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有了资料的帮助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你知不知道我们常见的幼师资料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案例:捕捉“偶然”,实现“必然””,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四月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习习的春风吹拂在我们脸上、身上,就象一双温暖的手抚摩着我们,太阳光暖暖的,真是好惬意!吃过午饭,我带着孩子们例行每天要做的公事——散步。幼儿人数多,走路总是不安分,为安全起见,我总是让孩子们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今天我们还是老样子,念着儿歌走着走着,朱学成突然叫起来:“看,那边有花!”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象刚出笼的鸟儿一般哗啦一下朝那边奔跑过去,刚才还整齐有序的队伍一瞬间乱成一团糟,我不停地喊:“快排好队,排好队了看。我们要回教室了。”可孩子们却充耳不闻,不断惊叫着:“哇!这么多的花!”“多漂亮呀!”“黄黄的,我的眼睛都酸了。”“还很香的。”“我知道的,这是蒲公英花!”“我也知道,它还会结籽,能飞起来的。”“对,能飞得很远很远,我吹过的。”“真的?在哪里?快帮我找出来。”“真有趣!有点毛毛的,我不敢碰它了。”惊喜之声不断,完全听不见我的“命令”了,孩子们围着花,有的蹲,有的趴,有的坐,有的摸,有的抚,有的闻,有的吹,有的身手去摘,有的数着花瓣,有的轻轻地跟花儿说话……看着他们惊奇认真的摸样,看着地上娇艳诱人的蒲公英花,我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不快和发出的命令是多么的愚蠢。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多美的景象啊!那是一种人和自然的亲密融合。瞧,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坦率的交流,仔细的寻找,小心的拨弄,惊奇的发现,激动的讲述……此情此景不就是我所一直向往着并努力追求着的教育境界吗?看到这里,我已被眼前的气氛所感染,于是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最后孩自创的插花花展在我们中(一)班成功地开展了。从发现地上的花到亲密地接触花再到做“新娘花”最后引发做插花及举办插花展览,这其中的过程是多么的自然,是孩子们的好奇引导着他们进行了一次次的探索,也是孩子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引导。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对照《纲要》,反思这一次的活动,我觉得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有一双“慧眼”,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捕捉到一个个可能的教育契机,使“偶然”变“必然”。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虽小,却常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当孩子们的行为、语言、表情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的需求、困难、关注点和感受时,我们应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引发有意义的活动,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其次教师不但要有“慧眼”,还要做“穿针引线”之人,让幼儿在兴趣正浓,然而碰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提供及时的帮助,促使幼儿自发的活动转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例如当孩子们把花捧着送给我时,我真诚欣赏着说:“真漂亮,如果再配上点绿色就更美了。”“这几根花如果再高一点就象电视里的插花了。”于是孩子们就又忙开了,就这样一次次的摆弄,一次次的寻找,使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小花、小草变成了一瓶瓶姿态各异的插花。摆在柜子上的插花是这一次“偶然”的显性成果,而隐含在其中的教育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在这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敢于创造才是最宝贵的。“孩子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孩子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总之,教师要抓住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中的教育契机,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从幼儿关注的小事情引发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利用“偶然”,去挖掘去实现其中蕴涵着的必然的教育价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
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环境,如何充分合理地运用家园的共同教育资源,帮助孩子拥有更好的发展环境,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理解,而孩子的家庭教育需要老师的帮助、理解,所以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程淮教授提到的儿童的发展“微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真正的可控要素,微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家长和老师都应努力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儿童发展的微环境,正确引导孩子从小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
要给孩子一种好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孩子。幼儿园的老师仅仅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但不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并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制定家园合作计划。
幼儿园的工作有很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配合。如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他们在家里所有的吃、喝、拉、撒、都有家长全部代替,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待提高,这时,老师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但是许多孩子一回到家,家长又包办了一切,替孩子穿衣、喂饭,整理玩具,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导致老师做出的努力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是家园教育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要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指导,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我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几条家园配合的小经验:
1、让家长了解班里的教育目标,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一致。
2、当孩子出现某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及时与家长沟通,找到解决的办法。
