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水宝宝不出来
发布时间:2021-06-02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景:在盥洗室里,幼儿园为孩子们安装了多种式样的水龙头。
活动情景:
孩子们离开家长开始了第一天的集体生活,虽然有个别孩子不怎么适应,但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这不,一进入盥洗室,孩子们的话语就随之而来:
啸啸:水龙头里怎么没水的?
艳艳:水龙头怎么开呀?
颉颉:我这个能开的。
楠楠:老师,这个是怎么开的呀?
翊翊:你们看,我把手放上去,水就自己出来了。
妮泥:老师,这个用脚一踩水就出来了。
………………
随着孩子们自己的尝试,他们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各种不同水龙头的开启方法也被他们自己一一发现了。特别是对那个感应的水龙头,孩子们感到非常的惊奇,每次洗手总有孩子要凑上去看看,希望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分析反思:
做中学活动就是让幼儿在做中学习解决事情的方法,积累经验。也正因为这个理念,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多种式样的水龙头,为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思考的机会。在这个幼儿自主探索水龙头开启的过程中,不同的发现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由此开始了初步的交流和交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观察者,孩子是主导者,他们自己动手寻找方法,交流自己的发现。孩子不但积累了关于水龙头有各种式样的经验,还有了与新朋友初步交流的体会,跨出了适应新环境的第一步。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让蛋宝宝浮起来
探索区中,几名弟弟朋友正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做着“蛋宝宝浮起来”的科常小游戏,这是今天刚投放的游戏材料。只见他们将盐一勺一勺地装入盛有水和鹌鹑蛋的容器中,直到让蛋宝宝浮起来,随后,他们又拿了另一个容器,重复地进行着刚才的试验,但还是乐此不疲。
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世界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对于新事物的探索,他们更是兴趣十足。实验和尝试是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不断的摆弄物体,提出问题,继而进行下一步地探索。
今天,“蛋宝宝浮起来”的实验中投放了记录卡,将记录的方法告诉了孩子之后,大家纷纷投入到活动中。夏雨鑫边做实验边记录着实验的情况,一勺——失败;两勺——失败;三勺——失败;四勺——成功。接着,他将容器中的水倒出后又重新装了一杯清水,没想到这回只用了两勺盐,蛋就浮了起来。这个新的发现,让他感到惊讶,接着。他有类似的方法尝试地几次,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可见,孩子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新发现的。在这个活动中,记录卡起到了举足轻重地作用,因为孩子在记录中为自己的探索过程留有痕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了孩子去对比几次实验的结果。
幼儿园案例:《宝宝不怕冷》案例分析
背景分析:
天气冷了,许多幼儿怕冷都迟迟来园,而且很少出教室参加运动,活动起来也不积极,总是怕冷,心理作用使他们不敢到教室外面去。衣服穿得过多,使幼儿容易感冒生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幼儿的健康,家长也不太放心幼儿早到幼儿园。幼儿带感冒药到幼儿园吃的人数也多了一些,给老师们增添了一些心理负担。要使幼儿少生病,就要培养他们去适应环境,多去感受天气的寒冷,还要多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让幼儿健康发展。本主题采用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及形式来吸引幼儿参与户外运动,并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的乐趣,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
案例描述:
案例一:
“今天早上来的时候,我觉的好冷哦,我的手都好冷,不信你碰下?”吴帆拉着张乐乐的手说着。
“真的好冰哦,不过早上来的时候也很冷的,我爸爸给我戴了手套了,所以一点也不冷的。”“戴手套手就不冷了,那我的耳朵很冷的怎么办呢?”
“耳朵冷就戴耳套咯,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耳套,上面还有一个小白兔的,很暖和的哦,你也叫你妈妈去买一个呀。”袁令容很得意的说道。
案例二:
在上了“怕冷的恐龙”和儿歌“晒太阳”后,孩子们又开始发现不同于保暖的取暖方式,他们开始慢慢的有了尝试不同的思维的意识,有的幼儿甚至会在出去做操前说我们要去晒太阳/要去运动了!而不仅仅是我们要出去做操。一天上午在外面活动中,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袁令容小朋友边跳边说:“晒太阳啰!”,顾嘉皓小朋友立刻就背出儿歌“晒太阳”。我也及时进行了鼓励。在运动之前我提醒他们回忆故事里的大恐龙是怎样取暖的。运动之后又及时地问他们是否觉得换暖和。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他们更加的爱上了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运动,了解了可以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变得不再怕冷,学会了好多不同的取暖方式。
分析:
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能通过自己的亲生体验来感受天气的变化。他们能根据平时爸爸妈妈给他们的穿戴来感受冬天的到来。对于冷了怎么办,他们已经很有经验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沟通,幼儿之间能相互学习。因此在区角中,我投设了很多围巾、帽子等冬天的物品,增强幼儿对于冬天的感知与培养幼儿不怕冷的情感。
尝试提供不同的答案和时间,在老师及时的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经过提醒,孩子会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他们不仅会懂得运动能取暖这个简单的道理,还会借物抒情,用儿歌来抒发自己的理解。我想这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孩子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了解一些常用的防寒保暖的方法,让幼儿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各项活动。现在,孩子们已经越来越喜欢运动。
宝宝玩不好,将来也会学不好
导读: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对沉重学习的缓和、休息,是他们本能、本性中必备的享受。有个学者说:“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如果孩子没有游戏就失去了天性中的“营养”,他们现在被太多地灌输一些大人的问题,以后无疑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畸形。
儿童的游戏,实际上是一门科学,近20年来,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在研究普及门科学。而对于游戏理论,很多学科都在研究,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
尽管儿童的玩已引起很多人的高度重视,但现在的父母还是不准许孩子玩。即使同意孩子玩,也限定时间和项目。他们总认为,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成正比,学习的时间越长,学得越好。
一位社会学家说:“十年来,社会上最残酷的行为,就是剥夺了孩子们游戏的权利。一个是孩子们没有了游戏的场所;第二是孩子们没有了玩与不玩这种选择的权利。”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现在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居住的环境一般都在楼上,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是父母不让孩子下楼玩耍的原因。
也有的父母误认为,孩子在业余时间要多学一些课外的本领,如钢琴、书法、绘画等,学得越多,以后越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人才。还有的父母觉得只要孩子愿意学,就让他学。现在社会竞争这样激烈,多学点本领,将来孩子自立时,对生活的适应性会加强。
在学校里,老师对学生的时间也要求很紧,如果学生玩的时间太多,学习成绩下降,老师觉得丢面子。而在家里,孩子的学习不如同班学生,父母也会觉得脸上无光。孩子的课外时间太少,游戏太少,学习负担太重,最后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觉得学习是一件苦事,把很多心思用在如何逃避学习上。即使是最循规蹈矩的孩子,也会讨厌学习。因为他们缺少游戏。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对沉重学习的缓和、休息,是他们本能、本性中必备的享受。有个学者说:“小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可见如果孩子没有游戏就失去了天性中的“营养”,他们现在被太多地灌输一些大人的问题,以后无疑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畸形。
实际上,游戏是一种综合的智力开发,生活中许多知识都能巧妙地溶合在游戏中。在游戏中,不仅能体会到竞争意识,也能体会到成功和挫折,还能学会对事物的承受能力,同时能培养一些创造性,学到很多老师、父母、书本教不会的东西。
联合国儿童公约里明确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所以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