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90%的父母都不知道,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发布时间:2021-08-10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90%的父母都不知道,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今天,在伙伴们开始看这篇文章之前,小编先问伙伴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孩子要承担什么责任?可能不少家长会回答,孩子的责任就是好好读书、乖乖听父母的话。

如果你还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错了。在人的一生中,几乎处处存在着承担责任这件事,从小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责任的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

孩子的责任心是可塑的,家长不要将大小事都包揽在自己身上。要知道过度包办可能会造成孩子感统失调,后期孩子将不愿为任何的人和事负责任。

如何让孩子学会做承担?

1、从小事培养

孩子玩起来经常会忘乎所以,容易将玩具弄得乱七八糟。家长应教导孩子如何收拾整齐,到孩子再次玩时,让孩子自己收拾,家长不再协助。

学习上,家长应说明作业是孩子的事情,是为自己学习。如果孩子拖拖拉拉不完成作业,就让他自己去承担老师的教育批评。

没有父母的事事包办,孩子难免表现出消极、沮丧、烦恼的负面情绪。父母不但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起责任,还要适当的安抚与开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2、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听从孩子指挥是大多数家长的常态。结果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孩子会把家里的习惯带到幼儿园,可能会跟别的孩子抢玩具、东西乱扔,也不听老师的话。

其实,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应当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习惯,比如玩游戏时不随意改变规则、比如听从大人友好的建议、比如适当与其他孩子分享等。

孩子的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更加不可忽视和放松。

3、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就意味着让孩子承担责任和后果义务。

父母替孩子选择,孩子往往是被动接受,也多了几分对立情绪。如果让孩子自己选择,是孩子心甘情愿干的事情,孩子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努力,也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4、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

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让他明白,所有人都应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如果家长心疼孩子,事事替孩子开脱,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孩子没有承担行为后果,他自然就不会接受教训。如果有人凡事替自己承担后果,孩子自然就不会去承担了。

5、有条不紊的规划

一个做事没有条理、没有规划的孩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将会比同龄人更加辛苦。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

(1)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协助孩子制作时间表,让孩子自己把一天的时间规划好。

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不能对孩子过于严格,过于求成只会让孩子很快失去坚持的耐性。哪怕孩子一天只完成了时间表的一部分安排,家长也应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信心的坚持下去。

(2)让孩子打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部分孩子习惯生活的任何事都由父母安排打理好,对很多的生活顺序并不了解。

家长要培养孩子有条不紊的整理自己物品。比如告诉孩子应事前把书包收拾好,书本与笔盒要如何分类摆好,临睡前再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了什么物品。

在往后的生活中,孩子就学会做事前有意识的规划好做事的步骤。这样孩子做起事来就井井有条,不会遇到困难就乱了手脚。

孩子是在一次次新的体验中长大的,每一次过失,都是一次孩子学习的好机会,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说明孩子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们会慢慢学着去承担!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承担责任要从小教育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而要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很小甚至从出生的时候就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那么,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我国家庭里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责任感更多地限于针对孩子自我的责任,比如听话、完成作业和其它学习任务,而忽略了针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事实上后者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更有意义。成熟的责任感应该是对自己、对家庭、对自己所属团体以及对社会的负责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培育孩子的责任感也必须从这四个层面入手。

首先,教育孩子对他们自己负责,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家庭作业,信守自己的承诺,到一定年龄时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等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

其次,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让孩子把自己当作家庭所需要的、且应该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一名成员看待。过去的家庭里几乎所有的成员都要为家庭的生存做出贡献,现在,随着家庭规模的变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对孩子奉献而并不要求孩子对家庭会有所奉献。其实,父母应该让孩子认为作为一名家庭成员,自己和父母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庭的所有事务和困难,除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如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衣物、书籍等,同时还要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看护弟妹、照管宠物等等。子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和责任感。

第三,教育孩子对自己所属的团体负责,让孩子从小学习各类社会角色的扮演,培养团队精神。比如让孩子与幼儿园小伙伴友好相处,尊敬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等等,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化。

第四,教育孩子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让孩子懂得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

责任训练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起,父母必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孩子,父母通过帮助孩子担当起真正责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早学会道德推理,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发展相应的道德行为,在道德成熟的漫长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的教养方法哦。