3、做好每一项家园共育工作比如家园联系、电访、家访等。
4、定期召开半日活动。
5、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遇到的难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只要做好家园共育,就一定能够提高教育的质量。
加强园区合作 实现园区双赢
导读:社区教育已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必将继续深入挖掘社区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地。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各项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任何教育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其中某单一因素所导致的,其解决也非某单一因素所能独立完成的。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他们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6正始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增加了有关幼儿园与社区关系的内容,“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宣传幼儿园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的建设”。《纲要》也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园在认真学习理解《纲要》、《规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幼儿园与当地之间互惠互利、双向服务的关系,在与社区的双向合作中做了些的有益的思考与尝试,主要做法是:主动协调关系,加强对外沟通,使园所与当地之间建立起了相互理解、信任、支持合作的的关系,为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使幼儿园与社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双赢。
一、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服务于幼儿园。
1、社区人力资源是一块丰富的矿藏。
我们积极吸收热心学前教育或学有专长的家长和社区人士来园发挥其智力或特长优势,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传授专门知识技能。比如:我们与社区合作共建课程,开展了社区工作日的活动,鼓励社区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来我园与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游戏运动,做一天的义工。社区卫生站的牙医来了,给孩子们讲解保护牙齿的知识;社区民警来了,给孩子们介绍介绍警察的工作、说说交通规则,教孩子们如何做一名马路当中的交通警;社区里的老红军也来了,给孩子生动的讲述了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孩子们也许并不能想象当时战争的场面,但是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对英雄的崇拜溢于言表;还有刚念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给弟弟妹妹们说说上小学的感受。孩子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2、社区物力资源可以创造有利的教育条件。
①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时刻在起着教育作用。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我们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知识是通过社会情景中的交流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性。社会情景中的交往与合作对于儿童的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的创造与想象空间,因此,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如:在活动《西苑小区是我家》中,我们充分利用西园小区植物园幽雅、整洁的环境优势,以自然、亲切的绿色环境呈现在幼儿眼前,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去感知环境的优美,幼儿自发地萌生出热爱小区进而爱护小区的情感,从而促使环保课题《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的产生与开展。一连串的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幼儿浓厚的兴趣下开展得如火如荼。这样优美的地理优势即使教师精心布置也不及于此。
②社区内部门或企业的闲置物资、边角料废旧物品,在符合卫生的条件下,也可以变废为宝。如:旧轮胎经过改装成了幼儿喜欢的秋千,瓶瓶罐罐成了幼儿“娃娃家”的宝贝……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意识。
为了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社会性情感,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我们通过带幼儿到小区超市观察售货员是如何接待顾客,货架上的物品如何摆放等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1元钱购物”活动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我们还带幼儿参观理发店、银行、小吃店等,让幼儿通过与社区内人员的语言交流,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利用节假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宣传活动,将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成果向社区展示、汇报,让教师、幼儿产生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如“三八”妇女节时,中班老师组织幼儿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画展,孩子们大方地站在画展前为来往的小区行人介绍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妈妈的一份祝福,让来往的行人们称赞不已,也让妈妈们十分欣慰。
4、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各主题活动开展。
每一个地区都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广饶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县城,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教育资源:戏剧文化、古建筑文化、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等,将这些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精心选择、设计,并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给家长、孩子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大一班的主题活动《地方戏剧瑰宝》中,老师们带领幼儿到吕剧团参观,通过吕剧团的演员给幼儿讲解、表演吕剧,使幼儿初步感知戏剧文化的特色,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从而推进本土特色活动在其它领域的开展。大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家乡的名胜古迹》,老师带领幼儿参观了“南宋大殿”“,感受到了广饶古建筑的古朴、雄伟,参观了“广饶县历史博物馆”(即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们感受到广饶历史的悠久。孩子们不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二、积极走出幼儿园,利用园本资源服务于社区。
