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对孩子们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育随笔: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每个孩子都需要赏识
滕滕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懂事,认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由于生病他上学期一直没来上学,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滕滕很老实,也很少说话,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有时老师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为他的听话,老师让他当了小班长,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滕林谷小朋友当班长,替老师管着小朋友”,让孩子高兴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还高兴的给姥姥奶奶打电话说自己当班长了,妈妈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孩子这么高兴,妈妈真的很欣慰。看的出来,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赏识,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学送孩子,滕滕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滕滕说幼儿园里洗手间小朋友没有肥皂洗手了,所以非得从家里带块肥皂来给小朋友,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没来得及和您说声,他说他把肥皂放到自己的橱子里了,没好意思跟你们说。”我听了真的很感动:多细心,多纯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开他的橱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块大大的肥皂在里面,拿到手里,心里竟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到了第二天,我把肥皂还给了他的妈妈,当然没有守着孩子,怕他知道了会不高兴,同时解释了关于班里没有肥皂的缘由,是我们太粗心,没有注意到孩子洗手的地方没有肥皂了,其实班里还有肥皂,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放上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每个孩子都要我们的“特殊照顾”,需要我们的赏识,
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变自己。所以,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努力让你身边的小天使们都快乐的飞翔起来吧!!
教育随笔:那个想交朋友的孩子
教育随笔:那个想交朋友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都渴望拥有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每个小朋友运用的交友方式却各不相同,有的小朋友使用温和的亲社会的方式,而有的小朋友则使用简单的粗暴的形式。
周二早餐结束之后,小朋友们照例开启了区域时间,然然三下五除二就拼插出了一把枪,他非常开心地跟旁边的小朋友进行着分享,博博走到他跟前,十分羡慕的看着他手中的枪,他和然然玩了一会儿之后,突然一下子把然然的椅子给推倒了,看到然然愤怒的样子,博博竟然显得有点高兴,然然十分愤怒的想上前去打他,他则笑着跑开了。我担心他俩会打起来,所以就挡在了他们两个的中间,然然情绪激动地推搡着我,而博博则是默不作声的躲在我的身后。我问博博为什么要给别人推到小椅子,他默默的说:“我只是想和他玩。”看来这个小朋友没有恶意,只是缺乏交往技能。
我告诉博博,如果想交朋友可以通过询问、交换玩具等方式进行,总之一定要让别人感觉舒服,如果采用推搡争夺的方式进行,那一定会让小朋友不高兴的,小朋友一旦不高兴了,也就不愿意跟你玩了。博博听了我的话之后,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最后主动地跟然然道了歉。
小朋友们的社会性基本都是在具体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很多冲突的发生,正是有效引导的契机,如果能够正确把握,必定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随笔:由孩子逆反而想
教育随笔:由孩子逆反而想
如果孩子偶尔淘气,不听大人的话,父母往往不以为然;如果孩子经常不听话,管不住,父母就会深感头疼。“不幸”的是,许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的增长,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愈来愈严重,而且在父母不断唠叨下,孩子甚至产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说什么,也不管对自己有多大好处,一律是先否定再说。
奇怪的是,每当父母把孩子如何顽固执拗的表现告诉幼儿园的老师,老师却很可能不认同;父母告诉其他和孩子接触过的熟人时,他们往往也会表示诧异:“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没有你说的那么捣乱啊!”当父母听到别人这样说时,真是既欣慰又困惑。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以往我们总是要问上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其实,有许多问题的产生根源是父母。孩子的某些叛逆心理和行为,可能恰恰是家庭教育弊端所致。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的父母,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他们的话吗?即使爸妈说的条条是理,孩子依然不肯服从,孩子愈大,这种现象愈明显。比如,小凡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不让小凡在看电视时吃东西,可是自己却经常如此。小凡有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结果逢他看的高兴时,他就说下一次一定改;逢到他看的不高兴时,他不但不听,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起初,小凡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不服,渐渐地,这种不满就扩散开来,爸爸说的话都不愿意听,小凡的叛逆心理愈来愈严重。
把孩子当小小孩对待
再有一些父母无视孩子地成长,总是把孩子当小小孩子对待,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这是造成孩子产生叛逆心理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教育小朋友“自己地事情自己做”,浩浩听了以后特别想做点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一天,浩浩提出晚饭后自己洗自己的碗。可是妈妈左思右想一番,还是以“万一碗摔碎了怎么办?”“碎片刺破手怎么办?”等理由拒绝了他。没有做成事情,浩浩可不高兴了,睡觉时故意不肯上自己的小床,很晚了还赖在爸妈的大床上,惹的爸爸想要处罚他。
父母确实要反过来想一想:自己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难道孩子天生就是一个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吗?孩子真的想做一个处处和爸妈作对的人吗?其实应该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而父母未必都是好家长。换个角度来说,父母喜欢乖孩子的真实理由是什么?我们不喜欢孩子和自己作对的目的何在?其实说穿了,还不是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吧!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否有点太自私、也太短视了呢?
