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小孩子也爱美

发布时间:2021-08-03

小小班教育笔记。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可以指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那么,你知道幼师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小孩子也爱美》,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在小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所谓的儿童敏感期,是指在0~6岁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我家宝宝爱“臭美”

2岁半的浩浩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小伙儿,他对同伴友好,对爸爸妈妈有礼貌,活泼懂事。唯一让妈妈觉得有些烦恼的是她觉得浩浩有“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如果给浩浩两块蛋糕,一块是完整的,一块是破碎的,那他一定会选择那个完整的;画画的时候如果看到美工纸有破损,那他肯定不要,会缠着妈妈再要一张完整的美工纸……

我们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着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期。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

独特的审美敏感期

在各种敏感期中,其中有一种叫作“审美敏感期”。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像案例中的浩浩一样,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点,他们开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着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她们开始乐此不疲地挑选自己的衣服,和妈妈争执今天到底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并对化妆品开始感兴趣。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特征,那么说明他已经进入了“审美敏感期”。

孩子眼中的美

“审美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孩子2.5~5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外在的完整

一开始孩子会比较关注外在事物的完整性。如吃的东西会选择大的、完整的;绘画用的美工纸拒绝使用残缺的,而坚持索要完整的纸张等。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变得非常挑剔、敏感。他们要求吃的、用的、玩的都必须是完整的。如果不符合要求就坚决拒绝。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他们便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这并非无理取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之间的区别,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自身的完美

随后,孩子开始逐渐关注自身形象的完美,而后发展为对环境、内在气质、艺术品质等追求完美。女孩在此阶段的变化尤其明显,她们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这份“臭美”的劲头有时让妈妈也哭笑不得。

有些小女孩这时每天穿什么衣服、扎什么辫子、戴什么发卡、穿什么鞋都要求自己来选,有时还会在家中偷偷地试穿妈妈的高跟鞋。大部分小女孩都会认为裙子比裤子漂亮,甚至冬天也要求穿裙子去幼儿园。此外,钟情蝴蝶结和各种闪亮的发卡、偏爱某种颜色、尝试妈妈的化妆品,也都是这一阶段可能的行为表现。

美的教育课

审美敏感期主要表现为孩子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审美的发展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体现在个人魅力、气质,个性特点上。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特征将会随着孩子所处的环境、孩子的见识、孩子知识的增加、孩子的审美发展等因素而更加完善,帮助孩子在成人之后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

在“审美敏感期”内,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会或是习得那些较有难度的美学知识,而这种充满活力、不受阻挠的学习经验,正是自我教育的养成基础。反之,孩子的内在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容易发脾气,而这种受阻碍的学习经验将使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和消极的情绪反应,不仅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也影响孩子人格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抓住审美敏感期

当孩子表现出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家长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或者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良机。家长们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在淘气,他们会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加以批评和斥责,让刚刚进入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至于有些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调整消极情绪

面对孩子的种种“挑剔”和“不可理喻”,家长们或许会感到心烦,但是,我们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把孩子的这些“无理要求”当作一次孩子成长的机会,那么我们就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次要求,并用合适的方式来帮助孩子。

家长不要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消极的影响,比如担心孩子过分注重自己的外观,而变得爱慕虚荣。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审美需求,可以给孩子提供适宜的物品,给孩子自己选择穿衣的权利等。同时,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

◆给予正确评价

“审美敏感”表明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兴趣。

在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的肯定,而不是我们站在成人的角度对“美”的任何评判。要看到这是孩子的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因为他们在创造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对孩子的审美引导。在“审美敏感期”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用“不正常”“怪异”等定性的词语来评价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记住,这时的模拟化妆行为,是为了发展孩子一种智能,而不是仅仅为了化妆本身。

孩子对完美的追求,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正走向深入,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的感觉会深深印在他的记忆深处,直接影响他将来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把握引导时机

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法则,鼓励孩子自由探索。但也不能对孩子完全放任,要适时地予以帮助指导,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满足其健康成长需求的环境。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敏感期的特点为孩子准备相关的游戏活动,比如在孩子的游戏中,让孩子感知形状、色彩和图案,并准备安全的工具供孩子进行训练,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审美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有大致的标准期,但也会因每个孩子身心发展、养育环境的不同而个别差异。因此,家长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当孩子出现对这一方面的敏感特征时,应为孩子准备适宜的环境,给予正确的协助和引导。Yjs21.cOM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锻炼但小孩子的方法