1、实现幼儿园物质资源的社区共享
我们充分利用本园物质资源,为社区居民与儿童提供更多教育与服务。如:我们开展的“场地材料开放日”活动,每周定期对幼儿、家长开放部分场地和材料(如:大型玩具、体育器材、益智玩具等),让他们来园活动,该活动备受欢迎。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玩具、图书借阅等活动,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在周日、夜晚,还可以用于开展社区文化教育、联欢会等等,实现资源共享。
2、履行幼教机构的社会宣传职能。
关注社区教育观念的沟通,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增强社区居民正确的教育意识和方法。我们曾经作过“如何营造理想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等一系列专题,为社区居民送去了最新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很关注社区中对教育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开办了教育指导宣传栏,开通家长服务热线,对家长日常育儿中的疑难问题予以咨询指导,开办家长学校,系统地宣传科学的教育知识方法,使幼儿教育得到更广泛的理解支持,推动家庭、教育、社区一体化建设。
3、服务社区,让社区为课程搭建平台,促进幼儿的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幼儿萌发主动为社区服务的念头时,我们及时地给予引导、启发,并相应地引领幼儿开展一系列的为社区服务的活动。如:孩子们发现小区公园的环境遭到居民的破坏时,自发地为制止环境破坏“出谋献策”,通过“为小区设计环保标志”、收集环境污染图片在小区进行现场宣传、升旗仪式上的环保小卫士宣言等途径呼吁人们爱护身边的环境,让公园永远那样整洁、美丽。另外,孩子们还利用节假日主动向老师提出为小区劳动的想法,如:植树节里,小班的孩子们提着小水桶小心翼翼地为小花小草浇水,中班的孩子们提着塑料袋认真地在替公园清扫垃圾等!由孩子们因环境因素自发形成的保护意识,将更加容易形成幼儿的良好品德及行为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取代了教师只是借助挂图、木偶教具等方式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品质,而且效果更加显而易见。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社区教育已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作为受益者的我们,必将继续深入挖掘社区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地。
案例:教育案例
XX小朋友长的活泼可爱,而且一张小嘴能说会道,深受他人的喜爱.在家庭中爷爷、奶奶比较宠爱,而且带孩子的时间也比较长.有时父母因孩子作错事批评孩子的时候,奶奶总是先责怪父母,说孩子还小,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造成了孩子一种依仗的心理,凡是有奶奶撑腰,在家比较霸道.从来不为别人考虑。
自从跳出家庭的圈子,来到幼儿园后,由于家庭的这些原因导致了XX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常以自我为中心,虽然在集体生活中获得了新的生活经验,但是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产生误解以至引起争吵或者打架的事件。
事件:
游戏实录:
XX哭着来找老师:“老师,他拿着我的电话。”他一边哭,一边说。手指着YY手中的玩具电话,一个劲地喊:“我的,我的!”YY两手紧紧地拽着,一副生怕被XX抢走的样子。老师介入,才发现YY手中的电话,是从正玩得高兴的YY手中抢来的。“YY,你是不是也很喜欢这个电话?”YY点点头,老师又说:“这个电话刚刚是XX在玩的,你这样抢,他会很难过的,你待会儿再玩好吗?”YY在老师的劝说下,很不情愿地将手中的电话放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了AA的叫声,我发现YY正用小手使劲地拧着AA的小脸。还没等我靠近,YY又张开嘴巴要去咬AA的手,当AA挣脱后,YY在情急之下拧捏AA的脸,然后一把抢过娃娃的鞋子。
教育分析: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在进行区角游戏时,在预见幼儿活动可能出现“危机”时,教师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采取直接的方式及时指导。
像案例中:XX把幼儿园的玩具说成是自己的玩具,这和这一时期的幼儿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特点之一: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明显。而YY抢XX的玩具,也正是因为他看XX玩得那么高兴,自己也想玩,便采取了最直接的方式——从别人手中抢了玩具就玩的现象。
因为第一次是在老师的“强行”参与下让XX不得不“放弃”的原因,所以并未能满足YY的内心的需求。因此,继续上演了第二场“争夺战”。其实这更进一步的说明了这一时期幼儿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但在交往中却带着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而且,这一时期的幼儿特别喜欢模仿,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就跟着怎么玩。当玩具缺少时就容易出现争抢的现象。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生活在一个绝对“爱心”的世界里,大人对孩子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孩子对大人对他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他能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吗?
2、当孩子与孩子之间产生矛盾后,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调解?
教育反思:
要孩子学会设身出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对目前的小班孩子来说困难还是比较大的,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幼儿榜样,故事正面引导教育幼儿知道为别人着想不仅能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也可以通过联系家长,希望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多提醒幼儿,让幼儿能下意识的多动脑筋,能多为别人着想.从而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而像案例中的这些现象其实在幼儿园也是司空见惯,老师该如何面对和引导解决呢?
其实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辨证地看待幼儿的冲突
老师要对孩子的冲突采取辨证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是破坏了教学秩序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再说孩子的冲突有他自身和外界的各种因素,我想原因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
尽管现代家庭趋向小型化、简单化的核心家庭,但为了照顾孩子,小型家庭
依然与父母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的住在父母家,也有的请父母来同住,4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必然使孩子处于家庭中心的地位,而且老人深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念的影响,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就自然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
2、孩子的年龄因素:
幼儿时期的孩子由于他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很低,而且幼儿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但又由于生活经验很缺乏,所以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缺乏合作意识,易于与他人发生冲突。表现在活动中一旦与人发生纠纷时就动手打人,而且不愿意承认错误。
