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父母,老师更喜欢
发布时间:2021-04-27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幼儿园说课稿我喜欢的动物 幼儿园老师的教案孩子入园之后,父母身上的责任并非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一方面,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仍然是不能松懈的,父母仍对孩子的教养负主要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所以,家有入园孩子的父母,不仅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同时还得掌握和老师沟通的一些技巧,这样才能帮孩子做好过渡,更顺利地适应校园生活,更好地走向社会化。
今日的文章,我就结合微信后台的典型问题,来聊聊父母与老师沟通的一些注意事项。
既然送孩子进了幼儿园,就要表达对老师起码的尊敬
有些父母——虽然是少数,但的确是存在的,自己有着很优越的社会地位,或者自认为自己在养孩子方面懂得多,再或者本来在现实中就比较高冷,加上一些不良新闻频出,所以往往很难对幼儿园老师心怀敬意。
即使嘴里不说,但是这样的观念一定会体现到我们的言行态度当中。静观育儿微信后台上,收到的一位妈妈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
我自己一直都很关注育儿这块,所以没对幼儿园怀抱多大期望,只是当做托管的地方。加上因为一些新闻的缘故,对幼儿园老师们的确存在些偏见,在孩子入园一两个月之后,我对孩子的老师也一直都挺淡的(而且平日接送也都是我老公更顺路,他接送的多些)。
今天轮我接孩子,打算要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主动过来跟我聊天。她提出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我淡淡地跟老师来了句:哦,这些我都知道呢。
那会儿恰好孩子在边上拽我,我就跟老师道谢,说再见了。走之前,我大约看见老师脸上有些没趣,估计是打算跟我好好聊聊的呢?罗老师,我觉着我自己做得有问题,您说是不是?
这位妈妈疑虑得没错,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因为自己觉得懂得多,也没把老师看得重要,所以才会轻易就把老师晾在一边。
抛开那些新闻事件,既然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交给了老师,起码的尊重必须要有,比如老师讲话时要用心听,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老师的谢意,多把自己孩子的进步用积极的口吻告知老师等。
不仅要尊重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助教、生活老师也一样要尊重。父母对老师的冷淡态度,或者对不同老师态度不同,不仅会伤老师们的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老师和学校怀抱的态度。
要知道,老师是除父母之外,孩子生命里另外一个“重要他人”。教会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付出,是父母应该示范、引导孩子学会的一个宝贵品质。
戒除父母自己的分离焦虑,不干扰老师的工作
在9月份孩子刚入园那会儿,曾经有一位玻璃心的妈妈跟我说:
罗老师有个事想跟你说说。我女儿刚入园,很粘我,每次都很不情愿去学校。今天也这样。我看她眼泪汪汪的样儿,心里难受,就忍不住在教室里多待了一会儿。当时我就抱了抱她,跟她耳语几句,想给她多点安慰。可是她的班主任老师,看起来还挺年轻的姑娘严肃地冲我说:妞妞(化名)妈妈,请你离开教室,我们要上课了!我只好尴尬地离开了。因为这老师的一句话,我一整天都觉得不好。这样凶巴巴的老师,把孩子交给她,能让人放心吗?