导读: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如何让孩子不再胆小,能大大方方的在客人面前喊人说话,在学校勇敢的回答老师问题?这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的确有点困难。

因为胆小,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生活中,这些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要么难于开口,要么声音细小;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也说不清楚;不敢一个人上街,像晚报、取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完全不敢单独去做;不敢在晚上出屋门,即使很短的时间,很短的路,也很害怕;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家长如何指导、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

家长对孩子胆小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包括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胆小的主要表现,胆小是可以转变的,并树立转变孩子胆小的信心,认真设计具体措施,而不是简单的说教。特别是家长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锻炼孩子在客人面前说话,可以先教他准备几句话,准备送茶送水,演练一下。当客人到了以后,鼓励他照着去做。客人的表扬,对他的言行就是一种强化。几次之后,就能大胆应酬了。

锻炼孩子在班级大胆发言,家长可以请几个与孩子关系较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练习讲小故事,一人讲一个。事先帮助孩子准备一个简短故事,讲了一次,下次就会勇敢一些。然后跟老师联系,请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事先让孩子准备好,回答之后,教师会表扬他,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

也可以在孩子预习功课时,让他写出几个不懂的问题上课提问。班上有联欢活动时事先与老师联系,让孩子准备一个小节目,或者参加一个集体节目,得到锻炼机会。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由小事到较大的事,由简单的事到较复杂的事,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增强了。

总之,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给胆小孩子壮壮胆


导读:生活中,家长也常抱怨孩子胆小,比如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怕黑,不敢独自睡觉。“孩子胆小大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日前,某网站亲子论坛上一则名为《与胆小儿斗争到底》的帖子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小严严跟妈妈去逛商场,在商场门口,有个叔叔背着一个大型充气玩偶招揽生意,严严被这个大玩偶吸引住了,她很想跟它合影,可又不敢上前去说。最终,在妈妈的多次鼓励与诱导下,小严严才鼓起勇气向那位叔叔提出自己的要求。

生活中,家长也常抱怨孩子胆小,比如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怕黑,不敢独自睡觉。“孩子胆小大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广州市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指出,只要家长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孩子胆小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现象分析

怕生:不愿与别人交往

“豪豪3岁了,眼看着就要上幼儿园,可他非常胆小,不愿跟陌生人打交道,真怕他去学校受欺负。”方女士担忧地说道,从半年前开始,她就发现儿子胆小怕生。有一次,几个好友相约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其他几个小朋友很快就玩得热火朝天,可小豪豪只是拉着妈妈的衣角看小朋友玩,自己却不肯加入。

专家把脉:多给孩子信息量

孩子怕生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养育方式有关,有些家长本身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带孩子去外面的机会也少,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自己玩,一旦碰到生人,也不知如何应对。

佟老师建议家长尽量给孩子更多的信息量,比如,带孩子到朋友家拜访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以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或者在小区的邻居中帮孩子找个外向的玩伴,让他们经常一起玩。

怕黑:不敢独自睡觉

彤彤6岁了,上小学一年级,一直以来,她都是跟随奶奶一起睡的,今年春节后,奶奶回老家了,彤彤妈也想借机训练彤彤自己睡觉。“彤彤,你已经长大了,要自己睡觉。”“好的,妈妈。”彤彤欢快地答应道,可一到晚上,彤彤却光着脚丫子跑到他们房间。“妈妈,我害怕,黑暗里有很多怪物,我不敢一个人睡。”彤彤睁大眼睛说道。彤彤妈心疼女儿,只好让她跟自己睡。

专家把脉:睡前讲一些快乐的事情

在黑暗中,由于看不见任何东西,孩子容易产生很多联想,尤其是一些鬼怪的故事。“平时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或让孩子看动画片时要有一定的选择性,尽量选择哪些积极向上的。”佟老师建议,在培养孩子独自睡觉习惯时,家长要分阶段进行,睡前给孩子讲一些快乐的事情,陪他一起入睡,等孩子睡熟再离开,一段时间后再鼓励孩子单独睡。