3、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素:
幼儿由于遗传素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不同,神经类型、气质和性格也会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脾气温顺文静;有的孩子脾气急躁好动;有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善交往;也有的孩子豪爽大方热心过头等等。在集体生活中有的孩子就表现出很受人欢迎,而有的孩子则常受到别人的冷落。
在处理
幼儿间的冲突时我觉得老师要强调因人而异,其实这也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
冲突因其不良的客观效果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表现,人们通常对此作出消极的价值判断。其实,冲突这一外在行为恰恰是幼儿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大脑判断、选择、决策能力的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幼儿人性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只不过是一种负面价值究竟通过谁来转换。我认为,幼儿年龄还小,他们不会主动地关心别人,也不会想到为别人着想,再说孩子的道德认识和行为意识常常脱节,需要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解决自身矛盾,学会在矛盾冲突过程中,逐步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能力,学会克制冷静地处世待人。但孩子在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容易出偏差,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在平时的教育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学会为别人着想,会自己解决问题。让幼儿逐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愉悦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对孩子的冲突充当中间人,对幼儿起冲突的缘由、过程有正确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大师的话,辨证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小班案例
案例:来园活动时,颜琳小朋友拎着一个小笼子,还没进教室门,小朋友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快看,一只小白兔”。原来,颜琳小朋友因为喜欢小白兔,爸爸特地从松江买了一只。这几天我们小班在开展“可爱的动物”的主题,请家长配合主题活动,收集相关资料。颜琳的爸爸想得真周到也这么配合我们的班级工作,看到孩子们的专注,于是我想要么今天的教学就调整一下吧,让他们来观察和认识小白兔。学习活动时,孩子们十分投入,也非常感兴趣。黄浩小朋友说:“老师,小白兔喜欢吃青菜和萝卜的,我们给它吃点吧。”于是,请阿姨从食堂里拿了点,让他们喂,没想到孩子们抢着要喂。过了一会儿,朱泽平小朋友又说:“上次,我在电视上看见小兔还吃青草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红眼睛真可爱,有的说长耳朵真灵巧,说得津津有味……。
分析:为什么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如此大的兴趣呢?我反思了一下:喜欢小动物、爱护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对各种动物充满着好奇和关爱,特别是他们熟悉的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更是爱不释手,体现了幼儿童真、善良的美好情感。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小兔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丰富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本活动的教育旨在帮助幼儿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从小形成爱护动物的观念。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简单知识,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并萌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在活动开展前我就放手让幼儿和父母一起搜集动物相关资料,并及时肯定幼儿的努力,同时让幼儿把自己搜集来的各种资料通过各种形式向同伴介绍,既丰富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培养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探索、喂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也变得更加自信了。
案例:观察案例
体育活动时,孩子们在玩小推车,但在玩时却发现:
1、争抢现象多。
2、小推车在推动时,轮子不滚动现象多。
3、小推车互相碰撞情况多。
分析:
1、小班幼儿模仿能力强,看到别人的玩具,他们都想同时玩一玩,但小推车数量不到人数的一半。
2、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差,在推动小推车时,避让能力还教欠缺。
3、幼儿手部控制能力发展不一,小轮子的推动需要一定的条件,许多幼儿将轮子平放而没将其放到滚动位置。
对策:
1、进行分组活动,以减少幼儿的争抢行为。
2、与幼儿共同讨论“轮子为什么转不动?”以提醒幼儿小手用力向前推,轮子才会向前跑得快的好方法。
3、在场景的设置时,用明显的记号提醒幼儿开汽车的方向。
案例:
观察:幼儿剥桔子
1、半数幼儿一听到要剥桔子,就说:“老师,我剥不来。”
2、刘霆霄、王婧瑜等幼儿用手指抠桔子皮。
3、能剥桔子的幼儿只有四人。
4、有三名幼儿不愿动手剥桔子。
分析:
1、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在家倍受家人的宠爱,时常包办代替,一些生活技能的学习机会。
2、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小手肌肉群还不发达,个别幼儿对这一活动有困难。
3、老师在考虑幼儿活动时,创设此类机会少。
案例:
今天,幼儿体育活动后脱下的衣服很多,而天也稍热了些。一些孩子拿着孩子拿着自己的衣服,走到衣架前挂衣服,观察后发现:
1、个别幼儿把连帽衣的帽子挂在衣架上。
2、少数幼儿将衣服挂在衣架上,
3、多数幼儿不知如何挂在衣架上或挂一次、掉一次。
分析:
1、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理能力方面的欠缺。
2、老师的包办代替过多及父母的宠爱所致。
对策:
1、以“衣服找洞洞”的形式,引导幼儿拿着衣架寻找袖管上的洞洞,口吻拟人化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加强示范,表扬与鼓励。
效果:
如今,大部分幼儿已能自己学挂衣服了,虽然还需老师一旁帮助,但“愿学”“想学”的愿望已经激发了。
案例:
撕贴自墙面设置了“果树”后,孩子们十分乐意投入此活动在自由活动区域游戏时,总会人满为患,争抢不断……
分析:
1、幼儿对此活动感兴趣
2、美术活动中的撕贴是第一次开展,幼儿对新事物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事物,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3、我在创设环境时,已考虑了这一点,但估计不足,小图画纸的撕贴的投入未起到明显效果。
对策:
1、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尝试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2、更新其他区域内容(幼儿已不感兴趣的内容),对幼儿多一份观察了解孩子的需求。
幼师资料《案例:捕捉“偶然”,实现“必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