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发布时间:2021-07-02

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

每天晚上,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前,一边用餐,一边说话,正是一天之中亲子之间分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但不少父母都抓住吃饭的半个小时,不是板着脸了解孩子在校表现,考试成绩;就是唠唠叨叨对孩子训话,引起孩子的反感 。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张嘴,嘴巴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吃饭人人都会,但说话并非是一件容易事。说什么话?怎么说?说得不好,餐桌的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而带有火药味。说得好即为沟通,交流分享,既可密切亲子关系,又可提高孩子交流表达能力。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己嘴巴的说话水平。首先对孩子要多说鼓励的话,关爱的话,赞美的话,宽容的话,诚恳的话,幽默的话,智慧的话;少说,不说粗鲁的话,虚伪的话,鄙俗的话,侮辱的话,诽谤的话,愚昧的话。其次是用“爱心”说话———平等、尊重、豁达、开朗、宽厚、诚恳,多用讨论式,少用命令式,了解情况,倾听是最佳策略,不轻易下结论,不急于批评。

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就会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培养其自信和自尊,调动其上进的积极性。所以在与孩子交流中,多使用正向语言:

———“好极了!”“你做得很好!”(表扬称赞)———“放学了,累不累?”(问候)———“请把衣服收好!”(感谢)———“我真喜欢你!”(表达爱意)———“我们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征询)为什么有的孩子感到与父母无话可说,在父母面前以沉默来对待父母所谓的“教育”? 原来,不少父母使用的语言,伤透了孩子的心:

———“不可以!”“不准!”“马上关掉!”(命令)———“你真没出息!我看你没有希望了!”(伤害)———“人家隔壁的明明成绩多好,看你,真丢人现眼!”

(贬低)———“不要来烦我!”(拒绝正当要求)———“傻瓜,没有用的东西!”(恶言)———“我说你不行就是不行!”(强迫)———“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威胁)———“求求你小祖宗别这样做好吗?”(哀求)———“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抱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餐桌上的教学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地面、衣服上干干净净的就可以盖一颗五角星印章。刚开始一周,孩子们很注意,饭粒一不小心掉下来马上就捡起来了放在盘子里。可好久不长,吃得快的孩子们很积极,吃得慢的孩子桌上又是一片狼藉。

我想了想,光靠奖励不行,老师天天提醒也不是个办法,我们应该寻找一下原因。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孩子光顾埋头吃饭,没有意识到桌子上掉了饭粒;有的孩子嫌饭粒太脏,手去拿起来的时候粘糊糊的,不愿意捡;有的孩子掉的实在太多了,一粒粒捡起来,会浪费很多吃饭的时间。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应该教他们一些科学合理地收拾桌子的方法,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先进行集体教学,教育孩子怎么收拾桌子:吃完饭后看看桌子发现有饭饭就及时捡起扔进盘子里。为了便于孩子记住,还把它编成儿歌“吃完啦,看一看,找一找,捡一捡,干净啦!”便于孩子记忆。

一周下来,孩子们逐渐养成了餐后自己收拾桌子的习惯,桌子比以前干净多了。不仅如此孩子们还会互相提醒,发现同桌的小朋友掉菜了、掉米粒了都会提醒他捡起来,慢慢的孩子们吃饭掉米粒的现象减少了,用餐卫生习惯越来越好。

幼儿园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常规的培养是需要坚持的,老师要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其中对于有些孩子不理解如何做时,老师的讲解示范就是最基本的方法。老师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帮助。餐桌卫生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意义也是深远的。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我从小被教育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相坐相不难理解,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都能控制自己的姿势。不驼背,不三道弯儿,不叉着腿,也不翘二郎腿,腰背挺直,端庄稳重。不过这吃相可就比较复杂了,它涵盖了所有餐桌上的教养

中国人吃饭的规矩很多,首当其冲第一条就是不能吧唧嘴。说得文雅一点儿就是吃饭不能出声音。其他的比如两手都要放在桌子上,一手拿筷,一手扶碗;夹菜的时候要就近,不能胳膊伸的太长,更不能站起来;同样的菜不能连续夹三次;吃饭的时候要身体往前微倾,就着桌子,不能靠在椅背上仰着吃;夹着菜往嘴里送的时候,不能伸出舌头接着;一家人吃饭,老人不入座,孩子不能先坐下,更不能自己先吃;孩子吃完饭也不能说走就走,要等长辈同意了才能离开,离开时还得把自己的碗拿到厨房去,把椅子推回去。诸如此类的基本常识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被灌输到脑子里去的,但对于吃饭不出声音这件事我印象很深刻。我记得小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天天吃饭被妈妈叨唠:“闭着嘴嚼,不要出声音。”那时的我常常感到特别气愤,因为我根本听不到自己出了什么声音,为什么老说我出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妈妈的叨唠少了,后来干脆就没有了。我想一定是我的吃相合格了,不再吧唧嘴所以过关了。但我一直也没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声音,一直到来美国上学时遇到了那个同屋。

