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案例:观望者vs参与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始分析:
柯伟福——我班的一名弟弟小朋友,性格沉闷,胆小害羞,特别不自信。表现为对于老师的询问,总是以最简单的言语回答,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掉头或摇头表示的;非常敏感,小朋友欺负他了,他会一整天闷闷不乐,却不敢向老师和小朋友说;上课时不爱举手发言,大家都高兴地做游戏,他却在一旁远远观看,不敢也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孩子身上应该体现的好奇爱问,爱动手在他身上表现的不明显,对周围的事物缺少兴趣,在班级中他更多的是一名观望者而不是一名参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进入大班后虽然比中小班时情况有所好转,但其缺乏自信的心理是会阻碍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的,也是与二期课改提出的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的儿童,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所不符合的。
实录一:
午休自由活动了,孩子们拿着各自的玩具玩开了,有围在一起看书的,同伴们一起玩彩泥的,女孩子们过起了娃娃家……只见一群男孩子拿着奥特曼的玩具当起了奥特曼和怪兽,瞧“卿卿”奥特曼正在消灭“峰峰”怪兽呢。加入的孩子也越来越多,都在投入地在玩,而我发现有一个孩子一直在旁边观望,望着他们的行动,看着他们的“表演”,显露出羡慕,当“奥特曼”与“怪兽”对打时,他也露出了惊恐的神情,心情时高时低,随着他们改变,当奥特曼最终“胜利”时伟福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思考:
从孩子的表情可以看出,其实柯伟福是也很想能加入他们,因为在男孩子心中奥特曼是勇敢无畏的,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是心目中的神,孩子们玩时的欢声笑语和行动已经感染了他,可是他不知道自己该用何种方式参加,也没有孩子们的主
动邀请,他也不确定同伴们是否会接纳和喜欢他,所以他选择了观望。
实录二
综合季节,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特点和我园正在进行的面塑教育,我预设了“小蜜蜂和小花”的活动旨在运用揉,捏,搓,压等方法,用各色面粉表现蜜蜂和小花的基本特点以及幼儿之间能乐意合作,从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在活动的第一阶段我在介绍了小蜜蜂后,请孩子们说出小蜜蜂的好朋友时,许多幼儿都积极回答:蜻蜓、蝴蝶……而坐在一旁的柯伟福虽然也是小眼睛认真地注视着我在倾听,通过他的表情我知道他能回答,但对于这个他能回答的问题却怎么都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我请到了他,用言语来鼓励他“柯伟福小朋友也为蜜蜂找到了好朋友,是谁呢?”“是,是柳树”虽然相对于其他幼儿的回答,柯伟福的答案不太完整,但我知道他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们大家也给了他回应——积极的鼓励。接着情节的深入小蜜蜂生病在家而小花在小蜜蜂家门前唱歌给它听,向幼儿们预示了什么是好朋友。在讨论什么是合作时,孩子们就有关合作的方法展开了讨论,也讨论的热火朝天,想出了很多合作的方法,虽然柯伟福小朋友没有想出合作的方式,但从他充满笑容的脸上看得出他也在动脑,他的思维在和小朋友一起转动。
活动的第二阶段,是要小朋友相互找好朋友并商量,柯伟福小朋友有些发愣,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不知所措了,显得有些慌张,因为他不知道该找哪一个,因为他是个不善于交往的孩子最容易被大家所忽视。此时我向前拉住了他的小手,鼓励他:“班级里你最好的好朋友是谁呀”,“是苏铭镭”但紧接着他又摇摇头,“可是苏铭镭有好多好朋友的。”对于他的担忧,我们一起向苏铭镭求证并得到了的认可,两位幼儿组成了一队,两人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之后他们俩象其他好朋友一样进行了商量和分工,苏铭镭做小花,柯伟福捏小蜜蜂,接下来两个人默契地合作,认真地塑造这“一对好朋友”。因为是做小蜜蜂,比较复杂,对动手能力不太强的他而言相难度稍微大了一点,但他并没有向别人求助,而是自己尽力的做,做完头,再做身体,触角、腿……他已经完全专注于他的世界中了。在最后的请小蜜蜂和小花这对好朋友请到草丛中去玩时,他们俩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小蜜蜂较重,用一根牙签支持体重却怎么也平衡不了,陷入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下可怎么办啊,一时之间柯伟福和他的合作小伙伴都显得有些着急了……“别急,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怎么样让蜜蜂站立起来,不摔交呢”他们俩琢磨起来,把牙签拔出来,尝试着把牙签插在蜜蜂不同的部位:头,身体、屁股,还是不行,当发现一根牙签不行时,他们就探索着用上了另外一根牙签,终于平衡了,柯伟福和苏铭镭高兴地抱在了一起跳了起来,“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那种欢欣是成功完成合作的快乐,是无法隐藏的。而他们的这种经验也被其他几对出现同样问题的幼儿所迁移应用。
当最后的讲评阶段,大家一起来分享合作的快乐,柯伟福小朋友和他的好朋友勇敢的举起了小手,因为他们忍不住要把自己所体验的这种在合作中互相帮助的快乐向大家讲述。虽然还是苏铭镭小朋友介绍的多,
但当苏铭镭对我提出的在合作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一时答不上来,柯伟福勇敢的做出了补充:“我们在合作中当我在做蜜蜂发生困难时我的好朋友会及时的帮助我。”而同时柯伟福的手紧紧地搭在了苏铭镭的肩上,得意,满意和愉快之情溢于在脸上……
思考: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5-6岁幼儿培养阶段目标是: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
活动中柯伟福笑得好开心,第一次看到他和小朋友相处得这么融洽,而不是孤单地被孤立在孩子的外面,。自己参与其中和小朋友一起尝试,勇敢和比较自信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活动中充分体会了合作和成功的乐趣,这种体验对于这类胆小内向的孩子是很宝贵的。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关爱的,特别是像伟福这类的孩子,尤其需要。因为内向使他们不敢勇敢地与同伴交往,而是退缩所以很容易被大家所遗忘。教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如细微的动作,关心的话语会在他们敏感的心灵中播下自信的种子,教师的引导会让孩子勇敢地踏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而幼儿集体的鼓励也是有其独特作用的。