怕物:不敢接触新鲜事物

子函是个5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眼里,他总缺少男子汉的勇敢气概。有一次,很多小朋友在玩滑梯,他却不敢上去,妈妈再三鼓励,他才慢吞吞地爬上去,谁知坐在上面却又不敢往下滑。对于那些新鲜的游玩项目,子函也总是不敢自己尝试。

专家把脉:多参与户外活动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指责孩子,而是要多给他一些鼓励。“孩子不敢玩新鲜的游戏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要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尝试。”佟老师谈道,可以让孩子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对于活动中发生的磕磕碰碰,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孩子往往在探索中才能学到东西,获得自信。

应对手册

怎样才能使孩子克服胆小,变得勇敢呢?皓艺亲子心理咨询中心的佟梅梅老师提出四点应对措施。

不要总对孩子说“不”

有些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比如当孩子拿茶杯时,他就会嚷道:“别动,小心摔碎了。”当孩子摸扫帚时他又会喊道:“小心弄脏衣服,快放下。”两三岁的孩子,对新生事物处于信任和怀疑的阶段,如果家长过多使用限制性语言,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怀疑,也不敢再去尝试其他东西,胆子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尽量给孩子多些鼓励,少些限制。

少些责骂和恐吓

当孩子做错事时,很多家长会忍不住发火责骂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吓唬孩子说:“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在家长看来这只是一句责骂的话语,可对孩子来说却感觉整个世界坍塌下来,因为父母是他的一切。还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给孩子灌输“安全教育”,比如“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否则坏人会将你带走的”。当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时,他便会不自觉地变得胆小。

找出闪光点、多鼓励孩子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再胆小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行动,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这些“亮点”,及时表扬鼓励。

多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

扩大孩子的生活范围,带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开拓他们的眼界。鼓励孩子与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的要求小朋友来家做客,让孩子做小主人,全方位得到锻炼。

家长应该说的5句话

1.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

2.再试一次,就能成功。

3.孩子,你真棒。

4.别担心,爸爸相信你能做好。

5.这次表现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小孩子适宜混龄玩耍


导读: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

随着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小皇帝”“小公主”也就成了日渐显现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近来有些托幼园采用家庭化分班制以来,父母从孩子的转变中看到了建立长幼关系对孩子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适合独生子女培养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六位长辈关怀的中心,往往得到过分的帮助,从而形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特殊地位。在进入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社交圈时,很难懂得什么是谦让,什么是互相照顾。因此,在孩子开始有与人交往的意愿时,父母就应努力给他创造一个不分年龄、不分性别的孩子的社交范围。大大小小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或有机会生活在一起,很自然就形成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年龄大的孩子会处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要求自己,逐渐忘掉在家时接受帮助的特殊地位。小的孩子会用感激的态度服从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要求,大孩子不会像父母那样全面包办,他们会要求小的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把玩具放进盒子里等。如果不服从,在玩耍时就不让参加。大孩子的“不和你玩”是让小孩子最伤心的惩罚。为此,小的孩子必须“听话”,不敢像在家里那样,以发脾气来要挟大人。这样,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在交往中得到很有效的锻炼。

大小不同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大孩子会用语言要求小的孩子合作;小的孩子会通过表情、手势和简单的音调作答,并在心中默默地背诵大孩子的话。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会说许多话,会把不同家庭的习惯用语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使其他孩子学会各种不同的讲法和语气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很复杂的意思,往往是用单音加手势来表达。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恰好能被刚刚克服语言困难的三四岁的孩子们理解。因此,小孩子可以在哥哥姐姐的理解和帮助下表达意愿,也就不会发脾气,这是大人所不能办到的。在混合年龄孩子们的社交圈里,孩子们的沟通不成问题了,由于语言而引起的“反拗期”就迎刃而解。