说是我的同屋也不十分准确,其实是先生的同屋。我毕业后找到工作搬到西海岸,先生又在我上学的那个城市留守了半年,那期间他找了个Roomate。这小伙子人很安静,刚到美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非常勤奋。跟先生见面的时间不多,跟我就更只有一面之缘了,可就是那一面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我放假回去看先生,因为跟那小伙子不熟所以各吃各的。我和先生吃完晚饭去客厅看电视了,但很快我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声音。声音很大,听起来好像是脚丫子踩在雨水里,让人浑身不由自主的跟着痉挛。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先生,他说:“哦,他吃饭呢。我天天在这里享受这吧唧嘴的声音。”“妈呀,这就是妈妈不让我出的声音吧!”

转眼十几个春秋寒暑过去了,我的两个儿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说实话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少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大环境,少了老辈人天天在耳边的“叨唠”提醒,大家多多少少都已经忘了这餐桌上的教养。每天忙着督促孩子的学习,运动,课外活动,但对于孩子们的吃相却好像没有那么上心。其实西方人也一样非常重视tablemanners,我在美国找的第一份工作,上班头一个月没干别的就是培训。其中有几乎一个星期的时间在训练餐桌上的礼仪。公司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个课程,是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吃相的员工无法代表公司的形象。我的两个儿子倒是从小都被要求吃饭的时候不许玩,不许看电视,吃完最后一口才可以离开桌子,但除此之外好像就属于自由开放式的了。直到我在自家的餐桌上又听见了那折磨人的声音,才突然发现这二位的吃相可真是不敢恭维。

一旦开始注意观察,就发现问题还真不少。两个孩子不仅吃饭出声音,而且对食物挑挑拣拣,爱吃的不管不顾,紧着往自己盘子里夹;不爱吃的一口也不动。吃东西一边吃一边掉,不仅桌上地上到处是渣子,衣服前襟也常常不能幸免;坐在椅子上也不安稳,两条腿不是一边晃着敲桌子腿儿,就是盘在椅子上。至于要等长辈先入座,自己再坐下以及大人不动筷子,饿死也不能先吃的这种概念就更没有了。两个儿子的吃相让我目瞪口呆,我必须得检讨我这个妈是怎么当的。要不说养儿方知父母恩,真是有了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时,才知道当年那个“叨唠”的妈是多么不容易。我也不得不步我老妈的后尘,天天吃饭的时候提醒他们:“闭着嘴嚼,不要出声音。”历史的画面真是惊人的相似,每当我这么叨唠时,两个孩子都是瞪着眼睛回答我:“什么声音?我没出声音啊!”“唉!”伴随着心中的一声长叹,我知道任重而道远啊!现在我彻底明白了,所有那些餐桌上的教养,都是我老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我耳边“叨唠”的结果。看来对付我的两个儿子,我也没有什么更有效,更快捷,更不招人烦的办法,只能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呢喃下去了。

餐桌上的教养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它重要它就会帮助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吃相的人;如果你认为这种生活小节完全不影响孩子的成长,那我也不得得同意,因为我们身边不乏吃相豪迈的成功人士。无论如何选择,我们的孩子都将会带着我们传授给他们的吃相去学习,交友,工作,生活,直至走完这一生。

父母把握餐桌上的教育契机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总以为就是让孩子吃得饱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罢了。如今,随着女儿的长大,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发现餐桌上的学问可大啦,不仅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可以对幼儿进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今的家长,对幼儿的吃饭问题可能都感到头疼,常常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端着饭碗在后面追,嘴里还不停地说:“乖宝宝,再吃一点……”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三餐要准时,严格控制零食。

为了让孩子养成按顿吃饭的习惯,尽量使孩子在吃饭前产生饥饿感,吃饭香,除了家中有特殊情况外,三顿饭都有准钟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一到点就会嗲声嗲气地催促我:“妈妈,到点了,宝宝要吃饭了。”同时我还要求孩子每顿饭能在20分钟左右吃完,既细嚼慢咽,又不磨蹭。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要注意“饥饱适度”。一个健康的儿童,只要饮食有规律、运动量适宜、进餐时愉快,就别怕他饿着,吃多吃少顺其自然。孩子说饱了,就可以下桌。当然有个前提:不吃饭,别指望零食(除了上午9点钟和下午3点钟吃点点心和水果,其余时间均不提供零食)。