教育随笔:从孩子的内心看问题
今天中午吃午饭的时候,疏杰突然大声说:“老师,钰涵吐了。”我急忙走过去,询问钰涵哪里不舒服。钰涵胆怯的望着我,小声的说:“肚子疼。”当时我以为她是肠胃不舒服,心里想着尽快与她家里联系。我一边找电话,一边寻思着:不对呀,一般肠胃型疾病呕吐脸色是苍白或蜡黄,为什么钰涵现在的脸色是粉红的呢?想想她那胆怯的眼神、微小的声音,让我心中犯疑。
我正思索着,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萝卜炖鸡的味道。我心中一动,难道是钰涵不喜欢吃萝卜?我又来到钰涵身边,温和的对她说:“钰涵,你是不喜欢吃萝卜还是真肚子疼?”这一次,钰涵爽快的回答:“老师,萝卜的味道太难闻了,我从小就不喜欢吃,但是,在幼儿园里我不敢说,因为你常说不许挑食,样样蔬菜都要吃,所以我吃下去就想吐……”
听着孩子真诚而无奈的话语,看着孩子纯真而委屈得面容,想想自己都不喜欢吃萝卜,我的感受是何等的爱怜和揪心呢?此时我真在为自己在某些教育情景中的霸权和专横行为感到羞愧、自责。尽管许多教育行为是善意的,但是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却没有落到实处。
我重新给钰涵盛了一晚饭,看着她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我很满足,这种满足发自心底。让我们都站在孩子的内心世界看问题,让他们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那幅画,满篇的线条,一打眼还真像是妈妈说的“乱画”。然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问问凯凯,他画的是什么呢?”妈妈回答我:“这还用问吗?我当时揍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拿着这张被妈妈给予“差评”的画找到凯凯,“凯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这幅画吗?”凯凯对着自己的画开始侃侃而谈“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这个是奥特光圈,它特别厉害,怪兽都被打到山后面去了。”我指着画中很多的一条条的线问:“凯凯,这些是什么?”“佳佳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是奥特光线,这可是奥特曼的绝招呢”凯凯边说着还边向我加动作表演着,我能从他的小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凯凯,你喜欢画画吗?”我问,凯凯说:“我喜欢,但妈妈不喜欢我画。”
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上,有不在少数的人存在着和凯凯妈妈一样的观点。更多的追求画面效果,而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四月有幸去济南“花婆婆”绘本工作坊学习,其中由赵福云园长带来的关于绘本与美术专题的分享中,赵园长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除了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同样也是很适用于传授给家长的观点。
一、让孩子喜欢画远比教孩子会画更重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一幅画的创作就是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但却有很多是在成人对其作品一次次的打击下让孩子变得不再喜欢画画。试想,我们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的画时,习惯用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呢?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就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没有约束的思维自由创作,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管画画的手法是否熟练,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一个表达,我们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而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画,应该给予孩子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让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用心来“听”孩子的画吧!
教育随笔:从游戏中读懂孩子的需求
游戏是学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独特的游戏形式,通过角色扮演、角色模仿可以提高幼儿对自然、社会的了解,特别是对与其生活相关的成人职业的观察与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次教研我们老师结合班级区角游戏分析问题,从角色游戏的功能定位、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指导方式、交流与分享和分析评价五个方面对角色游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特别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跟老师进行了讨论: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现状:
1.角色游戏场面大,幼儿持续的兴趣不长。
2.各区域中的角色受欢迎程度落差较大。
3.孩子的角色意识不明确,不强烈。
4.活动结束后材料无法正确归类归位。
5.无法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
6.幼儿的知识经验不够,导致游戏的枯燥,缺乏整体趣味性。
采取的措施:
1.在角色游戏开展前要先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并制定游戏规则。
2.学习幼儿分工合作,互相协商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3.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并针对不同情况,适时进行个别教育和引导。
4.通过"问题"和"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游戏情节深入开展
5.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6.在游戏结束时,应与幼儿共同来评价本次游戏的开展情况。
教育随笔:沟通的艺术
身为一线老师的我,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有欣喜也有困惑。深知家园配合的重要,于是努力与家长耐心沟通。反思曾经沟通时的一幕幕,有时因教师出于责任心,与家长说明一些孩子存在的“问题”,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告诉家长,想得到家长的配合,但家长却不以为然,觉得老师有点小题大作,使家园沟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让老师觉得有点儿无奈。