利于人际关系在一些家庭化的社区生活或幼儿园中,孩子们会把大人按年龄分别加以血缘关系的称呼,比如爷爷奶奶、大姨小姑、叔叔伯伯,使孩子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也加上许多自然亲情的关系。这一关系有利于孩子以一种热情、友善、积极的态度与别人交往。在国外,父母经常会为孩子约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一起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群体生活机会。在充满爱心和互相关怀的气氛下,孩子们独立性强,不但能自己服务,也能帮助别人。这样孩子比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使他们更积极地从集体生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如何培养小孩子的阅读习惯


第一部分:学前孩子的阅读

现在的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很多妈妈都在跟孩子亲子阅读。

我个人的体会是,一两岁的小孩,听妈妈给读故事,他主要是在学语言和了解这个世界。孩子天生有学习语言的动力和能力,所以一两岁的孩子一般都会有很强的阅读热情。很多孩子还会把大人讲的故事像录音机一样复述下来,尽管他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我女儿那时只要吃饱了,就拿起一本给她讲过的书,在地上来回踱步大声念。那时她的发音还不清晰,很多时候只有我能完全听懂。

所以,觉得这时的亲子阅读倒是比较轻松的、好做的。绘本的选择也比较容易——语言和画面质量好、故事长短适宜、内容积极健康、情节人物孩子喜欢,大致就可以。市面上能买到的好的绘本也比较多。我个人喜欢对小孩的情感和生活描写细腻真实的,不喜欢一些完全以说教为主的故事。我曾看到过两套国内出的书,故事完全相同但画面却不同,内容都是关于某个小动物总吃糖不刷牙然后牙痛去看牙医、某个小动物不吃蔬菜长得瘦、某个小动物自私不跟其他动物分享等等。这些方面我们当然应该教育,但是如果故事完全这样设计,就少了乐趣,而损失了阅读乐趣,这代价太大了。

女儿当时看的书里有一本非常可爱——《格斯的冒险之旅》。这本书网上有,但发现看的人不多,顺便推荐一下。这本书的两位美国制作者出了好多本,都是用食物做造型讲故事。造型可爱有创意,故事结构很完美,像个微型好莱坞电影,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翻译后语言有点不自然。我们那时还看了所有的有大段文字的喜羊羊书。一是因为她正好认识了喜羊羊,我们又限制看电视;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是翻译作品,文字更自然真实,所以即便有些故事情节不算多好,也就看了,以接触语言为主。

我估计两岁半、三岁之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告一段落,孩子的注意力逐渐被其他事情所吸引,这时,一些孩子的阅读热情就会有点降温。从这时开始,我们家长就要有意去引导孩子阅读。下面是我对怎样引导孩子阅读的一些想法,大家也多介绍自己的经验:

最大的对手——电视

孩子到了三四岁,我们逐渐会发现阅读的最强大的对手是电视。书里是静止的,电视是动的。书上是不变的,电视随时在变化。怎样才能让书战胜电视,或者说让书和电视各司其职、电视不要喧宾夺主呢?

大家都知道读书比看电视好,对于孩子来说,电视少看为佳。但是很多家庭里,电视仍然是像灯一样永远开着,成了背景画。我建议我们回到看电视报圈定某些电视节目的年代,有选择地看固定节目。节目结束就关电视。我知道有些人家里只要孩子在,就不开电视。其实完全不看也没必要也不见得效果就好,因为孩子会更加好奇,同时我们也的确需要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世界。

急于教识字——容易把阅读功利化的想法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去识字,争取让孩子在学前实现自主阅读。但是关键是教识字的方法要慎重。我看到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孩子认识更多的字,每次一起看书,总是忍不住教识字,慢慢把看书搞成了识字课,这样如果弄不好,很容易让孩子没有了阅读热情。

小孩其实在还不会说话之前,就有能力认识很多字。但是我个人不太主张过早教孩子认字。我想,识字可以在三岁之后开始,而且要尽量让识字过程自然一些,要以激发他自己的识字兴趣为开端。比如说,在他喜欢的故事书里,挑他喜欢的字告诉他,然后再逐步扩大范围。识字的活动也应该是立体的,不要总是捧着书或识字卡在教他考他。我们可以随时指着商店牌子、产品标识等等去教,或者跟孩子做游戏。另外家长亲自用笔写给孩子也是好办法,让孩子看着一个个字是怎样写出来的,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可能跟变魔术差不多。我有时在本上写一些女儿说的话,她都非常高兴。如果只看识字卡,换了地方和形状,孩子有可能就不认识了。