2.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的模仿性强,尤其喜爱模仿成人的行为。每次吃饭时,我都会夸张地说:“今天的菜真香呀!”女儿往往也受到影响,嚷嚷着:“我要吃……”在吃饭时我从不说:“海带真难吃呀!”“鱼刺太多啦!”等话,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影响孩子的食欲。

另外,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例如,不挑食;不边吃饭边看电视;不离开餐桌,边走边吃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成人的做法。

二、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每天吃的食物我都一一教女儿指认,让她说说颜色、形状、名称、味道,了解各种菜的营养,吃了有什么好处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带和秧草是女儿不喜欢吃的菜,可自从我给海带取名为“美人鱼的飘带”,秧草取名为“小羊宝宝吃的草”后,女儿对这些富有童趣和诗意的称呼很感兴趣,总是很乐意地吃下它们。

三、鼓励孩子多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性

当孩子还不能灵活地使用餐具,把饭粒撒得满地都是的时侯,我就让她学习自己动手吃饭。虽然这样比喂饭更辛苦(擦桌、擦嘴、捡饭粒等),但我知道,孩子从不会到会总得有一个过程,这是充分发挥女儿的自主性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她的小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啦。

四、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尊重长辈的情感

以前凡是孩子喜欢吃的菜,我总是放在女儿的面前,一是让她方便够得到;二是说实在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是希望孩子能把菜吃个底儿朝天,可以长得壮一些。可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做法。先生和女儿都很喜欢吃松花蛋。有一天,女儿先坐好后先生刚要坐下,女儿忙把盛松花蛋的碗移到自己的面前,且嚷嚷着:“松花蛋我要吃的,爸爸你不要来吃喔。”独生子女独占的倾向在我女儿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克服这一点,我首先做孩子的表率,每逢有好吃的,我总是端给公公婆婆,让他们先尝。日积月累,现在,女儿有了爱吃的东西,再也不会象以前那样据为己有,总会学着我的口气对奶奶说:“奶奶,您吃点儿。”

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每次吃饭的时间,就是我们全家人交流感情的时候。我会问问孩子今天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东西等等。虽然女儿还不能把一件事情完整地表达清楚,总要让奶奶从旁解说,做“翻译”,但我逐渐发现了孩子在观察、记忆和语言方面的进步。首先她乐于和我交谈,不论是高兴的事情,还是自己犯的错误,都愿意让我知道。其次,是她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并能运用“好”和“不好”去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这种谈话使我们母女俩的感情更加亲近。

六、换个角度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快乐

女儿天生喜欢音乐。吃完饭后,我常常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碗、筷子、勺子,用筷子或勺子敲击碗和盘子等餐具,让她感觉声音的不同。有时,我也会即兴表演一段“打击乐”,孩子会愉快地和我一起玩。她学敲击的动作还挺像那么回事呢!而且,我发现她的节奏感增强了,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慢慢地提高了。

只要家长有心,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蕴含着教育契机,如果能把握住这些机会,进行适宜的教育,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健康成长!

父母该教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教育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吃相”不是个人私事,在社交场合,与朋友一起吃饭,“吃相”便成了社交礼仪。文明的“吃相”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今天的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让孩子吃得好一点,吃得多一点,却很少考虑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无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的孩子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不顾他人,独霸、独吞、独占、独享,父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其实,每个孩子从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养和每个人的修养品位,当然这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弃之泔脚,却毫无珍惜之心。作为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课堂。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超越万贯家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正确端碗、吃饭: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龙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势;凤点头,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用餐过程中要安静(食不言);

7.单手不可同时拿两种餐具;

8.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9.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10.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说:“请慢用,我先走了”。

在用餐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反映了每个人的教养。每个人的“吃相”,不是个人私事,在社交场合,与朋友一起吃饭,“吃相”便成了社交礼仪。文明的“吃相”应从小培养,父母自己首先应为孩子做出榜样。

亲子游戏还真有学问?