家园的和谐沟通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心中有孩子,心平气和地与家长沟通。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应选择性地运用一些策略,让家长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浓浓的责任心。让爱在老师与家长中传递,并发挥爱的正能量,去影响每一个家长,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真诚沟通是前提。教师要热情、真诚、主动,教师要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把家长作为平等的合作伙伴,真心实意做家长的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切实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要换位思考,对家长产生的急切情绪及冲动要冷静思考,学会体谅。只要我们态度诚恳,方法得当,就一定能赢得广大家长的理解、支持。
2.育儿知识勤宣传。《指南》的颁布有效地指导幼儿园和家长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通过提出3岁~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了解3岁~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老师可以结合《指南》向家长进行宣传。不可否认目前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重生理发育轻心理疏导的现象存在,有些家长忽视孩子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拔苗助长,严重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没有积极引导,这些消极因素需要我们幼教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合适的方式,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动员他们参与幼儿园的开放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建立家园之间良好的互动。
3.捕捉细节夸优点。在家园沟通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一日活动中幼儿有价值的细节,并及时反馈给家长。不要笼统地说:你的孩子今天很乖,今天表现好的。类似的沟通不能打动家长,而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巧妙地描述活动的细节,能深深地打动家长,然后以细节来说明孩子的优点,就更有说服力,这样会让家长看到老师工作的踏实,并感受到老师的专业性。如:这几天中为了教会杰杰使用剪刀,我有意识地在美工区投放了画有不同粗细实线的报纸,让他在区域活动时剪一剪面条,要求不断掉,他小心翼翼地剪,一开始总会到一半时就断了,终于剪成功完整的一根,他激动地拿着那根又细又长的面条给我看,我奖给他五角星,杰杰可高兴了。我把这个情境讲给他妈妈听时,妈妈点点头,也很赞同老师的做法,相信这次沟通将会使家园的合作更顺畅。
4.温馨提示要适宜。幼儿园有个别孩子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如争吵、争抢玩具等,面对孩子的不足,我们应选择与家长沟通的适宜时机,不要在接、送时有别的家长在场的时候沟通。如特意安排家访,用婉转的语气写个小纸条,指出孩子的不足,再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家长共同配合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园沟通是一门艺术,只有建构在爱的基础上的家园桥梁才能通向心灵深处。让我们用爱开启家园沟通的和谐之门,聆听孩子的成长故事,谱写家园共育的和谐篇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场春雨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热闹起来啦!今年的种植园经过整理改建,修筑起了各种形状的种植区,有正方形,五边形,小伞形,星形,圆形,半圆形等各种形状。我们大一班分到了三角形,“吕”字形,无边形,星形四块种植区。带孩子们领取了种子和小苗后,我们一起来到了我们班的种植区。孩子们一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呼雀跃,七嘴八舌的讨论,小手指指点点的说着,我喜欢吃西红柿,我喜欢吃西瓜,我喜欢吃……
“孩子们,如果你是种子,你是小苗,你喜欢住在全是土块的家里,还是喜欢住在泥土松软的家里呢?”
“当然喜欢泥土松软的家呀!”
“对呀对呀!松软的泥土会很舒服的!”大家纷纷说。
“很对,那我们怎样才能把满是土块的种子的家整理的舒服点呢?”
“嗯……把土块弄碎!”砚砚想了想说。
“好,现在我们就用小工具把土块弄碎吧。”
孩子们围在种植区四周,一点一点把土块弄碎,我和沈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安全使用小工具。经过一阵热火朝天的努力,我们的几个种植区的泥土都被孩子们整理的松软细腻。接下来我们带领孩子们挖坑,播种,插苗,培土,浇水,一阵忙碌之后,我们的种子和小苗都在他们舒适的新房子里安家了。
正在这个时候,奇奇握着小拳头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有西瓜虫种子,你快过来看看,我种下了西瓜虫种子,秋天就会长出很多很多西瓜虫啦!”
“奥?我看看你的西瓜虫种子。”
奇奇松开他的小拳头,慢慢张开胖嘟嘟的小手,手心里有四五颗圆圆黑黑的“小种子”。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蜷缩成球的小西瓜虫。
“奇奇,西瓜虫哪里来的?”“我从旁边的草地里抓的呀!”
“你为什么要种西瓜虫呢?”我问。
他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说“我喜欢西瓜虫,它会变成小圆球,我想有很多很多的西瓜虫!”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我把孩子们聚到跟前说:“孩子们,植物的种子和小苗种到地里可以发芽、长大,可是小虫子是由它们的妈妈生的,你把它埋到土里,它会闷死的。奇奇,你的西瓜虫种到哪里了?我们快点把它们救出来吧!”奇奇带着我们找到了它种“西瓜虫种子”的地方,我们一起“拯救”出了西瓜虫,并把它们送回草地去找它们的妈妈。“老师,等它们长大了会生出很多的西瓜虫宝宝吗?”“嗯,会的”我点点头。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尝试了播种,栽培,浇水等简单的田间劳动技能。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一块小小的种植园地,为孩子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激发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喜欢《教育随笔: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