实录三:
在我布置的“花园”中摆放着幼儿们的作品“小蜜蜂和小花”。在今天的晨间活动“学说话”环节时,几个早来园的孩子不约而同来到了”花园”旁把话题都集中在了合作的作品上,“看,我的作品在那呢”,”那是我和婕婕合作做的一对好朋友,多美啊!”……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在一旁的伟福终于忍不住了,低着头轻声地说道:“我的作品是和苏铭镭一起完成的,我做了小蜜蜂,他请了小花。”眼睛没有注视幼儿,当说完时羞涩地笑了,小脸上泛起了一层层的红晕……
思考:
胆小的幼儿羞于表现自己,不善表达。所以他在班级中许多的时候都是一个小小倾听者和观望者,除非是他所感兴趣的事。上次在学习活动中和好朋友合作的体验和作品成功完成的乐趣是他前所未有的,所以他也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他的快乐,这份喜悦是抑制不住的,虽然在与同伴分享这种快乐时他还有些害羞。
伟福其实是个满聪明的孩子,他的胆小内向是源于自信心的不足。在上次引导他参加的活动,完成了小蜜蜂的塑造,让他看见了自己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他勇敢地与同伴分享。让幼儿在参加活动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地事,通过成功的体验让胆小内向的
>幼儿建立自信,与幼儿大胆交往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实录四:
柯伟福旁边的赵志鹏是个活泼外向的孩子,由于他的能言善道所以很多孩子都很崇拜他,伟福也不例外,加上他们两家也住的很近,所以是比较要好的孩子。今天在离园前的十分钟,我邀请勇敢的孩子和同样大胆的好朋友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朋友们纷纷要求上来。志鹏牵着伟福的手上来了,伟福有些羞涩,但还是很大方地并肩来到了孩子们的面前。两人交头接耳地商量了一会后说道:“我们为大家唱一首歌《小蜜蜂和蒲公英》”,“小小蒲公英……”虽然是志鹏的声音盖过了伟福的,但我依稀还是听到了福福的并不响彻的歌声。两个人一起唱了,两个孩子唱得很开心,我和其余孩子们也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伟福显得很激动。
思考:
今天是伟福主动勇敢的在小朋友面前表现的一次。他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变得勇敢和主动了,也变的爱表现了。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让性格胆小内向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可以得到锻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期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不再是单向的传输式,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的影响,还包括幼儿对老师的影响和同伴间的相互影响,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帮幼儿建立自信的方法。
实录五
找过了幼儿园里的花,丰富了幼儿关于花形状、大小及颜色的不同后,孩子们都兴致昂然。今天在区域活动时许多幼儿都在“巧巧手”区中用面粉表现各种各样的花了,伟福也在内。杨宇峰的动作很快,捏成了一朵小花并把花放在了一块底板上,接着做起了第二朵。这时柯伟福小朋友完成了一朵小花,由于底板需在玩具橱格子内要去拿的,在迟疑了一下后,他将自己做成的小花放在了峰峰的花旁,也摆在他的底板上,没有语言的交流,两人相视一笑,接着又做其他花了……区域活动结束时一幅“春天的花园”映入眼帘……
思考:
在强调了大班幼儿之间的合作后,近段时间幼儿的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了。区域活动中伟福和峰峰的合作中没有言语的交流,他们的交流只是通过动作的发生而产生的。当伟福主动的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和峰峰的作品放在一起时,两人的对视就好象在言语交谈:伟福在说“我们一起合作好吗?”而一笑则是双方的默认和宇蜂的应允。
内向的伟福通过动作和眼神的交流,达到了和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目的。孩子也有他们交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之间有独特的交流的办法。
反思:
学龄前的幼儿性格特征不稳定,非常容易受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性格是很容易塑造的,而良好的性格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和深刻的影响。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育。
对于胆小、内向的柯伟福,教师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自信,防止幼儿自卑的心理。
这种类型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需要的是关怀和体贴。对孩子作恰如其分的肯定与鼓励,但这些肯定是具体的和有根据的,要善于寻找这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细心,踏实等,使孩子发现自己身上也是有好多优点的。
多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长期下来使得孩子累计信心,意识到自己是行的和有力量的。
另外同伴的帮助和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在对柯伟福的观察和教育引导中我发现他已经逐渐在增长自信,特别是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已经不再那么胆怯和害羞了,好朋友渐渐多了,已经从一个观望者的角色慢慢转变到了一名敢于加入活动和表现的参与者。
我将继续关注伟福和班中胆小内向孩子的发展:继续进行观望者vs参与者的较量。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我们要做幸福的研究者