从这个妈妈的讲述里,可以很明显看出,不仅孩子粘妈妈,妈妈也很粘孩子。妈妈的分离焦虑甚至更严重,以至于传染给了孩子,让孩子愈发不愿意和妈妈分开。母女俩在教室里难舍难分,不但会影响到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而且也的确会干扰到老师的正常工作。
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送进教室、交给老师之后,干脆地道再见,并且快速离开。父母在孩子身边多留恋一会儿,就会对孩子和老师多一会儿干扰。[合同范本网 36gh.com]
很多妈妈其实都会发现,孩子明明一个人在陌生环境里玩得挺好的,可是只要一看见妈妈就开始磨叽、腻歪、甚至缠住妈妈不愿意再投入到集体活动当中。这都是孩子在适应新环境的一个过渡,是很正常的表现。父母此时该做的,就是在孩子背后“温柔的一推”,帮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怜惜地继续把孩子抱在怀里。
既然孩子已经入园了,父母必须学会信任老师。信任老师并不是看老师是否值得信任(这是你择园时候早就该考虑好的事),信任于父母是一种能力。即使后来,你怀疑老师有些问题,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不公平对待等,也请怀抱信任的态度,认真地听老师如何解释,而不是一腔怒火上来,就把老师推到了自己的敌对面上。
保持跟老师的良好沟通,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
有的父母会认为幼儿园也就是玩,旷课逃课也没有关系。还有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生病,甚至不跟老师打招呼就直接好几天不送孩子去学校。再或者遇到学校组织活动,认为无关紧要,并不放在心上。
这都是不合适的做法。
第一,父母最好跟老师保持良好的联络、沟通。一个孩子不来上学,也没有音信,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份很大的牵挂。这时,父母发条短信请个假,总可以吧?另外,一般的学校活动,如果父母总认为不重要,不乐意参加,这样孩子每次都不能获得父母的支持,也就自然会影响孩子有效融入他们的新环境。
第二,现在的通讯手段其实很发达,爸妈们有很多渠道去跟老师交流、保持联络,譬如手机短信、微信,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更放松,也更容易聊得深入。比如你若平时没多少机会跟老师当面深聊,就可以通过短信跟老师谈谈孩子的一些习惯、小进步、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帮老师更好地了解、帮助你的孩子。
有时候,若父母方便,甚至可以多问几嘴学校的新活动事宜,甚至毛遂自荐去做自愿者。
你主动融入孩子的校园环境,对孩子是一种鼓舞和情感支持,而且老师们也会非常感激你的。
幼儿园老师们身上都担有很大责任,他们也都不容易。记得我一位同事跟我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每天去接孩子,走在幼儿园感觉就像是游戏闯关。满园的孩子,满教室都是吵嚷声。迎面来的小孩子没几个能够乖乖走直线的,所以你得提防别碰到他们,小心过了一个后面又出来一个。想想自己就接个孩子,尚且如此,老师们一整天对着这些哇哇叫的孩子们,即使再爱孩子,真心也是巨大的挑战。
但凡有过接送孩子经验的父母,应该会对这段话有些体会吧。
人和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希望老师们如何对待孩子,那么父母首先就如何支持、配合老师们的工作。父母和老师的目标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让幼儿园老师更喜欢你家娃
这个老师从教十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不同的是,每个娃都天真可爱,但,却不一定有同样可爱的爸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固然是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老师也是人,而人与人的差异又很多,我们不能排除一些老师因为家长的苛刻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他将工作中发现的,家长成功与老师相处的经验整理了一下,做到以下七条,马上让你的宝贝成为老师的“宠儿”。
一、调教出热情、礼貌的小伙伴。
孩子个个天真可爱,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和宝贝一起跟老师打个招呼,或是跟老师来个热情的拥抱。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和暖暖的拥抱,常常让我的心情美好一整天。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儿妈”。
虽然说幼儿园教育和保育同样重要,但老师毕竟不是咱家保姆,二十几个孩子的集体生活,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入园前改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借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阶段,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限,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尽量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老师心里同样难受,此时你的宽容,会让老师更加感谢你的理解。
四、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辛苦琐碎的,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在网络、家园联系本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进行家访、筹备节日活动……从今天起,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五、和老师沟通要适度。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宝宝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每天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午睡,孩子睡着了要完成一些环境布置和案头上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能够按时把宝宝接走,老师或许就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工作。
七、红包大礼送不送?
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红包+大礼,老师也无法忘记你平日的苛责。只要有心,一张小卡片,一朵小花,都能带给老师不一样的感动。
受宝宝们喜欢的四种父母
导读:如果宝宝令人满意,你的欢喜之情不溢于言表也难;反之,就会失望,甚至有时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可你是否想过,宝宝也会以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来衡量和要求爸爸妈妈呢?