场景一:六岁的小雨一直有吃饭慢的问题,一餐饭一般都要半个小时,有时还要更久。特别是早餐的时候。早上上学的时候,左邻右舍和我们家,几乎每天早上都有这样的声音,“快点吃,谁谁,快点吃饭,来不及了,要迟到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小雨吃饭的速度不但没有变快,还常常因为担心迟到而没把早饭吃完。

场景二:儿子东东现在上小学二年级,是个慢性子,做事节奏慢,总爱磨蹭,东东妈也知道他大多数时间不是故意做得慢,而是性格使然,但还总是压不住火,总跟他发脾气!但是发完火又是后悔~

场景三:乐乐上三年级了,每天早上家里都要上演这一幕:乐乐妈把孩子叫醒后,然后去做早餐。做好早餐之后,乐乐妈发现孩子还在穿衣服,于是急道,“我都做好早餐了,你怎么还没有穿好衣服?等下又要迟到了。”在乐乐妈的催促下,孩子终于穿好了衣服。乐乐妈让他赶紧去刷牙、洗脸,他却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然后慢条斯理地说了句,“我还没收拾好书包呢。”

孩子磨蹭,是不是对新技能不熟悉?

孩子一慢,你心里又急,你就忍不住唠叨,讲道理,甚至指责和打骂?

可你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领导每天都这样对你,你的心情是怎样?

一直不停的催促只会占用孩子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仅不会快起来,反而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失误。因为他的心里一直都在反复回荡着“你能不能快一点”的催促,这样的后果就是一味的想要快速地完成,反而因为太在乎时间变得手忙脚乱。

孩子有孩子自己做事情的节奏,妈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行动。这直接是种入侵和越界。

很多时候,孩子做功课、做家务、生活细节上会比成人效率低、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拖拉,而是能力有限。他刚刚接触到新的技能,需要时间练习。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节奏下,才能最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如果这时候总是有人在一旁催促,势必会让他乱了阵脚,手忙脚乱,反而变得瞻前顾后难以提高效率。

如果孩子稍稍慢一点,妈妈就不能有耐心,给孩子贴上了“磨蹭”的标签,会强化孩子磨蹭的心理——你看!我就是这么慢。

孩子磨蹭,是不是因为父母帮的太多?

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妈妈会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包揽了很多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情:

比如早上时间不够,帮孩子穿衣服;

出门时间来不及,帮孩子喂饭、收拾书包;

孩子不懂安排时间,直接排出时间表,精细到吃饭如厕。

虽然妈妈一边催促着、批评着孩子,但所有的事情,妈妈都给干完了。

妈妈为节约时间帮孩子忙,是妈妈闯入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并承担了本该孩子自己承担的责任——因磨蹭造成的后果。

或许孩子上学没有迟到、作业按时完成、时间安排紧凑,但这一切都是在妈妈的保护罩下进行的,不是他自己自觉自愿努力的结果。

长期下去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虽然做事慢会被妈妈骂,但只要我装听不到,妈妈什么都会替我做的!

长此以往,当妈的只会越来越累,孩子也丧失了自己锻炼的机会,做事能力变弱,也会变得更加拖拉、懒惰,依赖性强,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谁打乱了谁的节奏?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都会有以下的症状: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这两种倾向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节奏看在眼里,是因为他们渴望孩子与自己同步。

一个慢性子、爱做梦、做事拖拉的孩子让父母焦虑恐慌,他们似乎从孩子日常行为中的反应速度及活跃性中看到了他的将来。最终让孩子认识到这是一种欠缺,从而埋下了将来引起孩子焦虑的隐患。

父母可能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竞争,以及未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他们变得紧张敏感,对自己生活中的空洞与空虚充满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当起孩子的教练,甚至是魔鬼教练。

请尊重爱以上原因磨蹭的孩子

经常被父母催促来催促去,孩子会质疑自己的生活节奏,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孩子们要么会厌倦了父母的唠叨和催促,同样也厌烦了生活和自己本身;要么他们会用力反抗,甚至拿故意磨蹭去对抗父母。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今,爸妈们越急功近利,孩子们疲于应对,这无形中加剧了双方内心的焦虑。

最后,面对老油条型磨蹭的孩子,家长们应该怎样做呢?

