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个人成长。如何动笔写一篇教育笔记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研究幼儿问题意识已有半年时间了,本班幼儿有部分变化。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谦让。
教师请两名幼儿进区选择材料,两个孩子商量过后选择了新投放材料并开始了游戏。
首先他们经过掷色子后,一个幼儿A手执棋子出发了,“3”遇到了一个“障碍物”,标志着禁玩一次,该幼儿有点不满但没说什么。第二个幼儿B顺利躲过了所有障碍物并超过了他,两次过后已经拉开有一段距离了。再次轮到A,很不巧的是她又遇到了“障碍物”,意味着她要倒退两格。该幼儿的不满已经写在了脸上,他来回看了看棋盘,突然灵机一动说,我的是“2”应该从这里出发。他指着起点的下一格,想要避开这个“障碍物”。B没有理解A的意图,同意了他的建议。A侥幸躲过了这次的障碍物。
在一次轮到了B遇到障碍物了,B也想起了A的做法,他想要用同样的办法躲过,可是A不同意了。两个人起了争执,
教师在一旁观看并没有说话。两个孩子商量了半天没有结果,他们决定从头再出发一次,这一次他们规定了规则并严格执行,游戏的结果是B先到达了终点。
在游戏的规则设定上,教师可以给一些严格的原则,其他细小的环节可以请孩子们自己商榷决定,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善于接住“问题皮球”
春暖花开,吃过午饭后,孩子们最喜欢到处走走,寻找春天的气息——“老师老师,看,花开了!”、“老师老师,小草绿了,树上长新叶子了!”孩子们在路边边走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这时,有一个孩子拿着一片树叶跑过来问我:“老师,这里有一片红色的叶子,它从树上掉下来了。”“红色的叶子?哦,那里有好多!”孩子们一下子发现了!原来是一棵香樟树,树下飘落着好多的树叶,红红的一片。大家都跑过去,蹲下来捡树叶了。这时,又有位小朋友问我:“老师,大树不是到秋天才掉叶子吗,怎么春天也会掉这么多叶子呀?”“这时因为——”我一下子顿住了,我知道香樟春天落叶,但我并不知道原因呀!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光,我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下,反问:“是呀,这棵树怎么会在春天落叶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有的摇摇头,有的说“会不会是树快要死了,所以叶子才会掉下来呀!”“会不会是没有营养了,要加营养了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些都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他们。孩子们思考了一下,有人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去问问保安爷爷,他会栽花,肯定知道为什么?”有的说“我回去问问我爸爸,他一定会知道!”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到电脑上查一下呀,我姐姐说电脑上面什么都有!”孩子们的想法真多,我给他们一一“点赞”,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答案,明天来告诉我们……
我们常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但我想,现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并能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皮球”,并能有技巧的把“皮球”抛回去给孩子,给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教育随笔:关于孩子穿脱衣的问题
教育随笔:关于孩子穿脱衣的问题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常说有种冷叫“奶奶觉得我很冷”,确实现在有很多孩子,只要遇上降温的天气,准是裹得暖暖的来幼儿园,殊不知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常常处于动的状态,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随处可见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而有的孩子往往一动就容易出汗。关于两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觉得每个班里肯定都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我们也不例外。我是从孩子和家长两方面来引导的。
一、从孩子入手
1、每天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天气,今天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适宜做什么事情,穿什么衣服,从孩子的交流讨论中来增强孩子对气温、对冷暖的感知。
2、在每次活动之前,就如早上的户外活动,我都会先和孩子们一起做做热身运动,像现在的话,我们会帮中一班、中四班的孩子一起先搬搬梯子、垫子、轮胎等户外玩具,搬好之后就会提醒孩子先脱掉一件衣服再去玩,大部分孩子都会自己去脱了放好,但也有的孩子说“我不热,奶奶叫我不要脱”,他不想脱我也不会强求他去脱掉,不过我会在活动的过程中继续关注这类孩子,不时的摸摸孩子的背,出汗了及时的让孩子脱掉衣服,同时也和孩子灌输要根据天气的冷暖的及时的增减衣物等常识。一次两次,几次之后,孩子们也有自己对冷热的感知,现在只要一提醒,孩子们都会自觉的去穿脱衣服。
二、从家长入手
1、在家长园地定期更换保健知识。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其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春捂: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室内气温由于房屋热惰性跟不上室外而产生内外温差。这种温差在一天中以晴日午后达到最大,常常有3—5℃之多,甚至更大得多。秋冻:秋季气温处于下降阶段,室内气温因房屋热惰性而落后于室外大自然,从而产生相反的温差。从室外走进室内,气温升高,自然需要脱衣秋冻,以防出汗伤阳,影响身体健康。对宝宝的穿着,成人常爱根据自己的感受,成人对冷热的感受,是自己几十年的习惯养成的。宝宝穿着的厚薄是可以从小培养的,在一定范围内少穿比多穿好。一般人们总怕宝宝冻着,认为宝宝小,身体娇嫩,抗寒能力低,冻着爱生病,而不注意增加宝宝的耐寒能力。其实捂得越多,越爱着凉生病。
2、我会建议家长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衣物,如现在这样的季节,户外活动比较热,室内上课又觉得冷的天气,我一般会建议家长,给孩子穿上一件卫衣、一件马甲、再加一件薄外套,我也会在班级中找到类似这样穿衣的孩子给小朋友们看,提醒他们前天晚上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关注一下天气预报,提前准备好第二天的衣物。
3、我会建议容易出汗的几个宝贝的家长准备好毛巾放在教室,这样如果出汗了也能及时塞好毛巾,以防汗湿衣服,预防感冒。
4、当然最主要还是要多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想法尽量统一,现在很多孩子还是由奶奶看护的时间较多,孩子们的捂常常是奶奶捂得,就像我刚刚说的“有种冷叫奶奶觉得我很冷”,所以要做的还是尽量要多沟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的爸爸妈妈沟通。