整理了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我们要做幸福的研究者》,希望对幼儿教育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个概念提出来已有好多年了,刚开始觉得研究者和教师是两个不同的身份,它们是分开的,如今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夸张。教师是要教书育人的,哪有时间去搞研究呢?搞研究那都是专家们干的事。其实不然,可能是一开始我们把研究者定义的狭隘了点。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不仅仅是表现在发表多少论文,开展多少课题,做了多少实验,更多是体现在教师是否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倾向。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新《纲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实现的必然途径。成为研究者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也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我们必须学习,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撑不行,光靠死记硬背那些前人的学术理论也不行,这些理论都需要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脱离我们的教育实践。成为研究者的学习还应该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不能只接收外部的灌输,要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研究、论证和分享吸收各种新信息。
教师教育的对象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孩子们总是在不停成长、变化,无法预设的东西太多了。作为教师,也是一名研究者,只有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支撑下,不断地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继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教育实践更有教育意义。研究的内容始于问题但不等于问题,他是透过问题的表现去探索出一些对教育教学活动有意义有实用的、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措施,来改进教学,提高效率。
作为新教师,我们还不具备研究课题写论文的能力时,不能误把写文章当作搞科研,但是写文章正是新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一个好的开始。成为研究者前,我们先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评价,在教育实践笔记中记录点点滴滴,慢慢积累经验、研究技能,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研究者。
我们年轻,即使不是很自信能够成功,也不要给自己妄加无谓的压力。不要把研究看得太过神圣、神秘,只要坚持做到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实践,就会逐渐成长。作为教师,我们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孩子的变化、教育活动方式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的变化等等,在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基于理论的思考和行动。相信经过几年的磨练,大家都会有所进步,成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谨记这些话,在教育中寻找乐趣,在研究中获得幸福。
教师心得:不要成为孩子的“包办者”
不要成为孩子的“包办者”
中午吃饭时,我们忙了一阵,刚把汤菜给孩子们分好,许多小朋友齐声喊:“老师,她的汤洒了!”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等着我的“发落”,而把汤洒了的李广杰却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任凭那些汤从桌子上流到身上,我连忙喊:“李广杰,快站起来!”我怕孩子烫着,而她仍然
有反应,于是我一把将她拉开。
我感到一阵痛心,这么多的孩子看着汤被打翻,连最起码的自我保护都不会,汤很烫但只要站起来,危险就可以避免,细想一下,同样的情况在家里肯定也会发生,只是这些都被父母“包办”了。这时,孩子只有挨训的份,没有动手的机会。
下午的教育活动课上,我特意组织讨论“汤洒了该怎么办?”让幼儿认识到事情发生后,首先要自己想办法,汤很烫时应马上站起来,或把两腿分开,赶紧离开座位,最后把桌子擦干净。
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成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包办者”。要让幼儿真正掌握并懂得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他们一些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幼儿园园长是首席研究者
面对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等各种挑战,幼儿园园长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变化。我认为,园长应该担任保育和教育的“首席研究者”的任务。因为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管理的核心自然就是保教质量问题,但是支持这个核心发展的是一个多元的组织机构,在这个多元的机构中,园长管理精力投入的权重和角色倾向,会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专业化发展的走向。
园长要把幼儿园办成专业化的幼儿园,就需要园长用自己的专业化去影响教师。因为笔者发现,如果园长爱好什么,教师就会觉得什么重要;园长的身影在哪里出现的多,哪里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的岗位有多么重要。如果园长能够读懂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会很在意你的存在和看法,这时园长的作用和导向能力就更强了。
园长要做教育研究的首席研究者,就要承担起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持者和引领者的重任。如果园长把自己真正当成与教师平等的首席教师,懂得怎样尊重教师们的表达,清楚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他自身的理由,并表现出希望从每一个教师中得到新鲜的想法或做法的时候,他们被动的心理就会转化为积极想表现的愿望。
作为幼儿园的专业引领者,园长在引领教师进行研究行动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注所采取的研究形式是否有利于教师的能力发展;二是自己的问题和建议是否是教师们没有想到的,是否引发了他们新的思考和行动。
园长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师们发展的节奏、速度以及质量。如果园长引领水平仅仅是多数教师都能做到的水平,教师们的思考和行动就会出现原地转圈的现象。而当园长的引领水平超出教师水平的时候,教师思考或行动的结果就会有超出原有水平的实际表现,实现螺旋向上的发展。所以,园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教师们专业化发展的表率。
案例:教师的参与不可少