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太心急。只要家长多想办法去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自己都会发问,求你教他识字。真的会有那么一个时刻——孩子跑过来问你:妈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妈妈,那个字怎么写?妈妈,看,我发现这个是“书”字!……这时我们再大加鼓励,顺势去教,形成良性循环。

书的选择

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喜好,选择可能更有难度。我想,家长要把自己的推荐和孩子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考虑。带孩子去书店一起挑书是个好办法。选择有系列的书也非常好,孩子如果对人物和故事模式有熟悉感,就会比较爱看。选择有影视作品和有声音资料的书也是个办法,可以用影视带动阅读。

讲故事的技巧

家长讲故事的好处就是可以把故事变生动起来。女儿不到一岁时,我曾抱着她讲故事,讲“河水才到膝盖”就揉揉她膝盖,讲“咕咚来啦,快跑啊”就故意颠着跑两步,把她逗得嘎嘎乐(我曾管她叫‘Baby-Gaga’)。当然不能总这么讲,我体力不支啊。

想起在澳洲时,我去当地的社区图书馆,经常能看到一位男图书管理员在给孩子讲故事。孩子们在地毯上坐一圈。他讲得真是生动,离远听,好像他一个人演出了一个动画片。他还跟孩子们互动,小孩时而瞪圆眼睛,时而吓得捂住脸,时而大笑。我父母来也看到了,印象极深刻。中国真是很缺乏这样的设施和服务。

在家里,我们可以动员全家人一起演戏,把故事里的情节演出来。我想这样就有望让书籍成功PK电视了。

创造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家长带动阅读

这一点大家会常常提到,但是我们不一定真的去做了。比如,给孩子一个可爱的专用书架;在家设定一个读书时间,吃完饭收拾完,大家都坐下来各看各的书(这个很管用啊);休息时跟孩子说,明天陪妈妈去书店买书啊,你也可以给自己挑两本……

我一直相信一点:如果家长是爱读书的人,孩子不可能不喜欢阅读。如果看书是大人的一种很重要的生活方式,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其中,那他得有多大的力量和创意才能跳出这个生活方式啊。

我女儿很小就知道我在当当网买书,玩游戏都玩过来送书的情节。两岁多时,有一次她把一个大纸板对折,说是她的笔记本电脑。我就势给画上键盘,然后我问上面画什么呢?她说画当当网,以为电脑就这个用途。前几天,她顺手拿起我桌上的一本英文书,让我念。我拿腔作调地念,念一句,她接一句“Garfield has been here!”,从加菲猫里学来的一句英语跟我对付。她小时候有一阵每天都把我书架上的书一本本往下搬,还会挑一本一页页翻着念,当然念的都是乱码……

小孩的好奇心太强。看着大人总是在那捧本书看,他对书得是多么好奇啊!

观察、思考、探究、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

这是我非常想强调的一点。我看到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几万块钱的国外绘本,放在家里,却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都不跟孩子一起睡觉。保姆也会给孩子念书,但是缺乏深层交流。其实,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这些方面比较留意培养或者保护,孩子爱观察爱思考,那么孩子就已经为读书做好了心理和智力上的准备,他也必然能有读书的热情。如果家长平时很少有机会跟孩子交流,不跟他聊这聊那,不激发他去观察、动脑子,那么培养孩子阅读就有难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互动的,缺一不可。

读书只是个行为,通过读书去激发思考和想象,这个行为才有意义。所以在阅读之前、阅读过程中,和阅读之后,家长引导孩子去思考、想象、探究,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归根结底,引导学前孩子阅读,不是仅仅为了帮孩子识字,或是让孩子表演讲故事获得夸奖,或是炫耀读书数目,阅读是为了促进这些方面的发展、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小学生的阅读