桐妈坚信亲子游戏对宝宝的智力开发益处多多,所以只要有时间就会有针对性地陪桐宝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本以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桐宝会乐在其中呢,可谁知——

那天天气阴沉,桐妈便取消外出计划,和桐宝在家做起了亲子游戏:唱歌、跳舞、串珠子、捡豆子、拼拼图、搭积木……两人玩得不亦乐乎。晚上,桐爸下班了,“老婆,今天过得如何?”桐妈对自己本日的“教学成果”深感满意:“陪儿子玩了一天,累死我了!”桐爸又去探望桐宝:“儿子,今天过得如何?”“唉,陪妈妈玩了一天,累死我了!”

亲子小游戏

玩耍是宝宝的天性,可妈妈却希望他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游戏”是宝宝最好的学习课堂。下面桐妈就和大家一起“透视”几个小游戏,看看藏在里面的“大学问”——

游戏一:搭积木

积木可以说是玩具中的“常青树”,相信很多妈妈小时候也是它的“忠实粉丝”。那些看似简单的积木块块,其中却蕴含了不简单的功能。搭积木时,宝宝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从而促进了他们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及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宝宝通过拼搭积木,还可以学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并发展他们的空间感、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宝宝在玩积木过程中可以学习区分不同的几何形体。

桐宝是8个月开始玩积木的,起初只能歪歪扭扭地搭起两块,渐渐地便可以用积木盖自己的“高楼大厦”了。桐妈提示:不要给小宝宝玩个头太小的积木,以免误吞。

游戏二:老鹰抓小鸡

老鹰抓小鸡是一项集体游戏,它需要孩子之间的相互协调、彼此配合。宝宝们在游戏交往中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另外,这个游戏还能有效锻炼他们跑动及反应的灵活性。

游戏三:过家家

桐宝是“过家家”的忠实爱好者,经常可以看到他们一群三四岁的宝宝把大人世界中的故事有模有样地搬进游戏里,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其实,“过家家”不仅有助于宝宝们了解这个世界,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游戏四:捉迷藏

游戏中,宝宝通过隐藏和寻找,提高了视觉空间智能,同时增加了方位感。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捉迷藏可以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专家支招

宝宝游戏好处多,听听专家怎么说——

法宝一:选择宝宝喜欢的游戏

“快乐”是游戏的第一要务。不要让宝宝为了学习而游戏,更不要强迫他们玩不喜欢的游戏。玩耍要自然,只要快乐就好!

法宝二:为宝宝选择适合他们的游戏

妈妈们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为他们选择不同的游戏,宝宝成功时应多鼓励,失败时要为他们多创造练习的机会,直至成功,不应操之过急。

法宝三: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会专注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游戏是培养他们专注力的好办法。互动游戏中,妈妈可用自己的语言及动作来引导宝宝,使他们明白游戏的目的,但游戏过程中不要轻易打扰宝宝。

法宝四:游戏中的挫折教育

妈妈们可以将挫折教育巧妙地融合在游戏里,比如打牌或下棋时,不要次次都让宝宝赢;另外,游戏中的困难也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宝宝只有经历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才能拥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品格。

亲子交流需要技巧


要展开一个对话,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问孩子幼儿园里老师今天教了什么东西,可能得到一个不知所云的回答,但你如果问你跟果果和乔乔他们今天下课的时候是不是又“枪战”了,或者幼儿园的电视里放了什么卡通片讲了什么故事,你得到的就将远不止三言两语了。

交流可以随时随地:看过的DVD封皮不要扔,跟书架的书放在一起,有时拿出来跟孩子一起指着上面的人物评头论足,哪怕是傻笑一阵,也是交流和分享。

自我控制可以给你更多机会与孩子分享情感:4岁的孩子在小区里玩,忽然间就不见了,动用了保安,满世界找,过了半小时,孩子又跑出来了,兴奋地要告诉你:果果家有好长的托马斯小火车轨道!此时,你如果跳起来怒喝孩子让你担惊受怕,那你就失去一个分享孩子的快乐感受的机会。不妨听他讲,过后再跟他重申纪律。

希望自己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当他最需要倾诉时,能想到找你,而你也能及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不妨试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自己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模式。

亲子交流需要聆听


交流不光是说,也是听

当你的孩子说话的时候,专心地听;等他说完后,再给他你的反馈或你的故事。鼓励他问你问题:你知道妈妈跟你一样大的时候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吗?

要让孩子跟你说话,首先需要你在场。孩子想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可能正忙着上网、打电话或做饭。但仍然,你可以俯下身来,问孩子:你想告诉我什么?