中班的孩子喜欢观察,但没有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我找来绿豆和芸豆来做“比一比谁先发芽”的试验。在把绿豆、芸豆分别泡在小盘子里的同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一张记录表:用小绿点表示绿豆,用棕色的椭圆形表示芸豆,在绿豆和芸豆的下边分别画出一周五天的记录空格立在自然角中。我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先发现它们的变化,谁就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松松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拉过泡豆豆的小盘子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小豆豆变了!快看小绿豆的绿皮破了,上边还有个小白点。”听他这么一说,我和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还真的有三四个小绿豆破了皮儿,上边的小白点是绿豆发的芽儿。但是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想听一听他们的说法,了解一下他们有没有关于种子发芽的经验。这时,乐乐问:“那个小白点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明明说:“不像,妈妈买来的绿豆芽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芸豆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是水泡的吧,像个老头,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松松,我让他把小绿豆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让明明把芸豆的变化也记录在表中,用他们明白的符号做记录,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则把他们的话记录在与之相对应的符号下面,帮助其表达得更清楚。从此,每天都会有四五位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绿豆、芸豆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与展示的机会,是孩子们拥有成功感受、增强自信的最佳途径;同时成功与自信又会促进孩子自主发展并保持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性,使之不断探索再获成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何做好学前教育管理经营者
新的时期,新的环境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管理经营者,在对自身工作进行重新定位的同时,应主动做到“六勤”,提升自己的管理经营水平。
“眼勤”,多学习
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的学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要读各种有字之书。应由系统的或有选择的学好教育教学理论,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各种来自报刊和网站的相关管理经营、教研文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等。二是读取实践这本无字之书,通过各种工作会议、教研活动或网站,去观察了解同行和保教人员在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动态,多关注基层、班级及至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变化。
“耳勤”,多听意见
作为一名管理经营者不仅要多听而且要会听。一是要听下面对具体管理人员的意见、做法是否符合师生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允许,不能居高临下,以一种领导者或检查者的身份出现,不能以一种专找保教人员差错的心态进行,也不能以一种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去听,而是要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和帮助保教人员的心态去听。二是要听课,把听课变为品课。在听课中提高自己的“识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决策管理经营能力。
“脑勤”,多思考
学前教育管理经营者要注意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悟性,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去切入。要善于在操作前、过程中和结束后进行“前思”、“中思”和“后思”,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把自己的脑袋长在别人的肩膀上,更不能随随便便,无正主见,不带脑袋地去工作。反之就由主动成为被动,其结果可知。
“腿勤”,多走动
凡是一名高级的管理经营者,一定要“下”走,不能上浮,坐屋指挥,多到班级、各个角落、方方面面掌握一手资料。二是要“上”去,多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倾听意见和关心,从中在物质和精神利益上受益。三是要往“外”走,多参加一些教研工作会议,学习一些外地园所的经验。你不论往哪里走,都应带着想法而去,带着办法而回。
“口勤”,常开口
对本单位的所见所为,应及时指导、协调、统筹安排。在行政上,及时处理所发生的不和谐音符和不协调事件,做到口开事完。在业务上,要讲艺术,如评课,这是一种艺术,应重在点睛,要以一种尊重教师的心态,不同地方应和教师交换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不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动不动对一节课下个“好”“中”“差”的结论,或分成几条优点几条缺点,教无定法。在评课中,不能搞自己说了算,要通过和教师交流,让教师从中得到启示,有利于保教工作的开展,就起到了交流作用。
“手勤”,多动笔
一个优秀的学前教育经营者的成功经验表现,要善于“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管”,再好的脑子不如破笔头,通过写、记促使大脑的运转,从而生成一些好的方式方法。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学术和生活积累,拿起笔头写自己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不足方面。这样天长日久,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经营理念、教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幼师资料《案例:观望者vs参与者》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