1、家长首先要帮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制定互相监督计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帮孩子认识磨蹭给他自己和父母都带来不好的后果,让他接受意见并表示愿意改正。

接着,与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个互相监督的计划,让他监督自己有没有磨蹭现象(父母一方参与,一方当),裁判记录结果并及时报告。双方一起制订生活日程表,记录每天早晨穿衣、盥洗、吃饭等所用的时间,一段时间后看有没有进步(为了维护他的积极性,父母常让孩子赢),孩子为自己的进步而高兴,就会主动加快自己的做事速度,时间观念也加强了。

2、对拖拉磨蹭的孩子要停止催促,坚持表扬;多一些鼓励奖赏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

“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

“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

“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

......

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另外,当他做事的速度比以前加快时,或者当他达到了大人的要求时,父母还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比如给孩子加一个小红星,带孩子外出游玩等等。用鼓励和奖赏来“催”孩子做事,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让孩子觉得“快得值”,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孩子只有感觉到做事快对他自己是有好处的,感觉到做事快是值得的,他的动作才能够“快”得起来。

比如做作业磨蹭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经常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家长的一大堆作业还在那里等着,孩子心里很不情愿。

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孩子自己有一笔帐:我做的越快任务越多,反正也不能出去玩,不如索性做的慢一点,起码可以省点力气。这个问题解决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老对孩子层层加码,要把孩子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孩子,在孩子较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就要给孩子自由安排生活的权力,孩子可以用省下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

5、为孩子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尽量给孩子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学习,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如果你在看电视,请将音量调小一些;家里有客人或父母在一起交谈,声音尽量小一些,或者在一个隔音比较好的房间里,不要让孩子受到声音干扰。

6、一分钟专项训练,让孩子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每天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年级不同,难度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目。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没写一个字,写不出一个小题。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出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每天让孩子练习一分钟写“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随着写的组数越来越多,孩子的书写速度变快,更能感到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

●一分钟记单词,并把每次的记忆效果记录下来,形成对比,用成就感促其进步。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

有一个妈妈在微信里记录了她的孩子看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应: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儿子忽然对我说:“妈妈,人活那么久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对吗?”隔了一会儿又说:“世界有第一天吗?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儿子这是怎么啦?是因为作为妈妈的我最近老在看“东方之星”的新闻吗?对于孩子的问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间接受了我的情绪刺激,还好他说完没多一会儿就睡着了。

世界不总是美好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到底需不需要对孩子屏蔽“负面”、“伤感”、“残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过的一本书,《守护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个方法》,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丽贝卡·贝利和精神病护理资格护士伊丽莎白·贝利,她们在书中提到了类似的场景,是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的一个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长以为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与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隔绝,但是最终他们将无比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知道那么多信息。

我认识的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封锁了纽约世贸大楼遭攻击的事情。他们家里没有电视,但依旧小心翼翼,从来不在家中讨论这则恐怖新闻。

一天下午,有架飞机飞过他们的房屋上空,孩子就问飞机上是好人还是坏人,显然,孩子从别的地方听说过飞机恐怖事件,这时孩子的父母才认识到应当与孩子认真讨论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帮他理清思路……

家长不要自欺欺人,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能够接受到的信息格外敏感。比如像儿童绑架这样的新闻,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不适感比成年人要严重得多。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这类事件是发生在同龄人身上。家长可能不了解孩子的担心,或者觉得很难开口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所以,这两位作者的基本态度是:不要以为可以让孩子与外面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隔绝,同时作为家长要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

当孩子看到这类比较伤感、恐怖的新闻时,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采访了宋庆龄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师,徐老师同时也是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她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用刻意回避

没有必要刻意回避负面新闻,事实上父母没有办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许不会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儿园听别的孩子提起,就像“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儿园有新闻播报环节,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和你说起这个话题,父母回应的原则是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但要点到为止,不要再进行深入讨论。

比如当孩子说“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应,认可他的情绪:“是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讨论了,毕竟学龄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

如果孩子表现出他的担心、害怕,家长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比如,遇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飞机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飞机起飞、降落,发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飞机会推迟起飞,这就是飞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飞机起飞前都有叔叔会检查飞机的状况。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现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要通过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发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人;再比如在这次翻沉事件中,有几个叔叔得救了,那么学会游泳就比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

家长收看此类新闻也要适度,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自己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孩子也会被家长的恐惧感传染。