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我觉得培养阅读难度最大的阶段其实在小学。

我们现在都说学生很累,但是我们的小学生的阅读量跟其他国家比起来,实在逊色很多。我们的新课标给小学生定出的阅读量大概是每年50本,这个标准多数学生还未必能达到。我看到一位去美国读小学的中国女孩在书里写,她9岁那年的阅读量是183本,11岁那年是292本。当然这只是个表面上的数量比较,但是我们很清楚差距确实非常大。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难在哪?情况很复杂。

首先是时间问题,如果学校课堂不鼓励大量自由阅读,孩子就只剩下课余时间。而课余孩子们还要做些体育活动、学点才艺;晚上的一点时间还要写作业、看看电视去放松,最后可能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

其次是阅读资源问题。跟国外比,我们图书馆太少。现在大概是家家都在给孩子买新书看,这就牵涉到家庭的经济能力,多数家长买书还是要考虑预算的,很难无限度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另外,市场上的小学生图书类型单一、良莠不齐,真的可供选择的其实不多。

另外就是应试的压力导致阅读功利化。很多家长和老师对课外阅读重视不够,认为如果不能直接提高分数或者拿个什么证书,那么这个事就是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有时候,大家甚至只把课外阅读看成是用来提高作文分数的一件事,于是也不用看更多书了,直接看小学生范文大全。说到这个功利性,我还想起曾看到过很多教小学生快速阅读班的广告,我非常不理解,追求这个速度干嘛。

还有阅读功能的问题。当孩子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和压抑时,阅读的作用就变成了减压和宣泄。许多小学生对书的选择上就直接反应了这一点。压力太大、生活太无聊、缺乏乐趣和满足、缺乏动力,那同学们自然要选择阿衰来减压,这都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大人的错。

现在,某些校园小说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击败知识性书籍,占了主导地位,这其实也是反应了同样的问题。这些小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些学生生活,给我的感觉是,部分书的养分不够,无论是趣味上还是教育意义上。但是之所以能流行,大概就是因为孩子们严重缺乏被认同的感觉、独立自主的乐趣和自我表达的机会,所以只有去书里寻找。

这样一总结,似乎问题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但我觉得上面的种种其实还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我想,影响小学生阅读培养的主要因素是我们大人对待阅读的观念问题。我们对阅读的认识需要调整。

想到孩子阅读,大概很多家长和老师想的是:我希望让孩子这个假期读多少本书、我要给学生们开个书目、我要上网找找小学生必读的一百本名著都是什么、我要给他介绍各种类型的读物……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常常是,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的出发点仍然是要往孩子的脑子里多装东西的想法。

让孩子阅读,不只是要让他知道更多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让他明白有无尽的知识和乐趣在那里,他想要得到的时候就可以去找去拿——他才是主人。

所以,培养阅读的好办法是,给孩子出问题,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能学到自主学习的方法,孩子会明白阅读是学习的一个途径,书是工具,一切都可以为他所用。

我们可以设想,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292本书,如果是按照大人给要求的书单去看,那是一个多么望而生畏的任务;但如果是孩子自己去寻找到的,那就是一个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事情。

有的家长会想,放手让他自己去看,他不就又去找阿衰看了吗?在这个让孩子去探索的过程中,大人当然要引导,并且必要时给支持和帮助。关键是,我们要在如何引导上多想办法。过去说过,对大一些的孩子,我们只是换一种方式去哄而已。我们应该好好动脑筋想,怎样才能“哄骗”成功,让他自己开动起来呢?

比如,有位朋友说她儿子的理想是当兵器专家,那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你首先要多了解东西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呀,给你推荐一本《它们是怎么来的》先看看。等大一些了,我们告诉他搞兵器研究,需要知道物理化学机械等常识,我们可以让他自己也去书店、上网找找,他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物理化学方面的科普书籍。同时,我们建议他去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从各种简易历史读本或小说中去寻找,看看古代战争中都出现过哪些兵器,谁使用,威力如何,都怎样改变了历史。他可以就此写个小论文——《中国古代兵器排行榜》。再大一些,或许不用我们告诉,他自己就去研究世界战争史了。研究到现代,他会发现兵器不见得最重要,科技和信息似乎更重要。再以后又会发现其实经济、外交都很重要。最后他会想,如何解决冲突防止战争发生才最重要……至此,我估计这个孩子应该已经知道自己大学打算学什么专业、以后想做哪方面工作了。这样当家长多轻松啊!