给宝宝制定各种各样的标准,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和希望,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做了。如果宝宝令人满意,你的欢喜之情不溢于言表也难;反之,就会失望,甚至有时有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可你是否想过,宝宝也会以自己的标准和喜好来衡量和要求爸爸妈妈呢?
宝宝眼中的“好爸爸”“好妈妈”
漂亮的桐桐妈
关键词:良好的社会形象
桐桐:我最喜欢妈妈了!小朋友都说我妈妈长得好看呢!我妈妈可会穿衣服了,她还上过电视呢,她在电视里唱歌,还有人给她献花哦!
分析:宝宝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有意无意将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进行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外表、身份、职业、地位等。与其说这是宝宝虚荣心的萌芽,不如说是宝宝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进步表现。桐桐妈的漂亮正满足了桐桐的这种自我意识。
当你在努力塑造自己良好外在形象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同时,务必对宝宝的这种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以免宝宝步入盲目攀比的误区。
陪玩的鼎鼎爸
关键词:愿意陪伴宝宝
鼎鼎:我知道爸爸平时很忙,但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一直陪着我玩。妈妈平时也有时间,可她宁愿跟人家打麻将也不陪我。
分析:宝宝总是希望你能时时陪着他吃喝玩乐,在大人的陪伴中,他满足了自己受重视的心理需求。因此,要想博得宝宝的认可和喜欢,陪伴他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了。不过,在陪伴宝宝时,也要注意一定不能陷入溺爱的误区。要知道,溺爱是对宝宝的一种不理智的爱,它会使宝宝最终迷失自己。
不强迫睡午觉的阿良爸
关键词:尊重宝宝
阿良:我中午怎么也睡不着,睡在床上太难受了!可妈妈非得让我睡午觉,爸爸替我求情。我现在中午再也不用睡午觉了!爸爸真好!
分析:尊重是了解、发现宝宝的起点、培养宝宝健康人格和其他诸多美好品格的前提。尊重宝宝,不仅仅是尊重他的人格,而且要尊重他的身体和心理特点,以及对他采取与其身体心理特征相协调统一的教养方式。睡午觉对于阿良来说并不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而不睡午觉却让他感到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尊重宝宝的阿良爸当然会受到阿良的欢迎了!
夜夜讲故事的然然妈
关键词:关心体贴宝宝
然然: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都会讲故事给我听。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一个故事都不会讲,我急得快要哭了。妈妈想的真周到,她专门从外地打电话给我讲故事呢!
分析:每个宝宝都有一颗敏感和善于发现的心,你给予他的爱,他会时时体会并铭刻于心;反之,对他的忽视和伤害,他也会牢牢记在心里,并在一定的时候以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然然妈就是在出差的时候,也念念不忘在女儿睡前给她讲故事,说明她无时无刻不将女儿挂在心头,然然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去爱她呢?