那么具体到孩子说“妈妈,人活那么久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对吗”这样的问题,徐老师建议妈妈可以这样回答:“如果活得时间长,可以多点时间实现愿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员,又想做消防员,你就可以做几年的消防员,再努力做宇航员,那是多棒的事情!”选择孩子喜欢的,他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说。当然,有时候也只是孩子一时的感叹,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伤,还是要具体看孩子的表现。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妈妈大条点也没有关系,不用担心是不是要回应孩子的每句话,因为孩子已经内心很敏感,如果妈妈亦步亦趋,反而强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时没有回应,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后续表现,这种负面情绪是不是持续,如果持续就要帮助孩子疏导、消除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没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旧话重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徐老师还是建议“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坏的事情在发生,往往坏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负面新闻出现时,我们会不会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关掉电视。或者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和孩子之间谈论的话题也不可能永远只是围绕着我们自己这个小世界,当谈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一点点时间,想一想:

“我给孩子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励孩子以更宽阔的视角去认识当前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远离近视,竟然这么简单,99%的家长都不知道!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近视的年龄段越来越低。

我们经常看见有关新闻:8岁孩子近视700度!3岁的孩子竟然就开始戴眼镜了!看着也是心惊胆战……

但是,我们的家长都不知道,导致孩子近视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外界因素。你家孩子如果有下面3种情况,你需要引起重视咯~

01

爱吃甜食

很多家长可能会纳闷,甜食过多跟近视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不仅有关系,关系还很大!

甜食吃的过多,孩子会有蛀牙,影响睡眠。更可怕的是,会增加孩子近视的可能!

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从小控制孩子甜食的摄入,不能一味满足他们吃甜食的愿望!

父母们可以把糖果、甜食藏起来,不要放在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者是孩子能够够得着的地方;还可以采用替代品,逐渐减少糖食量,可以找一些健康的甜食来代替巧克力,蛋糕等高热量的甜食,比如纯果汁、葡萄干……

02

晚上开灯睡觉

很多新手妈妈,为了夜里方便照顾孩子,干脆一晚上都开着灯睡觉。

但其实,专家健康调查发现:

孩子在2岁前若睡在黑暗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例是10%;

2岁前若睡在有小夜灯的房间,长大后的近视率是34%;

若小孩2岁前睡在亮着大灯的房间,长大后近视的比率高达55%。

所以,夜晚的光线对孩子的视力影响很大,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

你危害孩子眼睛的错误做法

对宝宝用闪光灯

孩子的视网膜很娇嫩,发育不完整,无法像成年人一样过滤有害光线刺激,因而容易受损害。

相机的闪光灯是一种强光突发性刺激,拍照时,宝宝来不及闭眼,极易造成黄斑部、视网膜的损害,有损于宝宝的视力。

正面晒太阳

紫外线可杀菌,并能促进钙的吸收,于是妈妈们总喜欢让孩子多晒太阳。

但你知道吗?强烈的紫外线直晒孩子的眼睛,会导致电光性眼炎等,影响孩子的视力。

所以,太阳光强时,不妨让孩子带上遮阳帽,或让孩子背对着太阳。

洗澡开浴霸

很多家长在孩子洗澡时,怕孩子着凉感冒,于是习惯于打开浴霸让浴室暖和些,但浴霸的灯光特强,其所含的蓝光会加速视网膜黄斑区的细胞氧化,损伤视觉细胞。

天气寒冷时,若给孩子洗澡,不妨用白纸或白布将浴霸蒙起来,会大大减少浴霸灯光的危害。

护眼小细节

给眼球均衡营养

眼球的发育和孩子的身体发育一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所以,如果你家有个偏食、挑食的孩子,一定要让他喜欢吃的东西越丰富越好。尤其是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否则小眼镜可能会早早地来找孩子做朋友啦!