孩子能坐得住,能看完你开的书单上的书,这不算阅读培养的真正成功。什么时候孩子能在你的问题和激发引导下,有了自己的目标,自己开动起来去找书做研究,进而自己想到了更多问题,又继续去寻找、去研究,这时我们就成功了。当我们看着孩子在忙活,都不太清楚他忙到哪了,只知道他这个阅读的热情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像历史车轮一样不可阻挡,我们就可以感到欣慰了。

(忽然发现这几篇关于教育的博文说的都是一个事)

第三部分:做个爱学习的大人

我们现在都知道身教的力量,我们也清楚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给孩子知识不如培养他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但是知行合一似乎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我们有工作要挣钱,回家有家务,此外还有应酬、还要孝敬老人,自己还要注意养生别累出病,还要好好保养别太显老……遐想一会儿、多睡一会儿都是奢侈,还有时间和力气去看书吗——家长也是人啊。

我想,当事情太难取舍时,我们就权衡利弊,看看究竟什么更重要了。我们可以把时空尺度放大一些去想,我们也还记得乔布斯的那些名言,还有2012的传闻……想想哪些事情才是真的更重要。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从正面去想: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这样仔细一想,我估计还是能淘汰掉一些事情的。人生的每一分钟都很重要,都要去做你真的想做的事。阅读的热情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情。

我们还可以想想,假如你无限富有,你去做些什么。一些巨富登山了、环球旅游了、做慈善了,之后就找个世界名校去读书去了。这很有启发啊——其实我们不必绕那么大弯子,读书、学习,现在就可以开始啊。年龄越大我就越发想通了这一点。

我曾问学英语的成人学生,为什么学英语,各种回答都有,我说其中一个可以是:To make yourself a better person。

学习、读书,这实在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事情,因为这是为了自己、为了乐趣,为了成为更好的人。

学习、读书,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不那么容易生气的、在心里和脸上都有更多笑容的人。

写到这忽然想到,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作为《论语》的首句,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切都始于这个学习的乐趣啊。

小孩子可以跟大孩子玩吗?


导读:不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

刚刚满周岁的贝贝很爱跟其他孩子打堆,妈妈也经常特意安排他和小朋友们呆在一起。妈妈发现,当宝宝与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玩时,一切太平无事;但当他与比他稍大些的2-3周岁的大孩子们在一块时,麻烦就来了。他真的很喜欢观看大孩子们如何游戏,遗憾的是,他的身体经常受到他们的攻击(如:他有时会被大孩子们挤压和恶意拥抱,手中的玩具会被他们抢走),甚至被他们称做笨蛋。那么,婴幼儿喜欢跟大孩子玩究竟好不好?作为爸爸妈妈,是应该避免还是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大孩子们相处呢?

小孩子眼里的大孩子

大多数幼儿对那些比自己年长一些的大孩子的活动总是心驰神往。一般在1周岁之后,他们便能够或多或少地看懂大孩子们在玩些什么了。他们还往往把大孩子们视为心中偶像,大孩子们的力量、智慧、作派和能说会道常常会让他们惊羡不已,并力图仿而效之。此外,如果孩子是独生子女,便更可能渴望受到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孩子的保护,以增加安全感或减少寂寞感。由此要是大孩子们欢迎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或仅仅只是容许他们跟自己在一起,这些小不点们便会受宠若惊地跟大孩子们泡在一起,有时受点排挤、遭点欺负也在所不惜。实际上,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十分正常的依附心理。

益害分析

年龄稍小的婴幼儿通过与年龄稍大些的大孩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他们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明显加强了,语言和社交水平提高了,并从胜过自己一截的大孩子身上获取了智慧以及宽容、让步等技巧。调查显示,与那些只愿和同龄孩子玩的孩子相比,喜欢跟大孩子玩的孩子其智力和身体发育得较快,也能更为融洽地与他人相处。

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他们有时并不总是受到大孩子们的欢迎。作为候补的游戏成员,由于腿脚尚没有大孩子般坚强有力,动作尚没有大孩子灵活,他们常常会被横冲直撞的大孩子绊倒在地。此外由于脑袋也远不如大孩子灵光,他们在激烈的游戏中往往也只能甘拜下风,或充当象征性的陪客之类的角色。