现在的幼儿都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新学期伊始,孩子脸上有的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有的是初来乍到的羞涩。面对他们,教师们亲切地送上柔柔的微笑和暖暖的拥抱。“我们爱孩子,也同样希望他们爱我们。”是啊,幼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情感交流来实现的。做孩子喜欢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个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你是幼儿喜欢的老师吗?如何成为幼儿喜欢的老师呢?本期“特别策划”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每个教师都想成为幼儿喜欢的教师。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征呢?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是否就是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太原市71名幼儿园教师和58名幼儿作了调查。
我们对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请教师“列举至少六个你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对幼儿采用访谈法,设计了一些简单、具体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老师”“你为什么喜欢她”“你觉得她怎么好”。
教师与幼儿给出的回答多为具体特征,笔者将其整理概括为五大方面:性格因素(如活泼、爱笑、温柔),外貌因素(如漂亮、年轻、嗓音悦耳),生活照顾因素(如像妈妈一样、悉心照顾饮食及睡觉),认知因素(如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和交往因素(如鼓励、尊重)。
一、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交往因素”(占34.8%)和“性格因素”(占34.1%)是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的两个主要特征,其他依次是“外貌因素”(占18.5%)、“认知因素”(占6.4%)、“生活照顾因素”(占6.2%)。而在幼儿心目中,“交往因素”和“生活照顾因素”占同样的比重(33.3%),“认知因素”“陛格因素”“外貌因素”则各占23.2%、5.8%和4.3%。
对比发现,教师认为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与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除“交往因素”相符,其他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师心目中,自己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师幼关系是让幼儿喜欢的关键因素,这符合“尊重孩子”“增强自身的榜样作用”的理念。而幼儿在偏重“交往因素”的同时,也很偏爱教师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照顾”。这提示教师要将幼儿当作“平等的人”来交往,还要将他们当作“不平等的人”来照顾。
教师和幼儿在“认知因素”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具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但有一部分教师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不同年龄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小班幼儿更喜欢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的照顾,单“生活照顾”一项就占到60%。帮助小班幼儿建立安全感是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以照顾为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到中班阶段,幼儿对上述五个因素都有所关注,特别是对“交往因素”的关注度有所上升,而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则有较大比率的下降(以上两项均占33.3%)。另一个较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对“认知因素”的关注度有较高提升(占23.2%)。这是因为中班幼儿对环境已适应,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交往和认知的需求更高了。
大班幼儿各种需求的分化更加明显,对“生活照顾因素”的关注度已降至20%,认知需求和交往需求则各占25%和35%。教师应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当然这些准备离不开师幼之间的良好交往。
三、男女幼儿喜欢的教师特征的比较
在男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交往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7.5%,其次是“生活照顾因素”(31.2%)、“认知因素”(25%)、“外貌因素”(6.3%),他们对教师的“性格因素”似乎不在意。在女孩所喜欢的教师特征中,“生活照顾因素”所占分值最高,为35.2%,其次是“交往因素”(29.7%)、“认知因素”(21.6%)、“性格因素”(占10.8%)和“外貌因素”(2.7%)。对比来看,男孩更注重“交往因素”,女孩更注重“生活照顾因素”,而他们在对“认知因素”的关注程度上并无很大差异。
四、建议
幼儿最喜欢的教师特征是“生活照顾”和“交往”,而教师认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并能与幼儿良好“交往”。相符部分说明教师正确理解了幼儿的需要,而不相符部分正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另外,教师的“性格因素”受幼儿的关注度虽然比较低,但不能被忽视。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使教师榜样这一“潜在课程”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宜的教育。在小班,应更多地给予幼儿生活上的照顾,让他们有安全感;到中、大班,则应多与幼儿交往,促进幼儿获得情感、意志、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应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既然男孩更喜欢“交往因素”,教师就可以多在交往中传递信息,锻炼他们的能力。而对女孩,教师应通过生活照顾使她们获得安全感并由此信任教师。同时,由于女孩更注重教师的“性格因素”,所以教师可以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来感染、教育她们。