选择“无光”书籍

书籍纸张的质地、字的大小、行距、排版的疏密、颜色搭配,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发育。

采用无光铜版纸或胶版纸印刷的书籍因为反光不是很厉害,所以更适合孩子阅读,而那些看上去华丽鲜艳的“亮光光”的童书,却是最伤害孩子眼睛的。

有一些口袋书或袖珍书由于字很小,不适合给孩子看。

有些书的色彩过于杂乱,或者在很深的底色上面印黑字,同样不适合孩子阅读。

房间的光线尽量接近自然光

房间的照明要保证广泛、均匀、稳定、充足,应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的需要。

室内的整体照明应该比成人房间的高一些,同时光线要柔和,从而让房间产生温暖、安宁的氛围。

除此之外,房间内还需要有相应的局部照明,如台灯等,来满足宝宝阅读、书写、玩耍的需要。

家里的四种界面(地面、天棚、墙面、家具面)色调要柔和、协调。

另外,如果房间过于干燥,孩子的眼睛也会感觉到干涩,所以,最好要保持一定的湿度。

看书学习,保持30厘米

孩子们在家学习和做功课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驼背、趴桌的坏习惯。

这样不仅对脊椎不好,还对视力有影响,一定要让书本和孩子的眼睛相隔30厘米。

定期体检

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就要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并且保持定期体检,也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视力的变化情况。

常做眼保健操

在学校时我们都会做眼保健操,每天花个几分钟,可以放松眼部神经,舒缓用眼压力,可以减少近视的加深。

不要太早让孩子戴眼镜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近视会很着急,总想立马让孩子戴上眼镜。

其实不然,有些假性近视不需要佩戴眼镜,经过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视力的。所以,发现孩子视力变差,家长要学会区分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汽车开动分割线

眼睛是人类直接了解客观世界的视觉器官,没有眼睛,我们对四周的感觉将是一片黑暗。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好的视力~

当然啦,如果爸爸妈妈下班回家能够多放放手机,陪着孩子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外界的花花草草,不再只是死气沉沉的屏幕,是很能让孩子的眼部放松的~~

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引导孩子变坏


有坏习惯,不可怕,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

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

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

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

而你呢,还会说话不算话,自己没有去遵守。

父母们也许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引导孩子。

因为宝宝们也在“看事做事”!

坏习惯1

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

提醒:把尊重与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

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

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

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

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

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

坏习惯4

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

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于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敷衍别人。

坏习惯5

你儿子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

几天后,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可是你想:“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于是说服自己,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

提醒:我们犯了错误,拒不认错,孩子也跟着一错到底。

坏习惯6

家里电视机坏了,你请儿子的舅舅来帮忙修理。到了约定的时间,舅舅却打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

你挂断电话,对孩子和妻子抱怨:“你舅舅太不守信用了!以后再不找他帮忙了。”

提醒:责备和埋怨不仅无济于事,还给孩子做了一个坏的表率。

在面对失望的时候,我们没有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一味责备和埋怨别人。坏习惯7

晚饭后,女儿吵着要你给她讲故事,可你总是不停地忙着其他的事情:整理房间;回复邮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刚要坐下讲故事,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处理了。

提醒:我们的行为举止使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

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娱乐,家庭中只有家务没有游戏,为了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和生活,必须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时无休止地工作。

坏习惯8

你和儿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一位妇女插队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于是你提高嗓门,与她理论,最后争吵了起来。

提醒: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使孩子误以为吵架、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

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或者打架。

坏习惯9

你是学校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老师请你帮忙写几篇小文章用在园报上。可是你一直很忙,截稿前一天还不能完成这几篇文章。

这时候,你打电话给老师,告诉她你病了,让她再找其他家长来写。

提醒:没有尝试就先退缩,那么,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要“说到做到,决不食言”的光辉形象就毁于一旦,孩子学会了把许诺抛之脑后,靠撒谎而使自己轻易推脱。

坏习惯10

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于是你对孩子历数另一方的不是,并且告诉女儿:“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

提醒:这样做,孩子学会了恨,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捣乱,进行报复。

“不知道”引出的思考


那一天我刚好在上下午班,等了很久还有两个宝宝的家长没有来接,于是我把他们送到保安室里,我去给其中一个宝宝的家长打电话,刚和那个家长联系上,我的手机就响了,一看是杨老师的电话。

电话刚接通,杨老师就问:“小顾,你们班里的小勇啊接走了?”,我直觉的回答:“接走了啊!”,杨老师又问:“是谁接走的啊!他爸爸说孩子不在了,你想一想?”。当时我完全懵了,孩子被别人接走了吗?应该不会。以前也是他爸爸来接的,可是今天他爸爸说孩子他没有来接。