教育随笔:激发孩子的问题意识
我班幼儿乔怡霏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我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兄弟姐妹在一齐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联,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联,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兄弟姐妹,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钟爱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领悟、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就应用心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潜质,在任何时候,都不好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愉悦,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坚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乔怡霏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联。”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的问题意思,让孩子多思考问题,多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从孩子的内心看问题
今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疏杰突然大声说:“老师,钰涵吐了。”我急忙走过去,询问钰涵哪里不舒服。钰涵胆怯的望着我,小声的说:“肚子疼。”当时我以为她是肠胃不舒服,心里想着尽快与她家里联系。我一边找电话,一边寻思着:不对呀,一般肠胃型疾病呕吐脸色是苍白或蜡黄,为什么钰涵现在的脸色是粉红的呢?想想她那胆怯的眼神、微小的声音,让我心中犯疑。
我正思索着,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萝卜炖鸡的味道。我心中一动,难道是钰涵不喜欢吃萝卜?我又来到钰涵身边,温和的对她说:“钰涵,你是不喜欢吃萝卜还是真肚子疼?”这一次,钰涵爽快的回答:“老师,萝卜的味道太难闻了,我从小就不喜欢吃,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不敢说,因为你常说不许挑食,样样蔬菜都要吃,所以我吃下去就想吐……”
听着孩子真诚而无奈的话语,看着孩子纯真而委屈得面容,想想自己都不喜欢吃萝卜,我的感受是何等的爱怜和揪心呢?此时我真在为自己在某些教育情景中的霸权和专横行为感到羞愧、自责。尽管许多教育行为是善意的,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却没有落到实处。
我重新给钰涵盛了一晚饭,看着她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我很满足,这种满足发自心底。让我们都站在孩子的内心世界看问题,让他们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教育随笔:回答问题要举手
开学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月了,孩子们也都互相熟悉,在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的发言也变得积极了许多,不像刚开始说话都不完整,一句话没有中心意思。但是,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这个过程中,随着语言能力地不断发展,孩子们爱说、会说,但是这也造成了活动中最大的难题——插嘴。
特别是在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虽然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个问题教师只能选择其中一部分来回答,这让许多很想说的小朋友来说有点不够,于是他们便忍不住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说出来了。这个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孩子,不仅都听不到真正回答问题的孩子所说的话,也使得活动显得有些乱,许多孩子乘机开始“讨论”。为了让孩子改正这个坏毛病,我们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园”,让孩子在模仿老师上课的过程中体会他人插嘴的感觉,而且在活动中,我还会有意地问“小老师”:“你觉得你的小朋友这么吵,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除此之外,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会把声音放低一点,这样孩子们发现听不到故事了,他们就会慢慢地不讲话,认真地听故事了。只有孩子们能够养成耐心听讲的好习惯,这比任何精美的课件都要有用!
自从进行了那一次活动之后,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慢慢改掉了喜欢乱插嘴的坏习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经常提醒小朋友:“老师最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了!”在每次看到孩子们举手时,我也都会进行鼓励表扬,渐渐地孩子们都养成了耐心听讲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教育随笔:重新审视幼小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吃饭问题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我发现我们班级的幼儿最大的问题在吃东西上,每天吃点心、吃水果、吃饭都有幼儿不好好吃饭,吃东西的速度也慢。有的幼儿在吃东西前已经有了排斥的情绪,跑来告诉老师:我不要吃这个;有的幼儿在吃东西的过程中将自己碗里的东西放到其他幼儿的碗里、倒到桌子底下、坐等老师来喂……大部分家长在入园初期也最担心幼儿在园吃不饱,也有部分家长反应孩子一回到家就大吃特吃,可能在园时间没吃饱。
针对幼儿的吃饭问题,我们老师先给幼儿讲道理,多吃饭才能长高长大;也采用过一些措施,让先吃完的孩子先选择区域进行游戏等等,但这些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家都有家长喂食的孩子,在幼儿园要自己吃东西了难免会不习惯,特别是十一长假回来之后,幼儿这种依赖大人喂饭的情绪愈演愈烈,甚至有幼儿在吃饭时哭着说:我不会自己吃。
周四午饭前,我选择了一个绘本,给幼儿讲述绘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片段,每个小朋友的肚子里都有个肚子火车站,里面有很多小精灵,他们的工作是把食物变成泥,没有食物掉下来他们就没办法工作,在肚子里睡着打起了呼噜,肚子就会有咕噜噜的响声……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中午吃饭时就有幼儿问我:老师,我肚子里的小精灵们工作了吗?周四周五的吃饭情况稍有好转。希望周一回来后的你们能继续好好吃东西,我们一起加油!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