喜欢奥特曼,孩子更勇敢
导读: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奥特曼就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而由于奥特曼与怪兽的打斗场面充满了暴力,很多家长对此都忧心忡忡。
“你是怪兽,我要杀了你……”、“我是奥特曼!”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跟别人打闹时,都会这样喊道,随之而来的还有那些夸张的模仿动作。奥特曼的玩具、奥特曼的衣服、奥特曼的鞋子、奥特曼的贴画等等,仿佛孩子们完全沉浸在奥特曼的虚幻世界里。奥特曼是日本电视片中的人物,他以英雄的身份出现,为了拯救人类和地球与怪兽斗争。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奥特曼就是他们心中的大英雄,而由于奥特曼与怪兽的打斗场面充满了暴力,很多家长对此都忧心忡忡。为什么充满暴力的奥特曼会对孩子们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我们来听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春市自强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刘宇朋的分析吧。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奥特曼?可以说是心理与社会成因造成。”刘宇朋分析,从发展心理学讲,3至10岁的孩子正处于动作、语言等技能及社会交往的发展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是从表象到内部一步步深入而来的。最初,更多的是从故事中去学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孩子天性纯洁,模仿能力强,但他们在幼儿期尚未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不成熟的天性为幼儿间的相互模仿提供了心理条件。奥特曼的剧情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口语化、人物动作比较容易模仿,正好适合孩子们的需求。“我的感觉是,能够吸引小孩的,其实是一种反复出现的模式,这是有助于孩子模仿的。”刘宇朋提到了奥特曼的几个招牌动作,例如发出攻击,变身等等。另外一方面,恐怖、吓人的怪兽,能够带给孩子们强烈的刺激。那些太温和的敌人,看起来,远不如奥特曼中的怪兽那么难看,因此,也不容易深刻印入孩子的记忆。再一方面,是它的节奏感,每一集都是一个完整的,战胜敌人的故事,而且情节都几乎类似,这使得孩子可以在任何时候打开电视,接着就可以看下去,不会存在理解的障碍。
奥特曼这位宇宙英雄高大、勇敢、坚强,富有阳刚之美,正好满足了男孩子们好胜、向往做勇敢强大人物的心理,所以男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再者,奥特曼神通广大,行走星球之间,为保卫星球与怪兽展开激烈的战斗,这就满足了孩子对宇宙这一神秘、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奥特曼”和“怪兽”,一个是“强”、一个是“怪”,而这两种特征非常符合幼儿个体心理特点和幼儿阶段心理发展需求。而且,在儿童的世界里也有时尚与潮流,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认识水平有限,所以就会出现盲目追捧社会上热门的、流行的东西,而其中的一大部分是孩子并不理解的。如果孩子不了解或知道得少,就可能被小伙伴们排除在外。所以孩子们喜欢奥特曼,也是一种被同伴接纳的社会需要。
“孩子们迷恋奥特曼,作为家长,比较好的方式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兴趣,注意转移引导,限制痴迷时间。”刘宇朋说。
针对孩子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参与各种有关奥特曼的活动时,就奥特曼勇敢、果断、坚强的一面,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引导孩子思考。让他在娱乐中知道做人要勇敢、坚强、有正义感。让他明白,有时战胜坏人要靠武力,但有时武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是靠知识。孩子既然喜欢,又是一个普遍现象,如果强行禁止,孩子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家长不如寓教于乐、扬长避短,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奥特曼也并非家长们所想的那么可怕。仔细观看碟片,我们会发现奥特曼与怪兽搏斗时的那种临危不惧的英雄气概和保护地球的强烈意识,可以让孩子获得有益的教育。关键是家长如何做好积极的引导工作,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如借助奥特曼的勇敢、正直、富有正义感,来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孩子爱的东西,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以疏导为主。想玩,就要让他健健康康、舒舒心心地玩。很多痴迷的行为只是他童年时期短暂的彩虹,过了这段日子,孩子就会失去兴趣,改换另一个目标了。一个人的童年是很短的,我们要做的是留给孩子更多的美好记忆。”刘宇朋忠告家长。
家长喜欢什么样的幼儿园?
随着幼教一步步走向市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把投资的目光投向了幼教这块“大蛋糕”,甚至一些对幼教事业一无所知的单位和个人也来分一杯羹。难道幼教市场真的是一块人可食之的大蛋糕?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幼教市场的投资是否存在过热的现象?笔者调查了有关专家。
家长期望:
一、信誉度高的是首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家长的选择,他们的口味是怎样的呢?