给孩子完全的关注。或者,如果实在不能抽身,告诉他:等妈妈三分钟。三分钟之后,真的放下手里的事情,全心全意听孩子。孩子说的,也有价值。你如果真的相信,孩子就也会相信。

聆听需要宽容

孩子犯语法错误的时候,不用急着去纠正他。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家约翰·霍特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认为只要让孩子自信,自由地说话,不久他们就可以像其他人一样说话,而不断地纠正,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受挫,越来越害怕……他可能会努力地避免所有用到齿音的单词,也可能决定再也不说话了,因为说话总是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或者他可能会变成口吃或者结巴”。约翰·霍特本人在自己的小女儿说话出错的时候,甚至让全家人都跟着她一起说错,以免打击她的信心,挫伤她说话的兴趣。

事实就是这样,你纠正次数多了,孩子很可能不再跟你说话。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可以故作无意地用正确的方式把话说几次。孩子如果实在不改,暂且由他去吧。你见过几个成年人说“床下车车掉”了?

亲子交流需要兴趣


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有时你可能觉得跟孩子说话好难,问他一句,回答半句,或者干脆一个嗯。

尝试一下,问问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你感兴趣的东西。讨论孩子熟悉而有愿望去探究的东西和事物,会让孩子觉得谈起来舒服,安全和愉快。你也可以慢慢建立起自己跟孩子交流的自信。

问他他喜欢什么样的游戏,问他中午在幼儿园吃了什么,问他最喜欢的歌,或者卡通人物。问他喜欢的书以及白天发生的某件事,比如今天被罚站了是为什么。

跟孩子一起做点他喜欢的事情

周末跟孩子玩电游或一起看一个碟,是我觉得他们跟我最亲近最一视同仁的时刻。其实很多幼儿游戏挺益智的。我们玩的这个吃人鱼游戏里,每次出场的都是不同的鱼,孩子至少把各种鱼的名字弄得很熟,去家乐福的时候很知道该点什么鱼吃。

我希望玩游戏或看他们喜欢的影片,会让我的孩子们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接受你,聆听你,而我自己可以与时俱进,以后也不至于被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觉得太落伍而不屑与我交流。

家园共育《餐桌上的亲子交流学问》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研讨交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睡前故事:餐桌上的宴会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长长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叶拖着长尾巴扭来扭去,白瓷碗儿跳起来,在桌子上左摇右摆…瞧,小叮当家的餐桌上,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米粒,再来唱首歌吧!”筷子要做指挥家。”好的!”米...
    2022-02-0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餐桌上的教学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
    2020-08-24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我从小被教育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相坐相不难理解,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都能控制自己的姿势。不驼背,不三道弯儿,不叉着腿,也不翘二郎腿,腰背挺直,端...
    2020-09-14 阅读全文
  • 餐桌上的宴会的幼儿故事 1、餐桌上的宴会的幼儿故事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长长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叶拖着长尾巴扭来扭去,白瓷碗儿跳起来,在桌子上左摇右摆……瞧,小叮当家的餐桌上,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 “米粒,再来唱首歌吧...
    2020-08-25 阅读全文
  • 父母把握餐桌上的教育契机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总以为就是让孩子吃得饱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罢了。如今,随着女儿的长大,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发现餐桌上的学问可大啦,不仅能够让孩子...
    2021-12-28 阅读全文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长长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叶拖着长尾巴扭来扭去,白瓷碗儿跳起来,在桌子上左摇右摆…瞧,小叮当家的餐桌上,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米粒,再来唱首歌吧!”筷子要做指挥家。”好的!”米...

2022-02-04 阅读全文

《纲要》中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我们除了提醒孩子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也应该对孩子进行餐桌卫生教育。我用盖章奖励的方法激励孩子们注意桌面卫生:就是碗里、桌面...

2020-08-24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餐桌上的教养 我从小被教育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站相坐相不难理解,就是要求一个人无论站着还是坐着的时候,都能控制自己的姿势。不驼背,不三道弯儿,不叉着腿,也不翘二郎腿,腰背挺直,端...

2020-09-14 阅读全文

1、餐桌上的宴会的幼儿故事 白白的米粒在唱歌,长长的筷子在跳舞,青青的菜叶拖着长尾巴扭来扭去,白瓷碗儿跳起来,在桌子上左摇右摆……瞧,小叮当家的餐桌上,正在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宴会! “米粒,再来唱首歌吧...

2020-08-25 阅读全文

提到餐桌上的教育,以前我总以为就是让孩子吃得饱一些,不挑食,至多是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罢了。如今,随着女儿的长大,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发现餐桌上的学问可大啦,不仅能够让孩子...

2021-12-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