脑子当时一片混乱,我下意识的回答:“我不知道。”杨老师在电话那头也紧张了:“你怎么可以不知道呢?”我变得更慌了,是啊!我怎么可以不知道呢?脑子像放电影似的把今天放学时的情景一一回忆。突然,一抹红色在我的脑海中闪过,小勇的妈妈来接的,小勇还高兴的更我说再见呢?我连忙对杨老师说:“是小勇的妈妈来接的。”见我很慌很慌,杨老师对我说:“你不要紧张啊!。”

我下意识的说出了不知道,是这件事中最令我懊恼的地方。我懊恼自己的下意识里害怕承担的责任。我懊恼我的“慌”,我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里只会说“不知道”,而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今天这样的反映肯定帮不了什么忙?我今天这样的反映还能使家长相信我,放心的让我去守护他们的孩子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这样连自己都汗颜。之后小勇的爸爸来到办公室里和我说明了今天的情况,他显然也很懊恼,连声说对不起。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愿意发生,小勇的爸爸没有和妈妈沟通好,而我遇事就“慌”了,造成那天的乌龙。

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冷静,自己冷静下来了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听谁说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你紧张了你身边的人也会跟着你一起紧张,你冷静下来旁边的人也会冷静下来。

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看这里


前几天去饭店就餐,看见一个四五岁的熊孩子正在哭闹。好像是他想吃什么而父母没有点,他于是大喊大叫,还挥手打了个盘子,引得周围人纷纷说这孩子“没教养”。大人在一旁超尴尬。

学龄前孩子正是社会意识的萌芽期。如果父母好好引导,孩子的行为得到规范,就会懂文明讲礼貌,人人夸赞。不想让别人说你孩子没教养,以下四点父母不能将就。

穿衣得体大方

衣服是一个人基本面貌的体现。整洁大方是穿衣第一要则。不是有句话么,“没人有义务必须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孩子也是如此。着装得体的孩子会给别人留下家教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也会受到重视,赢得更多机会。

之前国外有个视频让人感慨。一个小朋友穿成小公主的模样站在路边,路人纷纷表示关心,问她需不需要帮助,还把好吃的送给她。等她换了身破衣服再站在路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再也没人理这个小姑娘,甚至还有人嫌弃地离她远远的。这个视频不正表明了人们对衣着的看重吗?

规范孩子餐桌礼仪

气质和修养不仅体现在着装,也体现在就餐的礼仪中。如果一个孩子就餐时规规矩矩,既不大喊大叫,也不洒汤洒饭,吃完饭还会用餐巾纸擦一擦嘴,是不是会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呢?

锻炼孩子社交能力

一个人的气质不仅体现在自身,也体现在跟别人的互动当中。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处事不卑不亢,会显出很高的教养。学龄前孩子正处在学习交友的黄金期。多带孩子出门玩耍,鼓励孩子交朋友,并在孩子跟同伴发生矛盾时及时引导,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矛盾,都是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遵守社会规则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规则敏感期。外出旅行的时候,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有其规则,需要我们遵守。比如有秩序地排队,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不攀摘花木,不随地小便,不乱扔垃圾等。孩子知道了这些社会规则,以后外出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显出父母对他的教养。

树不修不直。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好苗子,就看父母后天怎样修剪了。那些被别人说“没教养”的孩子,其实是他的父母没有“修剪”好。

外出时,你有没有遇到过没教养的熊孩子?

当“为什么”遭遇“不知道”


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妈妈,为什么爸爸还没回家?”“因为爸爸要加班。”

“为什么爸爸要加班”“因为爸爸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爸爸会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啊。”

“为什么爸爸要赚钱养这个家?”“因为爸爸爱我们。”

“为什么爸爸要爱我们?”“……”

宝宝的思维很奇怪.总有那么多个“为什么”,且这些“为什么”都问得如此古怪。当遇到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为什么”时,你的做法是“√”还是“×”呢?让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耐心是首要态度

我家宝宝也喜欢问“为什么”,而且一连就是好几个,常常问得你不知所措。面对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如果盲目地打断,只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当孩子开始发问“为什么”时,不管你回答得出还是回答不出,家长首先要沉住气,耐心地听完他的每一个问题,仔细给孩子讲解,努力和他一起找出答案。——妞妞妈妈

×排斥宝宝的“为什么”