王女士:电力系统工程师
孩子:男孩,1岁2个月
观点: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谁都希望孩子的成材环境好一些,只要家长有能力,一定会为孩子选择一所社会信誉度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幼儿园。我儿子现在一岁多,我也正在给他选择幼儿园。
我心目中的幼儿园应该是整体感觉与国际接轨的那种,具体一些就是自然程度高、环境漂亮、童趣性强、设施环保、教师素质高、教法灵活、人性化,注意保护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那种靠吓唬使孩子就范的幼儿园我不会让孩子去上。
二、选一所真正“懂”幼教的
刘女士:期货公司财务总监
孩子:男孩,1岁5个月
观点:因为我儿子比较胆小,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我首先会为孩子选择有男老师的幼儿园,让孩子从小接受男性文化和培养男性思维。其次我会选择一所不仅注意培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还注意培养教师师德水平的幼儿园。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学会认多少字、算多少道题、唱多少首儿歌并不重要,关键是学会有自己的思维,可能认字、算题、唱歌是衡量孩子发展的标准,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受用终生的宝贵财富。
三、选真正的双语教学和注重个性培养的
周先生:外资企业人力资源部部长
孩子:女儿,2岁2个月
观点:我在外资企业从事人事工作多年,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知外语和处世能力的重要性,很多前来应聘的大学生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工作能力有问题,而往往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性格使他们不能成功应聘。所以我会认真为孩子挑选一所能够从小就有机会自然习
得两种语言、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发展良好个性、自然形成健康人格的幼儿园。
专家提醒:
选一所好幼儿园对孩子一生至关重要
赵春梅:某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
作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24年的老幼教工作者,对于现在幼教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发表了如下看法: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势必要堤防一些只是看好幼教市场这块“大肥肉”而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者有急功近利倾向的人办幼儿园。因此,无论从行政管理部门或是业务指导部门都要规范幼儿园的市场。对办园者的资格审查、师资配备是否合理、广告宣传是否切合实际、办园的指导思想和办园理念是否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所提倡的主流相吻合。另外,应该让办园者明确未
来幼教发展的方向。(1)向着研究型的幼儿园发展。研究型的幼儿园无论从园长到教师都有研究的方向,以能够使我们的幼教事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培养的孩子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2)常规加特色幼儿园。这个特色不是专门追求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是以教育为载体和切入点,全方位的培养孩子,以达到发展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
选一所好幼儿园,不如选一个好老师,在幼教市场上没有好坏园之分,关键区别于园长的管理导向和教师的教育态度。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除了看广告宣传外,还要实地查看幼儿园的实际状况,观察孩子对幼儿园的喜爱程度。只有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个性品质等使孩子受益终生养成教育的幼儿园,才是一所合格的、高标准的幼儿园。
专家忠告:
让专家来做才能形成特色教育
王岩:中国教育学会中育教育管理咨询专家
我国幼教行业的教育理念基本上是从国外借鉴进来的,加上发展时间短,所以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全国一共有6万所民办机构,其中有4万8千所是幼儿园,从中可以看出幼教的市场需求空间比较大,相对来说准入门槛也较低。中国的家庭结构主要以双职工为主,国民经济收入较低,再加上近年来人口迁徙频繁,三口之家的模式较普遍,需求的爆发促进了大批“托儿”所的诞生。
从现在来看,人口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减少,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照看孩子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求幼儿园向教育机构转变,行使教育职能。现在北京的小学阶段已经开始采取缩小班额、撤并学校的方式淘汰了大批办学质量不高的学校,这是人们追求优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幼儿园虽说现在这种情况还未出现,但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加大,家长向优质幼教品牌靠拢的时候,一些起点比较低,教学质量差,靠价格和应对市场需求兴办的幼儿园势必也会大批淘汰。
让专家来做专业。发展一个幼教体系,实际和发展大的教育体系是一样的,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够独立形成一套自我的教育理论,而是需要集教育、管理、教研、市场推广、资金、金融等专家的众家之长,才能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模式。要想做大做好形成品牌,必须靠一个完整的、融合各方面专家的一个团队。这样做一个品牌的时候,才可以较好地避免某个品牌与某一个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形成的弊端。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说,必然有投入和产出,作为投资与管理者,如果不懂教育规律和学前教育,这样的幼儿园发展不会长久,它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最终会导致失去市场份额和客户群。这些起点比较低的幼儿园,可以调动的资金和共享的教育资源有限,如果单纯将幼儿园按照一种商业模式运做,加上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又急于从中获得丰厚的赢利与回报,最终是不会实现既定目标的。