妈妈应该作的判断

如果宝宝在和大孩子们一起游戏时只是望洋兴叹还无伤大雅,但如果他不时遭到来自大孩子的过分轻视,把他们当作玩具一般任意摆布,或粗暴地被剥夺参加游戏的资格,或被侮辱性地称作死猪、笨蛋,就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他们的自尊心无疑会受到损害,这对他们的未来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育自然是不利的。

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因为身体弱小而遭到大孩子的排挤、欺负甚至歧视,就有必要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这样的游戏,即便他们仅仅只是一半参与一半旁观。原因很简单:这样的游戏对他们来说并无任何实际意义,从中也学不到任何正面的东西。

父母在自己的婴幼儿身体或情感上受到伤害之前就须早早予以关注并适时地予以干预了。其实,要求年龄稍小的婴幼儿在遭到大孩子的拥抱(其实完全是攻击行为而非温情好意)时尽量忍耐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同样,要求他们顺从地忍受自尊心被剥夺也是荒谬的。

教会宝宝说:不要让自己的幼儿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当自己的身体或情感遭到大孩子的侵害时,便理应退出游戏,或主动寻求大人(包括大孩子的父母)的帮助。

幼师资料《小小孩子也爱美》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小班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小孩也需要被尊重 普遍现象|家长半引导、半强迫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赶快说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地要他们手中或怀里的幼儿跟熟人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
    2021-02-24 阅读全文
  • 怎么锻炼小孩子情商 -->EQ在国内造成一股热潮之后,不断有许多父母问我有关培养孩子EQ的问题,其实目前对EQ的主张可谓百家争鸣,所举的内容和培养之道亦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依畅销书《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说法,父母对孩...
    2021-08-25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教育小孩子 世间百业,父母这一职业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上,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子课. 晨曦微明,省城新建路边,一位父亲正在愤怒地斥骂不愿上学的儿子。围观者猜...
    2020-12-19 阅读全文
  • 小孩子的童言童趣 家里有个三岁小宝贝,经常说一些搞笑的话语。 1、洗头 某天,兴儿把小火车们倒扣在小铁盒里。看不懂的我问:“这是干嘛呀?”兴儿答道:“给小火车洗头。” 2、苕货 给他讲麦兜的故事。兴儿:“麦兜是只小猪吗...
    2021-05-24 阅读全文
  • 锻炼但小孩子的方法 导读: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如何让孩子不再胆小,能大大方方的在客人面前喊人说话,在学校勇敢的回答老师问题?这对于有些孩...
    2021-09-25 阅读全文

普遍现象|家长半引导、半强迫 “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赶快说阿姨好呀!”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场所与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半强迫地要他们手中或怀里的幼儿跟熟人打招呼。 比较不怕生的孩...

2021-02-24 阅读全文

-->EQ在国内造成一股热潮之后,不断有许多父母问我有关培养孩子EQ的问题,其实目前对EQ的主张可谓百家争鸣,所举的内容和培养之道亦是包罗万象,不胜枚举。依畅销书《EQ》的作者高曼博士的说法,父母对孩...

2021-08-25 阅读全文

世间百业,父母这一职业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在太原市全民终身学习大讲堂上,市教育局局长马兆兴给家长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子课. 晨曦微明,省城新建路边,一位父亲正在愤怒地斥骂不愿上学的儿子。围观者猜...

2020-12-19 阅读全文

家里有个三岁小宝贝,经常说一些搞笑的话语。 1、洗头 某天,兴儿把小火车们倒扣在小铁盒里。看不懂的我问:“这是干嘛呀?”兴儿答道:“给小火车洗头。” 2、苕货 给他讲麦兜的故事。兴儿:“麦兜是只小猪吗...

2021-05-24 阅读全文

导读:要针对孩子的问题,先讲道理并鼓励他,然后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只要家长下功夫,孩子胆小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如何让孩子不再胆小,能大大方方的在客人面前喊人说话,在学校勇敢的回答老师问题?这对于有些孩...

2021-09-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