如果大声呵斥宝宝,排斥小脑袋的奇思怪想,那他以后很有可能就不敢在你的面前发问,有问题也只能憋在心里,长期以往会影响到宝宝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路路妈妈

√与宝宝一起探索

宝宝的问题很多时候会很刁钻,按照成人的思维,或许没有答案可以解释,但这并不能阻止宝宝去探索事物。可以给宝宝一个探索的机会,带着宝宝一起找出事情的真相。例如,宝宝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晚回家,可以让宝宝自己打个电话问问爸爸,一来他可以清楚了解到爸爸还没回家的原因,二来也给繁忙中的父亲提供了一个亲子沟通的机会。——成成妈妈

×直截了当地说“不知道”

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说“不知道”也许在成人看来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却会加深孩子内心的疑问。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真的好难。或许孩子就会因此而放弃寻找答案的兴趣。——清雅妈妈

√适时反问宝宝

当宝宝开始发问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为什么”时,你可以适当地反问宝宝:“你觉得呢?”“你认为呢?”虽然宝宝没能一下子得到他要的答案,但是面对新的问题,他会开始思考,用自己的能力来寻找答案。——佳妮妈妈

×太过大胆放手

小年龄的宝宝,遇到问题时还不知道用什么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所以你不能一开始就放手让宝宝独自去寻找答案,这会让他觉得不知所措。你要在一旁耐心引导宝宝,如宝宝问:“为什么天空要画成蓝色的?”你可以这样引导宝宝:“那你觉得用什么颜色好看呢?”“我觉得可以用绿色。”“那咱们就试试用绿色画一个天空吧。”——惠惠妈妈

√发挥宝宝的想象力

宝宝的“为什么”,有很多时候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有的时候更是一种口头禅。即便你了解宝宝问问题的心态.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宝宝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狗为什么不理我?”“是啊,妈妈也觉得奇怪,不知道小狗在干什么?”“他在练气功。”“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荧荧妈妈

×都用科学来回应

当宝宝开始接二连三地问“为什么”时,你意识到宝宝的求知欲望正逐渐旺盛起来,所以总想给他最正确最科学的解释。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释清楚的时候,就会去翻阅资料。但是有的科学道理是宝宝这个年纪所无法理解的,即便你解释再多遍,宝宝也是懵懵懂懂,不知所云。所以请按照宝宝的年龄,用适合他年龄的说法,哪怕加了想象的成分,只要宝宝可以接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糖糖妈妈

相信《90%的父母都不知道,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承担责任要从小教育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而要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很小甚至从出生的时候就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那么,孩子...
    2021-04-17 阅读全文
  • 教导孩子承担责任的名言警句 随着年龄和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就会看到一些责任的名言,名人名言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人生哲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有哪些责任的名言让您心中触动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导孩子承担责任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2022-09-21 阅读全文
  • 不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中班) 今天中午先吃完饭的一位小朋友,在玩区域里的玩具,安静气氛中,忽然听到咚的一声有东西掉地上了,老师和嬷嬷同时回头看他,他马上条件反射似说:“不是我,它自己掉的。” 再想起以前的曹小朋友,每次中午吃饭都会...
    2021-03-25 阅读全文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很多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
    2021-08-11 阅读全文
  •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 有一个妈妈在微信里记录了她的孩子看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应...
    2021-11-25 阅读全文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而要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很小甚至从出生的时候就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那么,孩子...

2021-04-17 阅读全文

随着年龄和与文化知识的增长,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就会看到一些责任的名言,名人名言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人生哲理,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有哪些责任的名言让您心中触动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教导孩子承担责任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2022-09-21 阅读全文

今天中午先吃完饭的一位小朋友,在玩区域里的玩具,安静气氛中,忽然听到咚的一声有东西掉地上了,老师和嬷嬷同时回头看他,他马上条件反射似说:“不是我,它自己掉的。” 再想起以前的曹小朋友,每次中午吃饭都会...

2021-03-25 阅读全文

很多妈妈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真是太磨蹭了!我们越着急,孩子越不慌不忙的。亲子冲突一触即发。当妈的天天处于崩溃的边缘。非常能理解各位妈妈的心情,但在解决孩子的磨蹭问题之前,要先请妈妈们检视一下自己...

2021-08-11 阅读全文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 有一个妈妈在微信里记录了她的孩子看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应...

2021-11-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