的表现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采用PPT的形式,将声音及图像以演示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让他们在声音、图像、绘本故事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绘本活动带来的有趣、愉悦的氛围。
其次,应采取逐渐递进的提问方法。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提问要讲究层次,就绘本教学而言,孩子们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绘本上,所以根据绘本的图画可以将问题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观察画面,描绘画面;第二部分,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孩子们发现画面的联系;第三部分,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的描绘,而且要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和分析。这三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
有些绘本是以故事和人物为发展线索的,就可以设计出一些推理性的提问,着重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图画各种事物的变化和联系,推测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当绘本的故事达到高潮时,可以设计一些假设性、创造性的提问,以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
(三)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细节设计
成功的绘本教学要注意三个细节:绘本故事的兴趣引入、绘本故事的有效阅读以及由绘本故事所引申的互动与讨论。
一是绘本故事的兴趣引入。在绘本教学活动之前,绘本是否能够一下子激发起幼儿的兴趣,是绘本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前,应善于运用适宜的语言、表情、肢体以及美妙的音乐来引入绘本,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感染下不知不觉地对绘本充满了阅读的渴望与向往。[4]
二是绘本故事的有效阅读。实践经验表明,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与幼儿一起品读绘本故事。就品读而言,一般应有教师导读、师幼同读、再次阅读等三个过程。在第一次教师导读中,教师朗读的情感和技巧都会对幼儿接下来是否愿意同读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此过程也是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剧情”了解的一个过程。而在第二次的师幼同读过程中,如果碰到幼儿不太明白的词句,教师应停下来慢慢地解释给他们听。例如,在《我爸爸》这一绘本同读过程中,教师就应停下来,为孩子们解释“高空绳索”的意思,最好还能够配合“我爸爸”走在钢丝上的样子,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这一词汇的理解。在最后的再次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整个绘本故事和情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三是由绘本故事所引出的互动与延伸。局限于课堂阅读的绘本教学并不是好的教学,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将绘本故事和生活结合起来,采取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绘本故事的情节和情感在生活中再现,并强化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此外,教师还可以让绘本阅读活动与美术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幼儿各自用铅笔、油画棒或者水彩笔在纸上,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再现图画,或者比较经典的人物形象,以此提高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
聆听专家声音 打开美丽思路
2008年9月——我们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的《用审美的视角发现生活》专题讲座后,我用相机寻找生活中的美;和孩子一起感受“棒棒糖”的甜美;用智慧的双手表现美;两人同行研一堂生活化美术教学活动;家园联动开展创意游戏制作,并进行游戏展示……围绕“生活”我们在美术领域发现着、探索着、感悟着,同时,我们也困惑着,如何让源自生活的美,与孩子之间的平台,更显它的价值?
2009年10月全体教师开展了生活化美术教案设计,从老师的教案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生活元素充实到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看到了同一题材不同的教案设计;看到了他人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创新……教师在思考
,我们也听到了声音,需要专家老师的指导。
11月2日中午,我们又一次和朱老师相约,对26份教案设计中的部分进行点评。朱老师以《为了看见生活的美丽》为题先和大家做了一个整体的交流。从生活气息、生活理念、特点呈现、反思评价四大方面,就本次教案设计的内容选择、材料发现、教学情境、教学过程、评价过程的生活化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也提炼出了属于本次教案设计的一些特点,整体性研究、个性化设计、同课异构的体现、关注教学示范等,同时就如何关注孩子、关注美术、关注生活本质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讨论。经过朱老师的梳理与提炼,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研讨活动的价值提升了,感觉到了我们的付出原来是那么有意义。我们行知园的生活化理念的贯彻,已经深深扎根进了我们老师的思想中,落实到了我们的美术课堂中。
接下来,朱老师对于每一个教案的细致、经典、到位的点评,更是让每一位聆听的老师领悟到了很多平时自己发现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可以这么解决;课堂中一些我们感觉到对于孩子太难的要求,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改变,语言的引导。聆听中,在朱老师的引导下,老师们介绍了自己的教案设计意图,表达自己的困惑……渐渐的有被动的引导,变为老师主动的提问与交流探讨,这样的氛围真好,真正解决着老师面临的问题,同时,在交流中,大家也都互相学习着、并不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由于时间关系,朱老师来不及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点评完。但是,我们都觉得期待着朱老师下次的继续。老师们都说:朱老师这样的点评真好,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指导……
一个半小时的聆听,在慧眼发现的基础上,我们的思路正被悄悄打开,我们的观念正牵引出困惑,我们的眼中、心中豁然开朗,那份“美丽”更加艳丽。接下来,老师在朱老师的点评下,修改教案,进入课堂实践。生活与美丽的约会将在老师与孩子们的课堂中演绎更多精彩!
喜欢《幼儿民谣教学之“聆听重复”策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策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